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5004-2021 组合结构通用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4.1.1组合结构体系设计应考虑不同材料性能差异产生的影响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正常作用效应外,尚应计算由于钢材、混凝土、木材 以及复合材料不同的线膨胀系数、弹性模量等弓引起的效应; 2应分析混凝土开裂以及收缩徐变等因素的影响; 3应考虑两种不同材料界面产生的滑移效应,并采取构造 措施保证组合作用。 4.1.2组合结构及构件设计时,应优先选用构造简单、施工方 便、符合工业化建造需求的结构、构件与节点形式。
续表 4. 2. 2
4.2.3组合构件的混凝土裂缝宽度应分别按荷载标准组合和准 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室内十燥环境下最 大受力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3mm,其他情况最大裂缝宽度不应 大于0.2mm。 4.2.4对于高度大于150m的组合结构高层建筑应满足风振舒
基坑标准规范范本4.2.4对于高度大于150m的组合结构高层建筑应满足
适度要求。在10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结构顶点的 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限值应符合表4.2.4的规定
表4.2.4结构顶点风振加速度限值
载标准组合和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其计 算值不应大于表4.2.6规定的限值。型钢混凝土梁使用阶段的挠 度计算值不应大于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限值
表中lo为梁或板的计算跨度,悬臂梁、板的lo应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 取用; 2构件有起拱时,应将计算所得挠度值减去起拱值
4.3.1桥梁结构应进行整体抗倾覆验算,主梁、盖梁、墩柱之 间应设置防正止发生落梁、倾覆等的可靠连接构造措施 4.3.2桥梁结构的变形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由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组合所弓引起的桥梁结构竖向挠度 不应大于表4.3.2规定的限值; 2组合结构桥梁应合理设置预拱度
4.3.1桥梁结构应进行整体抗倾覆验算,主梁、盖梁、
4.3.1桥梁结构应进行整体抗倾覆验算,主梁、盖梁、墩柱之 间应设置防止发生落梁、倾覆等的可靠连接构造措施。 4.3.2桥梁结构的变形应符合下列规定:
4.3.2桥梁结构的变形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由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组合所引起的桥梁结构竖向挠度 应大于表4.3.2规定的限值; 2组合结构桥梁应合理设置预拱度
表4.3.2桥梁结构竖向挠度限值
主:1表中1为计算跨径,1为悬臂长度
2当荷载作用于一个跨径内有可能引起该跨径正负挠度时,计算挠度应为正 负挠度绝对值之和。
2当荷载作用于一个跨径内有可能引起该跨径正负挠度时,计算挠度应为正 负挠度绝对值之和。
4.3.3桥梁结构除应根据结构的设计工作年限及其对应的极限
状态、环境类别及其作用等级等进行耐久性设计外,尚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应设置钢筋防锈、钢构件防腐的防 护措施; 2容易受到腐蚀、机械磨损、疲劳影响和寿命达不到桥梁 设计工作年限的部件,设计时应保证其可替换性,且应预留在使 用期内进行检修和维修的通道; 3对于无法检测的部件,应进行腐蚀后承载力验算,且应 设定与桥梁设计工作年限相对应的容许腐蚀厚度值
2容易受到腐蚀、机械磨损、疲劳影响和寿命达不到桥梁 设计工作年限的部件,设计时应保证其可替换性,且应预留在使 用期内进行检修和维修的通道; 3对于无法检测的部件,应进行腐蚀后承载力验算,且应 设定与桥梁设计工作年限相对应的容许腐蚀厚度值。 4.3.4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进行整体稳定与动力特性分析时,应建立全桥空间 模型; 2当跨径大于300m时,计算拱肋稳定安全系数应计入材 料、儿何非线性的影响。 4.3.5组合桥梁及桥面板的混凝土及其裂缝宽度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在负弯矩区应采取有效的抗裂措施减小混凝土桥面板的 拉应力。 2在海洋海水环境或受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下,裂缝宽 度不应大于0.15mm。采用钢丝或钢绞线的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 不得采用带裂缝的构件, 3其他环境下,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0mm。采用钢丝或
4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应符
1当进行整体稳定与动力特性分析时,应建立全桥空 模型; 2当跨径大于300m时,计算拱肋稳定安全系数应计入 料、几何非线性的影响
4.3.5组合桥梁及桥面板的混凝土及其裂缝宽度应符合下
1在贝管区米取 的抗表指施减小混凝土桥价值极的 拉应力。 2在海洋海水环境或受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下,裂缝宽 度不应大于0.15mm。采用钢丝或钢绞线的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 不得采用带裂缝的构件, 3其他环境下,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0mm。采用钢丝或 钢绞线的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其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10mm
5.1.1组合结构构件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和正常使用 极限状态验算,并应保障组合结构在设计工作年限内的结构 性能。
5.1.1组合结构构件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和正常使用 极限状态验算,并应保障组合结构在设计工作年限内的结构 性能。 5.1.2 组合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构件和连接的承载力验算; 2 直接承受动力重复荷载的构件应进行疲劳验算; 3 当有抗震设计要求时,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 5.1.3 组合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对需要控制变形的构件,应进行变形验算; 2 对不充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混凝土拉应力验算; 对充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裂缝宽度验算; 4 对需要控制振动响应的组合楼板,应进行结构振动响应 验算。
