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C 20-2021 寒地建筑多性能目标优化设计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T/ASC 20-2021  寒地建筑多性能目标优化设计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6.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2-17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T/ASC 20-2021  寒地建筑多性能目标优化设计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还应建立建筑信息之间,以及建筑、环境和性能信息之间的参

    .2.5建筑环境信息模型宜具备集成标准形态建筑信息和非标 隹形态建筑信息的能力。

    电动汽车标准规范范本4.3建筑性能目标映射

    4.3.1建筑性能目标映射子流程上游数据应为建筑环境信息模 型输出的建筑优化设计参量信息和建筑性能仿真数据。 4.3.2建筑性能目标映射子流程的阶段成果应为优化设计参量 与性能目标映射模型,下游数据应包括建筑性能预测数据。 4.3.3建立优化设计参量与性能目标映射模型可依托数学模型 性能仿真模拟软件、机器学习工具等

    4.4性能驱动优化搜索

    4.4.1性能驱动优化搜索子流程上游数据应为建筑环境信息模 型输出的建筑优化设计参量信息,以及优化设计参量与性能目标 映射模型输出的建筑性能预测数据。 4.4.2性能驱动优化搜索子流程的阶段成果应为权衡改善多性 能目标的相对最优建筑设计方案。 4.4.3性能驱动优化搜索子流程宜依托遗传优化搜索技术展开 4.4.4性能驱动优化搜索子流程计算得出的非支配解集宜表达

    为多轴向的二维解集图。

    为多轴向的二维解集图。

    5.1.1性能目标的选取应结合设计任务书,权衡建筑性能改善 的主要矛盾,避免选取的性能目标随设计参数变化呈现相同变化 趋势,

    5.1.2寒地建筑多性能且标优化设计应选择至少包含建筑能

    和光环境性能在内的两项以上性能目标,且其评价指标应优先 现冬季供暖能耗水平和有效天然采光照度百分比。

    准》GB5003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民用建筑室 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进行选择。 5.1.4性能目标约束条件在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没有规定的,应 结合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进行分析设定。

    隹》GB5003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民用建筑室 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5.1.4性能目标约束条件在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没有规定的

    5.2.1寒地建筑能耗性能目标应能准确反映寒地建筑能耗情况 住宅建筑应以供暖能耗为主,公共建筑应以供暖、照明和空调能 耗为主,计算条件允许时可同时计算主要功能设备等能耗。 5.2.2寒地建筑能耗性能目标宜以单位建筑面积年能耗量计算,

    单位为kW·h/(m·a)。

    时间内的建筑能耗水平,当计算条件受限时,住宅建筑可仅计算 供暖期的供暖能耗。

    5.3.1寒地建筑物理环境性能目标应能反映使用者对环境的舒 适度感受,宜涵盖光环境、热环境及声环境等。 5.3.2寒地建筑物理环境性能计算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多评价指 标对同一性能目标进行综合评价,并按表5.3.2的规定进行目标 评价。

    示对同一性能目标进行综合评价,开按表5.3.2的规定进行目 平价。

    表5.3.2寒地建筑各物理环境性能目标评价指标

    5.3.3寒地建筑物理环境性能评价指标反映物理环境水平应 足表 5.3.3 的规定。

    生能目标评价指标反映物理环境水平

    5.3.4当建筑规模过大或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对建

    .3.4 当建筑规模过大或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对建筑物理环

    .3.4当建筑规模过大或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对建筑物理环 竞性能进行一次性评价或一次性评价结果不准确时,可对建筑进 分区域评价:或至少应对该建筑物的主要功能空间进行评价。

    5.4.1寒地建筑碳排放性能目标应能反映建筑温室气体排放量 的能力,应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宜同时反映其他温室气体的排 放量。 5.4.2寒地建筑碳排放性能目标宜以单位建筑面积二氧化碳当 量排放量计算,单位为COzeq。 5.4.3寒地建筑碳排放性能目标应以运行维护阶段碳排放量进 行评价,当计算条件允许时宜同时计算材料生产阶段、施工建造 阶段、拆解阶段及回收阶段的碳排放量并进行整体评价。

