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739-2020 超低能耗农宅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T/CECS 739-2020 超低能耗农宅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2.0.6被动式太阳房
不需要专门的太阳能供暖系统部件,而通过建筑的朝向布局 及建筑材料与构造等的设计.使建筑在冬季充分获得太阳辐射 执,维持一定室内温度的建筑
2.0.7智能型生物质炉具intelligen1 biomass stove
专门燃烧生物质颗粒燃料,具备自动点火、自动进料、自 调节风配比和自动除灰等基本功能发电机标准规范范本,且通过控制器实现自动化
.0.8生物质炉具供暖热效率
生物质炉其供暖热效率 heating efliciency densifie fuel heating stove 工况下,炉具稳定运行时输出的有效热量与炉具燃烧生 发热总量的百分比
biomass fuel heating stove
供暖工况下,炉具稳定运行时输出的有效热量与炉具燃烧 物质燃料发热总量的百分比
2.0.9生物质炉具热水供暖系统biomassfurnacehotwat
以水为介质,额定工作压力为常压,供暖出水温度不大 85℃的户用生物质炉作为热源,末端为散热器、地板辐射供暖 风机盘管等的供暖系统
2.0.10多能互补系统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能源形式,且包含至少一种可再生能源 作为冷热源,通过合理的容量匹配和优化的运行模式进行高效供 能的系统。
3.0.1农宅设计应根据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
3.0.1农宅设计应根据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 设计降低建筑冷热需求,提升主动式能源系统的能效,利用可再 生能源对建筑能源消耗进行平衡和替代
生能源对建筑能源消耗进行平衡和替代。 3.0.2超低能耗农宅主要功能房间室内温度参数应符合表3.0.2的 规定,
3.0.2超低能耗农宅主要功能房间室内温度参数应符合表3.0.2的
表3.0.2超低能耗农宅主要功能房间室内温度参数
3.0.3农宅能耗指标应符合表3.0.3的规定
表3.0.3农宅能耗指标
建筑本体性能指标中的照明、生活热水能耗通过建筑能耗综合值进行约束 不作分项限值要求:能耗指标不包括电梯能耗
3.0.+农宅的能效指标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3.0.5农宅的能源系统宜优先选择单户分散式或集中利用
3.0.5农宅的能源系统宜优先选择单户分散式或集中利用式的 可再生能源;在单一能源不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可采用多能互补 系统方案。
系统方案。 3.0.6农宅的能源系统宜综合考农宅用电、炊事、供暖或供 冷、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 3.0.7农宅宜设置室内环境及能耗监测系统,对主要功能房间 室内空气温度参数及能耗进行分类分项计量,并应具有数据存 诸、分析及上传功能, 3.0.8农宅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 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 3.0.9农宅使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和防火要求,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和《建筑设 十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3.0.10农宅施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建设T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
冷、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
冷、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
内空气温度参数及能耗进行分类分项计量,并应具有数据存 者、分析及上传功能
0.8农宅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
3.0.10农宅施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建设T程施T现场消防安全技术 规范》GB50720的有关规定
1农宅建设选址应满足场地安全要求,无不利自然条件。 宜避开洼地、沟底等凹地,选择在冬季避风地段。 2农宅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司时宜避开洼地、沟底等凹地,选择在冬季避风地段。
