GB51162-2016 重型结构和设备整体提升技术规范.pdf

  • GB51162-2016 重型结构和设备整体提升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6-25
  • 发 布 人: 随波逐流666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吊装时索具与结构相连接的元部件,一般焊接在设备、塔架、 固定锚点、平衡梁等起吊构件上

    stayedcable

    2. 1. 7 缆风绳

    角钢标准连接门型支架顶部与地锚间的拉

    用以锚固卷扬机、导向滑轮、缆风绳、起重机或榄杆平衡绳 埋设于地下的装置。

    2. 1.9 液压泵站

    hydraulicpower unit

    由动力元件、液压元件等组成的工程设备,是液压提开系统 动力源。

    2. 1. 10 液压提升系统

    hydraulic lifting system

    由提升油缸、泵站和传感检测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重型 结构和设备提升系统

    2.2.1作用和作用效应

    C—结构设计、验算变形控制标准值; Gk一 永久荷载的标准值; 被提升结构和设备重量的标准值; Q; 第i个可变荷载标准值; Qi.k 平台活载的标准值; 2k 不同阶段单位迎风面积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 不同阶段10m高处风压代表值。 2.2.2 材料性能或设计指标 E 钢材的弹性模量; f 钢材、钢索强度设计值; f 钢绞线强度设计值; k 材料强度的标准值。 2.2.3 几何参数 A 截面面积、毛截面面积、基础底面积; 钢管设计直径或边长; D 钢管实际直径; H 塔或柱的总高度; 梁的跨度或构件长度; αk 几何参数标准值; 连接件的厚度,管壁厚度。 2.2.4计管系数及其他

    E 钢材的弹性模量; 钢材、钢索强度设计值; fg 钢绞线强度设计值; fk 材料强度的标准值。

    2. 2. 3儿何参数

    A 截面面积、毛截面面积、基础底面积; 钢管设计直径或边长; D 钢管实际直径: H 塔或柱的总高度; 梁的跨度或构件长度; αk 几何参数标准值; t 连接件的厚度,管壁厚度,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YR 结构抗力分项系数; Y; 可变荷载Q;的分项系数; ci 可变荷载Q:的组合值系数; Pfw 风荷载的频遇值系数; μ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s 风荷载体型系数; ? 挡风系数。

    3.0.1重型结构和设备整体提升工程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 施工方案。

    3.0.3重型结构和设备整体提升的正式提升过程宜控制在土天

    内。施工前应根据中、短期气象预报使整体提升作业时间避开大 风、冰雪灾害等不利气象和环境条件。

    3.0.4重型结构和设备整体提升工程的结构安全等级宜为二级。

    3.0.4重型结构和设备整体提升工程的结构安全等级宜为二级。 3.0.5重型结构和设备整体提升的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应按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并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进 行设计:

    S(eGk,1. 4Qck ,Wk,0. 7Qlk, CYidcQ:)< R(Yr. fk.ak...).

    式中:G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对结构不利时取1.2,对结构有 利时取0.9; Gk 永久荷载标准值(一般为提升支承结构及提升用设 备重); QGk 被提升结构和设备重量的标准值; 整体提升中不同工作阶段单位迎风面积上的水平 风荷载标准值; QLk 平台活载的标准值;

    Q; 除上述可变荷载外,其余第i个可变荷载标准值, i=4~n; 可变荷载Q;的组合值系数,一般取0.7; 可变荷载Q;的分项系数,一般为1.4,仅对温度作 用取 1. 0; 结构抗力分项系数,与国家现行结构设计规范同样 取值; fk 材料强度的标准值; αk 几何参数标准值

    3.0.6重型结构和设备整体提升必须进行提升过程各控制工况 的承载力、刚度验算,并应保证整体稳固性。当被提升结构、设备 和支承结构在安装过程中会发生结构体系转换时,应建立整体计 算模型对被提升结构、设备和支承结构进行施工工况验算。

    3.0.6重型结构和设备整体提升必须进行提升过程各控制工况

    Sa(Gk,Qck Pw Wk,Qtk,ZYicQ:) < C

    5当支承结构与被提升结构组成的系统为超静定结构时,支 承结构支点的相邻基础沉降变形差不应超过相邻基础间距的 1/350; 6被提升结构的晃动不应大于士300mm,安全距离不应小 于200mm

