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832.7-2022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7部分:建筑地面工程.pdf

  • DB11∕T 1832.7-2022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7部分:建筑地面工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5-08
  • 发 布 人: hyychys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1.0.1 为加强北京市建筑地面工程施工管理,规范工艺做法,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地面工程施工。
    1.0.3 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工艺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2.1手持工具应包括靠尺、耙子、铁锹、胶皮管、小线、钢尺、测量仪器、环刀、击实仪、 城度尽等

    3.2.2其他机具应包括手推车、电动翻斗车、振动筛、地磅、标准斗、搅拌机、木夯、蛙式 夯机、立式夯机、压路机、振动碾等,

    3.2.2其他机具应包括手推车、电动翻斗车、振动筛、地磅、标准斗、搅拌机、木夯、蛙式 夯机、立式夯机、压路机、振动碾等,

    同轴电缆标准3.3.1基层应检验合格。

    3.3.2施工前测设施工区域平面及标高控制线

    3.4.1灰土垫层施工宜按图3.4.1规定的流程进

    图3.4.1灰土垫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3.4.5灰土拌和符合下列规定:

    1灰土应按设计比例拌和; 2灰土拌和宜采用搅拌机拌和,拌和场所应设置封闭式防尘棚,拌和完成后拌和料应颜 色均匀一致; 3灰土拌和时土料含水率应控制在最优含水率±2%范围内,含水量宜采用晾晒或酒水湿 润进行控制

    3.4.6灰土垫层分层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灰土垫层应分层铺设,铺设完成后表面找平; 灰土垫层标高差大于分层厚度时应做成阶梯形 灰土分层铺设虚铺厚度应符合表3.4.6的规定

    灰土分层铺设虚铺厚度应符合表3.4.6的规定。

    表3.4.6灰土垫层虚铺厚度

    3.4.7灰土垫层分层夯实应符合下列规定:

    3.4.7灰土垫层分层夯实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夯实前做好既有结构的成品保护: 2夯实、碾压遍数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且不少于4遍; 3灰土垫层分层夯压完毕后应进行压实系数检验,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铺设下 层灰土; 4灰土垫层采用分段施工时,接在应设置在地面荷载较小处,上、下两层的接缝距离不 应小于500mm,接缝处应夯实压密; 5靠近结构等垫层边角处,宜采用木夯等人力夯实。 3.4.8灰土垫层找平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灰土垫层压实系数检验宜采用环刀法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施工; 2灰土垫层施工完成,应检查标高和平整度;高出部分用铁锹铲平,低的部分补打灰土。

    3.5.1灰土体积比、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1灰料颗粒粒径不应大于5mm;土料颗粒粒径不应大于15mm,有机物质含量不应大 于5%;

    表3.5.2灰土垫层表面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3.6.1灰土垫层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施工上一层,当垫层上方需要过人或堆料时,应铺设垫 板。 3.6.2灰土垫层施工完毕后,应采取防止水浸泡的措施。 3.6.3铺设灰土垫层时,垫层内埋设的管道、预埋件应采取保护措施,夯实时不应破坏预埋 管道及预埋件。

    3.6.1灰土垫层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施工上一层,当垫层上方需要过人或堆料时,应铺设垫 板。 3.6.2灰土垫层施工完毕后,应采取防止水浸泡的措施。 3.6.3铺设灰土垫层时,垫层内埋设的管道、预埋件应采取保护措施,夯实时不应破坏预埋 管道及预埋件。

    3.7.1灰土垫层应分层铺设,每层检测合格后再进行上一层施工。灰土垫层厚度不应小于 100mm。

    3.7.1灰土垫层应分层铺设,每层检测合格后再进行上一层施工。灰土垫层厚度不应小于 100mm。

    3.7.2灰土拌和料宜即拌即用

    3.7.3灰土拌和时应采取有效防尘措施,条件允许时宜在防尘棚内进行

    4.1.1砂应采用质地坚硬的申粗砂,且不应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 4.1.2砂石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且不宜大于50mm

    4.1.2砂石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且不宜大于50m

    4.2.1手持工具应包括靠尺、耙子、铁锹、胶皮管、小线、钢尺、测量仪器、灌砂筒、木夯 等。 4.2.2其他机具应包括手推车、电动翻斗车、压路机、平碾、铲运机、振动碾、蛙式夯机、 振动冲击夯等

    4.3.1基层应检验合格。

    4.3.1基层应检验合格。

    4.3.2施工前测设施工区域平面及标高控制线!

