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0087-2013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pdf

  • GBT 50087-2013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10
  • 发 布 人: tina0614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在给定频率的条件下,通过材料后透射的声能量与入射的声 能量之比。

    0.12扩散声场diffuse sound

    ffuse sound field

    2.0.12扩散声场diffusesoundfield

    给排水图纸能量密度均匀、在各个传播方向作无规分布的声场

    在双层或多层隔声结构中两层间的刚性连接物、声能以振动 的方式通过它在两层中传播

    具有大量声能吸收的小室或走廊,其用途是使室内两边可以 相通但声耦合很小,从而提高两个分隔室的隔声能力

    具有吸声衬里或特殊形状的气流管道,可有效地降低气流中 的噪声

    声波通过某种介质或射到某介质表面时,声能减少或转换为 其他能量的过程。

    利用弹性支撑降低系统对外加激励起响应的能力。在稳定状 态时,隔振用传递比的倒数表示。

    在插人噪声控制设备前后,某一测点位置的声压级差

    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限值

    3.0.1工业企业内各类.工作场所噪声限值应符合表3.0.1的 现定

    表3.0.1备类工作场所噪声限值

    注:1生产车间噪声限值为每周工.作5d,每天T作8h等效声级;对于每周T作 5d,每天工作时间不是8h,需计算8h等效声级;对于每周工作月不是5d. 需计算40h等效声级; 2室内背景噪声级指室外传入室内的噪声级

    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的有关规定

    4工业企业总体设计中的噪声控制

    4.1.1T业企业总体设计中的噪声控制应包括厂址选择、总平 面设计、工艺、管线设计与设备选择以及车间布置中的噪声 控制,

    4.1.2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应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噪声控 制部分的编写、初步设计说明书中噪声控制部分的编写、施工图 机汁中名种隔击 工4

    4.1.2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应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噪声控

    制部分的编写、初步设计说明书中噪声控制部分的编写、施工图 设计中各种噪声控制设施的设计以及建设项自竣工后,对于未能 满足噪声控制设计目标要求的部分修改与补充设计。

    4.2.1产生高噪声的T业企业,其厂址选择应符合所在区域总 本城乡规划和工业布局的要求,且不宜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 域选择厂址。

    4.2.2产生高噪声的工业

    的当地常年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对噪声敏感的工业企业 的厂址,应位于周围主要噪声源的当地常年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 下风侧,

    4.2.4工业企业的厂址选择,应利用天然缓冲地域

    4.3.1丁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下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结合功能分区与工艺分区,应将生活区、行政办公区与

    4.3.1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

    4.3.1丁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丁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

    1结合功能分区与工艺分区,应将生活区、行政办公区与

    高大的、朝问有利子隔声的建筑物、构筑物。在高噪声区与低噪 声区之间,宜布置仓库、料场等。 3对手室内要求安静的建筑物,其朝向布置与高度应有利 于隔声。 4.3.2工业企业的立面布置,应利用地形、地物隔挡噪声;主 要噪声源宜低位布置,对噪声敏感的建筑宜布置在自然屏障的声 影区中。 4.3.3工业企业厂区内交通运输设计,在满足各种使用功能要 求的前提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厂区内主要交通运输线路不宜穿过噪声敏感区; 2在厂区内交通运输线路两侧布置生活、行政设施等建筑 物,应与其保持适当距离; 3在噪声敏感区布置道路,宜采用尽端式布置。 4.3.4当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中采用本规范第4.3.1~4.3.3条 措施后,仍不能达到噪声设计标准时,应采取噪声控制措施或在 各厂房、建筑物之间设置必要的防护距离

    4.3.3工业企业厂区内交通运输设计,在满足各种使用功能

    求的前提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厂区内主要交通运输线路不宜穿过噪声敏感区; 2在厂区内交通运输线路两侧布置生活、行政设施等建筑 物,应与其保持适当距离; 3在噪声敏感区布置道路,宜采用尽端式布置。 4.3.4当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中采用本规范第4.3.1~4.3.3条 措施后,仍不能达到噪声设计标准时,应采取噪声控制措施或在 各厂房、建筑物之间设置必要的防护距离。

    4.4工艺、管线设计与设备选型

    4.4.1工业企业的工艺设计,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应减少冲击性工艺; 2块状物料输送应降低落差; 3 应采用减少向空中排放高压气体的工艺; 4采用操作机械化和运行自动化的设备工艺,宜远距离监 视操作。 4.4.2工业企业的管线设计,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应降低管道内的流速,管道截面不宜突变,管道连接宜 采用顺流走向; 2管线上阀门宜选用低噪声产品; 3管道与振动强烈的设备连接,应采用柔性连接; 4振动强烈的管道的支撑,不宜采用刚性连接; 5辐射强噪声的管道,宜布置在地下或采取隔声、消声处 理措施。

