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5003-2021 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pdf

  • DB61/T 5003-2021  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3.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3-18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61/T 5003-2021  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放的水的总

    2.0.14 中水 reclaimed water

    各种排水经处理后污水标准规范范本,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 环境等范围内利用的非饮用水

    2.0.15 废水 waste water

    2.0.16能源消耗 energyconsumption

    能源消耗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

    2. 0.17 弃渣 discard slag

    3.1.2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对项

    3.1.3项目经理部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

    3.1.3项目经理部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 管理体系。

    3.2.1施工单位应在工程项自开工前,进行绿色施工影响因素 分析并明确绿色施工目标

    3.2.2施工单位应依据绿色施工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进行

    施工策划,并应对绿色施工评价要素中的评价条款进行取舍。通 过施工组织设计、绿色施工方案和绿色施工技术交底等文件的编 制实现。

    3.2.3施工单位应开展技术和管理创新创效活动,并将相应

    施工单位应对绿色施工项目进

    3.3.2绿色施工项目应符合下列规

    析的基础上,依据本标准,对工

    价、指标评价、要素评价、批次评价、阶段评价、单位工程评价及评 价等级划分等构成。

    3.4.3基本规定评价应对绿色施工策划、管理要求的条款进行

    3.4.4指标评价应对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条款进行评价。 3.4.5要素评价应在指标评价的基础上,对环境保护、节材与木

    3.4.4指标评价应对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条款进

    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 源保护、人力资源节约与保护六个要素进行评价

    3.4.6根据各自工程类型和专业管理的阶段分别进行划分阶段 性验收。

    3.4.6根据各自工程类型和专业管理的阶段分别进行划分阶段

    3.4.8绿色施工评价应按批次评价、阶段评价和单位工程评价 顺序进行。

    3.4.9批次评价包含:基础评价、指标评价、要素评价并且每月

    3.4.9批次评价包含:基础评价、指标评价、要素评价并且每月 不少于一次。

    阶段评价是一个阶段所有批次评价的汇总和除以批次数的 平均值。单位工程评价是三阶段评价乘系数所得

    4.1.1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穴、树木、森林及生态环境等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制定地下文物保 护方案。

    4.1.3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及周边影响范围内的江、湖、河

    4.1.5应保护施工影响范围内各类设施正常运行及建(构)筑物 正常使用。

    4.2.1扬尘控制应符合下列规负

    1现场应建立酒水清扫制度,配备酒水设备,并有专人负 责; 2对裸露地面、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抑尘措施或临时性 绿化; 3现场进出口应设车胎、车身冲洗设施和吸湿垫,保持进出 现场车辆清洁; 4易飞扬和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余料回收; 5拆除、爆破、开挖、回填及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应有抑

    3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应远离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和周边 敏感区; 4混凝十输送泵、电锯等机械设备应设置吸声降噪屏或其 他降噪措施; 5施工作业面应设置降噪设施; 6材料装卸应控制材料撞击噪声。 4.2.8锂性电池、硒鼓、墨盒、剩油漆、涂料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应 上上闯八米

    4.2.9危险品、化学品储存

    4.3.1现场宜采用自动喷雾(淋)降尘系统

    4.3.7应利用先进技术、工艺采用湿作业现场施工。

    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

    5.1.1建立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管理制度

    5.1.1 建立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管理制度, 5.1.2 施工应编制材料计划,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做好进场验收 记录,及时反馈、调整,进行量化与动态化管理,减少库存。 5.1.3严禁使用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禁止、淘汰的材料和 制品。

    5.1.3严禁使用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禁止、淘汰

    5.1.3严禁使用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禁止、淘汰的材料禾 制品。

    5.2.1临时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临时设施应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 2栈桥、操作平台、围堰采用标准化设计,并优先考虑永临 结合。 5.2.2 周转模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新型模架体系; 2采用钢或钢木组合龙骨; 3支架、挂篮、挑架、移动模板设计考虑通用性,采用标准化 设计,各构件采用装配式结构; 4采用管件合一的脚手架和支撑体系; 5市政工程地基或支架预压应就地取材; 6设计应尽量采用通用化设计,使各类构件定型化、标准 化,以便周转材料的重复使用。

