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 269-2012 轻型钢丝网架聚苯板混凝土构件应用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JGJ/T 269-2012 轻型钢丝网架聚苯板混凝土构件应用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3D墙板转角处加强用的钢丝网片,分为阻角网·阳角网
用于加强3D墙板与梁、柱、门窗洞口等处的U形钢 网片。
2. 2. 1 材料性能
2.2.2作用、作用效应及承载力
化工标准取0.002; Wmax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 裂缝宽度。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受拉钢筋(丝)配筋率; 一抗剪强度折减系数; β一墙体稳定系数; 山一一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丝)应变不均勾系数
3.1.13D板的芯材应采用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EPS)板(以下简称聚苯板),其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1.1 的规定。
表 3. 1.1 聚苯板主要性能指标
3.1.2聚苯板厚度宜为50mm、70mm、100mm、120mm等, 宽度宜为1200mm,长度宜小于或等于6000mm。 3.1.3聚苯板外观尺寸和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表3.1.3聚苯板外观尺寸和允许偏差
续表 3. 1. 3
3.1.4聚苯板在工程应用前,应在自然条件下至少陈化42d或 在(60士5)℃环境中至少陈化5d
3.2.13D板的钢丝网片和斜插丝应采用冷拔低碳钢丝,且抗拉 强度标准值(fstk)不应小于550N/mm,抗拉强度的设计值 (f,)应取320N/mm,弹性模量(E,)应取2.0×105N/mm。 3.2.23D板钢丝网片的钢丝直径不应小于2.2mm,网孔宜为 50mm×50mm。斜插丝直径不应小于3.0mm,并应有镀锌层。 钢丝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2的规定,其他性能应符合国 家标准《一般用途低碳钢丝》GB/T343的规定。用于3D承重 墙板、3D楼板(屋面板)·的斜插丝,每平方米用量不应少于 117根;用于3D非承重墙板的斜插丝,每平方米用量不应少于 58根,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表A:1.1的规定。
表 3.2.2钢丝的主要技术指标
注:反复弯曲试验为反复弯曲180°的次
3.2.33D板钢丝网片的钢丝表面应光滑整洁,不应有油污、裂
纹、翘皮、纵向拉痕等缺陷;纬丝与经丝排列应互相垂直,不得 有漏剪、翘伸的钢丝挑头;焊点区外不得有钢丝锈点;斜插丝不 得有漏丝现象
3.2.43D板钢丝网片的允许尺寸偏差应符合表3.2.4的规定。
.2.43D板钢丝网片的充许尺寸偏差应符合表3.2.4的规 钢丝网片每平方米的实际质量与公称质量的允许偏差应 4. 5% ,
表3.2.43D板钢丝网片的允许尺寸偏差
3.2.5对于3D板钢丝网片与斜插丝构成的钢丝网架,其焊接 应可靠,焊点应无过烧现象;网片漏焊、脱焊点数不得大于总焊 点的2%;斜插丝不得漏焊、脱焊;焊点抗拉力的最小值应符合 表 3. 2. 5 的规定。
3.2.63D板钢丝网片的强度、伸长率和冷弯的试验方法
3D板钢丝网片的强度、伸长率和冷弯的试验方法应符合 行业标准《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19的规定。
3.3.1L形连接件应采用厚度为1.2mm的建筑用热镀锌钢板制 作,规格宜为L100mmX100mm。 3.3.2平网应由钢丝网片剪裁而成,宽度应大于或等 于300mm.
