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15ZJ001《建筑构造用料做法》.pdf

  • 中南15ZJ001《建筑构造用料做法》.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4-02
  • 发 布 人: luo_S_H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抹灰基层处理 I.1 墙体基层抹灰前应进行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1.1烧结砖砌体基层应清除表面杂物等,并在抹灰前一天浇 剂谨,抹灰时墙面不得有明水。 1.1.2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轻骨料混凝土、轻骨料混 所上空心确块等基层应清除表面杂物等,并可在抹灰前浇水润 港墙面。 1.1.3钢筋混骤土墙面或构件抹灰前基层表面应清理干净,无 浮灰、油渍和其他胶液等;油渍可用10%Na0H溶液清洗干净,然 :用清水将残液冲净,基层晾干。对质量有严格要求的抹灰, 川将混凝土表面新毛或刷界面处理剂,也可将1:1水泥砂浆(内 参20%建筑胶)喷或甩到混土基层上做“毛化处理”,再进行 林灰。 1.1.4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表面抹灰前基层应清理干净,实墙 面含水率控制在15%~20%,应在其表面用专用砂浆或专用界面 处理剂进行基底处理后方可抹底灰,并按《蒸压加气混凝土应 用技术规程》JGJ/T17的规定执行。 1.1.5其他墙体抹灰的基层处理应符合《抹灰砂浆技术规程》 JGJ/T220的有关规定。 1.2两种不同材料的交界缝隙(含墙面埋设管线开槽)处应采 用聚合物水泥砂浆粘贴每边不小于150mm的耐碱玻纤网布或热 镀锌电焊网做加强层,然后再抹灰。 抹灰饰面 2.1 抹灰层中的建筑胶素水泥浆,用于增加基层表面整体性

    和胶结层的粘结力,其素水泥浆中掺水重5%~10%的建筑胶或按 质量比:水泥:建筑胶:水=1:0.5~0.8:6~8配制。 2.2墙体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 2.2.1一般抹灰工程宜选用预拌抹灰砂浆。 2.2.2涂抹水泥抹灰砂浆每层厚度宜为5mm~7mm;涂抹水泥石 灰抹灰砂浆每层宜为7mm~9。大面积抹灰前,修补找平用的 砂浆应与抹灰所用砂浆(材料)一致。 2.2.3外墙墙面抹灰平均厚度不宜大于20mm,勒脚抹灰平均厚 度不宜大于25m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基层抹灰平均厚度宜控 制在15mm内, 2.2.4当抹灰层厚度大于35mm时,应采取与基体粘结的加强描 施, 2.2.5抹灰砂浆宜采用防裂砂浆;可加入纤维等抗裂材料,掺 量应经试验确定。 2.2.6外墙抹灰砂浆的抗冻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2.2.7抹灰砂浆配合比及施工等应按照《抹灰砂浆技术规程》 JGJ/T220及《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的规定执行。 2.3湿度较大房间的墙面基层抹灰,宜选用水泥砂浆。采用 乳液型内墙涂料、裱糊壁纸饰面的内墙以及中高档建筑的内墙 抹灰,均宜采用水泥石灰砂浆。 2.4地下室及潮湿环境应采用具有防水性能的水泥砂浆或预 拌防水砂浆 2.5厕、浴、厨房内墙面的防水,主要采用防水砂浆(如有掺 防水剂的防水砂浆、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聚合物水泥防水

    涂料。内墙防水材料的性能指标及施工要求可按照《住宅室内 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298的规定执行。 3 块材饰面 3.1面砖或陶瓷锦砖表面如有污染,可用浓度10%的盐酸剧洗 并随印用清水洗净, 3.2内、外墙面或墙裙做法中,块材结合层应优先采用陶瓷 堵地砖胶粘剂或聚合物水泥砂浆镶贴,也可采用1:1水泥砂浆 加水重20%的建筑胶镶贴,但应符合粘结强度的要求。 3.3镶贴饰面块材的水泥胶结合层,一般均采用普通水泥; 如需改用白水泥 拉伸强度测试标准,可在单项工程设计中注明。 3.4外墙砖饰面 3.4.1外墙饰面砖应采用背面有燕尾槽产品。 3.4.2外墙饰面砖吸水率和冻融循环次数应符合《外墙饰面砖 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的规定。 3.4.3贴面砖墙面不得采用密缝粘贴,缝宽不应小于5mm,缝深 不宜大于3mm,且应避免仰粘和悬空粘贴。要求较高时,单项工 程设计应绘制面砖排列设计图。 3.4.4外墙饰面砖工程应进行专项设计,并符合《外墙饰面砖 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的各项规定。 3.4.5应根据当地相关规定,限制外墙饰面砖的使用高度。 3.5粘贴石材饰面做法仅适用于建筑物高度3m以下范围内局 部镶贴,粘贴用粘结砂浆或高强度专用粘结剂均应通过试验方 可正式使用;干挂石材傲法仅限于建筑物高度6m以下部位小面 积局部装饰使用。如超出以上高度范围,应由专业幕墙厂家承 担设计与施工

    3.6壁纸、瓷砖、面砖、石材等如采用专用胶粘剂粘贴 应按专用胶粘剂产品说明的要求施工操作

    4.1混凝土或抹灰基层涂刷溶剂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8%, 涂刷乳液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 4.2外墙涂料应符合高耐候性(含保色性及光泽保持率)、高 耐沾污性、高耐洗剧性和低毒性的要求: 4.3涂料饰面工程应符合《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JGJ/T29的各项规定

