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396-2022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B45/T 396-2022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程
DB45/T 3962022
5.1膨胀土的分类和判别
5.1.1膨胀土的判别应在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特征、建(构)筑物破坏特征、判别指标等综 合判别。
5.1.2根据成因类型,膨胀土主要分为三大类:
5.1.2根据成因类型焊接钢管标准,膨胀土主要分
5.1.3膨胀土常具有下列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
5.1.4各类膨胀土的判别指标界限值见表1.
表1各类膨胀士判别指标界限值
5.2岩土工程勘察基本
5.2.1膨胀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宜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及详细 勘察三个阶段。对膨胀土变形造成损坏的建筑物进行评估或维修时,宜进行病害处治专项勘察。场地面 积不大且地质条件简单或已有建筑经验的地区,可简化勘察阶段,但应满足详细勘察阶段的技术要求。 5.2.2膨胀土地区的取土孔,不应采用送水钻进或振动、冲击钻进,土样应保持天然结构和天然湿度, 施钻完毕应及时回填封孔。 5.2.3室内试验除符合现行勘察规范外,尚应进行自由膨胀率、一定压力下膨胀率、土的收缩试验和 膨胀压力试验,试验项目及要求参照附录A和附录B执行。必要时,可进行颗粒分析、化学分析和黏土 矿物鉴定试验。 5.2.4勘察场地根据地形地貌、地下水、土层结构、膨胀土均匀程度及不良地质作用分为三类: 选人下动发之一一来山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类场地: 地形坡度大于5°; 高差大于5m以上的边坡或沟谷; 地下水局部分布,埋深不一,变化大;
膨胀土和非膨胀土互层多、透镜体多;土层厚度、产状、理深、质(无其胀缩性)变 化大; 浅层滑坡、崩塌多。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类场地: 地形坡度2°~5°; 沟谷、边坡、陡坎高差小于5m; 地下水局部分布,但埋藏较深(地表8m以下); 膨胀土和非膨胀土互层较少,透镜体较少。土层厚度和土质变化(尤其胀缩性)变化较 大。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类场地: 地形坡度小于2°; 无沟谷、陡坎、边坡,或位于常有水浸润的低洼地带; 地下水位浅,水位稳定; 地层单一,厚度和土质(尤其胀缩性)变化小。 大气影响深度,应根据各地区土的深层变形观测或含水量观测资料确定;无此资料时,可根据
表2大气影响深度及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
表中大气影响深度内,有稳定地下水位时,则以稳定水位以上2m处理深作为大气影响深度。 膨胀土胀缩等级根据表3确定。当膨胀土地基不均匀时,土的胀缩性等级可按土层的厚度加权平均值确定,其 计算深度:A类型膨胀土取8m,B类型膨胀土取6m。
2.6可行性研究勘察,除符合GB50021外,尚应以工程地质调查为主,配合少量钻探或坑探, 1~5m,了解地层分布和特征,并采取有代表性的原状土样,测定自由膨胀率、胀缩总率,初步 地内膨胀土的分布及膨胀土的胀缩等级,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建设的可行性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2.7工程地质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m~5m,了解地层分布和特征,并采取有代表性的原状土样,测定自由膨胀率、胀缩总率,初步判定
5.2.7工程地质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收集当地气象及水文资料; 收集当地建筑经验,并对场地附近已有建筑物进行调查,分析其完好或损坏的原因; 收集当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初步查明膨胀土的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和岩性特征; 一调查场地地形地貌形态,划分地貌单元; 调查场地内地裂、滑坡、冲沟、岩溶和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并初步圈定其范围: 调查地表水排泄积聚情况,地下水类型,水位变化幅度; 初步预估拟建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DB45/T 3962022
