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005-2021 公共建筑室内温度节能监测标准.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B11/T 1005-2021 公共建筑室内温度节能监测标准
3.0.1检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应按要求进行测试或校准,技术性能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表3.0.1检测用仪器仪表及技术要求
3.0.2公共建筑运行管理单位应建立含室内温度监控的节能运行管理制度,对室内温度等系统运行 的主要参数进行日常监测并记录,室内温度不符合室内温度控制要求时,宜及时进行系统调节并记 录。 3.0.3公共建筑主要公共区域明显位置应装设温度、相对湿度测量仪表,测量仪表宜符合本标准表 3.0.1中的技术要求, 3.0.4应设有负责公共建筑室内温度节能监测的管理岗位。人员上岗前应经过节能培训,并定期自 查。
4室内温度、相对湿度检测方法
4.1.1室内温度、相对湿度检测应在供暖空调期内,且应在公共建筑运营时间段内进行,检测期间 外门窗应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4.1.2应在供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期间进行检测。 4.1.3检测面积不应小于总建筑面积的0.5%建筑常用表格,且不应小于200m。 4.1.4室内温度检测方法宜采用抽样检测、测点均布检测、定点快速检测或移动快速检测,检测时 应同步监测室内相对湿度。 15检测区域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室内温度、相对湿度检测应在供暖空调期内,且应在公共建筑运营时间段内进行,检测期间 外门窗应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4.1.2应在供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期间进行检测。 4.1.3检测面积不应小于总建筑面积的0.5%,且不应小于200m 1.1.4室内温度检测方法宜采用抽样检测、测点均布检测、定点快速检测或移动快速检测,检测时 应同步监测室内相对湿度。
4.1.5检测区域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4.1.6测试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距地面以上0.7m~1.8m高度范围内,距墙的水平距离应大于1.5m; 2应避开阳光或发热光源直射或设置防辐射通风罩,距电脑、冰箱、冰柜等室内冷源或热源的 距离应大于1m; 3不应选择抽屉、橱柜等密闭的狭小空间。 4.1.7采用抽样检测方法时,受检区域测点数量和持续时长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检区域面积不足16m,设测点1个; 2受检区域面积16m及以上且不足30m,设测点2个; 3受检区域面积30m及以上且不足60m,设测点3个; 4受检区域面积60m及以上且不足100m,设测点5个; 5受检区域面积100m及以上,每增加20m~50m应增加1~2个测点,至少设6个测点; 6检测持续时长不应少于3h,且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应超过5min。 4.1.8采用测点均布检测方法时,测点数量宜按应检测面积和每20m2~30m设1个测点进行确定 测点均匀分布于所抽样楼层的公共区域内,测点宜布置于受检区域的中心位置。检测持续时长不应
少于3h,且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应超过5min。 4.1.9采用定点快速检测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点布置应满足本标准第4.1.7条或第4.1.8条的要求; 2应在温度检测用仪器仪表置于受检区域10min后开始检测,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10min 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应超过30S。 4.1.10采用移动快速检测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结合公共建筑内部结构、朝向、功能分区、设备设施布置等因素合理规划测试路线; 2应在温度检测用仪器仪表置于受检区内起始点10min后开始测试,持续检测时长以按拟定 测试线路匀速移动完所用时长为准,但不应少于10min,且数据记录时间间隔最长不应超过5s; 3应记录受检区域的实际测试线路,并至少记录检测初始和结束时刻的温度、相对湿度数值 4仪器仪表移动速度不宜超过1m/s; 5采用手持检测仪器仪表方式时,仪器仪表传感器部分距人体距离不应小于0.3m。
4.2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
tm=tm+ty 2t: 三 trm = n 中m=0m+中, o. m=血
2.3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室内温度合格判定应按国家、地方对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的节能管 规定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
