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JGJ@T259-2012.pdf

  •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JGJ@T259-2012.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21
  • 发 布 人: tina0614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给钢筋短期施加密度较大的阴极电流,使钢筋周围已中性化 (包括碳化)的混凝土pH值提高到11以上,使钢筋再钝化的技 术措施。

    3.0.1 混凝土结构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耐久性修复与防护: 结构已出现较严重的耐久性损伤: 耐久性评定不满足要求的结构; 3 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拟继续使用,经评估需要时。 3.0.2 混凝土结构在下列情况下宜进行耐久性修复与防护: 1 结构已经出现一定的耐久性损伤: 2 使用年限较长的结构或对结构耐久性要求较高的重要建 (构)筑物; 3结构进行维修改造、改建或用途及使用环境改变时。 3.0.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应根据损伤原因与程度, 工作环境、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等因素,按下列基本工作 程序进行: 1耐久性调查、检测与评定; 2修复与防护设计; 3修复与防护施工; 4 检验与验收。 3.0.4 耐久性调查、检测与评定应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状况调查及检测应包括结构及构件原 有状况、现有状况和使用情况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要求调查 和检测下列内容: 1)混凝土结构的使用环境、建筑物使用历史及维修改造 情况; 2)设计资料调查,包括设计图纸、地质勘察报告、结构 类型、工程结构用途、建筑物的相互关系; 3)施工情况调查,包括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养护方

    式及钢筋有关试验记录; 4)混凝土外观状况调查与检测,包括混凝土外观损伤类 型、位置、大小;混凝土裂缝情况及渗漏水情况;混 凝土表面干湿状态、有无污垢: 5)混凝土质量调查与检测,包括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 钢筋保护层厚度、吸水率、氯离子含量、碳化深度、 钢筋锈蚀状况、碱骨料反应。 2混凝士结构耐久性的评定应根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进行。 结构环境作用等级的划分原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十结构 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规定。 3.0.5修复与防护设计应根据不同结构类型及其环境作用等级、 耐久性损伤原因及类型、预期修复效果、自标使用年限等,制定 相应的修复与防护设计方案,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目的、范围; 2 设计依据; 修复与防护方案或图纸; 材料性能及要求; 5 施工工艺要求; 6 检验及验收要求。 3.0.6 修复与防护施工应制定严格的施工方案。修复施工宣按 基层处理、界面处理、修复处理、表层处理四个工序进行。修复 防护施工工艺及操作要求的制定应根据所选择材料的性能、施工 条件及周围环境、修复防护方法进行

    项目管理、论文.0.7检验与验收应符合下列

    1质量检验宜包括材料检验和实体检验: 材料检验:材料应提供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报告,关键材料 应进行进场复验。 实体检验:对重要结构、重要部位、关键工序,可在施工现 场进行实体检验。 2工程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

    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执行,应按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及竣 工验收两个阶段进行。 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在隐蔽工程和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 上,应提交原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与质量检验报告单(出厂检验报 告及进场复检验报告等)、现场配制材料配合比报告、施工过程 中重要工序的自检验和交接检记录、抽样检验报告、见证检测报 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分部工程观感验收记录、实体抽样检验 验收记录等文件。 峻工验收:除应满足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的规定外,尚应提 交竣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竣工图、设计变更和施 工洽商等文件。 3. 0.8 混凝士结构耐久性调查检测与评定、修复与防护设计

    4.1.1修复前,结构的使用环境、钢筋锈蚀原因、范围及

    4.1.1修复前,结构的使用环境、钢筋锈蚀原因、范围及程度 应根据调查、检测及评定结果确定。 4.1.2根据调查与检测结果,修复设计方案宜按表4.1.2选用

    应根据调查、检测及评定结果确定。

    表4.1.2修复设计方案

    1修复设计时,应根据结构实际情况选用表格中的一种方案或同时采用多科

    4.1.3钢筋锈蚀修复处理,应进行钢筋阻锈处理及混

    处理。对严重盐污染大气环境下的重要结构,宜在钢筋开始腐蚀 尚未起混凝土顺筋胀裂的卓期,采用阴极保护、电化学脱盐等 技术进行修复防护处理。当采用电化学保护方法进行钢筋锈蚀修 复时应经专门论证。

