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 JGJT309-2013》.pdf

  • 《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 JGJT309-2013》.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10
  • 发 布 人: tina0614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3.2.1换气次数(或通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3.2.1换气次数(或通风量)应符金下列规定:

    4事故通风的换气次数应根据放散物的种类、安全及卫生 浓度要求,按全面排风计算确定,月不应小于12次/h。

    3.2.2新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市政定额、预算3.2.3建筑中1人员主要停留房间的室内空汽污染物浓度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B/T18883的有关规定。 3.2.4建筑中人员主要停留房间的室内空气可吸人颗粒物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室内空气可吸人颗粒物PM的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室内究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

    2室内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日平均浓度宜小于 75ug/m。

    1住宅厨房排气道每户排风量不应小于300m/h、不大于 500m3/h,且应防火、无倒灌。 2住宅卫生间排气道每户排风量不应小于80m/h、不大于 100m/h,且应防火、无倒灌。 3.2.6建筑中人员主要停留房间的人员活动区空气流速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机械通风夏季空调室内人员活动区空气流速不应大于 0.3m/s,冬季采暖室内人员活动区空气流速不应大于0.2m/s。 2自然通风室内人员活动区空气流速应在0.3m/s~ 0.8m/s 之间。 3.2.7建筑中人员主要停留房间的气流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员活动区气流组织应分布均匀,避免漩涡。 2住宅室内通风应从客厅、卧室和书房等主要房间流向厨 房和卫生间等功能性房间。

    3.2.7建筑中人员主要停留房间的气流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员活动区气流组织应分布均匀,避免漩涡。 2住宅室内通风应从客厅、卧室和书房等主要房间流向厨 房和卫生间等功能性房间。 3公共建筑应根据不同功能区域合理组织气流,保证人员 活动区位于空气较新鲜的位置。 4室内污染的空气应及时排出。

    4.1.1实测评价内容应包括换气次数、新风量、室内空气污染 物浓度、川吸入颗粒物(PM.5或PM10)、住宅厨卫排气道系统 通风性能、室内空气流速、室内气流组织等。 4.1.2当全部评价指标均满足本标准第3.2节的规定时,判定 该建筑通风效果合格

    4.2.1换气次数的检测方法和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方法:换气次数宜采用示踪气体衰减法,示踪气体 宜采用((2。 2测点布置:测点布置时应根据被测空间尺寸和结构.在 垂直方向上将被测空间划分成三层或以上。在1.2m~1.5m应 至少设置个检测层。在同一检测层上,应按照梅花状(5点) 布点测试。

    1设定门窗或通风设备开启方案。应按照测试要求设计必 要的门窗或通风设备并启方案,设定工况。 2测点布置。应按照本节中规定的测点布置方法布置测 试点。 3本底浓度测试。在充人示踪气体前,应在被测空间稳定 2h~3h后测试C0,本底浓度。 4密闭待测空间。测试开始之前,应将示踪气体管道接入 被测空简,并放置台摇摆扇,然后关闭门窗。摇摆扇应能在室 外操控其启闭。

    5踪气体释放。开启摇摆扇,通过示踪气体管道向被测空 持续释放()气体,同时通过换气次数测试仪读取C),各点浓 度值。当各测试点的浓度达到4000mg/m~6000mg/m时, 应停止释放)气体,并将换气次数测试装置开启至换气次数测 试模式。 6换气次数测试。设置(()浓度采集周期和时长,采集周 期宜为1min~5min,采集时长不应少于30min。按照况1要 求,开启门窗或通风设备,开始测试。 7其他工况测试。‘「况1测试完成后,更换工况,继续按 照工况1的操作方法测试其他工况下的换气次数。 4.2.3房间整体换气次数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4.3.1未设置集中新风系统的房间,室内新风量宜通:

    数与室内容积的乘积计算得到

    4.3.2未设置集中新风系统的房间室内新风量的检测应按照下 列步骤进行: 1按照本标准第4.2节的方法检测得到室内换气次数, 2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容积V1。 3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物品(桌、沙发、柜、床、箱等) 总体积V2。

    武中:Q 室内新风量(m/h); V..室内空气容积(m); V~室内容积(m); V,室内物品总体积(m)。 4.3.4设置集中新风系统的房间,室内新风量宜通过测量风管 风速计算风量的方法或采用风量罩的方法得到

    4.3.5采用测量风管风速计算新风量的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风速测量截面应选择在气流较均匀的直管段上,并距 游局部阻力管件4倍~5倍管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以上, 距下游局部阻力管件2倍管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以上的位 置(图 4.3. 5)。

    图4.3.5风管测量截面选择 d一圆形风管直径;u矩形风管长边边长

    2风速测点布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 标准》JGJ/T177的有关规定。 3检测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选择测量截面。应按照本节要求选择测量截面。 2)测定风管检测断面面积。 3)布置测点。

