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GB 50545-2010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下载只需1积分
根据历史上记录存在,并显著地超过历年记录频率曲线的严重 大风、覆冰
两耐张杆塔间的线路部分。
钙镁磷肥标准2.1.8平均运行张力
溶解后具有与从给定绝缘子的绝缘体表面清洗的白然沉 积物溶解后相同电导率的氯化钠总量除以表面积,简称等值盐 密。
2.1.10不溶物密度
从给定绝缘子的绝缘体表面清洗的非可溶性残留物总量除以 表面积.简称灰密
基础上拨稳定主要靠基础的重力,且其重力大于上拨力标 值的基础。
2.1.12钢筋混凝土杆
普通混凝土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杆及预应力混凝土杆的息 称。
residential area
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城镇等人口密集区。
2.1.14 非居民区
2.1.15交通困难地区
2. 1. 16 间隙
线路任何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
2.1. 17 对地距
electrical clearancc
ground clearance
shielding angle
通过地线的垂直平面与通过地线和被保护受雷击的导线的 面之间的夹角。
受矿产开采扰动影响的区域
mining affected area
2.2.1作用与作用效应
海拔1000m时每联绝缘子所需片数; n nH 高海拔地区每联绝缘子所需片数; U系统标称电压;. 爬电比距。
基础的附加分项系数。
3.0.1路径选择宜采用卫片、航片、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和红外 测量等新技术;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必要时宜采用地质遥感技 术;综合考虑线路长度、地形地貌、地质、冰区、交通、施工、运行及 地方规划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做到安全可靠、环境 友好、经济合理。
3.0.2路径选择应避开军事设施、大型工矿企业及重要设施等, 符合城镇规划
3.0.2路径选择应避开军事设施、大型工矿企业及重要设施等
3.0.3路径选择宜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和采动影响区当无注避让
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宜避开重冰区、导线易舞动区及影响安全 运行的其他地区;宜避开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 区。
3.0.4路径选择应考虑与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邻近设施的相
.0.5路径选择宜靠近现有国道、省道、县道及乡镇公路,充分使 用现有的交通条件,方便施工和运行。 3.0.6大型发电厂和枢纽变电站的进出线、两回或多回路相邻线 路应统一规划,在走廊拥挤地段宜采用同杆塔架设。 3.0.7轻、中、重冰区的耐张段长度分别不宜大于10km、5km和 3km,且单导线线路不宜大于5km。当耐张段长度较长时应采取 防串倒措施。在高差或档距相差悬殊的山区或重冰区等运行条件 较差的地段,耐张段长度应适当缩短。输电线路与主干铁路、高速 公路交叉,应采用独立耐张段。
轻、中、重冰区的耐张段长度分别不宜天于10km、5km和 3km,且单导线线路不宜大于5km。当耐张段长度较长时应采取 防串倒措施。在高差或档距相差悬殊的山区或重冰区等运行条件 较差的地段,耐张段长度应适当缩短。输电线路与主干铁路、高速 公路交叉,应采用独立耐张段
3.0.8山区线路在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应注音控制估用楼所和
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安全度。 3.0.9有大跨越的输电线路,路径方案应结合大跨越的情况,通 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安全度。
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0.1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气象资料的数理统
4.0.1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气象资料的数理统计结果及附 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当沿线的气象与本规范附录A典型 气象区接近时,宜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数值。基本风速、设计冰厚 重现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750kV、500kV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重现期应取50年。 2110kV~330kV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重现期应取30年。 4.0.2确定基本风速时,应按当地气象台、站10min时距平均的 年最大风速为样本,并宜采用极值I型分布作为概率模型,统计风 速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110kV~750kV输电线路统计风速应取离地面10m。 2各级电压大跨越统计风速应取离历年大风季节平均最低 水位10m。 4.0.3山区输电线路宜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观测等方法,由邻近 地区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推算山区的基本风速,并应结合实际运
4.0.3山区输电线路宜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观测等方法,中邻近
4.0.4110kV~330kV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不宜低于23.5m/s; 500kV~750kV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不宜低于27m/s。必要时还 宜按稀有风速条件进行验算
4.0.5轻冰区宜按无冰、5mm或10mm覆冰厚度设计,中冰区宜 按15mm或20mm覆冰厚度设计,重冰区宜按20mm、30mm、 40mm或50mm覆冰厚度等设计,必要时还宜按稀有覆冰条件进 行验算。
