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137-2001(2002年版)《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表 3.0.2 多孔砖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表中砂浆强度为零时的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仅适用于施工阶段新砌多孔 砖砌体的强度验算,
龄期为28d,以毛截面积计算的多孔砖砌体弯曲抗拉强 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时, 表3.0.3采用。
表3.0.3多孔砖砌体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抗剪强度设计值(MPa)
注:用多孔砖砌筑的砌体,当搭接长度与多孔砖的高度比值小于1时别墅标准规范范本,其弯曲 抗拉强度设计值tm应按表中数值乘以搭接长度与多孔砖高度比值后采用。
3.0.4多孔砖砌体的强度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分别乘以调整
系数Ya: 1跨度不小于7.2m时梁下砌体,为0.9; 2砌体毛截面面积小于0.3m时,a为其毛截面面积值加 0.7。构件截面面积以m计; 3当砌体用水泥砂浆砌筑时,对表3.0.2中的数值,a为 0.9;对表3.0.3中的数值,a为0.8; 4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C级时,Y,为0.89; 5当验算施工中房屋的构件时,a为1.1。 3.0.5多孔砖砌体的弹性模量、剪变模量、摩擦系数、线膨胀 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 规定取值。 3.0.6多孔砖砌体的重力密度应按下式计算:
q ×19 (kN/m)
式中 多孔砖的重力密度(kN/m); 孔洞率。孔洞率大于28%时,可取= 16.4kN/m3 。
4.1.1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 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 计算。 A
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 计算。 4.1.2根据多孔砖砌体建筑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 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程度,其建筑 结构按表4.1.2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设计时应根据破坏后果及 建筑类型选用。
4.1.3砌体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按下列公式计 算:
式中o一一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工作寿 命为100年以上的结构构件,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 设计工作寿命为50年的结构构件,对安全等级为 三级或设计工作寿命为5年及以下的结构构件,应
分别取不小于1.1、1.0、0.9; S一一内力设计值,分别表示为轴向力设计值N、弯矩 设计值M和剪力设计值V等; R(.)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函数: 砌体的强度设计值: k 砌体的强度标准值; Yf 砌体结构的材料性能分项系数;=1.6; fm 砌体的强度平均值; 6f 砌体的强度标准差; αk一几何参数标准值。 4.1.4多孔砖砌体结构整体稳定性验算和房屋考虑空间作用性 能静力计算原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的有关规定执行。 4.1.5作用在墙、柱上的竖向荷载,应考虑实际偏心影响。本 层梁端支承压力N,到墙、柱内边的距离,应取梁端有效支承长 度ao的0.4倍(图4.1.5)。由上一楼层施加的荷载Nu,可视 为作用于上一楼层的墙、柱截面重心处。
图4.1.5梁端支承压力位置
4.1.6带壁柱墙的计算截面翼缘宽度(6,)可按下列
带壁柱墙的计算截面翼缘宽度(6)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4.1.8底层为砖柱或组合砖柱承重的多层砌体房屋,应
中较长或当楼盖梁、板伸入墙体全厚并与梁垫(圈梁)整 ,其内力除按本规范4.1.5条的方法进行分析外,还宜按冈 的计算图形补充进行内力分析,并据此复核墙体的承载力。
4.1.12墙梁和支座反力较大的梁下砌体和承重墙梁的托梁支座 上部砌体,均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决定对 砌体是否采取加强措施。
1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至
4.2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4.2.3计算影响系数Φ或查本规范附录A表格时,应先计
4.2.3计算影响系数Φ或查本规范附录A表格时,应先计算构 件高厚比,多孔砖砌体构件高厚比β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Ho B= h Ho β= hT
式中Ho一一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m); h一矩形截面轴向力偏心方向的边长,当轴心受压时 为截面较小边长(m) h一一T形截面的折算厚度(m),可近似按3.5i计算; i一一T形截面的回转半径(m)。 4.2.4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Ho,应根据房屋类别和构件支承条 件等按表 4.2.4 采用。
注:1表中s为房屋横墙间距,其长度单位为m; 2构件高度H,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有关 规定采用; 3 独立砖柱,当无柱间支撑时,柱在垂直排架方向的H。应按表中取值乘 以1.25后采用。
4.2.5轴向力的偏心距(e)按荷载设计值计算,不宜大 .4y,且不应大于0.6y(y为截面重心到轴向力所在偏心方 截面边缘的距离)。
