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 8390-2020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 (1).pdf

  • DB13(J)T 8390-2020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 (1).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2.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1-27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1.17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seismic concept design of building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 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土建标准规范范本,包括抗震 构造措施。

    2.1.19抗震构造措施details of seismic measures

    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 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具有预定战时防空功能的地下室

    C30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N/mm?的混凝土强 度等级; Ec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HRB500 强度级别为500MPa的普通热轧带肋钢筋; HRB400 强度级别为400MPa的普通热轧带肋钢筋; HPB300 强度级别为300MPa的热轧光圆钢筋

    2.2.2作用和作用效应

    bw 剪力墙肢的厚度; C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d 钢筋的公称直径或基础埋置深度; di, d2 室外地面至基础底面的距离: die, de 主楼两侧裙房的等效埋深; h 梁高; 钢梁的高度: 一焊缝高度; 公开浏览专用 一局部突出地形的高差或建筑的高度; Lo 一计算跨度; 一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 L 突出地形的底面边缘至顶面边缘的水平距离; L1 建筑物距突出地形顶面边缘的水平距离。 2.2.4 系数 Yo 结构重要性系数: 局部突出地形中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放大系数; YE 地震作用调整系数; 活荷载调整系数; S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承担竖向荷载的结构面积 占总结构面积的比值:

    [△ue] 对应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e的位移值 [△up] 对应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位移值; f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入 配箍特征值。

    3.1.1结构设计一般分为方案设计(含可行性研究)、初步

    ..1 绍均设计 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各阶段的文件编制深度应符合现行 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及其他相关标准和文件的要

    标。对于设计使用年限非50年的建筑结构设计,应有业主的 确认文件,并应按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设

    3.1.3结构设计文件中应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37号文“

    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在施工图总说明中注 月涉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工 呈技术交底和施工图会审中提醒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等相关单位予以特别重视。

    3.1.4设计应明确结构的用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定

    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用途和使用环境,不得进行加层和设 计改造。二次装修不得破坏原主体结构。

    3.1.5结构方案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进行合理的结构布置,采用合理的 构件形式; 2结构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各部分的质量和刚度宜均匀 连续; 3 结构传力途径应简捷、明确,竖向构件宜连续贯通、对齐 4 宜采用超静定结构,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应增加几余

    约束或有多道传力途径: 5宜采用减小偶然作用影响的措施。 3.1.6结构缝(如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构造缝、防连续倒 塌的分隔缝等)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综合考虑结构受力特点、建筑平面尺寸、形状、层数、 使用功能等,合理确定结构缝的位置和构造形式,结构缝的宽度 应满足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结构缝的设置应有利于减少结构的不规则状况,分缝后的 结构不应产生新的不规则项: 3宜遵循“一缝多能”的原则控制结构缝的数量,并应采取 有效措施减少设缝对使用功能的不利影响: 4可根据需要设置施工阶段的临时性结构缝(如施工缝、后 浇带等); 5当建筑长度超过规范或标准的规定但未设结构缝时,应考 虑温度作用对结构不利影响。对超长结构的温度应力控制应综合 采取建筑措施(加强保温隔热等)、施工措施(合理设置施工缝 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减小混凝土收缩、加强养护、确保混凝土质 量等措施)和结构措施(设变形缝、温度应力分析和构造措施等) 等,并应在设计文件中明确。 3.1.7结构构件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构件节点的破坏,不应先于其连接的构件。 2预埋件的锚固破坏,不应先于连接件。 3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4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筋,宜在节点核心区以外镭

    3.1.8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

    3.1.8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

    颁发的文件或图件确定,并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 件的规定。

    3.1.9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

    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及其他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和文 件的规定。

    3.1.10建筑结构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 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且应 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及其他国家和 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和文件的规定。人寸 3.1.11地震作用调整系数YE、活荷载调整系数YL应根据设计使 用年限,按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取值。结构重要性系数Yo按表 3.1.11确定,对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类的建筑宜取Yo=1.1。

