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 73-2018 活动断层探察 1:250000地震构造图编制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应提取的地质信息和制作的数据包括: a)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的分布信息,绘制地层面要素、地层界线要素、地层产状点要素、岩体面 要素、岩体界线要素,按照DB/T65一2016中表A.58、表A.59、表A.61、表A.62和表A.63的 要求汇总属性信息并入库; b) 第四纪或新近纪以来地层的厚度信息,绘制第四纪或新近纪以来地层等厚线要素,按照 DB/T65一2016中表A.60的要求汇总属性信息并人库; C 盆地第四纪覆盖层之下古近纪或新近纪地层信息,按照DB/T65一2016中表A.60的要求汇 总属性信息并人库; d)断层分布、长度和运动性质的信息,绘制断层线要素,按照DB/T65一2016中表A.55的要求 汇总属性信息并人库。
6.5活动构造资料和信息
6.5.1活动构造资料
活动断层、活动褶皱、地震地表破裂带、活动盆地利
电镀标准6.5.2活动构造信息
应提取的活动构造信息和制作的数据包括: a)活动断层的平面分布、时代、性质和速率信息,绘制活动断层线要素,按照DB/T65一2016
表A.55和表A.56的要求汇总活动断层属性信息并人库; 活动断层上古地震事件信息,按照DB/T65一2016中表A.40、表A.42、表A.43和表A.44的 要求汇总探槽与古地震属性信息并人库; 活动褶皱的平面分布、参与褶皱的地层、缩短速率和隆升速率等信息,绘制活动褶皱轴线要素 并按照DB/T65一2016中表A.69的要求汇总入库; d)地震地表破裂带分布、长度、垂直位移、水平位移等信息,绘制地震地表破裂带线要素、面状地 貌、线状地貌、点状地貌要素,按照DB/T65一2016中表A.31、表A.32、表A.34、表A.35 表A.37和表A.57的要求汇总地震地表破裂带属性信息并入库; 活动盆地分布、第四纪或新近纪以来地层厚度等信息,绘制盆地分布面要素、地层厚度线要素, 按照DB/T65一2016中表A.67、表A.60的要求汇总盆地面要素、地层厚度线要素信息并 入库; 活动火山分布、熔岩等信息,绘制活动火山点要素、熔岩流面要素,并按照附录B中的表B.1 表B.2和表B.3的要求汇总人库
版的或地震部门颁布的最新地震目录、震源机制
应提取的地震信息和制作的数据包括: a)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震中位置、震源深度等信息,按照DB/T65一2016中表A.21和表A.23 的要求汇总地震与地表破裂关系信息并入库: b 震源机制解参数,如节面I、节面IⅡI、P轴和T轴,绘制地震点要素,按照DB/T65一2016中 表A.24的要求汇总震源机制信息并人库; C 应收集1970年以来大于或等于4.7级地震目录和1970年前大于或等于4 级以上地震目 录,绘制地震点要素,按照DB/T65一2016中表A.21和表A.22的要求汇总地震目录信息并 入库,
6.7大地测量资料和信息
6.7.1大地测量资料
6.7.2 大地测量信息
a)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获得的水平形变场,绘制水平形变场资料的空间范围框面要 素,并按照DB/T65一2016中表A.20的要求汇总入库; b 水准测量给出的垂直形变场,绘制垂直形变场资料的空间范围框面要素,并按照DB/T65 2016中表A.20的要求汇总人库; c)地应力测量给出的地应力场,绘制应力场资料的空间范围框面要素,并按照表B.5的要求汇总 入库。
DB/T73—2018
6.8地球物理资料和信息
6.8.1地球物理资料
6.8.2地球物理信息
宜提取的地球物理信息和制作的数据包括: a)地壳和上地慢速度结构信息,绘制地球物理面线要素,并按照DB/T65一2016中表A.16的 要求汇总属性信息并入库; b)地壳和上地慢电性结构信息,绘制地球物理剖面线要素,并按照DB/T65一2016中表A.16的 要求汇总属性信息并人库; c)地壳和上地慢结构构造信息,绘制地球物理剖面线要素,并按照DB/T65一2016中表A.16的 要求汇总属性信息并入库; d 莫霍面深度分布信息,绘制莫霍面深度线要素,并按照DB/T65一2016中表A.17的要求汇总 属性信息并人库; e) 航磁异常分布信息,绘制航磁资料覆盖范围面要素和重磁解译线要素,并按照DB/T65一2016 中表A.18和表A.19的要求汇总属性信息和文档资料并入库; 重力异常分布信息,绘制重力资料覆盖范围面要素和重磁线要素,并按照DB/T65一2016中 表A.18和表A.19的要求汇总属性信息和文档资料并入库。
7地震构造图标绘内容和要求
7.1图名、比例尺与投影
7.1.1.1应以活动断层探测任务的地市级、县级行政区名称命名地震构造图。如乌鲁木齐市地震构造 图。图C.1给出了一个示例。 7.1.1.2图名应位于主图的正上方,距离图框1cm~2cm。图A.1给出了图名的位置示例
7.1.2.1数字比例尺位于主图的正下方,距离图框0.8cm~1.5cm。图A.1给出了数字比例尺的位置 示例。图C.1给出了数字比例尺的示例。 7.1.2.2线段比例尺应位于数字比例尺正下方,距离数字比例尺0.8cm~1.5cm。图A.1给出了线段 比例尺位置的示例。图C.1给出了线段比例尺的示例。 7.1.2.3线段比例尺之上表示长度的字符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如0km、5km,或 km10km
7.1.3.1在主图图框下方、右下角外侧标注投影方式,距离主图图框0.8cm1.5cm。图A.1给出了投 影方式位置的示例。 7.1.3.2投影方式应为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并标示中央经线的经度。 示例:投影方式: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7.2主图标注的内容及其要求
