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T 3604-2019 石油化工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SH∕T 3604-2019 石油化工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程.pdf
SH/T 36042019
5.1.3用于预应力孔道的水泥基灌浆材料性能指
建筑管理5.2.1环氧灌浆材料的性能指标应满足表5.2.1的规定
表5.2.1环氧灌浆材料的性能指标
要求的环氧灌浆材料,应经试验验证能满足要求日
5.3.1水泥基灌浆材料性能试验方法应按照附录
水泥基灌浆材料性能试验方法应按照附录A执行 环氧灌浆材料性能试验方法应按照附录B执行。
SH/T36042019
6.1灌浆材料宜按照下列原则选用: a)静设备基础底座、一般动设备基础底座、钢柱脚下灌浆宜采用水泥基灌浆材料; b)当设备对灌浆材料的类型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环氧灌浆材料; c)当长期工作于高温环境时,不宜采用环氧灌浆材料。 6.2除有特别规定外,可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表6.2选用灌浆材料
表6.2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灌浆材料
6.3灌浆材料宜根据灌浆层的厚度按表6.3选用。
表6.3根据灌浆层厚度选用灌浆材料
表6.4螺栓直径与孔壁距离
7水泥基灌浆材料施工
7.1.1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拌合水质量应符合JGJ63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水温以5℃~30℃ 为宜。 7.1.2搅拌宜采用机械搅拌,拌合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使用说明要求
7.2.1设备就位前,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并冲洗干净。 7.2.2设备就位调整完成后灌浆前,应将与灌浆材料接触的设备底板、地脚螺栓和混凝土基础表面清 理干净,不得有松动的碎石、浮浆、浮灰、铁锈、油污等。 7.2.3在进行灌浆前,应清除灌浆区域内影响灌浆材料流动的障碍物,必要时宜设置排气通道。 7.2.4所有模板在安装前宜涂刷脱模剂,且不应将脱模剂溅到混凝土基面或钢底板上。模板应牢固, 所有缝隙均应进行封闭处理。模板支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的规定。
7.3.1浇灌量小时,灌浆
间应大于4min。搅拌时应上下左右移动搅拌器,且叶片不得提出浆液面,浮在浆料表面的气泡应刮破。
7.3.2浇灌量大时,宜采用砂浆搅拌机进行搅拌。
SH/T36042019
7.3.4灌浆方案宜以灌浆材料流动的距离最短为原则进行设计,当长边两侧长度不同时宜从短边一侧 注入;长边两侧高度不同时宜从较低的一侧注入,直至另一侧有灌浆材料溢出为止。严禁从两侧同时灌 浆。 7.3.5灌浆开始后,应连续进行。灌浆材料加水拌合后宜在30min内用完。灌浆结束后不应再次调整 地脚螺栓。 7.3.6当对地脚螺栓孔和混凝土基础顶面分两次灌浆时,地脚螺栓孔内灌浆层顶面宜低于基础混凝土
SH/T36042019
顶面50mm;应在地脚螺栓孔灌浆材料达到设计强度70%后,再进行设备调平及混疑土 7.3.7灌浆过程中不应使用振动器振捣、反复抽拉等扰动灌浆材料,可以通过高位漏斗、预置导引链 条等手段来辅助灌浆材料的流动,也可采用竹片、铁片等工具从灌浆料底部进行适当引流。 7.3.8对于面积较大的基础,灌浆时宜采用分段(格)跳仓施工。 7.3.9当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应采用冬期施工措施,可采用不超过65℃的温水拌合水泥基灌浆材 料,浆体的入模温度应在10℃以上;应预加热混凝土基础表面,并保持在10℃以上;受冻前灌浆材料 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5MPa。 7.3.10当灌浆部位温度大于35℃时,应采用高温环境施工措施,灌浆前24h应避免灌浆部位受到阳 光直射;与水泥基灌浆材料接触的混凝土基础和设备底板的温度不应大于35℃;浆体的入模温度不应 大于30℃,灌浆后应及时采取保湿养护措施 7.3.11灌浆施工完毕,应对暴露于空气中的部位表面及时收浆(压光)。
4.1收浆(压光)后,灌浆料裸露部分应立即喷洒养护剂、覆盖塑料薄膜、加盖湿润的草袋或棉不 ,并于终凝后开始对灌浆层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温度宜大于5℃,养护时间宜满足表7.4.1的要求。
表7.4.1环境温度与养护时间的对应关系