    钢筋表面钝化剂和表面迁移型阻锈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钢筋阻锈处理中应采用钢筋阻锈剂抑制混凝土中钢筋 的电化学腐蚀; 2修补材料宜掺人适量的掺人型阻锈剂:同时,不应影响 修复材料的各项性能,其基本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阻 锈剂应用技术规程》JGJ/T192的规定: 3钢筋表面钝化剂宜修复已锈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 表面钝化剂应涂刷在钢筋表面并应与钢筋具有良好的粘结能力; 4表面迁移型阻锈剂宜用于防护与修复工程,表面迁移型 阻锈剂应涂刷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并应渗透到钢筋周围。 4.2.2电化学保护材料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1的规定。

    4.2.2电化学保护材料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1

    4.3钢筋阻锈修复施工

    4.3.1 混凝土表面迁移阻锈处理修复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表面基层应清理于净,并应保持干燥; 2 在混凝土表面应喷涂表面迁移型阻锈剂; 3 表面防护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4.3.2 钢筋阻锈处理修复工艺除应按基层处理、界面处理、修 复处理和表面防护处理进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修复范围内已锈蚀的钢筋应完全暴露并进行除锈处理; 2 在钢筋表面应均匀涂刷钢筋表面钝化剂: 3 在露出钢筋的断面周围应涂刷迁移型阻锈剂: 4凿除部位应采用掺有阻锈剂的修补砂浆修复至原断面, 当对承载能力有影响时,应对其进行加固处理; 5构件保护层修复后,在表面宜涂刷迁移型阻锈剂。

    4.4.1电化学保护可采用阴极保护、电化学脱盐和电

    .4.1 电化学保护可采用阴极保护、电化学脱盐和电化字再碱 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阴极保护可用于普通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保护; 2电化学脱盐可用于盐污染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 3电化学再碱化可用于混凝土中性化导致钢筋腐蚀的混凝 土结构; 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得进行电化学脱盐与再碱化处 理;静电喷涂环氧涂层钢筋拼装的构件不得采用任何电化学 保护;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阴极保护时,应进行可行性 论证。 4.4.2当采用电化学保护时,应根据环境差异及所选用阳极类 型,把所需保护的混凝土结构分为彼此独立的、区域面积为 50m~100m的保护区域。 4.4.3电化学保护的可行性论证、设计、施工、检测、管理应 由有工程经验的单位实施。

    型,把所需保护的混凝土结构分为彼此独立的、区域面 50m~100m的保护区域

    4.5.1掺人型阻锈剂、迁移型阻锈剂、修补材料等关键材料应 讲行进场复验,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阻锈剂应用 技术规程》JGJ/T192、《混凝土结构修复用聚合物水泥砂浆》 JG/T336等有关标准和设计的规定。

    4.5.2钢筋阻锈修复检验应行

    1修复完成后,应进行外观检查。表面应平整,修复材料 与基层间粘结应牢靠,无裂缝、脱层、起鼓、脱落等现象,当对 粘结强度有要求时,现场应进行拉拨试验确定粘结强度; 2当对抗压强度与物理化学性能有要求时,可对修复材料 留置试块检测其相应性能:

    3对修补质量有怀疑时,可采用钻芯取样、超声波或金属 敲击法进行检验

    5.1.1应在对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检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工程结 构的损伤程度,并应综合考虑工程重要性及修复费用,按下列规 定确定修复方案: 1对判断已发生碱骨料反应的结构,应在对未来活性和膨 胀发展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延缓碱骨料反应损伤的措施; 2工程检测如果发现混凝土尚未发生碱骨料反应破坏,但 存在发生碱骨料反应条件时,宜采取预防和防护措施: 3当碱骨料反应破坏严重或者是对结构安全性有影响时, 宜考虑更换或者拆除相应的构件或者结构。 5.1.2延缓碱骨料反应可采用封堵裂缝、涂刷表面槽水防护材 料等技术措施。 5.1.3防护或延缓碱骨料反应措施实施后应进行定期的检查,

