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775-2021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道路应用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3.1再生集料路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b)应结合当地气候、地质、周边排水系统等条件,合理设计路基排水系统、防护设施: c)路基断面形式应与沿线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相协调:
DB42/T1775202
d 再生集料用于填筑路堤时工程计价标准规范范本,填料最小强度应符合表1。当填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石 灰、水泥或其他稳定材料进行处治; 当再生集料含水率较高且不具备降低含水率条件、难以达到压实要求时,应采用石灰、水泥、 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进行处治。 3.2 再生集料路基设计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沿河及浸水路段的路基边缘标高,不应低于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加雍水高、波浪侵袭高度 和0.5m的安全高度; 6) 再生集料路堤高度应不大于20m。 3.3再生集料路基压实度、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应符合CJJ37、CJJ194的要求。
3.4.1选择合理的路基施工机械和适宜的施工工艺。 6.4.2大面积采用再生集料路基施工前,应先做路基填筑试验段,试验段路基长度不应小于100m。城 市快速路、主干路的路段应选取长度不小于200m的全幅试验路段进行试填筑。 6.4.3再生集料路基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全宽路基填料不应将性质、规格 相差较大的再生集料混合填筑。 6.4.4强度较小的填料应填筑在路堤下层;在有地下水的路段或临水路基范围内,应填筑透水性好的 再生集料路基填料。 6.4.5再生集料路基填料压实时,其含水率应控制在最佳含水率土2%范围内。 6.4.6路基施工期间应采取措施防止破坏、污染原有的排水系统。 6.4.7再生集料路基压实度、填土宽度、陡坡原地面的处理等应符合CJJ1的规定。 6.4.8当再生集料的最大粒径大于150mm时,应按土石混填或填石路基来控制其技术指标。 6.4.9管道沟槽回填再生集料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沟槽底至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应采用渗水性 好、容易密实的再生集料作为填料
6.5.1所用再生集料应符合本文件6.2的有关规定。
6.5.1所用再生集料应符合本文件6.2的有关规定。 6.5.2路基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CJJ1的有关规定。 6.5.3管腔回填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GB50268的有关规定。
7级配再生集料路面基层、底基层
7.1.1级配再生集料可用于中等交通等级、轻交通等级城镇道路的基层、底基层,重交通等级城镇道 路的底基层。当级配再生集料用于重交通等级的底基层时应通过试验并论证后,方可采用。 7.1.2再生集料路面基层、底基层可与天然集料混合使用。 7.1.3用于次干路及以上城镇道路基层和底基层的级配再生集料应由不少于4种规格的集料掺配而成
7.2.1级配再生集料中杂物的含量应不大于2%
2.2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基层采用级配再生集料时,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6.5mm;底基层 配再生集料时,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1.5mm。次干路、支路的基层采用级配再生集料时,公 粒径应不大于31.5mm:底基层采用级配再生集料时,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7.5mm。
DB42/I17752021
7.2.3对应不同等级城镇道路的级配再生集料基层、底基层,再生粗集料和再生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 分别满足表2和表3的要求。
表2级配再生集料用再生粗集料技术要求
表3级配再生集料用再生细集料技术要求
7.2.4级配再生集料选用的细集料塑性指数应不大于12。 7.2.5级配再生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7.2.6级配再生集料的CBR值应满足表4的要求。
7.2.4级配再生集料选用的细集料塑性指数应不大于12。
表4级配再生集料的CBR强度要求
表5级配再生集料的颗粒推荐范围
DB42/T17752021
表5级配再生集料的颗粒推荐范围(续》
级配再生集料的液限宜不大于28%,在潮湿多雨地区塑性指数宜不大于6,其他地区宜不大于
7.3.1级配再生集料用于基层或底基层时,路面结构的设计应按CJJ169的规定执行。 7.3.2级配再生集料基层和底基层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抗疲劳开裂性能、耐久性、水稳定性,抗永 久变形能力。
7.3.3级配再生集料用于基层时,应符合下列
