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程CJJT177-2012.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表4.1.2主要设计内容与设计指标
表4.2.1用于路基填筑的性能指标
4.2.3空洞填充、管线回填时,应按饱满性、施工性和经济性综合确定强度等级、容重等级。 4.2.4当冻融环境中填筑时,抗冻性指标可按现行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 GB/T11969试验确定。 4.2.5弹性模量可按现行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GB/T11969试验确定。 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式计算取值:
.3.1结构设计应包括断面设计和衔接设 断面设计宜包括填筑高度、填筑宽度,衔接设 计宜包括衔接形式和细部尺寸接地线标准,一般断面设计(图4.3.1)尺寸宜按表4.3.1确定
图4.3.1 一般断面设计图 注:表中B为填筑体顶面宽度
表 4. 3. 1 断面尺寸要求
表 4. 3. 1 断面尺寸要求
3.2填筑体与路基或斜坡体间的衔接宜采用台阶
4.3.3当填筑体顶面有坡度要求时,宜在填筑体顶层分级设置台阶。
1.3.3当填筑体顶面有坡度要求时,宜在填筑体顶层分级设置台阶。
1基础和挡板应按10m~15m间距设置沉降缝,其位置宜与填筑体沉降缝对应 2基础应采用水泥混凝土现浇,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3挡板应满足安全、耐久和美观要求,宜采用水泥混凝土预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4挡板可通过拉筋与立柱焊接固定。拉筋可采用HBP235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0mm; 立柱可采用等边角钢,边宽不宜小于50mml。 4.4.2填筑体沉降缝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填筑体长度超过15m时,应按10m~15m间距设置沉降缝,缝宽不宜小于10mm, 2当填筑体底面有突变时,应在突变位置增设沉降缝。 3当沉降缝填缝材料宜采用20mm~30mm厚的聚苯乙烯板或10mm~20mm厚的夹板。 4.4.3当填筑体高宽比(H:BL)大于2、衔接面坡率大于1:0.75时,宜在衔接面设置锚固设 施。锚固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锚固设施应包括锚固件和坡面台阶。 2锚固设计宜按1根/2m~1根/4m的密度布置,布置形式应为梅花形或矩形。 3锚固件可采用HRB335钢筋,钢筋直径宜为Φ25mm~Φ32mm
4.4.2填筑体沉降缝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4钢丝网设置应符合下
1钢丝网可采用钢丝焊接而成,钢丝直径不宜小于3.2mm,孔径不宜大于100mm 2当填筑高度小于5m时,应分别在填筑体底部、顶部50cm以内位置设置一层钢丝网 3当填筑高度5m~10m时,应分别在填筑体底部、顶部100cm以内位置设置两层钢丝网 4填筑高度大于10m时,除应按本条第3款规定设置外,还应每隔5m设置两层钢丝网 5相邻两层钢丝网间距宜为30cm~50cm,搭接部位应错开50cm以上。相邻两块钢丝网 搭接宽度不宜小于20cm,宜采用铁丝绑扎。 4.5填筑体与相邻结构物间宜设置缓冲层,缓冲层可采用20mm~30mm厚的聚苯乙烯板 4.6宜在填筑体底层设置碎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5cm。 4.7当填筑体位于计算水位以下部位时,其接触面宜采取防水措施
4.5.1荷载分类应按表4.5.1确定。
4.5.1荷载分类应按表4.5.1确定
表4.5.1 荷载分类
注:!港水与地震力不同时虑!