4.0.7设计时应加强对沿线已建线路设计、运行情况的调查,并应考虑微地形、微气象条件以及导线易舞动地区的影响。4.0.8天跨越基本风速,当无可靠资料时,宜将附近陆上输电线路的风速统计值换算到跨越处历年大风季节平均最低水位以上10m处,并增加10%,考虑水面影响再增加10%后选用。天跨越基本风速不应低于相连接的陆上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4.0.9大跨越设计冰厚,除无冰区段外,宜较附近一般输电线路的设计冰厚增加5mm。4.0.10设计用年平均气温应按下列规定取值:1当地区年平均气温在3℃17℃时,宜取与年平均气温值邻近的5的倍数值。2当地区年平均气温小于3℃和大于17℃时,分别按年平均气温减少3℃和5℃后,取与此数邻近的5的倍数值。4.0.11安装工况风速应采用10m/s,覆冰厚度应采用无冰,同时气温应按下列规定取值:1最低气温为40℃的地区,宜采用一15℃。21最低气温为一20℃的地区,宜采用一10℃。3最低气温为一10℃的地区,宜采用一5℃。4最低气温为一5℃的地区,宜采用0℃。4.0.12雷电过电压工况的气温宜采用15℃,当基本风速折算到导线平均高度处其值大于或等于35m/s时雷电过电压工况的风速宜取15m/s,否则取10m/s;校验导线与地线之间的距离时,应采用无风、无冰工况。4.0.13操作过电压工况的气温可采用年平均气温,风速宜取基本风速折算到导线平均高度处的风速的50%,但不宜低于15m/s,且应无冰。4.0.14带电作业工况的风速可采用10m/s,气温可采用15℃,覆冰厚度应采用无冰。.10:
5导线和地线5.0.1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宜根据系统需要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也可根据系统输送容量,并应结合不同导线的材料结构进行电气和机械特性等比选,通过年费用最小法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5.0.2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分裂型式应满足电晕、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要求。当选用现行国家标准《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GB/T1179中的钢芯铝绞线时,海拔不超过1000m可不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外径应符合表5.0.2的规定。表5.0.2百可不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外径标称电压110220330500(kV)750导线外径2X3X2X3X4X4X5X9.6021.6033.606X(mm)21.6017.1036.2426.8221.6036.9030.2025.505.0.3大跨越的导线截面宜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其允许最大输送电流与陆上线路相配合,并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5.0.4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且离地2m高且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5.0.4的规定。表5.0.4无线电干扰限值标称电压(kV)110220~330500750限值dB(μV/m)465355585.0.5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限值应符合表5.0.5的规定。.11.
表5.0.5可听噪声限值
5.0.6验算导线允许载流量时,导线的充许温度宜按下列规定取 值: 1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宜采用70℃,必要时可采 用80℃;大跨越宜采用90℃。 2钢芯铝包钢绞线和铝包钢绞线可采用80℃,大跨越可采 用100℃,或经试验决定。 3镀锌钢绞线可采用125℃。 注:环境气温宜采用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风速采用0.5m/s(大跨越采用 06m/阳赖射动率密座采用01W/cm2
5.0.7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5,悬
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 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5.0.8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应按下式计算:
5.0.8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应按下式计算:
3镀锌钢绞线可采用400℃。 4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允许温度应采用产品试验保证值。 5.0.11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结构选型应考虑耐雷击性能,短路 电流值和相应计算时间应根据系统情况确定。 5.0.12 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的配合宜符合表5.0.12 的机定
5.0.12 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的配合宜符合表5.0. 的规定
表5.0.12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的配合
主:500kV及以上输电线路无冰区段、覆冰区段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最小标称 截面应分别不小于80mm、100mm
1铝钢截面比不小于4.29的钢芯铝绞线或镀锌钢绞线,其 导、地线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相应的防振措施,应符合表5.0.13 的规定。当有多年运行经验时可不受表5.0.13的限制,
表5.0.13导、地线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相应的防振措施
注:4分裂及以上导线采用阻尼间隔棒时,档距在500m及以下可不再采用其他防 振措施。阻尼间隔棒宜不等距、不对称布置,导线最大次档距不宜于70m, 端次档距宜控制在28m~35m