    4.3.3垫层中预留预埋应安装完毕,位置准确,固

    4.3.3垫层中预留预埋应安装完毕,位置准确,固定牢靠并进行隐

    4.4.1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宜按图4.4.1规定的流程进行:

    .1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宜按图4.4.1规定的

    基层处理一份分层铺设一份层夯实一找平验收

    图4.4.1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流程

    表4.4.3砂垫层和砂石垫层虚铺厚度和材料含水率控制

    当垫层面积较大,需要分段铺设时,接头处应做斜坡或阶梯状搭接,上下层接头位 置错开不应小干500mm

    4.4.4砂垫层和砂石垫层分层夯实应符合下

    1夯实前做好墙、柱、预埋件等成品保护; 2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可按表4.4.3选择适用夯实方法,大面积房间宜采用大型机械 展压,小面积房间宜采用小型机械或人力夯实; 3夯实、碾压遍数及振捣时间应根据设计干密度或贯入度要求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小面 积房间宜采用木夯或蛙式打夯机夯实,不少于三遍;大面积宜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往复碾压 轮距搭接不少于500mm,碾压不少于四遍; 4靠近结构等垫层边角处,宜采用木夯夯实;当采用木夯等人力夯实时,应保持落距为 400mm~500mm,一夯压半夯全面夯实,实遍数不小于三遍; 5采用机械碾压时,轮距搭接不应小于500mm,碾压遍数不宜少于四遍; 6砂垫层及砂石垫层每层铺设完毕后应洒水或覆盖塑料薄膜使其表面保持湿润。 4.4.5找平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下层干密度或贯入度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2干密度检测宜采用灌砂法、灌水法等方法进行检测,检测数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的规定: 3最后一层夯(压)完成后,表面应根据设计标高拉线找平

    4.5.1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砂和砂石不应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砂应采用中砂,石子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 的2/3; 2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干密度或贯入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5.2一般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面不应有砂窝、石堆等现象:

    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5.2

    4.5.2砂垫层和砂石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4.6.1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完毕应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若不能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应 酒水湿润表面或覆盖塑料薄膜。 4.6.2铺设垫层时,垫层内埋设的管道、预埋件应做好保护措施,夯实时不应破坏预埋管道 及预埋件。

    4.6.3上部过人或过车时应铺设木板等作为通

    4.7.1分层铺设时,每层均应在压实试验合格后再铺设下一层。 4.7.2砂石垫层铺设完毕后,若表面存在空隙,应采用细砂进行补填。 4.7.3墙根、柱根部位机械实施不便时,应采用人工打夯进行夯实。 4.7.4夯压完的垫层如遇雨水浸泡基土或行驶车辆振动,造成松动和地面开裂,应在排除积 水和平整后,重新压密实。 4.7.5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

    5.1.1碎石强度应均习,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 5.1.2碎砖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采用风化、酥松、夹有机杂质的砖料,颗粒粒径不应 大于60mm

    5.1.3再生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的要

    5.2.1手持工具应包括靠尺、粑子、铁锹、胶皮管、小线、钢尺、测量仪器、木夯等。 5.2.2其他机具应包括手推车、电动翻斗车、压路机、平碾、铲运机、振动碾、蛙式夯机、 振动冲击夯等。

    5.3.1基层应检验合格。

    5.3.1基层应检验合格。

    5.3.2施工前测设施工区域平面及标高控制线

    5.4.1碎石和碎砖垫层施工宜按图5.4.1规定的流程进行:

    5.4.1碎石和碎砖垫层施工宜按图5.4.1规定的流程进行:

    基层处理一份层铺设一分层夯实一找平验收

    基层处理一份层铺设一分层夯实一找平验收

    5.4.3碎石和碎砖垫层分层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碎石和碎砖垫层应分层铺设,铺设完毕后表面应找平: 2 碎石和碎砖垫层分层铺设时每层铺设厚度应根据所选夯实机械及材料现场试验确定; 3碎石和碎砖摊铺时,按线由一端向另一端铺设,摊铺均匀,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

    碎石和碎砖垫层应分层铺设,铺设完毕后表面应找平; 2 碎石和碎砖垫层分层铺设时每层铺设厚度应根据所选夯实机械及材料现场试验确定; 3碎石和碎砖摊铺时,按线由一端向另一端铺设,摊铺均匀,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

    表面空隙应以粒径为5mm~25mm的细碎石和碎砖填补。

    5.4.4碎石和碎砖垫层分层夯实应符合下列规

    石和碎砖垫层分层夯实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夯实前做好墙、柱、预理件等成品保护; 2夯实前应先洒水使表面湿润; 3小面积房间采用振动冲击夯或蛙式打机夯实,不少于三遍;大面积宜采用小型振动 玉路机压实,不少于四遍,均夯(压)至表面平整密实无松动石子。碎石和碎砖垫层每层虚铺 享度不宜大于250mm,夯(压)实后厚度应小于虚铺厚度的3/4; 4基层为土质时,基土表面与碎石、碎砖之间应先铺一层5mm25mm碎石、粗砂层 以防局部土下陷或软弱土层挤入碎石或碎砖空隙中使垫层破坏。