表7.4.2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拆模时间
7.4.3当采用快凝快硬型水泥基灌浆材料时,养护措施应按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执行。 7.4.4冬期施工且对强度增长无特殊要求时,灌浆完毕后裸露部分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保温材 料。起始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在负温条件养护时不得浇水。 7.4.5当环境温度低于水泥基灌浆材料产品技术文件要求的最低施工温度或需要加快强度增长时,可 采用人工加热养护方式;养护措施应符合JGJ/T104的有关规定。 7.4.6拆模后水泥基灌浆材料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大于20℃时,应采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
3.1.1除产品技术文件中有特别 ?30C日 8.1.2灌浆过程中宜避开最高温时段,与灌浆料接触的基材及设备底板表面温度不应大于35 B.1.3灌浆施工期间,混凝土表面温度应至少高出露点温度3℃。 8.1.4搅拌应采用机械搅拌,并遵循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
氧灌浆材料的施工应满足本规程7.2.1~7.2.9条的
SH/T3604—2019
3.2.2环氧灌浆材料浇灌前应保持混凝土基材表面和设备底板下表面十燥。 8.2.3当环氧灌浆材料的流动方向长度大于1.0m时,可采取设置高位漏斗法或压力法灌浆。 8.2.4在混凝土基础顶面以上的环氧灌浆层厚度范围内,宜采用泡棉胶带缠绕在螺杆上,且单侧泡棉 胶带总厚度不宜小于6mm,如图8.2.4所示。
图8.2.4地脚螺栓环氧灌浆材料灌浆示意图
3.4.1在灌浆材料固化前,应用硬毛刷清除浆料表面的小气泡。 8.4.2在环氧灌浆材料浇筑后48h内,应对灌浆材料进行保护,防止踩踏、避免阳光直射、雨淋。 8.4.3冬期施工时,灌浆完毕后裸露部分应及时加盖保温材料。可采用人工加热养护方式,养护措施 应符合JGJ/T104的有关规定。或按照产品技术文件采取保温养护措施。 8.4.4当采用低热型或高热型环氧灌浆材料时,养护措施应按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执行。 8.4.5环氧灌浆材料的拆模时间宜大于48h
SH/T36042019
留置组数宜根据工程实际要求确定。 9.2浇灌现场制作试件的抗压强度测试,水泥基灌浆材料应按本规程附录A执行,环氧灌浆材料应按 本规程附录B执行。 9.3现场检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9.3.1水泥基灌浆材料的进场复检和取样检验,应按照GB/T50448的相关规定进行。 9.3.2环氧灌浆材料的进场复检包括性能检测和净含量检测。 9.3.3净含量检测应满足如下规定:
SH/T36042019
B.0.1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实验室的温度应为23℃土2℃,相对湿度应不小于50%±5%; b)养护室的温度应为23℃±2℃,相对湿度应为50%土5%; c)成型时,环氧灌浆材料的温度应与实验室的温度一致。 B.0.2试验前,样品及所用器具应在规定试验环境条件下至少放置24h,所有搅拌设备均应清洁干净 和保持干燥。 B.0.3环氧灌浆材料配比和拌合应按产品技术文件推荐的配合比进行拌合。 B.0.4环氧灌浆材料拌合物的制备方法应按照DL/T5193《环氧树脂砂浆技术规程》进行。按推荐的 顺序加料并缓慢拌合至外观颜色均匀为止(或按推荐的搅拌时间),一般不超过3min,避免搅拌时间过 长引发的反应放热。 B.0.5环氧灌浆材料应按照本规程8.3节的要求进行搅拌,其制备、成型过程中不应振动、插捣
3.1.1截锥流动度的试验应按GB/T50448《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
a)环氧灌浆材料分层试验的标准试件应采用尺寸为100mm的立方体。试模应符合JG3019《混凝 土试模》中的技术要求。 6 测定分层时应按下列试验步骤进行: 1)将拌合好的环氧灌浆材料浆体倒入100mm×100mm×100mm试模中; 2) 将试件放置在养护室中养护1天后拆模: 3) 打磨掉试件的侧面约5mm厚度,至彻底露出骨料; 4) 用卡尺测量试件顶部完全没有骨料的树脂层厚度。若厚度超过0.5mm,则判定分层。 .1.3# 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 a) 环氧灌浆材料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的标准试件应采用尺寸为40mm×40mm×160mm的棱 柱体。