    5.4.1寒地建筑碳排放性能目标应能反映建筑温室气体排放量 的能力,应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宜同时反映其他温室气体的排 放量。

    5.4.3寒地建筑碳排放性能目标应以运行维护阶段碳排放

    低价数恢正股重 行评价,当计算条件允许时宜同时计算材料生产阶段、施工建造 价段、拆解阶段及回收阶段的碳排放量并进行整体评价。

    5.5.1寒地建筑经济性能目标应能反映建筑全生命周期总经济 投入或工程建设一次性经济投入水平,宜包括建筑运行阶段费用 和建筑工程材料费,可同时计算人工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 管理费等。

    5.5.2寒地建筑经济性能目标宜以表5.5.2中的评价指标进行

    表5.5.2寒地建筑经济性能目标评价指标

    6.1.1优化设计参量取值范围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 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和现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 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的有关要求,国家现行标准没有规 定的,应结合经济与技术性进行分析。 6.1.2优化设计参量步长和值域的约束条件设定宜结合抽样调 查数据进行。 6.1.3寒地建筑优化设计参量应与建筑性能目标在统计学层面 具有相关性。

    6.1.3寒地建筑优化设计参量应与建筑性能目标在统计学层面 具有相关性。

    5.2.1影响建筑能耗性能的形态空间优化设计参量可从影响建 筑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面积和日照得热等方面的设计参量中送 释,包括建筑朝向、平面形式、体形系数、建筑层高、开间进淫 比、窗墙比等。

    响建筑光环境、热环境及声环境等方面的设计参量中选择, 建筑开间、建筑进深、开间进深比、体形系数、建筑层高 宽、窗高、窗墙比、窗台高度、开窗位置。

    6.2.3影响建筑碳排放性自

    响建筑施工工程量和建筑运行阶段能耗等方面的设计参量中选 择,包括建筑开间、建筑进深、建筑层高、建筑体形系数、窗墙 比等。

    6.2.4影响经济性能的形态空间优化设计参量可从影响建

    程量和建筑能耗等方面的设计参量中选择,包括建筑开间、建年

    进深、建筑层高、建筑层数、墙柱尺寸、窗墙比等。6.3材料构造6.3.1影响建筑能耗性能的材料构造优化设计参量可从影响建筑内外传热效率和材料蓄热能力等方面的设计参量中选择,包括建筑材料热工特性、保温构造方式、材料厚度、材料密度、窗构造形式、玻璃性能等。6.3.2影响建筑物理环境性能的材料构造优化设计参量可从影响建筑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等方面的设计参量中选择,包括建筑围护结构材料热工、光学及声学特性、构造方式、材料厚度、材料密度、开窗方式、遮阳构件形式等。6.3.3影响建筑碳排放性能的材料构造优化设计参量可从影响建筑施工工程量、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量及建筑材料特性等方面的设计参量中选择,包括砌体层厚度、保温层厚度、保温材料种类等。6.3.4影响经济性能的材料构造优化设计参量可从影响建筑工程造价和建筑能耗等方面的设计参量中选择,包括建筑材料、配筋率、保温构造形式、保温层厚度等。6.4设备运行6.4.1影响建筑能耗性能的设备运行优化设计参量可从影响设备运行能耗和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设计参量中选择,包括设备类型、设备运行模式、设备运行时间、设备运行效率等。6.4.2影响建筑物理环境性能的设备运行优化设计参量可从影响建筑热环境及声环境等方面的设计参量中选择,包括设备运行模式、设备运行时间、设备运行效率、设备噪声等。6.4.3影响建筑碳排放性能的设备运行优化设计参量可从影响设备工作效率和设备运行方式等方面的设计参量中选择,包括设备种类、设备运行效率、设备运行时间等。6.4.4影响经济性能的设备运行优化设计参量可从影响设备投10

    入成本和设备运行能耗等方面的设计参量中选择,包括设备种 类、设备运行效率、设备运行时间等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 2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3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4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6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 7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8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

