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BT4659-2018抗浮锚杆技术规程-高清OCR带书签.pdf

  • YBT4659-2018抗浮锚杆技术规程-高清OCR带书签.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1-25
  • 发 布 人: iwjh163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1.0.1 为了在抗浮锚杆工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和保护环境, 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造用于建设工程抗浮锚杆的设计、施工、试验、检验及验收。
    1.0.3 抗浮锚杆工程除应遵守本规程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1. 15 锁定荷载

    2.1.16工作荷载试验

    通过重新张拉方式检测预应力锚杆持有荷载的试验

    py 预应力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筋体与锚固体的黏结强度标准值; f 浆体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fi 岩体平均抗拉强度标准值; Fwk 地下水浮力标准值; Gk 结构自重及其上作用的有利永久荷载的标准值: hm 假定锥形破裂体的锥尖计算高度: h 地下结构底板底标高与抗浮设计水位高差; kR 锚杆轴向抗拉刚度系数; K 锚固体抗拔安全系数; Kb 锚固段灌浆体与筋体黏结安全系数; la,i 错固体在第i层地层中的长度; Law 锚固体抗浮计算长度; W 锚杆抗浮计算长度; Ld 筋体传力计算长度; L 锚杆长度; La 锚固段长度; L 预应力锚杆张拉段; L 预应力锚杆自由段长度: Ltb 筋体黏结段长度; L 筋体自由段长度; app 筋体表观自由长度; n~ 单根锚杆中的筋体数量; Nk 单锚上浮拉力标准值; Q 锚杆荷载试验时的初始试验荷载; Qid 锚杆设计锁定荷载; Qmd 锚杆荷载试验时的预计最天试验荷载: Qma 锚杆荷载试验时的实际最大试验荷载;

    3,0.1抗浮镭杆锚固段不得设直在未经处理的有机质工层、高 液限土层或相对密实度D.小于0.33的土层中门窗标准规范范本,应用于特殊土层 或新型锚杆尚应进行专项技术研究。 3.0.2抗浮锚杆设计及施工方案应根据上浮力大小、岩土工程 条件、本地区的锚杆工程经验、主体结构基础形式及受力和变形 要求等综合确定。 3.0.3抗浮锚杆的设计使用期限不应低于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 年限。锚杆锚固节点、防腐及防水设计等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 应满足相关规范设计要求。 3.0.4抗浮锚杆设计时应验算锚杆抗拔承载力、筋体抗拉强度、 筋体黏结段长度、压力型镭杆锚固体受压承载力及锚杆抗浮稳定 性,有受压工况时还应验算锚杆抗压承载力。 205培浮磁妊应按下列断米极限业太设计

    条件、本地区的锚杆工程经验、主体结构基础形式及受力和变 要求等综合确定,

    3.0.3抗浮锚杆的设计使用期限不应低于主体结构的设计使 年限。锚杆锚固节点、防腐及防水设计等除应符合本规程外, 应满足相关规范设计要求。

    年限。锚杆锚固节点、防腐及防水设计等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 应满足相关规范设计要求。 3.0.4抗浮锚杆设计时应验算锚杆抗拔承载力、筋体抗拉强度 筋体黏结段长度、压力型镭杆锚固体受压承载力及锚杆抗浮稳定 生,有受压工况时还应验算锚杆抗压承载力。 3.0.5抗浮锚杆应按下列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抗浮锚杆达到最大承载能力、锚固系 统失效、稳定破坏、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浮锚杆达到正常使用所规定的变 形限值,或送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或因变形导致相应的防 腐与防水措施失效。 3.0.6抗浮锚杆设计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 应符合下列规定:

    3.0.4抗浮锚杆设计时应验算锚杆抗拔承载力、筋体抗拉强厂

    0.4抗浮锚杆设计时应验算锚杆抗拔承载力、筋体抗拉强度、 体黏结段长度、压力型镭杆锚固体受压承载力及锚杆抗浮稳定 主,有受压工况时还应验算锚杆抗压承载力。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抗浮锚杆达到最大承载能力、锚适 统失效、稳定破坏、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浮锚杆达到正常使用所规定的 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或因变形导致相应的 腐与防水措施失效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抗浮锚杆达到最大承载能力、锚固系 统失效、稳定破坏、发生不适子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浮锚杆达到正常使用所规定的变 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或因变形导致相应的防 与防水措施失效。 3.0.6抗浮锚杆设计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单根锚杆承载力确定锚杆数量和布置锚杆时,传至抗 浮结构基础底面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 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单根锚杆抗拨承载力特征值。 2计算抗浮稳定性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

