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347-2014建筑热环境测试方法标准.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1.0.1 为规范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方法,为室内热环境评价提供测试依据,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与工业辅助性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测试。
1.0.3 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间不应大于0.5s.
3仪器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进行检定校准,并应在检 有效期内使用
3.2.1空气干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黑
向辐射热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被测对象为四边形平面房间时GBT标准规范范本,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房间面积小于16m时,应在房间平面对角线交点处 布点;
2)当房间面积大于等于16m但小于30m时,应取房间 平面最长的对角线作为布点定位线,并应在其3等分 点处布点(图 3. 2. 1a);
(a)四边形平面房间最长对角线上布点
(b)四边形平面房间2条对角线上布点
(c)异形平面房间布点
图 3. 2. 1 房间平面的测点布置
3)当房间面积大于等于30m但小于60m时,应取房间 平面最长的对角线作为布点定位线,并应在其4等分 点处布点; 4)当房间面积大于等于60m时,应取房间平面的2条对 角线作为布点定位线,并应在其交点和3等分点处布 点 (图 3. 2. 1b)。 当被测对象为异形平面房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房间面积小于16m时,应在房间平面的最大内接圆 圆心处布点; 2)当房间面积大于等于16m但小于30m时,应取房间 平面最大内接圆圆心与房间角部连线中最长的且夹角 不小于90°的2条连线作为布点定位线,并应在该圆心
及2条定位线的2等分点处布点(图3.2.1c); 3)当房间面积大于等于30m时,应取房间平面最大内接 圆圆心与房间角部连线中最长的且夹角不小于90°的2 条连线作为布点定位线,并应在该圆心及2条定位线 的3等分点处布点。
3.2.2空气干球温度和空气流速的测点布置高度应按表3.2.2 选取。
2空气干球温度和空气流速的测点布置高度应按表3.2
注:坐姿和站姿指测点处人员的主要活动情况
3.2.3空气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定向辐射热的测点布置高度, 坐姿应取 0. 6m,站姿应取 1. 1m。
3.2.3空气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定向辐射热的测点布置高度:
1当测试地板的表面温度时,应取按本标准第3.2.1条规 定测点在地板的垂直投影点为测点,当测点处的地板有覆盖物 时,测点应布置在覆盖物的表面; 2当测试屋顶的表面温度时,应取按本标准第3.2.1条规 定测点在屋顶的垂直投影点为测点,当测点处的屋顶有吊棚时, 测点应布置在吊棚的表面; 3当测试墙体的表面温度时,应在墙体的主要传热部位选 择代表性的点为测点; 4当测试门窗和天窗的表面温度时,应在门窗或天窗中心 区域的透明部位布置测点,当测点处的门窗或天窗室内侧有遮阳 装置时,测点应布置在遮阳装置的表面
3.3.1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应在被测环境的主动和
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应在被测环境的主动和被动热王
境调节手段、室内人员和主要发热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 进行。
当对采暖状态下的建筑热环境进行工程评价测试时,应
3.3.2当对采暖状态下的建筑热环境进行工程评价测订
在设计设定的天气条件,或在室内外温差不小于设计温差的 50%且多云或少云天气条件下进行。
