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04/T 405-2020 建筑基坑降水工程技术标准.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BJ04/T 405-2020 建筑基坑降水工程技术标准
Ug 过滤管充许进水流速; 一任意点至并排的距离。
2.2.2设计参数和计算系数
3.0.1基坑降水工程包括降水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验收、监 测、运行与维护、场地排水、降水井封井及拆除等工作。 3.0.2基坑降水工程应综合地方经验,因地制宜,全面辨识各类 型、不同埋藏深度地下水对基坑工程施工及工程环境的影响,选择 合适的降水目的层,以水位控制为前提建筑常用表格,以保护工程环境为核心 持按需降水,抽水量最小化原则,保障建筑工程基开挖和地下结 构施工安全,确保工程环境安全和正常使用。 1满足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地结构正常施工;基坑范围内 地下水水位应降至基础垫层以下0.5m~1.5m,黏性土应取大值, 砂类土层取小值。对基底以不承压水应降至不产生坑底突涌的水 位以下; X 2在降水过程中应采取防止土颗粒流失的严格措施,对地基 X 3对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的影响应在可控范围之内; 4 应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肴效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 3.0.4根据基坑降水工程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位降深 和需要保护建(构)筑物工程环境影响等因素,可按表3.0.4将基 坑降水工程分为三个等级。
3.0.1基坑降水工程包括降水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验收、监 测、运行与维护、场地排水、降水井封井及拆除等工作。 3.0.2基坑降水工程应综合地方经验,因地制宜,全面辨识各类 型、不同埋藏深度地下水对基坑工程施工及工程环境的影响,选择 合适的降水目的层,以水位控制为前提,以保护工程环境为核心, 持按需降水,抽水量最小化原则,保障建筑工程基坑开挖和地下结 构施工安全确保工程环境安全和正堂使用
8.0.3基坑降水工程应满足下列
注:1.从一级开始,3项中的1项(含1项)条件最先符合该级标准者即可划分为 该等级:
2.含水层层数指影响建设基坑工程的所有含水层人 3.需保护的建(构)筑物等位置是指需保护的建构)筑物的平面投影离基坑 开挖下口线的距离。
3.0.5基坑降水方法应根据场地L程地
降水技术要求、降水目的、施工条件、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及当地降 水经验等因素确定。可按表Q.5选用。
表3.0.5人基坑立程降水方法及适用条
3.0.6降水工程施工完成后应通过验收,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 入运行与维护阶段。 3.0.7降水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应采取防、排等有效措施排除地 表、坑底和坡面积水。
表、坑底和坡面积水。
3.0.8基坑降水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对地下水及工程环境进行监 测,并应根据监测资料,分析判断对工程环境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趋 势,采用信息化施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适时启动应急预案。 3.0.9应充分分析结构抗浮要求及地下工程施工的需要,在满足 上部结构设计施工要求并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后可进行封井,确保 地下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4.1.1勘察过程应考虑基坑降水工程勘察,当已有岩土工程勘察 资料不能满足基坑降水设计和施工要求时,应进行基坑降水工程 勘察。降水工程勘察内容应根据降水工程等级按表4.1.1确定,
表4.1.1降水工程勘察内容