a)在最佳含水率与压实度要求相应的干密度条件下,级配再生集料回弹模量取值范围应为200 MPa~400MPa。材料性能好、级配好或压实度大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b)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压实度应不小于97%,次干路、支路基层压实度应不小于95%; c)当采用级配再生集料作为透水路面的基层时,其级配应考虑透水、储水功能。 7.3.4 级配再生集料用于底基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最佳含水率与压实度要求相应的干密度条件下,级配再生集料回弹模量取值范围应为180 MPa~250MPa。材料性能好、级配好或压实度大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b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底基层压实度应不小于95%,次干路、支路底基层压实度应不小于93%。 7.3.5级配再生集料基层、底基层的厚度应根据不同交通等级、路基承载力以及路面结构的组合选择, 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当基层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层时,级配再生集料底基层厚度应为200mm250mm; 6) 当基层和底基层均为级配再生集料时,厚度可按表6选用; 当基层为沥青结合料,底基层为级配再生集料时,厚度可按表7选用: d 当基层为沥青结合料,底基层为级配再生集料+无机结合料底基层时,底基层中的级配再生集 料厚度应为200mm~250mm
a 当基层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层时,级配再生集料底基层厚度应为200mm250mm; b 当基层和底基层均为级配再生集料时,厚度可按表6选用; C 当基层为沥青结合料,底基层为级配再生集料时,厚度可按表7选用; d 当基层为沥青结合料,底基层为级配再生集料+无机结合料底基层时,底基层中的级配再生集 料厚度应为200mm~250mm
麦6级配再生集料基层、底基层厚度范围(mm)
表7级配再生集料底基层厚度范围(mm)
DB42/T 17752021
7.4.1级配再生集料用于城镇道路基层和底基层时,应采用集中厂拌的方式。 7.4.2再生集料的存放应有防雨措施。在潮湿多雨地区或雨季施工时,应采取覆盖等措施,防止再生 集料遭受雨淋。
集科遣受雨环。 7.4.3级配再生集料的拌和应符合下列规定: 级配再生集料的配合比、含水率应符合设计配比要求,并充分搅拌; b) 拌合时,根据施工因素和气候条件混合料含水率可高于最佳含水率0.5%~1.5%。 7.4.4 混合料摊铺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宜采用机械摊铺; b) 压实系数应通过试验段确定,人工摊铺宜为1.40~1.50,机械摊铺宜为1.25~1.35; c) 混合料摊铺碾压成型后的每层厚度宜为160mm~200mm; d 摊铺级配再生集料每层应按虚厚一次铺齐,不得多次找补; e 已摊平的级配再生集料,碾压前应断绝交通,保持摊铺层清洁。 7.4.5 混合料碾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碾压前和碾压中混合料表面应保持湿润,适量酒水; b 级配再生集料结构层施工时,应在其处于含水率充许偏差范围内进行碾压: C 碾压时应先用轻型压路机进行稳压,再用重型压路机进行终压至压实度;对于压路机难以碾压 的部位,应使用小型压实机具夯实,避免漏夯; d) 在雨期施工时,不应使级配再生集料受雨淋湿;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经摊铺的混合料应碾压 密实; e 碾压中对有过碾现象的部位,应进行换填处理。 7.4.6级配再生集料基层、底基层的施工还应符合CJI1的规定。
7.4.3级配再生集料的拌和应符合下列规
7.5.1再生级配集料按同来源、同级配、同类别600t为一个检验批,不足600t按一个检验批。
7.5.1再生级配集料按同来源、同级配、同类别600t为一个检验批,不足600t按一个检验批。 7.5.2级配再生集料进场前,应有出厂质量合格书或出厂检(试)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 7.5.3所用再生集料应符合本文件7.2的规定。 7.5.4级配再生集料基层、底基层的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CJJ1的规定。
泥稳定再生集料路面基厂
3.1.1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可应用于不同等级城镇道路的底基层、基层。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用 重交通等级的道路基层时,应通过试验并论证后,方可采用。 8.1.2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基层、底基层也可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但应进行专项级配设计和试
2.2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的级配宜按表8选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对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用作底基层时,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应不超过 37.5mm,其级配组成宜符合表8所列I号或II号级配范围; b 对于次干路,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用作基层时,混合料的级配组成宜符合表8所列I号级配范 围: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用作底基层时,混合料的级配组成宜符合表8所列IV号级配范围:
小化稳定再生集科比科的级配直技衣 a 对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用作底基层时,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应不超过 37.5mm,其级配组成宜符合表8所列I号或II号级配范围; b 对于次干路,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用作基层时,混合料的级配组成宜符合表8所列I号级配范 围: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用作底基层时,混合料的级配组成宜符合表8所列IV号级配范围:
DB42/T17752021
e)对于支路,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用作基层时,混合料的级配组成宜符合表8所列III号级配范 围: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用作底基层时, 混合料的级配组成宜符合表8所列IV号级配范围。
表8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的推荐级配范围
3.2.3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用作基层时,对所用再生集料、碎石或砾石原生料,应选择3~5档进行备 料,使颗粒组成符合本规程表8所列级配范围。 3.2.4对应不同等级城镇道路的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基层和底基层,再生粗集料和再生细集料的技术指 标应分别满足表9和表10的要求。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用作基层时,对所用再生集料、碎石或砾石原生料,应选择3~5档进行备 页粒组成符合本规程表8所列级配范围。 寸应不同等级城镇道路的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基层和底基层,再生粗集料和再生细集料的技术指 满足表9和表10的要求。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基层、底基层用再生粗集料技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基层、底基层用再生细集料技
3.2.5应采用强度等级为32.5或42.5级通用硅酸盐水泥,所选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应大 时间应大于6 h且应小于10 h。
间应大于6h且应小于1
DB42/T 1775202
8.3.1水泥稳定再生集料路面基层、 底基层的设计应符合CJJ169的规定。 8.3.2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表11、表12的强度标准,按JTGE51试验确定水泥掺量 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8.3.3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基层的设计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基层的技术指标
8.3.4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底基层的设计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底基层的技术指标
8.4.1城镇道路的水泥稳定再生集料路面基层、底基层的施工应符合CJJ1的要求。 8.4.2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拌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应采用厂拌设备进行集中拌和;对于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干路,应采用专用 稳定材料拌和设备拌制混合料; b 应根据再生集料含水率和混合料实测含水率的大小,及时调整生产参数; c)拌和时以配合比设计的结果为依据,综合考虑施工过程的气候条件,含水率可增加0.5%~1.5% 8.4.3在正式拌制再生集料混合料之前,应先调试所用的设备,使再生集料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 率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当采用连续式拌和设备拌和时,应保证再生集料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和级配符合要 求。再生集料的级配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 8.4.4拌制的级配再生集料混合料从装车到运输至铺筑现场时间不应超过3h,运输过程应覆盖, 8.4.5再生集料混合料结构层施工时,应在混合料处于含水率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碾压。在雨期施工再 生集料混合料,不应使混合料受雨淋湿。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经摊铺的混合料应碾压密实。 8.4.6在潮湿多雨地区或雨期施工时,应采取防止再生集料或混合料遭受雨淋的覆盖等措施
8.5 质量检验与验收
3.5.1所用的再生集料、混合料及水泥应符合本规程8.2的规定。 3.5.2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用作城镇道路路面基层、底基层,其质量验收应符合CJI1的相关规定。
DB42/T17752021
9.1.1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可应用于城镇道路中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广场和停车场等轻 交通等级范围 9.1.2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强度检验评定及耐久性检验评定应 符合CJJ169的规定。