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进行,但应把局部受压强度计算面 积范围内的孔洞,用砌筑砂浆填实,填实高度不应小于300mm。
4.3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4.3.1墙柱的高厚比应按下式验算:当墙高H不小于相邻横墙 或壁柱间的距离s时,应按计算高度Ho=0.6s验算高厚比;当 与墙连接的相邻两横墙间的距离s≤μ1μ2[β]h 时,墙的高厚 比可不受本条限制
式中 μ1———非承重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 [β] 一——墙、柱的允许高厚比,应按表 4.3.1 采用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β1值
注:1带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墙的允许高厚比【β],可适当
2括号内数值,适用于h=190mm的墙。 .2厚度不大于240mm的非承重墙,允许高厚比可按本规范 4.3.1数值乘以下列提高系数 μ1:
h=240mm h=190mm h =120mm
u1=1.2; μ1=1.3; μ1=1.4。
4.3.3对有门窗洞口的墙,允许高厚比应按本规范表4.3.1数 值乘以修正系数(μz),修正系数μ2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b,一一在宽度s范围内的门窗洞口宽度(m); s一相邻窗间墙或壁柱间的距离(m)。 当按公式(4.3.3)算出的修正系数μ2值小于0.7时,应取 0.7。当洞口高度不大于墙体高的1/5时,可取修正系数μ2为 1.0。
当按公式(4.3.3)算出的修正系数2值小于0.7时,应取 0.7。当洞口高度不大于墙体高的1/5时,可取修正系数μ2为 1.0。 4.3.4 设有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带壁柱墙或构造柱间墙,当圈梁
1.0。 4.3.4设有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带壁柱墙或构造柱间墙,当圈梁
4.3.4设有钢筋混凝士圈梁的带壁柱墙或构造柱间墙,当圈梁
4.3.4设有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带壁柱墙或构造柱间墙,当圈梁
宽度b与相邻横墙或相邻壁柱间的距离s之比6/s不小于1/30 时,圈梁可视作壁柱间墙的不动铰支点。当条件不允许增加圈梁 宽度时,可按等刚度原则(墙体平面外刚度相等)增加圈梁高 度。
4.1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4.8m的梁,其支承面 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
4.2对厚度为190mm的墙,当大梁跨度不小于4.8m时, 于厚度为240mm的墙,当大梁跨度不小于6m时,其支承 加设壁柱或构造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
4.5框架房屋的填充墙、隔墙应分别采用拉结钢筋或其他 与柱和横梁连接。
4.4.6山墙处的壁柱宜砌至山墙顶部。標条应与山墙锚
4.6山墙处的壁柱宜砌至山墙项部。標条应与山墙锚固, 不宜挑出山墙。
墙转角处应设置拉接钢筋,沿墙高每600mm应设置2根 网筋,并应伸入每侧墙内600mm。
4.4.8多孔砖外墙的室外勒角处应作水泥砂浆粉刷。
1施工中应准确预留槽洞位置,不得在已砌墙体上凿槽打 洞; 2不应在墙面上留(凿)水平槽、斜槽或埋设水平暗管和 斜暗管; 3墙体中的竖向暗管宜预埋;无法预埋需留槽时,墙体施 工时预留槽的深度及宽度不宜大于95mm×95mm。管道安装完 后,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10的细石混凝土或强度等级为 M10的水泥砂浆填塞。当槽的平面尺寸大于95mm×95mm时 应对墙身削弱部分予以补强并将槽两侧的墙体内预留钢筋相互拉 结:
4在宽度小于500mm的承重小墙段及壁柱内不应埋设竖向 管线;, 5墙体中不应设水平穿行暗管或预留水平沟槽;无法避免 时,宜将暗管居中理于局部现浇的混凝土水平构件中。当暗管直径 较大时,混凝士构件宜配筋。墙体开槽后应满足墙体承载力要求; 6管道不宜横穿墙垛、壁柱;确实需要时,应采用带孔的 混凝土块砌筑。 4.4.10当洞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3m时,洞口两侧应设置钢筋 混凝土边框或壁柱。 4.4.11多孔砖砌体位于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时,多孔砖的孔 洞应用水泥砂浆灌实。
4.5.1多孔砖砌筑的住宅、宿舍、办公楼等民用房屋:当层数 在四层及以下时,墙厚为190mm时,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 设置圈梁一道,墙厚不小于240m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 梁一道;当层数超过四层时,除顶层必须设置圈梁外,至少应隔 层设置。
4.5.2圈梁应符合下列构造要
1圈梁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且宜连续地设置在同一水 平面上,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 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1m; 2圈梁应与横墙加以连接,其间距不应大于15m。连接时 可将圈梁伸入横墙1.52.1m,或在横墙上设置贯通圈梁。圈梁 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3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可取墙厚。当墙厚不小于240mm 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不宜小于200mm。纵 向钢筋不宜少于4根Φ10,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按受拉钢筋考 虑,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4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行增配。 4.5.3建筑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砌体房屋,除按本节 规定设置圈梁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 4.5.4计算过梁上的梁板荷载,当梁板下的墙体高度小于过梁 净跨时,可按梁、板传来的荷载采用。梁板下墙体高度不小于过 梁净跨时,可不考虑梁、板荷载。 4.5.5计算过梁上的墙体荷载,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小于1/3 过梁净跨时,应按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当墙体高度不小于1/3 过梁净跨时,应按高度为1/3过梁净跨的墙体均布自重采用。 4.5.6多孔砖砌体房屋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并应按钢筋混 凝土受弯构件计算。
