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 267-2012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JGJ/T 267-2012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8.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9-03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JGJ/T 267-2012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2.0.5蓄热屋顶thermal storage roof

    利用设置在建筑屋面上的集热蓄热材料,白天吸热,晚上通 过顶棚向室内放热的屋顶

    2.0. 6 对流环路式

    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南墙设置太阳能空气集热蓄热墙或空气 集热器,利用在墙体上设置的上下通风口进行对流循环的采暖 方式。

    厂房标准规范范本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直接受益窗、集热蓄热墙或附加阳光间 等用来完成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的集热功能设施或构件。

    2.0.8参照建筑 reference building

    2.0.8参照建筑 reference building

    是与设计的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同种类型、同样面积、符合当 地现行节能设计标热工参数规定的建筑,作为计算节能率和经 济性的比较对象。

    当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室内温度低于设计计算温度时,由辅 助能源系统向房间提供的热量。

    助能源系统向房间提供的热量。 2.0.10太阳能贡献率 energy saving fraction 太阳能建筑的供热负荷中,太阳能得热所占的百分率。 2.0.11蓄热体thermal mass 能够吸收和储存热量的密实材料, 2.0.12南向辐射温差比 south radiation temperature differ ence ratio 南向垂直面的平均辐照度与室内外温差的比值

    3基本规定3.0.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资源条件、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建筑的使用功能等要素,选择适宜的被动式建筑技术。3.0.2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与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和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3.0.3当建筑仅采用被动式太阳能技术时,室内的温度和空气品质应满足人体健康及基本舒适度的要求。3.0.4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气候分区可按表3.0.4划分为四个气候区。表3.0.4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气候分区南向辐射南向垂直面被动太阳能温差比ITR太阳辐照度典型城市采暖气候分区W/(m.℃)]I(W/m)A区拉萨,日喀则,稻城,小金,最佳气候区ITR≥8I≥160(SHIa)理塘,得荣,昌都,巴塘B区昆明,大理,西昌,会理,木ITR≥8160>I≥60里,林芝,马尔康,九龙,道孚,(SHIb)德格A区西宁,银川,格尔木,哈密,6≤ITR<8(SH Ia)I≥120民勤,敦煌,甘孜,松潘,阿坝,若尔盖B区适宜气候区6≤ITR<.8120>[≥60康定,阳泉,昭觉,昭通(SHI b)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长春,上海,济南,C区西安,兰州,青岛,郑州,长春,4≤ITR<6I≥60张家口,吐鲁番,安康,伊宁,(SHIc)民和,大同,锦州,保定,承德,唐山,大连,洛阳,日照,徐州,宝鸡,开封,玉树,齐齐哈尔4

    表3.0.5被动式隆温气候分区

    续表 3. 0. 5

    3.0.6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应体现共享、平衡、集成的理念。 规划、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电气与智能化、经济等各专业应 紧密配合。

    4.1.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前期,应对建设场地 周边的环境和建筑使用功能等要素进行调研

    4.1.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前期,应对建设场地 周边的环境和建筑使用功能等要素进行调研 4.1.2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规划与设计应依据地理、气候等基本 要素,结合工程性质和使用功能,满足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朝 可、日照条件。 4.1.3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集热部件和通风口等,应与建筑功 能和造型有机结合,应有防风、雨、雪、雷电、沙尘等技术 措施

    4.1.3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集热部件和通风口等,应与建筑功 能和造型有机结合,应有防风、雨、雪、雷电、沙尘等技术 措施。

    4.2.1场地设计应充分利用场地地形、地表水体、植被和微气 侯等资源,或通过改造场地地形地貌,调节场地微气候。 4.2.2以采暖为主地区的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规划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当仅采用被动式太阳能集热部件供暖时,集热部件在冬 至日应有4h以上日照; 2·宜在建筑冬李主导风向一侧设置挡风屏障。 4.2.31 以降温为主地区的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规划应符合下列 规定: 建筑应朝向夏李主导风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2应利用道路、景观通廊等措施弓导夏李通风,满足夏李 被动式降温的要求。

    4.3形体、空间与围护结构

    4.3.1建筑形体宜规整,体形系数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节能设 计标准的规定, 4.3.2建筑的主要朝向宜为南向或南偏东至南偏西不大于30° 范围内。