    表 3.1.11结构重要性系数

    3.1.12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及其他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钢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3.1.13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宜符合以下规定:

    1满足平法绘制条件时,结构图纸宜采用国标平法画法,具 本要求见现行国家标准图集。

    2各类构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图集进行编号,如与现行国家 标准图集不符时,应给出相应的施工构造做法,

    3.2.1结构设计应重视概念设计,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保证建 筑物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结构 延性。建筑结构设计应重视结构的选型和平面、竖向的规则性, 结构应传力清晰,各种荷载和作用的传力途径应直接明确,对承 载力、刚度和延性的关系进行优化调整。确定结构体系和构件时, 应注重结构体系的搭建和力的传力途径等概念设计内容,同时参 考程序的主要计算指标。 3.2.2高层建筑结构应注意加强构造措施,择优选用抗震和抗风 性能好且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使整 体结构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 3.2.3对规模和体量很大的建筑,涉及到气候温度、材料性能及 收缩徐变等不利影响时,对混凝土材料的准确评估尚比较困难, 因此应在设计中对构造、材料要求和施工措施等方面提出相应要 求。 3.2.4国家和河北省的现行标准是工程设计安全的最低要求,在 具体项且中、结构

    3.2.1结构设计应重视概念设计,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保证建 筑物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结构 延性。建筑结构设计应重视结构的选型和平面、竖向的规则性, 结构应传力清晰,各种荷载和作用的传力途径应直接明确,对承 载力、刚度和延性的关系进行优化调整。确定结构体系和构件时, 应注重结构体系的搭建和力的传力途径等概念设计内容,同时参 老程序的主要计算指标

    生能好且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使整 本结构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

    收缩徐变等不利影响时,对混凝土材料的准确评估尚比较困 因此应在设计中对构造、材料要求和施工措施等方面提出相 求。

    3.2.4国家和河北省的现行标准是工程设计安全的最低要求,在

    3.2.4国家和河北省的现行标准是工程设计安全的最低要求,在 具体项目中,结构工程师需根据结构概念设计对关键部位提出更 高要求。

    3.3.1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

    3.3.1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

    筑结构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 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的规则性。不规则

    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 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3.3.2建筑宜选用规则的形体,其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贝 对称、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 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3.3.3建筑的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图3.3.3建筑平面示意

    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

    3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或开洞时,应在设计 中考虑其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该层楼面 宽度的50%;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 叫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目开 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 4字形、井字形等外伸长度较大的建筑,当中央部分楼板 有较大削弱时,应加强楼板以及连接部位墙体的构造措施,必要 时可在外伸段凹槽处设置连接梁或连接板

    5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防震 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防震缝宽度,高度不超过15m时不 应小于10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分别 每增加高度5m、4m、3m,宜加宽20mm; 2)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 1)项规定数值的70%,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防震缝 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二者均 不宜小于100mm。 3)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应不小于相应混凝土结构的1.5 倍。 注: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其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建筑高 度不同时,其宽度可按较低的高度确定;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 震缝的宽度;防震缝宜沿建筑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

    1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收进。结构 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 2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变化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多层建筑和A级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 承载力不宜小于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相邻 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 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4当结构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面的高度与房屋高度 之比大于0.2时,上部楼层收进后的水平尺寸不宜小于下部楼层

    水平尺寸不宜大于下部楼层水平尺寸的1.1倍,且水平外挑尺寸 不宜大于4m。 5楼层质量不宜大于相邻下部楼层质量的1.5倍。 3.3.5框架一剪力墙以及其他设置剪力墙的结构体系中,剪力墙 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不宜超过表3.3.5的规定;超过 时应计入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

    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不宜超过表3.3.5的规定;超过 时应计入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

    表3.3.5剪力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

    3.3.6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和剪力墙, 均应双向设置,柱中线与剪力墙中线、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偏心 距大于柱宽的1/4时,应计入偏心的影响。

