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842-2020 青海省湿陷性黄土地区透水铺装施工技术规程.pdf

  • DB63/T 1842-2020  青海省湿陷性黄土地区透水铺装施工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4.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9-15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1.12半透水结构

    路表水只能够渗透至透水层,不能渗透至基层中的道路结构 体系。

    2.1.13全透水结构

    路表水能够直接通过道路的面层和基层向下渗透至路基土中 勺道路结构体系楼梯标准规范范本

    2.1.14连续孔隙率

    透水水泥混凝土内部存在的连续孔隙的体积与透水水泥混淡 上体积百分比。

    2.1.15 压实系数

    指土经压实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由击实试验得到的试样的量 干密度的比值。

    2.1.16 渗透系数

    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

    单位时间内在单位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单位透水水泥 截面的水量。

    寸间内在单位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单位透水水泥混凝士

    2.2.1设计雨水流量计算

    Q——设计雨水流量; ——流量径流系数; 9设计暴雨强度: F汇水面积。

    h,一一透水砖路面块体厚度; h一一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 β一一换算系数,可取0.50~0.65,透水砖规格尺寸较小时 取低值,透水砖规格尺寸较大时取高值。

    2.2.3透水、储水能力验算

    H。一一透水层路面结构厚度(不包括垫层的厚度); 一地区涉及降雨强度:

    3.0.1青海省湿陷性黄土地区透水铺装可采用透水砖路面和透水 水泥混凝土路面。透水砖路面由透水砖面层、透水找平层、透水 层、隔水垫层和基层组成。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由透水水泥混凝 土面层、透水层、隔水垫层和基层组成。 3.0.2透水铺装设计应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气候环境等条件, 并结合雨水排放规划和雨水利用要求,协调相关附属设施与周围 环境。例如透水砖面层的砖型选择、铺装形式应由设计人员根据 铺装场所及功能要求确定,应识别道路状况合理采用透水砖和透 水水泥混凝土。 3.0.3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和透水砖路面应满足荷载、透水、防 滑等使用功能和耐久性要求。 3.0.4本规程引用的国家标准和本行业规程应执行相关规定,其 他也行业标准可参考使用。

    4.1.1湿陷性黄土地区铺筑透水路面时,隔水垫层可采用水泥土 隔水垫层、灰土隔水垫层、密级配素混凝土隔水垫层和防水土工 布等材料。当土壤、地下水和降雨具有腐蚀性时,应通过现场试 验确定其适用性。 4.1.2水泥土隔水垫层所需原材料为素土和强度等级不低于42.5 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素土可采用粉土或粉质黏土,其中有机质 含量不得超过5%,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 4.1.3水泥土隔水垫层中素土含水量应满足最优含水量要求,允 许偏差应为土2%。普通硅酸盐水泥最佳掺量需根据现场土质情 况开展实验确定,素土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应拌和均匀,普通硅酸 盐水泥用量不得少于按配比试验确定的重量。 4.1.4水泥土隔水垫层的性能应满足表4.1.4的要求,

    4.1.4水泥土隔水垫层的性能应满足表4.1.4的要

    表4.1.4水泥土隔水垫层的性能要

    4.1.5采用灰土隔水垫层时,消石灰与土的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 3:7。土宜采用粉质黏土或粉土,土中的有机物含量宜小于5%。 消石灰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消石灰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4.1.5 的规定

    表4.1.5消石灰技术指标

    2对诺存较久或经过雨期的消石灰应先经过试验,根据活性 氧化物的含量决定能否使用和使用办法。 3消石灰的粒径不得大于5mm。 4.1.6密级配素混凝土隔水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4.1.7防水土工布的力学、防渗透等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 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的要求。

    2对储存较久或经过雨期的消石灰应先经过试验,根据活性 氧化物的含量决定能否使用和使用办法。 3消石灰的粒径不得大于5mm。 4.1.6密级配素混凝土隔水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4.1.7防水土工布的力学、防渗透等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 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的要求。

    4.2.1透水层宜采用粗砂、级配碎石等透水性好的粒料。其中含 泥量不应大于5%,泥块含量不应大于2%,应参照现行行业标准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的相关规定。 4.2.2级配碎石应质地坚硬、耐磨。其中扁条状含量不应大于 10%,且不应含有黏土块、植物等物质,级配应符合表4.2.2规定。