    3.0.6抗浮锚杆设计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

    1按单根锚杆承载力确定锚杆数量和布置锚杆时,传全抗 浮结构基础底面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 催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单根锚杆抗拨承载力特征值。 2计算抗浮稳定性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 作用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3计算基础结构及锚杆竖尚变形时,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

    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应符合下列要求:

    式中S一一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C一一设计对变形、裂缝等规定的相应限值,应按《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设计规范》(GB/T50476)的有关规定执行。 4:在确定结构构件内力、配筋、计算锚杆筋体面积和验算材 料强度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 应符合下列要求:

    式中S一一荷载基本组合下效应(上浮力等)设计值: R一抗浮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一结构重要性系数,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且不应小 于1.0。 5计算锚杆抗拨承载力特征值和确定锚杆镭固段长度时 传至锚杆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标准组合。 3.0.7抗浮锚杆工程应根据地下结构形式、上部荷载分布、地下 水控制条件和场地周边情况等,按施工、使用阶段的最不利工况 组合分别进行整体抗浮与局部抗浮稳定性分析验算 3.0.8抗浮锚杆工程设计应包括抗浮锚杆的选型、计算和构造 设计,并对施工,试验、质量验收及监测提出相应要求。 3.0.9应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分布、地下水浮力、结构墙柱网跨度 及基础刚度、抗浮锚杆承载能力及抗拉刚度、地基承载力及刚度 等,考虑结构荷载平衡及变形控制,按上部结构一基础一地基 抗浮锚杆共同作用理念进行抗浮锚杆布置与设计。 3.0.10抗浮锚杆与基础结构连接节点处,应按《混凝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验算施工及使用阶段最不利工 况组合下的受冲切承载力、受弯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及局部受压 承载力。

    1二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理深,地下水的类型、水位、补 给排泄条件、渗透系数、水质及其腐蚀性; 2应综合分析区域自然条件、地质特点、历史记录、实测水 位、使用期地下水位等条件,提出不同含水层能够满足抗浮设计 需求的地下水位建议值: 3提出锚杆与各岩土层黏结强度建议值。 3.0.12抗浮设计水位及地下水浮力应根据地层条件、不同地层 水位、基础理置深度及排水条件等综合确定,必要时应进行场地 渗流及地表泾流分析计算。 3.0.13抗浮锚杆设计前应通过基本试验确定抗拔承载力,塑性 指数大于20的土层、全风化岩层及泥质岩层等易于蠕变的岩土 层中应进行测试锚杆蟠变性能的试验。 3.0.14.锚杆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试验,预应力锚杆尚应进行 持有荷载试验

    4. 1锚杆选型与构造

    4.1.1常用抗浮锚杆按结构及传力机理,可分为普通拉力型、普 通压力型、压力分散型、非预应力型及扩体型(图4.1.1),各部位 名称宜符合附录A的有关规定,

    1一锚头:2一基础结构:3筋体;4一筋体黏结段5一锚固体:6承载体

    4.1.2抗浮锚杆选型应根据结构要求、锚固地层性质、锚杆

    及承载力、使用环境、地下水位分布和施工方法等综合确定,宜符 合以下规定: 1变形要求严格时宜采用预应力型; 2地下水位变动频繁且幅度较大时宜采用预应力型; 3对于岩层锚杆,全长置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I~Ⅲ级的 岩层、或岩层上覆非软弱地层且厚度不超过4m时可采用非预应 力型,其余地质条件宜采用预应力型,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级应 按《岩士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执行: 4对于土层锚杆,设计抗拔承载力较大、锚固段放置在较深 地层时,宜采用预应力型; 5土层及破碎岩层中采用非预应力锚杆时,宜按变形控制 进行设计选用。 4.1.3锚杆钻孔直径宜为70~200mm,其中土层锚杆不宜小于 130mm。 4.1.4 锚杆杆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筋体截面积之和不应超对钻孔截面积的20% 2 筋体之间净距不应小于10mm,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3 钢筋筋体直径不宜小于18mm。 4.1.5 预应力锚杆自由段长度应穿越软弱地层,且不应小于4.0m。 4.1.64 锚杆浆体宜符合下列规定: 1初次注浆浆体材料可采用水泥净浆、水泥砂浆或细石混 凝王,二次及分段高压注浆应采用水泥净浆: 2.采用水泥净浆时,初次注浆水灰比宜为0.45~0.55,二 次及多次注浆水灰比宜为0.60~0.80:采用水泥砂浆时,灰砂比 宜为1:0.5~1:1,水胶比宜为0.45~0.55:采用细石混凝十 时,宜按《普通混凝王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执行; 3浆体结石抗压强度设计值不应小手20MPa,用手压力型 锚杆时不应小于30MPa。