试模应符合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中的技术要求。 b) 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应按下列试验步骤进行: 1) 将拌合好的环氧灌浆材料浆体倒入40mm×40mm×160mm试模,不振动,但需用刮刀来 回两次放气: 2) 将试件放置在养护室中养护,固化之后在养护期间任何时候均可脱模。养护时,应以单层 形式在试验台水平表面放置 3) 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检验按现行国家标准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1.4压缩弹性模量按DL/T5193《环氧树脂砂浆技术规程》中的规定进行
SH/T36042019
7线性热膨胀系数按DL/T5193《环氧树脂砂浆技术规程》中的规定进行。 8 放热温度峰值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 a)试验所用测试杯应满足DL/T5193《环氧树脂砂浆技术规程》中的规定: b 试验所采用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应符合GB/T10801.1中I型产品指标,厚度为50mm土5mm; c) 测试时采用50mm厚砂浆试样,以两个平行试件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精确至1℃; d)其他测试步骤按DL/T5193《环氧树脂砂浆技术规程》中环氧砂浆放热温度峰的测定和分类的 规定进行。 .9有效承载面积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 a)有效承载面积试验试件应采用如图B.1所示尺寸的试验箱制作并养护而成,试验箱应能确保试 验过程中各处接缝的密封,透明的硬质碳酸酯塑料盖板应保持水平。 b)有效承载面积测试应按下面步骤进行: 1)将拌合好的环氧灌浆材料沿左侧斜板缓慢倒入试验箱料斗中,这时应保持滑动门封闭: 2) 静置5min后,缓慢升高滑动门,使环氧灌浆材料从料斗流入槽内,并让多余的材料从右 侧开口溢出,整个过程中应保持硬质碳酸酯塑料盖板固定; 3) 将试件放置在养护室中养护,养护期间禁止移动和振动试验箱。养护24h后脱模: 4) 脱模后,用钢丝刷清理硬化后灌浆材料的顶表面(与塑料盖板接触表面),完整暴露出表 面气孔和空隙。用工业重质碳酸钙粉调制的腻子填补表面气孔和空隙。然后用刮刀和抹布 清除干净表面多余的腻子; 5 用分辨率不低于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对处理后的灌浆材料表面进行拍照。将照片导入图 像处理软件,剔除试件边缘受影响区域,截取剩余试件顶表面的矩形区域,将截取的矩形 区域进行二值化处理,计算黑色像素所占图片总像素的百分比,即是有效承载面积。
B.1.9有效承载面积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
SH/T3604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石油化工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SH/T3064—2019
SH/T36042019
《石油化工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程》(SH/T3064一2019),经工业和信息化部2019年11月11日以 第48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程是在《石油化工水泥基无收缩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程》(SH/T3064一2009)的基础上修订而 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是上海环宇建筑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主要起草人员是何国富、闵轶、孙振平、应付钊等。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增加了环氧灌浆材料,水泥基灌浆材料中增加了快凝快硬型和用于预应力孔道型; 一增加了环氧灌浆材料和水泥基灌浆材料的选择原则; 一增加了环氧灌浆材料的技术要求、检验、施工及验收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现行国家规范和原规程在执行过程中各有关单位反馈的意见,对原规程进行了全面修订和 补充。 本规程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 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修订了一些技术参数。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 《石油化工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 衣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 又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SH/T36042019