    5.1.1C型隔墙轻钢龙骨规格有:C50规格为50×50×0.6;C75 规格为75×50×0.6;C100规格为100×50×0.7;C150规格为 150×50×0.7。以上均应符合《建筑用轻钢龙骨》GB/T11981 的各项要求。当双面采用单层纸面石膏板时,其墙身厚度分另 为75mm、100mm、125mm、175mm。 5.1.2隔墙轻钢龙骨沿顶和沿地龙骨固定的射钉或膨胀螺栓最 大间距为800mm,靠墙或柱的竖龙骨固定的射钉、膨胀螺栓最大 间距为1000mm,竖龙骨中距为400mm~600mm。隔墙与周边墙或 柱、顶棚的交接处应进行防裂处理, 5.1.3隔墙轻钢龙骨上铺钉纸面石膏板时,宜纵向铺板(即石有 板的包封边与竖龙骨平行)。用M4×25螺钉或M4×35自攻螺销 固定,板边的钉距为200mm,板中间的钉距为300mm。钉头嵌) 板内,钉眼进行防锈处理后用腻子抹早。

    5.2纸面石膏板隔墙傲饰面前,应先进行接缝及表面防潮处

    8.2墙裙高度一般为1.2m~1.8m,由单项设计确定, 8.3内、外墙面或墙裙做法中,采用的材料对室内环境不应 产生活染

    1.1钢筋混凝土顶棚抹灰前应将板底表面清理平整干净,去 除基而的油污或脱模剂,必要时可用10%浓度的Na0H溶液清洗。 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素水泥浆(内掺建筑胶),以增强粘结 力、防止抹灰层脱落凹凸处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平整或 别平。 1.2顶棚抹灰一般采用聚合物水泥抹灰砂浆或石膏抹灰砂浆 等;潮湿房间应来用耐潮湿材料。现浇混凝土顶榭不宜做抹灰 层,其面层处理可用刮腻子、喷涂等使于施工又牢固的装饰傲 法。防空地下室的顶板不应抹灰,现浇混凝土板顶棚抹灰时平 均厚度不宜大于5mm,条板、预制混凝土板顶棚抹灰的平均厚 度不宜大于10mm, 1.3顶棚找平、抹灰应按《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220执 行。抹灰砂浆应与基体粘结牢固,表面平顺。 2 吊顶工程 2.1室内吊顶按承受荷载能力分上人吊顶和不上人吊顶。上 人吊顶是指主龙骨能承受不小于800N荷载,次龙骨能承受不小 于300N荷载的可上人检修的吊项系统;一般采用双层龙骨构造 上人吊顶吊杆应采用不小于Φ8带丝扣钢筋或M8全牙吊杆,间 距不应大于1200mm,不上人吊顶是指主龙骨承受小于800N荷载 的吊顶系统,不上人吊顶吊杆应采用不小于Φ4镀锌钢丝、Φ6 带丝扣钢筋、M6全牙吊杆,间距不应大于1200mm。 2.2吊顶金属龙骨有轻钢龙骨和铝合金龙骨。轻钢龙骨组件 性能要求及测试装配方法按《建筑用轻钢龙骨》CB/T11981执

    1.1钢筋混凝土顶棚抹灰前应将板底表面清理平整干净,去 除基而的油污或脱模剂,必要时可用10%浓度的NaOH溶液清洗。 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素水泥浆(内掺建筑胶),以增强粘结 力、防止抹灰层脱落凹凸处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平整或 别平。 1.2顶棚抹灰一般采用聚合物水泥抹灰砂浆或石膏抹灰砂浆 等;潮湿房间应采用耐潮湿材料。现浇混凝土顶榭不宜做抹灰 层,其面层处理可用刮腻子、喷涂等便于施工又牢固的装饰傲 法。防空地下室的顶板不应抹灰,现浇混凝土板顶棚抹灰时平 均厚度不宜大于5mm,条板、预制混凝土板顶棚抹灰的平均厚 度不宜大于10mm, 1.3顶棚找平、抹灰应按《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220执 行。抹灰砂浆应与基体粘结牢固,表面平顺。 2 吊顶工程 2.1室内吊顶按承受荷载能力分上人吊顶和不上人吊顶。上 人吊顶是指主龙骨能承受不小于800N荷载,次龙骨能承受不小 于300N荷载的可上人检修的吊项系统;一般采用双层龙骨构造 上人吊顶吊杆应采用不小于Φ8带丝扣钢筋或M8全牙吊杆,间 距不应大于1200mm,不上人吊顶是指主龙骨承受小于800N荷载 的吊顶系统,不上人吊顶吊杆应采用不小于Φ4镀锌钢丝、Φ6 带丝扣钢筋、M6全牙吊杆,间距不应大于1200mm。 2.2吊顶金属龙骨有轻钢龙骨和铝合金龙骨。轻钢龙骨组件 性能要求及测试装配方法按《建筑用轻钢龙骨》GB/T11981执