    及承载力、使用环境、地下水位分布和施工方法等综合确定,宜符 合以下规定: 1变形要求严格时宜采用预应力型; 2地下水位变动频繁且幅度较大时宜采用预应力型 3对于岩层镭杆,全长置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工~Ⅲ级的 岩层、或岩层上覆非软弱地层且厚度不超过4m时可采用非预应 力型,其余地质条件宜采用预应力型,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级应 按《岩王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执行: 4对于土层锚杆,设计抗拔承载力较大、锚固段放置在较深 地层时,宜采用预应力型; 5层及破碎岩层中采用非预应力锚杆时,宜按变形控制 进行设计选用。 4.1.3锚杆钻孔直径宜为70~200mm,其中土层锚杆不宜小于 130mm.

    4.1.4锚杆杆体应符合下列规定:

    4.1.6锚杆浆体宜符合下列规定:

    1初次注浆浆体材料可采用水泥净浆、水泥砂浆或细石混 凝土,二次及分段高压注浆应采用水泥净浆; 2采用水泥净浆时,初次注浆水灰比宜为0.45~0.55,二 次及多次注浆水灰比宜为0.60~0.80:采用水泥砂浆时,灰砂比 宜为1:0.5~1:1,水胶比宜为0.45~0.55:采用细石混凝十 时,宜按《普通混凝王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执行: 3浆体结石抗压强度设计值不应小手20MPa,用于压力型 锚杆时不应小于30MPa。

    4.1.7锚杆锚固段有效长度在岩层中宜取3~8m,土

    6~12m。当计算锚固段长度超过有效长度时,可采取改善锚固段 岩士体质量、压力注浆、扩大锚固体直径等方法或采用荷载分散 型锚杆等锚杆类型以提高锚杆抗拔承载力。 4.1.8相邻锚杆锚固段间距不宜小于1.5m,否则应考虑相互影响。 4.1.9当相邻较近的锚杆处于同一岩层且岩体水平层理发育 时,锚固段不应集中置放在同一岩层平面上。 4.1.10荷载分散型镭杆孔径不天于150mm时单元锚杆数量不 宜超过4个,不大于200mm时不宜超过6个, 4.1.11非预应力锚杆筋体在基础底板内的镭固长度、形式及保护 层厚度等应执行《混凝士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4.1.12预应力锚杆张拉完成后,应及时对锚头相关部件进行防 菌保护。需调整预应力的锚杆锚头应安装钢质防护罩,防护罩内 充满防腐油脂。不需调整预应力的锚杆锚头可用混凝土防护,混 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4.2.1钢筋筋体宜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400MPa的热轧带肋钢 筋、预应力螺纹钢筋及环氧涂层钢筋,性能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 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预应力混凝土用螺 纹钢筋》(GB/T20065)及《钢筋混凝土用环氧涂层钢筋》(GB/T 25826)的有关规定。

    4.2.2钢绞线筋体可采用钢绞线、环氧涂层钢绞线、无黏结钢纹

    线,性能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环氧涂 层七丝预应力钢绞线》(GB/T21073)、《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 (JT/T737)及《无黏结预应力钢绞线》(JGJ161)的有关规定。 4.2.3采用环氧涂层筋体及金属筋体涂敷环氧材料或防腐材料 时,以及采用非金属筋体时,均应进行筋体与浆体的黏结强度试 验及锚夹具夹持试验验证。

    4.2.4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

    宜选用强度等级52.5R及42.5R的水泥,并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及《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GB748)的有关规定; 2不同环境类别及锚杆防腐等级可选用的水泥品种宜符合 表4.2.4规定,环境类别及锚杆防腐等级应符合本规程第4.3.3 条规定。

    (GB748)的有关规定;