2对本规范第5.0.13条第1款以外的导、地线,其允许平均 运行张力的上限及相应的防振措施,应根据当地的运行经验确定 也可采用制造厂提供的技术资料,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 3大跨越导、地线的防振措施,宜采用防振锤、阻尼线或阻尼 线加防振锤方案,同时分裂导线宜采用阻尼间隔棒,具体设计方案 宜参考运行经验或通过试验确定。
表5.0.15钢芯铝绞线的塑性伸长及降温值
提供塑性伸长值或降温值
6.0.1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表6.0.1的规定。双 联及多联绝缘子串应验算断一联后的机械强度,其荷载及安全系 数按断联情况考虑。
表 6.0.1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
儿械强度的安全系数K,应按下式
6.0.4330kV及以上线路的绝缘子及金具应考虑均压和防 最措施。有特殊要求需要另行研制或采用非标准金具时,应经计
6.0.9线路经过易舞动区应适当提高金具和绝缘子串的机械
6.0.10在易发生严重覆冰地区,宜增加绝缘子串长或采用V型 串、八字串。
7.0.1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应满足线路在工频电压、操作过电 压、雷电过电压等各种条件下安全可靠地运行。 7.0.2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 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最少片数,应符合表7.0.2的规定。 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7.0.2的基础上增加,对 110kV~330kV输电线路应增加1片,对500kV输电线路应增加2 片对750kV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
7.0.3全高超过40m有地线的杆塔,高度每增加10m,应比本规 范表7.0.2增加1片相当于高度为146mm的绝缘子,全高超过 100m的杆塔,绝缘子片数应根据运行经验结合计算确定。由于 高杆塔而增加绝缘子片数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 750kV杆塔全高超过40m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验算,确定是 否需要增加绝缘子片数和间隙。 7.0.4绝缘配置应以审定的污区分布图为基础,结合线路附近的 污秽和发展情况,综合考虑环境污移变化因素,选择合适的绝缘子 刚和山数关活当劲有浴度
7.0.4绝缘配置应以审定的污区分布图为基础,结合线路附近日 污移和发展情况,综合考虑环境污移变化因素,选择合适的绝缘 型式和片数.并适当留有裕度
7.0.4绝缘配置应以审定的污区分布图为基础,结合线路下
7.0.5绝缘配合设计可采用爬电比距法,也可米用污耐压法,
择合适的绝缘子型式和片数。当采用爬电比距法时,绝缘子片数 应按下式计算:
v 入U K.Lal
7.0.6通过污移地区的输电线路,耐张绝缘子串的片数按本规范 第7.0.3条的规定选择并已达到本规范第7.0.2条的规定片数 时,可不再比悬垂绝缘子串增加。同一污区,其爬电比距根据运行 经验较悬垂绝缘子串可适当减少。 7.0.7在轻、中污区复合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不宜小于盘型绝缘 子;在重污区其爬电距离不应小于盘型绝缘子最小要求值的3/4 且不应小于2.8cm/kV;用于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复合绝缘 子两端都应加均压环,其有效绝缘长度需满足雷电过电压的要 求。
7.0.6通过污移地区的输电线路,耐张绝缘子串的片数按本规 第7.0.3条的规定选择并已达到本规范第7.0.2条的规定片 时,可不再比悬垂绝缘子串增加。同一污区,其爬电比距根据运 经验较悬垂绝缘子串可适当减少
的爬电距离不直小子盘型绝 子;在重污区其爬电距离不应小于盘型绝缘子最小要求值的3 且不应小于2.8cm/kV;用于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复合绝 子两端都应加均压环,其有效绝缘长度需满足雷电过电压的 求。
7.0.8高海拔地区悬垂绝缘子串的片数.宜按下式计管
注:1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 附录A的规定取值。 2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风速采用基本风速修正至相应导线平均高度 处的值及相应气温。 3当因高海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 4500kV空气间隙栏,左侧数据适合于海拔高度不超过500m地区;右侧是用 于超过500m但不超过1000m的地区。
注:1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 附录A的规定取值。 2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风速采用基本风速修正至相应导线平均高度 处的值及相应气温。 3当因高海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 4500kV空气间隙栏,左侧数据适合于海拔高度不超过500m地区;右侧是用 干超过500m但不超过1000m的地区。
7.0.10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带电作业时,带电部分对
表7.0.10带电部分对杆塔与接地部分的校验间隙
注:1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0.5m。 2校验带电作业的间隙时,应采用下列计算条件:气温15℃,风速10m/s。
7.0.11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的地区,在塔头结构布置时,相 间操作过电压相间最小间隙和档距中考虑导线风偏工频电压和操 作过电压相间最小间隙,宜符合表7.0.11的规定
表7.0.11 工频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相间最小间障(m)
注:*表示操作过电压相间最小间隙为单回路紧漆型模拟塔头试验值。 7.0.12空气放电电压海拔修正系数K,,可按下式计算,
K,=emH/8150
(7. 0. 12)
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应根据线路电压、负荷性质和系统