石油化工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的材料。根据其主要原材料, 流动性好,抗离析,自密实, 密实、耐腐蚀性好、韧性好
3.2~3.9根据目前灌浆材料的检测方法 环氧灌浆材料、截锥流动度、流锥流动度 术语定义,取消了一次灌浆的术语定
4.2在近几年建设的项目中,一些大型的动力设备基础要求的灌浆层厚度已经达到100mm,且从潜 材料产品的调研资料看,灌浆层的厚度达到100mm时,采用一些措施可以保证工程质量。本次修订
SH/T36042019
灌浆层的控制厚度从75mm改为100mm。 当灌浆层厚度超过100mm时,水泥基灌浆料可根据生产厂商提供的相关技术条件采用分层浇灌或 掺入一定比例石子等措施。 4.3作出这一限制的目的,主要考虑到基础混凝土对灌浆层有一定的约束,灌浆层上部自由面较大时, 可能造成灌浆层自由表面一侧易出现微裂纹。特别是环氧灌浆材料,当灌浆层超出设备底板较多,且灌 浆料延伸至混凝土基础边缘时,甚至可能造成灌浆层下的混凝土产生水平裂缝。 在美国标准ACI351中对水泥基灌浆材料规定,不在底板以下或者底板周边100mm范围内的灌浆 区域为无约束灌浆区(unrestrainedareasofgrout);在无约束灌浆区域应按照合同文件的规定,采用安 装钉、销或其他控制收缩裂缝、边缘拉裂的措施或二者兼用的方法。 规定的目的是避免出现不受约束的肩角,主要是因为灌浆材料下部受到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不能自 由收缩,而上部(设备基础底板以外的区域)可以自由收缩。当出现不受约束的肩角时,会造成在环氧 藿浆材料收缩变形的影响下产生较大的水平拉力,造成混凝土拉裂,出现水平裂缝,如图1(a)所示。 因此,在设计时宜采用受约束的肩角,如图1(b)所示。
4.5主要是考虑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掺水量会对其强度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在以往的许多工程中发现, 现场对灌浆料中的用水量控制重视不够,现场没有专门的加水计量工具,加水多少全凭施工工人的感觉 本次修订增加了相关规定。 4.8在以往的工程中,由于现场对施工材料的存放不合理造成材料质量受影响的事情时常发生,本次 修订时,将材料存储的要求进行了汇总,并从第10章移到基本规定中
5.1.1本规程2009版主要是考虑到当时不同标准规程中存在不足和冲突,JC/T986一2005《水泥基灌 浆材料》中规定28天强度为70MPa,而YB/T9261一1998《水泥基灌浆材料施工技术规程》中规定28 天强度为65MPa、55MPa。从而,根据调研结果将水泥基灌浆材料按28天抗压强度分为3个等级。 本次修订时从方便广大设计者选用的角度考虑,与现行标准GB/T50448一2015《水泥基灌浆材料 应用技术规范》尽量保持一致,水泥基灌浆材料的划分和技术指标在和GB/T50448一2015保持一致的 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取舍。其中GB/T50448一2015中的类型IV骨料粒径较大,一般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 中,在本规程所适用范围内一般不会采用,本次修订就没有包含。 同时,考虑在进行石油化工装置停产检修时工期较紧及近年来地下水封洞库、LNG低温罐的建设 越来越多,根据实际工程需要,本次规程修订时,水泥基灌浆材料中增加了快凝快硬型和预应力孔道用 灌浆材料。 5.1.2水泥基灌浆材料最重要的四项性能指标是流动度、泌水率、竖向膨胀率和抗压强度。流动度是 为保证施工的易操作性,对流动度小的可采用适当的施工措施来满足工程需要;泌水率是保障水泥基灌 奖材料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
SH/T3604—2019