    3.3.6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和剪力墙: 均应双向设置,柱中线与剪力墙中线、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偏心 距大于柱宽的1/4时,应计入偏心的影响。 3.3.7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框架梁下垂板、窗下墙、条形窗等对框 架柱剪跨比造成的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框架柱加强措施,或 采取其他设计措施避免形成短柱。

    3.3.7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框架梁下垂板、窗下墙、条形窗等对柜 架柱剪跨比造成的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框架柱加强措施,或 采取其他设计措施避免形成短柱。

    3.3.8应按相关规定对结构的不规则项进行判别,应分析不

    三: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部分框支结构指框支层以上的楼层不规则),其高度应比表 内数值降低至少10%。X

    注:表中大型公共建筑的范围,可参见《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3.4.1结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3.4结构计算与抗震性能化设

    3.4结构计算与抗震性能化设

    1建筑结构分析模型应根据结构实际情况确定,所选取的分 析模型应能较准确地反映结构中各构件的实际受力情况。 2应选用符合工程情况的计算程序,计算模型应与实际受力 模型一致,必要时应补充多模型分析。 3人结构计算模型除应针对结构体系和布置的复杂程度采用 不同的平面、空间分析模型等外,还应注意结构计算简图中的节 点、杆件布置是否与结构实际情况一致。 4对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应进行分析判断,确认其合 理、有效后方可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

    3.4.2不规则结构和复杂结构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进行整体计算;对结构的关键部位和关键构件采用有限元补充分 析,并按应力分析结果校核配筋设计。 2平面不规则时,如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结构抗 震分析时,应按照楼板平面形状和平面内变形形态分类定义为冈 性板、分块刚性板、弹性膜等。 3对于错层结构,应包络设计平均层高和实际错层两种结构 模型的计算结果。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的扭转位移比,采用每个 局部楼盖的角点手工复核。 4多塔结构,应按整体模型和各塔楼分开模型分别计算,并 采用较不利的结果进行结构设计,当塔楼周边的裙房超过两跨时 分塔楼模型宜至少附带两跨裙房结构。 5对单塔大底盘及多塔大底盘结构,模型应把大底盘楼板定 义为弹性板,塔楼分块刚性板,振型数量应满足规范要求。 6连体结构连体部分的楼板应采用弹性板假定,在设防地震 下应控制连体部分的梁板上的拉应力不超过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 标准值。连体结构应考虑施工加载顺序对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 7多塔、双塔、连体结构应考虑建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 应,并考虑风振舒适度。 3.4.3对特别复杂的结构、高度大于200m的混合结构、大跨空 旬结构和重力荷载作用下竖向构件压缩变形差异较大的结构等, 应进行重力荷载下结构施工模拟分析。当施工方案与施工模拟计 算不同时,应重新调整相应计算。 3.4.4结构计算中应注重不同情况下参数的选取及计算模型的选 用,并满足以下规定:

    用,并满足以下规定:

    位移比、倾覆力矩比等)时,可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但楼板 无法达到刚性楼板假定时(如楼板开大洞、窄条状楼板等),应 采用弹性楼板假定进行结构整体计算。 2计算构件拉力或温度应力分析时,应采用弹性楼板假定 3验算地下室对上部结构的嵌固刚度比时,应选用基础顶面 嵌固的参数设置。 4对地下室不能满足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应分别采用 地下室顶做为嵌固端和地下室不作为嵌固端两种计算工况的包络 值进行承载力设计。 5判别多塔结构的单塔楼的基本性能指标时,应采用单塔模 型(取该塔楼及周围两跨且不大于20m的底盘结构),不应采用 整个大底盘带单塔楼的模型。 6对底部加强部位高度范围内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分布不均 习的复杂结构,判断倾覆力矩比时应取底部加强部位高度范围内 的最不利倾覆力矩比值。 7对错层结构,应合理计算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必要时可根 据实际楼层关系采用手工复核。 3.4.5抗震和抗风设计时,阻尼比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B.4.5抗震和抗风设计时,阻尼比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混合结构的