3.3.3当对空调状态下的建筑热环境进行工程评价测访
在设计设定的大气条件,或在室内外温差和相对湿度差, 计温差和设计湿度差的50%且晴或少云天气条件下进行
4.1空气干球温度的测试
宁求安片用花淘、、数 式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进行测试。 4.1.2温度计的测头应设置辐射热防护罩,辐射热防护罩应符 合下列规定: 1辐射热防护罩应为两端开口的圆简,圆筒的内径尺寸应 满足当圆简内置人测头时的通风过流面积不小于圆简内径面积的 50%,圆筒长度应为其内径的(2~4)倍; 2辐射热防护罩内、外表面应采用半球发射率不大于0.04 宜太阳辐射吸收系数不大于0.15的光面金属箔。 4.1.3测试时,应将测头置于辐射热防护罩中部,辐射热防护 罩的开口不得朝向房间的冷热源。 4.1.4当采用水银温度计测试时,除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GB/T18204.13 的有关规定。
4.1.2温度计的测头应设置辐射热防护罩,辐射热防护罩应符
4.2.1空气相对湿度宜采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露点湿度计或 电子式湿度计进行测试。
4.2.2当采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测试时,应符合下列
1应采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气象用湿球纱布》QX/T35 要求的纱布完全包裹测头并固定,纱布包裹层数应为(2~3) 层,纱布下端应浸入蒸馏水水壶,测头至壶口的距离应为30mm ~50mm; 2测头应设置辐射热防护罩,辐射热防护罩应符合本标准
第4.1.2条的规定; 3辐射热防护罩内应设置强制通风装置,罩内过流风速不 应低于2.5m/s; 4测试时,辐射热防护罩的开口不得朝向房间的冷热源。 4.2.3当采用通风十湿球温度计测试时,辐射防护罩的强制通 风不得对附近的空气流速测试产生干扰。
4.2.3当采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测试时,辐射防护罩的强制通 风不得对附近的空气流速测试产生干扰。 4.2.4当采用露点湿度计或电子式湿度计测试时,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湿度测量方法》GB/T11605的有关规定
4.2.4当采用露点湿度计或电子式湿度计测试时,应符合现
4.3.1 空气流速宜采用热电风速计进行测试 4.3.2 当使用有方向性的风速计时,应保证测头正对来流方向。 4.3.3 测试时,每次数据记录应连续读数3min,读数的时间间 隔不应大于 0. 5s。
3.1空气流速宜采用热电风速计进行测试 3.2当使用有方向性的风速计时,应保证测头正对来流方
4.3.4测试应避免人员或其他测试仪器对测点附近的气
4.3.4测试应避免人员或其他测试仪器对测点附近的气流产生 干扰。
4.4.1黑球温度应采用黑球温度计进行测试。 4.4.2当测点处有太阳直射时,应采用球体外表面太阳辐射吸 收系数为0.65~0.75且直径为40mm~50mm的黑球温度计。 4.4.3测试时,应避免测点附近人员或其他测试仪器产生的风 速或辐射热干扰。
4.5定向辐射热的测试
4.5.1定向辐射热应采用辐射热计进行测试。
4.5.1定向辐射热应采用辐射热计进行测试。 4.5.2每处测点应测试上下、前后、左右共6个方向的定向辐 射热,各方向的定向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确定上下方向时,应将辐射热计水平放置,并应以测 头面向上者为“上”,测头面向下者为“下”;
2当确定前后或左右方时,应将辐射热计竖直放置,按 顺时针方向旋转并每隔15°读取辐射热值,应将辐射热值的绝对 直最大者对应的方向定为“前”,其相反的方问定为“后”,其逆 时针旋转90°的方向定为“左”,其顺时针旋转90°的方向定为 “右”。 4.5.3测试时,应避免测点附近人员或其他测试仪器产生的辐 射热干扰。
4. 6表面温度的测试
4.6.1表面温度宜采用热电偶、铂电阻或热敏电阻的数字式温 度计进行测试,