1严寒和寒冷地区农宅布局应有利于冬季日照、防风; 2寒冷地区农宅布局应有利于冬季采光、防风,并兼顾冬 季日照; 3夏热冬冷地区农宅布局应有利于夏季通风、遮阳,并兼 顾冬季日照、防风; +夏热冬暖地区农宅布局应有利于夏季通风、遮阳; 5山地高岗的农宅布局应依山就势,充分利用场地高差
4.2.1农宅建筑设计应体现地方特色·就地取材,充分利用 土材料
+.2.2农宅主体宜朝向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1房间功能宜完整; 2平面设计宜采用自然通风,同时兼顾洁污分区和余热利 用的需求。 4.2.5严寒和寒冷地区农宅应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宜设置阳 光房、暖廊等空间。
用时而水 4.2.5严寒和寒冷地区农宅应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宜设置阳 光房、暖廊等空间。
4.2.6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农宅宜采取隔
2.7农宅的空间组织、剖面设计、门窗位置和开启方式的设 ,应有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
直,应有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 .2.8对有外保温或活动遮阳设置需求的农宅,应进行一体化 没计,节点部位应绘制详细施工图
4.2.8对有外保温或活动遮阳设置需求的农宅,应进
设计,节点部位应绘制详细施工图
光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可按
1农宅非透光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
5.1.2农宅分隔供暖空间和非供暖空间的非透光围护结构平均 传热系数可按表5.1.2选取
表5.1.2农宅分隔供暖空间和非供暖空间的非透光围护 结构平均传热系数
5.1.3农宅外窗传热系数和太阳得热系数可按表5.1
表5.1.3农宅外窗传热系数和太阳得热系数
注:太阳得热系数为包括遮阳构件(不含内遮阳构件)的综合太阳得热系数
5.1. 4 外门窗气密性能、水密性能和抗风压性能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外窗气密性能不宜低于8级: 2外门、分隔供暖空间与非供暖空间户门气密性能不宜低 干6级
1外窗气密性能不宜低于8级; 2外门、分隔供暖空间与非供暖空间户门气密性能 于6级
5.1.5严寒和寒冷地区农
5.1.3条中外窗的规定;严寒地区外门非透光部分传热系数 不宜大于1.5W/(m·K),寒冷地区外门非透光部分传热系 K 不宜大于 1.8W/(m· K)
5.1.6严寒地区农宅分隔供暖与非供暖空间的户门的传热系
5.1.9围护结构保温工程施工时,应选用配套供应的保温系统
5.1.10围护结构施工后宜进行热工缺陷检测
5.2.1严寒和寒冷地区农宅外墙宜采用外墙外保温或夹心 构造形式;在特殊条件下可采用其他保温构造形式,并应采 质围护结构,同时兼顾墙体热惰性
防火隔离带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
GB50016和《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289 有关规定。
5.2.+设有防火隔离带的有机保温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基本构 造宜按图5.2. 4设置。
5.2.5无机保温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宜按图5.2.5 设置。
5.2.5无机保温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宜按图5.2
5.2.6外保温系统宜采用轻质饰面层。面层密度超过30kg/m 的外保温系统应设置托架,托架的设置应采取断热桥措施。 5.2.7夹心墙体保温系统基本构造宜按图5.2.7设置。 5.2.8外墙外保温系统用保温材料物理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 要求。
5.2.0外保温系统且米用轻质饰面层。面层密度超过30kg/m
5.2.9外墙保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施工应在基层处理、结构预理件安装完成且验收合 洛后进行。外墙保温施工前。外门窗应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 2保温层应粘贴平整且无缝隙,其固定方式不应产生热桥; 采用岩棉条薄抹灰外保温系统时岩棉条的宽度不宜小 于200mm。
5.3.1外门窗的选型设计及安装应选择整门或整窗,应对 进行防护,