    行,铝合金龙骨组件应符合《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 2.2.1U型、T型轻钢龙骨。 1U型轻钢龙骨上人主龙骨为DU50×15×1.2或DU60×30× 1.2,不上人主龙骨为DU38×12×1.0。 2T型轻钢中型承载主龙骨为DT24×38×0.27×0.27,轻型 承载主龙骨为DT24(14)×32×0.27×0.27。次龙骨有DT24× 28(25)×0.27×0.27和DT14×25×0.27×0.27重型承载龙 骨详单项工程设计。 2.2.2铝合金T型次龙骨有LT23(23×32×1),小龙骨有LT (22 ×22 ×1) 等 2.2.3主龙骨中距和吊点中距灼不大于1200mm,次龙骨中距宜 为400mm~600mm。次龙骨的中距可根据面板的特性而定.采用 超轻面板吊顶也可不设主龙骨(单层龙骨构造),其次龙骨吊点 中距宜为900mm~1000mm,在纵横次龙骨翼缘上直接铺放固定超 轻装饰板。 2.3吊顶金属龙骨有单层构造和双层构造两种。单层构造不 设主龙骨,龙骨间距为嵌装式板材的宽度,吊点的中距一般为 900mm~1000mm。双层构造时根据上人或不上人选定主龙骨规 格、间距等。 2.4金属装饰板主要有条形板、垂挂板、方(矩)形板和格 栅板等,材质有铝合金、钢和不锈钢等,表面处理方式有阳极 氧化、烤漆及不同的色泽,条形板、方(矩)形板还可打孔处 理,并在背面放置岩棉或超细玻璃棉等保温吸声材料。 2.4.1垂挂板、格栅板系开放式吊顶,条形板、方(矩)形板

    作封闭式或开放式排列均可。开放式吊顶内部一般需先作喷黑 处理,以隐蔽顶内梁格及管道设备。 2.4.2金属装饰板吊顶的龙骨及装饰板一般均由专业生产厂家 配套供应,有铝合金龙骨和钢板龙骨两种。专用龙骨一般为单 层构造,由调节挂钩来调整高低水平,调节挂钩可与楼板底预 留吊筋直接连接,调节挂钩长度为125mm~1000mm,根据装饰板 种类,专用龙骨的高度为25mm~90mm,金属装饰板吊顶的最小 总高度为150mm~250mm。 2.5纸面石膏板长边(包封边)宜与轻钢通长次龙骨垂直铺 板,并应将板端缝错开。用M4×35自攻螺钉固定,螺钉中距以 150mm~170mm为宜;钉帽宜沉入石膏板0.5mm~1.0mm深,并应 进行防锈处理,用石膏腻子刮平。有防火要求的石膏板厚度应 大于12mm,并应使用耐火石膏板。 2.6在潮湿地区或高湿度区城,宜使用硅酸钙板、纤维增强 水泥板、装饰石膏板等面板,当采用纸面石膏板时,可选用单 层厚度不小于12mm或双层9.5mm的耐水石膏板,次龙骨间距不宜 大于300mm 2.7一般要求 2.7.1吊项系统构造应安全、可靠,并应根据建筑结构承载能 力选择相造宜的吊挂方式和吊顶类型。 2.7.2大空间、大跨度的建筑结构以及人员密集的疏散通道和 门厅在设防烈度8度~9度时,其吊杆、吊顶的龙骨系统应考虑 地震作用,进行专门设计,造型及间距应满足安全要求。 2.7.3在重型吊顶设计中,应对吊杆与承重结构连接的后置错 栓拉拔试验提出要求,

    2.7.4顶部有空间网架或钢屋架的主体结构应设钢结构转换历 2.7.5吊杆、反支撑及钢结构转换层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方 必须经主体钢结构设计单位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2.7.6重型设备和有振动荷载的设备产禁安装在吊项工程的力 骨上。 2.7.7特殊构造、大跨度造型吊顶,吊杆、龙骨的选用及构望 间距应依据结构计算确定。 2.7.8曲线等复杂造型的吊顶,弧形主龙骨宜采用型钢等材料 次龙骨按径间布置,开应在施工前放样。 2.7.9当吊杆长度大于1500mm时,应设置反支撑,反支撑间蹈 不宜大于3600mm,距墙不应大于1800mm。反支撑应相邻对向设 置。当吊杆长度大于2500mm时,应设置钢结构转换层。 2.7.10当吊杆与管道等设备相遇、吊顶造型复杂或内部空间 较高时,应调整、增设吊杆或增加钢结构转换层。吊杆不得直 接吊挂在设备或设备的支架上, 2.7.11当需要设置永久性马道时,马遭应单独吊挂在建筑承 重结构上。 2.7.12表面整体性要求高的吊顶,其基层板(纸面石膏板 水泥加压板等)应尽量选用大块板材,以减少接缝、提高施工 工效。四边齐整的块材吊顶,其块材可平接或离缝钉铺,离纠 宽度宜为5mm~8mm。纸面石膏板、水泥加压板等的接缝处应按 专业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板缝处理。 2.7.13大面积或获长形的整体面层吊预、密拼缝处理的板块 面层吊顶同标高面积大于100m时,或单向长度方向大于15m时 应设置伸缩缝。当吊顶遇建筑伸缩缝时,应设计与建筑变形量