    4.1.1重型结构和设备整体提升施1.荷载与作用应按支承结构 的安装、提升、加固、拆除四个阶段分别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阶段:以6级风以内(含6级风)可以安装,8级风以 内结构不要加固为原则确定荷载,荷载取处于安装过程中的支 承结构自重及8级风荷载。对应的结构为安装过程中的支承 结构。 2提升阶段:以6级风(含6级风)以内可以提升,8级风以 内原结构不加固为原则确定荷载。荷载包括支承结构自重、被提 升结构重、活荷载、8级风荷载。对应的结构为完整的支承结构。 3加固阶段:在超过8级风时.应按应急预案对被提升结构 及支承结构进行加固。荷载包括支承结构自重、被提升结构自重 大风风载(按气象预报,在设计阶段一般按当地10年遇大风设 计加固预案)、加固结构自重及作用力(缆风绳拉力)。对应的结构 为经加固的支承结构。 4拆除阶段:应按具体条件制定拆除工艺,并对每一步骤的 结构状态按自重及6级风荷载做验算。拆除周期超过一周应按8 级风荷载验算。对应的结构为处于拆除过程中的支承结构 4.1.2根据工程所处自然环境不同,可变荷载与作用还应包括雪 荷载、温度(日照作用)、地基变形、不同步提升差、吊装过程中附加 水平力作用等。

    4.2.1支承结构自重Gk的标准值均应按实际计算

    4.2.1支承结构自重Gk的标准值均应按实际计算

    4.2.2被提升结构或设备重及附件重QGik、提升配重、随被提升 结构同步上升的脚手架重等荷载标准值均应按实际计算。 4.2.3液压设备、平台上操作人员和随身携带工具重等设备提升 平台活荷载标准值Qlk可取10kN/m。重型结构和设备整体提 升人员作业平台荷载可取1kN/m,若平台有设备,则荷载应按实 际计算。

    4.3.1作用于支承结构或被提升结构表面单位面积上的水平风 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Wk = Bμsμzwd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支承结构安装阶段和工作阶段,风压代表值应为。: 0.22kN/m; 2支承结构加固阶段:在提升系统设计时,应按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规定的10年一遇风压取 值,在紧急情况下,应按气象预报修正; 3支承结构拆除阶段:应按实际风力状况,α。不应小于 0.1kN/m(6级风)。

    面粗糙度类别按表4.3.3确定

    主:地面粗糙度A类指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类指田野、乡村、 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中小城市郊区;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中等城 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但房屋较高的大城市市区

    表4.3.4整体提升结构常用风荷载体型

    主:1对于与表中结构类型差异较大的情况,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 范》GB50009取值: 2 按上述计算风力时,只计算正面迎风面积; 3 挡风系数为正面迎风面积与迎风面轮廓面积的比值,若挡风系数在表中 数值之间的,也根据实际$与上、下的差值按插人法取值; 带套架的塔架的多层迎风面,以按表中值乘以1.5倍; 当塔架非正方形时.按现行国家标准《高算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的规定计算

    范》GB50009取值: 2 按上述计算风力时,只计算正面迎风面积; 3 挡风系数$为正面迎风面积与迎风面轮廓面积的比值,若挡风系数在表中 数值之间的,也根据实际与上、下的差值按插入法取值; 带套架的塔架的多层迎风面,以按表中值乘以1.5倍; 当塔架非正方形时.按现行国家标准《高算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的规定计算

    4.4.1重型结构和设备的整体提升不应在覆冰条件下进行。

    4.4.1重型结构和设备的整体提升不应在覆冰条件下进行。

    4.4.1重型结构和设备的整体提开不应在覆冰条件下进行。 4.4.2带大面积屋面、楼面水平面板的建筑结构整体提升,降雪 季节施工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 规定计算雪荷载, 4.4.3在日照较强烈季节,应按两面塔柱温差为20℃计算塔架

    季节施工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 规定计算雪荷载。 4.4.3在日照较强烈季节,应按两面塔柱温差为20℃计算塔架 的弯曲变形和P一△效应。缆风绳预拉力的调试宜在接近昼夜平 均温度时段进行。且应按当日平均叠夜温差的1/2计算缆风绳及 门型支架的组合温度效应

