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02-2015 沉管夯扩桩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 DBJ61/T 102-2015  沉管夯扩桩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3.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4-27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J61/T 102-2015  沉管夯扩桩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4.1.1夯扩桩基础设计等级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CJ9 执行。

    4.1.2夯扩桩适用于桩端有良好持力层的人工填土、一般黏

    取样标准4.1.4夯扩桩的扩大头应进人可靠的持力层。欠固结土层、

    陷性土层,液化土层,淤泥质和饱和软黄土等不应作为桩端 持力层。桩端进人持力层的深度,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3倍 桩身直径,砂土不宜小于1.5倍桩身直径,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 倍桩身直径。 4.1.5在抗震设防区,桩周存在液化土层时,桩径不宜小于 500mm,桩端进人液化土层以下稳定土层的长度应按计算确定; 对于碎石类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黏性土不应小 于2~3倍桩身直径,对粉、细砂及其他一般黏性土、粉土不应 小于4~5倍桩身直径。

    陷性土层、液化土层,淤泥质王和饱和软黄土等不应作为桩站 持力层。桩端进人持力层的深度,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3任 桩身直径,砂土不宜小于1.5倍桩身直径,碎石类土不宜小于 倍桩身直径。

    4.1.6桩端扩大头以下持力层的厚度不宜小于桩端扩大头直

    下卧层验算确定。软弱下卧层的验算,应按《建筑桩基技 范》JGJ94 的有关规定进行。

    宜进行预处理以消除负摩阻力。 4.1.8排列基桩时,宜使桩群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点重 合,并使基桩受水平力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的抗弯截面模量; 墙下布桩时,在墙的转角处应布置桩,在纵横墙交接处宜布置 桩;柱下不宜采用一柱一桩。 4.1.9夯扩桩的桩中心间距应以施工时不影响相邻桩的施工质

    宜进行预处理以消除负摩阻力。

    合,并使基桩受水平力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的抗弯截面模量; 墙下布桩时,在墙的转角处应布置桩,在纵横墙交接处宜布置 脏;柱下不宜采用一柱一桩。

    4.1.9夯扩桩的桩中心间距应以施工时不影响相邻桩的施

    量为宜。基桩的最小中心距应符合表4.1.9的规定

    表4.1.9夯扩桩的最小中心距

    4.1.10同一基础的桩端宜位于同一持力层,桩底标高宜相同; 不同时相邻桩的桩底标高差,不宜超过1/2的相邻桩中心距 4. 1. 113 夯扩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值不宜大于 5000kN。 4.1.12 夯扩桩设计应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 态的要求。

    4.1.13夯扩桩基础应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计算内容 包括:

    4.1.13夯扩桩基础应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计算Ⅱ

    算; 2高承台桩基或桩侧为液化土层、自重湿陷性土层、欠固 结土层及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5kPa的土层时,应进行桩身压 屈承载力验算; 3当桩端持力层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下卧层强 度; 4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验算整体稳定性; 5对于抗浮、抗拔桩基,应进行基桩和群桩的抗拔承载力 计算; 6进行基桩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50011 的有关规定。 4.1.14下列夯扩桩基应进行变形验算: 1对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建筑及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 乙级的建筑桩基应验算沉降; ; 2水平荷载较天或对水平变形有严格要求的甲级建筑桩 基,应验算水平位移。 4.1.15夯扩桩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作用效应与相应的 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夯扩桩基桩承载力验算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 合,相应的基桩承载力应采用特征值; 2 夯扩桩基变形验算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 3验算坡地、岸边建筑桩基的整体稳定时,应采用荷载效 应的标准组合; 4计算桩身承载力和配筋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 合; 5桩身裂缝控制验算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

    虑长期作用影响。 4.1.16桩周软土因自重固结、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湿陷、地 面大面积堆载、降低地下水位等原因而产生的沉降大于桩的沉 降时,应视具体工程情况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基桩承载力的影 响,负摩阻力计算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 执行。