    5.2.1碱骨料反应损伤修补材料应与混凝土基体紧密结合,耐 久性好,在修复后应防止外部环境中潮湿水分侵入混凝士。 5.2.2裂缝处理可采用填充密封材料或灌浆。对于活动性裂缝 立采用极限变形较大的延性材料修补,灌浆材料应具有可灌性。 5.2.3表面憎水防护材料应满足透气防水的要求,应保护混凝 土结构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5.2.1碱骨料反应损伤修补材料应与混凝土基体紧密结合,而

    5.3延缓碱骨料反应施工

    1对于存在发生碱骨料反应条件,尚未出现碱骨料反应破 混凝土结构,宜对结构混凝土表面进行防护处理,混凝土表

    面防护施工应按本规程第8.3.2条的规定进行。

    5.3.2对于已发生碱骨料反应,外观出现裂缝的混凝土结构 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施工: 1基层处理:应清除裂缝表面松散物及混凝土表面反应物 等物质,并应干燥表面; 2裂缝封堵:应根据裂缝的宽度、深度、分布及特征,选 择表面处理法、压力灌浆法、填充密封法进行裂缝封堵,裂缝封 者应按本规程第7.3节的规定进行: 3涂刷表面防护材料:应根据选择的材料按本规程第 8.3.2条的规定涂刷表面防护材料

    5.3.2 对于已发生碱骨料反应,外观出现

    5.4.1灌缝材料、表面防护材料等关键材料应进行进场复验, 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裂缝修复灌浆树脂》JG/T 264和《混凝土结构防护用渗透型涂料》JG/T337等相关标准 和设计的规定。

    6.1.1应在对混凝土冻融损伤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结构冻融 损伤程度,并应综合考虑工程重要性,按下列规定确定修复 方案: 1已出现冻融损伤的结构,应按冻融损伤程度的不同分为 下列两种类型进行修复: 1)结构混凝土表面未出现剥落,但出现开裂; 2)结构混凝土表面出现剥落或酥松。 2当冻融破坏严重或对结构安全性有影响时,宣更换或拆 除相应的构件或结构。

    6.2.1选择冻融损伤修复材料时,应综合考冻融损伤性质、 影响因素、损伤区域大小、特征和剥落程度,修复材料可选用修 补砂浆、灌浆材料和高性能混凝土及界面处理材料,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当结构混凝士表面未出现剥落但出现开裂时,宜用灌浆 材料和修补砂浆进行修复; 2当结构混凝土表面出现了剥落或酥松时,宜采用高性能 混凝土、修补砂浆、灌浆材料及界面处理材料进行修复。 6.2.2修复材料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 水泥; 2应掺用引气剂,修复材料中含气量宜为4%~6%

    修复材料的强度不应低于修复结构中原混凝土的设计 强度; 修复材料的抗冻等级不应低于原混凝士抗冻等级

    6.3冻融损伤修复施工

    6.3.1对结构混凝土表面未出现剥落但出现开裂的情况,宜先 清除冻伤混凝土,再应按本规程第7.3节的规定注入灌浆材料, 修补裂缝。然后应在原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修补,宜用修补砂浆 进行防护