    表4.2.4不同环境类别可选用的水泥品种

    注:1根据《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一2007)规定,通用硅酸盐水泥代号分别为: P.O一普通硅酸盐水泥,P.I、P.II一硅酸盐水泥,P.S一矿渣硅酸盐水泥, P.F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C一复合硅酸盐水泥 2 根据《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748一2005)规定,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代 号分别为:P.MSR一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P.HSR一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 泥; 3 氯盐环境不宜使用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4硫酸盐环境中可使用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其他环境中可不使用; 5,化学腐蚀环境中使用P.O水泥时,应加人适合的及适量的矿物掺合料; 6选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拌制砂浆时,宜通过可泵性试验确定配合比。

    2.5拌合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 2.6细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4.2.5拌合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I63)的有关规定。

    1公称粒径不应天于2.5mm; 2砂的含泥量或石粉含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总重量的3%, 泥块含量不天于1%,含云母、有机质、轻物质、硫化物及硫酸盐等 有害物质的含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总重量的3%,并应符合《普 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及《建设用砂》 (GB/T14684)等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 3使用前应进行砂的碱活性检验

    4.2.7混凝土外加剂及钢筋阻锈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加剂不得影响浆体与岩土体的黏结及对筋体产生腐蚀; 2不应使用含有氯盐配制的外加剂:不宜采用无机盐类早 强剂:不宜采用含硝酸盐、亚硝酸盐、碳酸盐的早强剂:锚固段不 宜采用缓凝类外加剂;拉力型及非预应力型锚杆浆液中不宜加入 引气类外加剂: 3对镭锚杆孔口充填注浆及封闭锚头时,可使用膨胀剂: 4外加剂的性能、使用要求及方法等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 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及《钢筋 阻锈剂应用技术规程》(JGJ/T192)等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 5外加剂应通过配比试验后选用。 4.2.8浆体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大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0.2%。氯离子最大含量应为 浆液中水泥、砂、石、外加剂、矿物掺合料及水等各组成材料中氯 离子的总含量,以氯离子与胶凝材料重量的百分率计: 2单位体积浆体结石中三氧化硫的最大含量不应超过胶凝 材料总量的4%; 3浆体中含碱量(水溶碱,等效Na20当量)不应超过3kg/m: 4氯盐环境和化学腐蚀环境可使用粉煤灰、磨细矿渣及硅 灰等矿物掺合料。 4.2.9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性能均应符合《预应力 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有关规定。 4.2.10钢绞线锚索的张拉端宜采用夹片锚具,压力型的底部适 定端宜采用挤压锚具或承载体;钢筋镭杆的张拉端及压力型的固 定端宜采用螺母锚具,其中非预应力锚杆也可不采用锚其,筋体 直接锚固到混凝土基础结构中;环氧涂层筋体及其他筋体应采用 专用锚夹具。

    4.2.8浆体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1套管、护套、波纹管、过渡管等各种护管及注浆管宜符合

    管材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或聚丙烯材

    中初次注浆管及过渡管也可采用金属材料,套管及波纹管不宜采 用金属材料; 2套管壁厚不应小于2mm,波纹管壁厚宜为2.5~ 3.0mm,过渡管壁厚不宜小于5mm; 3初次注浆管强度应能承受不小于1MPa的内压力,二次 及分段高压注浆管应能承受不小于1.2倍的最大注浆压力且不 小于5MPa; 4波纹管、套管及过渡管等内径应能保证筋体的保护层厚 度不小于20mm; 5波纹管各种性能指标及检验方法应符合《预应力混凝王 桥染用塑料波纹管》(JT/T529)等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 6套管及过渡管性能指标及检验方法宜按《无黏结预应力 钢绞线》(JG161)中对护套的有关规定执行。 4.2.12润滑脂及防腐涂料等的性能及使用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润滑脂应符合《无黏结预应力筋用防腐润滑脂》(JGT 430)的有关规定,且涂敷量不小于50g/m 2防腐涂料应符合《建筑用钢结构防腐涂料》(JG/T224) 及《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有关规定。 4.2.13定位架、隔离架、对中架、端帽、束线环或绑扎线、正浆 塞、锚具罩、排废管等配件及材料宜符合下列规定: 1定位架宜兼具隔离与对中功能: 2定位架、隔离架、对中架可采用硬质塑料而不应采用金属及 竹木制作,策线环及绑扎线可采用尼龙而不应采用金属制作: 3正浆塞宜采用橡胶制作; 4排废管可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或聚内烯材料管: 5锚具罩可采用钢板、钢管、铸铁或塑料复合钢板制作,端 帽可采用塑料、橡胶或铸铁制作。 4.2.14承载体及分压板可采用高分子聚酯纤维增强模塑料或 金属制作,其中承载体也可采用聚酯纤维承载体与铁铸头组合 体,均应具有与错杆承载力相适应的力学性能

