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苏胜路站 施工监测专项方案 1
1 工程概述 1
1.1 工程概况 1
1.2 工程地质条件 1
1.3 水文地质条件 1
1.4 围护结构形式概述 2
1.5 周边环境 3
2 监测工作依据与规范 5
3 监测目的、监测内容及监测等级 6
3.1 监测目的 6
3.2 监测内容 6
3.3 监测等级 7
4 监测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8
4.1 风险源分析 8
4.1.1 车站风险源 8
4.1.2 车站周边环境风险源 9
4.2 重难点分析 9
4.3 应对措施及建议 10
4.3.1 应急措施 10
4.3.2 施工建议 10
5 监测实施方案 12
5.1 监测点布置与埋设 12
5.1.1 监测点布设原则 12
5.1.2 车站和附属结构监测点的埋设 12
5.1.3 监测点数量统计表 19
5.2 监测基准网的建立 20
5.2.1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 21
5.2.2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 21
5.2.3 监测基准网复测 23
5.3 监测方法 23
5.3.1 垂直位移监测 23
5.3.2 水平位移监测 23
5.3.3 围护体水平位移(测斜) 25
5.3.4 支撑内力监测 27
5.3.5 坑外水位监测 28
5.3.6 建筑物倾斜 29
5.3.7 裂缝观测 30
5.4 监测频率 30
5.5 监测报警控制标准 31
5.6 监测过程控制管理 32
5.7 监测消警 33
5.8 现场巡视 34
5.8.1 现场安全巡视内容 34
5.8.2 现场安全巡视频率 36
5.8.3 现场巡视检查特点 37
5.8.4 安全巡视检查技术要求 37
6 监测信息反馈及资料提交 38
6.1 监测信息反馈 38
6.2 监测资料提交 39
6.2.1 日报 40
6.2.2 周报和月报 40
6.2.3 中间报告 41
6.2.4 工程结束成果提交 41
7 监测人员及仪器配备 42
7.1 监测人员配备 42
7.2 监测仪器配备 42
8 质量进度保证措施 43
8.1 质量管理目标 43
8.2 实施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制 43
8.2.1 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 43
8.2.2 公司项目质量管理职责 43
8.2.3 专业生产部门项目质量管理职责 44
8.2.4 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职责 44
8.3 监测成果质量管理 44
8.4 监测成果预警及时性及正确性 45
8.5 进度保证措施 45
9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46
9.1 安全管理目标 46
9.2 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46
9.3 风险点与监测应急措施 47
9.4 安全文明管理 47
9.5 劳动保护 48
10 应急预案 49
10.1 应急预案内容 49
10.1.1 日常监测保证 49
10.1.2 应急组织 49
10.2 恶劣气候条件下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 50
10.3 异常情况下的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 50
10.4 监测点损坏补救方案 51
11 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52
方洲公园站 施工监测专项方案 53
1 工程概述 53
1.1 工程概况 53
1.2 工程地质条件 53
1.3 水文地质条件 54
1.4 围护结构形式概述 55
1.5 周边环境 56
2 监测工作依据与规范 58
3 监测目的、监测内容及监测等级 59
3.1 监测目的 59
3.2 监测内容 59
3.3 监测等级 60
4 监测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61
4.1 风险源分析 61
4.1.1 车站分险源 61
4.1.2 车站周边环境风险源 62
4.2 重难点分析 62
4.3 应对措施及建议 62
4.3.1 应急措施 62
4.3.2 施工建议 63
5 监测实施方案 65
5.1 监测点布置与埋设 65
5.1.1 监测点布设原则 65
5.1.2 车站和附属结构监测点的埋设 65
5.1.3 监测点数量统计表 72
5.2 监测基准网的建立 73
5.2.1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 74
5.2.2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 74
5.2.3 监测基准网复测 75
5.3 监测方法 76
5.3.1 垂直位移监测 76
5.3.2 水平位移监测 76
5.3.3 围护体水平位移(测斜) 77
5.3.4 支撑内力监测 80
5.3.5 坑外水位监测 81
5.3.6 建筑物倾斜 82
5.3.7 裂缝观测 82
5.4 监测频率 82
5.5 监测报警控制标准 84
5.6 监测过程控制管理 85
5.7 监测消警 86
5.8 现场巡视 86
5.8.1 现场安全巡视内容 87
5.8.2 现场安全巡视频率 89
5.8.3 现场巡视检查特点 89
5.8.4 安全巡视检查技术要求 90
6 监测信息反馈及资料提交 91
6.1 监测信息反馈 91
6.2 监测资料提交 92
6.2.1 日报 92
6.2.2 周报和月报 92
6.2.3 中间报告 93
6.2.4 工程结束成果提交 93
7 监测人员及仪器配备 95
7.1 监测人员配备 95
7.2 监测仪器配备 95
8 质量进度保证措施 96
8.1 质量管理目标 96
8.2 实施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制 96