    主: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承担竖向荷载的结构面积占总结构面积的比值,应按两个方 向分别计算并取最大值

    向分别计算并取最大值。

    3.4.6对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建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 【2015】67号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计算分析和抗震性能化设计。

    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类型和不 规则性,建筑使用功能和附属设施功能的要求、投资大小、震后 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因素,对选定的抗震性能目标提出技术和 经济可行性综合分析和论证。 2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有针对性地确定抗震性能化设计 的性能目标,对整个结构、结构的局部部位或关键部位、重要构 件、次要构件以及非结构构件等可分别选用合适的性能目标

    4.1.1设计文件中应明确活荷载取值及特殊的永久荷载取值。荷 载取值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对数值变化大、分布复杂和后期可能发生变化的荷载,施 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设计采用的荷载布置平面图。如地下车库 顶的覆土厚度(荷载)及其分布,消防车道荷载及其分布等。 4.1.3结构设计应考虑较重设备的运输动力荷载。当采用在设备 运输路线的结构构件下设置临时支撑方式时,应由支撑设计单位 考虑支撑的安全,支撑的设置不得对现有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4.1.4施工中有附墙塔吊、爬升式塔吊等对结构构件有影响的施 工机械,或有其他对构件受力有影响的施工设备时,施工单位应 根据机械设备的荷载参数对结构构件进行补充验算,确保安全。 4.1.5悬挑构件应考虑以下不利影响:

    4.1.5悬挑构件应考虑以下

    1挑檐、雨篷等悬挑构件,应考虑临时荷载,如施工荷载、 检修荷载等; 2人带反檐的雨篷以及可能存水的其他悬挑构件,应按最大可 能积水深度考虑积水荷载; 3住宅开敬悬挑阳台,宜考虑封闭阳台的荷载:当阳台有可 能人员密集时,活荷载不小于3.5kN/m2(如教学楼的阳台等)。 4.1.6中小学校中的防护栏杆最薄弱处承受的最小水平推力应不 小于 1.5kN/m。 4.1.7 建筑外围结构构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保温层、装饰线角、

    挑檐、女儿墙、雨棚、广告牌等荷载。建筑节能措施的荷载应由 节能设计和业主确认。

    挑檐、女儿墙、雨棚、广告牌等荷载。建筑节能措施的荷载应由 节能设计和业主确认。 4.1.8 设备振动荷载及建筑结构振动控制应按相关标准确定。 4.1.9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70年、100年的建筑的荷载及作用

    4.2.1# 抗倾覆、抗滑移及抗浮验算时,其效应对结构有利的永久 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验算时该效应已确定存在,其分项系数取0.8~0.9,如 结构构件的混凝土自重等。 2当验算时该效应无法确定是否存在,其分项系数取0,如 结构构件表面地面层等。 4.2.2有种植屋面时,可与建筑及甲方协商采用容重较小的新型 种植材料,并采用饱和重度进行设计,

    4.3.1X医疗建筑中部分用房活荷载标准值取值见表4.3.1。

    表4.3.1医疗建筑中部分用房活荷

    4.3.2剧场类建筑的吊挂荷载及舞台屏幕荷载等,应由设备工艺 确定,当方案阶段或初步设计阶段没有工艺配合时,可按表4.3.2 的数值估算,但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且经业主认可后进行下阶 段设计,这些荷载应在施工前由工艺设计予以确认。

    表4.3.2T剧场类建筑吊挂工艺荷载参考值

    表4.3.3数据中心的活荷载

    4.3.4其他部分常用房间楼面活荷载见表4.3.4

    4.3.4其他部分常用房间楼面活荷载见表4.3.4。

    表4.3.4部分常用房间楼面活荷载

    4.3.5设计墙、柱和基础时,如考虑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相关规定。 4.3.6地下车库顶有覆土时,应考虑运土车、推土机、压路机等 重型车辆的荷载,并在设计文件上及技术交底时提醒施工方对此 荷载进行施工验算及必要的临时支撑。施工时临时覆土宜按饱和 重度计算,且临时覆土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荷载值。 437部分地下车库有搬家卡车,一超市卸货车等使田要求此时