    碎石的强度应均匀,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碎砖不应采用风化、酥松、 夹有有机杂质的砖料,颗粒粒径不应大于60mm; 2碎石、碎砖垫层的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5.2碎石、碎砖垫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5.2中的规定

    表5.5.2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5.6.1碎石和碎砖垫层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施工上一层;当垫层上方需要过人或堆料时,应 铺设垫板。

    5.7.1碎石和碎砖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00mm。 5.7.2雨期施工时,碎石、碎砖垫层施工应连续进行;雨淋浸泡时,应将积水排走,晾干后 再压(奋)实

    6.1.1三合土垫层石灰应米用熟化石灰,粒径不大于5mm, 6.1.2三合土垫层砂应采用中砂,可掺入少量的粘土,粘土粒径不应大于15mm,有机物质 含量不应超过5%。 6.1.3三合土垫层碎砖内不应夹有风化、酥松碎块及有机物等杂质,粒径不应大于60mm, 6.1.4三合土垫层内再生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的 要求。

    6.2.1手持工具应包括靠尺、耙子、铁锹、胶皮管、小线、钢尺、测量仪器、环刀、击实仪、 木夯等。 6.2.2其他机具应包括手推车、电动翻斗车、压路机、平碾、羊足碾、铲运机、振动碾、蛙

    6.2.2其他机具应包括手推车、电动翻斗车、压路机、平碾、羊足碾、铲运机、振动碾 式夯机、振动冲击夯等。

    6.3.1基层应检验合格。

    6.3.1基层应检验合格。 6.3.2 施工前应测设施工区域平面及标高控制线。 6.3.3通过土工击实试验确定最优含水率

    .3.4灰土垫层中预埋管线及预埋件应安装完毕,位置准确,固定牢靠并进行隐蔽验收。

    6.3.4灰土垫层中预埋管线及预埋件应安装完毕,位置准确,固定牢靠并进行隐蔽验收。

    6.4.1三合土垫层施工宜按图6.4.1规定的流程进行: 基层处理一材料拌和一分层铺设一分层夯实一找平验收

    6.4.1三合土垫层施工宜按图6.4.1规定的流程进行: 基层处理一材料拌和一份层铺设一分层夯实一找平验收

    6.4.2三合土垫层铺设前应将基层杂物、积水清理干净。 6.4.3三合土拌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6.4.1三合土垫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三合土中砂、碎石或碎砖的含水率不超过最优含水率±2%,可采用晾晒或洒水等方式 调整含水率; 3三合土拌合宜采用预拌三合土,当使用量较小时也可采用人工翻拌,人工翻拌应不少 于 3 遍,且颜色均匀一致。

    3三合土拌合宜采用预拌 期什,八前杆位 于3遍,且颜色均匀一致。 6.4.4三合土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三合土应分层铺设,每层铺设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机具、压实系数要求,通 过压实试验确定,虚铺厚度一般不超过250mm; 2三合土垫层每层铺设完毕后应及时夯压密实,、压遍数不少于试验确定的遍数; 3三合土分段施工时,应留成斜坡接槎,并夯压密实;上下两层接槎的水平距离不应小 于1000mm; 4三合土垫层每层夯实完毕后,应进行压实系数试验,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施 工; 5最上层垫层实后,应进行找平,高于设计标高的应铲除,低于设计标高的应补土夯 实。

    6.4.4三合土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6.5.1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6.5.1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熟化生石灰颗粒粒径不应大于5mm;砂应采用中砂、粗砂,有机物含量不应大于5%; 碎砖不应采用风化、酥松和有机杂质的砖料,颗粒粒径不大于60mm; 2三合土各项材料的体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6.5.2一般项目,三合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5.2的规定

    表6.5.2三合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6.6.1三合土垫层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施工上一层;当垫层上方需要过人或堆料时,应铺设 垫板。 6.6.2 三合土垫层施工完毕后,应采取防止水浸泡的措施。 6.6.3 铺设垫层时,垫层内理设的管道、预理件应采取保护措施,夯实时不应破坏预理管道 及预埋件。

    新铺土夯实。 6.7.2雨期施工时,应做好材料覆盖防雨措施,以及作业场地的排水措施。 6.7.3冬期施工时,并应制定有效保温防冻措施。 6.7.4三合土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