    1对于可能因地震引起上部土层滑移地段,不宜采用夯扩 桩基。若采用应考虑滑移体对桩产生的附加水平力; 2承台周围回填土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 素土分层夯实回填,也可以采用素混凝土回填;当承台周围为 可液化土层或饱和软黄土、淤泥等软弱土层且桩基水平承载力 不满足计算要求时,宜将承台外每侧1/2承台边长范围内的土 加固; 3桩身穿过可液化土层时,液化土层的侧摩阻力应按《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进行折减; 4.1.18夯扩桩用作抗拔桩时,应进行桩身裂缝宽度计算。桩 身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选用。夯扩桩不应用作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的抗拔桩,不 宜用作裂缝控制等级为二级的抗拔桩。 4.1.19桩基结构的耐久性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 有关规定执行。 4.1.20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夯扩桩,桩基设计时还应符合《湿

    .1.20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夯扩桩,桩基设计时还应符合《湿 名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的有关规定。

    夯扩桩的桩径宜选用350mm~6

    4.2.2夯扩桩的桩长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岩土工程条件通过计算 确定,桩长与桩径的比值 L/d不宜大于50,成桩深度不宜大于 25m。 4.2.3夯扩桩桩顶嵌入承台内不应少于50mm。 4. 2. 4 夯扩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4.2.5夯扩桩中纵向钢筋应沿桩身周边均匀布置,并沿桩长通 长配置: 1纵向钢筋的混凝士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浇 注混凝土时不应小于50mm; 2纵向钢筋净距不应小于60mm; 3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在6度区及非地震区不应小于 0.3%,在7度区不应小于0.4%,在8度区不应小于0.5%。纵 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受压桩纵筋数量不应少于6根;对于承 受水平荷载的桩和抗拔桩,纵向钢筋应满足计算要求且不少于8 根; 4纵向钢筋伸人承台的长度不应小于35倍纵筋直径且不 少于500mm; 5纵向钢筋进人扩大头的长度不应小于25倍纵筋直径且 不少于350mm。 4.2.6夯扩桩中箍筋应采用螺旋式箍筋: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3桩顶5倍桩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4桩身穿过液化土层时,位于液化土层范围内的桩身箍筋 间距不应大于100mm; 5当桩长超过4m时,应每隔2m设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 的加劲箍筋。 4.2.7夯扩桩扩大头直径D与桩身直径d之比宜取2~3。夯扩 桩扩大头的设计应根据桩端持力层的性质和设计要求的单桩承 载力,按以下要求进行: 1夯扩次数可选用一次、二次或多次; 2每次夯扩所需的混凝土量,换算成外管内投料高度H, 般取 1.5 ~3.0m; 3 外管上拔高度h般取夯扩投料高度H的174~1/2; 4 桩端扩大头直径按图4.2.7及下列公式估算 内夯管 外管 混凝土 扩大头 桩底标高 可 d (a) (b) (c)

    a)外管内灌注第一批混凝土;(b)外管拔起h高度并插入内夯管; (c)内外管夯扩在桩底形成扩大头。 图4.2.7夯扩头直径计算简图

    4.3基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kmax ≤1. 2R

    Nek ≤1. 25R

    式中:Quk一一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 4.3.3夯扩桩单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列规定确 定:

    1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夯扩桩基,应采用现场静载试 验确定,每栋建(构)筑物同一类型桩的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 根。现场静载试验和基桩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取值可按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进行; 2设计等级为丙级的扩桩基,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 桩资料,结合静力触探、标准贯人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综合 确定。

    Quk = Qsk+Qpk=u 4.3.42 式中:Qk一一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N); Qμk——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N); u 桩身周长(m); qsik 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可按表4.3.4-1 取值(kPa); 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可按表4.3.4-2 桩身穿越第i层土的长度(m),扩大头以上2d 长度范围内不计侧阻力; 陕西 ,D为桩端 4 扩大头直径(m)。 β一一端阻力调整系数,对黏性土(水下取0.9,水上取 1.1),砂土取1.3,碎石类土取1.4。

    注1:表中填土是指堆填年限超过10年的素填土 注2: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应换算为饱和状态取其侧阻力。 注3: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选取桩 侧平均负摩阳力。

    注1:砂土和碎石土中桩的极限端阻力,宜综合考虑土的密实度,桩端进入持力 层的深径比hp/d。土愈密实,hp/d愈大,取值愈高。 注2:N为标准贯人试验锤击数,N63.5为动力触探修正击数; 注3:当有工程经验时,表中数值可适当提高。