标。本规范表5.1.2中性能指标均应按产品要求的最大用水量检验。 本次修订考虑与GB/T50448一2015基本保持一致,同时考虑石油化工实际工程的需要,对本规程 2009版原水泥灌浆材料按照强度进行分类的方法进行了大的调整。主要分为普通型、高强型和快凝快硬 型三种,普通型中的I型、II型、IⅢI型对应GB/T50448一2015中的I、II、II型,GB/T50448一2015 中的V型主要用于建筑物加固,与本规程的适用范围不同,不再列出。考虑水泥基灌浆材料的强度是灌 浆材料中较易实现的一个参数,本次修订时将I型、II型、IⅢ型的强度指标进行了统一。同时保留了上 一版中关于高强灌浆材料的技术指标,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将强度标准由80MPa提升为90MPa。 其中,I型指标主要是应用于一种新型低黏度的灌浆材料。这种灌浆材料在获得低黏度性能的同时, 还能保持自身的匀质性,做到不沉降、不泌水等,而且这种灌浆材料对用水量不敏感,现场施工时材料 的匀质性较好,灌浆速度快,不需要高位漏斗就可以灌入狭小的空间,其作为一类低黏度精确灌浆材料 新产品,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其流动度采用流锥法测量。 最近几年随着地下洞库的应用越来越多,右油化工行业对堵水材料的需求也相应增加。用于堵水的 快凝快硬型灌浆料性能与用于抢修的快凝快硬型又具有明显的不同,要求其流动度小,凝结时间短。因 比,其初凝和终凝时间、可施工性能相应缩短,初凝前的流动性损失必然加大,这类灌浆材料在应用中 客户会根据工程实际需求规定初凝从0.5h~10h进行调整。故本规程修订时提出可进行适当降低,具体 应和业主协商。 与GB/T50448一2015《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不同之处在于对普通型和高强型没 有具体提出1天抗压强度的要求。主要原因在于: 1)大多数情况下,水泥基灌浆材料都属于早强型的,1天抗压强度容易达到,同时普通型和高强型 水泥基灌浆材料的养护至少要7天,1天抗压强度对设计施工无太大意义。 2)现今的灌浆工程越来越注重灌浆材料的流动性、流动度的保持性,以及保水性、抗裂性,鼓励 水泥灌浆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单位从原材料的选择和产品配方制定上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添加保水剂、增 稠剂、缓凝成分等,这些技术措施无疑对灌浆材料的早期强度有一定负面影响。 3)大型设备安装后需要的灌浆施工的体积(面积)越来越大,为预防温度裂缝,需要降低灌浆材 料浇灌后的内部水化热和温升速率,再者,从成本角度出发,有些产品也考虑在满足灌浆材料技术指标 的情况下,掺加部分活性掺合料,采取这些措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灌浆材料的早期强度发展,而 相反,其后期强度发展更稳定。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对灌浆材料的1天抗压强度均不作出明确要求。 同时,由于增加了氯离子含量的限制,取消了对钢筋腐蚀性的要求;考虑石油化工行业水泥基灌浆 料大都用于混凝土顶面以上,基本与钢筋没有接触,取消了对钢筋握裹强度的要求。 5.2.1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环氧灌浆材料的含技术参数、设计、施工技术要求的专门技术标准,国外 也没有类似标准,表5.2.1主要是参考所收集的产品资料、以往工程中外方的资料要求、API610、PIPSTS 03601和参考JT/T1130一2017《桥梁支座灌浆材料》完成。 在API610附录L中提出动设备对环氧灌浆料的最低要求主要有如下儿项: 1.按照ASTMC1181规定的方法,蠕变应小于5μm/mm; 2.按照ASTMC531规定的方法,线性收缩率应小于0.080%,热膨胀应小于54×10mm/(mm?℃); 3.按照ASTMC579规定的方法,7天抗压强度应至少为83MPa(12000psi); 4.按照ASTMC882规定的方法,环氧灌浆料比混凝土砂浆的粘结强度应当高出14MPa 5.按照ASTMC884规定的方法,将环氧砂浆覆盖在水泥砂浆上时,应通过热适应性试验; 6.按照ASTMD638规定的方法,抗拉强度应不小于12MPa,弹性模量应不小于1.2×10MPa 7.按照ASTMD2471规定的方法,采用直径150mm×高300mm试件时,放热峰值不应超过45℃, 凝胶时间至少为150min。 在PIPSTS03601中提出对环氧灌浆料的要求主要有如下儿项:
SH/T36042019
6.1对水泥基灌浆材料和环氧灌浆材料应该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采用?选用时应考虑什么因素?国内外 规范、标准中均没有明确的规定,较难制定准确的标准来规范其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来确定。 本次修订主要是参考一些国际知名企业标准、压缩机及其他动设备厂家的技术文件和国内以往项目的工 程经验制定了一些原则,可以供设计者选用时参考。 从以往的工程经验看,大多的质量问题是由于施工的质量不佳引起,较少发生由于灌浆料产品出问 题而影响设备运行的情况。同等条件下,不同的设备厂家提出的灌浆材料类型有时也会明显不同。考虑 水泥基灌浆材料价格便宜、流动性较好,一般情况下可优先选用水泥基灌浆材料;但当设备厂商对灌浆