    相造应的吊顶变形构造做法。 2.7.14面积大于300m以上的吊顶工程,宜每隔12m在主龙骨 1部垂直方向增加一道横卧主龙骨连接固定。采用焊接方式固 定时,焊接点处应做防腾处理, 2.7.15当采用整体面层及金属板类吊顶时,重量不大于1kg 的筒灯、石英射灯、烟感器、扬声器等设施可直接安装在面板 上;重量不大于3kg的灯具等设施可安装在U型或C型龙骨上,并 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 2.7.16龙骨排布宜与空调系统的风口、灯具、喷淋头、检修 孔、监测、升降投影仅等设备设施的排布位置错开,不应切断 主龙骨。内部设有调节阀门设备的吊顶,在操作部位宜设置检 修口;有需经常或定期检修的设备时,应设置检修人员进出口 2.7.17潮淫房间,吊顶面层应采用防潮的材料。排风机排出 的潮湿气体严禁排入吊顶内。公用浴室、游泳馆等的吊顶内应 有凝结水的排放措施。当吊顶内的管线可能产生冰冻或结露时 应采取防冻或防结露的指施。 2.7.18空间较大、设备设施较多的吊顶,宜设排风措施,安 装有大功率、高热量照明灯具的吊项系统应设散热、排热风口 2.7.19矿物棉板类吊项,灯具、风口等设备不应直接安装在 矿棉板或玻璃纤维板上, 2.7.20吊顶内严禁数设可燃气体管道。 2.7.21吊顶内的配电线路、电气设施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规定。吊 顶吊杆不应与吊项内配电线路及管道的吊杆混用, 2.7.22暗龙骨吊顶工程的吊杆、龙骨和饰面材料的安装必须

    牢固。 2.7.23吊顶工程中的木挂吊、木龙骨和木饰面必须进行防腐 防虫、防火处理,并应符合防火规范相关要求。 2.7.24吊顶工程中的预理件、钢筋吊杆和型钢吊杆等应进行 防锈、防火处理。 2.7.25吊顶内所填充的隔热、保温及吸声材料,不应受温湿 度影响而改变物理化学性能,并造成环境污染,应符合《民用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要求。 2.7.26木龙骨板条抹灰吊顶的质量较难保证,应控制使用。 室内采用木龙骨板条抹吊顶时,应严格执行《木结构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的要求,木龙骨及板条均应选用变形小和含水率合格 的木材,木龙骨和木质饰面板均应按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进行 阻燃处理,符合防火要求。 2.7.27吊顶工程应严格按照《建筑室内吊顶工程技术规程》 CECS255和《公共建筑吊顶工程技术规程》JGJ345执行。 3其他 3.1顶棚与吊顶设计应综合考虑装饰效果和防火安全间题, 根据不同建筑物及场所对顶棚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要求选用本 图集做法,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建筑内 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及局部修订条文的规定, 3.2各种顶棚及吊项做法仅供用于建筑物室内。吊顶若用于 室外,单项设计应进行抗风载验算并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材 料也应符合适用室外环境的要求。

    涂剧溶型剂涂料时,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8%,涂刷乳液型涂料 时,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10%,基层的pH值不得大于10。木材基 层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2%。钢结构表面的除锈应满足《涂覆涂 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 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 理等级》GB/T8923.1的相关规定。 2.2在纸面石膏板上涂刷涂料或刷浆前,应对石膏板护面纸 进行防潮处理。 2.3设计选用材料应是经过国家认证的检测部门检验合格的 产品,同时应符合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指标的要求。对中、高档 表修及儿童房用内墙涂料的有害物质限量应有更高技术要求。 2.4涂料有外用和内用之分,外用型涂料应满足高耐候性(含 保色性及光泽保持率)、高耐沾污性、高耐洗刷性和低毒性。 2.5涂料由于覆盖性好,一般刷两遍或三遍。油漆一般做一 底二面三遇漆或一底三面四遍漆。 2.6为了改善油漆涂料的质感,可将油漆基层表面做成毛面 将油漆涂刷后,再用棕刷将涂层拉毛,也可以用泡沫型料辑筒 或包羊毛胶辑将油漆滚涂在基层上形成各种形状的毛面。为了 使于起毛可在油漆中加20%~30%的大白粉,并用松节油稀释至 合适的工作稠度。也有先用腻子在基层表面做成各种凹凸花纹 后,再刷油漆。油漆涂料的毛面、皱纹大小应由试验确定。 2.7 钢木防火涂料品种及厚度应根据耐火极限要求选用。 ..8 单项工程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时可参照《工业建筑涂装设 计规范》GB/T51082规定执行。 2.9裱棚壁纸

    2.9.1纸面石膏板面裱糊壁纸时,宜先在板面刷建筑胶水溶液 (建筑胶10:清水5~10)一或两遍,待其千燥后再开始裱糊壁 纸。当质量要求较高时,应在纸面石膏板表面满刮油性石膏腻 子(质量比为:石膏粉:熟桐油:水=20:7:50),然后进行 壁纸裱棚。 2.9.2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等抹灰面上裱糊壁纸时,在刮腻子 前应涂刷抗碱封闭底漆;抹灰基层找平时,宜采用有一定强度 的腻子,粘贴壁纸胶粘剂宜选用配套优质壁纸专用胶粉。 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应符合《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程》JGJ/T29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 的规定

    2.9.1纸面石膏板面裱壁纸时,宜先在板面刷建筑胶水溶液 (建筑胶10:清水5~10)一或两遍,待其千燥后再开始裱糊壁 纸。当质量要求较高时,应在纸面石膏板表面满刮油性石膏腻 子(质量比为:石膏粉:熟桐油:水=20:7:50),然后进行 壁纸裱棚。 2.9.2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等抹灰面上裱糊壁纸时,在刮腻子 前应涂刷抗碱封闭底漆;抹灰基层找平时,宜采用有一定强度 的腻子,粘贴壁纸胶粘剂宜选用配套优质壁纸专用胶粉。 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应符合《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程》JGJ/T29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 的规定