9.2.1选用的再生细集料应符合GB/T25176的规定,选用的再生粗集料应符合GB/T25177的规定。 混合料中掺入的天然粗集料、细集料均应符合JGJ52的相关规定, 9.2.2再生粗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1.5mm。 9.2.3应用于道路面层的再生集料中木屑、塑料等杂物的含量应不大于1%。 9.2.4宜选用通用硅酸盐水泥,不应使用矿渣水泥,且符合GB/T175的规定,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应混 合使用。 9.2.5拌和用水及养护用水应符合JGJ63的规定。 9.2.6选用的外加剂应满足GB8076和GB50119的要求。
9.3.1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的设计应符合CJJ169的规定。 9.3.2选用的水泥应满足强度高、收缩性小、耐磨性强的要求。 9.3.3再生集料混凝土面层应设计纵向和横向接缝,当采用刚性基层时,面层缩缝和基层的结构缝位 置应一致,缝内应填嵌柔性材料。再生集料混凝土面层应满足表13的要求
表13再生集料混凝土用于面层的技术要求
注:磨坑长度检测方法按GB/T12988的规定执行
3.4采用透水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作为面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有效孔隙率不应小于15%,环境温度为15℃时透水系数不应小于0.1mm/s; b 透水混凝土面层施工长度超过30m或与其他构造物连接处应设置胀缝,胀缝深度应与路面厚 度相同: C 施工中施工缝可代替缩缝,路面缩缝切割深度宜为(1/3~1/2)h,施工中的胀缝、缩缝均应 嵌入弹性嵌缝材料; d)透水混凝土面层胀缝处不应设置传力杆,
9.4.1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的浇筑和养护应符合CJJ1的规定,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路面还 应符合CJJ/T135的规定, 9.4.2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面层分两次摊铺时,上层混凝土的摊铺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且下 层厚度宜为总厚的3/5。
层厚度宜为总厚的3/5。
DB42/T 1775202
9.4.3 一块混凝土板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9.4.4切缝时,宜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进行。 9.4.5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面层浇筑成型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 9.4.6在面层混凝土弯拉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填缝完成前,不得开放交通
9.4.3 一块混凝土板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9.4.4切缝时,宜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进行。 9.4.5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面层浇筑成型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 9.4.6在面层混凝土弯拉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填缝完成前,不得开放交通。
9.5.1所用的再生集料及水泥应符合本规程9.2节的规定。 9.5.2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验收相关技术要求、检验项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 CJJ1的规定。 9.5.3混凝土试块强度的检验与评定,应按GB/T50107执行。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测试,应 135执行。
9.5.1所用的再生集料及水泥应符合本规程9.2节的规定。 9.5.2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验收相关技术要求、检验项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 CJJ1的规定。 9.5.3混凝土试块强度的检验与评定,应按GB/T50107执行。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测试,应按CJJ/T 135执行。
10.1.1再生集料水泥砂势 场和停车场等块材的砌筑和么 建 10.1.2当全部采用再生集料的水泥 能满足要求时,可掺加天然集料
10.2.1用于配制水泥砂浆的再生细集料应符合GB/T25176的技术要求。混合料申掺人的天然砂或机 制砂应符合GB/T14684的规定。 10.2.2用于配制再生集料水泥砂浆的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水泥应符合GB/T175的技术要求 10.2.3用于配制再生集料水泥砂浆的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天然沸石粉、硅粉应符合GB/T1596、 B/T18046、JG/T566、GB/T18736的规定, 10.2.4用于配制再生集料水泥砂浆的外加剂应符合GB8076、JC474的规定。 10.2.5用于配制再生集料水泥砂浆的添加剂应试验验证。保水增稠材料还应符合JG/T164的规定, 10.2.6用于配制再生集料水泥砂浆的拌和水应符合JGJ63的规定。