    的弯曲变形和P一△效应。缆风绳预拉力的调试宜在接近昼夜平 均温度时段进行。且应按当日平均叠夜温差的1/2计算缆风绳及 门型支架的组合温度效应

    4.4.4当结构体系为超静定体系时,应计算支座不均匀沉降和不

    均匀提升的作用影响。不均匀沉降加不均匀提升合计产生的提升 点附加高差不宜大于两支承点(提升点)之间距离的0.005倍,

    5重型结构整体提升的结构系统

    5.1.1重型结构的整体提升应对被提升结构进行施工阶段的 构验算和分析。

    5.1.2被提升结构在施工阶段的受力宜与最终使用状态接近,宜

    5.1.5应按被提升结构的提升状态和最终设计状态的体系转

    顺序进行结构分析,并应进行被提升结构与支承结构的连接转换 构造设计。

    5.1.6当提升高重心结构时,应进行抗倾覆验算。当抗倾覆力矩 小于倾覆力矩的1.2倍时,应增加配重、降低重心或设置附加 约束。

    5.1.7被提升结构提升点的确定、结构的调整、支承连接构造和 施工阶段的结构验算,应进行确认和审核,

    5.1.7被提升结构提升点的确定、结构的调整、支承连接构造

    5.2提升支承系统的验算与设计

    5.2.1重型结构整体提升时,应验算提升过程对原有结构的影 响,宜利用原有结构的竖向支承系统作为提升支承系统或作为提 升支承系统的一部分,结构体系边界条件的假定应与提升状态 相符。

    升时,应对结构进行设计或复核

    础设计规范》GB50007和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对相关基础进行设 计或复核

    5.2.4提升支承系统的验算分析和设计,应包括基础及上部结 构,并应按本规范第4.1节计算安装、工作、加固和卸载拆除全 过程。

    的附加效应及分步卸载效应

    5.2.6当提升支承结构重复使用材料时,应检查其完好程度,包

    5.2.6 当提升支承结构重复使用材料时,应检查具完好程度,包 括材料锈蚀,焊缝和节点连接状况,杆件和结构件的变形情况等 并应按实际计算复核。

    5.3被提升结构的安装和验收

    5.3.1被提升结构提升点的位置应与提升点在同一铅垂线上,水

    5.3.1被提升结构提升点的位置应与提升点在同一铅垂线上,水 平偏差不应大于提升高度的1/1000,且不应大于50mm。 5.3.2提升点的连接构造和结构调整、加固的部位均应按设计要 求检查验收

    5.3.3被提升结构的组装与拼装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

    5.4.1提升支承系统的安装过程中应满足各阶段设计要求。

    5.4.2当独立设置提升支承系统时,其临时基础和支架施工质量 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当实施提升有特殊要 求时,应按提升系统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当实施提升有特 求时,应按提升系统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6重型设备(门式起重机)整体提升的

    被提升结构的验算及连接设让

    6.1.1选择被提升的重型设备(门式起重机)大梁提升吊点方案 时,应使支承结构受力合理,被提升结构变形应在弹性范围内。 6.1.2被提升结构的验算应按不同的阶段分别进行,每一阶段被 提升结构的强度、稳定及变形均应满足极限状态的要求。 6.1.3重型设备提升点的设计应传力直接、构造合理、减少偏心 提升点连接设计时抗力应除以附加抗力分项系数1.2。

    6.1.1选择被提升的重型设备(门式起重机)大梁提升吊点方案

    6.2.1整体提升支承结构设计提升能力控制性参数应包括对应 的最大承载力、主梁跨度、主梁底标高。 6.2.2整体提升支承结构体系可由门型支架、缆风绳、门型支

    6.2.1整体提升支承结构设计提升能力控制性参数应包括对应 的最大承载力、主梁跨度、主梁底标高。 5.2.2整体提升支承结构体系可由门型支架、缆风绳、门型支 架基础、地锚等构成。设计验算时,应按由弹性杆系和柔索构 成的复合结构体系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进行结构内力和变形 分析。