    4.4.3工业企业设计中的设备选型,宜选用噪声较低、振动较

    4.4.3工业企业设计中的设备选型,宜选用噪声较低、振

    小的设备。主要噪声源设备的选择,应收集和比较同类型设备的 噪声指标后综合确定。

    4.4.4工业企业设计中的设备选型应包括噪声控制专用设备

    4.5.1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高噪声设备宜相对集中, 并宜布置在车间的一隅。当对车间环境仍有明显影响时,则应采 取隔声等控制措施

    批性安求的前凝下,高操声设备且相 并宜布置在车间的一隅。当对车间环境仍有明显影响时,则应采 取隔声等控制措施。 4.5.2振动强烈的设备不宜设置在楼板或平台上。 4.5.3设备布置时,应预留配套的噪声控制专用设备的安装和 维修所需的空间

    4.5.2振动强烈的设备不宜设置在楼板或平台上。

    4.5.3设备布置时,应预留配套的噪声控制专用设备的安装和 维修所需的空间。

    5.1.1将噪声控制在局部空间范围内的场合应进行隔声设计。

    5.1.2对声源进行的隔声设计,可采用隔声罩或声源所在车

    采取隔声围护的结构形式;对噪声传播途径进行的隔声设计,可 采用隔声屏障的结构形式;对接收者进行的隔声设计,可采用隔 间的结构形式。必要时也可同时采用上述几种结构形式。 1.3对车间内独立的强嘎声源、在满足操作、维修及通风冷

    采用隔声屏障的结构形式;对接收者进行的隔声设计,可采用隔 声间的结构形式。必要时也可同时采用上述几种结构形式。 5.1.3对车间内独立的强噪声源,在满足操作、维修及通风冷 却等要求的情况下,根据隔声罩的插人损失,采用相应形式的隔 声置。隔声罩插入损失可按表5.1.3的规定选取

    却等要求的情况下,根据隔声罩的插入损失,采用相应形式的隔 声罩。隔声罩插入损失可按表5.1.3的规定选取。

    表 5.1.3隔声罩的插入损失

    5.1.4声源所在车间采取的隔声围护结构可根据隔声量要求 按本规范第5.1.7条的规定进行设计,

    5.1.4声源所在车间采取的隔声围护结构可根据隔声量要

    5.1.4声源所在车间采取的隔声围护结构可根据隔声量要求, 按本规范第5.1.7条的规定进行设计。 5.1.5对人员多、强噪声源分散的大车间,可设置隔声屏障或 带有生产工艺孔洞的隔墙,将车间在平面上划分为几个不同强度 的噪声区域。隔声屏障的设计插人损失可在10dB(A)~20dB (A)范围内选取;对高频声源,隔声屏障的设计插人损失可选 取较高值。

    5.1.6当不宜对声源作隔声处理,且操作管理人员不定期停

    在设备附近时,应在设备附近设置控制、监督、观察、休息用的 隔声间。隔声间的设计插人损失,可在20dB(A)~50dB(A)

    5.1.7组合隔声构件的隔声量设计宜符合下式规

    5.1.7组合隔声构件的隔声量设计宜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SGi"…一某一构件的面积(m); t;一与构件 SG;对应的透射系数。 5.1.8隔声设计应防止孔洞与缝隙的漏声。对于构件的拼装节点、 电缆孔、管道的通过部位等声通道,应进行密封或消声处理设计。

    5.2.1隔声设计应按下列步骤

    5.2隔声设计程序和方法

    5.2. 1隔声设计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由声源特性和受声点的声学环境估算受声点的各倍频带 声压级和A声级; 2确定受声点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和允许A声级; 3计算各倍频带和A声级所需隔声量; 4选择适当的隔声结构与构件。 5.2.2受声点各倍频带的声压级估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室内只有一个声源时,估算受声点各倍频带的声压级, 应首先查找、估算或测量声源中心频率为125Hz~4000Hz的6个倍 频带的声功率级,然后根据声源特性和声学环境,按下列公式计算:

    Lp=Lw+10.lg Sα A R= 1α 1 α ≥ Siαi α= Z S.