2冻胀力、冰压力与流水压力或波浪压力不同时考点 3车辆荷载与地震力不同时考虑
4.5.3当软土地基路段填筑时,应按相关规范的规定进行沉降计算。 1.5.4除空洞填充、管线回填工程外,应对填筑体进行强度验算和稳定性验算。 4.5.5强度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路基填筑的填筑体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ul一一路基填筑的填筑体抗压强度(kPa); F。一一安全系数,取3; CBR一一加州承载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取值 2填筑体自立稳定的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q.,=F(0.5H+W)
式中:qu2一一填筑体自立稳定的抗压强度(kPa); y一一湿容重(kN/m); H一一填筑体高度(m); W一一填筑体顶部的荷载(kPa)。 3填筑体的设计抗压强度不应小于qu和qu值。 4.5.6稳定性验算应包括填筑体的抗滑动稳定性验算、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及包括地基在内的 整体抗滑动稳定性验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填筑体的抗滑动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4.5.6的规定。
41.5.6稳定性验算应包括填筑体的抗滑动稳定性验算、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及包括地 康在内 整体抗滑动稳定性验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填筑体的抗滑动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4.5.6的规定。
表4.5.6抗滑动、抗倾覆安全系数
之包地基在任内的整体抗有动稳定性验异的安生系数不应力于1, 3土质地基的基底合力的偏心距不应大于Bl/6(B.为填筑体底宽),岩石地基的基底合 的偏心距不应大于B./4。基底压应力不应大于基底的容许承载力。
4.5.7当计算水位以下部位填筑时,应按下式进行抗浮稳定性验算!
式中:一一湿容重(kN/m); Vi一一填筑体体积(m"); V2一一计算水位以下的填筑体体积(m"); P一一填筑体顶部的压力(kN); Pw——水的密度,取1000kg/m; 8——重力常数,取10N/kg
0.95yV1+P F PugV2 ≥1. 2
5.1.1配合比设计应包括配合比计算、试配及调整。 5.1.2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试配前,应按本规程第3.1.5条的规定对 原材料进行检验。 5.1.3配合比设计指标应包括湿容重、流动度及抗压强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湿容重应符合本规程表3.2.1的规定。 2流动度应为160mm~200mm。 3试配抗压强度应大于设计抗压强度的1.05倍,
5.1.1配合比设计应包括配合比计算、试配及调整。 5.1.2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试配前,应按本规程第3.1.5条的规定对 原材料进行检验。 5.1.3配合比设计指标应包括湿容重、流动度及抗压强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湿容重应符合本规程表3.2.1的规定。 2流动度应为160mm~200mm。 3试配抗压强度应大于设计抗压强度的1.05倍。
5.2.1计算配合比中各种材料用量计算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
me+mw+ mr P Pw Pr m. +m. + m. +m. +m. =100
中:m.一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水泥用量(kg) P。一水泥密度(kg/m),取3100kg/m; m一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用水量(kg); Pw一水的密度(kg/m),取1000kg/m; ms一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气泡群用量(kg); Ps一气泡群密度(kg/m),取50kg/m; m,一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细集料用量(kg); P,一细集料密度(kg/m),只采用细砂时,取2600kg/m; mm一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掺合料用量(kg); Pm一掺合料密度 (kg/m)。
P。一水泥密度(kg/m),取3100kg/m; mw一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用水量(kg); Pw一水的密度(kg/m),取1000kg/m; m一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气泡群用量(kg); Pr一气泡群密度(kg/m),取50kg/m; m一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细集料用量(kg); Ps一细集料密度(kg/m),只采用细砂时,取2600kg/m; mm一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掺合料用量(kg); Pm二掺合料密度(kg/m)。
5.2.2当掺有细集料、掺合料和外加剂等添加材料时,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细集料、掺 合料及外加剂等掺量应按设计指标和水胶比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5.2.3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水泥用量应按设计指标和添加材料用量综合确定。
