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3156-2018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B62/T 3156-2018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胶凝材料的表观密度: P——水泥的表观密度; P——粗骨料的表观密度; Pm 矿物掺合料的表观密度; Ps 细骨料的表观密度; 拌合水的表观密度。 地方标心 Pw
feu.0 混凝土配制强度值; fee 水泥的28d实测抗压强度
粮油标准一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占胶凝材料总量的质量百 Y 分数; β一一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占胶凝材料的质量分 数; 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混凝土顶面的总 高度; 矿物掺合料胶凝系数; y 混凝土质量密度; Φ 单位体积砂浆中砂所占的体积分数
厂检验、交货检验、试件留置方法和数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 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并且出厂时应检验其自密实性能。 3.0.4当自密实混凝土为高强混凝土时,原材料选用、配合比设 计、生产、运输、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强混凝土应用 技术规程》JGJ/T281的规定。
4.1.1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可掺入粉煤灰、粒化高炉矿 渣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其掺量应经试验确定,且掺入材料的技 术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程4.2节的要求。 4.1.2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的进场检验流程可参照图4.1.2进行。
图4.1.2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检验流程
4.1.3原材料应分类储存,并设有明显标志,标志应注明材料的 名称、产地(厂家)、等级、规格、检验状态等必要信息。材料进场后 应按有关规定随机抽样复试,原材料储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
拌混凝土》GB/T14902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 定
定。 4.1.4外加剂的品种应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通过试验 及技术性能比较确定。 4.1.5材料供应商应向预拌混凝土企业提供所供材料的有效质 量证明文件。
4.2.1自密实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应 等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当采用其他 品种水泥时,其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同厂 家、同品种、同代号、同批次、同强度等级且连续进场的水泥每250t 抽检一次,不足250t按250t计
等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 的粉煤灰》GB/T1596的规定;粒化高炉矿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 规定;硅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 剂》GB/T18736的规定;当采用其他矿物掺合料时,应通过试验验 证,确定混凝土性能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后,方可使用。 4.2.3矿物掺合料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相关要 求。
4.3.1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或2个及以上单粒径级配搭配使
4.3.1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或2个及以上单粒径级配搭配使 用,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0mm;对于结构紧密的竖向构件、复杂
4.4.1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有关规定。 4.4.2减水剂宜选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减水剂性能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223的有关规定。 4.4.3设计要求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补偿收缩性能时,可掺入膨胀 剂,膨胀剂掺量应通过试验进行验证。膨胀剂性能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膨胀剂》GB/T23439的相关规定
4.4.1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
4.4.4当掺人其他外加剂时,应通过试验进行验证,并确保外加
4.5.1自密实混凝生的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
4.6.1自密实混凝土加入钢纤维、合成纤维时,其性能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21的相关规定。
5.1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5.1.1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除应满足普通混凝土拌合物对凝结 时间、和易性等的要求外,还应满足自密实性能的要求 5.1.2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自密实性能及要求应按表5.1.2确
表 5.1.2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自密实性能及要求