成集中力作用的截面应计算弯矩和力的相互影响。
1按塑性方法计算时,无面外约束的钢梁板件应满足宽厚 比限值,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不应大 于40%; 2按弹性方法计算时,应合理考虑钢与混凝土界面滑移效 应的影响。
正弯矩区滑移效应和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对弯曲刚度的折减。
放组合作用的抗拔不抗剪连接等措施缓解混凝土开裂。在止常使 用极限状态下,应按荷载准永久组合验算长期作用下的最大裂缝 宽度。
5.4.1钢管混凝土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圆钢管径厚比和矩形钢管宽厚比应满足钢管壁局部稳定 的要求; 2 钢管施工工况下强度、稳定和刚度应按空钢管验算; 3 钢管内混凝土应采取确保密实度和减小收缩的技术措施 5.4.2钢管约束混凝土柱的钢管应在楼层上下两端断开,断开 钢管直接伸至其础顶面或地
处的钢管留缝高度不应小于10mm。钢管直接伸至基础顶面或
下室顶面时应留缝,缝高度不应小于10mm。
钢管混凝土柱应在每个楼层设置排气孔,当楼层高度超 时,应在两个楼层中间增设排气孔
5.4.3钢管混凝土柱应在每个楼层设置排气孔,当楼层
过6m时,应在两个楼层中间增设排气孔
5.1型钢混凝土框架柱端和梁端应设置箍筋加密区,抗震等
5.5.1型钢混凝土框架柱端和梁端应设置箍筋加密区,
级一级时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2ho,其他情况加密区长度不应小 于1.5ho(ho为柱截面高度或梁高)。
于1.5ho(ho为柱截面高度或梁高) 5.5.2有防火要求时,型钢混凝土构件应采取防止火灾高温下 混凝土爆裂的措施。
5.6.1外包钢板组合剪力墙的墙体外包钢板和内填混凝土之间,
5.6.1外包钢板组合剪力墙的墙体外包钢板和内填混凝土之间 应设置可靠的连接构造,连接件承载力除应满足钢板与混凝土之 间剪力传递要求外,连接件的间距尚应保证钢板局部屈曲不削弱 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当采用栓钉或对拉螺栓的连接构造时,应 验算单个栓钉或对拉螺栓的抗拉承载力
1剪力墙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钢筋和型钢耐久性要求: 2钢与混凝土之间应设置栓钉等连接件,连接件数量应按 算确定。 6.3型钢、内嵌钢板和内埋钢支撑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施工 程中应采取避免墙体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技术措施。
5.9复合材料组合构件
5.9.1复合材料组合构件应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 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设计和验算,并应具有达到承载力极限状 的变形能力。
5.9.1复合材料组合构件应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止 史片 及限状态的要求进行设计和验算,并应具有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 的变形能力。 5.9.2复合材料组合构件的设计与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受力状态进行纤维方向和铺层的设计; 2 复合型材有效受力截面中任一壁厚不应小于3mm; 3 复合材料圆管的径厚比不应大于200; 复合材料管和混凝土之间应采取抗滑移措施 .9.3长期荷载作用下,复合材料组合构件中的等效应力与其
5.9.2复合材料组合构件的设计与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过设计许可,且应采取结构补强措施。当割除施工用临时钢 时,严禁损伤钢管拱肋
6.1.7木材组合构件在加工、安装过程中应采取防水、防潮 防腐措施。
6.2.2主体结构及其钢构件中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
内部缺陷检验应采用无损探伤方法,一级焊缝应采用100%的内 部缺陷检验,二级焊缝检验比例不应低于20%
.1.1组合结构的使用者应根据结构安全等级、结构类型、设 计工作年限及使用环境,建立全寿命周期内的结构使用、维护管 理制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组合结构桥梁,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安全性和耐久 性巡检; 2暴露在公共场景的组合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节点,每年 应至少进行1次螺栓安全状态专项检查。 7.1.2组合结构在使用中发生下列情形之一,应进行检测与鉴 定,并根据检测鉴定结果进行处理: 1达到设计工作年限拟继续使用; 2使用用途、环境、条件改变; 3进行结构改造、改建或扩建: 4存在较严重的质量缺陷或出现较严重的腐蚀、变质、损 伤、变形等影响安全和使用,出现危及使用安全的情况; 5地震、台风、火灾、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结构 及构件受损但仍需继续使用; 6日常检查评估确定应进行检测鉴定。 7.1.3组合结构中钢结构及钢构件应采取下列防腐、防火保护 猎施: 1钢构件表面防腐涂层、防火涂层应有检查、养护、维修 的技术措施; 2受侵蚀介质作用的结构以及在工作年限内不能重新涂装 的结构部位应采取封闭包覆的防护措施; 3结构构造设计应减少积留湿气和灰尘的死角或凹槽:
4 外包混凝土时竣工资料,应有防止混凝土开裂、渗透的技术措施
7.2.1组合结构的拆除应经过分析验算,并采用安全绿色拆除 技术,确保结构拆除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应采用构件单元化拆除方案,拆除现场不应进行组合构件的 解体。
1拆除应按短暂工况进行结构分析,安全性要求应与施工 段相同; 2拆除的每一个阶段均应分析剩余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风 ,并调整和确定下一个阶段的拆除方案。
7.2.3组合结构的拆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拆除结构的周边建(构)筑物及地下设施应进行保护、 防护; 2对危险物质、有害物质应有排放和处置方案,且应制定 应急措施; 3对再利用的材料和可重复使用材料应制定维护、保护方 法和回收方案; 4不得采取立体交叉作业方案; 5在封闭空间施工时钢丝绳标准,应有通风和对外沟通的技术措施: 6 发现不明物体、气体、文物等应立即停止施工,并保护 现场; 7 应采取保证剩余结构稳定的措施,局部拆除影响结构安 全时,应先加固后拆除。
除单元和混凝土破碎单元,拆除过程中应监测拟拆除结构和构件 的稳定状态,发现安全隐患时必须停止作业
....- 相关专题: 组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