SH/T 36042019
表1螺栓直径与孔壁距离
该表可能是沿用了环氧基螺栓孔灌浆的相关资料,而水泥基灌浆料在以往施工中的螺栓先置入, 后灌浆,其与孔壁距离一般大于30mm,大直径螺栓采用螺旋管预留孔(圆形)或倒拔(上小下大)截 头回棱锥预留孔。小直径用后成孔法。如果灌浆层厚度小,可能有如下问题:①与孔壁接触面小、摩阻 力小,灌浆层在20mm以下,显得单薄(水泥砂浆面层厚度一般均≥20mm,过易起壳)。②小于20mm 在先置入螺栓后灌浆施工不易,灌入比较困难,也不易插捣(排出空气)。D≤14mm的螺栓可用先灌浆 后置螺栓工艺(用手提电钻夹住螺栓旋转插入,注意保护螺纹丝扣)。大直径须用专用夹具。本次修订 根据近年来的工程实践,参考了HILTI等有关资料后水利常用表格,对该表做了调整
7.2.4根据以往工程中发现的情况,本次修订增加了对脱模剂使用的规定。 7.2.6、7.2.10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增加了在什么情况下宜采用高位漏斗法或压力法灌浆及分仓处理 的规定,具体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和工程经验确定。 7.2.7在实际工程中,为保证灌浆材料不与混凝土脱开,一般都会设置灌浆面高于设备底板下表面, 但高出太多会造成在热膨胀作用下,机器底座破坏灌浆层的情况发生,故本次修订规定实际灌浆面应高 于设备底板下表面5mm左右。 二次灌浆时,模板与设备底板周边宜留出约100mm的距离,若过大易引起水平裂缝。自重法灌浆 时,灌浆侧的模板可根据流动距离适当加高,以提高两侧的位能差。 7.2.8主要是考虑水泥基灌浆材料在硬化过程中存在先膨胀再收缩的过程,当对整个基础底座进行灌 浆材料浇筑时,由于灌浆材料下部受到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不能自由收缩,而上部可以自由收缩,当进行 整体浇灌时,会造成边缘的灌浆层产生水平裂缝,甚至卷起来;采用环氧灌浆材料浇灌时,甚至会造成 混凝土拉裂,如图2所示。
图2灌浆区域划分示意图
7.2.9按现行行业标准JGJ/T104《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关稳定低于5℃ 即进入冬期施工。作为灌浆施工,时间短,灌注体积小,要求早强,因此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即要 求按冬期施工操作。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提高基础混凝土的温度,以及提高浆体入模温度,对强度增 长有利。
发电厂标准规范范本SH/T36042019
7.3.1~7.3.2搅拌时应上下左右移动搅拌器,是为了使桶底和桶壁粘附的料能得到充分搅拌,同时将 搅入灌浆材料内部的空气排出;叶片不得提出浆液面,以免裹入过多空气;应将浮在浆料表面的气泡刮 破,以免灌浆材料中掺杂有气体。 7.3.47.3.5为了排除气泡,应采取一侧灌浆,从另一侧溢出的工艺。对于混凝土顶面或设备底板不 是水平的,应从低的一侧灌浆,从高点溢出,有此情况时应适当提高灌浆点的模板高度。连续灌浆,浆 体持续流动,灌注距离长,浆体质量均匀:间断灌浆可能导致分层,或后浇注的料推动前面的料存在困 难,致使灌浆距离缩短。 7.3.9现行国家标准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高于65℃的热水应先与骨料 拌和,再与水泥拌和;掺防冻剂的混凝土入模温度严寒地区不得低于10℃,寒冷地区不得低于5℃。现 行行业标准JGJ/T281《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规定,在冬期拌制泵送高强混凝主时,入模温度应 高于10℃。由于水泥基灌浆材料抗压强度高,含有外加剂等多种辅助材料,本此修订规定拌合水温度 不应超过65℃,并规定浆体入模温度大于10℃。 随着温度的升高,水泥的水化速度快,且表面水分散失量增大,因此水泥基灌浆材料浆体流动度损 失加大,可施工时间缩短,不利于施工操作:若养护不及时,导致产生较大的塑性收缩,浆体表面容易 产生塑性收缩裂纹。参考GB/T50448《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及厂家的工程经验,本此修订 规定基材和设备底板的温度不应大于35℃,浆体的入模温度不应大于30℃。 7.4.1根据以往工程中产生的需求及不同温度下养护的需要,参考YB/T9261《水泥基灌浆材料施工 技术规程》,给出了表7.4.1的规定。
8.1.2~8.1.4环氧灌浆材料拌合时材料的温度,对灌浆材料拌合的难易程度、拌合料的性能影响较大 规定了相关的施工措施。 8.2.4由于环氧灌浆材料黏度高,若不采用泡棉胶带等缠绕在螺杆上隔离灌浆材料,在进行螺栓拧紧 操作时,有可能造成环氧灌浆层表面产生裂纹
....- 化工标准 石油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