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编制依据 1
1.1、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及有关文件 1
1.2、主要规范、规程、法规及标准 1
2、工程概况 3
2.1、工程简介 3
2.2、工程地理位置 3
2.3、工程概况 4
2.4、现场条件 4
2.5、工程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4
2.5.1、难点:土方开挖难度大 4
2.5.2、难点:周边扰民严重 4
2.5.3、重点:施工现场扬尘控制 5
3、工程周边环境条件 6
4、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7
4.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7
4.2、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7
4.3、典型地质剖面 9
5、工程周边使用条件 10
5.1、周边用途 10
5.2、地面超载取值 10
6、支护结构、土方挖运设计、地下水控制措施 11
6.1、支护结构设计 11
6.1.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支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11
6.1.2、边坡支护设计概述 11
6.1.3、支护结构设计参数 11
6.2、土方挖运设计 12
6.2.1、土方方案分析 12
6.2.2、进出口的留置 13
6.2.3、土方开挖顺序 13
6.2.7、土方收尾设计 14
7、施工部署 16
7.1、施工准备 16
7.1.1、技术准备 16
7.1.2、生产准备 16
7.2、施工总部署 17
7.2.1、施工总体安排 17
7.2.2、施工流程安排 17
7.3、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19
7.4、施工总平面布 20
7.4.1、施工场地布置原则 20
7.4.2、施工场地布置方案 20
7.4.3、现场临水临电布置 21
7.5、劳务人员计划及管理 21
7.5.1、劳动力计划表 21
7.5.2、施工材料配置 22
7.5.3、材料试验计划 22
7.5.4、施工机具配置 23
7.6、工程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23
7.6.1、工期管理目标 23
7.6.2、工期保证措施 24
8、主要工程施工方案及控制措施 28
8.1、土钉墙施工方案 28
8.2、微型桩施工 30
8.2.1、施工准备 30
8.2.2、施工工艺 31
8.2.3、质量控制措施 31
8.3、桩间护壁施工方案 32
8.4、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32
8.4.1、地下障碍物处理 32
8.4.2、地下管线的处理 32
8.4.3、开挖时遇到古文物的处理 32
8.4.4、土方挖运施工 32
8.4.5、施工管理及技术要求 33
8.4.6、土方开挖控制 33
8.4.7、清槽施工 33
8.4.8、土方收尾 33
8.4.9、土方与其它工序的配合 34
8.4.10、土方开挖过程中遇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 34
8.4.11、质量保证措施 34
8.4.12、土方施工检验标准 35
8.5、季节性施工方案 35
8.5.1、季节性施工小组 35
8.5.2、雨期施工方案 36
8.6、安全防护施工方案 38
8.6.1、安全防护施工概述 38
8.6.2、安全防护施工措施 38
9、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 40
9.1、质量管理目标 40
9.1.1、工程质量标准 40
9.1.2、具体质量目标 40
9.2、质量保证体系 40
9.2.1、标准与制度 40
9.2.2、成立质检小组 40
9.2.3、质量保证体系图 40
9.3、质量管理程序 41
9.4、质量保证措施 41
9.4.1、质量策划 41
9.4.2、全面质量管理 43
9.4.3、方案审批工作 43
9.4.4、技术交底制度 44
9.4.5、严格执行三检制度 44
9.4.6、特殊人员上岗培训 44
9.4.7、严格控制材料机具 44
9.4.8、全程控制样板引路 44
9.4.9、加强资料信息管理 45
9.4.10、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45
10、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46
10.1、安全管理目标 46
10.2、安全管理体系 46
10.3、安全管理制度 46
10.3.1、安全技术措施制度 46
10.3.2、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47
10.3.3、安全检查制度 47
10.3.4、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47
10.3.5、安全用电制度 47
10.3.6、班组安全活动制度 47
10.3.7、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制度 48
10.4、现场施工安全措施 48
10.4.1、人身安全措施 48
10.4.2、用电安全措施 48
10.4.3、消防安全措施 49
10.4.4、机械设备安全措施 49
10.4.5、其它安全管理措施 49
11、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 51
11.1、文明管理目标 51
11.2、文明管理体系 51
11.3、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51
11.4、防扰民措施 53
11.5、防民扰措施 54
12、监测方案 55
12.1、开挖监测目的 55
12.2、边坡位移监测 57
12.3、周边建筑、管线、地面沉降的监测 58
12.4、1#楼及附楼沉降监测 58
12.5、1#楼及附楼倾斜监测 59
12.6、监测仪器设备 60
12.7、监测控制标准 60
12.8、建筑物变形处理 61
12.9、工程监测的管理 61
12.10、第三方监测要求 62
13、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 63
13.1、应急救援系统 63
13.1.1、应急领导小组 63
13.1.2、应急专业队 63
13.1.3、应急救援医院 64
13.2、应急事件工作流程 65
13.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66
13.4、安全风险应急处理措施 71
13.4.1、地面裂缝应急措施 71
13.4.2、桩间渗、漏水应急措施 71
13.4.3、支护结构位移过大应急措施 72
13.4.4、坍塌、护坡桩位移应急措施 72
13.4.5、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措施 73
13.4.6、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措施 73
13.4.7、触电事故应急措施 74
13.4.8、管线(水管、电缆等)破坏应急措施 74
13.4.9、暴雨应急措施 74
13.4.10、火灾应急措施 75
13.4.11、交通事故应急措施 76
13.4.12、事故应急抢救措施 76
13.5、后勤保障 77
13.5.1、器材保障 77
13.5.2、经费保障 77
13.5.3、人员保障 77
13.5.4、建立相关制度 77
13.6、安全技术交底要求 77
14、基坑边坡使用说明 85
14.1、边坡使用条件 85
14.1.1、基坑安全等级 85
14.1.2、边坡荷载 85
14.1.3、对总包地面硬化及排水要求 85
14.2、基坑边坡使用说明 85
15、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工程验收要求 86
15.1、验收标准 86
15.2、验收程序 86
15.3、验收人员 86
15.4、验收内容 86
后附:1、施工图纸
2、施工进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