    层处理、界面处理、修复处理和表面防护处理四步进行,除应满 足本规程第8.3.1条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基层处理,应剔除受损混凝土并露出基层未损伤混 凝土; 2对界面处理,当剥蚀深度小于30mm时,可采用涂刷界 面处理材料进行处理;当剥蚀深度不小于30mm时,基层混凝 土和修复材料之间除应涂刷界面处理材料外,尚宜采用锚筋增强 其粘结能力; 3对修复施工,当剥蚀深度小于30mm时,宜采用修补砂 浆或灌浆材料进行修复;当剥蚀深度不小于30mm时,宜采用 高性能混凝土或灌浆材料进行修复; 4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按本规程第8.3.2条的规定进行表面 防护处理。

    .3.3修复后,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被修复部分不得 东害。

    6.4.1修补砂浆、灌浆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界面处理材料、 引气剂等关键材料应进行进场复验,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混凝土外加剂

    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以及《混凝土结构修复用聚合物水泥 砂浆》IG/T336、《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907的规定

    6.4.2冻融损伤修复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对混凝土中气泡间距有要求时,可从修复材料中取 样,进行磨片加工,采用微观试验方法测定修复材料中的气泡 间距系数,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 范》GB/T50476和设计的规定; 2当对抗压强度、抗冻等级、抗渗等级有要求时,可对修 复材料留置试块检测其抗压强度、抗冻等级、抗渗等级,有条件 时,可检测其动弹性模量并计算抗冻耐久性指数,并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规定。

    7. 1 二 般规定

    7.1.1裂缝修补前应对裂缝进行调查和检测,内容可包括裂缝 宽度、裂缝深度、裂缝状态及特征、裂缝所处环境、裂缝是否稳 定、裂缝是否渗水和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应根据调查和检测结果 确定裂缝修补方法。修补方法可分为表面处理法、压力灌浆法 填充密封法。 7.1 2由王钢锈蚀碱骨料反应冻融损你引起的裂缝、其

    1.2由于钢筋锈蚀、碱骨料反应、冻融损伤引起的裂缝 处理应分别按本规程第4、5、6章的规定进行修复。

    .2.1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材料可分为表面处理材料、压 材料、填充密封材料三大类。裂缝修补材料应能与混凝土 紧密结合且耐久性好。

    料、渗透性防水剂等材料,其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环氧胶泥宜用于稳定、干燥裂缝的表面封闭,裂缝封闭 后应能抵抗灌浆的压力: 2成膜涂料宜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大面积表面裂缝和微细活 动裂缝的表面封闭; 3·渗透性防水剂遇水后能化合结晶为稳定的不透水结构 宜用于微细渗水裂缝迎水面的表面处理。 7.2.3混凝土结构裂缝填充密封材料可采用环氧胶泥、聚合物 水泥砂浆以及沥青油膏等材料。对于活动性裂缝,应采用柔性材 料修杯

    7.2.4混凝土结构裂缝压力灌浆材料可采用环氧树脂、

    烯酸树脂、聚氨酯类等材料。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 土裂缝修复灌浆树脂》JG/T264的规定。有补强加固要求的浆 液,固化后的抗压、抗拉强度应高于被修补的混凝土基材。

    7.3.1表面处理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清除裂缝表面松散物:有油污处应用内酮清洗;潮湿 裂缝表面应清除积水;在进行下步工序前,裂缝表面应十燥。 2所选择的材料应均匀涂抹在裂缝表面。 3涂覆厚度及范围应符合设计及材料使用规定。 7.3.2压力灌浆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处理:裂缝灌浆前,应清除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渣 和松散混凝土,并应将裂缝两侧不小于50mm宽度清理干净, 用应保持十燥。 2设置灌浆嘴:灌注施工可采用专用的灌注器具进行,宜 设置灌浆嘴。其灌注点间距宜为200mm~300mm或根据裂缝宽 度和裂缝深度综合确定。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或大型结构上的深裂 缝,可在裂缝位置钻孔;当裂缝形状或走向不规则时,宜加钻斜 孔,增加灌浆通道。钻孔后,应将钻孔清理干净并保证灌浆通道 畅通,钻孔灌浆的裂缝孔内宜用灌浆管,对灌注有困难的裂缝, 可先在灌注点凿出“V”形槽,再设置灌浆嘴。 3封闭裂缝:灌浆嘴设置后,宜用环氧胶泥封闭,形成 个密闭空腔。应预留浆液进出口。 4密封检查:裂缝封闭后应进行压气试漏,检查密封效果。 试漏应待封缝胶泥或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试漏前应沿裂缝 涂一层肥皂水,然后从灌浆嘴通入压缩空气,凡漏气处,均应予 修补密封直至不漏为止。 5灌浆:根据裂缝特点用灌浆泵或注胶瓶注浆。应检查灌 浆机具运行情况,并应用压缩空气将裂缝吹干净,再用灌浆泵或 针筒注胶瓶将浆液压入缝隙,宜从下向上逐渐灌注,并应注满。