    表4.2.2级配碎石颗粒组成

    4.3.1透水砖面层与透水层之间宜设透水找平层,透水找平层可 采用碎石、粗砂或干硬性水泥砂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碎石中石屑、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10%,含泥量应小于1%, 泥块含量应小于0.5%,含水率应小于2% 2级配砂含泥量应小于2%,泥块含量应小于1%,含水率应 小于3%,级配符合表4.3.1的要求。

    表 4.3.1透水找平层砂级配要求

    3十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的配比(水泥:砂)宜为1:5~7(质 量比)。

    4.4.1透水砖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透水砖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 板》GB/T 25993 的规定,详见表 4.4.1 的规定,

    表 4.4.1 透水砖的性能要求

    2透水砖的强度等级按设计要求确定,其外观质量、尺寸偏 差等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CB/T 25993的规定。 4.4.2透水砖接缝应采用干的细砂,不得使用湿砂,砂应能无阻 隔地填满砖之间的整个缝隙,填缝砂的级配要求见表4.4.2。

    表4.4.2填缝砂级配要求

    4.5.1透水水泥混凝土用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普 通硅酸盐水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 CB175的规定。 4.5.2透水水泥混凝土采用的碎石料必须使用质地坚硬、耐久、 洁净的碎石料,碎石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卵 石、碎石》GB14685中的 ⅡI级要求,详见表 4.5.2的规定。

    表4.5.2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碎石料性能要求

    4.5.3透水水泥混凝土采用的外加剂、增强料,拌合水等材料应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 和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 4.5.4矿物掺合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矿物掺合料 用技术规范》GB/T51003的规定 4.5.5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 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T135的相关规定,其性能应符合

    表 4.5.5 的规定。

    表 4.5.5 的规定。

    表4.5.5透水水泥混凝土的性能

    5.1.1透水铺装工程中透水路面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 是全透水结构,另一类是半透水结构,湿陷性黄土地区透水铺装 工程中透水路面结构形式应采用半透水结构。 5.1.2透水路面结构层的组合设计,应根据路面荷载、地基承载力 土基的均质性、地下水的分布及季节冻胀等情况进行,并应满足 结构层强度、透水、储水能力及抗冻性等要求。 5.1.3透水铺装及其排水系统应结合道路纵坡及标准断面、市政 雨水排放系统布局、红线内外绿地等充分利用既有条件。透水路 面的排水可分为表面排水和内部排水,应结合市政管网、绿化景 观、生态建设及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进行综合设计。透水路面内部 雨水收集可采用多孔管道及排水盲沟等形式。广场路面应根据规 模设置纵横雨水收集系统。管径应根据汇水区域雨水量进行水力 计算。透水路面应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其他排水设施设置纵横坡 度。

    表5.1.4径流系数选用表

    注:1.按表中所列重现期设计暴雨强度公式时,均采用年最大值法; 2.雨水管渠应按重力流、满管流计算: 3.大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中等城 市指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小城市指常住人口在 50万以下的城市(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5.1.6透水铺装下的排水管道、植被浅沟、传统雨水管渠等转输 没施,其设计自标通常为排除一定设计重现期下的雨水流量, 股通过推理公式来计算一定重现期下的雨水流量。设计雨水流量 按下式(5.1.6)进行计算。

    式中:i一 透水路面结构厚度(不包括垫层的厚度)(mm); t一一地区设计降雨强度(mm/h):

    一透水路面结构层的平均有效孔隙率(%)

    .1.8透水砖路面应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透水砖路面 快体厚度应按下式(5.1.8)计算:

    式中:h一—透水砖路面块体厚度(mm); h,一一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mm); β一一换算系数,可取0.50~0.65,透水砖规格尺寸较小时 取低值,透水砖规格尺寸较大时取高值

    5.2 透水砖路面设计

    5.2.1透水砖路面的设计可以参考现行行业标准《透水砖路面技 术规程》CJJ/T188、现行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砂基透水砖工 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244的规定。 5.2.2透水砖路面由透水砖面层、透水找平层、透水层、隔水垫 层和基层组成。通过工程调研和文献查阅,透水砖路面结构见图 5.2.2

    5.2.3透水砖路面结构各层做法的推荐尺寸见表5.2.3。

    透水砖路面结构参考尺寸表(单位

    5.3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3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5.3.1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可以参考现行行业标准《透水 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的规定。 5.3.2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一般由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透 水层、隔水垫层和基层组成。其中隔水垫层应具有较好的水稳性、 无渗性和力学性能,可以起到隔水和传递上部荷载的作用。通过 隔水垫层阻断透水层雨水浸润湿陷性黄土基层,湿陷性黄土不受 雨水作用影响,可保持湿陷性黄土基层的稳定性。基层应根据湿 陷性等级,按照规定的处理深度进行处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 结构见图5.3.2

