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2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4
1.1国家级地方规范 14
1.2国家及地方标准 16
1.3其他 18
第二章 工程概况 19
2.1项目基本概况 19
2.2工程建设概况 21
2.3工程结构概况 21
2.4工程建筑概况 22
2.5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3
2.5.1地形、地貌及环境 23
2.5.2地质构造 23
2.5.3岩土单元构成及分布特征 23
2.5.4岩溶 25
2.5.5水文地质条件 26
2.6工程重难点分析 27
2.6.1工程设计方面 27
2.6.2业主要求方面 27
2.6.3场地环境方面 29
2.6.4施工管理的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29
2.6.5技术管理的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32
第三章 施工总体部署 34
3.1施工总体目标 34
3.1.1工期管理目标 34
3.1.2质量管理目标 35
3.1.3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35
3.1.4成本目标 35
3.1.5环境目标 36
3.1.5科技目标 36
3.2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 36
3.2.1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建立原则 36
3.2.2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 37
3.2.3项目部各岗位人员职责 37
3.2.4办公区及生活区临建搭设 54
3.3施工顺序及区段划分 55
3.3.1区段划分 55
3.3.2总体施工顺序 56
3.4施工机械设备及材料投入计划 57
3.4.1施工机械配备情况 57
3.4.2机械设备的保障措施 63
3.4.3一般周转材料使用清单 64
3.4.4施工主材使用清单 64
3.4.5材料使用保障措施 64
3.5劳动力状况 66
3.5.1劳动力配备情况 66
3.5.2劳动力计划表 67
3.5.3劳动力保证措施 69
第四章 施工平面布置 70
4.1施工平面布置原则 70
4.2各阶段平面布置 70
4.2.1桩基础施工阶段平面布置 70
4.2.2地下结构施工阶段 71
4.2.3地上结构施工阶段 72
4.2.4砌体及装饰装修施工阶段 72
4.2.5临时用水布置 73
4.2.6临时用电布置 74
4.2.7竣工验收阶段 75
第五章 分包管理措施 75
5.1分包单位机构管理要求 75
5.2分包单位进度、质量管理 75
5.3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78
5.4分包单位的文明施工管理 79
5.5分包单位的资料管理 79
5.5.1总承包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79
5.5.2总承包对分包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81
5.6与分包单位的配合协调措施 82
5.7各专业交叉施工工作面的协调管理措施 82
5.7.1交叉作业面的管理基本原则 82
5.7.2重点交叉作业面的管理措施 83
5.7.3土建与安装的协调管理措施 83
5.8分包单位的验收 84
5.8.1基本要求 84
5.8.2工程总体验收程序 85
5.8.3分包工程验收程序 85
第六章 施工总进度计划 88
6.1施工总进度目标 88
6.2分包进场进度节点计划 88
6.3施工总进度计划 89
第七章 质量保证措施 106
7.1质量管理体系 106
7.2质量管理制度 106
7.3质量管理职责 110
7.4常见质量通病及其防控措施 111
第八章 安全文明保证措施 118
8.1目标 118
8.2文明施工标准 119
8.2.1现场围挡 119
8.2.2封闭管理 119
8.2.3材料堆放 122
8.3安全保障体系 125
8.3.1安全管理体系 125
8.3.2安全管理职责 125
8.4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128
8.4.1安全生产防护措施 129
8.4.2各专业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37
8.4.3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140
8.4.4高空作业 149
8.4.5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交底 150
8.4.6现场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的建立 150
8.4.7群塔防碰撞 151
8.5文明施工保障措施 153
8.5.1主要领导及部门职责划分 153
8.5.2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154
8.5.3人员教育与管理 154
8.5.4文明工地策划与管理 155
8.5.5施工阶段安全文明措施 155
8.6消防保障措施 159
8.6.1现场消防组织机构 159
8.6.2防火教育 160
8.6.3消防安全措施 161
8.6.4现场消防设施 162
8.7扬尘治理措施 164
8.7.1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的来源 164
8.7.2扬尘控制目标 164
8.7.3扬尘治理管理职责 165
8.7.4施工现场控制扬尘污染的实施方法 166
8.8环境保护措施 170
8.9夜间施工保障措施 171
8.9.1施工管理机构 171
8.9.2施工管理措施 171
8.9.3质量保证措施 172
8.9.4安全保证措施 173
8.9.5夜间施工临电安全措施 173