    6修补后处理:等灌浆材料凝固后,方可将灌缝器具拆除, 然后进行表面处理

    1应沿裂缝将混凝土开凿成宽 2cm~~3cm、深2cm~~3cm 的“V”形槽; 2应清除缝内松散物; 3 应用所选择的材料嵌填裂缝,直至与原结构表面持平。 7.3.4 裂缝修补处理后,可根据设计需要进行表面防护处理

    7.4.1表面处理材料、填充密封材料和压力灌浆材料等 料应进行进场复验,其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混 缝修复灌浆树脂》JG/T264等相关标准和设计的要求

    7.4.1表面处理材料、填充密封材料和压力灌浆材料等关键材 料应进行进场复验,其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混凝土裂 缝修复灌浆树脂》JG/T264等相关标准和设计的要求。 7.4.2裂缝修补检验应满足下列规定: 1裂缝表面清理后封闭前应复验灌嘴,是否准确可靠; 2裂缝灌浆后应检查灌浆是否密实,可钻芯取样检查灌缝

    1裂缝表面清理后封闭前应复验灌嘴,是否准确可靠; 2裂缝灌浆后应检查灌浆是否密实,可钻芯取样检查灌缝 效果。

    8.1.1混凝土表面修复前,应对缺陷和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修

    8.1.2混凝土表面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表面防护,应在完成结构缺陷与损伤的修复之后 进行; 2根据防护设计的不同要求,表面防护可采用憎水浸渍, 防护涂层或表面覆盖等方法进行,并应满足渗透性、抗侵蚀性、 钢筋防锈性、裂缝桥接能力及外观等性能要求,

    8.2.1混凝土表面修复材料可采用界面处理材料和修补在 修补砂浆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不应低于基 凝土。

    修补砂浆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不应低于基材混 凝土。 8.2.2混凝土表面防护材料应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选择,可采用 无机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及复合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环境介质侵蚀作用下,防护材料不得发生鼓胀、溶解、 脆化和开裂现象; 2防护材料应满足结构耐久性防护的要求,根据不同的环 境条件和耐久性损伤类型宜分别具有抗碳化、抗渗透、抗氯离子 和硫酸盐侵蚀、保护钢筋性能: 3用于抗磨作用的防护面层,应在其使用寿命内不被磨损 而脱离结构表面: 4防护面层应与混凝土表面粘结牢固,在其使用寿命内, 不应出现开裂、空鼓、剥落现象。