    屋面防水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别、重要程度、使用功 能要求确定防水等级,并按相应等级进行防水设防:对防水有 特殊要求的建筑屋面,应进行专项防水设计。还应根据各个区 域对屋面热工性能的不同要求采取保温隔热等相应构造措施。 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应符合表1.0.1的规定。 表1.0.1 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防水等级 建筑类别 设防要求 I级 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 两道防水设防 Ⅱ级 一般建筑 一道防水设防 面构造一般包括结构层、找披层、找平层、隔汽层、 保温层、找平层、防水层、隔离层、保护层等构造层。 2.1结构层 2.1.1屋面结构层一般为现浇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坡屋面 根据具体工程可以采用木基层。 2.1.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的板缝应采取嵌填处理措施,并应 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1.3坡屋面采用木基层时,应对其进行防腐、防火及防蛀等 处理,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2找坡层 2.2.1混凝土结构层宜采用结构找坡,坡度不应小于3%。 2.2.2当采用材料找坡时,宜采用质量轻、吸水率低和有一定 强度的材料,坡度宜为2%;找坡材料的吸水率宜小于20%。找 坡层最薄处的厚度不宜小于20mm, 2.2.3找坡层可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如陶粒、浮石、焦渣、加

    气混凝土碎块等轻骨料,并应符合《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JGJ51的有关规定,找坡材料应分层铺设并适当压实,表面应 平整。 2.3找平层 2.3.1当整体现浇混凝土板做到随浇随用原浆找平和压光,表 面平整度符合要求时,可以不再做找平层。 2.3.2防水卷材、涂膜的基层宜设找平层。 2.3.3找平层的选用主要根据其基层的刷度,刚度较好时可采 用水泥砂浆,刚度较差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或配筋细石混凝土 当基层为装配式混凝土板或板状材料保温层时,应当采用细石 混凝土找平层。找平层厚度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3.3的规定 表2.3.3 找平层厚度和技术要求 找平层分类 适用的基层 厚度(mm) 技术要求 整体现浇混凝土板 15~20 水泥砂浆 1:2.5水泥砂浆 整体材料保温层 20~25 C20混凝土, 装配式混凝土板 细石混凝土 30~35 宜加钢筋网片 板状材料保温层 C20混凝土

    2.3.4保温层上的找平层应留设分格缝,续宽宜为5mm~20mm, 纵横缝的间距不宜大于6m。 2.3.5找平层应在水泥初凝前压实抹平,水泥终凝前完成收水 后应二次压光,并应及时取出分格条。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 2.4隔汽层 2.4.1寒冷地区屋面结构冷凝界面内侧实际具有的蒸汽渗透阻

    小于所需值,或其他地区室内湿气有可能透过屋面结构层进入 保温层时,应设置隔汽层。隔汽层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隔汽层应设置在结构层上、保温层下: 2隔汽层应选用气密性、水密性好的材料; 3隔汽层应沿周边墙面向上连续铺设,高出保温层上表面 不得小于150mm 2.4.2隔汽层的基层应平整、干净、干煤。 2.4.3隔汽层采用卷材时宜空铺,卷材搭接缝应满粘,其搭接 宽度不应小于80mm;隔汽层采用涂料时,应涂刷均匀,且前后 两遍的涂刷方向应相互垂直。 2.4.4穿过隔汽层的管道周围应做密封处理。 2.4.5隔汽层材料可在“附表A”中选用。 2.5保温层和隔热层 2.5.1保温层应根据屋面所需的传热系数或热阻选择轻质、高 效的保温材料,常用保温材料的性能指标参见"附表D”。 2.5.2保温层应按屋面的相关要求选用,并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层宜选用吸水率低、密度和导热系数小,并有一定 强度的保温材料; 2保温层含水率,应相当于该材料在当地自然风干状态下 的平衡含水率; 3保温层厚度应根据所在地区按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经 计算确定,以保证屋面的传热系数和热情性指标满足当地建筑 节能设计要求; 4屋面为停车场等高荷载情况时,应根据计算确定保温材 料和找坡材料强度:

    5纤维材料做保温层时,应采取防止压缩的措施; 6屋面坡度较大时,保温层应采取防滑措施; 7封闭式保温层或保温层干燥有困难的卷材屋面,应采取 排汽构造猎施, 2.5.3屋面隔热层设计应根据地城、气候、屋面形式、建筑环 境、使用条件,采取种植(种植屋面另详)、架空等隔热措施: 1架空隔热层宜在屋顶有良好通风的建筑物上采用,不宜 在寒冷地区采用; 2当采用混凝土板架空隔热层时,屋面坡度不宜大于5%; 3架空隔热层的高度宜为180mm~300mm,架空板与女儿墙 的距离不应小于250mm; 4当屋面宽度大于10m时,架空隔热层中部应设置通风屋脊: 5架空隔热层的进风口,宜设置在当地炎热季节最大频率 风向正压区,出风口宜设置在负压区, 2.6防水层 2.6.1卷材、涂膜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应符合表2.6.1的 规定, 表2.6.1 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防水等级 防水做法 卷材防水层和卷材防水层、 I级 卷材防水层和涂膜防水层、复合防水层 ⅡI级 卷材防水层、涂膜防水层、复合防水层 注:在I级屋面防水做法中,防水层仅作单层卷材时,应符 合有关单层防水卷材屋面技术规定, 2.6.2防水券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5纤维材料做保温层时,应采取防止压缩的措施; 6屋面坡度较大时,保温层应采取防滑措施; 7封闭式保温层或保温层干燥有困难的卷材屋面,应采取 排汽构造猎施, 2.5.3屋面隔热层设计应根据地城、气候、屋面形式、建筑环 境、使用条件,采取种植(种植屋面另详)、架空等隔热措施: 1架空隔热层宜在屋顶有良好通风的建筑物上采用,不宜 在寒冷地区采用; 2当采用混凝土板架空隔热层时,屋面坡度不宜大于5%; 3架空隔热层的高度宜为180mm~300mm,架空板与女儿墙 的距离不应小于250mm; 4当屋面宽度大于10m时,架空隔热层中部应设置通风屋脊 5架空隔热层的进风口,宜设置在当地炎热季节最大频率 风向正压区,出风口宜设置在负压区, 2.6防水层 2.6.1卷材、涂膜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应符合表2.6.1的 规定, 表2.6.1 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防水等级 防水做法 卷材防水层和卷材防水层、 I级 卷材防水层和涂膜防水层、复合防水层 ⅡI级 卷材防水层、涂膜防水层、复合防水层 注:在I级屋面防水做法中,防水层仅作单层卷材时,应符 合有关单层防水卷材屋面技术规定, 2.6.2防水卷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水卷材可按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和高聚物改性沥青防 水卷材选用,其外观质量和品种、规格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材 科标准的规定; 2应根据当地历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面坡度和使用 条件等因素,选择耐热度和低温柔性相适应的卷材; 3应根据地基变形程度、结构形式、当地年温差、日温差 和振动等因素,选择拉伸性能相适应的卷材; 4应根据屋面卷材的暴露程度,选择耐紫外线、耐老化、 耐霉烂相适应的卷材。 2.6.3每道卷材防水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2.6.3的规定

    2.6.4防水涂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水涂料可按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 料和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选用,其外观质量和品种、型号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材料标准的规定: 2应根据当地历年最商气温、最低气温、屋面坡度和使用 条件等因素,选择耐热度和低温柔性相适应的涂料: 3应根据地苯变形程度、结构形式、当地年温差、日温差 和振动等因素,选择拉伸性能相适应的涂料:

    4应根据屋面涂膜的暴露程度,选择耐紫外线、耐老化相 适应的涂料; 5屋面坡度大于25%时,应选择成膜时间较短的涂料。 2.6.5每道涂膜防水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2.6.5的规定。 表2.6.5 每道涂膜防水层最小厚度 (mm) 防水等级 合成高分子 聚合物水泥 高聚物改性沥青 防水涂膜 防水涂膜 防水涂膜 1级 1.5 1.5 2.0 IⅡI级 2.0 2.0 3.0

    2.6.6复合防水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选用的防水卷材与防水涂料应相容; 2防水涂膜宜设置在防水卷材下面; 3挥发固化型防水涂料不得作为防水卷材粘结材料使用; 4水乳型或合成高分子类防水涂膜上面,不得采用热熔型 防水卷材; 5水乳型或水泥基类防水涂料,应在涂膜实干后再采用冷 粘铺贴卷材。 2.6.7复合防水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2.6.7的规定。 2.7保护层和隔离层 2.7.1上人屋面保护层可采用块体材料、细石混凝土等材料, 不上人屋面保护层可采用浅色涂料、铝箔、矿物粒料、水泥砂 浆等材料。保护层材料的适用范国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7.1 的规定, 2.7.2采用块体材料做保护层时,宜设分格缝,其纵横间距不 宜大于10m,分格继宽度宜为20mm,并应用密封材料嵌填。

    2.6.6复合防水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选用的防水卷材与防水涂料应相容; 2防水涂膜宜设置在防水卷材下面; 3挥发固化型防水涂料不得作为防水卷材粘结材料使用; 4水乳型或合成高分子类防水涂膜上面,不得采用热熔型 防水卷材; 5水乳型或水泥基类防水涂料,应在涂膜实干后再采用冷 粘铺贴卷材。 2.6.7复合防水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2.6.7的规定。 2.7保护层和隔离层 2.7.1上人屋面保护层可采用块体材料、细石混凝土等材料 不上人屋面保护层可来用浅色涂料、铝箔、矿物粒料、水泥矿 浆等材料。保护层材料的适用范国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7.1 的规定, 2.7.2采用块体材料做保护层时,宜设分格缝,其纵横间距不 宜大于10m,分格继宽度宜为20mm,并应用密封材料嵌填。

    复合防水层最小厚度(mm)

    3.1倒置式屋面工程防水等级应为I级。

    3.2例置式屋面坡度不宜小于3%。当屋面坡度大于3%时, 应在结构层采取防止防水层、保温层及保护层下滑的措施。坡 度大于10%时,应沿垂直于坡度方向设置防滑条,防滑条应与 结构层可靠连接

    1屋面宜采用结构找坡; 2当屋而单向披长大于9m时,应采用结构找坡; 3当屋面采用材料找坡时坡度宜为3%,最薄处找坡层厚度 不得小于30mm;找坡宜来用轻质材料或保温材料。 3.4倒置式屋面防水层 3.4.1防水材料物理性能和外观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 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 3.4.2应选用耐属蚀、耐霉烂、适应基层变形能力的防水材料 3.4.3倒置式屋面防水层宜选用卷材与涂膜组合防水做法。 3.5倒置式屋面保温层 3.5.1保温材料应选用吸水率低且长期浸水不变质的保温材料 不得使用松散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不应大于0.080W/(m·K),体 积吸水率不应大于3%,压缩强度或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50kPa。 可选用挤塑聚苯板、闭孔泡沫玻璃板等,其主要物理性能指标 应符合《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CJ230中的相关规定。 3.5.2倒置式屋面保温层厚度应根据所在地区及现行建筑节能 设计标准进行计算,设计厚度应按计算厚度增加25%取值,且 最小厚度不得小于25mm 3.5.3倒置式屋面保温层与防水层所用材料应相容匹配,含有