    4.2.12润滑脂及防腐涂料等的性能及使用要求应符合下列规

    4.2.14承载体及分压板可采用高分子聚酯纤维增强相

    4.2.15防水材料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的有关规定

    4.3.1锚杆防腐设计应综合考虑设计使用年限、工作环境类别、 环境作用等级等因素进行。 4.3.2锚杆防腐设计内容应包括材料的性能及耐久性指标、构 造措施、施工要求等,必要时应包括跟踪检查及维修要求求等。 4.3.3根据环境对锚杆浆体及金属筋体的腐蚀程度,环境作用 等级可划分为微、弱、中、强四级,环境等级划分应依据相关规范 确定。环境作用等级为微腐蚀及弱腐蚀时,锚杆防腐等级不应低 于级;环境作用等级为中等腐蚀时,锚杆防腐等级不应低于工 级;环境作用等级为强腐蚀时必须进行专项技术研究。抗浮锚杆 适用的环境作用等级及相应防腐等级如表4.3.3所示

    表4.3.3抗浮锚杆适用的环境作用等级及相应防腐等级

    注:1表中○表示适用,×表示不适用,一表示不存在该等级; 2一般环境指仅有正常的大气(CO2、O2)、温度和水分(非海水)作用,不存在 氯化物和其他化学腐蚀物质、微生物、杂散电流等影响的环境; 3 氯盐环境指近海地区、内陆盐湖地区等氯化物影响环境; 4氯盐环境、化学腐蚀环境、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评价项目为pH值、视 电阻率及氧化还原电位)及作用等级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的有关规定执行; 5 杂散电流对筋体腐蚀性评价宜按《电力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物防腐技术导则》 (DL/T5394)的有关规定执行。

    注:1表中表示适用,文表示不适用,一表示不存在该等级: 2一般环境指仅有正常的大气(CO2、O2)、温度和水分(非海水)作用,不存在 氯化物和其他化学腐蚀物质、微生物、杂散电流等影响的环境; 3 氯盐环境指近海地区、内陆盐湖地区等氯化物影响环境; 4氯盐环境、化学腐蚀环境、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评价项目为PH值、视 电阻率及氧化还原电位)及作用等级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的有关规定执行; 5杂散电流对筋体腐蚀性评价宜按《电力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物防腐技术导则》 (DL/T5394)的有关规定执行。

    4.3.4抗浮错杆应设置防腐保护层,防腐保护层可选用护管保

    4.3.4抗浮锚杆应设置防腐保护层,防腐保护层可选用护管保 护层、防腐涂料保护层及浆体保护层中的一类或儿类,防腐等级 为Ⅱ级时防腐保护不应少手1层,防腐等级为工级时防腐保护 不应少于2层,不同防腐等级的防腐保护层作法应符合附录B 的规定。

    无法修补时应增加一层保护层。

    4.4.1抗浮锚杆锚固节点防水等级及材料应符合《地下工程防 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有关规定,且不应低于相应地下结构 防水等级

    4.4.2节点防水层应与基础防水层可靠连接

    1.4.3抗浮锚杆锚固节点防水构造要

    图4.4.3锚杆锚固节点防水构造简图 一基础结构;2一锚杆筋体;3防水钢板(过渡管为金属管时);4一遇水膨胀止水胶(条): 5一防水涂料;6防水保护层;7一密封膏;8一加强柔性防水层;9—基础底板垫层; 10一错杆浆体;11一锚具罩(内充微膨胀浆体或润滑脂);12一内充微膨胀浆体或 润滑脂;13一过渡管;14一埋置过渡管的凹坑(填充浆体或填土击实); 15一透水材料回填层(排渗层)

    5. 1作用与作用效应

    5.1.1地下水浮力标准值可根据等效为静水压力的抗浮设计水 位按式(5.1.1)计算:

    式中Fwk—地下水浮力标准值(kN); w—水的重度(kN/m); A一一地下结构计算单元抗浮面积(m);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单根错 拉力标准值可按式(5.1.2)

    式中Nik,第i根抗浮锚杆的拉力标准值(kN); Gk一结构自重及其上作用的有利永久荷载的标准值 (kN),有抗浮桩、支护桩墙等抗浮构件作用时可 考虑其有利影响。 5.1.3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单根锚杆拉力设计值应符合式 (5. 1. 3)要求:

    5.1.3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单根锚杆拉力设计值应符合式 (5. 1. 3) 要求;

    式中N 单根锚杆的拉力标准值(kN)

    式中R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kN); Rk一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kN),应符合本规程 5.2.2条规定; K一一锚固体抗拨承载力综合安全系数,取K一2.0。 5.2.2锚杆极限抗拨承载力应由基本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等 截面锚杆也可按式(5.2.2)估算:

    Ruk =元Dfmk,il a.