    4.3.3建筑南向采光房间的进深不宜大于窗上口至地

    的2倍,双侧采光房间的进深不宜大于窗上口至地面距离

    4.3.4建筑设计应对平面功能进行合理分区。以采暖为主地区 的建筑主要房间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对热环境要求较高的房间 宜布置在南侧。

    4.3.4建筑设计应对平面功能进行合理分区。以采暖为

    4.3.5以采暖为主的地区,建筑围护结构应符合下列规

    1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不应低于所在地区的国家现行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2墙面、地面应选用蓄热材料: 3在满足天然采光与室内热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应加大南 向开窗面积,减少北向开窗面积; 4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防风门斗。 4.3.6以降温为主的地区,建筑围护结构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宜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2建筑在主导风向迎风面上的开窗面积不宜小于在背风面 上的开窗面积; 3在满足天然采光的前提下,受太阳直接辐射的建筑外窗 宜设置外遮阳; 4屋面宜采用架空隔热、植被绿化、被动蒸发等降温技术; 5围护结构表面宜采用太阳吸收率小于0.4的饰面材料, 外墙宜采用垂直绿化等隔热措施

    4.4.1在以采暖为主的地区,建筑南向可根据需要,选择直接 受益窗、集热蓄热墙、附加阳光间、对流环路等集热装置。 4.4.2采取直接受益窗时,应根据其面积、玻璃层数、传热系 数和空气渗透系数等参数确定房间的集热量。 4.4.3采取集热蓄热墙时,应根据其集热面积、空腔厚度、蓄

    4.4.2采取直接受益窗时,应根据其面积、玻璃层数、传热系 数和空气渗透系数等参数确定房间的集热量。 4.4.3采取集热蓄热墙时,应根据其集热面积、空腔厚度、蓄 热性能、进出风口大小等参数确定房间的集热量,并应采取夏季 通风降温措施,

    热性能、进出风口大小等参数确定房间的集热量,并应采取夏李 通风降温措施

    4.4.4蓄热材料应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地选用砖、石

    等重质材料及水体、相变材料等

    4.4.5蓄热体的设置方式、位置、厚度和面积应根据建筑 或降温的要求确定。

    4.5.1附加阳光间宜与走廊、阳台、露台、温室等功能空间结 合设计,并应采取夏季通风降温措施。 4.5.2建筑设计宜设置天井、中庭等垂直公用空间。当利用垂 田

    4.5.1附加阳光间宜与走廊、阳台、露台、温室等功能空

    直公用空间的通风降温效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宜采用通风道 他措施。

    4.5.3直接受益窗、附加阳光间应设置夏季遮阳和避免

    4.5.6建筑南墙面和山墙面宜采用植被遮阳。

    4.5.7建筑南侧场地宜种植枝少叶茂的落叶乔木。

    4.6.1建筑外门窗的气密性等级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节能设计 标准的规定。以采暖为主的地区:窗户宜加装活动保温装置。 4.6.2采暖为主地区的建筑,应减少建筑构配件、窗框、窗扇 等设施对南向集热窗的遮挡。 4.6.3当采用辅助能源系统时,建筑设计应为设备的布置、安

    等设施对南向集热窗的遮挡。

    4.6.3当采用辅助能源系统时,建筑设计应为设备的布置、安 装和维护提供条件。多层、高层建筑应考虑集热装置、构件的更 换和清洁,

    4.7.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应进行评估,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对被动式太阳能 建筑运行效果进行预评估; 2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扩初设计文件中,应对被动式太阳 能建筑规划要求和选用技术进行专项说明: 3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建筑耗热量 指标进行评估,并应对需要的辅助热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4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对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施 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等技术要求进行专项说明; 5在建筑运行一年后,应对建筑能耗、运行成本、回收年 限、节能率以及太阳能贡献率等进行技术经济性能评价。 4.7.2对于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综合节能效果,居往建筑应高 于国家现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公共建筑应高于现行 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被动式 太阳能建筑的太阳能贡献率应按本规范附录A~附录D估算, 并宜符合表4.7.2的规定,