    增型剂的高分子防水卷材与泡沫型科保温材料之间应增设隔离 层板状保湿材料的下部边缘沿排水方向应设排水凹缝。 3.6倒置式屋面保护层 3.6.1宜采用块体材料或细石混凝土做保护层。 3.6.2保护层的质量应保证当地30年一遇最大风力时保温板不 被刮起和保温层在积水状态下不浮起, 3.6.3当采用板块材料或卵石做保护层时,保温层与保护层之 间应设置一层隔离层。 3.6.4保护层要求应符合本说明“第2.7节”的规定

    3.6倒置式屋面保护层

    4.1瓦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应符合表4.1的规定。 4.2根据建筑物高度、风力、环境等因素确定坡屋面类型、 披度和防水垫层,并应符合表4.2的规定

    表4. 1 瓦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

    注:防水层厚度应符合本说明第2.6.3条或第2.6.5条Ⅱ级防 水的规定。

    表4.2 屋面类型、坡度和防水垫层

    4.3坡屋面应根据瓦的类型和基层种类采取相应构造做法

    4.3坡屋面应根据瓦的类型和基层种类采取相应构造做法

    4.4坡屋面设计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的有关规定进行风荷载计算。沥青瓦屋面应按设计要 求提供抗风揭试验检测报告。 4.5在大风及地震设防地区或屋面披度大于100%时,应采取 加强瓦材固定等防止瓦材下滑的措施。 4.6寒冷地区坡屋面,檐口部位应采取防止冰雪融化下坠和 冰坝形成等措施。 4.7坡屋面不宜采用散状保温隔热材料。保温层铺设在装配 式屋面板上时宜设隔汽层。屋面坡度大于100%时,宜采用内保 温措施, 4.8防水(垫)层 4.8.1瓦屋面应设置防水(垫)层。 4.8.2防水层及防水垫层的性能指标要求应符合《屋面工程技 术规范》CB50345的相关规定。 4.8.3防水垫层宜采用自粘聚合物沥青防水垫层、聚合物改性 沥青防水整层,其最小厚度和搭接宽度应符合表4.8.3的规定

    表4.8.3 防水垫层的最小厚度和搭接宽度(mm

    4.9持钉层 4.9.1坡屋面持钉层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屋面无保温层或采用内保温时,木基层或钢筋混凝土基 层可视为持钉层;钢筋混凝土基层不平整时,宜我平; 2屋面有外保温层时,保温层上应按设计要求做细石混凝

    土持钉层,内配钢筋网应骑跨屋脊,并应绷直与屋脊、檐口、 槽沟部位以及屋面板内的预理埋锚筋连牢;预埋锚筋穿过防水层 或防水垫层时,破损处应进行密封处理: 3细石混凝土持钉层可不设分格缝;持钉层与屋面结构的 交接处应预留30mm宽缝隙,缝内宜填塞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并 应用密封材料嵌填。 4.9.2在满足屋面荷载的前提下,瓦屋面持钉层的厚度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持钉层为木板时,厚度不应小于20mm; 2持钉层为人造板时,厚度不应小于16mm; 3持钉层为细石混凝土时,厚度不应小于35mm。 4.10块瓦屋面 4.10.1本图集块瓦分为筒板瓦和平瓦。其配件瓦和主要性能 应符合现行标准《烧结瓦》GB/T21149、《混凝土瓦》JC/T746 和《建筑琉璃制品》JC/T765的有关规定。 4.10.2筒板瓦有琉璃瓦和小青瓦等。 采用砂浆卧瓦,一般用于低层建筑。建筑坡度>50% 或大风、抗震设防地区应采取加强措施:每块瓦均需用18号铜 丝与卧瓦层内钢丝网绑扎固定, 4.10.3平瓦有混凝土瓦、西式陶瓦等。 采用干法挂瓦,瓦与屋面基层应固定牢靠,檐口部位 应采取防风揭和防落瓦措施。建筑坡度>100%或大风、抗震设 防地区应采取加强措施:每块瓦均需用螺钉和金属搭扣固定, 顺水条断面尺寸宜为40mm×20mm;挂瓦条断面尺寸宜 为30mmx30mm。金属挂瓦条与顺水条宜采用焊接

    4.10.2简板瓦有琉璃瓦和小青瓦等

    4.11沥青瓦屋面 4.11.1沥青瓦应具有自粘胶带或相互搭接的连锁构造。矿物 粒料或片料覆面沥青瓦的厚度不小于2.6mm;金属箔面沥青瓦的 厚度不小于2mm, 4.11.2弱青瓦的固定方式应以钉为主、粘结为辅,每张瓦片 上不得少于6个固定钉。固定钉应防腐蚀。在大风地区或屋而 坡度>100%时,每张瓦片应增加定钉数量,上下沥青瓦之间 应采用全自粘粘结或沥青基胶粘材料加强。 4.11.3采用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垫层,宜直接设置在沥 青瓦下方;采用非自粘类防水垫层,宜设置在细石混凝土持钉 层下方。 5材料要求 5.1所有材料如各类防水卷材(涂料)、胎体增强材料、胶 粘剂、密封膏、保温材料、木材、金属材料、瓦材及配件等, 均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同时满足《屋面工程 技术规范》GB50345、《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230、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及《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的相关要求。 5.2屋面工程所使用的防水材料在下列情况应具有相容性: 1卷材或涂料与基层处理剂; 2卷材与胶粘剂或胶粘带; 3卷材与卷材复合使用; 4卷材与涂料复合使用; 5密封材料与接缝基材。 5.3木质顺水条和挂瓦条应采用等级为I级或Ⅱ级的木材,