    武中D一 锚固体直径(m); fmk,i 锚固体与第层地层间的界面黏结强度标准值 (kPa),应符合本规程5.2.3条规定; La,t 锚固体在第i层地层中的长度(m),不宜超过 本规程5.2.3条规定的有效铺固长度

    式中D一锚固体直径(m); fmk,i4 锚固体与第层地层间的界面黏结强度标准值 (kPa),应符合本规程5.2.3条规定; a一 锚固体在第i层地层中的长度(m),不宜超过 本规程5.2.3条规定的有效锚固长度。 5.2.3锚固体与地层黏结强度应通过现场试验或按地区经验确 定。初步设计时,锚固体为浆体时也可按《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 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取值,其中对于非预应力锚杆, 孔口以下0~4m长度范围内地层为岩体基本质量等级V~V级 的岩层时f㎡宜适当折减,为王层时宜取0。 5.2.4荷载分散型锚杆极限抗拨承载力R应由基本试验确定 初步设计时可取按本规程式(5.2.2)估算得到的各单元锚杆抗拨 承载力之和。 5.2.5锚杆筋体横截面面积应按式(5.2.5)计算:

    AYN 或 A,≥ZN nfy

    式中A 单根筋体的截面积(mm) n 单根锚杆中的筋体数量; Y 工作条件系数,一般取1.15: foyf 预应力筋(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普通钢筋

    抗拉强度设计值(MPa),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采用钻孔内注浆方法形成时,普通拉力型及非预 结段长度可按式(5.2.6)估算:

    应力锚杆的黏结段长度可按式(5.2.6)估算:

    N≤2 Rek Rek=nfckAl

    式中Rk 锚固体受压承载力标准值(kN): 浆体强度侧限增大系数,应由试验确定; fck 浆体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可按《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混凝士轴心抗压强度 标准值取值; Ain 浆体受压净面积(m),为承载体与浆体的接触面 积扣除筋体截面积之后的面积。

    5.3.1群锚抗浮整体稳定性可按图5.3.1和式(5.3.1)1

    群锚抗浮整体稳定性可按图5.3.1和式(5.3.1)验算:

    图5.3.1群锚抗浮稳定性验算简图

    W+G+Rk>1.1Fwk

    式中 Ww 基础下抗浮锚杆布置范围内(下半部分为圆锥体) 岩土体的重量标准值,计算时取浮重度(kN): R 抗浮锚杆布置范围内岩士体下部破裂面上的岩体 抗拉力标准值的竖向分量(kN): w 锚杆抗浮计算长度(m),应符合本规程5.3.2条规 定; 锚杆长度(m)。

    5.3.2对于普通压力型锚杆,锚杆抗浮计算长度1w应按锚杆长 度L取值,对手普通拉力型锚杆及非预应力锚杆,宜按式 (5.3.2)计算:

    5.3.2对于普通压力型锚杆,锚杆抗浮计算长度w应按锚杆长

    式中Lr一预应力锚杆自由段长度(m),非预应力锚杆取0(如 锚杆顶部穿越软弱覆土层且锚固体与该层岩土层 侧摩阻力取值为零时,按实际穿越长度计); law—锚杆有效锚固段长度(m),应按本规程4.1.7条取 值。

    5.4刚度与初始预应力

    锚杆轴向抗拉刚度系数(kN/m); 试验初始荷载(kN); 相应于Qo至Nk之间的锚头位移值(m): 筋体弹性模量(kN/m); 筋体传力计算长度(m),拉力型锚杆在岩层中取筋 体自由段长度,在土层中取筋体自由段与1/3黏结 段长度之和,其中黏结段长度取值最大不得超过 4.1.7条规定的有效锚固段长度;压力型锚杆取筋 体自由段长度。