    4.4基桩竖向抗拔承载力

    式中:入; 抗拨系数,砂土中为0.5~0.7;黏性土、粉土中 为0.7~0.8。桩长l与桩径d之比小于20时, 取小值; qsik 桩侧表面第i层土的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kPa) ; 一在第i层土中的桩身周长(m),u:=Td; l:一一桩身在第i层土中的长度(m),不包括扩大头。 2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

    4.5.1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复合基桩应满足

    u ^;qsikl uk

    Hek≤1. 25R

    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桩顶处相应于荷 载效应标准组合的水平力(kN): 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桩顶处相应于地 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水平力 (kN); 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的基桩桩顶处的水平承

    载力特征值(kN)。 .5.2基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现行《建筑桩基技术 现范》JGJ94的有关规定确定

    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确定

    4.6.2桩顶轴向拉力应符合:

    式中:N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桩顶轴向拉力设计值 (kN)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kN); A (受拉钢筋截面积(m)。 4. 6.3 受水平荷载的桩,桩身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应满 足: 1 桩身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按《混凝土

    1桩身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按《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确定; 2桩身承受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按《建筑桩基技术规

    范》JGJ94的有关规定确定。

    4.6.4桩身最大裂缝宽度应满足

    4.6.4桩身最大裂缝宽度应满足:

    Wmax ≤ Wlim

    Wlim 一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 的有关规定取用。

    4.6.5当验算地震作用下的桩身承载力时,作用于桩顶白

    效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桩身承牵 力调整系数Re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为 定取用。

    4.7.2桩基沉降变形计算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白

    有关要求进行。 4.7.3建筑桩基沉降变形指标和允许值应按《建筑桩基技术夫 范》JGJ 94 的规定选用。

    择淤泥质土和饱和软黄土等软弱土层。对碎石类土,可不 扩大头,桩端进人持力层深度不应小于2倍桩径且不小于 并应符合贯入度控制要求

    夯扩桩可只在基础范围内布置,桩径宜取350mm 600mm;基础边缘到桩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1倍桩径, 5.1.5桩距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土性、施工工 艺等参数确定,宜取3.5~4.0倍桩径或1.5~2.0倍的扩大头直 径。 5.1. 6木 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宜为0.4~ 0.6倍桩身直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 5. 1. 7 褥垫层材料宜选用级配砂石或碎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 于30mm。 5.1.8扩桩桩身混凝士强度等级不应低王C25

    5.2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5.2.1初步设计时,夯扩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立 估算: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面积置换率; 桩间土发挥系数取1.0~1.1,对黏性±取小 值,对砂土、碎石类土取大值; 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取0.7~0.9;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宜按当地经 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 直

    载力特征值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静载试验确定 单栋建(构)筑物同一类型桩的试验数量均不应少于3处,对 同时施工的建筑群,当地貌单元、桩端持力层、桩长、桩径等 条件相同时,试桩数量可适当减少,且每栋建筑物均不宜少于2 处。 5.2.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夯扩桩复合地基,可参照地质条件相 同的静载试验资料确定;当无可参照的资料时,复合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可按5.2.1计算。 5.2.4夺扩桩桩身强度应满足式(5.2.4)的要求

    5.2.4夯扩桩桩身强度应满足式(5.2.4)的要求。

    式中:feu——桩体试块(边长150mm立方体)标准养护28d的 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5.3复合地基变形计算

    表5.3.1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业

    ZA ZA;/Esi

    中:A;—一第i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 E,一一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值(MPa),桩长范围内的复合土 层按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取值。

    5.3.2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应大于复合土层的厚度,分层总和法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应同时满足式(5.3.2-1)和式(5.3.2-2 挖制标准

    6.1.4钢筋笼的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表6.1.4钅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主筋间距± 10 箍筋间距± 20钢筋笼径±10钢筋笼长度± 1006.2施工准备专6. 2. 1夯扩桩施工前应收集和准备下列资料:1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7桩基工程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3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高压线路、通信线路、地下管线(管道、电缆等)、地下构筑物及对振动有严格要求建(构)筑物的调查资料;确认施工噪音对建筑场地附近居民区的影响情况: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参数:附近类似工程的试桩报告、检测报告及竣工报告。6. 2. 2夯扩桩施工前应完成下列资料:1桩基工程施工方案;2水泥、砂、石、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质检报告和配合比报告;辨识施工场地的环境因素,形成环境因素清单;4识别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确定重大风险。6.2.3夯扩桩施工前应具备下列作业条件:27