1未掺外加剂时,水胶比应按0.55~0.65选取, 2掺入外加剂时,水胶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宜按0.20~0.55选取。 5.2.5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用水量应按下式计算
5.2.6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气泡群体积量应
中:V.一每立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气泡群体积
5.3.1配合比试配应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宜通过调整计算配合比中的各种材料用 量,直到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性能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5.3.2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试样宜采用搅拌机拌制。搅拌机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试 验用搅拌机》JG244的规定,每盘试配的最小搅拌量不宜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1/4。 5.3.3拌好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试样后,应立即制作试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试件。 2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试样应装满试模并略高于试模顶面,并应采用保鲜膜覆盖。 3拆模前,应先沿试模顶面刮平试件,并应将试件在20℃土2℃条件下密封养生至28d。 5.3.4试拌配合比的强度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至少采用3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3个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1个配合比应为本 规程确定的试拌配合比,另外2个配合比的水泥用量宜在试拌配合比基础上分别增加和减少 10kg 2应分别按本规程附录C、附录D的规定检验湿容重、流动度,作为相应配合比的新拌 气泡混合轻质土性能指标。试验结果应填写配合比设计报告,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表C.0.5
1应至少采用3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3个不同的配合比时,其申1个配合比应为本 规程确定的试拌配合比,另外2个配合比的水泥用量宜在试拌配合比基础上分别增加和减少 10kg。 2应分别按本规程附录C、附录D的规定检验湿容重、流动度,作为相应配合比的新拌 气泡混合轻质土性能指标。试验结果应填写配合比设计报告,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表C.0.5
的要求。 3应分别按本规程附录E、附录F的规定检验容重、强度指标,试验结果应填写配合比 设计报告,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F表F.0. 4的要求。
5.4.1应根据本规程第5.3.4条的强度试验结果,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作相应调整,确定 设计配合比。 5.4.2施工单位可根据常用材料设计出常用的配合比备用,并应在使用过程中予以验证或调 整。
5.4.1应根据本规程第5.3.4条的强度试验结果,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作相应调整,确定 设计配合比。 5.4.2施工单位可根据常用材料设计出常用的配合比备用,并应在使用过程中予以验证或调 整。
6.1.1施工前,应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6.1.2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设备进场,并应做好安装、调试及标定工作。 6.1.3应按原材料使用计划,组织原材料进场、检验。
6.1.4发泡剂性能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验频率应为1次/5000L,每批次产品或每个施工项目应至少检验1次。 2检验方法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执行。 3检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3.1.3条的规定。 .1.5基坑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6.1.5基坑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开挖前,应事先做好防护措施。 2开挖后,应按要求控制压实度、平整度,完成防排水施工,并应进行交接检验 3当基坑底部位于计算水位以下时,应采取降水措施
5.2.1浇筑设备应包括发范设备、拌设备和泵送设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浇筑设备的生产能力和设备性能应满足连续作业要求。 2搅拌设备应具备水泥、水及添加材料的自动电子配料和计量功能。 3搅拌设备的计量偏差应符合表6.2.1的规定。
表6.2.1 搅拌设备的计量偏差
6.2.3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宜采用配管泵送。 6.2.4气泡群应及时与水泥基浆料混合均匀,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在泵送设备、泵送管道中 的停置时间不宜超过1h。 6.2.5单级配管泵送范围应根据配合比、泵送距离及泵送高度确定。水平泵送距离及垂直泵 送高度宜按表6.2.5的规定执行。当泵送范围超过表6.2.5的规定时,可增加中继泵