    6.2.3整体提升应根据最大提升重量、提升高度、被提升物件平

    面尺寸选用适当的整体提升支承结构,提升参数应符合支承结

    6.2.4每次整体提升应根据场地条件确定缆风绳的布置方案.确

    定支承结构体系并进行缆风绳的选择和验算。并应根据地质条

    6.2.5缆风绳宜采用钢绞线或钢丝绳。钢丝绳的抗拉强度设计

    6缆风绳预拉力设计宜符合下列

    6.2.6缆风绳预拉力设计宜付合下列规定: 1各向缆风绳预拉力宜在门型支架顶部达到水平分力平衡 2缆风绳截面积和预拉力宜为整体结构提供适当的刚度; 3宜计算重型设备整体提升时支承结构体系受压变形而造 成缆风绳的松弛; 4缆风绳初拉应力宜取其设计强度的1/3; 5初始状态缆风绳挠曲不宜大于其长度的1/150。 6.2.7当整体提升支承结构门架柱(塔架)作为空间桁架进行极 限承载力分析时,塔架高度中部应计入1/1000的初弯曲,弯曲线 可用折线模拟。 6.2.8整体提升支承结构受弯构件(大梁、转换梁等)在支座及集 中荷载作用点应设加劲肋,并应满足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要求。 6.2.9整体提升支承结构的连接施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要求。 6.2.10提升支承结构的高强螺栓连接节点宜采用直接张拉法 施工。 6.2.11整体提升支承结构应设置顶部避雷针、支柱的引下线和 基础防雷接地,并应作为导体连通,防雷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2。

    6.3提升支承结构的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

    6.3.2整体提升支承结构的基础、锚锭设计时宜优先采

    1利用原有的或即将建造的基础、建(构)筑物: 2利用现有设备(设备分段)、码或其他可临时借用的建筑 材料作为压重,设计装配式或半装配锚锭: 3工具式基础、工具式锚

    5.4.1顶升油缸设计应符合下列

    4提升支承结构液压顶升系统设

    6.4.1顶开油缸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升速度宜取0.005m/s~0.013m/s,起重量大时顶升速 度应取低值,下降速度不宜大于顶升速度; 2当设计或选用顶升油缸时,油缸的工作压力宜为20MPa; 3顶升油缸两端宜设自润滑关节轴承; 4顶升油缸的大腔油口处应安装防爆阀、液控单向阀、油压 传感器、溢流阀和限速阀; 5安装顶升油缸时,进出油口的位置应在最上方,应使其能 自动放气或安装放气阀; 6插销宜采用机械驱动或液压驱动。插销应有机械锁定装 置。液压插销应设双向液控单向阀; 7顶升油缸和插销油缸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液压油缸试 验方法》GB/T15622的规定进行广内试验; 8顶升油缸和插销油缸到现场后应完成空载功能试验,并进 行顶升负载、同步、失速和管路压力试验

    5.4.2液压泵站设计应符合下列郑

    1泵站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能并联驱动两台顶升油缸升降; 2)应能单独控制顶升油缸动作; 3)应具备调速功能;

    4)宜设远程控制功能; 5)其他功能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液压系统通用技术 条件》GB3766的规定。 2泵站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升泵站工作压力应小于31.5MPa; 2)顶升泵站输出流量应确保顶升速度0.3m/min~0.8m/min; 3)插销泵站工作压力应小于16MPa; 4)插销泵站输出流量应确保插销运动速度不高于2.5m/min; 5)其他设计参数的选取可按现行国家标准《船用液压泵站 技术条件》GB/T3754的规定执行。 3泵站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船用液压泵站技术条 件》GB/T3754的规定进行厂内试验。 6.4.3传感检测与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油压传感器精度不应低于5/1000; 2顶升油缸行程测量传感器分辨率应小于2mm,非线性误 差应小于2%; 3计算机控制系统应具有手动操作和自动操作功能,可采用 有线或无线信号传输方式; 4门型支架两边应具备同步顶升和单边顶升的双重功能; 5电气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顶升油缸和插销动作之间的安全自锁、互锁功能; 2)现场的通讯线、信号线应采取防护、屏蔽措施,应有可靠 的接地点,电源应采取抗干扰措施; 3)电控系统应防止误触键、碰撞等措施; 4)顶升系统在标准节入口处等关键部位应设手动紧停 按钮; 5)供配电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应采取可靠 的防雷措施。 6电器配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线种类应符合电气设计的要求; 2)接线盒、线槽、线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线路敷设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6.5提升支承结构制造及安装质量验收