    5.3.1夯扩桩机由机架、桩锤、外管、内夯管及卷扬机等组 成,成桩采用外管与内夯管组合锤击夯压成孔,填料扩底工艺。 夯扩桩施工工艺流程见附录A。 6.3.2内夯管应比外管短100mm,内夯管底端可采用闭口平底 或闭口锥底(图6.3.2)。内夯管底部应加焊一块直径比外管内 径小10mm~20mm,厚20mm左右的封底圆形钢板

    6.3.3外管的配置长度应按下

    +L2 + L3 + Z (6. 3. 3) 式中: L 外管长度(m); 持力层顶面埋深(m); 投料口距桩管顶的距离,一般取1.5m~2.5m; 振动锤高度,若配置振动锤时一般取2.5m; 2 一一桩身进入持力层的深度(m)。 6. 3. 4 桩机设备对点后,保持桩机平整、调整机架及桩管垂 直。 6.3. 5 桩管人土深度应按设计桩长控制或按试成桩确定的贯人

    6.3.6沉管过程中,内、外管间发

    凝土配料,经夯击形成阻水、阻泥管塞 6.3.7当沉管有困难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靴或锥底内 夯管成孔,也可采用预钻引孔法施工。 6.3.8桩端持力层为水下砂层时,第一次拔管高度不宜大于 0.20m。 630扩大头的填料太扩应严格按试桩确的太扩次数和太扩

    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 规程》JGJ18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 2加劲箍筋应设在主筋内侧。 6.3.11混凝土灌注应满足下列要求: 1混凝土应分段浇筑,桩身混凝土充盈系数不应小于1.0: 2灌注混凝土时应按要求制作试件,同一配合比混凝土试 块每台班不得少于一组,超过50m 时,应增加一组; 3成桩混凝土灌注面应高于设计桩顶标高500mm,并不低 于钢筋笼顶标高。 6.3.12拔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拔管时内夯管压在外管内混凝土顶面上,开启振动锤缓 慢均匀地上拔外管,直至同步终止于施工要求的桩顶标高处: 2拔管速度一般土层宜为1m~2m/min,在淤泥质土和饱 和软黄土层中或在软硬土层交界处及扩大头与上部桩身连接处 宜为0.6m~0.8m/min。

    桩身混凝土进行振捣密实。 6.3.14当桩长超过16m,夯扩桩施工时宜增设二次拔管装置和 机架反载配重,以提高拔管能力和桩机的稳定性。 6.3.15打桩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退打的方式自中间向两端对称进行,当一侧毗邻建 筑物时,应由毗邻建筑物向另一侧退打; 2对饱和土中桩和密集形桩宜采用隔排或隔桩跳打法,跳 打间歇时间应根据孔隙水压力观测结果和桩身强度确定,间歇 时间不应小于8h,严禁24h连续作业; 3在实施跳打过程中,应避免在移机时对已成桩的碾压; 4 根据持力层埋深情况,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5根据桩长,按先长后短的顺序进行。 6.3.16施工中应作好施工 主

    6.4.1 施工质量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材料检验:对所有使用的钢筋、水泥、砂、石应做材料 检验,各项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其中钢筋、水泥、商混 应具有出厂合格证明和复检试验报告;干硬性混凝土应提供配 合比报告; 2钢筋笼制作与埋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制作偏差应满足本 规程第6.1.4规定; 3现场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并进行质量评 定; 4施工过程应会同监理单位进行夯扩桩成孔、灌注及钢筋

    笼隐蔽工程验收,详见附录C。 6.4.2混凝土试件的强度应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的规定。 6.4.3夯扩桩桩间土开挖后,施工单位应及时会同监理进行现 场桩数、桩位、桩顶标高、锚固筋长度、桩头外观质量及桩间 土情况的核查,如发现有漏桩、桩位偏差过大等质量问题时, 应采取补救措施。具备验收条件时,及时通知建设单位组织有 关人员进行验收。