    8.3表面修复与防护施工

    8.3.1混凝土表面修复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士结构表面修复的工序可分为基层处理、界面处理, 修补砂浆施工和养护。 2基层处理:对需要修复的区域应作出标记,然后宜沿修 复区域的边缘切一条深度不小于10mm的切口。剔除表面区域 内已经污染或损伤的混凝土,深度不应小于10mm;修复区边缘 混凝土应进行凿毛处理,对混凝土和露出的钢筋表面应进行彻底 清洁,对遭受化学腐蚀的部分,应采用高压水进行冲洗,并应彻 底清除腐蚀物。 3界面处理:修补砂浆施工前,应将裸露的钢筋固定好并 进行阻锈处理,待其干燥后应采用清水对混凝土基面彻底润湿 然后喷涂或刷涂界面处理材料。、 4修补砂浆施工: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施工部位及现场 状况可采用涂抹、机械喷涂及支模浇筑方法进行施工。 5养护:修补砂浆施工后,宜进行养护。 8.3.2混凝土表面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防护前应进行去掉浮尘、油污或其他化学污染物的 表面处理工作,对劣化的混凝土表层,宜先打磨清除,再用水清 洗。对不宜用水清洗的表面,可用高压空气吹扫。 2混凝土表面防护材料应按其配比要求进行配制或调制。 3采用渗透型保护涂料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憎水浸渍时,宜 采用喷涂或刷涂法施工,且施工时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及内部充分 十燥。当采用其他有机材料时,底层宜干燥。 4采用无机或复合材料进行混凝土表面防护时,宜抹涂施 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机砂浆类材料面层施工时,应充分润湿混凝土基底 部位,不得空鼓和脱落。 2)复合类材料面层施工时,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及内部充

    8.3.1混凝土表面修复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防护前应进行去掉浮尘、油污或其他化学污染物的 表面处理工作,对劣化的混凝士表层,宜先打磨清除,再用水清 洗。对不宜用水清洗的表面,可用高压空气吹扫。 2混凝土表面防护材料应按其配比要求进行配制或调制。 3采用渗透型保护涂料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憎水浸渍时,宜 采用喷涂或刷涂法施工,且施工时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及内部充分 十燥。当采用其他有机材料时,底层宜干燥。 4采用无机或复合材料进行混凝土表面防护时,宜抹涂施 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机砂浆类材料面层施工时,应充分润湿混凝土基底 部位,不得空鼓和脱落。 2)复合类材料面层施工时,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及内部充

    分干燥,不得起鼓和剥落, 3)当混凝土表面整体施工时,分隔缝应错缝设置。 4)当混凝土立面或顶面的防护面层厚度大于10mm时, 宜分层施工。每层抹面厚度宜为5mm~10mm,应待 前一层触千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施工。 5)施工完毕后,表面触十即应进行喷雾(水或养护剂) 养护或覆盖塑料薄膜、麻袋。潮湿养护期间如遇寒潮 或下雨,应加以覆盖,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 当混凝士表面需多层防护时,应先等第一层防护材料施 毕,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第二层的防护材料施工。

    8.4.1表面修复材料和表面防护材料应进行进场复验,其性能 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修复用聚合物砂浆》JG/1 336、《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907、《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IC/T984、《混凝土结构防护用成膜型涂料》JG/T335等相关标 准规定和设计的要求。

    A.1.1.电化学保护的材料和设备可采用阳极系统、电解质、检 测和控制系统、电缆和直流电源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阴极保护阳极系统应能在保护期间提供并均匀分布保护 区域所需的保护电流。阳极材料的设计和选择,应满足保护系统 的设计寿命要求和电流承载能力。 2电化学脱盐和再碱化的阳极系统应由网状或条状阳极与 浸没阳极的电解质溶液组成,电化学脱盐所用电解质宜采用 Ca(OH)2饱和溶液或自来水;电化学再碱化所用电解质宜采用 0.5M~1M的Na2CO3水溶液等。 3检测和控制系统的理入式参比电极可选用Ag/AgCl 0.5mol/LKCl凝胶电极和Mn/MnO2/0.5mol/LNaOH电极: 便携式参比电极可选用Ag/AgCl/0.5mol/LKCl电极。参比电 极的精度应达到士5mV(20℃24h)。钢筋/混凝土电位的检测设 备可采用精度不低于土1mV、输入阻抗不小于10MQ的数字万 用表,也可选用符合测量要求的其他数据记录仪。 4电源电缆、阳极电缆、阴极电缆、参比电极电缆和钢筋 混凝土电位测量电缆应适合使用环境,并应满足长期使用的要 求。电缆芯的最小截面尺寸可按通过125%设计电流时的电压降 确定。 5直流电源应满足长期不间断供电要求,应具有技术性能 稳定、维护简单的特点和抗过载、防雷、抗干扰、防腐蚀、故障 保护等功能。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应根据使用条件、 辅助阳极类型、保护单元所需电流和回路电阻计算确定。 5