1应对测头及其引出的80mm~100mm长导线做绝缘 处理; 2应将测头及其引出的80mm~100mm长导线理人或贴附 于被测表面,当采用理入做法时,埋人深度不应大于1.0mm并 应保证测头和导线与表面紧密接触,当采用贴附做法时,应确保 则头和导线与被测表面粘贴密实,粘贴面不应残留气泡: 3应对布置测头和导线的部位做表面处理,应使该表面的 发射率与被测表面的发射率相差不大于10%。 4.6.3当测试透明表面温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热电偶测试,测头直径不应大于1.0mm,引出导 线直径不应大于0.3mm; 2应对热电偶测头及其引出的80mm~100mm长导线做绝 缘处理; 3应采用透明材料将测头和导线与被测表面粘贴密实,粘
4.6.3当测试透明表面温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热电偶测试,测头直径不应大于1.0mm,引出导 线直径不应大于0.3mm; 2应对热电偶测头及其引出的80mm~100mm长导线做绝 缘处理; 3应采用透明材料将测头和导线与被测表面粘贴密实,粘 贴面不应残留气泡。
5. 1 基本测试参数
5.1.1空气干球温度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5..空气干球温度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某测点的逐时刻空气于球温度应取该测点在测试时段上 各时刻的记录数据; 2某测点的空气干球温度应为该测点在测试时段上逐时刻 空气干球温度平均值: 3房间某测试高度的空气干球温度应为该测试高度上各测 点的空气干球温度平均值; 4房间的空气干球温度应为房间各测试高度的空气干球温 度平均值。 5.1.2空气相对湿度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某测点逐时刻空气相对湿度应取该测点在测试时段上各 时刻的记录数据; 2当采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测试时,某测点逐时刻相对湿 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管
5.1.2空气相对湿度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某测点逐时刻空气相对湿度应取该测点在测试时段 刻的记录数据; 2当采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测试时,某测点逐时刻相文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4房间的空气流速应为房间各测试高度的空气流速平均值。 5.1.4某测点的逐时刻黑球温度应取测试时段上该测点各时刻 的黑球温度记录值。
1应按地板表面温度、屋顶表面温度、墙体表面温度、门 窗或天窗表面温度分别进行数据处理: 2某表面某测点的逐时刻表面温度应取测试时段上各时刻 的表面温度记录数据; 3某表面某测点的表面温度应为该测点在测试时段上逐时 刻表面温度的平均值; 4房间某表面的表面温度应为房间该表面各测点的表面温 度平均值。
的头脚垂直空气温差应按下式
武中:△ta.v 房间的头脚垂直空气温差(℃); ta,h 房间头部测试高度的空气干球温度(℃),应按 本标准第5.1.1条第3款确定; ta,f 房间脚踝测试高度的空气干球温度(℃),应按 本标准第 5.1.1条第 3款确定
5.2.2流强度的数执
(Vai — Va)2 X 100 Ua
式中: TU 某测点的逐时刻紊流强度(%); Ua 该测点某时刻的空气流速(m/s),应按本标准第
5.1.3条第1款确定: Uai一一该测点某时刻的第i个空气流速的读数(m/s); n一一该测点某时刻的连续读数的个数。 2某测点的紊流强度应为该测点在测试时段上逐时刻系流 强度的平均值; 3房间某测试高度的系流强度应为该测试高度上各测点的 紊流强度平均值;
(tg + 273)4 + 0. 25 X 108 /itg ta X(tg一ta) Eg D
(tgta) Eg X D0. 4
式中:t 某测点的逐时刻平均辐射温度(℃): tg 该测点某时刻的黑球温度(℃),应按本标准第 5. 1. 4 条确定; ta 该测点某时刻的空气干球温度(℃),应按本标准 第5.1.1条第1款确定; &g一黑球的发射率; D一一黑球直径(m)。 2某测点的平均辐射温度应为该测点在测试时段上逐时刻 平均辐射温度的平均值; 3房间的平均辐射温度应为房间各测点的平均辐射温度平 均值。 时准庭店城工式让管
E +(t+273)4 273 pr a
(5. 2. 4) 13