8.9.6环境保护措施 174
第九章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175
9.1桩基础施工方案(机械成孔施工) 175
9.2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182
9.2.1模板支撑体系材料与机械投入计划 182
9.2.2梁模板设计 184
9.2.3施工工艺及构造措施 186
9.3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191
9.3.1钢筋一般要求 191
9.3.2钢筋加工 193
9.3.3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 194
9.3.4钢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钢筋定位措施 194
9.3.5钢筋的成品保护 195
9.4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196
9.4.1概述 196
9.4.2混凝土施工要点控制 197
9.4.3混凝土浇筑 199
9.4.4混凝土养护 201
9.5落地双排脚手架 201
9.5.1总体部署 201
9.5.2材料要求 202
9.5.3脚手架搭设概况 202
9.5.4落地脚手架搭设流程 206
9.5.5落地式脚手架搭设要求 207
9.5.6落地脚手架拆除 208
9.6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209
9.6.1地下室防水 209
9.6.2商业土建防水 210
9.6.3住宅土建防水 210
9.6.4防水涂料施工工艺 210
9.6.5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无胎体)施工工艺 211
9.7砌体工程施工方案 213
9.7.1施工准备 213
9.7.2施工顺序 214
9.7.3施工流程 214
9.7.4拉结筋、过梁制作 215
9.7.5填充墙门窗过梁 216
9.7.6植筋 216
9.7.7构造柱钢筋绑扎 217
9.7.8立皮数杆、排砖 218
9.7.9砖墙砌筑 218
9.7.10构造柱 220
9.7.11砌筑质量控制 222
9.8初装修施工方案 224
9.8.1抹灰工程 224
9.8.2操作要点 224
9.8.3砂浆要求 225
9.8.4墙面详细做法 225
9.8.5楼地面工程 227
9.8.6楼地面详细做法 228
9.9临时用水设计方案 230
9.9.1临水方案编制依据 230
9.9.2临水场地线路布置 230
9.9.3设计内容和步骤 231
9.9.4消防设施 231
9.9.5临时用水布置情况 232
9.9.6消防箱及管道排布:详见《现场临水平面布置图》 232
9.9.7用水量确定 232
9.9.8临水管线布置 234
9.9.9消防加压水泵计算及选型 234
9.9.10消防水池及中转水箱设置 236
9.9.12临水系统施工安全保护措施 237
9.9.13室外雨水及基坑降水临排 237
9.9.14减排方案、雨水及基坑降水收集系统 238
9.9.15临时排水管理 238
9.10临时用电方案 239
9.10.1方案设计说明 239
9.10.2临时用电平面布置图 240
9.10.3施工现场总用电负荷计算 240
9.10.4临时用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43
第十章 与各单位之间的配合 253
10.1工程内部总体配合措施 253
10.2与甲方的协调 254
10.2.1证照办理 254
10.2.2售房节点的保障 255
10.2.3品牌形象墙的展示 255
10.2.4计划管理配合 255
10.2.5技术质量管理配合 255
10.3与设计院的协调 256
10.4与地方政府的协调 256
10.5与周边单位及个人之间的协调 256
10.6与监理的协调配合 257
10.6.1开工前就有关事宜达成共识 257
10.6.2主动将监理意见转化成施工动力 258
10.7与其他承包人的协调配合措施 258
10.8施工场地协调 258
10.9交通协调 259
10.10施工进度协调 259
10.11其他配合协调 259
第十一章 成品保护措施 260
11.1成品保护措施 260
11.2成品保护管理制度 260
11.3成品保护措施 262
11.3.1测量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262
11.3.2钢筋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262
11.3.3模板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264
11.3.4混凝土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265
11.3.5砌体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267
11.3.6装修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268
第十二章 特殊季节施工措施 271
12.1特殊季节施工领导小组 271
12.2冬季施工 271
12.1.1冬季气温界定 271
12.1.2冬季施工涉及的分部分项工程 272
12.1.3冬季施工 272
12.1.4冬季施工方法 273
12.3冬季施工安全措施 282
12.4雨季施工 287
12.4.1雨季概况 287
12.4.2雨季施工原则 287
12.4.3雨季准备工作 287
12.4.4雨季施工方案 291
12.5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300
第十三章 应急救援预案 301
13.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301
13.2应急资源配备 304
13.3应急处置措施 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