    寒地建筑多性能自标优化设计

    《寒地建筑多性能目标优化设计技术标准》T/ASC20一2021, 经中国建筑学会2021年6月22日以建会标(2021)15号公告 批准发布。 本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厂泛的调查研究, 总结了我国多性能目标优化设计领域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相 关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前沿研究,并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 了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最 终确定各项技术要求。 为便于广大检测、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 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本标准编制组按 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 衣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需要注意的是: 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 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息文。 1.0.2本标准对寒地建筑多性能目标优化设计过程进行了规范 可以应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及工业建筑项目的方案设 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不同阶段。 1.0.3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相关标准是进行寒地建筑多性 能目标优化设计的前提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寒地建筑多性能目标

    1.0.2本标准对寒地建筑多性能目标优化设计过程进行了规范,

    0.2本标准对寒地建筑多性能自标优化设计过程进行了规范 以应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及工业建筑项目的方案诊 土、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不同阶段。

    1.0.3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相关标准是进行寒地建筑多性

    能目标优化设计的前提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寒地建筑多性能目标 优化的技术流程和相关方法,并未涉及具体的操作实例和参数设 置;同时本标准重点阐述了与寒地建筑设计主要建筑性能多目标 优化设计过程相关的内容,并未涵盖建筑应有的全部性能要求, 在性能目标、优化设计参量的选择和设定上涉及本标准未提及内 容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建筑。 2.0.2多性能目标优化过程是指在多个目标函数共同作用下 通过限定建筑设计参量的值域范围,使多个性能目标函数通过耦 合运算,在限定区域得出建筑设计参量的最优解的优化过程。 2.0.4建筑植根于自然环境,建筑性能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变 化;同时,建筑几何、材料、构造和运行性能表现差异也影响着 其所在室外环境性能。因此,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互动作用。建 筑环境信息集成过程并非仅是对上述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而是在 对建筑、环境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应用参数化编程和建筑信息建

    通过限定建筑设计参量的值域范围,使多个性能目标函数通过耦 合运算,在限定区域得出建筑设计参量的最优解的优化过程

    化:同时,建筑几何、材料、构造和运行性能表现差异也影响看 其所在室外环境性能。因此,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互动作用。建 筑环境信息集成过程并非仅是对上述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而是在 对建筑、环境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应用参数化编程和建筑信息建 模技术建立建筑信息、环境信息和建筑与环境交互信息的参数约 束关系;应用建筑性能模拟技术,基于环境信息计算相应的建筑 性能数据:建立建筑信息、环境信息和性能数据的参数约束关系 使建筑环境信息由无约束的离散分布状态转变为基于建筑环境互 动作用规律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系统模型

    4.1.1建筑与环境信息集成是建筑多性能目标优化设计的第 项子流程。建筑设计者通过该子流程,将建筑信息、环境信息和 性能信息的相关数据整合在一个系统模型中。该子流程可以根 据不同设计阶段的需求集成相关信息,若在应用中存在建筑信 息不完善的问题,宜基于相关标准限值或参考同类型工程案例 在合理范围内预设相关参数,待其确定后,通过参数调整来更 新建筑、环境与性能信息,无需重新进行建筑信息与环境信息 集成。 建筑性能目标映射是建筑多性能目标优化设计的第二项子流 程。映射的输入与输出参量应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通过敏感性 分析、相关性实验来确定映射输入与输出参量类型,选取n个设 计参量和m个建筑性能目标,建立起以优化设计参量为输入参 量,性能目标为输出参量,二者具有对应关系的映射模型, 性能驱动优化搜索是建筑多性能目标优化设计的第三项子流 程。性能驱动优化搜索以子流程二中构建的设计参量与性能目标 映射模型计算适应度函数,基于子流程一构建的建筑环境信息 模型展开优化设计参量数值寻优。该子流程在设定的选代次数内 以建筑性能目标为导向,得到的解集逐代向性能目标更优的范围 收敛。 寒地建筑多性能目标优化设计技术路线详见图1