5.2.8初步勘察阶段除符合现行勘察规范
5.3土的胀缩性和膨胀土地基评价
膨胀土胀缩等级的划分,应在其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按胀缩总率和相对膨胀率的大小进行划分 胀缩性等级按表3确定。
土的胀缩性等级按表3确定。
表3膨胀土的胀缩性等级划分
5.3.2膨胀土地基评价,应根据地基的膨胀、收缩变形对低层砌体结构房屋的影响程度进行。膨胀土 地基胀缩等级可按表4分为三级。
表4膨胀地基胀缩等级
5.3.3地基土的(竖向)胀缩变形量应按公式(1)、(2)和公式(7)计算,式中膨胀率采用土层自 重压力,从地面以下0.5m起算,。取0.6,业,取1.0。
5.3.3地基土的(竖尚)胀缩变形量应按公式(1)、(2)和公式(7)计算,式中膨胀率采用土层自
6.1.1设计前应收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建(构)筑物使用要求说明书等设计资料
1.1设计前应收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建(构)筑物使用要求说明书等设计资料。 1.2膨胀土地基的设计,应符合GB50007的规定,其地基承载力计算,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位于三类场地上的建筑物地基,按变形控制设计; 一位于一、二类场地上的建筑物地基,除按变形控制设计外,尚应验算地基的稳定性。 5.1.3凡符合下列情况采用天然地基的建筑物,应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就进行变 形观测,竣工后,移交使用单位继续观测。其观测方法应按现行规范执行: 一IⅡI级膨胀土地基上的建筑物; 一、二类场地且为坡地场地上的主要建筑物; 一高压、易燃或易爆管道支架或有特殊要求的路面、轨道等。
6.2.1膨胀土地基胀缩变形量,可按下列三种情况分别计算: a)当地基土层的天然含水量小于缩限时,或地面有覆盖且无蒸发可能时,以及建筑物在使用期
6.2.1膨胀土地基胀缩变形量,可按下列三种情况分别计算:
a 当地基土层的天然含水量小于缩限时,或地面有覆盖且无蒸发可能时,以及建筑物在使用期 间,经常有水浸湿的地基,可按膨胀变形量计算; 当地基土层的天然含水量大于胀限时,或直接受高温作用的地基,可按收缩变形量计算; c)其它情况下可按胀缩变形量计算。 6.2.2地基土的膨胀变形量,应按式(1)计算:
DB45/T 3962022
一自基础底面至计算深度内所划分的土层数,计算深度应根据大气影响深度确定;有浸水可能 时,可按浸水影响深度确定。
地基土的收缩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 s——计算收缩变形量的经验系数,宜根据当地经验确定,若无可依据当地经验时,可采用1.0; 入si一—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收缩系数,应由室内试验确定; Ai——地基土收缩过程中,第i层土可能发生的含水量沿影响深度变化的平均值(以小数表示); hn一一自基础底面至计算深度内所划分的土层数(图1),计算深度可取大气影响深度,当有热源 影响时,应按热源影响深度确定;在计算深度内有稳定地下水位时,可计算至水位以上2m。
(a)分层计算示意图
图1地基胀缩变形计算示意图
6.2.4在计算深度内,各土层的含水量变化值△i,可按直线法或曲线法计算。 6.2.4.1直线法按式(3)、(4)和(5)计算:
表5部分地区土的湿度系数山w
6.2.4.2曲线法适用于在大气影响深度范围内无稳定地下水位的场地。 曲线法按式(6)计算:
曲线法按式(6)计算:
Ss(竖向)收缩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 5一一水平胀缩变形量与垂直胀缩变形量的比值,可通过室内收缩试验确定。 6.2.6地基的承载力,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对可能遭到长期浸水的荷载较大的建筑物地基,尤其在Ⅲ类膨胀土地基,可采用现场浸水载 荷试验确定,载荷试验方法可按附录C的要求进行; b 采用饱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确定抗剪强度时,可按GB50007中有关规定计算承载力 一般膨胀土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可按附录E的表列数据采用。 6.2.7 基础底面压力的确定,应符合式(9)和(10)要求:
6.2.6地基的承载力,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Ses——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及采用其他处理措施后的地基变形量计算值,单位为毫米(m [SI建筑物的地基胀缩变形容许值,单位为毫米(mm),可按表6采用。
表6建筑物的地基胀缩变形容许值
DB45/T3962022
6.2.9位于坡地场地上的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验算。验算稳定性时,应考虑建筑
6.2.9位于坡地场地上的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验算。验算稳定性时,应考虑建筑 物和堆料的荷载,抗剪强度应为土体沿滑动面的抗剪强度,安全系数取1.3。 a)土质均匀且无节理面时按圆弧滑动法验算; b)土层较薄,土层与岩层间存在软弱层时,取软弱层面为滑动面进行验算; c)层状构造的膨胀土,且层面与坡面为同向倾斜时,验算层面的稳定性。
6.3.1 场址止选择
6.3.1.1应优先选择地形平缓、地势较低等一面临坡的场地,或选择坡脚、坡顶宽大场地,宜避开未 经整理的坡脊、坡腰、冲沟等多面临坡的场地。 6.3.1.2应避开稳定性差的、岩层倾向与山坡的坡向一致的场地,当基岩面或其附近又有滞水现象时 应防止产生浅层滑坡。
6. 3. 2整理场地
6.3.2.1对坡脊、冲沟等多面临坡的场地,可采取平整土方,砌挡土墙或护坡等措施,使之变成一面 临坡的场地后使用。 6.3.2.2对坡地,应平整成阶梯状,阶高1m左右,并配合采用多阶低挡土墙,其最低一道挡土墙应 置于胀缩性弱或无胀缩性的土层上。 6.3.2.3挡土墙背须填松散砂砾层,砂层上部需有黏土封顶,以防渗水。挡土墙面泄水孔须保持通畅。 6.3.2.4膨胀土地区容易产生浅层滑坡和崩塌,平整场地施工宜先卸掉坡上的土,或同时卸除坡上、 坡下的土。若平整场地造成膨胀土外露,宜采用非膨胀土“包盖”。 6.3.2.5沿陡坎边缘、树林边缘、红黏土地区的水塘、河沟及溶槽发育的地段寻找到的地裂缝,需标 注于总平面设计图上,供单体建筑布置用。 6.3.2.6建筑场地不宜用未经改性的膨胀土回填,
6.3.3单体建筑布置
6.3.3.1建筑物不应跨胀缩性相差较大土层,不宜跨地裂带、不宜建在地下水位 降变化大的地方。 在无法避免时,须采取设置沉降缝或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变形能力等措施。 6.3.3.2建筑物宜布置于膨胀土层厚薄均匀,地形坡度小的地段。 6.3.3.3当建筑物需布置在河沟旁边时,建筑物边缘距河边不应小于10m。 6.3.3.4建筑物四周5m之内的地形、绿化、覆盖等环境条件宜一致。 6.3.3.5室内回填土应采用非膨胀土或经改性的膨胀土。 6.3.3.6建筑四周设散水,不应采用明沟排水。
6.3.4道路设计(只适用于厂区或建筑小区内部的道路)
6.3.4.1车行道路面做法:在Ⅲ级膨胀土地基上的道路面层铺2.5cm厚沥青砂,中层铺15cm厚碎石, 下层铺15cm厚三合土;II级膨胀土地基上道路路面为上铺C20混凝土厚10cm,下层铺毛石并用粗砂 找平厚20cm,每隔4m设一道分格缝并灌隔水柔性材料。路面两侧路肩宽度宜为1.5m。 6.3.4.2人行道路面宜采用预制混凝土块铺设,下垫砂厚10cm。
3.5.1场地的天然排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场地的雨水、生产生活污水、施工废水等管沟应统筹安
6.3.5.2各种大小排水沟宜浅而宽,不宜深而窄,坡度不小于0.5%。 6.3.5.3大型给排水管沟应设在场区边缘;室外排水管沟应远离建筑物(不小于6m);所有水沟设盖 板。 6.3.5.4闸阀井不应有渗漏水现象。 6.3.5.5建筑物室外不应设独立供水点。 6.3.5.6主管道应采用柔性接头。 6.3.5.7独立水池、水塔、独立泵房等供排水设施应远离生活、生产区。
6.3. 6 景观园林设计