    含水率不应大于18%电气标准规范范本, 5.4角钢挂瓦条、顺水条、支架等钢材均采用Q235钢。 5.5 采用的木质基层、木顺水条、木挂瓦条灼应作防离、网 火和防蛀处理;采用的金属材质顺水条、挂瓦条,均应作防供 蚀处理。沿海盐雾地区宜采用不锈钢固定件。 6. 选用方法 6.1 根据屋面工程使用性质和防水等级要求在“附表”中 用防水层和保温层等材料,用代号表示,选用时应注意各构司 层次相邻材料的相容性。 保温层代号 隔汽层代号 屋面编号 15ZJ001星xxxxFxXxBxGx 图集号防水层代号 保温层厚度

    每层防水材料厚度均为最小值,选用时不应小于此厚度。根据不同防水材料应涂刷配套基层处理剂

    注:防水(垫)层厚度均为最小值,选用时不应小于此厚度根据不同防水材料应涂刷配套基层处理剂。

    4.2室外台阶面层选材做法均应考虑防滑措施,应符合《建 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JGJ/T331的有关规定。 4.3在冻胀性、沉陷性或松软性基土上,以及高标准的建须 物做大面积台阶时,宜采用配筋混凝土代替素混骤土台阶,点 采用钢筋混凝土架空台阶。 5坡道 5.1坡道应采取防滑措施,坡度不宜大于1:10.自行车域 道坡度不宜大于1:5,并宜辅以梯步。 5.2有机动车通行的坡道,应选用100mm厚混凝土垫层的供 法;如需通行2t以上的载重车时,单项工程设计应按照《建筑 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另行确定混凝土垫层厚度 基土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基土含水量应控制在规范 许可范围内。 地下水位高于室外地面以下1.5m以内时,灰土垫层宜改 用300mm~450mm厚级配砂石夯实。 混凝土均应按相关规范要求分仓浇筑或留缝。 在寒冷、冻胀土地区,室外散水、台阶、坡道应与主体 承重结构断开;防冻胀层做法按单项工程设计。 10无障碍合阶、坡道应按《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 规定设计 11傲水、台阶、坡道的做法及施工应按照《建筑地面设计 规范》GB50037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 执行,

    1 各种散法中均未考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以及防冻胀 要求。需要时,单项工程设计应依据有关规范另行处理。 2 各种路面做法仅造用于民用建筑或小区等场地范围内的 道路或广场,不适用于城市道路和公路,对于通行重载车辆的 道路和货物堆场等,单项工程设计还应根据现行有关规范进行 检算、调整, 2.1道路、广场坡度 2.1.1道路的横向披度应根据路面宽度、路面类型、液及 气候条件等确定,宜采用1.0%2.0%。降雨量大的地区宜采用 1.5%一2.0%,道路路面织向度按单项工程设计。 2.1.2机动车停车场的竖向设计应与排水相结合,坡度宜为 0.3%~3.0%;非机动车停车场度宜为0.3%~4.0%, 2.1.3广场设计披度宜为0.3%~3.0% 2.2 路基应根据单项工程竖向设计的装度与标高等进行平整 地面、需压留实或实,压实度应满足现行相关规范要求。 2.3混凝土路面及垫层应分块浇滤势,随打随抹平;纵、横向 缩缝间距为3m~6m,伸缝的间距一般为20m~30m,伸缝的宽度 为20mm~30mm,缝内滇嵌时候弹性密封材料。 2.4路缘石宜采用混土预制块、条石或其他与道路面层相 同的材科配置。路缘石可与道路平齐,他可按嫁化、美化妻求 出道路面, 2.5车行道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如地面以下1.5以内时, 灰土望层置改用级配砂石办实。 2.6路面宽度、坡皮及路缘石、排水口等灼详单项工程设计

    2.7车行邀应根据道路性质、使用要求、交通量等进行设计 选用。车行道路除注明外灼按通行小型车考虑。 各种运动场地嵌法仅用于一般室外群众性运动场地。 3.1运动场地为便于排水其表面应有披度,田赛场披度一期 为0.2%~0.5%;跑造横向披度≤1.0%锅炉标准规范范本,且向跑道内侧倾料:组 向坡度<0.1%,跑进方向上为向下倾斜。 3.2运动场地面层应有足够的密实性、粘结性和弹性,表 硬度应板据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求面定。 3.3运动场地垫层既要满足强度要求还要有良好的疏水性 并有足够的干湿度。 3.4运动场地地面距地下水位的距离应>1m。场地排水系统 详单项工程设计。 3.5炉等运动场池多用于非正式比赛场地, 有防滑要求的道路、场地地面应符合《建筑地面工程所 滑技术规程》JGJ/T331的有关规定, 通路、场地工程做法可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II37以及回家现行有关标准热行

    ....
  • 建筑标准
  • 相关专题: 建筑构造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