    6.5.1大型门式起重机整体提升支承结构的制造质量验收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规 定及设计要求。

    6.5.2整体提升支承结构的组件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钢结构构

    有影响吊机作业、缆风绳支设的障碍物

    6.5.4遇6级及以上的大风和雨雪天不得进行提升支承结构的 安装。

    6.5.4遇6级及以上的大风和雨雪天不得进行提升支承结构的

    6.5.5提升支承结构基础验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要求。 6.5.6# 提升支承结构门型支架宜在地面组装成节单元,再分节安 装成型。

    6.5.7提升支承结构门型支架底节安装宜采用垫铁抄平、二次灌

    浆工艺。当二次灌浆层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进行上 部支承结构安装。

    6.5.8对受压型提升支承结构的连接螺栓应采取二次拧紧工艺

    要求。 6.5.11 卷扬机、起重钢丝绳、扣件、滑轮组、吊耳均应符合起重吊 装的规定。

    11卷扬机、起重钢丝绳、扣件、滑轮组、吊耳均应符合起重吊 规定。

    6.5.12缆风绳预拉力宜对称分级施加。施加预拉力时应

    仪对塔顶位移进行监控。提升支承结构顶部位移值应符合下列 公式规定,且顶部位移不得大于计算初始位移值的1.2倍:

    7计算机控制液压提升系统

    7.1.1液压提升系统应采用计算机控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7.1.1液压提升系统应采用计算机控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重型结构和设备整体提升宜用计算机控制液压提升系统 (简称液压提升系统),液压提升系统宜采用柔性钢绞线承重,由提 升油缸、泵站、传感检测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 2提升油缸宜用穿芯式油缸,内置一束钢绞线承载,由上锚 具油缸、下锚具油缸和主油缸三部分组成。锚具夹片规格应与钢 绞线的规格相对应。 3提升泵站宜采用比例液压系统,实现多点同步控制。 4计算机控制系统宜采用网络实现信号互连,根据被提升的 结构或设备的控制要求选择传感器的种类和精度,宜配置长距离 传感器和荷载传感器,应实时测量各个提升点的位移和荷载信息 通过液压比例系统实现位置同步和荷载均衡控制

    7.1.2液压提升系统的提升能力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T应根据被提开结构及附属设施的重量、提升吊点布置的数 量和方位及结构分析计算的结果,确定各吊点荷载。 2应根据各吊点的荷载确定液压提升系统的总体提升能力 和各吊点提升能力。 3各吊点提升能力(指定吊点液压提升油缸额定荷载)不应 小于对应吊点荷载标准值的1.25倍。 4总体提升能力(所有液压提升油缸总额定荷载)不应小于 总提升荷载标准值的1.25倍,且不大于2.5倍。 7.1.3多个提升油缸组合的吊点,宜采用同一型规格的提升 油缸

    7.1.3多个提升油缸组合的吊点,宜采用同一型规格的提升

    7.1.4 液压泵站配置应满足提升速度和提升能力的要求。 7.1.5 液压提升系统的设计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提升系统的控制要求,选择位移与荷载传感器 2 应根据被提升物的控制目标设计控制系统及编制控制 软件。 3对多吊点的提升系统,宜结合结构计算结果选择荷载均衡 和位置同步控制,并应编制控制软件

    1在控制系统的顺序控制功能中应设置安全自锁、互锁功 能,不应有违反既定逻辑、既定时序的机械、液压和电气动作。 2应选用抗干扰性能好的电气器件。 3控制系统应有避免误触键、碰撞等引致的误动作的技术措 施,应设置各种检验算法和判断逻辑。 4控制系统应具有实时在线检测故障的手段及与控制系统 完全独立的辅助检测手段。 5控制系统应具有系统失电、失控时的保护措施。 6控制系统的供配电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控制系统处于施工现场的高位时,应设置可靠的防雷措施,

    7.2计算机控制液压提升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7.2.1液压提升系统在进场安装之前,其元部件必须经检测合 格。检测应按本规范附录C的要求,形成检测报告,并应保存所 有的检测原始记录。 7.2.2液压提升系统在运输过程中,应对设备保护。运输到位后 应进行设备的进场检查。

    1油缸使用前,应经过负载试验,并检查锚具动作以及锚片 的工作情况; 2油缸就位后的安装位置应达到设计要求;