6.3.6.1应种根浅、覆盖面积天的花草、攀藤植物及生长慢的树;不可种根深、生长快的树,无其是 高大阔叶树。 6.3.6.2树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不小于成年树高的1.0倍为宜;花草、攀藤植物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不受限制。
6.4建筑结构设防原则
6.4.1膨胀土地基上的建(构)筑物,首选延性好、对地基变形适应能力强、材料强度高的钢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次是木结构、砌体结构,避免砖木结构。 5.4.2膨胀土地基上建筑结构设防标准除了与地基胀缩等级有关,尚与建筑结构类型有关。根据结构 对地基变形适应能力的大小,结构类型可分为甲、乙、丙三类: 一甲类:多、高层钢筋砼(钢)框架、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直径不大于5m的钢筋砼水池 水塔、烟卤; 一乙类:单层钢筋砼(钢)框架、排架、配筋砌体、层数大于4的无筋砌体结构; 丙类:层数小于等于4的无筋砌体结构,直径大于5m的水池、砖砌水塔。 6.4.3建(构)筑物的设防措施应根据地基胀缩等级、结构形式,按表7选用
表7不同地基胀缩等级的各类结构的设防措施
6.5. 1 基本要求
6.5.1.1当采用砌体结构时,应做到平面规整,避免凹凸,竖向均匀连续,同一结构单元高矮一致; 同一结构单元长度不宜超过30m。 6.5.1.2砌体结构的单层平房宜合并成多层楼房;外廊宜处理成悬挑的形式。 6.5.1.3不宜采用空斗墙、无砂砼、中型砼空心砌块等对地基变形敏感的砌体结构。 6.5.1.4不应采用对地基变形比较敏感的拱、壳结构形式。
6.5.2砌体结构设防措施
6.5.2.1砌体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6. 5.3 维护结构
6.5.3.1框架结构采用非黏土砖、砌块充填墙时,充填墙与框架柱间作柔性拉结,设锚拉筋或钢筋网 片锚拉。 6.5.3.2钢筋砼单层厂房的维护结构宜采用外贴式,并与柱有可靠拉结;厂房端部应设屋架,不应采 用山墙承重。墙顶应设钢筋砼压顶梁。
6.6.1膨胀土地基处理方法
6.6.1.1换土:在高温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下,基础既不能直接与膨胀土接触而义不能设空气隔热层时, 可用大然三合土等材料均匀换土,换土厚度由计算定,若上部荷载较大,而换土厚度义很厚时,则应分 层碾压后再做载荷试验,以达到地基设计要求为限。 6.6.1.2砂垫层:在条形基础、独立柱基的基底垫砂;在挡土墙、地沟、地坑等的侧壁填砂;坡地上 的基础底不应垫砂。砂垫层做法:选料为中粗砂;厚度不小于0.3m;垫层宽度应大于基底宽度;含水 量控制在9%左右;夯填度(夯实后的砂石垫层厚度与虚铺厚度的比值)不应大于0.9。 6.6.1.3地基的防水保湿:结合露天仓库、人行道、车道、散水等设施,在生产、生活建筑的室外搞 小区覆盖,减少地面水向地基渗透或地基水分向大气蒸发;建筑四周设散水,不设明沟,设散水时其宽 度与地基的胀缩等级有关,其最小宽度可按表8确定。散水做法见图3。
表8散水最小宽度及做法
Ⅲ 2.0 ≥100 C20 120 I 1.5 ≥80 C15 100 1 1.0 ≥60 C15 80 注1:散水坡度取3%~5%。伸缩缝间距不大于4m,缝内填嵌防水密封胶。 注2:使用年限短的临时建筑、简易建筑,其散水可用3:7灰土厚100mm或非膨胀黏土覆盖,宽度1.0m。 注3:散水的外缘应超出基槽300ml。 注4:散水与外墙交接缝处理同伸缩缝。
注1:散水坡度取3% 注2:使用年限短的临时建筑、简易建筑,其散水可用3:7灰土厚100mm或非膨胀黏土覆盖,宽度1.0m。 注3:散水的外缘应超出基槽300mm 注4:散水与外墙交接缝处理同伸缩缝。
2.1基础理深和基础类型的选择与地基的胀缩等级有关,同时还与本文件6.4.2条所划分的结 有关,丙类结构可按表9和表10确定。
表9丙类结构基础类型及基础最小埋深
三类场地基础最小埋深
6.2.2桩基宜采用灌注桩型,桩尖应锚固于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以下土层中。最小桩长应按式
宜采用灌注桩型外墙外保温标准规范范本,桩尖应锚固于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以下土层中。最小桩长应按式(12)
式中: d.——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单位为米(m),由表2确定; 一桩锚固在相对稳定层内长度,单位为米(m)。 锚固长度应满足下列条件: a)膨胀变形按式(13)计算时:
b)收缩变形按式(14)计算时:
Lmin = d, + l.?