5.3.3外窗应采用三道耐久密封材料密封,每扇窗至少应有两
窗台板与保温层之间的间隙宜采用预压膨胀密封带密封。金
台板的端部宜采取保护措施
台板的端部宜采取保护措施
5.3.7外窗窗台板安装应用螺钉固定,其间距不宜大于 250mm,螺钉距窗台板端部宜为30mm。 5.3.8外窗安装洞口应干净平整,洞口抹灰宜采用1:3水泥 砂浆。 一应考虐相邻穴间的伟用需求不应
5.3.9外门窗的开启方式,应考虑相邻空间的使用需求,不应 撞伤或无法打开。
1屋面设计应选择经济适用、高强轻质、绿色环保的屋面 部品,宜优先选择获得绿色建材标识的材料。 2当屋面保温层采用多层保温材料时,应分层错缝铺贴, 之间应有可靠粘结
女儿墙内侧向上至屋面保温层外100mm;屋面保温层上应设 防水层,防水层应延续到女儿墙顶部盖板内。
5.+.对女儿墙等突出屋面的部位,其保温层应与屋面
保温层连续,不得出现结构性热桥。女儿墙顶部宜设置金属 板,金属盖板与结构连接部位应采取断热桥措施
5.4.5女儿墙内侧的保温层应在屋面保温层铺设之后进行
5.4.6屋面不宜设置开口;需要开口时应减小开口面积.并 制定气密性保障方案。
5.4.6屋面不宜设置开口;需要开口时应减小开口面积,
5.+.7屋面应根据农户生活需求,预留太阳能生活热水
能光伏发电等系统所用设备的支撑构件及管线的布置空间,并应 采取断热桥措施
5.4.8屋面施工宜根据房间功能和使用特点分区进行,各分区 之间应有分隔措施。
5.4.8屋面施工宜根据房间功能和使用特点分区进行,各分
.9屋面保温施工应符合下列我
屋面保温施工应选在晴朗、士燥的天气条件下进行;
Z 施工前,屋面基层应进行清理: S 对管道穿屋面部位应进行封堵,并应设计封堵工艺; 4 隔汽层施工时,应防止出现破损: 5防水层施工前,应对施工部位保温材料进行保护。 4.10屋面检查应注重隐蔽工程处
5.5.1农宅围护结构应进行断热桥的专项设计,且应保证 层的连续性。
5.5.2外墙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墙外结构性悬挑、延伸部分等宜采用与主体结构部分 断开的方式; 2外墙单层保温连接应采用锁扣方式;多层保温应采用错 缝粘结方式; 3墙角处宜采用成型保温构件; 4保温层应采用断热桥锚栓固定; 5外墙上应避免固定导轨、龙骨、支架等部件;必须固定 时,应预理断热桥的锚固件,并采用减少接触面积、增加隔热间 云及使用非金属材料等措施; 6穿墙管预留孔洞直径宜大于管径100mm以上;墙体结 构或套管与管道之间填充厚度不应小于50mm的保温材料: 7装配式夹心保温外墙板的竖缝和横缝均应做断热桥处理
5.5.3外门窗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膜;防水透汽膜和防水隔汽膜延长应采用搭接处理.搭接长度不 宜小于100mm;室内防水隔汽膜角部粘贴宜采用折角式粘贴, 折角重叠长度宜大于30mm.粘贴应平整且无缝隙气泡: 3防水透汽膜和防水隔汽膜粘贴完成后应进行隐蔽工程验 收.验收测试合格后可进行保温和室内抹灰施工; +窗户外遮阳设计应与主体建筑结构可靠连接,连接件与 基层墙体之间应采取断热桥的处理措施
.5.屋面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
1屋面保温层应与外墙的保温层连续,不得出现结构性热 桥:屋面多层保温材料应分层错缝铺设或粘结; 2屋面隔汽层设计及排气构造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有关规定; 3穿屋面管道的预留洞口应大于管道外径100mm以上: 伸出屋面外的管道应设置保护套管,套管与管道间应填满保温材 料.且厚度不应小于50mm; 4落水管的预留洞口应大于管道外径100mm以上,落水 管与女儿墙之间的空隙应用发泡聚氨酯填充。
5.5.5基础和地面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外侧保温层应与外墙部分保温层连续,并应采用吸 水率低的保温材料;基础外侧保温层应延伸到地下冻土层以下。 外侧保温层外部宜设置一道防水层,防水层应延伸至室外地面 1m以上距离。 2地面保温与外墙保温应连续、无热桥。 5.5.6围护结构宜采用红外热像仪对可能产生热桥的区域进行 检查。
外侧保温层外部宜设置一道防水层,防水层应延伸至室外地面
5.6.1农宅设计应选用气密性等级高的外门窗,外门窗与门 洞口之间的连接缝隙应做气密性处理
5.6.2气密层应依托外围护结构层.并应选择适用的气 材料。
5.6.2气密层应依托外围护结构层.并应选择适用的气密性 材料。 5.6.3围护结构洞口、电线盒、管线贯穿处等易发生气密性间 题的部位宜进行节点设计,并对气密性措施进行详细说明,穿透 气密层的电力管线等不应采用桥架敷设,宜采用预埋穿线管或使 出气密性线管部件等方式
5.6.3围护结构洞口、电线盒、管线贯穿处等易发生气密
的部位宜进行节点设计,并对气密性措施进行详细说明,穿透 气密层的电力管线等不应采用桥架敷设,宜采用预埋穿线管或使 用气密性线管部件等方式。
5.6.→不同围护结构交界处、排风处等的设备与围护结构