    2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典型示

    5.3.3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各层做法的推荐尺寸见

    表5.3.3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参考尺寸表(单位mm

    5.3.4不冻胀或弱冻胀地区铺设透水砖路面和透水水泥混凝土路 面时建议采用水泥土隔水垫层、灰土隔水垫层或密级配素混凝土 隔水垫层:对于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胀地区应先采取防冻害措 施,再铺筑透水砖路面或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隔水垫层建议采 用密级配素混凝土隔水垫层

    5.4.1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或透水砖路面结构层内雨水可以通过 排水U型槽、渗水盲沟(管)汇集后,通过重力流的方式排入周 边雨水排除系统,管径应根据汇水区雨水量进行计算,透水水泥 混凝土路面结构排水系统可以采用图5.4.1的形式,透水砖路面 结构排水系统可以采用图5.4.2的形式。渗水盲沟(管)应根据 道路横纵坡情况敷设,理埋深应在当地冻深50cm以下,管道半径 不宜小于8cm,一般透水路面范围内均需敷设。排水U型槽宜在 市政雨水管道排放系统起端敷设,敷设长度应根据道路汇水情况 确定,敷设U型槽的范围内可减少市政雨水管道的敷设长度,排 水U型槽做法可以采用5.4.3的形式,渗水盲沟(管)可以采用 图5.4.4的形式。排水U型槽盖板应采用透水结构盖板,应防止 多孔管材及盲沟周围被雨水携带的颗粒堵塞

    图5.4.1透水水泥混激土路面排水系统示意图

    图5.4.2透水砖路面结构排水系统示意图

    图5.4.3透水路面结构中排水U型槽做法

    图5.4.4透水路面结构中渗水盲沟(管)做法

    6.1.1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条件,确定施工方案、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 6.1.2施工前必须查勘施工现场,复核地下隐蔽设施的位置和 高,确定施工部署。 6.1.3施工前应解决水电供应、交通道路、搅拌和堆放场地、工 朋和仓库、消防等设施。施工现场应配备防雨、防潮的材料堆放 场地,材料应分别按标识堆放,装卸和搬运时不得随意抛掷。 6.1.4施工现场应配备施工所需的辅助设备、辅助材料、施工工具 并应采取安全防护设施。 6.1.5基层施工前应在总平面设计、场地排水、排水沟、管道敷设 管道材料和连接等方面米取措施,防止雨水渗漏至基层。 6.1.6透水路面施工前,应检查下层结构的质量,并对基层、排 水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

    6.2.1湿陷性黄土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的判定,可以参考表6.2.1 的规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 GB50025和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CD30的规定

    表6.2.1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湿陷等

    注:表中4s为湿陷量计算值,4为湿陷性黄土场地白重湿陷量计 算值。对 70 < 4 ≤ 350、300 < 4s≤ 700一档的划分,当湿陷量的计 算值4s>600mm,白重湿陷量的计算值4zs>300mm时,可判断为Ⅲ级, 其他情况可判断为Ⅱ级。 6.2.2湿陷性黄土地区透水铺装基层应稳定、密实、均质,具有 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 地区建筑标准》CB50025,湿陷性黄土场地上采用半透水结构铺 筑的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和透水砖路面地基受水浸湿的可能性较 小。对于湿陷等级为I级、Ⅱ级的基层可不处理:湿陷等级为III 级、IV级的基层应采取相应地地基处理措施。湿陷性黄土基层 建议最小处理厚度如表6.2.2所示。根据透水铺装工程的具体情 况可适当调整湿陷性黄土基层的最小处理厚度

    .2.2湿陷性黄土基层的最小处理厚

    压法、换填法等方法因地制宜进行处理。具体实施规范可参考现 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CB50025、现行行业标 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和《城市道路路基设计 规范》CJ 194。 6.2.4冲击碾压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基层时,冲击处理的施工长度 应不小于100m。与构筑物的安全距离不满足要求时宜开挖隔震 沟,土的含水率应控制在最佳含水率土3%范围内,应采用排压 法进行冲击,过程中应对基层的沉降值、压实系数进行检测。 6.2.5换填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基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换填材料可选用素土或灰土,采用灰土换填时,灰与土的 体积配合比宜为石灰:土为2:8或3:7。 2垫层应分层摊铺碾压,每层厚度宜不大于300mm,压实系 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3换填宽度应宽出基层坡脚50cm~100cm。 4填筑用土中大于10cm的土块必须打碎,并应在接近土的 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密实。 6.2.6基层压实系数不应低于表6.2.6的规定(人行道基层压实应 采用轻型击实标准)。