    4)调整仪表。应根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调整测试仪表到 测量状态。 5)测量。测量应逐点进行,每点宜进行2次以上。当采 用毕托管测量时,毕托管的直管应垂直管壁,测头应 正对气流方向且与风管的轴线平行,测量过程中,应 保证毕托管与微压差计的连接软管通畅无漏气。 4数据换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毕托管测量时,新风量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2)打开测量仪表,检查仪表,调整仪表的各项设定以满 足使用要求。 3)确定罩体的摆放位置来罩住风口,风口宜位于罩体的 打间位置,保证无漏风。 4)观察仪表的显示值,待显示值趋于稳定后,读取风 量值。 5)应依据读取的风量值,考虑是否需要进行背压补偿 当风量值小于或等于1500m3/h时,无需进行背压补 偿,所读风量值即为所测风口的风量值;当风量值大 于1500m/h时,应使用背压补偿挡板进行背压补偿 读取仪表显示值为所测的风口补偿后风量值。 当房间新风量满足本标准第3.2.2条的要求时,则评定 新风量指标全格

    4.3.7当房间新风量满足本标准第3.2.2条的要求时 该房间新风量指标合格,

    4.4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

    4.4.1人员主要停留房简的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检测评价参数 包括甲醛、氨、苯、及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C)。非人 员主要停留房问的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应采用本标准第3.2.1条 的换气次数进行评价。

    4.4.2室内空气中甲醛、氨、苯及总挥发性的检测应按照现行

    1気浓度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 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或《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中的有关规定。 2测点布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的有关规定执行,低楼层和地下室的采样点数应 增加。 3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采样前准备。

    2)开启仪器,选择测试模式、单位等参数,开始测试。 3)同·房间内各检测点逐点进行测量。根据仪器的测试 原理、灵敏度等,合理选择测试时间。 4同房间内浓度为各检测点测试浓度的平均值。 4.4.4室内各项污染物的浓度均满足本标准第3.2.3条的要 求时,评定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指标合格,

    4.5.1可吸入颗粒物(PM1)浓度的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进行 4.5.2可吸入颗粒物(PM,)浓度的检测应按照下列步骤 进行:

    4.5.1可吸入颗粒物(PM1,)浓度的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1开启光散射式粉尘测试仪:等仪器稳定后,开始采样 2将光散射式粉尘测定仪和滤纸(膜)颗粒物采样器置于 现场同一测点和同一高度,平行采样。两仪器的吸气!中心距应 在10cm之内。 3质量浓度转换系数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C 房间PM2.5浓度(mg/m); 房间的测量点数;

    房间i点的PM.;浓度(mg/m)。

    4.5.+可吸入颗粒物(PM.或PM)的评价宜符合下

    当房间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满足本标准第3.2.4条所对应的 值要求时,评定该房间可吸入颗粒物指标合格

    4.6住宅厨卫排气道系统通风性

    4.6.1住宅厨卫排气道系统通风性能检测应符合下列规

    1新建建筑的厨卫排气道系统应通过模型试验进行排风性 能的测评,每种规格型号应分别检测。 21程上完成安装的厨卫排气道系统应进行现场检测 3任宅厨卫排气道系统通风性能检测测试况应按表 4.6.1的规定执行。

    表4.6.1住宅厨卫排气道系统通风性能检测测试工况

    4住宅厨卫排气道上各测点(图4.6.1)应按下列规定进 行布置: 1)各层排气支管上均应设置风速和静压测点,风速测点 与静压测点应在同一断面处。 2)风速测点的布置和数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共建 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的有关规定。 3)静压测点应设在排气支管中间断面的正中央处。

    1根据开机率,开启相应楼层的机器。 2按本标准第4.6.1条的要求布置静压和风速测点。 3检测不同楼层排气支管风速及静压。 4.6.3以各测点风速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断面平均风速,排风 量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Q 排风量(m/h);

    4.7.1室内空气流速的检测方法和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

    4.7.1室内空气流速的检测方法和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方法:室内空气流速宜采用风速自动记录仪器测量 并记录。 2测点布置:测点布置应符合本标准第4.2.1条的规定 有特殊工艺要求的区域,布点数量应加密。

    1调整仪器。测试前,应对所有测点的风速自动记录仪校 对时间并设置启动自动记录的时间和测试的时间间隔,测试的时 可间隔不宜大于30s。 2确定设定工况下的门窗和通风设备状态。测试前,人员 离开被试空间。 3待测试空间稳定后,应开启风速自动记录仪,按照预先 没定进行测量和存储。测量持续时间不应少于1h。 4.7.3室内风场在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分布图应依据风速自动 记录仪采集的数据得出