表6.2.5水平泵送距离与垂直泵送高度
C表示细集料与水泥质量之比。如同时存在泵送距离和泵送高度时
6.2.7除空洞充填、管线回填工程外,单层浇筑厚度宜按0.3m~0.8m控制。上一层浇筑作业 应在下一层浇筑终凝后进行。 6.2.8浇筑过程中,泵送管出口应与浇筑面保持水平,不宜采用喷射方式浇筑。 5.2.9浇筑时,如遇大雨或持续小雨天气时,应对未硬化的填筑体表层进行覆盖 6.2.10夏季施工时,应避开高温时段浇筑。 6.2.11冬期施工时,应对浇筑设备、泵送管道、发泡剂及浇筑区域等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每班完工后应清空浇筑设备、泵送管道中的残留物
1混凝土的集料粒径和强度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 2浇筑混凝土前,应按设计要求定位挡板拉扣。 3浇筑完混凝土后,应重新测量定位挡板拉扣,并应对挡板表面进行光面处理 3.2面板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面板基础的断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 2挡板砌筑前,应标出挡板外缘线并进行水平测量,曲线部分应加密控制点。 3挡板应随浇随砌,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砌缝宜采用勾缝。 4当挡板搬运和砌筑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挡板损坏和拉扣变形。 5挡板水平及倾斜误差应逐层调整,曲线部位应砌筑平顺。 3.3钢丝网、降缝、抗滑错固、防水等工程施工应满足设计要求
6.3.2面板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6.4.1在填筑体达到设计抗压强度后,方可在填筑体顶面进行机械或车辆作业。作业前,应 先铺一层覆盖层,厚度不宜小于20cm。 6.4.2除空洞充填、管线回填工程外,在完成填筑体顶层施工后,应立即对填筑体表面覆盖 塑料薄膜或土工布保湿养生,养生时间不宜少于7d。
7.1.1质量检验与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的 规定。 7.1.2质量检验与验收应以填筑体为构造单元,并应按单个或若干个构造单元划分为检验 批
7.2.1挡板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表7.2.1的规定,检验结果应填写面板质量检验记录,并应符 合本规程附录G表G.0.1的要求
表7.2.1挡板的质量检验
7.2.2面板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表7.2.2的规定,检验结果应填写面板质量检验记录,并应符
.2.2面板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表7.2.2的规定,检验结果应填写面板质量检验记录,并应符 合本规程附录G表G.0.1的要求。
合本规程附录G表G.0.1的要求
表7.2.2面板的质量检验
1每个构造单元应至少制取二组试件。 2当同一配合比连续浇筑少于400m时,应按每200m制取一组试件。 3当同一配合比连续浇筑大于400m时,应按每400m制取一组试件。 7.2.4试件脱模后,应分别按本规程附录E、附录F的规定检验容重、强度,检验结果应填 写强度检验报告,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F表F.0.4的要求。 7.2.5浇筑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表7.2.5的规定,检验结果应填写浇筑质量检验记录,并应符 合本规程附录G表G.0.2的要求。
表7.2.5浇筑的质量检验
.2.6填筑体的主控项目检验应包括表干容重和抗压强度,并应符合表7.2.6的规定。检验 结果应填写检验批质量评定表,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G表G.0.3的要求。
表7.2.6填筑体的主控项目检验
7.2.7填筑体的一般项目检验应包括外观质量检验和实测项目,并应符合表7.2.7的 检验结果应按填写检验批质量评定表,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G表G.0.3的要求。 1填筑体的外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面板应光洁平顺,板缝均匀,线形顺适,沉降缝上下贯通顺直。 2)表面出现的非受力贯穿裂缝宽度应小于5mm。 3)表面蜂窝面积应小于总表面积的1%, 2填筑体实测项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2.7的规定,
表7.2.7填筑体实测项目的允许偏差
填、管线回填工程中,一般项目
7.3.1填筑体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器具和设备应按本规程第6.1节、第7.2节的规定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2浇筑应按本规程第6.2节的规定进行质量控制,各工序之间应进行自检、交接检验 并应形成文件。
7.3.1填筑体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7.3.2质量保证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所用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检验结果 2施工配合比、基坑交接检查、面板施工检查和浇筑检查记录。 3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数据和质量检验资料 4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量影响分析。 5施工过程中如发生质量事故,经处理补救后,达到设计要求的认可证明文件。 3.3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控项目的质量应全部检验合格。 2一般项目的合格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值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 差值的1.5倍。 3具有完整的施工质量检查记录。 7.3.4对工程质量验收不合格的,监理单位应责令施工单位进行缺陷修补或返工,并应重新 进行质量检验与验收。