5.6.5装配式结构农宅气密性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外墙板内叶墙板,竖缝宜采用现浇 混凝土密封方式,横缝应米用高强度灌浆料密封方式: 2装配式框架结构外墙板内叶板竖缝和横缝均宜采用柔性 保温材料封堵,并应在室内侧进行气密性处理; 3外叶板竖缝和横缝处夹心保温层表面宜先设置防水透汽 材料,再从板缝口填充直径大于缝宽的通长聚乙烯棒;板缝口宜 灌注耐候硅酮密封胶进行封堵; 4装配式夹心外墙板与结构柱、梁之间的竖缝和横缝应在 室内侧设置防水隔汽层,再进行抹灰等处理。 5.6.6农宝施工过程中或竣工前宜进行建筑气密性检测,检测
5.1.1农宅能源系统设计应对能源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持 优选取。
优选取。 6.1.2农宅选择能源系统和设备时应遵循简单、经济、适用、 高效、可靠的原则。能源系统设计应遵循品位对口、梯级利用的 原则,合理利用能源。
6.1.2农宅选择能源系统和设备时应遵循简单、经济、适用、
6.1.3农宅采用能源系统和设备时应明确运维管控的要求
6.2.1农宅应选用高效新风系统,严寒和寒冷地区及需冬季供 暖的其他区域应选用带热回收的新风一体机。 6.2.2室内气流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送风口应设置在卧室、客厅等主要活动房间中,向风口 可设置在餐厅等房间中,过道宜作为溢流区; 2当回风口和回风管道安装确有困难时,可在主活动区域 设置集中回风口;对不能设置回风口且内门不能设置送风口的房 间,其内门与地面之间宜预留20mm~25mm的缝隙,或在内门 或内墙设置送风孔隙
6.2.3新风热回收系统管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路设计初期应确定通风系统的管路方案; 2 管路方案应缩短风管长度;宜采用直管路设计,避免转弯; 3 管路设计宜设置新风旁通管。 6.2.4 新风热回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新风量应按总人数确定,人员所需的最小新风量应按
30m3/(h人)计算; 2新风和排风系统宜分户单独设置,且可调控,排风量应为 新风量的90%~100%;新风系统宜与外窗开启感应装置联动; 3新风系统应设置预冷或预热装置: 1严寒和寒冷地区新风热回收系统应采取防冻及防结霜 措施; 5与室外连通的新风和排风管路上均应安装保温密闭型电 动风阀,并与系统联动; 6新风出口处、排风入口处和新风管进入房间前宜在管道 上设消声装置;风机与风管连接处应采用软连接。
1室内主风管内风速置为2m/s~3m/s;支风管内风速不 宜大于2m/s;送风口、回风口风速宜为1.5m/s~2.0m/s;室 外进风口和排风口风速宜为3m/s~4m/s; 2室内空气流速不宜大于0.15m/s; 3 室内送风口宜可调节风量。 6.2.6 新风热回收系统进风口和送风口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新风进风口应远离农宅污染物排放口和散热设备; 2新风口和排风口应避免室外进风和排风短路;新风口和 排风口水平布置时,宜在不同方向设置,在相同方向设置时水平 距离不宜小于1m;新风口和排风口垂直布置时,新风口宜在下 方,垂直距离不宜小于1m; 3新风口和排风口应设置防雨型风口,并应采取过滤措施, 6.2.7在严寒和寒冷地区,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预热方式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加热装置应预热室外空气; 2 预热室外空气应采用地道风(土壤热交换器)。 6.2.8 高效热回收装置的选用应满足下列要求: 全热型全热变格剂兹不应小王 70 %
2显热型显热交换效率不应小于75%;
6.2.9空气净化装置宜采用低阻高效的装置,且应满足下列要求: 1对大于等于0.5m的细颗粒物的一次通过计数效率宜高 于80%,且不应低于60%,并应设置预过滤器;回风宜设置粗 效士型过滤器; 2过滤器应采用总初阻力低的装置。 6.2.10 )厨房宜设置独立排油烟补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补风应从室外直接引人,补风口宜设置在灶台附近; 2 补风管道应进行保温处理; 3补风管引人口应设置保温密闭电动阀,电动阀应与排油 烟机联动,在排油烟系统未开启时,应关闭严密。 6.2.11卫生间通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4 每个卫生间应设置独立排风系统; 2卫生间全面通风换气次数不宜小于3次/h,竖向排风道 排风量宜按每个卫生间排风量总和的60%~80%计算; 3水平方向布置的排风道宜坡向卫生间,竖向排风道前应 设置密闭型电动阀或重力止回阀。 6.2.12新风热回收系统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 工程施T.规范》GB50738的有关规定。 6.2.13新风热回收系统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 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B50243的有关规定