    5.4.2预应力锚杆初始预应力值的确定应考虑基础结构变形控 制要求,设计锁定荷载Q取值不宜小于锚杆拉力标准值N的 1.0倍。

    5.4.3预应力锚杆的锁定时间应根据层条件、结构荷载和

    基基础变形完成情况综合确定,锁定工作宜在主体结构施加一定 荷载后进行

    5.4.4Qla较天时,锁定后宜立即进行持有荷载试验,持有荷载 Qw<0.9Qia时宜重新张拉锁定至Qid。

    0.8Q时宜重新张拉锁定至

    0.8Qia时宜重新张拉锁定至C

    6.1.1锚杆工程施工前,应综合考虑设计、地层、环境及当地 技术水平等条件,确定适合的施工方法,编制能够确保质量、 安全及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施工组织设计,做好各项施工技术 准备工作。

    6.1.2施工前应确认材料及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够满足

    6.1.3扩体锚杆施工应按相关

    6.2.1在破碎及极破碎的岩层、地下水有承压性或流动性的地 层、淤泥、砂层、岩溶等复杂地层中成孔时,应对抗浮锚杆的施工 可行性进行专项研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必要时应进行钻孔 的渗透性试验等现场试验。 6.2.2王层不稳定或容易受扰动时,钻孔应采用套管护壁。土 层中的荷载分散型锚杆及采用二次及分段高压注浆的锚杆宜采 用套管护壁钻孔。设计抗浮承载力超过200kN的锚杆不宜采用 泥浆护壁回转方式成孔,必须采用时,应采取分段高压劈裂注浆 等有效措施消除孔壁附着的泥皮的不利影响。 6.2.3成孔后、下入杆体前应及时清孔,塌孔后应二次清孔,不 推四

    层中的荷载分散型锚杆及采用二次及分段高压注浆的锚杆宜 用套管护壁钻孔。设计抗浮承载力超过200kN的锚杆不宜采 泥浆护壁回转方式成孔,必须采用时,应采取分段高压劈裂注 等有效措施消除孔壁附着的泥皮的不利影响,

    50mm,其余施工误差应符合本规程8.1.2条的有关规定。

    1杆体组装宜在工厂或施工现场作业棚内的台架上等清洁 场所进行; 2筋体应平行顺直,不得相互交叉、扭曲,下料时宜采用切 割机,不应使用电弧或乙炔焰切割,筋体之间不宜焊接,宜通过定 位架及束线环等配件组装为整体: 3钢绞线不应接长,除非用于修复时; 4预应力螺纹钢筋应采用连接器连接并应按《预应力筋用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有关规定执行 5钢筋宣采用机械连接并应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 程》(JGJ107)的有关规定执行: 6塑料波纹管及套管宜采用熔接法接长; 7压力型锚杆杆体底端应设置保护锚具、承载体及预应力 筋的防护罩;拉力型锚索杆体底部应设置端帽,钢筋锚杆杆体底 部宜设置端帽: 8筋体为单根钢筋时可采用对中架或定位架对中定位,为 多根钢筋时应采用隔离架或定位架对各筋体隔离,为多根钢绞线 时宜采用定位架隔离兼定位; 9二次或分段高压注浆管宜与杆体组装成整体,初次注浆 管宜随杆体一同安装至钻孔内; 10定位架及对中架的外径宜小于孔径4~6mm;套管内径 宜大于筋体直径4~6mm;波纹管内径宜天手内定位架及隔离架 外径4~6mm;定位架或对中架、隔离架应沿锚杆轴线方向每隔 1~3m设置一个,对士层应取小值,对岩层可取大值;初次注浆管 管底宜超出筋体尾端、端帽及保护罩50~100mm,二次及分段注 浆管管底宜与筋体尾端、承载体或端帽平齐: 11·筋体自由段采用后注浆或缓凝浆体防腐时,宜设置正水 塞及排废管,排废管应将锚固段的气、水及废奔浆液直接排出孔

    口,不应流人自由段; 12采用环氧涂料防腐时,应先对钢筋表面除锈处理,处理 方法及处理质量等级应按《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 度的自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 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GB/T8923.1)相关 规定执行,处理质量等级不应低于Sa2或St3压力型锚杆组装完 成后,应按相关技术标准在锚固端锚夹具及承压板表面喷刷防腐 材料; 13涂料防腐应按《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 251)的有关规定执行; 14应在荷载分散型锚杆各单元锚杆的外露端作出明显的 标记; 15杆体安装后应悬吊在钻孔内,杆体底端与孔底及沉渣距 离不应小于100mm; 16杆体组装后宜尽早使用;存放期较长时,使用前应进行 腐蚀及完整性检查; 17在杆体的组装、存放、搬运过程中,应防止损伤、附着泥 土或油渍等不洁物质及筋体锈蚀,不得产生不可接受的残余变 形。 及环氧涂意损伤加有摄件