    应按实际情况取用适当的活荷载, 4.3.8抗倾覆、抗滑移及抗浮验算时,其效应对结构有利的可变 荷载,分项系数取0(即不考虑该活荷载的存在)。 4.3.9地基基础设计及结构和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 般工程可不考虑消防车的影响,特殊工程(指消防车经常出现 的工程,如消防中心、城市主要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等)应考虑 消防车的影响。

    般工程可不考虑消防车的影响,特殊工程(指消防车经常出现 的工程,如消防中心、城市主要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等)应考虑 消防车的影响。

    4.3.10应充分考虑设备房顶板、地下车库顶板等设备管道的吊挂 荷载,如:制冷机房、换热站和冷却塔等大管径管道集中布置位 置等。

    4.4.1城市或建设地点的基本风压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4.4.1城市或建设地点的基本风压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的相关规定。

    4.4.1城市或建设地点的基本风压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相关规定。 4.4.2复杂体型或复杂地形的建筑物的风荷载体型系数的确定, 按以下规定执行: 1在方案、初设阶段,可通过数值风洞技术,初步确定建筑 物的风荷载体型系数; 2×起伏山地地貌中对风荷载敏感的结构,宜通过远域风场分 析和风洞试验结果来确定其风荷载体型系数。 3对方案调整后建筑体型变化较大且严重影响风荷载体型 系数时,应重新确定体型系数。

    4.4.3抗风设计时,应验算不少于四个不利风向角。对重要建筑

    体型复杂建筑,以及周边环境复杂的建筑,宜增加风向

    当建筑有风洞试验时,宜根据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全风向角验算。 4.4.4大跨度屋盖、大悬挑屋檐结构应考虑下压风荷载

    4.4.4大跨度屋盖、大悬挑屋檐结构应考虑下压风荷载, 4.4.5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结构(如:钢结构、建筑高度大于60m 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雨篷结构、重要且对风荷载敏感的大跨度 室盖结构等),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考虑风荷载的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结构抗风措施: 2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考虑放大系 数; 3变形验算时按基本风压计算; 4舒适度验算时应取10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 4.4.6对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基本风压应取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中重现期100年的风压,舒 适度验算时可取10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 4.4.7对在建造过程中进行的施工阶段抗风验算,基本风压可取 4.4.8当高低屋面相邻时,较低屋面宜考虑雪荷载增大的影响。 位于群集高层建筑之间的裙房,应注意局部风荷载异常及裙房临 高层屋面处雪荷载增大的不利影响。 41.4.9在设计大跨度屋盖和异形屋面时,寒冷多雪地区宜考虑因 多次降雪、未融透降温成冰后的重复堆积雪荷载,其值可按工程 所在地的经验确定,并不宜小于基本雪压的1.5倍,

    工程计价标准规范范本重现期10年的基本风压。

    4.5.1地震作用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和河北省现行

    4.5.1地震作用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标准及政

    4.5.2当建筑物所在场地进行了区域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以 下简称“地安评”)时,在小震作用下,可分别取现行有关标准 和“地安评”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取二者计算所得到的结构底部 剪力较大者的楼层水平地震力进行结构抗震验算:中震和大震作 用则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提供的地震动参数取值,包括反应谱和加 速度峰值。

    4.5.3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

    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 丙类及丙类以上房屋建筑时,除保证其稳定性外三层标准规范范本,水平地震影响 系数尚应乘以放大系数Λ^,Λ的数值按表4.5.4查取,其中H、L、 L按图4.5.4确定。

    图4.5.4局部突出地形中各参数取值示意 H一突出地形的高差;L一突出地形的底面边缘与顶面边缘的水平距离; L一建筑物距突出地形顶面边缘的水平距离

    ....
  • 相关专题: 建筑结构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