    图1寒地建筑多性能且标优化设计技术路线

    4.1.2方案设计阶段的建筑设计决策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决策制定的基础。若建筑设计前期对于建筑、环境和性能信息的 考虑不全面,会导致方案阶段设计决策制定过程缺乏多学科数据 支持,影响建筑的多性能水平。因此,建筑环境信息集成子流程 应启动于寒地建筑多性能目标优化设计的方案阶段。 建筑性能目标映射子流程应在建筑环境信息集成基础上,建 立建筑优化设计参量与建筑性能目标的映射关系。该流程适用于 建筑设计过程的任何阶段,且应满足可展开多次优化设计参量与 性能自标映射的要求。 性能驱动优化搜索子流程应在建筑性能目标映射子流程的基 础上,根据映射模型在建筑设计解空间内进行寻优搜索,可应用 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多个阶段

    4.2建筑与环境信息集成

    4.2.1建筑与环境信息集成子流程上游数据应包括需集成的建 筑信息和需集成的环境信息两方面,其为建筑优化设计参量和性 能目标选择提供了类别选择(图2)。 建筑信息包括建筑形态空间几何信息,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和 构造信息,以及建筑运维信息。建筑形态空间几何信息包括建筑 平面形式、建筑体量和建筑开窗三类,其中建筑平面形式类参量 包括建筑开间、进深、平面几何形式、建筑朝向等内容;建筑体 量类参量则包括建筑层高、层数、建筑形体缩放、旋转和倾斜控

    制参量等内容;而建筑开窗类参量则包括了开窗形式、角度、各 朝向窗墙比、开窗高度、宽度和窗台高度参量等内容。构造与材 料信息包括围护结构各层材料、热工参数、力学性能参数、材料 厚度等。运行信息则包括室内设计参数、空间使用时间和运行负 荷三方面内容。室内设计参数包括设备位置、设备类型等;空间 使用时间包括单位面积人员数量,供暖、制冷、人工照明设备运 行时间,通风时间等:运行负荷则包括单位面积建筑供暖、制 冷、照明设备负荷,设备启动条件如制冷设备启停温度、供暖设 备启停温度和冷热风供给温度等。在建筑信息集成过程中,可根 据设计的不同阶段需求集成和预设相关信息,并在后续阶段进行 补充和更新。对于改建和扩建项目,还需集成既有建筑的原设 计条件和标准、建筑维护和更新履历、劣化退化状态与现在性 能等。

    环境信息包括了地域气候和场地环境两方面信息。地域气候 信息是建筑所处地区、城市的典型年气候数据,具体包括地理坐 标数据、环境逐时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数据、室外逐 时风速与风向信息、日照直射辐射量、散射辐射量、日照直射照 度、天空散射照度、水平全局照度和逐时气压等信息。场地环境 信息则是建筑场地地形、周边建筑、道路关系情况。场地地形信

    息则主要为场地高程信息,以及能够对场地局地风热环境和日照 辐射、天然采光产生影响的地形信息。周边场地建筑信息具体包 括场地内既有建筑信息、对拟建建筑形成日照遮挡的周边建筑信 息以及对场地局地风热环境能够产生显著影响的周边建筑信息。 道路信息则具体包括场地周边道路分布信息和高程信息

    择建筑优化设计参量信息和建筑性能仿真数据,为优化设计参量 与性能自标映射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 优化设计参量信息可为建筑形态、构造、运行等方面的参量 信息,例如:建筑形态参量信息有建筑朝向、平面形式、体形系 数、建筑层高、开间进深比、窗墙比等:建筑构造参量信息有材 料种类、构造方式、保温层厚度、窗构造形式、玻璃性能、材料 力学性能等;建筑运行信息有设备类型、设备运行模式、设备运 行时间、设备运行效率等。 建筑性能仿真数据可为建筑能耗性能、物理环境性能、碳排 放性能、经济性能等内容。例如,建筑能耗性能信息可包含供暖 能耗、制冷能耗、照明能耗、设备能耗等信息。物理环境性能信 息可包含热舒适性能、天然采光性能等信息。碳排放性能信息可 包含建筑运行维护阶段的碳排放量、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等 信息。经济性能信息可包含建筑施工阶段的一次性经济投入及建 筑全生命周期总经济投入等信息