    A.1.2阴极保护宜采用经证实有效的阳极系统,

    内以及现场试验应用与实践充分验证的新型阳极系统,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阳极系统可在下列三种系统中选用 1)可采用混凝土表面安装网状贵金属阳极与优质水泥码 浆或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覆盖层组成的阳极系统; 2)可采用条状贵金属主阳极与含碳黑填料的水性或溶剂 性导电涂层次阳极组成的阳极系统: 3)可采用开槽理设于构件中的贵金属棒状阳极与导电聚 合物回填物组成的阳极系统。 2牺牲阳极式阴极保护的阳极系统可在下列两种系统中 选用: 1)可采用锌板与降低回路电阻的回填料组成的阳极系统: 2)可采用涂覆于混凝土表面的导电底涂料与锌喷涂层组 成的阳极系统

    A.2.1电化学保护工程施工可分为凿除和修补损伤区混凝土保 护层、电连接保护单元内钢筋、安装监测与控制系统、安装阳极 系统、制作和铺设电缆、安装直流电源等工序,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实施电化学保护前,应先清除已胀裂、层裂的混凝土保 护层和钢筋上的锈层,并应采用电导率和物理特性与原混凝土基 层接近的水泥基材料修复凿除部位至原断面,对结构安全性有影 响时应进行加固处理: 2各保护区内钢筋之间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中其他金属件之 间应成为电连接整体,阳极系统与阴极系统(钢筋)间不得存在 短路现象; 3电化学保护的监测与控制系统、阳极系统中各部件的规 格、性能、安装位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直流电源安装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4的规定执行。各种电缆应有唯一性标识。

    B50254的规定执行。各种电缆应有唯一性标识。 .2.2电化学保护技术的特征应符合表A.2.2的规定

    A.2.2电化学保护技术的特征应符合表A.2.2的规定,

    表A.2.2电化学保护技术的特征

    A.2.3电化学保护电流密度除应使保护效果达到本规程第 A.3.5条的规定外,尚应控制在不降低阳极系统和混凝土质量 的范围内。具体保护电流密度宜通过经验数据或进行现场试验确 定,也可按照表A.2.2选取,不同条件混凝土结构阴极保护电 流密度也可按表 A.2.3选取

    .2.3宜采用的阴极保护电流密度

    A.2.4电化学保护系统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以设计电流的10%~20%进行初始通电,测量直流电 源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以及钢筋/混凝土电位,所有部件的安 装、连接应正确; 2对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试通电正常后,应逐步加大阴极 保护电流,直至钢筋/混凝土的电位满足本规程第A.3.5条的规 定;对电化学脱盐和电化学再碱化,试通电正常后,应逐步加大 保护电流,直至设计值。 A.2.5电化学脱盐和再碱化保护系统通电结束后,应及时拆除 油辉

    保护电流,直至设计值 A.2.5电化学脱盐和再碱化保护系统通电结束后,应及时拆除 混凝土表面阳极系统及其配件,采用高压淡水清洗经处理的混凝 土表面并应进行表面修复处理或表面防护处理

    混凝土表面阳极系统及其配件,采用高压淡水清洗经处理的混凝 土表面并应进行表面修复处理或表面防护处理,

    A.3.2电化学保护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下列方面的检验:

    1逐一检查所用的阳极、电缆、参比电极、仪器设备规格、 数量、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保护系统所有部件安装是否牢固、是否有损坏,电 览和设备连接是否正确; 3测量保护单元内钢筋的电连接性和钢筋网与阳极系统之 间的电绝缘性,电缆的绝缘电阻和电连续性,检测埋设参比电极 的初始数据; 4测量保护区域内钢筋的自然电位和混凝土原始氯离子含 量或pH值。 A.3.3在通电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本规程第A.2.2条的方法定 期确认保护效果,直至满足本规程第A.3.5条的规定。电化学 脱盐和电化学再碱化的电解液还应定期检测、更换,并应保持 定的碱度。