6.0.1 测试报告应包括下列基本信息: 1 报告的名称、编号及贞码、委托单位名称和地址; 2 被测建筑物名称和地址; 3 被测房间在建筑物中的位置: 4 测试自的及依据; 5 测试单位名称及地址; 6 测试人、审核人和批准人。 6.0.2 测试报告应包括下列状态条件内容: 1 围护结构可调节部位的使用状态: 2 环境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 3 室内人员和主要发热设备的工作状况; 4 测试日的天气状况。 6.0.3 测试报告应包括下列测试信息: 1 测试方法; 2 仪器名称、型号、测试量程、精度及响应时间; 3 测点平面、剖面布置图,测点高度或定位方尚,测点数; 4 测试仪器的安装方法; 5 测试起止时间及记录时间间隔。 6.0.4 测试报告应包括基本测试参数和导出参数的数据处理过 程及计算公式等。
6.0. 6 测试报告宜包括被测室内环境、仪器及测点布置等情况 图片。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湿度测量方法》GB/T11605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GB/T18204.13 《气象用湿球纱布》QX/T3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1.0.1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室内热环境的测试方法以及与室内热 环境测试有关的室外天气条件。 1.0.2本标准以建筑室内热环境的人体舒适性为出发点,适用 一
3.1基本测试参数与仪器性育
3.1.1本标准依据国内外现行建筑室内热环境评价方法和相关 的测试标准,结合我国目前工程检测与评价现状,确定建筑室内 热环境测试的6个基本测试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空气干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和 由黑球温度导出的平均辐射温度是用于计算全身热舒适指标 PMV、PPD的必要参数;空气干球温度、空气流速及其导出量 紧流强度是计算冷吹风感不满意百分比的必要参数;头脚部空气 十球温度是计算垂直温差不满意白分比的必要参数;由定向辐射 热导出的平面辐射温度是计算各种不对称辐射不满意百分比的必 要参数;地板的表面温度是计算冷暖地板不满意百分比的必要 参数。 本标准在确定基本测试参数时,也考到了国内建设行业检 机构对建筑热环境测试的经验和习惯,例如,与空气绝对湿度 相比,空气相对湿度的应用更广,测试仪器更为多见和普遍,也 热舒适评价指标关系密切,因此以空气相对湿度作为本标准的 基本测试参数;平均辐射温度是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基本参数,但 国前国内还没有直接可测的仪器,而测试黑球温度是获取平均辐 射温度的方法之一,因其测试方法成熟、应用普及,敌将黑球温 度作为基本测试参数。同理,选择定向辐射热作为面向平面辐射 温度的基本测试参数。 表面温度作为基本测试参数的意义在于:其一,因冷热地板 引起的局部不适只能由地板表面温度计算得到,其他参数无法替 代;其二,平均辐射温度和平面辐射温度可由房间各表面的温度 计算得到;其三,表面温度测试可提供辐射较强表面或部位的详
3.1.2参考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仪器标准《Ergonomic
表1IS07726面向舒适性评价的测试仪器性能基本要求
在仪器精度方面,考虑到国际标准IS07726的规定有较多 研究和实践积累,较为成熟可靠,且可与国内相关标准顺利衔 接,显前普遍使用的仪器也易实现,故主要参照ISO7726确定 仪器的精度要求。其中,空气绝对湿度和平均辐射温度在本标 中替换为空气相对湿度和黑球温度,精度要求作相应调整;定向 辐射热考虑到与国内广泛执行的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场所辐射热 测定方法》GB/T18204.17衔接,作相应调整。 在仪器量程方面,因1S)7726主要面向欧美发达国家业已 广泛普及的采暖空调建筑,而我国自前的空调采暖普及率不及发 达国家,南北方还普遍存在自然通风建筑:故在广泛调研我国自 然通风建筑室内热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量程要求作相应调整。 通过科技期文献搜索,香阅近年来我国南北方不同气候地
区在自然通风建筑所做的室内热环境研究,获得以下参考信息 (表 2 和表 3):