    5.2.3材料节约包括下列方面

    5.2.3材料节约包括下列方面: 1 利用粉煤灰、矿渣、外加剂及新材料,减少水泥用量; 2 现场应使用预拌砂浆、预拌混凝土、半成品道路材料等: 3墙、地块材饰面预先总体排版,合理选择方案; 钢筋采用对接连接、机械连接等低损耗连接方式: 5 利用BIM等信息技术,深化设计、优化方案、降低损耗: 6 钢筋余料应分类集中存放,合理搭配利用。 5.2.4 资源再生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现场办公用纸应分类存放,废纸应回收利用: 2 建筑材料包装物回收率达到100%; 3 合理合规利用改扩建工程的原有材料; 4 现场固体废弃物应回收、再利用: 54 钢材加工中使用的冷却液体,应过滤后循环使用。 5.2.5施工应选用获得绿色建材产品评价(认证)标识的工程, 料与物资,并建立优良供应商档案库

    5.2.3材料节约包括下列方面: 1 利用粉煤灰、矿渣、外加剂及新材料,减少水泥用量; 2 现场应使用预拌砂浆、预拌混凝土、半成品道路材料等: 3墙、地块材饰面预先总体排版,合理选择方案; 钢筋采用对接连接、机械连接等低损耗连接方式: 利用BIM等信息技术,深化设计、优化方案、降低损耗: 钢筋余料应分类集中存放,合理搭配利用。 5.2.4 资源再生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场办公用纸应分类存放,废纸应回收利用: 2 建筑材料包装物回收率达到100%; 3 合理合规利用改扩建工程的原有材料; 4 现场固体废弃物应回收、再利用: 5钢材加工中使用的冷却液体,应过滤后循环使用。 5.2.5施工应选用获得绿色建材产品评价(认证)标识的工程材 料与物资,并建立优良供应商档案库,

    5.3.1高大结构施工选择自动提升、顶升模架或工作

    5.3.8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

    5.3.9施工现场采用早拆模体至

    5.3.10现场主要道路和重型物料堆放场地,采用钢板或预制温

    5.3.10现场主要道路和重型物料堆放场地,采用钢板或预制混 凝土铺装。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

    6.1.1 建立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管理制度。 6.1.2 应制定项目水资源消耗总目标和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 的水资源消耗指标。 6.1.3 施工现场用水应分区分类单独计量,建立用水台账。 6.1.4 给排水管网与用水设施不得有渗漏。

    6.1.4给排水管网与用水设施不得有渗漏。

    6.1.5临时用水施工方案中要明确管道布置和用水计量措施

    6.2.1节约用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试压用水应重复循环使用: 2 混凝土养护采用覆膜、养护液等节水工艺: 3节水器具配置率应达到100%,并设置节水标识; 4 喷洒路面、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采用非市政供水; 5施工现场给排水系统设置合理适用,并建立定期检修维 护台账; 6现场洗车台、绿化浇灌设施等使用自动控制装置; 7采用高效变频供水装置满足施工要求。 8寒冷地区给水管网应理设在冻土线以下,外漏管道冬期 采取管道保温措施,防止水管冻裂造成水资源浪费。 6.2.2水资源的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污水有收集管网、处理设施与利用措施: 2现场冲洗机具、设备和车辆的用水,不得采用市政供水; 3非传统水源经过处理和检验合格后作为施工、生活用水 使用; 4分别建立非传统水源和市政供水使用计量台账: 5根据工程地域特点,施工用水经许可后,采用符合标准的 江、河、湖泊等水源: 6储存、利用雨水和基坑降水等非传统水源时,建立使用台账; 7采用泵管水气联洗技术,节约管道冲洗用水量。 6.2.3定期分析用水、节水现状,持续改进节水措施,形成报告,

    6.3.1预制混凝土构件采用可周转的恒温恒湿蒸汽养护设施。 6.3.2 施工现场混凝土采用自动控制喷淋设备系统养护。 6.3.3 采用基坑封闭降水施工技术。 6.3.4 利用消防水池兼做雨水收集设施永临结合。 6.3.5 应用BIM技术优化施工现场给排水设计,节约并提升 资源利用及保护措施 6.3.6 使用信息系统自动采集、监控用水量。 6.3.7 混凝土养护采用养护液或“土工布保湿与滴管技术”。 6.3.8 施工现场采用施工中水养护混凝土。