孔应分层设置; 4地下水位动态观测期间,应系统掌握有关的气象和水文 资料; 5降水工程勘察期间,水位观测频率不应少于3次/日;当出 现水位波动较大时,应加密监测: 6观测孔如有淤塞、反应不灵敏和孔口有变动时,应及日 处理。 4.2水文地质勘察孔布置 1水文地质勘察孔应在充分分析已有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 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布置,在岩女工程勘察明确降水工程
4.2.1水文地质勘察孔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文地质勘察孔应在充分分析已有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 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布置,在岩工程勘察明确降水工程 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 2每个含水层勘察孔的数量宜根据降水工程分级及已有资 料的丰富程度按表4.2.1以的规定布置,且每A0000m不应少 X 王1个水文地质斯察孔
程勘察孔的基础上,对一级降水工程,每500m不少于1个;二级降 水工程,每1000m不少于1个;三级降水工程,每2000m不少于 1个,且每个水文地质单元不少于1个; 4勘察孔的深度宜大于2倍基坑深度,且宜穿透对基坑开挖 有影响的最深的含水层底板并应进入相对隔水层1m~2m; 5场地邻近有地表水体时,应布置适量勘探孔确定地表水体 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4.2.2水文地质勘察孔的钻进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文地质勘察孔施工时钻进方法应根据场地条件、地层特 性、水文地质条件、并身结构和钻进设备等因素选用冲击钻进、回 转钻进、潜孔锤钻进、旋挖钻进等方法,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管 并技术规范》GB50296的规定。对容易塌孔、缩径地层宜用泥浆 水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不同的含水层采取有效的分层隔水措施, 2水文地质勘察孔使用完成后,应对勘察孔进衍回填回填 材料应保证无污染,保证各含水层无水力联系。 4.3抽水试验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4.3.1抽水试验孔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抽水试验孔应针对降水工程的需要布置在具有代表性的 地段,且抽水孔宜尽量远离周围建筑地下设施及管线; 2当工程场地内存在多个影响基坑工程的含水层时,抽水试 验孔应分层设置,每个含水层抽水孔数量宜根据降水工程分级按 表4.2.1布置; X X 3跨越不同水文地质单元的线状工程应在不同水文地质单 元上进行抽水试验级降水工程,每1000m不少于1个;二级降 水工程,每2000m少于1个;三级降水工程,每 5000m不少于 4,以抽水孔为原点,宜布置1条~2条观测线,每条观测线 上的观测孔不少于2个,并宜在抽水孔井壁附近布置测水管或观 测礼 5 5 当布置1条观测线时,宜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布置2条 观测线时,一条宜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另一条宜平行地下水流向 布置,且宜布置在抽水孔的上游一侧; 6距抽水孔近的第一个观测孔,应避开三维流的影响,其距 离不宜小于含水层的厚度;最远的观测孔距第一个观测孔的距离 应保证各观测孔内水位变化明显。
1m~2m,且应采取有效的分层隔水措施。
.3抽水试验方法选择应符合下
试验方法可按表4.3.3进行选择
表4.3.3抽水试验方法与应用范围对照表
5.1.1基坑降水工程设计和施工前应搜集下列资料:
土、潜蚀、管涌、淘空、塌陷等现象的地层,否则应采取支护和防潜 独措施。采用明排降水时,地下水位高出基坑底标高不宜大于 1.0m。
5.1.5降水设计管井、真空井点、喷射井点、引渗井平面布置应根 据基坑面积、平面形状、开挖深度、截水形式及周边环境要求合理 布置。
据基坑面积、平面形状、开挖深度、截水形式及周边环境要求合理 布置。 5.1.6基坑截水惟幕的形式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 件、基坑开挖深度、施工条件及周边工程环境要求等选用。间一工 程可采用多种形式惟幕,并应与基坑支护结构形式相适应。 5.1.7截水惟幕方法其适用条件见表5.1.7。
5.1.6基坑截水幕的形式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水
件、基坑开挖深度、施工条件及周边工程环境要求等选用。同一工 程可采用多种形式惟幕,并应与基坑支护结构形式相适应。 5.1.7截水惟幕方法其适用条件见表5.1.7。