附录 A发泡剂性能试验
A.0.1仪器设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1发泡装置1套; 2塑料桶1个,容积15L; 3电子称1台,最大量程2000g,精度1g; 4带刻度的不锈钢量杯1个,内径108mm,高108mm,壁厚2mm,容积1L; 5带刻度的量筒1个,量程50ml; 6平口刀1把,刀长150mm; 7钢直尺1把,尺长150mm,分度值0.5mm; 8深度游标卡尺1把,精度0.02mm; 9方纸片1张,边长50mm; 10秒表1块。 A.0.2试验用料应包括下列材料: 1稀释水20.0L; 2发泡剂0.5L。 A.0.3气泡群制取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应按稀释倍率计算好稀释水和发泡剂,并应将发泡液倒入发泡装置的容器; 2启动发泡装置,调节阀门,并应观察出口气泡群质量,直到气泡群密度满足 48kg/m~52kg/m时为止; 3用量杯在管口接取气泡群,并应使气泡群充满整个量杯: 4应采用平口刀沿量杯杯口平面刮平气泡群。 A.0.4气泡群密度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应将电子称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2应将量杯平放于电子称上,并称取其量杯质量mo; 3应按本规程A.0.3的试验步骤制取气泡群,并称取量杯加气泡群质量m; 4气泡群密度应按下式计算:
A.0.1仪器设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式中: m一一量杯加气泡群质量(g),精确至1g; 量杯质量(g),精确至1g;
Vo一一量杯体积(cm),精确至1cm。 5应清洗并擦干仪器设备,并应重复2~4试验步骤2次; 6应取3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气泡群密度; 7气泡群密度试验应在每次取样后5min内完成。 1.0.5沉降距和泌水量试验应包括下列步骤: 1按A.0.3的试验步骤制取气泡群,并应将装满气泡群的量杯平放于水平桌面上; 2将方纸片平放于标准气泡柱表面中央,并应静置时间1h; 3应将钢直尺平放于量杯的杯口中间; 4应采用深度游标卡尺量测钢直尺下沿至方纸片的垂直距离,即为标准气泡柱静置1h 的沉降距(mm); 5应将量杯中分泌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得其水的体积,即为标准气泡柱静置1h的泌水 量(ml); 6清洗并擦干仪器设备,并应重复1~5试验步骤2次: 7取3次沉降距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标准气泡柱静置1h的沉降距; 8取3次泌水量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标准气泡柱静置1h的泌水量; 9标准气泡柱的沉降距及泌水量试验应在每次取样后70min内完成。 1.0.6试验结果应填写试验记录,并应符合表A.0.6的要求,
Vo一一量杯体积(cm),精确至1cm。 5应清洗并擦干仪器设备,并应重复2~4试验步骤2次; 6应取3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气泡群密度; 7气泡群密度试验应在每次取样后5min内完成。 A.0.5沉降距和泌水量试验应包括下列步骤: 1按A.0.3的试验步骤制取气泡群,并应将装满气泡群的量杯平放于水平桌面上; 2将方纸片平放于标准气泡柱表面中央,并应静置时间1h; 3应将钢直尺平放于量杯的杯口中间; 4应采用深度游标卡尺量测钢直尺下沿至方纸片的垂直距离,即为标准气泡柱静置1h 的沉降距(mm); 5应将量杯中分泌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得其水的体积,即为标准气泡柱静置1h的泌水 量(ml); 6清洗并擦干仪器设备,并应重复1~5试验步骤2次: 7取3次沉降距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标准气泡柱静置1h的沉降距; 8取3次泌水量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标准气泡柱静置1h的泌水量; 9标准气泡柱的沉降距及泌水量试验应在每次取样后70min内完成。 1.0.6试验结果应填写试验记录,并应符合表A.0.6的要求,
表A.0.6原材料性能试验记录表编号: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试验日期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试验人员项目试验主管见证人员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水泥细集料掺合料外加剂其他标号厂家用量名称用量名称掺量名称掺量(%)名称用量原材料及试验发泡剂水试验条件条件类别型号稀释倍率发泡倍率用量发泡水搅拌水气温(℃)发泡方式标准气泡柱气泡群密度静置1h的沉降距(mm)静置1h的泌水量(ml)(kg/m)编号实测值平均值编号实测值平均值编号实测值平均值111试222验333成成型体积(L)静置1h的湿容重增加值(kN/m)流动度(mm)初始湿容重(kN/m)静置1h的湿容重(kN/m)果编号实测值平均值编号实测值平均值编号实测值平均值111222333施工单位检查结果监理(建设)单位检查意见25