    表4.7.2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太阳能贡献率

    注:当同时采用主被动式采暖措施时,室内设计温度取16℃18℃,太阳能贡献 率限值应对应其室内设计温度的取值

    季被动式降温的室内计算温度宜为29℃~31℃,高温高湿地区 取值宜低于29℃。

    5.1.1被动式太阳能供暖和降温设施,应结合建筑形式

    1.1被动式太阳能供暖和降温设施,应结合建筑形式综合 冬季采暖和夏季降温的技术措施,减少设施在冬季的热量打 冷风渗透以及夏季向室内的传热。

    ,应设置其他辅助供暖或制冷系统,辅助系统设计应与被 阳能建筑设计同步进行。

    5.2.1建筑采暖方式应根据采暖气候分区、太阳能利用效率和 房间热环境设计指标,按表5.2.1进行选用

    房间热环境设计指标,按表5.2.1进行选用

    表 5. 2. 1 建筑采暖方式

    5.2.2采暖方式应根据建筑结构、房间使用性质、造

    适宜的单项或组合采暖方式。以白大使用为主的房间,宜选用直 接受益窗式或附加阳光间式;以夜间使用为主的房间,宜选用具 有较大蓄热能力的集热蓄热墙式和蓄热屋顶式。

    1应对建筑的得热与失热进行热工计算,合理确定 面积,南向集热窗的窗墙面积宜为50%; 2窗户的热工性能应优于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讠 的规定。

    2.4集热蓄热墙设计应符合

    1集热蓄热墙的组成材料应有较大的热容量和导热系数: 并应确定其合理厚度; 2集热蓄热墙向阳面外侧应安装玻璃或透明材料,并应与 集热蓄热墙向阳面保持100mm以上的距离: 3集热蓄热墙向阳面应选择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大、耐久性 能强的表面涂层进行涂覆: 4透光和保温装置的外露边框构造应坚固耐用、密封性好: 5应根据建筑热工计算或南墙条件确定集热蓄热墙的形式 和面积; 6集热蓄热墙应设置对流风口,对流风口上应设置可自动 或者便于关闭的保温风门,并宜设置风门逆止阀; 7宜利用建筑结构构件作为集热蓄热体; 8应设置防止复季室内过热的排气口。 5.2.5 附加阳光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附加阳光间应设置在南向或南偏东至南偏西夹角不大于 30°范围内的墙外侧; 2附加阳光间与采暖房间之间公共墙上的开孔位置应有利 于空气热循环,并应方便开后和严密关闭,开孔率宜大于15%: 3采光窗宜设置活动遮阳设施; 4附加阳光间内地面和墙面宜米用深色表面:

    5 应合理确定透光盖板的层数,并应设置夜间保温措施; 附加阳光间应设置夏季降温用排风口。 5.2.6 蓄热屋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蓄热屋顶保温盖板宜采用轻质、防水、耐候性强的保温 构件; 2蓄热屋顶盖板应根据房间温度、蓄热介质(水等)温度 和室外太阳辐射照度进行灵活调节和启闭; 3保温板下方放置蓄热体的空间净高宜为200mm~ 300mm; 4蓄热屋顶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5.2.7对流环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集热器安装位置应低于蓄热体,集热器背面应设置保温 材料; 2蓄热材料应选用重质材料,蓄热体接受集热器空气流的 表面面积宜为集热器面积的50%~75%; 3集热器应设置防止空气反向流动的逆止风门。 茎热体设计应丝合下剂圳定

    5.2.8蓄热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能抑制室温波动、成本低、比热容大、性能稳定、 无毒、无害、吸热放热能力强的材料作为建筑蓄热体; 2蓄热体应布置在能直接接收阳光照射的位置,蓄热地面 墙面内表面不宜铺设地毯、挂毯等隔热材料; 3蓄热体的厚度和质量应根据建筑整体的热平衡计算确定 蓄热体的面积宜为集热面积的(3~5)倍。

    5.3.1应组织好建筑的自然通风。宜采用可开启的外窗作为自 然通风的进风口和排风口,或专设自然通风的进风口和排风口。

    节卫生通风的要求设置卫生通风口或进行机械通风。卫生

    口应有防雨、隔声、防水、防虫的功能,其净面积(St)应满足 下式要求:

    Sf ≥ 0. 0016S

    带工 5.4.2建筑外窗不宜采用两层通窗和天窗。 5.4.3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的建筑屋面宜采用浅色 面层,采用植被屋面或蒸发冷却屋面时,应设置被动蒸发冷却屋 面的液态物质补给装置和清洁装置。 5.4.4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的建筑外墙外饰面层宜 采用浅色材料,并辅助外遮阳及绿化等隔热措施,外饰面材料太 阳吸收率宜小于0.4。