运行方式,结合当地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 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情况,在计算耐雷水平后,通过 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合理的防雷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110kV输电线路宜沿全线架设地线,在年平均雷暴日数 不超过15d或运行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的地区,可不架设地线。 无地线的输电线路,宜在变电站或发电厂的进线段架设1km~ 2km地线。 2220kV330kV输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地线,年平均雷暴 日数不超过15d的地区或运行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的地区,可 架设单地线,山区宜架设双地线。 3500kV~750kV输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双地线。 7.0.14杆塔上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单回路,330kV及以下线路的保护角不宜大于15° 500kV750kV线路的保护角不宜大于10°。 2对于同塔双回或多回路,110kV线路的保护角不宜大于 10°,220kV及以上线路的保护角均不宜大于0°。 3单地线线路不宜大于25°。 4对重覆冰线路的保护角可适当加大。 7.0.15杆塔上两根地线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地线与导线间重 直距离的5倍。在一般档距的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应 按下式计算
7.0.14杆塔上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应符合下列求:
S≥0.012L+1
有地线的线路杆塔不连地线的工频接
注:*如上电阻率超过2000Q·m.接地电阻很难降到30Q时,可采用6根~8 根总长不超过500m的放射形接地体或连续伸长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受限 制
7.0.17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在居民区的无地线钢筋混凝土杆
7.0.17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在居民区的无地线钢筋混凝土杆 和铁塔应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超过302。 7.0.18线路经过直流接地极附近时,要考虑接地极对铁塔、基础 的影响。
7.0.19钢筋混凝土杆的铁横担、地线支架、爬梯等铁附件与接地 引下线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利用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其钢筋与接 地螺母、铁横担或地线支架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2外敷的接地引下线可采用镀锌钢绞线,其截面应按热稳定 要求选取,且不应小于25mm。 3接地体引出线的截面不应小于50mm并应进行热稳定验 算,引出线表面应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 7.0.20通过耕地的输电线路,其接地体应埋设在耕作深度以下 位于居民区和水田的接地体应敷设成环形。 7.0.21采用绝缘地线时,应限制地线上的电磁感应电压和电流, 并选用可靠的地线间隙,以保证绝缘地线的安全运行。对绝缘地 线长期通电的接地引线和接地装置,应校验其热稳定,并应设置人 身安全的防护措施。 7.0.22当输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时.交叉档弱电线路的木质
7.0.19钢筋混凝土杆的铁横担、地线支架、爬梯等铁附件与接
7.0.22当输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时,交叉档弱电线路的木质
8.0.1 导线的线间距离应结合运行经验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对1000m以下档距水平线间距离宜按下式计算:
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宜按下式计算:
D=D+(4/3D)2
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
D,一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m); D.一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m)。 2如无运行经验,覆冰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 间的最小水平偏移,宜符合表8.0.2的规定。
寻线间的最小水平偏移,宜符合表8.0.2的规定。
导线间的最小水平偏移,宜符合表8.0.2的规定。
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量
注:无冰区可不考虑水平偏移。设计冰厚5mm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 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可根据运行经验参照表8.0.2适当减少
注:无冰区可不考虑水平偏移。设计冰厚5mm地区iso标准,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
8.0.3双回路及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或
8.0.3双回路及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或 垂直距离.应按本规范第8.0.1条的规定增加0.5m。
8.0.4线路换位宜符合下列规定
8.0.4线路换位宜符合下列规定
1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网,长度超过100km的输电线路 宜换位。换位循环长度不宜大于200km。一个变电站某级电压 的每回出线虽小于100km,但其总长度超过200km,可采用换位 或变换各回输电线路的相序排列的措施来平衡不对称电流。 2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力网,为降低中性点长期运行中的电 位暖通空调图纸、图集,可用换位或变换输电线路相序排列的方法来平衡不对称电容 电流。 3对于II接线路应校核不平衡度,必要时进行换位,
....- 相关专题: 架空输电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