    4.7.4当人员活动区内各测点1h的平均风速均满足本标准第

    4.8.1室内气流组织宜通过流迹显示试验进行测试。 4.8.2流迹显示试验时宜采用烟雾发生装置,烟气应不燃、无 毒、无刺激和无污染,密度应接近空气密度

    4.8.3检测宜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根据仪器的使用方法,启动烟雾发生装置。 2 从上风口向被测房间内注人烟气。 3拍摄烟气的典型运动过程。 4.8.4根据拍摄结果定性判断气流组织形式是否满足本标准第 3.2.7条的有关要求,满足则评定为合格

    4.8.4根据拍摄结果定性判断气流组织形式是否满足本标准第 3.2.7条的有关要求,满足则评定为合格

    3.2.7条的有关要求,满足则评定为合格

    3.2.7条的有关要求,满足则评定为合格

    5.1.1模拟评价内容宜包括换气次数、新风量、住宅厨卫排气 道系统通风性能、室内空气流速、气流组织等。 5.1.2模拟评价方法应按表5.1.2执行。模型试验或数值模拟 的边界条件宜在环境风洞或大气边界层风洞实验室中获取

    表5.1.2新建建筑通风效果测试评价指标

    5.1.3模拟评价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模拟评价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1将风洞试验、模型试验或数值模拟得出的结果与本标准 第3.2节中的要求进行比较,当所有项都满足时,判定该建筑通 风效果合格。 2新建建筑当有不满足项时,应进行设计调整,调整后重 新进行模拟评价。

    5.2.1风洞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通风测试宜在环境风洞或天气边界层风洞实验室等 空气动力学模拟试验设施中进行。

    2在试验和模型设计时,应根据相似准则进行。试验模型 的缩尺比应满足风洞阻塞率小于或等于5%的要求。 3风洞试验中选取的试验风速,应结合测试仪器的灵敏度 和精度,以及试验要求和相似准则等限制性条件适当确定。 4测试风向应结合当地风向/风频等气象统计数据,按照不 同季节主导风向进行。风向间隔角度宜取10°~22.5° 5.2.2风洞试验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4测试风向应结合当地风向/风频等气象统计数据,按照不 同季节主导风向进行。风向间隔角度宜取10°~22.5 5.2.2风洞试验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应根据相似性原理建立建筑模型,建筑模型的内部空间 位设计为封闭结构。 2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设置合理的风速边界。 3测点布置。 4风洞试验。 5.2.3应依据相似性原理,将风洞试验结果换算到实际值

    5.2.2风洞试验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5.3.1模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型试验,应根据相似性原理建立建筑模型及内部热 源条件,建筑模型应为适宜缩尺比的非封闭结构。 2模型试验的边界条件应按风洞试验或设计参数根据相似 性换算结果进行设置。 3模型试验具体测试方法应按照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进行。 5.3.2 模型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根据相似性原理建立建筑模型及内部热源条件。 2 设置边界条件。 3 测点布置。 ? 模型测试。 5.3.3 应依据相似性原理,将模型试验的结果换算到实际值。 5.3.4 住宅厨卫排气道系统通风性能模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搭建测试系统。 2 应将排气道按住宅层数、连接情况、防火止回阀装置

    防火隔断报警装置、风帽安装方式水平安装于测试系统中。各层 抽油烟机排气支管直径宜为160mm,长度宜为1000mm。各层 卫生间排气支管直径宜为100mm,长度宜为400mm。排气主管 尺寸、建筑层高应按照实际情况确定。 3应在模型中每层对应的厨卫排风支管上安装与实际相同 的抽油烟机或卫生间通风换气设备或同一型号的小型风机。 4开机率、静压和风速测点的设置应符合本标准第4.6节 的规定。 5测试步骤应按本标准第4.6节的规定进行。 6住宅厨卫排气道系统通风性能的评价应符合本标准第 4.6节的规定

    5.4.1数值模拟应符合下列规定

    5.4.3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出口标准5.4.6数值模拟提交的文件应符下列规定:

    1输入文件应包括计算模型、计算域的网格说明、边界条 件设置说明、瑞流模型、差分格式、算法说明, 2输出文件宜包括换气次数、室内空气流速、气流组织等 有关物理变量的计算结果、图表和评价结果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小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川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产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调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富”,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允许有选择,在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 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舍·规定”或“应按···执行”。

    《民用建筑I程室内坏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 《公!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I/T17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

    1.0.1建筑通风主要围的是稀释或排除室内空气污染物,提供 室内人员呼吸所需的新鲜空气以及改善室内温度、湿度和气流速 度,为室内提供舒适的环境。同时,建筑通风对建筑的性能和能 源使用有较大的影响,通风尤其是自然通风利用时,与建筑所在 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等紧密相关,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 设计和评价。因此有必要制定本标准。 1.0.2~1.0.4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通风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包括任宅和公共建筑,并涵盖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既有建筑是 指已建成的建筑,新建建筑是指已做完设计仙还未开始建设的建 筑。新建建筑应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模拟评价,并指导设计 修改玩具标准,以实现更好的通风和节能效果

    ....
  • 建筑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