再生集料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应满足和易性、强度和耐久性要求,配合比设计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按JGJ/T98计算确定基准砂浆配合比; b 再生细集料掺配率不宜大于50%,当再生细集料掺配率大于50%时应通过试验并论证后,方可 采用; C 根据再生细集料取代率和基准砂浆配合比中的砂用量计算再生细集料用量: d 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添加剂和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 通过试配和调整,确定符合性能要求且经济性好的配合比作为最终配合比,
配制的再生集料水泥砂浆性能应符合表14的规
DB42/T17752021
a 现场拌制的砂浆应随拌随用,拌制的砂浆应在3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环境最高气温高于30° 时,宜在2h内使用完毕; 掺有缓凝成分的水泥砂浆的使用时间可依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 现场配制的水泥砂浆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或受冻的覆盖措施。 10.4.3水泥砂浆的性能检测应按GB/T25181的有关规定执行。 10.4.4水泥砂浆的原材料储存、预拌再生集料水泥砂浆的制备应符合GB/T25181的规定。 10.4.5预拌再生集料水泥砂浆施工及质量验收应符合JGJ/T223的有关规定。
11再生集料混凝土路面砖、透水砖及混凝土砌块
再生集料混凝土路面砖、透水砖可用于人行道、 ,非机动车道、景观道路、停车场、广场等路面结构。 再生集料混凝土砌块可用于挡土墙、护坡、景观围护等附属结构。
11.2.1再生粗集料应符合表15的要求,其检验应当按GB/T25177的规定
11.2.1再生粗集料应符合表15的要求,其检验应当按GB/T25177的规定执行。
表15再生粗集料性能指标
16再生细集料性能指检
DB42/T1775—2021
DB42/T 1775202
DB42/T 1775202
11.3再生集料混凝土路面砖
再生集料混凝土路面砖的尺寸允许偏差应当符
11.3.2再生集料混凝土路面砖的外观质量应当符合表18的要求。
11.3.3再生集料混凝土路面砖按抗压强度可分为C.40、C.50和C.60三个等级,按抗折强度分为Cr4.0、 Ct5.0和Cf6.0三个等级。 11.3.4根据砖边长与厚度的比值,再生集料混凝土路面砖的抗压强度或抗折强度应满足表19的要求
表19再生集料混凝士路面砖强度等级要求
DB42/T17752021
DB42/T17752021
DB42/T1775202
再生集料混凝土路面砖的物理性能应满足表2
表20再生集料混凝士路面砖物理性能要求
11.3.6再生集料混凝土路面砖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力学性能、吸水率、防滑性和抗冻性检测应当接 GB/T32987的规定执行,磨坑长度检测应按GB/T12988的规定执行,耐磨度检测应按GB/T16925的 规定执行。
11.4再生集料混凝土透水砖
11.4.1再生集料混凝土透水砖的尺寸允许偏差应当符合表21的要求
11.4.1再生集料混凝土透水砖的尺寸允许偏差应当符合表21的要求。
表21再生集料混凝士透水砖尺寸充许偏差
再生集料混凝王透水砖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18的要求。 再生集料混凝土透水砖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表22的要求,当产品的边长/厚度≥5时,其抗折破 应小于6000N。
表22再生集料混凝土透水砖强度等级
DB42/T 17752021
11.4.4再生集料混凝土透水砖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23的规定。
表23再生集料混凝土透水路面物理性能
1.4.5再生集料混凝土透水砖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抗压强度、抗冻性和透水系数、保水性、防滑性 抗折强度检测应当按GB/T25993的规定执行,耐磨性检测按GB/T12988的规定执行。
11.5再生集料混凝土砌块
表24再生集料混凝土砌块尺寸允许偏差
5.3再生集料混凝土砌块外观质量应符合表25
表25再生集料混凝土砌块外观质量
11.5.4再生集料混凝土砌块按抗压强度可分为MU5、MU7.5、MU10、MU15和MU20共五个等级。
11.5.4再生集料混凝土砌块按抗压强度可分为MU5、MU7.5、MU10、MU15和MU20共五个等级。 11.5.5再生集料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表26的规定
再生集料混凝土砌块按抗压强度可分为MU5、MU7.5、MU10、MU15和MU20共五个等级。 5再生集料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表26的规定
混凝土标准规范范本表26再生集料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
集料混凝土砌块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27的规定
表27再生集料混凝土砌块物理性能
表27再生集料混凝土砌块物理性能
防雷标准规范范本表27再生集料混凝土砌块物理性能
DB42/T17752021
DB42/T 1775202
....- 建筑标准
- 相关专题: 建筑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