5.1.7截水惟幕方法其适用条件见表5.1.7。K
表5.1.7常用截水惟幕施工方法及适用条件
注:对碎石土、杂填土、泥炭质土、泥炭、pH值较低的土或地下水流速较大 土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工艺宜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或外加剂品科
对碎石土、杂填土、泥炭质土、泥炭、pH值较低的土或地下水流速较大时,水泥 土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工艺宜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或外加剂品种及掺量。
得到的入土深度,并应满足基坑稳定性、支护结构的经济性和周边 环境安全性要求。
5.1.10截水惟幕的厚度应满足材料的允许渗透坡降的要求,并
5.1.13回灌宜首选同层地下水回灌;当非同层回灌时,回灌水源 的水质不应低于回灌目标含水层地下水的水质;当回灌目标含水 层与饮用地下水联系较紧密时,回灌水源的水质要求应达到饮用 水的标准。
照回灌合理化的原则动态调整抽灌一体工况,保持抽灌平衡。
5.2.1应根据工程场地地下水类型、边界条件和降水井类型采用 适当的方法进行基坑降水涌水量估算。 5.2.2基坑降水涉及多个含水层时,应根据每个含水层的性质分 别采用相应的公式分层进行计算,位于基坑底之上的含水层出水 量按蔬王考虑,即含水层水位降低至含水层底板
5.2.3基坑降水工程等级为一级时,除了采用“大并法"计算
尚应采用非稳定流和数值法进行计算、分析和模拟;基坑降水工程 等级为二、三级的地下水控制工程,基坑涌水量可按“大井法”简 化进行计算。
5.2.5均质、无限边界含水层中块状基坑涌水量估算时可简化为
R一一降水影响半径(m); ro一—基坑等效半径(m)。 3 承压水完整井的基坑涌水量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式中:M一承压含水层厚度(m); 4承压-潜水完整井的基坑涌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h一一基坑动水位至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y 5潜水非完整的基坑涌水量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2kMsL 2.73kMs ) = R B
5.3.1降水管井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坑周边无截水雌幕或采用管井过滤管超过截水惟幕底 瑞的悬挂式截水惟幕时,降水并宜在基坑边缘外侧布置,并位距开 挖线不宜小于1.0m,需要时也可在基坑内布置降水井;
2基坑周边采用落底式截水唯幕或管并过滤管不超过截水 唯幕底端的悬挂式截水惟幕,降水管井宜优先在基坑内布置,距离 边线不宜小于2.0m,需要时也可采用坑内外相结合布置; 3降水井宜等间距布置,井间距宜通过抽水试验确定;当邻 4对于多层含水层降水宜分层布置降水井,当确定上部含水 层地下水不会造成下部含水层地下水污染时,可利用一个井点降 低多层地下水水位; 5基坑内降水井布置应避开支撑(承)柱、程桩基础梁、 承台、内隔墙、结构柱、栈桥等主要结构体位置不得影响基坑及地
q=120·T·r·l·
式中:q 设计单井出水量(m/d); T. 过滤器半径(m)。
5.3.3 降水井数可根据基坑涌水量和设计单井出水量按式(5.3.3 计算:
式中:n 降水井数量;
Q一基坑涌水量(m/d); q——单井出水量(m/d),应按本标准第5.3.2条执行; 入一一调整系数,对一级降水工程取1.2,二级降水工程取 1.1,三级降水工程取1.0。 5.3.4应在基坑内、外的典型部位布置水位观测并及应急备用 井,备用井数量一级降水工程不少于20%,且不少于3眼;二级降 水工程不小于15%,且不少于2眼,三级降水工程不小于10%,且 不少于1眼,
入一一调整系数,对一级降水工程取1.2,二级降水工程取 1.1三级降水工程取1.0。
5.3.4应在基坑内、外的典型部位布置水位观测井及应急备
并,备用井数量一级降水工程不少于20%,且不少于3眼;二级降 水工程不小于15%,且不少于2眼,三级降水工程不小于10%,且 不少于1眼。
5.3.5降水管井的深度可根据基底深度、降水深度、含水层的埋 藏分布、地下水类型、降水井的设备条件以及降水期间的地下水位 动态等因素综合确定。
5.3.7井径应根据抽水目的层的岩性、厚度、埋深富水性、
5.3.9过滤器类型应根据含水层的性质按下表5.3.9选用。
表5.3.9降水管井过滤器类型选择