    4.2.3建筑与环境信息集成子流程应整合建筑信息建模

    筑性能模拟技术和参数化编程技术。建筑信息建模技术是实现 筑信息、环境气候数据和建筑性能信息集成的技术基础;建筑 能模拟技术是建筑性能信息集成的技术基础;参数化编程技术 以实现不同信息平台的数据交互和关联。

    4.2.4建筑与环境信息集成是后续建筑性能目标映射子流程的

    基础,后者需要基于前者所集成的建筑、环境与性能信息进 筑优化设计参量与性能目标映射关系建构。同时,在寒地

    多性能目标优化设计过程中,建筑与环境信息集成还应实现多 学科数据的有序叠加和参数关联,提高建筑多性能目标优化设 计信息化水平。建筑与环境信息集成子流程中的关联关系如图3 所示。

    图3建筑与环境信息集成子流程关

    4.2.5随着技术和时代的发展,由基本几何体空间组合,并按 照既有模数设计的标准形态建筑与形态更加自由、不完全受限于 既有模数的非标准形态建筑均十分常见,建筑美学愈发多元,因 此建筑环境信息模型具备同时集成标准建筑形态和非标准建筑形 态的能力士分重要

    4.3建筑性能目标映射

    4.3.1建筑性能目标映射子流程上游数据即建筑与环境信息集 成子流程的下游数据(图4)。对于基于数学模型、机器学习工 具等的映射建模过程需采用建筑优化设计参量信息和建筑性能仿 真数据进行映射模型训练、校正和验证。建筑设计参量应根据设 计规律和实际工程项目情况确定,由于建筑设计中的变量多为具

    有一定模数的离散变量,设计参量在不同维度上可选择不同的步 长,依据具体情况确定各维度的上下限值。建筑性能仿真数据应 依据子流程一中建立的建筑与环境、性能信息之间的参数化关联 关系生成。

    图4建筑性能且标映射子流程上下游数据

    4.3.2优化设计参量与性能目标映射模型是优化搜索

    4.3.2优化设计参量与性能目标映射模型是优化搜索过程中适 应度函数计算的基础,其数据表现应为不同建筑优化设计参数组 合下的建筑性能预测数据。 4.3.3可通过试验测定数据,基于数理统计法求得各优化设计 参量与性能目标之间的映射关系。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模 型等机器学习技术工具能够在建筑多性能自标优化设计中基于建 筑设计参数预测建筑性能数据。相比于数学模型预测值,神经网 络模型与支持向量机模型等工具的预测值与目标值可呈现出更高 的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性能仿真模拟软件可通过建筑性能仿真 模拟获得建筑优化设计参量与性能目标数据组,为数学模型和机 器学习模型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

    4.1性能驱动优化搜索子流程上游数据分别来自子流程一建

    4.4.1性能驱动优化搜索子流程上游数据分别来自子

    筑环境信息模型输出的建筑优化设计参量信息,以及子流程二映 射模型输出的建筑性能预测数据(图5)。优化搜索算法应以建 筑性能目标为适应度评价指标,评价在迭代过程中每一代解的适 应度水平,每一个适应度会有对应的建筑优化设计参量数值。达 到较优建筑性能目标水平的解会在优化搜索中被认定具有较高的 适应度从而被筛选出来并保留

    图5多性能目标导向优化搜索子流程上游数据及阶段成果

    4.4.2作为性能驱动优化搜索子流程阶段性成果的权衡改善多 性能目标的相对最优建筑设计方案解集应已收敛,且未陷入局部 最优。 4.4.3遗传优化算法以种群进化为基础,利用该算法可在一次 运行中求出问题的多个解甚至全部解,因此较为适合多目标优化 问题的求解。同时,遗传优化算法因其具有的隐并行性、智能性 及表现的自适应和自组织性特点,加之其又适应于大规模的并行 计算,可以同时搜索到问题解空间中的多个区域,故而在多目 标优化中存在一定的优势。除遗传算法外,蚁群算法、粒子群算 法、模拟退火算法、禁忌搜索算法等也是常见的智能优化算法。 蚁群算法是一种自组织、正反馈的算法,搜索过程彼此独立,具 有较强的鲁棒性,其结果与遗传算法相比,有效性和应用价值均 较强。粒子群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类似,从随机解出发,通过迭