6.3.1有冬季供暖需求的农宅,宜进行被动式太阳能设计,并 应考虑夏季通风和遮阳。
6.3.2被动式太阳房应与农宅进行一体化设计,其
双防冷风侵人的措施.并应与其他功能房间连接。 3.3被动式太阳房应根据当地农户生活需求.确定规模,并 应考虑空间多功能利用
取防冷风侵入的措施:并应与其他功能房间连接
6.3.+太阳能热利用装置应与农宅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应考虑热媒传输系统的设置
6.3.7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应全年综合利用,夏季应注意
6.3.8光伏系统支架、支撑构件及其连接点设计应符含现行国 家标准《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的有关舰定。 6.3.9安装光伏构件的屋面防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T 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有关规定。 6.3.10光伏系统的防雷和接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 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 6.3.11当光伏系统并网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光伏系统并 网技术要求》GB/T19939、《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特性评价 技术规范》(GB,T31999和《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要求》GB/T 33593的有关规定。
6.3.12施工安装人员作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
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安装人员应穿绝缘鞋、戴低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 工具; 2当光伏系统安装位置上空有架空电线时,应采取保护和 隔离措施, 6.3.13光伏系统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光伏与建筑一体化 发电系统验收规范》GB/T37655的有关规定 6.3.14光伏阵列与建筑物结合部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光伏 建筑一体化系统运行与维护规范》JGJ/T264的有关规定。 6.3.15农宅宜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所产生的电能可全部提供 农宅的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等,剩余电能可馈人 公共电网。 6.3.16光伏发电系统应根据所在地的资源条件、气候特点、建 筑物形式、实际需求和系统适用性进行综合设计。 6.3.17光伏发电系统应与农宅进行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施工、 同步验收。 6.3.18在综合发电效率、发电量、电气和结构安全、适用、美
5.3.15农宅宜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所产生的电能可全部提1 衣宅的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等,剩余电能可馈 公共电网
农宅的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等,剩余电能可馈人 公共电网。 6.3.16光伏发电系统应根据所在地的资源条件、气候特点、建 筑物形式、实际需求和系统适用性进行综合设计。 6.3.17光伏发电系统应与农宅进行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施工、 同步验收。 6.3.18在综合发电效率、发电量、电气和结构安全、适用、美
筑物形式、实际需求和系统适用性进行综合设计。 6.3.17光伏发电系统应与农宅进行一体化设计、一体化 同步验收,
6.3.18在综合发电效率、发电量、电气和结构安全、适用、美 观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光伏组件,并应与建筑模数相协调。 6.3.19光伏系统设计应考虑农宅自身及周围环境对光伏构件采 光条件的影响。 6.3.20农宅安装光伏系统时,应对已完成土建工程的气密层 防水层等采取保护措施
6.3.20农宅安装光伏系统时,应对已完成土建工程的气