    7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指标

    7.1.1 建立节能和能源利用管理制度。 7.1.2 应制定项目能源消耗总目标和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的 能源消耗指标。 7.1.3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用电应单独计量,并 建立台账。

    7.1.1建立节能和能源利用管理制度

    7.1.4应编制施工设备总体耗能计划,对进场大型设备进

    耗评估,并建立设备能耗清单,

    耗评估,并建立设备能耗清单。

    7.1.5临时用电施工方案中要明确线路布置和用电计量措施。

    .2.1临时用电设施节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应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制: 2合理规划临电线路铺设、配电箱配置和照明布局: 3办公区和生活区100%采用节能照明灯具,工人生活区的 百舍应使用安全电压。 .2.2 机械设备节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选择能源利用效率高的施工机械设备: 2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共享施工机具资源; 3高耗能设备单独计量,并定期监控能源消耗情况形成记录: 4 建立机械设备管理档案,定期检查保养: 5合理选择、使用施工机械设备,避免长时间集中使用大功

    率机械设备; 6施工作业停止及时关闭运行机械。 7.2.3临时设施节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结合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 通风措施; 2临时建筑设施的墙体和保温性能达标; 3采取外窗遮阳、窗帘等防晒措施: 4采用空调降温取暖夏天不低于26℃,冬天不高于18℃。 7.2.4运输节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材料及设备的选用应根据就近原则,500km以内生 产的建筑材料及设备用量占比大于70%; 2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避免现场二次搬运; 3制定切实措施,减少垂直运输设备的耗能。 7.2.5施工组织、方式选择时考虑相关的节能因素。

    7.3.1利用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 7.3.2 临时用电设备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7.3.3 施工通道及无自然采光的施工区域,照明分别采用声控 光控、延时等自动照明控制。 7.3.4采用可提升施工用电系统功率因数的无功补偿设备。 7.3.5搅拌站沥青混合料加热采用清洁能源或采用温拌沥青拌 合技术。

    7.3.7单位建筑面积的用电量比陕西省建筑装饰工程消耗量定 额节约 10% 以上。

    38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评价指标

    8.1.1建立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管理制度

    8.1.1建立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管理制度。

    .1.1建立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官理制度。 8.1.2应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人文景观保护要求、 工程地质情况及基础设施管线分布情况,制订相应保护措施,并 应报请相关方核准。

    工程地质情况及基础设施管线分布情况,制订相应保护措 应报请相关方核准,

    8.1.3取土、施工渣土和建筑废弃物排放等应办理相关手续。

    8.1.4在生态脆弱地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施工区域内的植补 和地貌复原

    8.1.5对交通环境现状有影响的市政工程施工项目,应按照方

    8.2.1节约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布局应合理紧凑,并应尽量减少占地; 2施工现场临时建筑、施工道路、施工场地、水电线路、消防 设施和景观绿化等应根据项目及现场条件,做到永临结合: 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装配式活动房; 4对垂直运输设备布置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垂直运输设备 占地; 5 细化渣土应用措施,减少弃土弃渣现场占地。 8.2.2保护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8.3.1施工总平面布置时应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建筑物、构筑 物、市政道路和管线等。 8.3.2 集中拌合地基处理物料。 8.3.3驻地人行道、施工辅助道路、临时停车场等采用透水路面。 8.3.4应用BIM技术对各阶段施工现场平面进行规划模拟、动 态管理。

    8.3.5临时预制场地基处理采用可复原的地基加固方式。

    9人力资源节约与保护评价指标

    9.1.1 建立人力资源节约与保护管理制度 9.1.2 施工现场人员应实行实名制管理。 9.1.3 炊事员应持有效健康证明。 9.1.4 特种作业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应按规定要求持证上岗。 9.1.5 施工现场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设备。 9.1.6 因地制宜制定各施工阶段劳动力使用计划,合理投人施 工作业人员。