.6预防和减轻墙体裂缝措施
水平缝等),可采取下列预防或减轻的措施: 1 屋盖上应设置有效的保温层或隔热层: 2 采用装配式有擦体系钢筋混凝七屋盖和瓦材屋盖: 3 提高顶层墙体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4 减少屋面混凝土构件的外露面; 5在屋面保温层或刚性面层上设置分隔层; 6在顶层墙体内适当增设构造柱,适当配置水平钢筋或水 平钢筋混凝土带。 162名孔砖多层房层伸缩缝的间距应按表462采用
4.6.2多孔砖多层房屋伸缩缝的间距应按表4.6.2买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注:1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 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少; 2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其他的变形缝相重合,缝内应嵌以软质材料,在进行 立面处理时,应使缝随能起伸缩作用。
注:1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墙体的伸缩缝的最 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少; 2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其他的变形缝相重合,缝内应嵌以软质材料,在进 立面处理时,应使缝隙能起伸缩作用。
5.1.1抗震设防地区的多孔砖多层房屋除应满足静力设计要求 外,尚应按本章的规定进行抗震设计。
5.1.1抗震设防地区的多孔砖多层房屋除应满足静力设
1应合理规划、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地基; 2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建筑的质量分布和 测度变化宜均匀。房屋不宜有错层; 3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 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均匀; 4楼梯间不宣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5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6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或其他加强措施。 5.1.3构造柱、圈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钢筋可采 用HPB235或HRB335级热轧钢筋。 5.1.4多孔砖房屋总高度及层数不应超过表5.1.4的规定。医 院、学校等横墙较少的多孔砖房屋,总高度应比表5.1.4的规定
5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6 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或其他加强措施 5.1.3构造柱、圈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钢筋可采 用HPB235或HRB335级热轧钢筋。 5.1.4多孔砖房屋总高度及层数不应超过表5.1.4的规定。医
房屋总高度(m)及层数限值
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 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 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充许从室外地面 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多孔砖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
砖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
多孔砖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 .5多层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不应超过表5.1.5的
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m)
注:1厚度为190mm的抗震横墙,最大间距应为表中数值减3m; 29度区表中数值,不适用于厚度为190mim的抗麗横墙 3多层砌体房屋的顶层,当采取了抗震加强措施时,最大横墙
注:1厚度为190mm的抗 数值减3m;
主:1厚度为190mm的抗震横墙,最大间距应为表中数值减3m; 29度区表中数值,不适用于厚度为190mim的抗麗横墙; 3多层砌体房屋的顶层,当采取了抗震加强措施时,最大横墙间距 放宽。
5.1.6多孔砖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表5.1.6的规定。
多孔砖房屋局部尺寸限值(m)
注:局部尺寸不足时,可采取局部加强措施弥补。
1.7多孔砖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应符合表 1.7的规定。
多孔砖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
注:1单边走廊或挑廊的宽度不包括在房屋总宽度之内; 2表中 9度区,不适用于190mm厚砖墙房屋。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地区,当有下列情况之一