.4.1空气源热泵供暖宜在严寒、寒冷地区农宅应用。高湿 海区域农宅不宜选用空气源热泵。空气源热泵设备宜选用高交
近海区域农宅不宜选用空气源热泵。空气源热泵设备宜
变频的热源设备。 6.4.2严寒、寒冷地区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名义工况制热性能 系数不应低于2.0和2.1;空气源热泵热风机在一25℃的低温环 境下应能正常工作:其名义丁况和低温工况的制热性能系数不应 低于 1. 8 和 2. 2 。
6.4.3空气源热泵设备类型、系统形式与末端种类的选择。应 考虑建筑的使用需求与负荷特性。 5.4.+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制热量应根据室外计算温度和供水 设计温度确定,并应采用融霜修正系数进行修正, 6.+.5对密闭性良好的农宅,宜选用带有新风热回收的空气源 热泵风管系统、 6.4.6以供冷需求为主时,设备应以夏季冷负荷进行选择。并 南对名禾供腰执色益批栋核
6.4.7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外机组应安装在出风气流流畅的室外,不应安装在冬 季长期背阴和常受主导风的位置: 2室外机组四周预留检修空间应满足机组安装说明书的距 离要求; 3机组的安装基础应牢固; 4 室内外机连接的穿墙铜管应进行保温处理: 5 开关连接线路应单独设置且安装空气开关; 6 操作面板安装位置与高度应满足用户日常操作需求,
丁业标准《空气源热泵热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NB/T3406 的有关规定。
6.+.9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供暖(冷)系统的各房间末端水支 路宜设置单独调节阀门。 6.4.10空气源热泵热风机的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低环境 温度空气源热泵热风机》JB/T13573的有关规定。 6..11空气源热泵室外主机、多联机直接冷凝式室内机和制冷 剂管道的施工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 术规程》JGJ174的有关规定。 6.4.12风管送风式空气源热泵热风供暖(冷)系统安装与施工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气流组织应合理设置: 风管送风式宜设置静压箱; 3 各房间应设置单独可控风口; 4 密闭性良好的厨房应单独设置补风; 风管应进行保温处理
bs标准6.4.9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供暖(冷)系统的各房间末端水支 路宜设置单独调节阀门。 6.4.10空气源热泵热风机的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低环境 温度空气源热泵热风机》JB/T13573的有关规定 6.+.11空气源热泵室外主机、多联机直接冷凝式室内机和制冷 剂管道的施工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 术规程》JGJ174的有关规定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气流组织应合理设置; 2 风管送风式宜设置静压箱; 3 各房间应设置单独可控风口; 密闭性良好的厨房应单独设置补风; 5 风管应进行保温处理
6.4.13空气源热泵热水供暖系统验收试运行程序及要求应符合 下列规定: 1试运行前水系统连通且已充水,系统压力正常;并应对 设备预热12h; 2按照设备操作说明,根据季节选择热泵运行模式,开机 后水泵应运行平稳,水系统应运行正常; 3室外机风机与压缩机应运行正常; +室内机操作面板或控制器操作应准确且灵敏; 5供暖房间门窗关闭后,由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产生的室 内噪声不宜高于40dB; 6 机组进出水温差过高或过低时,应检查水路; 试运行完毕系统内水过滤器应再次进行清洗
6.4.14空气源热泵热风供暖系统验收试运行程序及要求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按照设备操作说明,根据季节选择热泵运行模式,开机 后系统应运行正常; 2室外机风机与压缩机应运行正常; 3室内出风应正常; 1操作面板或控制器应操作准确且灵敏:; 5带新风过滤功能的空气源热泵风管系统,试运行前应吹 扫清理风管系统;试运行稳定后安装过滤芯,
钢结构计算、软件6.4.15机组与电气检查应符合下列
1机组风机、压缩机等重要部件应运行正常;
1 系统压力不正常时应进行适当补水或泄压; 2 水系统混入空气时应进行排气: 3 水过滤器有杂质时应及时清洗,水质应无浑浊; 4 阀门调节损坏时应及时更换; 5水泵应运行正常
....- 相关专题: 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