    6.4.4施工过程中的资料应随进度同步整理;施工完成后

    7.1一般规定 7.1.1检测单位及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资格;检测所 用仪器设备应在计量检定的有效期内。 7.1.2检测桩位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检测过程中发现有严重 桩身质量问题时应加倍检测数量。 7.1.3夯扩桩的完整性检测,可采用低应变法,宜在受检桩混 凝土龄期达到15d后进行。 7.1.4夯扩桩静载试验,宜在受检桩混凝土龄期达到28d后进行。 7.1.5单桩静载试验及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前,应先进行低应变 法完整性检测。 7.1.6 对预处理消除湿陷性的夯扩桩工程,在夯扩桩施工前 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的规定进行湿陷性 评价 7. 2基桩检测 7.2.1基桩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0%,且单项工 程不得少于10根;墙下单排布桩、柱下承台3桩及3桩以下布

    7.2.1基桩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0%,且单项 程不得少于10根;墙下单排布桩、柱下承台3桩及3桩以下不 桩应全部检测。

    7.2.2基桩单桩静载荷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

    7.2.3低应变法检测中不能判定完整性类别的桩,

    .2.3低应变法检测中不能判定完整性类别的桩,可根据析

    长、缺陷深度、地质条件等,采用开挖、抽芯或单桩静载试验 的方法进行验证检测。

    7.3.3单桩静载荷检测数量不应当少于总桩数的0.5%,

    园林标准规范范本7.4.2验收工作应在夯扩桩施工单位自检及监理单位核查合格

    7.4.3夯扩桩验收时应具备以下资料

    1施工质量管理资料: 1)开/竣工报告; 2)施工方案及审批; 3)特殊工种岗位证书; 4)施工设备合格证书; 设标准 5)施工图纸会审纪录、设计交底记录; 6)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2施工质量控制资料 1)工程定位测量放线 2)地基验槽记录; 浏览 3)钢材出厂合格证及复检报告; 4)钢筋焊接性能检验报告 5)水泥、砂、石复检报告; 6)砼抗压强度检验报告、统计分析评定: 7)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3/施工技术资料; 1)夯扩桩施工记录: 2)夯扩桩成孔、灌注及钢筋笼隐蔽验收记录; 3)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4)混凝土灌注桩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5)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6)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附录A夯扩桩施工工艺流程

    图A.0.2夯扩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附录 B夯扩桩施工记录表专业建筑与结构资料名称施工记录(地基部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名称:设计桩径、桩长:混凝土落度/强度等级:桩顶设计标高/钢筋笼长:沉管最后夯扩(多次夯扩三阵击贯沉管依次向下记录)人度cm桩身施工施工施工沉管人土投料充盈成桩最后深度投料拔管沉管锤击量日期序号桩号总数系数时间m2高度高度深度贯人mmm次数度 cm施工单位参加人员监理(建设)单位参加人员施工班组长质检人员审核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年月年月日年月目日日年月日施工单位专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年月日年月38

    漆包线标准附录夯扩桩成孔、灌注及钢筋笼隐蔽验收记录专业建筑与结构资料名称施工记录(地基部分)建设单位:施单位:工程名称:设计桩径、桩长:混凝土落度/强度等级:桩顶设计标高/钢筋笼长:检代部分隐蔽验收项设计变求实际验收情况验收结果1.孔径(mm)2.孔深或孔底标高(m)3.有效桩长(m)成4.确认桩端持力层孔5.桩倾斜度(%)<1%灌注6.干硬性混凝土填人量(m)依据贯入度确定7.最后十击贯人度(cm)充盈系数:桩身混凝土灌注量(m3)落度:1.钢筋笼长度、直径、分段(mm)钢2.主筋规格、根数<3.箍筋规格、间距(mm)4.加强筋规格、数量(mm)5.钢筋分段接头方法6.钢筋笼顶标高(m)施工单位参加人员监理(建设)单位参加人员施工班组长质检人员审核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年月年月年月年月日年月日施1单位专业技术负资人监理程师(建设单位项技术负责人)年月日年月日39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 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规程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

    ....
  • 技术标准
  • 相关专题: 沉管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