表2我国自然通风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冬季测试结果
表3我国自然通风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夏季测试结果
综合表2和表3可知,我国自然通风建筑的室内空气干球温 度范围约为0~40℃。考虑严寒和夏热冬冷地区冬季不采暖的个
别情况及常见的仪器性能,温度量程下限调整为一10℃,考虑夏 热冬暖地区夏季非空调的个别情况及常见的仪器性能,温度上限 调整至50℃。 相应的,空气相对湿度范围约为10%~100%,现有仪器设 备容易实现,故以此作为量程要求。空气流速范围约为(0~3) m/s,考虑以上研究的局限性和风扇在夏李的普遍使用,以及瞬 时风速较大的情况,空气流速测试仪器的量程上限调整为5m/s, 由较为有限的平均辐射温度测试结果可推知,黑球温度可高 于空气干球温度。结合目前黑球温度计的测试性能,确定黑球温 度测试仪器的基本量程为0℃~60℃。 定向辐射热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场所辐射热测定方法》 GB/T18204.17确定量程要求,并对冷辐射加以考虑。表面温 度测试仪器的量程要求参照空气干球温度确定,并适当提高 上限。 建筑物的室内气流受各种因素(开窗、风扇和空调送回风 等)影响作用,较温湿度和辐射而言,更为活跌,无论是大小还 是方向,均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标准从全身舒适性和局部吹风 不适感两个角度出发,提出方尚性和响应时间两个空气流速测试 仪器的额外要求。因人体可感知来自不同方向的气流,且对风速 向量的绝对值敏感,故要求空气流速的测试精度在任意风向下满 足。有研究表明,人体对频率1Hz以下的气流动态变化敏感 致要求仪器0.9倍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0.5s(0.9倍的响应时间 在数值上等于2.3倍的时间常数)。 使用集成式仪器,如热舒适仪和WBGT指数仪时,应分别 查看其各项基本参数的测试量程、精度及相关要求是否满足本条 规定。
3.2.1 建筑室内热环境为人所感受,服务于人,建筑室内热环 境测试时应主要在人员使用和活动位置布置测点。但事实上,人
境测试时应主要在人员使用和活动位置布置测点。但事实上,人
员的位置或固定(办公室)或活动(商场),或已知(既有建筑) 或未知(新建建筑),或多(大型会议室和体育场馆)或少(住 宅),同时,受采暖空调和围护结构设计等影响,各位置处的热 环境或相近(同一空调送风区域),或相异(临近大玻璃、门 口),如果要求在多数或典型的人员使用和活动位置处布置测点, 实际中很难操作。因此,本标准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 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和《公共场所空气十球温度测定 方法》GB/T18204.13等提出了测点布置要求,其中,考虑到 建筑平面设计的多样化,尤其在公共建筑中容易出现有别于四边 形的异形房间,对异形平面房间的测点布置做出了相应规定,提 出了采用异形平面房间最大内接圆定位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把测 点确定在异形房间中人员使用和活动的主要区域,可以避免现场 测试布点的随意性
环境或相近(同一空调送风区域),或相异(临近大玻璃、门 口),如果要求在多数或典型的人员使用和活动位置处布置测点, 实际中很难操作。因此,本标准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 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和《公共场所空气十球温度测定 方法》GB/T18204.13等提出了测点布置要求,其中,考虑到 建筑平面设计的多样化,尤其在公共建筑中容易出现有别于四边 形的异形房间,对异形平面房间的测点布置做出了相应规定,提 出了采用异形平面房间最大内接圆定位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把测 点确定在异形房间中人员使用和活动的主要区域,可以避免现场 则试布点的随意性。 3.2.2空气十球温度对人体舒适性影响最为显著,且在建筑室 内热环境中容易因局部热源、温差或气流等因素作用出现分布不 哟。空气流速变动丰富,受门窗、风扇和空调气流组织等影响 也易出现分布不均。有研究表明,人体不同部位的热感觉对全身 热感觉及舒适性有显著影响,其中,头脸部的影响较大,胸腹部 次之,下半身较小。此外,现行标准规定对建筑室内热环境作垂 直温差方面的考察和评价,这要求测试头脚处的空气干球温度, 因此,本标准参照ISO7726,规定测点应设置在头部、腹部和 脚踝对应的三个高度上。