300mm,阴角网应采用L150mm×150mm。角网长度不宜大 于 4. 0m。
于 4.0m。 3.3.4U形网应由钢丝网片加工而成,双肢长度均不应小于 150mm,双肢间宽度应根据3D板的厚度确定。
150mm,双肢间宽度应根据3D板的厚度确定
3.4.13D墙板或楼板(屋面板)的面层材料应采用强度等级不 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 3.4.2细石混凝土应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3.4.3细石混凝土骨料的粒径应按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确定。采 用活塞泵喷射工艺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8mm;采用 涡轮泵喷射工艺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5mm。粒径不 大于0.125mm的细骨料应占骨料总量的4%~9%。采用现浇工 艺时,粗骨料的粒径不应大于16mm。
3. 4.4当工程需要采用掺合料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4.1.13D板混凝土构件的基本构造层应依次为饰面层、混凝土
3D板混凝土构件的基本构造层应依次为饰面层、混凝土 网片层、聚苯板(含斜插丝)、混凝土钢丝网片层、饰面层 (图 4. 1. 1)
4.1.23D板混凝土构件斜插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4.1.2): 1钢丝网架中网片和斜插丝所组成的钢骨架间距应分为I 型和Ⅱ型两种。对于I型钢骨架,1200mm宽范围内应设12道 斜插丝,且斜插丝间距(a4)应为100mm;对于Ⅱ型钢骨架, 1200mm宽范围内应设7道斜插丝,且两端斜插丝间距(a.)应
为150mm,其余斜插丝间距(a4)应为200mm; 2斜插丝的节距(a3)应分为A型和B型两种。A型节距 应为200mm,B型节距应为100mm
4.1.33D板中聚苯板厚度应根据建筑构造、结构和建筑热工的 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墙板聚苯板厚度不应小于100mm,且不应大 于120mm; 2承重内墙板聚苯板厚度不应小于70mm,非承重内墙板 中聚苯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 3楼板、屋面板中聚苯板厚度不应小于70mm。 4.1.43D板两侧的细石混凝土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外墙板外侧,不应小于.50mm;对于外墙板内侧, 承重墙不应小于50mm,非承重墙不应小于35mm。 2承重内墙两侧不应小于45mm;非承重内墙两侧不应小 于35mm。 3楼板(屋面板)顶面不应小于50mm;楼板(屋面板) 底面不应小于45mm,并应符合本规程第5.2.1条的规定。
4.2.13D板混凝土构件用于承重墙和楼板(屋面板)时,1 层高不应大于4.8m,抗震横墙间距不应大于7.5m,楼板( 板)跨度不应大于4.8m。
4.2.3平面设计时应采用300mm为基本模数,立面设计
4.2.4相邻开间楼面标高宜相同,不宜作错层设计。用于卫生 间、厨房等潮湿房间时,应有防水措施。 4.2.53D板混凝土构件可用作承重内外墙板、非承重内外墙 板、楼板及屋面板等。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房屋高宽比不应 大于2.0,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以下时,房屋高宽比不应大于 2.5。3D墙板和3D楼板(屋面板)常用规格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A的规定。
板、楼板及屋面板等。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房屋高宽比 大于2.0,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以下时,房屋高宽比不应 2.5。3D墙板和3D楼板(屋面板)常用规格应符合本规程 △的规定。
4.2.6建筑设计应根据功能需要,合理设置各类竖井
4.2.7墙板排板设计时宜采用整板,当出现非整板时,其宽度
4.2.7墙板排板设计时宜采用整板,当出现非整板时,其贷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窗间承重墙宽度不应小于500mm;窗间非承重墙宽度不 应小于300mm; 2墙的尽端(墙垛)、阴角至门窗洞边的距离,承重墙不应 小于500mm;非承重墙不应小于300mm; 3门窗洞口顶部至楼板(屋面板)底部的距离不应小 于300mm。
度小于300mm时,也可在墙板安装完成后切割开孔
4.2.10当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设计为非3D板
10当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设计为非3D板混凝十构
件时,其与3D板混凝土构件的连接,应采用钢筋混凝士构件作 过渡连接。
件时,其与3D板混工 过渡连接。 4.2.113D板混凝土构件每侧细石混凝土厚度大于或等于 35mm时,构件耐火极限可按2.5h取值。 4.2.12常用3D墙板的空气计权隔声量可按表4.2.12采用。
4.2.12常用3D墙板的空
2.12常用3D墙板的空气计权隔
4.33D板混凝土构件建筑构造
4.3.13D板混凝土构件拼接时,附加的平网、阳用网、阴用网 以及U形网等的长度和宽度应符合本规程第3.3节的规定。
4.3.23D板混凝土构件的拼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节距方向):4一校平钢筋
4.3.43D楼板(屋面板)和3D非承重内墙板拼接的阴角处 钢丝网片外侧均应加设阴角网(图4.3.4)。
图4.3.43D楼板(屋面板) 与3D非承重内墙板拼接 阴角网:2一楼板(屋面板);3一非承重内墙板