    A.3.3在通电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本规程第A.2.2条的 期确认保护效果,直至满足本规程第A.3.5条的规定。 脱盐和电化学再碱化的电解液还应定期检测、更换,并应 定的碱度。

    A.3.4在阴极保护持续运行期间,每年应定期对保

    检查和维护,应定期检测和记录电源设备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 和钢筋保护电位。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园林标准规范范本,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 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4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 5 《混凝士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 6 《钢筋阻锈剂应用技术规程》JGJ/T192 7 《混凝土裂缝修复灌浆树脂》JG/T264 8 《混凝土结构防护用成膜型涂料》JG/T335 9 《混凝土结构修复用聚合物水泥砂浆》JG/T336 10 《混凝土结构防护用渗透型涂料》JG/T337 11 《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907 12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IC/T984

    1《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 5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 6 《钢筋阻锈剂应用技术规程》JGJ/T192 7 《混凝土裂缝修复灌浆树脂》JG/T264 8 《混凝土结构防护用成膜型涂料》JG/T335 9 《混凝土结构修复用聚合物水泥砂浆》JG/T336 10 《混凝土结构防护用渗透型涂料》JG/T337 11 《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907 12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JC/T98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

    粮油标准总则· 33 基本规定 34 钢筋锈蚀修复· 37 4.1 一般规定 37 4.2 材料 40 4.3 钢筋阻锈修复施工 40 4.4 电化学保护施工 40 42 4.5检验与验收: 延缓碱骨料反应措施及其防护 43 5. 1 一般规定 43 5. 2 材料 44 5. 4 检验与验收· 45 冻融损伤修复 46 6.1 一般规定 46 6.2 材料 47 6.3 冻融损伤修复施工 48 48 6.4 检验与验收 裂缝修补 50 7. 1 一般规定 50 ......................... ................................ 7.2 材料 51 7. 3 裂缝修补施工· 51 7.4 检验与验收· 52 混凝土表面修复与防护。 53 8.1 一般规定 53

    衣值修 防护施 录A 电化学保护 56 A.1 材料 56 A.2电化学保护施工 56 A.3检验与验收 57

    1.0.1国内外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在我 国,自前由于结构耐久性不足造成的结构寿命缩短基至出现重大 事故的实例很多。对混凝土结构及时、有效地进行修复与防护可 显著改善其耐久性状况,大大延长结构服役寿命。以往混凝土结 构的修复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修复陷人修一坏一再修 一再坏的怪圈,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背离了我国可持续 发展的基本战略。本规程的出发点在于规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 修复与防护,延长结构使用寿命。混凝士结构耐久性的修复、防 护涉及因素复杂,有些相关机理目前还在深人研究之中,本规程 的编制是基于现有的认识水平,为满足目前工程需要而首次编 制的。 1.0.2、1.0.3本规程的适用范围是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修 复与防护,强调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对由于耐久性引起的承 载能力不足而需进行的加固问题,须按照有关加固规范与本规程 的规定并行处理。 有关部门已制定的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标准、混凝土结构耐 久性评定标准中,对如何评估结构耐久性现状已有详细描述,这 些工作构成了科学修复的基础。自前混凝士结构加固等相关规范 中部分也涉及耐久性内容,本条主要强调应与上述内容相协调。 混凝士结构广泛用于各种自然及人工环境下,特殊地区、特 殊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除应符合本规程的相 关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取应的防护 措施。无其对极端严重腐蚀环境下的结构耐久性,应与地方或行 业中相关的防腐蚀技术规范等内容相符合。

    ....
  • 相关专题: 混凝土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