粗砂、中砂 缠丝过滤器、填砾过滤器 砂土 细砂、粉砂 填砾过滤器、包网过滤器7 具有裂隙、溶洞(其中有大量充填物)的基岩 骨架过滤器、缠丝过滤器或填砾过滤器 注:1.在基岩含水层中,当裂隙、溶洞(其中很少充填物)稳定时, 不设过滤器。 2.砂土类含水层采用包网过滤器宜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5.3.10 过滤管长度确定按本标准附录进行。 5.3.11过滤管的直径应根据管井设计出冰量、过滤管长度、管材 规格、过滤管的有效孔隙率和过滤管允许进水流速确定。 5.3.12缠丝过滤管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骨架管的穿孔形状尽寸及排列方式,应 安管材强度和受 力条件确定,孔隙率不宜小15%; 2骨架管上应设纵向垫筋,垫筋高度宜为6mm~8mm,垫筋 间距宜保证缠丝距管壁2mm~4mm垫筋两端应设挡箍; 3缠丝材料应采用无毒、抗拉强度大和膨胀系数小的线材。 缠丝断面形状宜为梯形或三鱼形: 4缠丝不得松动,缠丝间距充许偏差为设计丝距的±20%; 5/缠丝面由于直接与含水层或滤料接触,实际达到的孔隙率 是其有效孔隙率,一般按减少50%计。 5.3.13过滤缠丝面孔隙率及过滤管进水缝隙尺寸按本标准附录 D进行。
5.3.14降水管井填砾过滤管的滤料规格,可按下列规定
Dso = (8 ~ 12) dsi
式中:D50 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质量累计为50%时的
Dso = (8 ~ 12) d2
5.3.15填砾过滤管滤料的充填厚度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5.3.16降水设计应对基坑范围内地下水位进行验算,对基
5.3.16降水设计应对基坑范围内地下水位进行验算,对基坑外 影响区域内的地下水位进行预估,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截水幕已完全隔断的含水层基坑内排水可不做降 水水位验算及预测,对减压含水层应进行水位预测; 影响区各点水位或建立地下水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水位 计算; 3在水位预测计算过程中,应考虑井周截水惟幕三维流、紊 流的附加水头影响。
5.3.17对于均质无限边界、出水量相同的管并降水工程,块状基
坑中心及周边水位降幅按下列公式进行预测:
式中: 预测点j处t时刻的地下水位下降值(m);
nq Ro 2. 73 kMg
5.4真空并点、喷射点降水
真空井点、喷射井点平面布置
1真空井点系统的平面布置可按单排、双排线性或环形布 置,一般距基坑边缘1.0m~1.5m布置; 2当降水深度在6m以内时,宜采用单级并点降水,单级最
大水位降6.0m;当降水深度较大时,可采用下卧降水设备或多级 井点降水,多级最大水位降12.0m,多级井点上下级的高差宜 取3.0m; 3井点间距宜为0.8m~2.0m;集水总管宜沿抽水水流方向 布设,坡度宜为0.25%~0.5%; 4降水区域四角位置井点宜加密; 程,可布设水平、倾斜井点。 1当降水区域宽度小于10m时宜单排布置, 当降水区域宽 度大于10m时宜双排布置,面状降水工程宜环形布置; 比设计开挖深度大3.0m~5.0m; 3每组喷射井点系统的井点数不宜超过30个,总管直径不 宜小于150mm,总长不宜超过60m,每组井点应自成系统。 Ⅱ真空点、喷射井点设计 5.4.3基坑涌水量按策5.2节规定进行划算。 5.4.4阝 降水井单并出水量可采用下列方法确定: 1 真空开点的出水量可按1Xh~2.5m/h 选用; 喷射井点出水量可按表5.4.4取值,且应小于允许最大进 水量 西 表5.4.4[ 喷射井点设计出水量 喷射管 外管 工作 工作 设计单井 适用含水量 直径 喷嘴 混合室 水压力 水流量 出水流量 渗透系数 直径 直径 (mm) (MPa) (m3d) (m3d) (m3d) (mm) (mm) 38 7 14 0.6~0.8 112.8 ~163.2 100.8~138.2 0.1 ~ 5.0 68 7 14 0.6~0.8 110.4~148.8 103.2 ~ 138.2 0.1 ~5.0 100 10 20 0.6~0.8 230.4 259.2~388.8 5.0 ~ 10.0 162 19 40 0.6~0.8 720 600720 10.0 ~ 20.0
市政工艺、技术5.4.5并点数量按下式进行计算
5.4.5并点数量按下式进行计算:
5.4.6并点管的长度,按下式进不
式中:d。 滤网孔隙(mm); d5o 含水层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质量累计为50% 时的颗粒直径(mm)。 4井点滤管外砂滤层填料颗粒尺寸应控制在:
5.4.8真空井点的构造应满足下
排水标准规范范本5dso ≤D5o ≤10d50 Dso = (6 ~ 7) dso
....- 工程技术
- 相关专题: 基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