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 369-2016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JGJ 369-2016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2.1.8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
2.1.8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
steel strand
外层由熔融结合环氧涂层涂覆,钢丝间的空隙由熔融结合环 氧涂层完全填充:防止腐蚀介质通过毛细作用力或其他流体静力 侵入的预应力钢绞线基坑标准规范范本,
2.1.9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应力筋
由多股连续芳纶纤维复合材料或碳纤维复合材料米用聚酰胺 对脂、聚之烯树脂或环氧树脂等基底材料胶合后,经过特制的模 具挤压、拉拨成型的纤维增强复合塑料预应力筋,简称FRP预 应力筋。
.1.10无粘结预应力筋
表面涂防腐油脂并包护套后,与周围混凝土不粘结,靠锚具 传递压力给构件或结构的一种预应力筋
.1.11有粘结预应力筋
用缓凝粘合剂和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涂包的预应力钢绞线
.1.13体外预应力筋
布置在结构构件截面之外的预应力筋。通过与结构构件相连 的锚固端块和转向块将预应力传递到结构上。
后张法预应力构件或结构中,为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压 力传递到构件或结构上所采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
连接预应力筋的装置。
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承受锚具传来的预加力并 使混凝土截面应力趋于均匀的部分构件区段,
2.1.18张拉控制应力
预应力筋张拉时在张拉端所施加的应力值
预应力筋张拉时在张拉端所施加的应力值
预加力在后张法超静定预应力结构的构件截面上产生的 内力。
预加力对后张法超静定预应力结构在多余约束处引起的附加 内力,
2.2.2作用和作用效应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α 受压区混凝士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 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距离的比值; 混凝士强度影响系数;
3.1混凝士及预应力钢筋
3.1.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 不应低于C30。 3.1.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筋宜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 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也可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应力筋。 3.1.3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 直fvk、极限强度标准值fpk、抗拉强度设计值fv及抗压强度设 计值f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士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 规定。
3.1.4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应按表3.1.4采用。
表3.1.4预应力筋弹性模量(N/mm)
注:必要时可采用实测的弹性模量
3.1.5预应力筋的疲劳应力幅限值△f应根据预应力筋疲劳应
3.1.5预应力筋的疲劳应力幅限值△f应根据预应力筋疲
3.1.5预应力筋的疲劳应力幅限值△f应根据预应力筋疲劳应 力比值,按表3.1.5线性内插取值。预应力筋疲劳应力比值 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p.nin Op.max 构件疲劳验算时,同一层预应力筋的最 小应力、最大应力(MPa)。
表3.1.5预应力筋疲劳应力幅限值(N/mm)
注:1当%≥0.9时,可不作钢筋疲劳验算; 2当有充分依据时,可对表中规定的疲劳应力幅限值作适当调整
3.1.6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不应小于3.5%。 3.1.7镀锌钢绞线的规格和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强度低 松弛预应力热镀锌钢绞线》YB/T152的有关规定。热镀锌钢绞 线适用于体外预应力结构,不应直接与混凝土、砂浆接触。 3.1.8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环氧涂 层预应力钢绞线》JG/T387的有关规定。 3.1.9单丝涂覆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线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单丝涂覆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线》GB/T·25823的有关规定。 3.1.10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缓粘结 预应力钢绞线》JG/T369的有关规定;缓凝胶粘剂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专用粘合剂》JG/T370的有关规定。 3.1.11无粘结预应力筋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 力钢绞线》JG161的有关规定,
3.1.6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不应小于3.5%
3.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
3.2.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混凝土构件应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 材料筋或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且其纤维体积含量不应小 于60%,
3.2.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应小于300mm。
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应按筋材的截面 面积含树脂计算,其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应满足表3.2.3的规定;
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应具有 99.87%的保证率,其弹性模量和最大力下的伸长率应取平均值; 3不应采用光圆表面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
表3.2.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应力筋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3.2.4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下式
fipk frxd = 1. 4%
表3.2.4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应力筋的环境影响系数%
3.2.5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应力筋的持久强度设计值应按下式 计算:
fipe =Fink YeYic
式中:fix—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应力筋的持久强度设计值 (MPa); e徐变断裂折减系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取 1.4,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取2.0。
3.3预应力筋用锚具和连接器
3.3.1手 预应力结构设计中,应根据工程环境条件、结构特点、
3.3.1预应力结构设计中,应根据工程环境条件、结构特点、 预应力筋品种和张拉施工方法,选择锚具和连接器。常用金属预 应力筋的锚具可按表3.3.1选用。
表3.3.1锚具选用
3.3.2金属预应力筋用锚具和连接器的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 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预应力筋用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和《无粘结预应力混 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的规定。