内热环境中容易因局部热源、温差或气流等因素作用出现分布不 均。空气流速变动丰富,受门窗、风扇和空调气流组织等影响, 也易出现分布不均。有研究表明,人体不同部位的热感觉对全身 热感觉及舒适性有显著影响,其中,头脸部的影响较大,胸腹部 次之,下半身较小。此外,现行标准规定对建筑室内热环境作垂 直温差方面的考察和评价,这要求测试头脚处的空气干球温度。 因此,本标准参照ISO7726,规定测点应设置在头部、腹部和 脚牌对应的三个高度上
相对较弱,且在不同高度上的分布较为均匀。0.6m和1.1m分 别对应坐姿和站姿人体的腹部位置。本条文亦参照ISO7726
则的遮阳装置,是与人体发生实际换热的表面,测试应在其表面 进行。
3.3.1本条文规定了建筑方面的测试条件,正常工
3.3.1本条文规定了建筑方面的测试条件,止常工作状态是指 门窗、风扇等被动调节手段状态正常,采暖、空调、机械通风等 主动调节手段正常运行,室内人员正常活动,室内主要发热设备 运转正常。
3.3.2、3.3.3本条文针对安装和使用采暖或空调设省
为其采暖或空调设计评价提供参考,部分内容也参照现行 准《室内热环境条件》GB/T5701第7.4条。
3.3.5由于测试目的不同测试周期的长短也不同,本标准规定 以典型使用时段为最低限,强调测试应起码涵盖人员使用建筑环 境的一个完整周期,如办公室应测试8h。考虑仪器的响应时间 和连续测试的必要性,规定测试时间间隔不超过30min,
3.3.5由于测试目的不同测试周期的长短也不同,本标
4. 1空气球温度的测试
4.1.2、4.1.3当温度探头与热源相时,测得的温度不是实际 的空气干球温度,而是介于空气干球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之间的 温度,此时应注意保护温度探头不受辐射的影响。 常见的防辐射方法是在感温部分加设辐射热防护罩,一般为 内外表面贴反射型金属箔(如铝箔)的圆筒。防护罩应保留足够 空间给感温探头,以形成自然的空气流动。或加装小型风扇驱动 防护罩内的空气流动,此时应注意将感温探头置于风扇的吸风 段,以免风扇发热对测试产生影响。 筒简长与内径的比例越大,防辐射效果(指防止圆筒开口处入 射辐射热的影响)越好,通风效果越差;反之,通风好而防辐射 差。综合考虑,一般的建筑室内封头标准,风速小而辐射不强,故以加强 通风为先确定比例要求,同时要求测试时开口不应朝向房间的冷 热源。
18204.13给出了玻璃液体温度计的测定步骤和读数方法。
4.2.2如果湿纱布未包裹整个感温部分,包裹部分会因蒸发冷
4.2.2如果湿纱布未包裹整个感温部分,包裹部分会因蒸发冷 却而达到湿球温度,而未包裹部分未被冷却,接近干球温度,两 部分间导热,从而造成湿度测试的误差。湿润纱布的水应用蒸馏 水,因为含盐的水可能造成水蒸气分压力降低,自来水可能使纱 布硬结。与空气干球温度测试相同,湿度测试的感温部分也应采 取防辐射处理。采用强制通风使测头风速不低于2.5m/s,才能 保证空气与水的热湿平衡。本条文参照了国家现行标准《公共场
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GB/T18204.14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QX/T50
4. 3空气流速的测试
4.3.2指对方问敏感的热电风速计。此类风速计一般在测买处 刻有标记,测试空气流速时,应保持有标记面正对来流方向。可 用烟雾确定来流方向。
4.3.3参见本标准3.1.2条的条文说明建筑软件、计算,建筑室内气流
跃,无论是大小还是方向,均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本标准 3.1.2条规定空气流速测试仪器0.9倍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 0.5s。参照ISO7726表2和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热环境条件》 GB/T5701第7.3.1条,提出空气流速读数的持续时间和时间 间隔要求。 4.3.4如测试人员应处于下风向,如避免风干湿球温度计的 强制通风对风速计测头处气流的王扰
....-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