    代寻找最优解,与遗传算法均通过适应度来评价解的品质,但比 遗传算法规则更为简单,没有遗传算法的“交叉”(Crossover) 和“变异”(Mutation)操作,通过追随当前搜索到的最优值来 寻找全局最优。粒子群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的缺陷在于缺少遗传 算法的“交叉”与“变异”过程,在可行解搜索灵活性方面不及 遗传算法。禁忌搜索算法通过有意识地避开部分局部最优解,从 而获得更多的搜索区间,在BBL模式布局中结果略好于遗传算 法,但其缺陷是仅对某一个局部区域以及其邻域进行搜索,在搜 索全局最优解方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几种智能优化算法中 遗传算法用于建筑多目标优化的技术最为成熟,优化工具最多, 是多性能目标优化设计中最常用的算法。 4.4.4性能驱动优化搜索需考虑的建筑性能多为3项~5项, 但山的非支配解售数据占在名 维度下存在分析困难一在进行决

    算法的“交叉”与“变异”过程,在可行解搜索灵活性方面不及 遗传算法。禁忌搜索算法通过有意识地避开部分局部最优解,从 而获得更多的搜索区间,在BBL模式布局中结果略好于遗传算 法,但其缺陷是仅对某一个局部区域以及其邻域进行搜索,在搜 索全局最优解方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几种智能优化算法中 遗传算法用于建筑多自标优化的技术最为成熟,优化工具最多, 是多性能目标优化设计中最常用的算法。 4.4.4性能驱动优化搜索需考虑的建筑性能多为3项~5项, 得出的非支配解集数据点在多个维度下存在分析困难,在进行决 策筛选时不能直观反映各非支配解的数据特征及与其他解之间的 关联关系,且高维优化结果难以用二维图像呈现。因此,宜采用 降维方法绘制不同性能之间的二维解集图。如果得出的非支配解 集个数较多,或是需要进一步了解非支配解之间的联系,可对数 据进行可视化聚类分析,将具有相似数据特征的解归为一类,利 用箱线图分析每一类内部的数据特征,辅助进行设计决策,

    得出的非支配解集数据点在多个维度下存在分析困难,在进行决 策筛选时不能直观反映各非支配解的数据特征及与其他解之间的 关联关系,且高维优化结果难以用二维图像呈现。因此,宜采用 降维方法绘制不同性能之间的二维解集图。如果得出的非支配解 集个数较多,或是需要进一步了解非支配解之间的联系,可对数 据进行可视化聚类分析,将具有相似数据特征的解归为一类,利 用箱线图分析每一类内部的数据特征,辅助进行设计决策。

    5.1.1相同建筑设计参数的调整对于不同建筑性能的影响具有 差异性,甚至是存在矛盾关系的。在性能目标选取过程中,应避 免选取的性能目标随设计参数变化呈现相同变化趋势(两个性 能可能在相同或相似条件下达到最优,寻找非劣解会失去意义), 以实现对建筑性能目标的复合权衡考虑

    以建筑设计和施工建造客观规律为标准,综合分析设计目标的技 术经济可行性,针对性能目标类型的特点进行约束条件设置。

    5.2.2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能耗分类及表示方法》 GB/T34913建筑能耗涉及的能源种类为电力、化石能源、冷/热 量等。其中,冷/热量和化石能源均可折算为电力,结合实际应 用经验,本标准推荐建筑能耗性能目标采用单位面积年耗电量为 单位进行计算,以便于统一评价标准。 5.2.3建筑能耗性能目标指的是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运行能耗 包括由外部输入、用于维持建筑环境(如供暖、供冷、通风和照 明等)和建筑内各类活动的用能,不包括建筑材料制造和建筑施 工过程的用能。由于建筑能耗与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关系密切,因 此,寒地建筑性能评价指标宜采用能够反映周期性变化的建筑全 年运行能耗水平。而对于住宅建筑,可仅考虑供暖期的供暖能耗。