4.3.53D墙板自由端的板边和洞口四周均应采用U形网包覆, 且U形网两侧直线长度不应小于150mm。U形网应与钢丝网片 绑扎连接,并应在角部内侧加设2根直径为8mm的纵向钢筋, 喷射细石混凝土后,应形成厚度不小于40mm的混凝土框(图 4. 3. 5) 。
4.3.53D墙板自由端的板边和洞口四周均应采用U形
图4.3.53D墙板自由端的板边和洞口四周 1—U形网;2一钢丝网片;3洞口; 4一细石混凝±5一纠向钢箔
.63D墙板门窗洞口角部内外两侧应按45方向加贴300mm> mm的平网增强(图4.3.6)。
图4.3.6洞口角部内外侧平网增强 1一U形网:2一平网
4.4.I3D板混凝王构件用于民用建筑时,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聚苯板的厚度应 通过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计算确定。当不能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时,应另行采取保温措施
4.53D内墙板的传热系数的计算值
4.4.63D楼板(屋面板)的传热系数(K)和热惰性指标
.63D楼板(屋面板)的传热系数(K)和热惰性指 的计算值可按表4.4.6取值
表4.4.63D楼板(屋面板)的传热系数和热情性指标的计算值
4.4.73D板外墙与屋面热桥部位在冬季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 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当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应对热桥部位 采取附加保温措施
5.1.13D外墙板、3D承重内墙板与基础的连接应采用双面预 留插筋的方法,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 500mm,长度不应小于850mm,其埋人基础的深度不得小 于250mm。 插筋应设在钢丝网片内侧,并应与钢丝网片绑扎连接。墙板 底部与基础之间应有厚度不小于40mm的细石混凝土垫层(图 5.1.1)
5.1.23D非承重内墙板与钢筋混凝土地面及上部钢筋混凝楼 板或梁底的连接,可采用单排插筋,且插筋的直径、间距、长 度、埋入深度等应符衍合本规程第5.1.1条的规定,也可采用L 形连接件连接。L形连接件设置的间距不宜大于500mm,并应 用M8X70膨胀螺栓或射钉固定在连接部位的混凝土中。L形连 接件与墙板侧边贴合的部位可采用现场打孔的方法,用镀锌铁丝
5.1.23D非承重内墙板与钢筋混凝王地面及上部钢筋
与钢丝网片绑扎连接(图5.1.2)
图5.1.23D非承重内墙板与混凝土地面 及上部楼板或梁底的连接
梁,2一细石混凝土垫层:3一混凝土楼
4一楼板(屋面板)内板底及板顶加设的受力钢筋; 楼板(屋面板)连接钢筋;6一墙板内U形连接钢筋
一 楼板;2一承重墙;3—圈梁; 一平网;5一楼板(屋面板)内 连接钢筋;6一墙板内连接钢筋; 虚线一楼板(屋面板)内板底及 板顶加设的受力钢筋
5.1.43D非承重墙板洞口宽度小于或等于1800mm时,洞
放3D板作过梁,两侧上下应各附加不小于28钢筋,钢筋间距应 等于300mm,两侧搁置长度应大于或等于250mm(图5.1.4)。 3D承重墙板洞口和宽度大于1800mm的3D非承重墙板洞
横放3D板作过梁,两侧上下应各附加不小于28钢筋,钢筋间距应天
图5.1.43D墙板洞口过梁 一结构底;2一平网;3一U形网
口的钢筋混凝士过梁,其设计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白
5.2.1:当3D楼板(屋面板)采用加设受力钢筋作加强措施时, 受力钢筋应与钢丝网片绑扎牢固。板底的细石混凝土厚度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当钢筋放置在聚苯板板底预留的槽孔时,板底的细石混 凝土厚度不应小于45mm(图5.2.1a); 2当钢筋放置在板底钢丝网片下侧时,板底的细石混凝土 厚度不应小于50mm(图5.2. 1b)
(a)加设受力钢筋在槽孔
垫片标准(b)加设受力钢筋在钢丝网片下
图5.2.13D楼板(屋面板)加设受力钢筋的 1一楼板(屋面板)面;2一楼板(屋面板)底; 3一加设的受力钢筋;4一聚苯板预留钢筋槽孔
5.2.2当3D楼板(屋面板)采用在板间增加钢筋混凝土小梁 或肋的加强措施时,小梁或肋的宽度不应小于100mm,且应在 加小梁或肋处板的上下两侧附加平网,平网宽度应为肋宽加两侧 各150mm,并应在上下钢丝网片内侧附加连接钢筋,钢筋的直 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长度应为1000mm (图5. 2. 2) 。
5.2.2当3D楼板(屋面板)采用在板间增加钢筋混
图5.2.23D楼板(屋面板)间增加钢筋混凝土小梁或肋的构造 1一钢筋混凝土小梁或肋;2一平网;3一附加连接钢筋
6.1.23D板混凝土构件的安全等级应为二级。 6.1.3采用3D墙板时,其静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构件在每层高度范围内,可近似地 视作两端铰支的竖向受压构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可视作竖向 受弯构件; 2对本层的竖向荷载,应考虑对墙板的实际偏心影响,可 取圈梁宽度(墙宽)的10%作为其偏心距。由上一楼层传来的 竖向荷载,可视作作用于上一楼层的墙板截面重心处。本层墙板 内的偏心距应按直线变化考虑
6.1.43D板混凝土构 件的正截面承载能力极 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 极限状态验算中,其截 面应按翼缘宽度为6、 腹板(以斜插丝与网片 组成的桁架)宽度取为 0的连体I形截面钢筋混 凝土构件考虑(图 6. 1. 4) 。
水利工艺、技术交底图6.1.43D板混凝土构件计算截面 1一内侧(内墙)或顶面(楼板、屋面板) 2一外侧(外墙)或底面(楼板屋面板)
图6.1.43D板混凝王构件计算截面 1一内侧(内墙)或顶面(楼板、屋面板); 2一外侧(外墙)或底面(楼板屋面板)
....- 钢丝绳标准 型钢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