    3钢绞线导向架安装,应使多余钢绞线距上锚具1m~2m 范围内保持垂直; 应采用梳导板理顺钢绞线之后,带钢绞线整体吊装; 底锚和油缸钢绞线穿入后,应对钢绞线进行预紧。 7.2.4 提升泵站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泵站在安装之前,应经试验合格; 2安装时应平稳起吊; 3泵站应有防雨、散热措施,对设置在高空的泵站应有临时 安全设施

    2.5液压提升系统安装应符合下

    1液压提升系统的配线除弱电系统外,均应采用额定电压不 低于500V的铜芯多股电线或电缆; 2在易受机械损伤或有液压油滴落部位,电线或电缆应装于 钢管、线槽或保护罩内; 3强电与弱电电缆应分开敷设; 4控制系统上的配线应排列整齐,导线两端应压接相应的接 线端子,并应有明显的接线编号; 5户外使用的控制箱的防雷装置,应安装正确、牢固; 6传感器安装前应经过标定。 7.2.6液压提升系统在现场安装后应进行系统调试,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应检查所有元部件的技术状态; 2 应检查电动机的转动方向; 3 应检查液压系统换向阀、比例阀、截止阀的控制作用; 应检查钢绞线、锚具,锚具的动作; 5 应检查锚具状态传感器。 7.2.7 液压提升系统通过调试后应进行空载试车,验证系统下列 技术指标: 1控制系统操作的方向:

    2各传感器反馈的信号; 3各安全保护装置的动作; 控制柜等电气设备; 5 顺序控制的动作; 偏差控制的动作。 7.2.8 液压提升系统完成空载试车后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液压提升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空载试车应全部完成; 2系统的电气接线应正确,端子应固定牢固、接触良好、标志 清晰,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3 系统的所有电气设备应合格; 4 系统的所有安全保护装置、安全连锁互锁功能等应合格; 5系统的所有声光信号装置应显示正确,清晰可靠; 6 系统的技术资料应齐全

    8重型结构和设备整体提升

    8.1.1应根据结构或设备提升到位后的体系转换和连接固定编

    8.1.2提升作业之前应对提升支承结构和被提升结构及其加固

    8.1.3宜在提升支承结构之间设置过道和操作点,设置应急停留 和检修的施工平台

    8.1.3宜在提升支承结构之间设置过道和操作点,设置应急停留

    8.1.4应在现场空旷、平坦地面条件下,设置测风仪器,并应根据 气象预报选择在温度、风力等各项气象指标符合本规范和设计要 求的时段进行提升

    8.2.1提升施工开始时应进行试提升水利标准规范范本,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提升作业应在被提升结构与胎架之间的连接解除之后进 行。提升加载应采用分级加载。在加载过程中应对被提升结构和 提升支承结构进行观测,无异常情况方可继续加载。 2被提升结构脱离胎架后应在被提升结构最低点离开胎架 10cm作悬停。悬停期间应对整体提升支承结构和基础进行检查 和检测,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提升。 3液压提升系统在提升的初始阶段应检验系统的安装质量 和系统的性能,确保完好。

    8.2.2连续提升开始,应对环境

    1提升过程中,应对提升通道进行连续观测。当提升通道出 现障碍物时应停止提升,采取措施清除障碍物后方可继续提升。 2提升过程中,应使用测量仪器对被提升结构进行高度和高 差的监测,并应根据验算设定值进行控制。当各提升点的荷载或 高差出现超差时,应实时进行调整或停止提升,查清并排除故障后 方可恢复提升。

    8.2.3用于保证支承结构稳定的缆风绳在提升过程中不得进行

    1被提升结构到达设计高度后,应进行平面位置的核对和 校正; 2被提升结构就位后混凝土结构,应进行固定。当有多个部位需进行转 换时,可按顺序对关键部位先行转换; 3对结构转换涉及支承结构改动的,应按方案实施; 4结构转换过程中,应对液压提升系统和钢绞线作相应 防护。

    8.3.1被提升结构在离地悬停时,宜进行提升点位移、结构关键 部位应力应变、结构变形、荷载、基础沉降、现场风速等检测。 8.3.2被提升结构就位之后,应对该结构和基础进行检查和 检测。

    ....
  • 设备标准
  • 相关专题: 重型结构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