3.3.3承受低应力或动荷载的夹片式锚具应采取防松措施。
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的规定
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3.3.5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应力筋可采用机械夹持式、粘结型
和组合式锚具,并应保证组装件的破坏模式为锚具外纤维增强复 合材料筋拉断。
3.3.6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应力筋应与其配
与其他锚具配套使用时,应根据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 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I85进行试验验证。
3.3.7配套锚具的耐久性能和疲劳性能不应小于纤维增强复合 材料预应力筋的相应指标
3.4.1孔道材料应符合下列规
3.4.1孔道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金属波纹管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 属波纹管》JG/T3013的有关规定; 2塑料波纹管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用塑料波纹管》T/T529的有关规定。
4.1.1:预应力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GB50011的规定。
4.1.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
使用极限状态及施工阶段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4.1.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析,可根据结构类型、材料性能和
4.1.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析,可根据结构类型、材料
4.1.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析,可根据结构类型、材料性能和 受力特点等,选择弹性分析方法、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弹 塑性分析方法、塑性极限分析方法、试验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计算。
结构的影响。其中结构次内力的计算,应考虑空间效应进行整 分析。
作法,调整施工顺序等措施减少竖向构件或相邻结构对施
作法,调整施工顺序等措施减少竖向构件或相邻结构对施加预应 力构件的约束作用。
4.1.6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应计入预应力作用效应;对超静 定结构,相应的次弯矩、次剪力及次轴力等应参与组合计算。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4.1.6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应计入预应力作用效应;对超静
1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预应力作用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应取1.0,不利时%应取1.2;对正常使 用极限状态,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应取1.0。 2对参与组合的预应力作用效应项,当预应力作用效应对 承载力有利时,结构重要性系数.应取1.0。当预应力作用效应
对承载力不利时,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 计状况下,对安全等级为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 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 构件不应小于0.9。对地震设计状况下应取1.0。 4.1.7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应分别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与 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效应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结 构构件进行验算,控制应力、变形、裂缝等计算值不应超过相应 的规定限值。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与准永久组合应按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规定计算。 4.1.8预应力构件截面尺寸的确定,应考虑结构荷载,建筑净 高,预应力束及锚具的布置及张拉施工操作距离等影响因素。 4.1.9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ccon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承载力不利时,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 计状况下,对安全等级为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 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 构件不应小于0.9。对地震设计状况下应取1.0。
Ccon<0. 75 f prk
Pcon≤0. 70 f ptk
于 0. 5 fpyk
4.1.10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确定
4.2.1预应力结构应按最不利作用的组合进行内力分析。作用 的组合应考虑全部荷载作用工况,包括预加力作用、温度作用、 收缩徐变作用、约束作用和地基不均匀沉陷作用以及由于荷载偏 心所产生的扭转和横向均匀分布荷载等因素。复杂约束结构尚应 考虑施工路径影响
4.2.2施工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各种校核,应将预加力作为 荷载计算其效应
4.2.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内力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确定内力与变形时应按弹性理论值分析。由预加力引 起的内力和变形可采用束次内力法计算,常用线型布筋形式下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约束次内力应按附录A计算。当采用等效 荷载法计算时,次剪力宜根据结构构件各截面次弯矩分布按结构 力学方法计算。 2构件截面或板单元宽度的几何特征可按毛截面(不计钢 筋)计算。
4.3预应力损失值计算
表4.3.1预应力损失值(N/mm)
续表 4. 3. 1
4.3.2当按本规范4.3.1条计算求得的预应力总损失值
4.3.2当按本规范4.3.1条计算求得的预应力总损失值小于下 列数值时,应按下列数值取用: 1先张构件 100N/mm?; 2后张构件 80N/mm 4.3.3预应力构件在各阶段的预应力损失值宜按表4.3.3的规 定进行组合
表4.3.3各阶段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
注:先张构件由于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损失值在第一批和第二批损失中所占的比 例,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例,可根据实际情况确
4.3.4预应力直线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引起的预应
力损失值n可按下式计算:
3.4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值a(m
注:1表中的锚具 2其他类型的锚具
房地产项目生:1表中的锚具 2其他类型的锚具
块体拼成的结构,其预应力损失尚应计块体间填缝的预压变 形。当采用混凝土或砂浆为填缝材料时,每条填缝的预压变形值 可取为1mm。
反向摩擦影响长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向摩擦影响长度1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pn 2iz(l α)
竣工资料1000i2 Af 12 i = oa(k+μ/rer) i=(+μ/r)
....- 相关专题: 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