注:当离析性试验结果有争议时,以离析率筛析法试验结果为准。
5.1.3不同性能等级自密实混凝的应用范围应按表5.1.3确定
.1.3不同性能等级自密实混凝土的应
主:1钢筋净距小于60mm时宜进行浇筑模拟试验;对于钢筋净距大于 80mm的薄板结构或钢筋净距大于100mm的其他结构可不作间隙 通过性指标要求。 2高填充(落扩展度指标为SF2或SF3)的自密实混凝土,应有抗离 析性的要求,
5.2硬化混凝土的性能
5.2.1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
5.2.1目密实混凝王力学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要求,耐久性 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 准》JGJ/T193的要求,当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时,还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的要求, 其他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204的规定。 5.2.2当对自密实混凝土有补偿收缩要求时,补偿收缩性能应符 合设计要求及现行行业标准《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178 的规定
P 范》GB50204的规定 5.2.2当对自密实混凝土有补偿收缩要求时,补偿收缩性能应符 合设计要求及现行行业标准《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178 的规定,
6.1.1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及环 境条件,在满足强度、自密实性能、耐久性和相关性能要求下进行 配合比设计。
6.2.1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初始配合比设计应确定拌合物中粗骨料体积、砂浆中砂的 体积分数、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合料的比例等参数: 2粗骨料最大粒径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的要求,在满 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宜增大粒径,但不宜大于20mm; 3所选用的外加剂应在其适宜掺量范围内,能够获得所需的 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并对硬化后混凝土性能无负面影响。 6.2.2自密实混凝土初始配合比设计应符合表6.2.2的计算过程 计算实例见附录C。
6.2.3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除应符合下列规定外
6.2.3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除应符合下列规定外,还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I55的规定: 1按照本规程第6.2.2条设计的配合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 原材料进行试拌,按本规程第5.1.2条进行验证自密实性能,当试 拌混凝土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外加剂用量、单位体积用水量胶 凝疑材料用量、砂的体积分数进行适当调整,直到符合要求为止,根 据试拌结果提出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 2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 用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本规程第6.2.2条中第1款确定 的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 加和减少0.02;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的体积分数可分别增 加或减少1%; 3混凝土强度试验时,应验证拌合物自密实性能是否达到设 计要求,并以该结果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指标; 4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制作一组试件,标准养 护到28d或设计要求的龄期试压,当不符合要求时,应对材料及配 合比进行适当调整,重新进行确认,最终确认的自密实混凝土配 合比应满定标准养护28d或设计规定龄期的强度要求,如有耐久 性要求时,还应检测相应的耐久性指标; ×5配合比的表示方法宜按表6.2.3进行表示
表6.2.3配合比的表示方法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落扩展度(mm)填充性扩展时间T500自密实性能等级间隙通过性离析率(%)抗离析性粗骨料振动离析率水胶比(质量含气量(%)粗骨料最大粒径(mm)单位体积粗骨料体积(m)单位体积材料用量体积用量(L)质量用量(kg)水W水泥C粉煤灰F矿渣粉K细骨料s粗骨料G高性能减水剂其他外加剂6.2.4对于应用条件特殊的工程,宜采用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模拟试验,以检验所设计的配合比是否满足工程应用条件。6.2.5自密实混凝土采用的盘管试验方法见本规程附录B。17
7.1.1自密实混凝土应采用预拌混凝土。 7.1.2计量设备的精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机械与设 备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的有关规定;计量设备应按有 关规定由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检定,使用期间应定期进行校准, 7.1.3原材料的计量应按质量计,且计量充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 14902的规定。人 7.1.4自密实混凝土生产过程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 土》GB/T14902的规定,自密实混凝土在搅拌机中的搅拌时间不 应少于60s。 7.2生产过程控制 7.2.1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天气的变化和 混凝土质量动态信息及时进行调整,以满足现场使用要求,调整过 程应经技术负责人批准。 7.2.2对首次使用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 7.2.3当夏季天气炎热时,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高于 35℃生产白密实湿凝十原材料高入机温度应符合表723的规