    式中:LP 受声点各倍频带声压级(dB); 声源各倍频带声功率级(dB); Q一声源指向性因素;当声源位于室内几何中心时, Q三1;当声源位于室内地面中心或某一墙面中心 时,Q二2;当声源位于室内某一边线中点时,Q二

    式中: TLa一 各倍频带所需隔声量(dB)。 5.2.5隔声结构与隔声构件的设计应满足各倍频带所需隔声量 的要求。 5.2.6隔声罩的结构设计应有足够的吸声衬面,各倍频带的插 人损生应满足所需隔声最的要求、可按下式计算

    5.2.6隔声罩的结构设计应有足够的吸声衬面,各倍频带

    5.2.7对声源所处车间为近似扩散声场的情况,隔墙或

    式中:LPl 车间内部各倍频带的声压级(dB); Lm 车间外部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dB)

    5.3隔声结构的选择与设计

    5.3.2单层隔声结构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使被控制噪声源的峰值频率处于结构的共振频率和吻 合频率之间; 2可选用复合隔声结构。 5.3.3 双层隔声结构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隔声结构的共振频率应低于被控制噪声源的峰值频率; 空气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nl; 2隔声结构的吻合频率不宜出现在中频段;双层结构各层 的厚度不宜相同,或采用不同刚度,或加阻尼; 3双层结构间的连接应减少出现声桥; 4双层结构间宜填充多孔吸声材料

    5.3.4隔声门窗的设计与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满足隔声要求的前提下应选用定型产品: 2应防止缝隙漏声,同时门扇和窗扇的隔声性能应与缝隙 处理的严密性相适应: 3对采用单层隔声门不能满足隔声要求的情况,可设计有 两道隔声门的声阱;声阱的内壁面,应具有较高的吸声性能;两 道门宜错开布置: 4对采用单层隔声窗不能满足隔声要求的情况:可设计双 层或多层隔声窗:

    5.3.5隔声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

    1对隔声要求高的隔声间,宜采用以实心砖等建筑材料 主的隔声结构;必要时,墙体与屋盖可采用双层结构,门窗等! 声构件宜采用有两道隔声门的声与多层隔声窗。 2隔声间的组合隔声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TL = 10 : lg = ≥ Sr

    式中:TL一隔声间的组合隔声量(dB); T一隔声间的平均透射系数。 3所有的散热通风以及工艺孔洞,均应设有消声器.其消 声量应与隔声间的隔声量相当。 5.3.6隔声罩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隔声罩宜采用带有阻尼层的钢板制作,阻尼层厚度宜为 金属板厚的1倍~3倍: 2隔声罩内壁面与机械设备间应留有一定的空间,各内壁 面与设备的空间距离宜大于100mm; 3隔声罩的内侧面应设吸声层; 4隔声罩所有的散热通风、排烟以及生产工艺孔洞,均应 设有消声器,其消声量应与隔声罩的隔声量相当; 5应防止隔声罩振动向外辐射噪声。 5.3.7隔声屏障的设置应靠近声源或接收者。室内设置隔声屏 障时,应在室内安装吸声体

    6.1.1降低空气动力机械辐射的空气动力性噪声或噪声源隔月 围护结构散热通风口、工艺孔洞等辐射出的噪声应进行消声 设计。

    6. 1. 2在空间充许的情况下

    1空气动力机械进(排)气口敬开的,应在靠近进(排) 气口处装设进(排)口消声器; 2空气动力机械进(排)气口均不开的,但管道隔声差 且管道经过空间的噪声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装设消声器; 3噪声源隔声围护结构孔洞辐射噪声的,应在孔洞处装设 消声器。 6.1.37 消声器的插人损失,应根据消声设计要求确定。 6.1.4 消声器引起的压力损失应控制在设备正常运行许可的范 围内。 6.1.5消声器产生的气流再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不得超过该环

    6.1.6消声器中气流速度应符合下列

    1空调系统主管道消声器内气流速度不宜大于10m/s; 2鼓风机、压缩机、燃气轮机的进、排气消声器内气流速 度不宜大于30m/s; 3内燃机进、排气消声器内气流速度不宜大于50m/s 4高压排气放空消声器内气流速度不宜大于60m/s。 5.1.7消声器应坚固耐用,并应满足防潮、防火、防腐、耐高 温、耐油污等要求。