    表 6.2.6 基层压实系数

    6.2.7基层碾压应自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压路机轮每次宜重叠 15cm~20cm,约碾压5~8遍,至表面无显著轮迹,且达到要求压 实系数为止。

    6.2.8雨季施工或因故中断施工时,必须将施工层表面及时修理 平整并压实。 6.2.9基层防冻措施:冻胀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土质、冰冻温度、水 其中土质是影响冻胀的主要因素,毛细作用小的土质,如砂砾、 碎石等,基本上不产生冻胀的现象。冻胀现象的产生需要同时具 备土质、温度、地下水这些因素,为防止基层冻胀破坏的产生, 需要消除这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具体处理措施主要考虑以下几项 1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可提高基层填土高度: 2对基层不良土质的换填,采用非冻胀材料置换部分冻胀土: 3保证基层的压实系数,提高基层的压实标准。

    6.3.1隔水垫层施工前,应在基层验收合格的前提下进行。 6.3.2水泥土混合料或灰土混合料宜使用机械拌合,用量大时可 以采用场拌,用量少时可以采用人工搅拌,搅拌过程中应采取相 应措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用土应预先打碎、过筛(20mm方孔),应集中堆放, 集中拌合。 2将土和水泥或石灰按配合比要求进行掺配。掺配时土应保 持适宜的含水量,掺配后过筛(20mm方孔)至颜色均匀一致为止 3作业人员应佩戴劳动保护用品,现场应采取防扬尘措施。 6.3.3水泥土混合料或灰土混合料摊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式施工前应铺筑实验路段。通过实验路段检验所采用的 施工设备能否满足上料、拌合、摊铺和压实的施工工艺,以及 次碾压长度的适应性。实验路段拟采用不同的压实厚度,测定其 干密度、含水量、压实遍数和松铺系数。

    1正式施工前应铺筑实验路段。通过实验路段检验所采用的 施工设备能否满足上料、拌合、摊铺和压实的施工工艺,以及 次碾压长度的适应性。实验路段拟采用不同的压实厚度,测定其 干密度、含水量、压实遍数和松铺系数。

    2水泥土混合料或灰土混合料均应分层铺设。每层摊铺虚铺 厚度不应大于300mm,在铺筑上层前,应当对下层表面进行拉毛 并根据其湿润情况洒水,保持下层表面湿润。 3宜米用专用摊铺机械摊铺。 4水泥土混合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不应超过3h,应按当班 施工长度计算用料量。 5灰土混合料摊铺若掺有粗集料时,粗集料应均匀。 6.3.4水泥土隔水垫层或灰土隔水垫层的碾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摊铺后,水泥土混合料或灰土混合料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 水量时,应立即展开压实工作。 2摊铺好的水泥土混合料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型,摊铺好 的灰土混合料应立即碾压成型。 3碾压时宜采用轻型压路机作初步稳定碾压,混合料稳定后 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且达到要求 的压实系数即可。 4初压时,碾压速度以1.5km/h~1.7km/h为宜,混合料稳定 后碾压速度以2.0km/h~2.5km/h为宜。 5当使用振动压路机时,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周围建筑物及地 下管线、构筑物的安全要求。 5.3.5水泥土隔水垫层或灰土隔水垫层宜一次施工成型,若需进 行搭接,应做好搭接措施,保证搭接处的隔水性能。应避免纵向 妾缝,在必须分两次施工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 对于水泥土隔水垫层,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不宜中断。如 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应设置横向接缝。设置横向接缝时景观标准规范范本,摊 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人工将末端含水量、高程、厚度、平整 度合适的混合料修整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