    校业 官及外氧保层预伤,如有损 应修补或替换,其中波纹管及环氧涂层轻微损伤处可采用外包 层防水聚乙烯胶带进行修补;杆体在安放就位后室浆体硬化前 应受到扰动

    6.3.3筋体黏结段长度误差不应大于100mm;定位架、对中架

    隔离架的间距误差不大于50mm;筋体净距不少于10mm;筋体 护层厚度不少于20mm:其余施工误差应符合本规程8.1.2条! 有关规定。

    6.4.1清孔后应及时安装杆体并注浆。

    6.4.2根据锚杆设计抗拨承载力及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可采 用一次注浆、二次简易高压注浆、多次分段高压劈裂注浆等注浆 工艺,其中预应力土层锚杆宜采用后两种注浆工艺。 6.4.3应综合注浆工艺、浆体种类、输送距离、设计注浆压力、连 续注浆量等因素选用注浆设备。 6.4.4浆体应随用随制备,在初凝前用完。浆体出现泌水现象 时槽钢标准,应重新拌和,并对配合比、泵送设备及工艺等进行检查,采取 相应处理措施。

    6.4.5注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注浆过程应连续; 2初次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200~500mm处,随浆液灌注 而匀速或分段拔出,直至孔口溢出均匀浆液后方可停止注浆;设 置止浆塞时,宜在止浆塞下安装排废管通到地面,初次注浆管可 不拨出,排废管口溢出均匀浆液后方可停正注浆; 3压力型锚杆应采取对承载体下反复注浆等措施,确保承 载体下锚固体中不夹杂黏粒、粉末、碎屑、泥渣、泥浆等杂质及不 窝水; 4孔口浆体液面下沉时应及时补浆。 6.4.6对锚固体的二次及分段高压注浆还宜符合下列规定: 1在初次浆体的水泥结石体强度达到5.OMPa后进行,开 环压力不宜低于2.OMPa; 2分段注浆宜采用袖阀管、马款管等带密封装置的注浆设 备,可不设置初次注浆管,依次由锚固段底端向前端分段注浆,前 次注浆结束后应将注浆装置清洗王净以备下次注浆使用

    1在初次浆体的水泥结石体强度达到5.OMPa后进行,开 环压力不宜低于2.OMPa; 2分段注浆宜采用袖阀管、马歇管等带密封装置的注浆设 备,可不设置初次注浆管,依次由锚固段底端向前端分段注浆,前 次注浆结束后应将注浆装置清洗干净以备下次注浆使用。 6.4.7地下水有流动性或同时进行降水作业时,应采取措施避 免地下水的流动造成浆液的稀释及流失。 6.4.8错杆完成注浆后28d内不应受冻

    6.5.1锚杆周边有地下水渗漏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6.5.1锚杆周边有地下水渗漏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6.5.2防水层施工前应清除基层上的泥土、粉尘等杂物,用清水 冲洗十净,基面不得有明水。 6.5.3采用涂料防水时,锚杆端头应剔凿至锚杆浆体密实处,并 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找平至设计要求顶标高。 6.5.4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应连续、均匀,待表层涂 料皇半干状态后开始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宜少于三天。 6.5.5正水胶条宜采用自粘式缓膨胀型遇水胀正水带,成品 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护。 6.5.6防水施工还应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的有关规定热行

    6.6.1预应力锚杆的张拉和锁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张拉时锚杆休止期及浆体、基础结构的强度应符合设计 要求,无具体要求时宜符合7.1.7条规定: 2张拉用的设备、仪表等应事先进行校准; 3基础结构的承压面应平整,并与锚杆轴线方向垂直 4张拉应有序进行 照明标准,张拉顺序应能避免近锚杆相互影响 5应取预计最大试验荷载的0.1~0.2倍预张拉1~2次 使杆体完全平直,各部位接触紧密。 6.6.2用于锚杆荷载试验及张拉锁定的加卸载速率宜为50~ 100kN/min 6.6.3宜超张拉,超张拉荷载宜为设计锁定荷载与预计损失荷 载之和。

    ....
  • 相关专题: 锚杆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