    6.2.1消声设计应按下列步骤进

    流再生噪声、空气动力性能以及防潮、防火、防腐蚀等特殊使 要求确定。

    6.2.7消声器的型号选择应根据定型消声器的性能参数确定,

    6.2.7消声器的型号选择应根据定型消声器的性能参数确定 也可自行设计符合要求的消声器

    也可自行设计符合要求的消声器。 6.2.8消声器产生的气流再生噪声有影响时,应降低气流速度 或简化消声器结构

    6.3消声器的选择与设计

    6.3.1当噪声呈中高频宽带特性时,消声器的类型可采用阻性 形式。阻性消声器的静态消声量,可按下式计算:

    6.3.1当噪声呈中高频宽带特性时,消声器的类型可采用阻性

    6.3.1.消声系类

    6.3.2设计阻性消声器应防止高频失效的影响,其上限截止频 率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f 一上限截止频率: 声速,常温常压下可取340m/s; 消吉翌通道越面的当景古径(…)

    1当量直径不大于300rnm时,可选用直管式消声器; 2当量直径大于300mm)时,可选用片式或折板式消声器

    足视线不能透过的要求,折角角度不宜大于20°; 3消声通道可采用正弦波形、流线形或菱形的结构形式 其弯折角度应满足视线不能透过的要求; 4气流流速较低的通风管道系统,可采用迷宫式消声器, 消声器的小室宜为3个~5个,消声器内的气流速度宜小于 5m/s; 5对风量不大、风速不高的通风空调系统,可选用消声弯 头,消声弯头内的气流速度宜小于8m/s。 6.3.4当噪声呈明显低中频脉动特性时,或气流通道内不宜使 用阻性吸声材料时,消声器的类型可选用扩张室式。扩张室式消 声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扩张室式消声器的消声量,可用增加扩张比的方法提高 其消声频率特性,可用改变室长的方法来调节; 2将几个扩张室串联使用来增大消声量时,各室长度不应 相等; 3应在室内插人长度分别等于室长的1/2与1/4的内接管, 为接管宜采用穿孔率不小于30%的穿孔管连接起来; 4扩张室式消声器的内管管道直径超过400mm时,宜采 用多管式,

    6.3.5当噪声呈低中频特性时,消声器的类型可采用共振式

    共振式消声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通道共振式消声器,其通道直径不宜超过250mm,对大 流量系统可采用多通道,每个通道的宽度可取100mm~200mm; 2共振式消声器的腔长、宽、深尺寸均宜小于共振频率波 长的1/3,穿孔应集中在共振腔中部均匀分布,穿孔部分长度不 宜超过共振频率波长的1/12

    6.3.6对于下列情形,消声器的类型可选择微穿孔或微缝金属

    消声器不宜使用多孔吸声材料而文需要在觉频带范围内

    县有比较高的消声量:

    2消声器需在温度高、湿度大和流速高介质条件下使用。 6.3.7高压排气放空噪声的消声设计,宜采用节流减压、小孔 喷注及节流减压小孔喷注复合等排气放空消声器:排气放空消声 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节流减压消声器的节流级数接地线标准,应根据驻压比确定,宜取 2级~5级:对超高压的情说,也可多至8级: 2小孔喷注消声器的孔径宜为1mm~3mm,孔中心距应大 于孔径的5倍,总开孔面积应大于原排气口面积的1.5倍~ 2倍; 3节流减压小孔喷注复合消声器可由1级~2级节流减压 加1级小孔喷注组成

    7.1.1当原有吸声较少、混响声较强的各类车间厂房进行降噪 处理时,应进行吸声设计。 7.1.2吸声处理的降噪量可按表71.2的规定估算

    7.1.2吸声处理的降噪量可按表7.1.2的规定估算

    7.1.2吸声处理的降噪量可按表7.1.2的规定估算

    表7.1.2吸声处理的降噪量

    7.1.3吸声设计中应合理地确定吸声处理面积。 7.1.4吸声设计应满足防火、防潮、防腐、防尘等工艺与安全 卫生要求;同时还应满足通风、采光、照明及装修要求,为吸声 材料设置的埋件,应满足施工方便、坚固耐用的要求,

    7.2吸声设计程序和方法

    7. 2. 1 吸声设计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确定吸声处理前室内的各倍频带的声压级和总的A 声级; 2确定降噪地点的各倍频带允许声压级和允许总的A声 级精装修标准规范范本,计算所需吸声降噪量; 3·确定吸声处理前的室内平均吸声系数; 4计算吸声处理后应有的室内平均吸声系数; 5 确定吸声材料的类型、数量与安装方式。 7.2. 2 车间厂房吸声处理前中心频率为125Hz~4000Hz的6个

    倍频带的声压级和A声级,可实测或按本规范公式(5.2.2) 计算。

    ....
  • 工业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