    面层,采用植被屋面或蒸发冷却屋面时,应设置被动蒸发 面的液态物质补给装置和清洁装置。

    采用浅色材料,并辅助外遮阳及绿化等隔热措施,外饰面机 阳吸收率宜小于0.4。

    5.4.5建筑遮阳应综合考虑地区气候特征、经济技术条作

    间使用功能等因素,在满足建筑夏季遮阳、冬季阳光入射 通风、采光、视野等要求的情况下,确定遮阳形式和措施

    应采用被动蒸发冷却降温方式

    5.4.7应优先采用能产生穿堂风、烟肉效应和风塔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 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的规定。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应进行专项验收,

    6.2.1建筑施工及设备安装不得破坏环建筑的结构、屋面防水层、 建筑保温和附属设施,不得削弱建筑在寿命期内承受荷载作用的 能力。

    太阳能系统及装置安装应与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其他设备安装、 装饰装修等相配合

    6.2.3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施工应做好细部处理,并应做

    6.2.3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施工应做好细部处理,并应做好密封 和防水等。

    1安装直接受益窗、集热器等部件时,应对预埋件、连接 件进行防腐处理: 2边框与墙体间缝隙应用密封胶填嵌饱满密实,表面应平 整光滑、无裂缝,填塞材料及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6.2.5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6.3.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工程验收应符合下列

    3.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工程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屋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 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有关规定; 2保温门的内装保温材料应填充密实,性能应满足设计要 求,门与门框间应加设密封条; 3在结构墙体开洞时,开洞位置和洞口截面大小应满足结 构抗震及受力的要求; 4墙面留洞的位置、大小及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按图 纸设计逐个检查核对墙体上洞口的尺寸大小、数量及位置的准确 性,洞边框正侧面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5mm,框的对角 线长度差不宜大于1mm;洞口及墙洞内抹灰应平直光滑,洞内 宜刷深色(无光)漆; 5热桥部位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断热桥的措施。 6.3.2应在工程移交用户前、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系统调 试和淤工验必一关应提态包托系统执性能左内的检记录

    7.1.1 设计单位应编制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用户使用手册。 7.1. 2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应按建筑类型,分类制定相应的维护 管理措施。 7.1.3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节能、环保效益的分析评定指标应包

    管理措施。 7.1.3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节能、环保效益的分析评定指标应包 括系统的年节能量、年节能费用、费效比、回收年限和温室气体 减排量。

    7.2.1对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系统和装置应定期检查维护,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对附加阳光间或集热部件的密封性能应进行定期检查 对流环路系统和蓄热屋顶系统的上下通风孔应保持畅通,并应确 呆开闭设施能够正常使用: 2蓄热地面不应有影响蓄热性能的覆盖物; 3应确保通风换气设施的正常使用,气流通道上不得覆盖 障碍物; 4对于安装有可调节天窗、移动式遮阳或保温设施的建筑 应对调节装置、移动轨道和限位机构等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5应对集热装置、蓄热装置定期进行系统检查、清洁与 更换; 6应对蓄热屋顶的蓄热水箱、屋面、保温盖板等做定期的 防水、防破损检修,并应定期补充和更新蓄热介质(水等)。

    1收个文 回收牛 限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建造与运行成本应按本规范附录E 估算,投资回收年限应按本规范附录F估算。