    9.2.1人员健康保障应符合下列规定

    8现场设置医务室,有人员健康应急预案; 9现场宿舍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小于2.5m,并设置可开启式 外窗; 10制定食堂管理制度,建立熟食留样台账: 11 制定职业病预防措施,定期对高原地区施工人员、从事 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体检: 12特殊环境条件下施工,有防止高温、高湿、高盐、沙尘暴 等恶劣气候条件及野生动植物伤害措施和应急预案: 13配备合适的文体、娱乐设施。 9.2.2劳动力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立合理的休息、休假、加班等管理制度; 2减少夜间、雨天、严寒和高温天作业时间: 3施工现场危险地段、设备、有毒有害物品存放等处设置醒 自安全标志,配备相应应急设施; 4在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强光和强噪声环境施工的 人员,佩戴相应的防护器具和劳动保护用品; 5深井、密闭环境、防水和室内装修施工时,设置通风设施: 6施工现场人车分流,并有隔离措施; 7 模板脱模剂、涂料等采用水性材料。 9.2.3 建立劳动力使用台账,统计分析施工现场劳动力使用情况。 9.2.4 使用高效施工机具和设备。 9.2.5 建立施工人员培训计划和培训实施台账。 9.2.6 应用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系统。

    9.3.1钢结构采用现场免焊接

    9.3.2 采用自动化、智能化施工设备。 9.3.3 结构构件装配化安装。 9.3.4 管道设备模块化安装。 9.3.5 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整体化安装 9.3.6 宿舍设置报警、防火等安全装置。 9.3.7 设置心理疏导室、活动室、阅览室等。

    0.1 绿色施工应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0.2 技术创新评价指标包括下列方面: 1 智能建造技术: 2 施工现场采用海绵城市相关技术: 3 信息化施工技术: 4 装配式施工技术: 超低能耗建筑相关技术应用: 6 隔振减震技术应用; 地下资源保护及地下空间施工技术: 钢结构、预应力结构和新型结构施工技术;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 10 新型模架开发与应用技术; 11 现场生活采用清洁能源: 现场废弃物减排及回收再利用技术; 13 高强度、耐候钢材应用技术; 14 新型防腐、防火、防水材料及工艺: 15 选用具备绿色性能评价、认证的材料、机具和设备; 16其他先进施工技术。 0.3技术创新应有专业技术先进性和综合价值的评审资料。 0.4工程项目创新得分应按本标准第11.0.8条的加分方式 行核准。 0.5在环境保护技术上有创新、应用的专项技术,获得技术 国A

    11.0.1绿色施工项目批次评价次数每月不应少于1次,且每阶 段不应少于1次。 11.0.2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时,应对施工策划、施工过程和 评价等资料进行核定, 11.0.3指标评价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绿色施工评价应先对第三章基本规定的有关内容进行逐 条、逐项核定,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指标评价: 2控制项指标应全部满足;控制项评价方法应符合表

    3一般项指标应根据实际发生项执行的情况计分,一般项 评价方法应符合表11.0.3-3的规定

    0.4要素评价得分应符合下列

    .4要素评价得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要素评价应在指标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2一般项得分应按百分制折算,且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A 一般项折算得分; B实际发生项目实际得分之和; C实际发生项目应得分之和。 3要素评价得分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 要素评价得分; A一一般项折算得分; D一优选项加分钢筋标准规范范本,按优选项实际发生条目加分求和 11.0.5批次评价得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批次评价得分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E 批次评价得分; F一 要素评价得分; 批次评价要素权重系数,按表11.0.5取值。 2批次评价要素权重系数应按表11.0.5规定的分阶段进 行确定。

    表 11.0.5批次评价要素权重系数表

    6阶段评价得分应按下式计算

    G= G, + G2 E Gi =3 N

    式中:G 阶段评价得分; E——各批次评价得分; N—批次评价次数; Gi——阶段评价基本分; Gz——阶段创新得分。

    稀土标准11.0.7单位工程绿色评价基本得分应符合下列

    单位工程绿色评价基本得分应按下式计算,

    W,= Z(G ×W2 )

    ....
  • 建筑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