5.1.8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地区,当有下列
5.2地震作用和抗震承载力验算
5.2.1多孔砖房屋应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 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全部 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5.2.2多孔砖房屋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5.2.3设防烈度为6度时,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但应符合 有关的抗震措施规定。 5.2.4计算地震作用时,房屋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 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并按下式计算:
Ge = Gk + Zye;Gk
Gk一一结构构件、配件的永久荷载标准值(kN); Gki一一有关可变荷载标准值(kN); d 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按表5.2.4采用
2.5多孔砖房屋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名
楼层可仅考虑一个自由度,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 列公式确定(图5.2.5):
FEk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kN) ;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Ymax 当设防烈度为7度、8度和 9度时,分别取0.08 (0.12)、0.16(0.24) 0.32;括号中数值分别用 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g和0.30g的地区; Geq 一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kN),单质点应取总重力 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可取 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FEk = αmaxGeq F; = (i = 1,2,,n) ZG,H;
图5.2.5结构水平地震 作用计算简图
F;一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 G;,G;一分别为集中于质点 i、j的重力荷载代表仁 (kN),应按本规范5.2.4条确定:
5.2.6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图 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 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计入。
1现浇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等刚性楼、 的建筑,宜按抗侧力构件等效刚度的比例分配;
2木楼、屋盖等柔性楼、屋盖的建筑,宜按抗侧力构件从 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 3普通预制板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建筑,可取 上述两种分配结果的平均值。 5.2.8多孔砖房屋可只选择承载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 段进行截面抗剪验算。 5.2.9进行地震剪力分配和截面验算时,墙段的层间抗侧力等 效刚度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墙段高宽比小于1时,可只考虑剪切变形; 2高宽比不大于4且不小于1时,应同时考虑弯曲和剪切 变形; 3高宽比大于4时,可不考虑刚度。 5.2.10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按下 式确定:
fVE = SNfV
VE 一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 (MPa) ; f 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MPa),应按 第3.0.3条采用; 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应按表 5.2.10 采用。
式中fVE 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
安全阀标准式中fve——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 (MPa) ;
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为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砌体截面三
.2.11墙体的截面抗震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YRE 7k V= Yeh Ceh Fel
墙厚190mm时多孔砖房屋构造柱设置
:较大洞口是指宽度大于2.1m的
5.3.2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 后的层数,按本规范表5.3.1要求设置构造柱,单面走廊两侧的 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 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 层数,按本规范表5.3.1的要求设置构造柱。
特种设备标准.3.3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规定
....- 相关专题: 多孔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