3.0.1仪器设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1发泡装置1套; 2试验用搅拌机1台; 3电子称1台,最大量程2000g,精度1g; 4塑料桶1个,容积15L; 5带刻度的不锈钢量杯2个,内径108mm,净高108mm,壁厚2mm,容积1L; 6平口刀1把,刀长150mm; 7秒表1块。 3.0.2试验用料应采用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50L。 3.0.3试样可在搅拌好的拌合物中制取。 3.0.4适应性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用塑料桶接取试样,试样数量应为10L; 2应按本规程附录C测得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初始湿容重%; 3将塑料桶平放于水平地面上,并应静置时间1h; 4将静置后的试样完全倒入试验用搅拌机中,并应连续搅拌60s; 5应按本规程附录C测得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静置1h的湿容重1; 6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静置1h的湿容重增加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一一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静置1h的湿容重增加值(kN/m),精确至0.1kN/m。 一一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初始湿容重(kN/m),精确至0.1kN/m。 0.5试验结果应填写试验记录,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表A.0.6的要求
C.0.1仪器设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1发泡装置1套; 2试验用搅拌机1台; 3电子称1台,最大量程2000g,精度1g; 4塑料桶1个,容积15L; 5带刻度的不锈钢量杯2个,内径108mm,净高108mm,壁厚2mm,容积1L; 6平口刀1把,刀长150mm。 C.0.2试验用料应采用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10L。 C.0.3试样可采用下列方法制取: 1现场取样:在泵送管出口处制取; 2室内取样:在搅拌好的拌合物中制取。 C.0.4湿容重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用水彩笔分别在量杯杯身外侧标明量杯1、量杯2; 2应准备好电子称,并应将其水平放置; 3将量杯1平放于电子称上,并应称取其量杯1质量mo; 4用量杯2接取试样,并应将试样慢慢地倒入量杯1中; 5当试样装满量杯1时,应用平口力轻敲量杯1外壁,并应使试样充满整个量杯 6用平口刀慢慢地沿量杯1端口平面刮平试样; 7将装满试样的量杯1平放于电子称上,并应测得试样加量杯1的质量m; 8湿容重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一—湿容重(kN/m),精确至 0.1 kN/m; m一一试样加量杯1的质量(g),精确至0.1g; mo一一量杯1质量(g),精确至0.1g; Vo一一量杯1体积(cm),精确至0.1cm3。 9应重复3~8试验步骤,并应取3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新拌气泡混合轻质的 湿容重; 10湿容重试验应在每次取样后5min内完成。 C.0.5试验结果应填写配合比设计报告,并应符合按表C.0.5的要求,
D.0.1仪器设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1发泡装置1套; 2试验用搅拌机1台; 3黄铜或其他硬质材料空心圆筒1个,内径80mm,净高80mm,内壁光滑; 4光滑硬塑料板1块,边长400mm×400mm; 5带刻度的不锈钢量杯2个,内径108mm,净高108mm,壁厚2mm,容积1L; 6平口刀1把,刀长150mm; 7钢直尺1把,尺长250mm,分度值0.5mm; 8秒表1块。 D.0.2试验用料应采用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10L。 D.0.3试样可采用下列方法制取: 1现场取样:在泵送管出口处制取; 2室内取样:在搅拌好的拌合物中制取。 D.0.4流动性试验应按下列步骤(如图D.0.4)进行: 1用水彩笔分别在量杯杯身外侧标明量杯1、量杯2; 2应清洗并擦干仪器设备; 3应将空心圆筒垂直竖于光滑硬质塑料板中间; 4用量杯1接取试样,并应将试样倒入量杯2中; 5应慢慢地将量杯2中的试样倒入空心圆筒,并用平口刀轻敲空心圆筒外侧,使试样 满整个空心圆筒; 6用平口刀慢慢地沿空心圆筒的端口平面刮平试样; 7应慢慢地将空心圆筒垂直向上提起,并应使试样自然落; 8静置1min时,应采用钢直尺测得落体最大水平直径,即为试样的流动度; 9应重复2~8试验步骤,并应取3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新拌气泡混合轻质土的 动度,
图D.0.4流动度测定示意图
D.0.5试验结果应填写配合比设计报告铝合金标准规范范本,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表C.0.5的要求。
E.0.1仪器设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0.1仪器设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1钢模二组,规格100mmx100mmx100mm; 2电子称1台,最大量程2000g,精度1g; 3钢直尺1把,尺长300mm,分度值0.5mm 4饱和容重试验装置1套(如图E.0.1),压力容器容积0.3m:
附录 E 表干容重、饱水容重试验
图E.0.1测定饱水容重试验装
5空气压缩机1台,含压力调节阀1个,排气量0.36m/min。 E.0.2标准试件制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试件成型:在钢模内浇筑成型; 2规格数量:100mmx100mmx100mm的立方体试件,共二组地下室标准规范范本,每组3块; 3试件养护:试件由试模中拆出后,应按组放入塑料袋内密封养生28d,养生温度应光 20℃±2℃。
E.0.3表于容重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式中: Ya一一表干容重(kN/m),精确至0.1kN/m;
....- 工程技术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