    7.1.1普通混凝土垫层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预拌混凝土。 7.1.2预拌混凝土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11/T385的规定。 7.1.3按规定应预防碱骨料反应的工程或结构部位使用的混凝土,供应单位应提供砂、石碱 活性检查报告和放射性指标检测报告

    7.2.1手持工具应包括尖铁锹、平铁锹、刮杠、木抹子、胶皮水管、铁鉴子、钢 尽、扫量等。

    7.2.2其他机具应包括混凝土输送泵、泵管、手推车或翻斗车、平板振捣器、振动杠、插入 式振捣器、串桶、溜管等。

    7.3.1施工前测设施工区域平面及标高控制线。 7.3.2穿楼板的管道、套管应安装完毕。 7.3.3垫层中的预留预埋应安装完毕,并进行隐蔽验收。 7.3.4首层地面浇筑混凝土垫层前,穿过室内的暖气沟管线、排水管道施工完毕,并进行隐 蔽验收。 7.3.5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核查预拌混凝土质量证明文件,

    7.4.1普通混凝土垫层施工宜按图7.4.1规定的

    图7.4.1普通混凝土垫层施工工艺流程

    7.4.2基层表面应清理干净。基底表面有油污时,应清理干净。

    7.4.2基层表面应清理干净。基底表面有油污时,应清理干净。 7.4.3根据墙柱上已有的水平标高控制线,量测出地面垫层的水平线,弹在四周墙柱面上。 大面积的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灰饼或冲筋,灰饼或冲筋间距不应大于1.5m。

    7.4.4施工前应洒水湿润基层,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7.4.5室内、室外地面混凝土垫层宜设置纵向、横向伸缩缝,伸缩缝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横向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6m,缝宽、缝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2伸缩缝应做平头缝或加肋板平头缝;当垫层厚度大于150mm时,可做企口缝 3平头缝和企口缝的缝间不得放置隔离材料,浇筑时应互相紧贴;企口缝的尺寸应符合 设计要求; 4大面积混凝土垫层应分区段进行浇筑,分区段应结合变形缝位置、不同类型的建筑地 面连接处和设备基础的位置进行划分,并应与设置的纵向、横向伸缩缝的间距相一致。 7.4.6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浇筑宜从一端开始,连续浇筑,浇筑面积较大时,可采用“跳仓法”施工; 2混凝土浇筑应控制铺摊厚度,及时振捣; 3混凝土浇筑间歇不应超过2h,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4混凝土振捣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或振动杠,垫层厚度超过200mm时,应采用插入式 振捣器;其移动间距不大于500mm。 7.4.7找平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振捣密实后,用标杆检查表面标高,表面用大杠刮平后再用木抹子搓平; 2有坡度要求的垫层,应按设计要求找坡。 7.4.8 3普通混凝土垫层浇筑成型后应及时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7.5.1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混凝土垫层所采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且不应大于 40mm; 2普通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低于C20。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试 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 和试验,其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的要求。

    表7.5.2混凝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7.6.1已浇筑的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1.2MPa以上工程技术,方可上人和进行其它工序 7.6.2施工中应采取暗埋管线保护措施

    7.6.1已浇筑的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1.2MPa以上,方可上人和进行其它工序。

    7.6.2施工中应采取暗埋管线保护措施。

    7.7.1普通混凝土垫层的基层应洒水湿润,不应有积水。 7.7.2水平线或水平木桩应打点定位准确,找平应用大杠刮平。 7.7.3 垫层内应根据设计要求预留孔洞或安置固定用的预埋锚固件。

    8.2.1手持工具应包括尖铁锹、平铁锹、刮杠、木抹子、胶皮水管、铁鑫子、钢丝刷、钢卷 尺、扫帚等。

    市政常用表格尺、扫帚等。 8.2.2其他机具应包括混凝土输送泵、泵管、手推车或翻斗车、平板振捣器、振动杠、插入 式振捣器、串桶、溜管等。

    8.3.1施工前测设施工区域平面及标高控制线。 8.3.2 穿过楼板的管道、套管应安装完毕,管洞已浇筑细石混凝土,并已填塞密实。 8.3.3垫层中的预埋预留应安装完毕,并进行隐蔽验收。 8.3.4首层地面浇筑混凝土垫层前,穿过室内的暖气沟管线、排水管道施工完毕,并进行隐 蔽验收。 8.3.5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核查轻骨料混凝土质量证明文件

    基层处理一抄测标高、弹水平线湿润基层一浇筑轻骨料混凝土一找平一养护

    ....
  • 建筑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