    5.2.2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能耗分类及表示方法 GB/T34913建筑能耗涉及的能源种类为电力、化石能源、冷/ 量等。其中,冷/热量和化石能源均可折算为电力,结合实际 用经验,本标准推荐建筑能耗性能目标采用单位面积年耗电量 单位进行计算,以便于统一评价标准。

    5.2.3建筑能耗性能目标指的是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运行能耗

    5.2.3建筑能耗性能且标指的是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运行能来

    包括由外部输入、用于维持建筑环境(如供暖、供冷、通风和 明等)和建筑内各类活动的用能,不包括建筑材料制造和建筑 工过程的用能。由于建筑能耗与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关系密切, 此,寒地建筑性能评价指标宜采用能够反映周期性变化的建筑 年运行能耗水平。而对于住宅建筑,可仅考虑供暖期的供暖能

    5.3.1寒地建筑物理环境性能且标的优化有助于提了

    1寒地建筑物理环境性能目标的优化有助于提高建筑使用

    舒适性,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使用体验。寒地常见建筑物理环 性能目标有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等。可根据拟解决的主要 计问题和使用者需求进行选取。

    5.3.4当建筑规模过大、形体较为复杂或空间类型较多,

    对建筑物理环境性能进行一次性评价或一次性评价结果不准确 时,可根据具体的项目情况,以具有相似物理环境性能为依据, 对建筑物理环境分区后进行评价;或至少应对该建筑的主要功能 空间进行评价

    5.4.1由于二氧化碳是建筑排放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

    4.1由于二氧化碳是建筑排放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施工质量标准规范范本,因 寒地建筑碳排放性能应主要考虑二氧化碳排放量,如计算条件 许,宜增加对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 硫等温室气体的考虑。

    此寒地建筑碳排放性能应主要考虑二氧化碳排放量,如计算条件 允许,宜增加对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 化硫等温室气体的考虑。 5.4.2二氧化碳当量即根据不同温室气体对辐射强度的作用对 其进行比较所采用的衡量值。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前利用 全球变暖潜能值(GWPs)作为计算二氧化碳等值的因素,单位 为COzeq。使用该单位计算利于直观比较不同规模、不同功能和 类型的建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差异。 #饰

    其进行比较所采用的衡量值。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前 全球变暖潜能值(GWPs)作为计算二氧化碳等值的因素, 为COzeq。使用该单位计算利于直观比较不同规模、不同功 类型的建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差异

    5.4.3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分为材料生产阶段、施工建

    段、运行维护阶段、拆解阶段及回收阶段5个单元过程。建筑运 行维护阶段的碳排放量是建筑全生命周期总排放量的主要组成部 分,可用建筑运行维护阶段的碳排放量直接进行建筑碳排放量评 价。若计算条件允许,宜同时考虑材料生产阶段、施工建造阶 段、拆解阶段及回收阶段的排放量进行全方位、精确评价。

    5.5.1建筑的经济投入评价指标主要分为建筑施工建造阶段的

    一建造所的 次性经济投入和建筑全生命周期总经济投入。建筑运行阶段的 用是建筑全生命周期总经济投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用其代替

    建筑全生命周期总经济投入进行经济性评价。由于人工费、施工 机具使用费和企业管理费等因地域、政策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 因此在建筑设计阶段由材料费代替建筑施工建造阶段的一次性经 济投入可兼顾设计效率和准确性,当计算条件允许时可进一步考 虑人工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等进行全方面评价。 5.5.2寒地建筑经济性能目标应以常用的施工建设与运维经济 成本进行评价。若计算条件允许时,可结合投入产出比进行全生 命周期经济性评价。投入产出比(R)常用于建筑能耗性能目标 的评价,其计算方式应结合建筑或技术设备改良追加的经济投入 q)和在建筑或技术设备生命周期内取得的经济效益计算得出 (Q),计算方式如下:

    装修施工组织设计 式中R一投入产出比; Q一一建筑或技术设备改良后在其生命周期内取得的经济 效益(万元);

    ....
  • 建筑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