表7.2.3原材料最高入机温度
7.2.4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生产自 密实混凝土宜对拌合水、骨料进行加热,但拌合水温度不宜超过 60℃、骨料不宜超过40℃。
的混凝土不能满足自密实性能要求时,可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通 过添加与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外加剂水溶液进行调整,严禁向车 内混凝土加水。 7.3.3运输车从开始接料至卸料的时间不宜大于90min。运输应 保证浇筑的连续性,搅拌运输车运输途中罐体转速宜为3r/min~ 5r/min,卸料前,搅拌运输车罐体宜高速旋转20s以上。 7.3.4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运送到现场后,应在工程项目监理方 见证取样条件下,测定其和易性和自密实性能,经检验合格后方 可使用
8.1.1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结构类型、工程量、 施工条件、进度计划和交通情况等编制、审查施工方案。 8.1.2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前针对施工方案中特殊的技术措施和 注意事项,应提前对参与施工的管理人员及相应工种的操作人员 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 8.1.3自密实混凝土正式施工前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自密 实混凝土构件进行施工工艺模拟实验。 8.1.4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时应安排专人对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性 能、钢筋移位、模板变形、侧压力等情况进行监控,并应根据监控
8.4.1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前应综合考虑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现场
8.4.1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前应综合考虑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现场 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素制定养 护方案。 8.4.2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时采用覆盖、蓄水、薄膜保
8.4.2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时采用覆盖、蓄水、薄膜保
8.4.2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时采用覆盖、蓄水
湿、喷涂或涂刷养护剂等养护措施,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达到 2.5N/mm后,必要时可松动模板,在墙柱体顶部加设喷淋水管,喷 淋养护,确保湿度均匀:水平结构构件,混凝土初凝后,混凝土强度 达到1.2N/mm,应覆盖保湿养护,条件允许时宜蓄水养护;养护时 间不得少于14d,应派专人负责养护工作,对裂缝有严格要求的部 应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养护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泥混凝土 养护剂》JC901的规定。 8.4.3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的养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 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GB 50496的有关规定。
9.1.1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检验项目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外,还应检验 自密实性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自密实性能指标检验应包括落扩展度和扩展时 间; 2出厂检验时,落扩展度和扩展时间每100m3相同配合比 的混凝土应至少检验一次;当一个台班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 100m时,检验不得少于1次; 3交货时落扩展度和扩展时间检验批次应与强度检验批 次一致; 4实测落扩展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不得出现 外沿泌浆和中心骨料堆积现象。 9.1.2对掺引气型外加剂的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 量,含气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 的相关规定。 9.1.3自密实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的试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出厂检验试件留置方法和数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抖 混昆凝土》GB/T14902的相关规定: 2交货检验试件留置方法和数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相关规定