公共建筑室内温度节能监测标准
Energy saving monitoring standard of indoor temperature for publig building
1总则 2术语. 11 3基本规定 12 4室内温度、相对湿度检测方法.. .14 4.1检测方法... 14 4.2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 18
3.0.1本条为检测用仪器仪表的基本要求,检测仪器的选择应根据检测范围和检测精度的要 求进行选择。现行的《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管理办法》(建科(2008)115号)规定,复 季空调温度tm≥26℃时或者tm≥24℃且Φ>65%RH时为合格,冬季供暖温度tm≤20℃为 合格;此外还应适当兼顾供暖空调运行时室内环境的实际温度,准确掌握仪器仪表在温度限 值的精确度,故要求至少对包括温度测量仪器的18℃、20℃、24℃、26℃、28℃和相 对湿度测量仪器的65%RH等测点进行测试、校准或检定。由于抽样检测、测点均布检测或 定点快速检测为多台仪器仪表在不同空间域上的同时测试,且仪器仪表的位置在检测期间不 变,同时参考其他标准中对室内温度检测仪器仪表的要求进行约束,未对温度响应时间约束 本标准规定的移动快速检测方法中,仅使用一台或儿台检测仪器,在拟定测试线路上以 习速方式移动,空间域和时间域同时变化进行测试,测量仪器温度响应时间成为能否有效测 得并记录某一空间温度的关键因素,温度响应时间越快越有利。标准中,结合目前仪器仪表 的现状调研分析增加了移动快速检测方法所用仪器仪表温度响应时间的技术要求。 表3.0.1中温度、相对湿度的精确度对于仪器仪表本身来讲的,在测试、校准或检定证 书中为仪器仪表的最大允许误差。 3.0.2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是供暖空调系统节能运行中的重要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节 能运行管理制度是保证系统高质量、高效率地运行,降低能耗、延长检修周期和使用寿命的 基本保证。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应包括运行人员管理、系统节能运行、系统节能检查和系统节 能维护保养。 供暖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管理包括节能操作规程、节能运行调节和运行参数的节能监控 根据系统设备的特点和在节能运行中的重要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运行检查制度(开停 机检查、回检查、周期性检查等),根据公共建筑实际的运行情况不断地对供暖空调系统 进行调适,以保证系统设备的正常、节能、高效运行。并做好系统和设备的节能维护保养工 作。制定相应的开机前维护保养、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及停机期间的维护保养等规定。 同时特别要求公共建筑运行管理单位根据室温监控及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管理制度,对室 内温度、空调系统运行的主要参数、空调系统的能耗进行日常监测记录,当公共建筑室内温 度超出温度控制标准限定时,公共建筑运行管理单位应根据节能运行规定或原则进行空调系 统运行状态的调控,并记录留存调控过程资料,以促进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按末端实际需 求进行供冷或供热,达到节能的目的, 3.0.3本标准针对公共建筑公共区域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节能监测,公共建筑运行管理单 位应在公共建筑的前台、服务台、出入口或其他人流量大的公共区域明显位置装设带有显示 功能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测量仪表,不但利于运行管理单位日常的温度巡检、利于节能监管部 门进行室内温度控制检查,同时可以接受社会监督,提高社会整体的节能意识。为了保证温
度和相对湿度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证日常节能监测、监督检查的有效性,装设的温度 和相对湿度仪器仪表的测量范围、温湿度精准度和分辨率应符合标准表3.0.1中的技术要求。 此外,温度和相对湿度仪器仪表宜安装在公共区域的人员活动范围内,即距地面0.7 m~1.8m的范围内,且应避开室内光源直射,距电脑、冰箱、冰柜等室内冷源或热源的距离 不少于1m,避免辐射影响。 3.0.4降低供暖空调系统运行能耗不仅需要采用一些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更重要的 是提高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水平,而目前我国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人员专业知 识水平不高。设立专职人员负责系统节能运行和建筑室温的节能管理,对专职人员进行相应 的节能培训,并实行岗位责任制,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管理水平,促进节能工作更好 地开展。 供暖空调系统运行专职人员在掌握技术基础和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应定期进行 节能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可包括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集中 式空调通风系统节能运行和管理技术等有关技术知识,不断地提高供暖空调系统运行人员的 节能本领和节能意识,确保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日常的节能、高效、低碳运行,为实现碳 中和目标做出运行管理人员应有的贡献。