    附录 A全国主要城市平均日照时数表A全国主要城市平均日照时数(h)月份城市235678910 1112全年北京210.3160.2|2270.8254.9261. 2231.7200. 5185.192. 3216.3]192.199.82576. 1天津178. 4132.3|2244.3]8|219.5|237.8229. 1183. 4148. 9199. 3]215.9174.4184. 92348.2石家庄168. 498. 5266250.1247.8|203.5144. 9170. 4168189. 9|195. 4|]171. 22274. 1太原157. 4147.256.277.9271.254. 22251. 5243. 8166. 190. 6|220.183.52620. 9呼和浩特121.6151. 9285.2|279.313.1300.3276. 9236. 4235233209175.32816.8沈阳148.8169.5140. 6]166. 7146. 5[234. 3220. 6|172. 8| 1163.52249. 9大连228.2198. 2269.6|245.286.6|2246. 9]204. 4218.6|235.7253. 41195. 8166. 62749.7长春154. 9196. 5238. 3204.3228. 6151147. 1188241.9221. 5 1190.6]161.92324.6哈尔滨77.5148.5|245. 162213.7234. 7155. 1201. 8|212. 3215.159.71107. 9]2134上海113. 983170.2195. 3176. 5201.5154. 9164. 7159. 5112. 661135. 51829南京13098. 3202.230.5184.5211.1195. 7138..9131. 5161. 61106. 6146. 71937.5杭州92.456. 44161.3]200.2124216. 4180.8156. 4197132. 0|1102.6141. 81762.2合肥98. 275. 2184. 6|219. 2194.6214191. 4141130. 3]15695. 3134.3]1834. 1福州74. 434. 1100.3137. 966.8123. 8|246. 5154. 4174. 8|120.2111.1124. 9]1469.2南昌43. 751.6109. 2200106. 9]183.4|2274.3222.214.716586.8136.21794.5济南197. 7115.5|2219.6249.286.5254. 1159.3185. 7139. 9194. 4183. 9[183. 82369.5青岛201. 8256. 6|278.8209.2160. 9165. 3138. 1210. 7]174. 5171. 92355. 1武汉110.451. 3212.4]170. 3177. 5]233. 8173167. 4139. 6|1110.2134. 31829. 7郑州83.879. 5181.227. 8186. 6| 201. 578. 7139. 8125. 4147. 5| 1146. 9141. 91740.9广州83. 91652. 8844. 372. 661175. 3147.7146. 210.6/145.131.91288.5长沙26.880.6158.480149249. 4181. 6144116. 991.6106.1423.20

    续表A月份城市12345678101112全年南宁33. 419. 74492. 4189. 6|84. 9231.171164170. 6]121.7100. 81423. 2海口88. 4103. 6]1104. 2138.6232165.3228. 4225.5|1180.5|1180. 4132. 960.71840.5桂林3717.133. 6109.314380. 4246.9208.2|2202.174. 9[111.4102.61466.8重庆12. 229.762.3125. 180. 6118. 3[179.497. 217117. 95. 9 4. 3903.9温江30.726.578.2111. 994.711876. 477. 370.732. 830. 129.7777贵阳25. 55139. 2117.5106. 497.2188. 997.7145. 976.149. 49.31004.1昆明216. 4 244.7188238280. 4105. 5[109.696.6114. 4|129. 7181.4|1149. 62054.3拉萨237. 66208.2253.6|267. 7273. 9291.7263.3206. 4277. 8]267. 3284. 7267.83100西安82.376. 9198. 2|228. 3207.8253190. 6|143.3]153.4131.9129.2154. 51949. 4兰州185. 9180. 8| 201. 5] 2235. 7251. 5|260221. 6215163. 8|167. 9184.202.2469.9西宁186.2188.2189. 5253. 6259.1261.1198. 4198. 6|153. 9]161.92072202477.5银川165. 2|1171. 6262273. 7282.2|2293. 3262.253.9/216.4214.2193.2813.4乌鲁木齐1088.52204.7294311. 4|334. 8|289. 8|270. 2285. 3|225.6|109. 6)74.82528.7注:本表引自《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2005年版)。21

    附录B全国部分代表性城市

    表B全国部分代表性城市采暖期日照保证率(%)

    注:本表根据附录A提供的日照时数计算得出。

    附录C全国主要城市垂直南向面

    表C全国主要城市垂直南向面总日射月平均日辐

    [MJ/(m· d)}

    注:本表引自《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

    太阳能贡献率(f)应按下式计算:

    Qu = Z niici

    QHT 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W) m); 1INF 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W/m): qIH 一单位建筑面积的建筑物内部,包括炊事、照明 家电和人体散热在内的得热量(W/m),住宅取 3.8W/m。 单位建筑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qHT)应按下式

    轻工业标准附录E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建造与

    E.0.1建筑建造与运行成本(LCC)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CF 常规能源价格(元/kWh); EL.CE 建筑建造与运营能耗(kWh)

    国家标准8. 13kWh/kg:

    Ef一常规采暖设备的热效率(%)。 E.0.3建筑建造与运行周期内,建材生产总能耗(Ei)应按下 式计算:

    E= m:(1 +z:/100)M

    ....
  • 相关专题: 太阳能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