Imin. d. + l.
按胀缩变形计算时,计算长度应取式(13)和式(14)中的较大值,且不应小于4倍桩径及1倍扩大 端的直径,最小长度应大于1.5m。 式中: Ve 一在大气影响急剧层内桩侧土的胀切力,单位为千牛(kN)。宜由现场浸水桩基试验确定新闻出版标准,试 桩数不少3根,取最大值,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
重,单位为千牛(kN); 入一一桩侧土的抗拔系数,应由试验或当地经验确定;当无此资料时,可按JGJ94的规定取值; Ap一桩端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qpa一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单位为千帕(kPa)。 6.6.2.3基础梁或承台梁须用钢筋混凝土现捣连续梁,当它与底层圈梁重复时则应合并,梁底不应置 于具有胀缩性的土层上,梁截面及配筋由计算定,但不宜小于圈梁的截面及配筋。 6.6.2.4对烟肉、窑、炉等高温构筑物应主要考虑干缩影响,并根据可能产生的变形危害程度,采取 适当的隔热措施。在锅炉、烟肉、加热炉等局部热源的下部,须设流动空气隔热层,其传至地面下1.2m 处的温度应小于等于21℃。对冷库等低温建筑物应采取措施,防止水分向基底土转移引起膨胀。
1建筑场地符合地形玻度天于等于5°,或地形玻度小于5°且同一建筑物范围内局部地形高差大 1的场地,建筑物应按坡地建筑物进行设计。 2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计算方法应符合本文件第6.2.9条: 坡肩地带有外加荷载; 场地基岩埋置深度小于大气影响急剧深度,上覆土层与岩层间有软弱层,取软弱层面为滑 动面进行验算: 一岩层倾向与土坡方向一致,且岩层倾角小于土坡坡角时,验算接触面的稳定性; 一其它不利于边坡稳定性的情况; 一对不稳定边坡,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当地经验采取下列措施: · 设置支挡,根据计算的滑体推力和滑动面或软弱结构面的位置,可采用一级或多级挡土 墙、挡土桩或其它措施,各种措施,宣作多方案比较。挡土墙基础或挡土桩下端均应置 于滑动面或软弱结构面以下,并应不小于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且基础底不应垫砂; 排水措施,应设置排水沟防止地面水体浸入坡体。必要时,尚应采取防渗措施。对裂缝 应进行灌浆处理; 设置护坡,可根据当地经验在坡面干砌或浆砌片石、设置支挡盲沟或种植草皮等。 3挡土墙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墙背滤水层,厚度不小于300mm,回填材料为碎石、砂卵石。滤水层以外宜选用非膨胀土 回填,并分层夯实; 墙身应设置泄水孔,中距4m左右,坡度大于或等于5%,墙背孔口下应设混凝土隔水层, 厚度不小于0.2m; 墙顶和墙脚应设置散水,宽度宜与墙高同,但不小于2m 每隔10m左右和转角部位应设变形缝; 挡土墙高度不宜大于3m; 符合上述规定的挡土墙,其主动土压力可采用楔体试算法确定。计算时不考虑土的水平膨 胀力,破裂面上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饱和快剪强度。
....- 建筑标准 技术标准 土地标准
- 相关专题: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