4室内温度、相对湿度检测方法
(b) 图11个测点布置示意图
图11个测点布置示意图
图22个测点布置示意图
图33个测点布置示意图
图45个测点布置(梅花布点)示意图
抽样检测方法检测持续时间长度,保证仪器稳定测量的有效时间必须为3h以上,为 广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采用自动记录数据采集仪表,数据采集间隔时间不宜过长 数据量不宜过少。 4.1.8测点均布检测方法主要因为公共建筑内部结构、功能分区、设备/设施布置等因素的影 响,使得检测人员难以找到理想的测试区域,即使有理想测试区域也难以按照条文第4.1.7 中的布点方法进行测点布置时,宜采用测点均布测试方法,即对所选测试布置楼层进行整体 分区,在各个区域的申心点进行布点测试,见图6。整栋建筑总检测面积应符合4.1.3条的 要求,测点数量宜按总检测面积和每20m~30m设1个测点进行确定。现场检测过程中测 点布置与标准要求中的位置相差较大时,应记录原因
图6测点均布检测示意图
测点均布检测方法检测持续时间长和数据采集间隔时间要求与抽样检测方法一致。 4.1.9规定了定点快速检测方法应符合的要求,其测点布置数量和布点要求可以依据抽样检 则方法或测点均布检测方法进行确定,检测时长和数据记录时长间隔参考了《采暖住宅室内 空气温度测量方法》DB11/T745中室内温度的测试方法并适当提高了要求,规定检测持续 时间不少于10min,数据记录时长间隔不多于30s。同时要求所有测点完成布置10min之 后开始读取第一组温度和相对湿度数据。 4.1.10移动快速检测方法是基于2016年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课题《公共建筑室内 温度监控执法中的温度检测方法研究》的研究成果,进一步通过调研分析、模拟计算、现场 验证、校核分析等开展专题研究论证后确定的,专题研究论证工作包括了:首先,以某商场 负目某餐饮区的空调风系统为对象建立数学模型(见图7),模拟分析不同送风温度、不同 风速等工况下室内温度场和气流场,分析沿不同测试路线移动进行移动快速检测时得到温度 结果,并与抽样检测和均布检测方法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次,对仪器仪表移动速度、 检测人员身体与仪器仪表的距离等因素对移动快速检测结果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对典型仪器 义表的温度响应时间进行了调研,考虑测量仪器同步在空间域和时间域的变化确定了检测中 数据记录的间隔;再次,在北京卓展商厦、海文大厦、丽思卡尔顿酒店、华创生活广场、优 盛大厦、欧美汇购物中心、香格里拉酒店等项目上完成了现场测试的验证工作,均取得较为 理想结果
纺织标准图7某商场的一处空调区域
当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采用移动快速检测方法进行室内温度测试,只要 合理兼顾公共建筑内部结构、功能分区、设备/设施布置等因素的影响来确定测试线路,推 荐的4条测试路线见图8,能够得到准确的测温结果
图8采用移动快速检测时的测试路线示意图
采用移动快速检测方法时,应详细记录实际测试路线,以及每条测试路线起始与终止时 间及对应温度和相对湿度值,并应将持续检测期间所记录的逐时温度和相对湿度记录存档。 整栋楼检测工作宜采用同台设备依次对确定的受检区域进行检测。
4.2.1抽样检测、测点均布检测和定点快速检测依据本条文所计算得到的结果为整栋建筑所 有测点有效数据的平均值。因为按此三种方法检测时需要检测仪器仪表数量较多,因仪器仪 表本身测量误差有正有负,体现在检测结果时可相互抵消,因此不考虑仪器仪表的误差对检 则结果的影响。 4.2.2因为移动快速检测应采用检测仪器仪表数量仅为1台或几台,此时应考虑仪器仪表本 身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此测得室内温度和湿度平均值后应结合仪器仪表相应有效的测 试或校准证书中给出的温度修正值进行修正,应在每台仪器检测结果修正后再求仪器间的均 值,作为最终检测结果。若实际工作确实需要儿台设备同时对不同受检区域进行检测,数据 处理时,应对所几组设备采集的所有温度、相对湿度值进行逐一修正后,再求总和及平均值
4.2.3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室内温度合格判定应按国家、地方对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的 节能管理规定执行。现行的《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管理办法》(建科(2008)115号)规 定,公共建筑供暖空调室内温度指标与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夏季空调室内温度检测结果符合tm≥26℃时或者tm≥24℃且Φm>65%RH要求时, 判为室内温度控制合格,否则室内温度控制不合格,见图9; 2冬季供暖室内温度检测结果符合tm≤20℃时,判为室内温度控制合格,否则室内温 度控制不合格,见图10。 夏季工况:
轻工业标准图9夏季温度判定示意图
图10冬季温度判定示意图
....- 建筑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