    机具不得在其上方直接行走。 3每压实层的压实系数、平整度经检验合格后,可在于其上 方铺设土工材料。土工材料应完好,发生破损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4铺设土工材料时,应将其沿垂直于路轴线展开,并视填 土层厚度选用符合要求的锚固钉固定、拉直,不得出现扭曲、 折皱等现象。土工材料纵向搭接宽度不应小于30cm,采用锚接 时其搭接觉度不得小于15cm;采用胶结时其胶接宽度不得小于 5cm,其胶结强度不得低于土工材料的抗拉强度。相邻土工材料 横向搭接宽度不应小于30cm。 5土工材料铺设完后,应立即铺筑上层填料,其间隔时间不 应超过48h。 6双层土工材料上、下层接缝应错开,错缝距离应小于 50cmo 7防水土工布质量要求应符合表6.3.8的规定。

    6.4.1透水层应采用强度高、透水性能好、水稳性好的透水米 根据路面使用功能的不同,材料可采用级配碎石或粗砂

    1级配碎石厚度应满足路面雨水下渗要求。 2检查松铺材料层的厚度,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3可采用平地机将拌和均匀的级配碎石按规定的路拱进行整 平和整形,在整形过程中,应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4整形后,进行压实,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 6.4.3级配碎石透水层和粗砂透水层冬季施工时,应根据施工环 境最低温度洒布防冻剂溶液,随洒布、随碾压

    6.5.1透水找平层宜采用碎石、粗砂或干硬性砂浆,碎石和粗砂 宜添加少量粘结剂,再加人少量水进行配比,搅拌均匀后应达到 手握成团,松手振动即散的状态,搅拌料不得离施工现场太远。 硬性水泥砂浆中水、水泥、砂质量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 施工过程中的“干硬性”。 6.5.2透水找平层的摊铺应采用刮板法,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摊 铺厚度,一般铺设厚度宜为30mm~50mm。 6.5.3碎石透水找平层、粗砂透水找平层冬季施工时,应根据施 工环境最低温度洒布防冻剂溶液,随洒布、随碾压。干硬性砂浆 透水找平层冬季施工时,应采取冬季施工防护措施。

    6.6.1透水砖铺筑时基准点和基准面应根据平面设计图、工程规 模和透水砖规格、块型、尺寸设置。 6.6.2透水砖的铺筑应从透水砖路面基准点开始,并以透水砖基 准线为基准,按设计图铺筑,铺筑透水砖路面应纵横拉通线铺筑 每3m~5m设置基准点。 6.6.3透水砖铺筑时施工人员不得直接踩在透水找平层上作业, 且在透水找平层上铺垫木板或在铺好的砖面上作业。 6.6.4透水砖施工前必须将路缘石(若有)施工完成。路缘石施 工时应先设定基准点和基准线,再砌筑路缘石。 6.6.5透水砖铺筑时应避免与路缘石出现空隙,如有空隙应甩在 建筑物一侧,当建筑物一侧和并边出现空隙时要填平。如遇到切 砖现象,必须将砖进行弹线切割:如遇到连续切割砖的现象,必 须保证切边在一条直线,偏差不得大于2mm。 6.6.6透水砖铺筑时落砖必须贴近已铺好的砖垂直落下,不可推 砖,造成积砂现象。用橡皮锤锤木垫板轻击砖的中间处,使砖平 铺在满实的透水找平层上稳定。如透水找平层过厚,应重新调整 找平层,如透水找平层过薄,不得向砖底塞砂或支垫硬料。 6.6.7透水砖之间接缝宽度不应大于3mm。铺装到路边缘产生不 大于20mm的缝隙时,可适当调整透水砖之间的接缝宽度。 6.6.8应随时检查透水砖之间的缝隙及高低差,用3m靠尺、水平 尺及橡胶锤等工具,及时调整透水砖铺装的平整度和坡度。 6.6.9透水砖铺砌完成并养护24h后,用填缝砂填缝,分多次进行 直至缝隙饱满,同时将遗留在砖表面的余砂清理十净。 6.6.10接缝灌砂完成后,应采用小型振动碾压机由路边缘向中间

    路面碾压2次~3次。“一字”型铺装时,振动碾压机前进方向 应与透水砖的长度方向垂直,前进速度应与步行速度相当,不宜 使透水砖受到扰动。 6.6.11遇到雨水算子及并盖时住宅标准规范范本,应进行适当调整: 1雨水算子、雨水并、污水井等可排水并盖:整体坡向应走 句雨水算子处,标高应低于砖面5mm~10mm。 2暖气井、电缆并、消防并等不能排水部位的标高应高出砖 面5mm~10mm。

    ....
  • 土地标准
  • 相关专题: 施工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