8.2.1 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 96
8.2.2 公司项目质量管理职责 96
8.2.3 专业生产部门项目质量管理职责 96
8.2.4 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职责 97
8.3 监测成果质量管理 97
8.4 监测成果预警及时性及正确性 98
8.5 进度保证措施 98
9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99
9.1 安全管理目标 99
9.2 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99
9.3 风险点与监测应急措施 100
9.4 安全文明管理 100
9.5 劳动保护 101
10 应急预案 102
10.1 应急预案内容 102
10.1.1 日常监测保证 102
10.1.2 应急组织 102
10.2 恶劣气候条件下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 103
10.3 异常情况下的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 103
10.4 监测点损坏补救方案 104
11 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105
苏胜路站~方洲公园站区间施工监测专项方案 106
1 工程概述 106
1.1 区间概况 106
1.2 工程地质条件 106
1.3 水文地质条件 108
1.4 结构形式概述 110
1.5 周边环境 110
2 监测工作依据与规范 111
3 监测目的、监测内容及监测等级 112
3.1 监测目的 112
3.2 监测内容 112
3.3 监测等级 113
4 监测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4
4.1 风险源分析 114
4.2 重难点分析 114
4.3 应对措施及建议 115
4.3.1 应急措施 115
4.3.2 施工建议 116
5 监测实施方案 117
5.1 监测点布置与埋设 117
5.1.1 监测点布设原则 117
5.1.2 盾构区间监测点的埋设 117
5.1.3 监测点数量统计表 120
5.2 监测基准网 120
5.2.1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 121
5.2.2 监测基准网复测 123
5.3 监测方法 123
5.3.1 垂直位移监测 123
5.3.2 建筑物倾斜 123
5.3.3 隧道收敛 124
5.3.4 裂缝观测 125
5.4 监测频率 125
5.5 监测报警控制标准 126
5.6 监测过程控制管理 127
5.7 监测消警 129
5.8 现场巡视 129
5.8.1 现场安全巡视内容 129
5.8.2 现场安全巡视频率 131
5.8.3 现场巡视检查特点 131
5.8.4 安全巡视检查技术要求 132
6 监测信息反馈及资料提交 133
6.1 监测信息反馈 133
6.2 监测资料提交 134
6.2.1 日报 134
6.2.2 周报和月报 134
6.2.3 中间报告 135
6.2.4 工程结束成果提交 135
7 监测人员及仪器配备 137
7.1 监测人员配备 137
7.2 监测仪器配备 137
8 质量进度保证措施 138
8.1 质量管理目标 138
8.2 实施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制 138
8.2.1 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 138
8.2.2 公司项目质量管理职责 138
8.2.3 专业生产部门项目质量管理职责 138
8.2.4 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职责 139
8.3 监测成果质量管理 139
8.4 监测成果预警及时性及正确性 140
8.5 进度保证措施 140
9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41
9.1 安全管理目标 141
9.2 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141
9.3 风险点与监测应急措施 142
9.4 安全文明管理 142
9.5 劳动保护 143
10 应急预案 144
10.1 应急预案内容 144
10.1.1 日常监测保证 144
10.1.2 应急组织 144
10.2 恶劣气候条件下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 144
10.3 异常情况下的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 145
10.4 监测点损坏补救方案 146
11 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147
方洲公园站~星塘街站区间施工监测专项方案 148
1工程概况 148
1.1 区间概况 148
1.2 工程地质条件 148
1.3 水文地质条件 150
1.4 结构形式概述 152
1.5 周边环境 152
2 监测工作依据与规范 154
3 监测目的、监测内容及监测等级 155
3.1 监测目的 155
3.2 监测内容 155
3.3 监测等级 156
4 监测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57
4.1 风险源分析 157
4.2 重难点分析 157
4.3 应对措施及建议 158
4.3.1 应急措施 158
4.3.2 施工建议 159
5 监测实施方案 160
5.1 监测点布置与埋设 160
5.1.1 监测点布设原则 160
5.1.2 盾构区间监测点的埋设 160
5.1.3 监测点数量统计表 163
5.2 监测基准网 163
5.2.1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 164