9.1.4对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自密实混凝土,还应检验耐久性项 目,其试件留置方法和数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 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相关规定。 9.1.5混凝土拌合物自密实性能的试验方法应按本规程附录A 执行,混凝土试件成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王拌合物 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的规定执行。自密实混凝土的力 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应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普 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 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执行。 9.1.6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氯离子含量、碱骨料反应检测指
9.2.1自密实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 定标准》GB/T 50107的规定进行评定。 9.2.2自密实混凝土耐久性能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 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规定进行检验评定。 9.2.3自密实混凝土为高性能混凝土时,其性能指标应按现行行 业标准《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标准》JGJ/T385的规定进行检验评定。
9.3.1自密实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执行。
附录A混凝土拌合物自密实性能试验方法
A.1落扩展度和扩展时间试验方法 A.1.1本方法用于测试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填充性 A.1.2自密实混凝土的落扩展度和扩展时间试验应采用下列 仪器设备: 1混凝土落度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落度仪》 JG/T248的规定; 2底板应为硬质不吸水的光滑正方形平板,边长应为 1000mm,最大挠度不得超过3mm,并应在平板表面标出落度筒 的中心位置和直径分别为200mm、300mm、500mm、600mm、 700mm、800mm及900mm的同心圆(图A.1.2)
A.1.3混凝土拌合物的填充性能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应先润湿底板和珊落度筒,珊落度筒内壁和底板上应无明 水;底板应放置在坚实的水平面上,将册落度筒放在底板中心,后 用脚踩住两边的脚踏板,班落度筒在装料时应保持在固定的位置; 2应在混凝土拌合物不产生离析的状态下,利用盛料容器 次性使混凝土拌合物均匀填满班落度筒,且不得捣实或振动: 3应采用刮刀刮除珊落度筒顶部及周边混凝王余料,使混凝 七与珊落度筒的上缘齐平后,随即将毋落度筒沿铅直方向匀速地 向上快速提起300mm的高度,提起时间宜控制在2s。待混凝土停 止流动后,应测量展开圆形的最大直径,以及与最大直径呈垂直 方向的直径。自开始入料至填充结束应在1.5min内完成,珊落度 筒提起至测量拌合物扩展直径结束应控制在40s之内完成; 4测定扩展度达500mm的时间(Ts0o)时,应自落度筒提离 地面时开始,至扩展开的混凝土外缘初触平板上所绘直径500mm 的圆周为止,应采用秒表测定时间,精确至0.1s。 A.1.4混凝土的扩展度应为混凝土拌合物落扩展终止后扩展 面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的平均值,测量精确应至1mm,结果修约 至5mm。 A.1.5应观察最终落后的混凝土状况,当粗骨料在中央堆积或 最终扩展后的混凝土边缘有水泥浆体析出时,可判定混凝土拌合 物抗离析性不合格,应予记录。
A.1.4混凝土的扩展度应为混凝土拌合物落扩展终止后扩展
A.2J环扩展度试验方法
A.2.1本方法适用于测试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间隙通过
1J环,应采用钢或不锈钢,圆环中心直径和厚度分别为 300mm、25mm,并用螺母和垫圈将16根16mm×100mm圆钢锁环
上,圆钢中心间距应为58.9mm(图A.2.2)
图A.2.2J环的形状和尺寸
2混凝土落度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落度仪》 JG/T 248 的规定; 3底板应采用硬质不吸水的光滑正方形平板,边长应为 1000mm,最大挠度不得超过3mm。 A.2.3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间隙通过性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 行: 1应先润湿底板、J环和珊落度筒,珊落度筒内壁和底板上应 无明水。底板应放置在坚实的水平面上,J环应放在底板中心; 2应将落度筒倒置在底板中心,并应与J环同心。然后将
混凝土一次性填充至满: 3应采用刮刀刮除珊落度筒简顶部及周边混凝土余料,随即将 落度筒沿垂直方向连续地向上提起300mm,提起时间宜为2s 特混凝土停止流动后,测量展开扩展面的最大直径以及与最大直 径呈垂直方向的直径。自开始入料至提起班落度简应在1.5mir 内完成; 4J环扩展度应为混凝土拌合物珊落扩展终止后扩展面相互 垂直的两个直径的平均值,测量应精确至1mm,结果修约至5mm; 5自密实混凝土间隙通过性性能指标(PA)结果应为测得混 疑土珊落扩展度与J环扩展度的差值;× 6应目视检查J环圆钢附近是否有骨料堵塞,当粗骨料在, 环圆钢附近出现堵塞时,可判定混凝土拌合物间隙通过性不合 格,应予记录。
A.3.1本方法适用于测试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抗离析性。 A.3.2 自密实混凝土离析率筛析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和工 具: 1天平,应选用称量10kg、感量5g的电子天平; 2试验筛,应选用公称直径为5mm的方孔筛,且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2部分:金属穿孔板试验 筛》CB/T 6003.2的规定; 入3盛料器,应采用钢或不锈钢,内径为208mm,上节高度为 60mm,下节带底净高为234mm,在上、下层连接处需加宽3mm~ 5mm,并设有橡胶垫圈(图A.3.2)。
图A.3.2盛料器形状和尺寸
A.3.3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抗离析性筛析试验应按下列步骤 进行: 1应先取10L±0.5L混凝土置于盛料器中,放置在水平位置 上,静置15min±0.5min; 2,将方孔筛固定在托盘上、然后将盛料器上节混凝土移出 倒入方孔筛;用天平称量其质量mo,精确至1g; 3倒人方孔筛,静置120s±5s后,先把筛及筛上的混凝土移 走,用天平称量筛孔流到托盘上的浆体质量mi,精确到1g A.3.4混凝土拌合物离析率(SR)应按下式计算:
SR=" m ×100% mo
A.4粗骨料振动离析率跳桌试验方法
A.4.1本方法适用于测试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抗离析性能
A.4.2粗骨料振动离析率跳桌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和工具:
1检测简应采用硬质、光滑、平整的金属板制成,检测简内径 应为115mm,外径为135mm,分三节,每节高度均应为100mm,并 应用活动扣件固定(图A.4.2); 2跳桌振幅应为25mm±2mm; 3天平,应选用称量10kg、感量5g的电子天平; 4试验筛,应选用公称直径为5mm的方孔筛,其性能指标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2部分:金属穿 孔板试验筛》GB/T6003.2的相关规定。V
图A.4.2检测筒尺寸
A.4.3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抗离析性跳桌试验应按下列步骤 进行:
1应将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用料斗装人稳定性检测简内,平 至料斗口,垂直移走料斗,静置1min。用抹将多余拌合物除去 并抹平,且不得压抹;
2应将检测筒放置在跳桌上,每秒转动一次摇柄,使跳桌跳 动25次; 3应分节拆除检测筒,并将每节筒内拌合物装人孔径为5mm 的圆孔筛中,用清水冲洗拌合物,筛除浆体和细骨料,将剩余的粗 骨料用海绵拭干表面的水分,用天平称其质量,精确到1g,分别得 到上、中、下三段拌合物中粗骨料的湿重ml、m2、m3。 A.4.4粗骨料振动离析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m 粗骨料振动离析率(%),精确到0.1%: m 三段混凝土拌合物中湿骨料质量的平均值; mi 上段混凝土拌合物中湿骨料的质量(g) m3 下段混凝土拌合物中湿骨料的质量(g)
附录B自密实混凝土盘管试验方法B.1适用范围标准B.1.1本方法适用于验证自密实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和混凝土泵送阻力。B.2 试验方法B.2.1混凝土可泵性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施工技术要求、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制备工艺、混凝土运输和输送方案等技术条件分析混凝土的可泵性;2混凝土的骨料级配、水胶比、落扩展度等技术指标应符合本规程及相关标准的要求。B.2.2混凝土输送管的泵送压力宜按表B.2.2进行等效换算。表B.2.2混凝土输送管水平换算长度管类别或换算单位水平换算长度管规格布置状态(m)1003管径【向上垂直管每米1254(mm)1505100倾斜向上管cosα+3sinα管径(输送管倾角为α,图每米125cos α +4sinα(mm)B.2.2)150cos α+5 sinα垂直向下及倾斜向下管每米132
B.2.3混凝土泵的选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选择与现场实际使用相同的混凝土泵型号; 混凝土泵的额定工作压力应大于计算的混凝土最大泵送 阻力:
水利水电标准规范范本P>P △PL max 10°
式中: P。一 一混凝土泵额定工作压力(MPa): Pmax一 混凝土最大泵送阻力(MPa); 经换算累加确定的混凝土输送管路系统的累计水平
换算距离; △P——混凝土在水平输送管内流动每米产生的压力损失; P一一混凝土泵送系统附件及泵体内部压力损失。 3混凝土泵集料口应设置网筛。 B.2.4混凝土输送管的选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选择与现场实际使用相同的混凝土输送管型号,除终端 出料口处外,不得采用软管: 2弯管的规格、型号、数量应根据试验场地确定; 3输送混凝土的水平管计算长度按下式确定:
式中: L。 盘管试验水平管计算长度; P。 混凝土泵额定工作压力(MPa); Pf 盘管试验混凝土泵送系统附件及泵体内部压力损失; APH一 混凝土在水平输送管内流动每米产生的压力损失。 4混凝土在水平输送管内流动每米产生的压力损失宜按下
式中:APH 混凝土在水平输送管内流动每米产生的压力损失 (Pa/m) ; 混凝土输送管半径(m); K,一 粘着系数(Pa); K2 速度系数(Pa·s/m); S, 混凝土落度(mm);
混凝土泵分配阀切换时间与活塞推压混凝土时间 t 之比,当设备性能未知时,可取0.3 V2一一混凝土拌合物在输送管内的平均流速(m/s); α2一一径向压力与轴向压力之比,可取0.9。 B.2.5 盘管方式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试验场地应平整坚实、道路畅通、接近排水设施、便于配 管; 2应根据试验场地条件,确定混凝土输送管的布置方式; 3垂直向上配管时,与垂直管相接的地面水平管长度不宜小 于垂直管长度的1/5,且不宜小于15m; 4 每2排混凝土输送管由2个90°弯管进行连接; 5混凝土输送管的固定应可靠稳定。用于水平输送的管路 应采用支架固定;垂直输送管应固定在牢固的结构上,可搭设专用 支承架; 6垂直管下端的弯管不应作为支承点使用,宜设置钢支撑承 受垂直管重量: 7水平管的固定支撑应具有一定的离地高度。并应确保水 平管处于同分高程的水平面内; 8应严格按要求安装接口密封圈,管道接头处不得漏浆。 B.2.6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压力传感器宜安装在水平管管壁及垂直管管壁的相应位 置; 2压力传感器的外壳体与管壁应焊接牢固,安装孔周围应采 取加强措施或采用专门设有传感器安装孔的水平管
3.3.1混凝土泵与输送管连通后,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混凝土
食用油标准泵送前应进行空载试运转
选用下列浆液中的一种润滑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内壁: 1水泥净浆; 21:2水泥砂浆; 3与混凝土内除骨料外的其他成分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 B.3.5开始泵送时,混凝土泵应处于匀速缓慢运行,并随时可反 泵的状态。泵送速度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同时,应观察混凝 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各系统运转正常后,方可正 常进行泵送。
....- 相关专题: 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