5.2.2 监测基准网复测 166
5.3 监测方法 166
5.3.1 垂直位移监测 166
5.3.2 建筑物倾斜 166
5.3.3 隧道收敛 167
5.3.4 裂缝观测 168
5.4 监测频率 168
5.5 监测报警控制标准 169
5.6 监测过程控制管理 170
5.7 监测消警 172
5.8 现场巡视 172
5.8.1 现场安全巡视内容 172
5.8.2 现场安全巡视频率 174
5.8.3 现场巡视检查特点 174
5.8.4 安全巡视检查技术要求 175
6 监测信息反馈及资料提交 176
6.1 监测信息反馈 176
6.2 监测资料提交 177
6.2.1 日报 177
6.2.2 周报和月报 177
6.2.3 中间报告 178
6.2.4 工程结束成果提交 178
7 监测人员及仪器配备 180
7.1 监测人员配备 180
7.2 监测仪器配备 180
8 质量进度保证措施 181
8.1 质量管理目标 181
8.2 实施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制 181
8.2.1 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 181
8.2.2 公司项目质量管理职责 181
8.2.3 专业生产部门项目质量管理职责 181
8.2.4 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职责 182
8.3 监测成果质量管理 182
8.4 监测成果预警及时性及正确性 183
8.5 进度保证措施 183
9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84
9.1 安全管理目标 184
9.2 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184
9.3 风险点与监测应急措施 185
9.4 安全文明管理 185
9.5 劳动保护 186
10 应急预案 187
10.1 应急预案内容 187
10.1.1 日常监测保证 187
10.1.2 应急组织 187
10.2 恶劣气候条件下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 187
10.3 异常情况下的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 188
10.4 监测点损坏补救方案 189
11 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190
苏州工业园区体育中心至轨道交通5号线苏胜路站连接通道施工监测专项方案 191
1 工程概述 191
1.1 工程概况 191
1.2 工程地质条件 191
1.3 水文地质条件 192
1.4 周边环境 193
2 监测工作依据与规范 194
3 监测目的、监测内容及监测等级 195
3.1 监测目的 195
3.2 监测内容 195
3.3 监测等级 196
4 监测实施方案 197
4.1 监测点布置与埋设 197
4.1.1 监测点布设原则 197
4.1.2 车站和附属结构监测点的埋设 197
4.1.3 监测点数量统计表 204
4.2 监测基准网的建立 205
4.2.1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 206
4.2.2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 206
4.2.3 监测基准网复测 207
4.3 监测方法 208
4.3.1 垂直位移监测 208
4.3.2 水平位移监测 208
4.3.3 围护体水平位移(测斜) 209
4.3.4 支撑内力监测 212
4.3.5 坑外水位监测 213
4.3.6 建筑物倾斜 214
4.3.7 裂缝观测 214
4.4 监测频率 214
4.5 监测报警控制标准 216
4.6 监测过程控制管理 217
4.7 监测消警 218
4.8 现场巡视 218
4.8.1 现场安全巡视内容 219
4.8.2 现场安全巡视频率 221
4.8.3 现场巡视检查特点 221
4.8.4 安全巡视检查技术要求 222
5 监测信息反馈及资料提交 223
5.1 监测信息反馈 223
5.2 监测资料提交 224
5.2.1 日报 224
5.2.2 周报和月报 224
5.2.3 中间报告 225
5.2.4 工程结束成果提交 225
6 监测人员及仪器配备 227
6.1 监测人员配备 227
6.2 监测仪器配备 227
7 质量进度保证措施 228
7.1 质量管理目标 228
7.2 实施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制 228
7.2.1 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 228
7.2.2 公司项目质量管理职责 228
7.2.3 专业生产部门项目质量管理职责 228
7.2.4 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职责 229
7.3 监测成果质量管理 229
7.4 监测成果预警及时性及正确性 230
7.5 进度保证措施 230
8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231
8.1 安全管理目标 231
8.2 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231
8.3 风险点与监测应急措施 232
8.4 安全文明管理 232
8.5 劳动保护 233
9 应急预案 234
9.1 应急预案内容 234
9.1.1 日常监测保证 234
9.1.2 应急组织 234
9.2 恶劣气候条件下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 235
9.3 异常情况下的加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 235
9.4 监测点损坏补救方案 236
10 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