7.2.1.1前新生代地层、岩浆岩
DB/T 732018
7.2.1.1.1地层宜划分到系或界。 7.2.1.1.2岩浆岩宜按产状、侵人期次和类型划分
7.2.1.1.1地层宜划分到系或界。
地层宜划分到系或界。 2岩浆岩宜按产状、侵人期次和类型划分
7.2.1.2新生代地层、岩浆岩
7.2.1.2.1古近系、新近系宜划分到统,第四系应划分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 7.2.1.2.2岩浆岩宜按时代划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按产状划分为侵人岩和喷出岩。 7.2.1.2.3应标示活动火山的火山口位置
7.2.2.1活动时代
7.2.2.2断层性质和编号
7.2.2.2.1应区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走滑逆断层、走滑正断层、逆走滑断层、正走滑断层,并 标示断层的产状。 7.2.2.2.2断层编号应为 F、F2、F...F
7.2.2.3断层的展布
7.2.2.3.1应标绘所有的活动断层。
7.2.2.4地震地表破裂带
应标绘历史地震、现代地震地表破裂带,以及位
7.2.4.1应标绘第四纪盆地或新近纪盆地边界。 7.2.4.2宜标绘盆地内第四纪地层等厚线或新近纪以来地层等厚线,单位为米(m)
DB/T 73—2018
表1地震震级与实心圆直径对应表
7.2.6.1应标示主要城镇、河流、泉水、湖泊、海洋等水系。 7.2.6.2宜标示主要公路、铁路。 7.2.6.3应标识1:250000地震构造图编制说明书中提到的、与描述活动构造密切相关的重要地名地 物点。
7.3.1应采用GB958、GB/T36072—2018附录A和DB/T53—2013附录A规定的图例。 7.3.2地层、岩石、构造、地震、火山等图例从上到下排列,其中地层、岩石图例由新到老排列,地震由小 到大排列。 7.3.3应置于主图右侧0.5cm~1.0cm,上端与主图图框上缘平齐。 7.3.4图例二字应位于图例之上0.5cm~1.0cm
到大排列 7.3.3应置于主图右侧0.5cm~1.0cm,上端与主图图框上缘平齐。 7.3.4图例二字应位于图例之上0.5cm~1.0cm。 7.3.5图C.1给出了一个图例的示例
7.4.1剖面线应垂直于编图区内地层走向和区域构造线方向,穿越图幅内主要活动构造和第四系,并 标绘在地震构造图上。 7.4.2可利用满足1:250000地震构造图编制要求的地形数据,绘制与地震构造图相同比例尺的图切 地质部面线位置的地形线, 7.4.3应将与剖面线相交的地质体和地质界线按照剖面图的要求投影到相应地形线下方。 7.4.4应根据1:250.000地德
会在地质部面的相应位置
DB/T 732018
7.4.5地质剖面整饰应包括下列内容: a)标出地质剖面图两端地形等高高程,单位为米(m); b)标明剖面方向; c)标示各种地质体的符号,地质体及地质界线的长度宜超出其他符号1.5cm。 7.4.6图C.3给出了一个图切地质剖面图的示例
7.5第四纪地层综合柱状图
7.5.1应整理、分析图幅内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地层的厚度、岩性特征。 7.5.2应按照地层的厚度选择比例尺(1:10000~1:1000)。 7.5.3应从上到下绘制地层柱状图,新地层在上,老地层在下。 7.5.4 应标注地层时代、名称、符号和厚度,地层的厚度单位为米(m), 7.5.5应描述地层岩性特征,主要化石中文名称(拉丁文名称)等。 7.5.6图C.3给出了一个第四纪地层综合柱状图的示例
7.5.1应整理、分析图幅内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地层的厚度、岩性特征 7.5.2应按照地层的厚度选择比例尺(1:10000~1:1000)。 7.5.3应从上到下绘制地层柱状图,新地层在上,老地层在下。 7.5.4 应标注地层时代、名称、符号和厚度,地层的厚度单位为米(m)。 7.5.5应描述地层岩性特征,主要化石中文名称(拉丁文名称)等。 7.5.6图C.3给出了一个第四纪地层综合柱状图的示例
.6,1资任表应直于主图侧 cm,下端与主图图框下缘平齐 7.6.2责任表标注的信息应包括:
.6.2 资任表标注的信息应包括: 图名; b) 数字比例尺; c) 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主要成员; d) 数字化成图人、审核人; e) 完成时间; f) 承担单位; g) 项目名称。 7.6.3图C.4给出了一个责任表的示例。
7.7.1附图应包括实际材料图、新构造分区图、重力异常图和/或磁力异常图、地壳等厚线图 7.7.2附图应符合GB/T36072—2018中5.4.4.4d)的规定
果应包括成果图件、地震构造图说明书和地震构造图数据库。 果图件应包括1:250000地震构造图、1:250000实际材料图、1:1000000~1:250000新 图、重力异常图和/或磁力异常图、地壳等厚线图
8.2地震构造图说明书的编写
8.2.1说明书的结构
地震构造图说明书包含下列内容,可视实际情况增减或合并: a)前言:
b) 构造背景; c) 新构造运动与现今形变特征; d) 活动构造特征; e) 深部构造特征; f) 发震构造评价; g) 结论; h)参考文献和资料
8.2.2前言应包括下列内容
简述任务的来源; b) 编图范围; c) 工作目标; d) 承担单位; e) 主要责任人; f) 其他应说明的信息
8.2.3构造背景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简述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b) 简述构造单元划分; c) 简述构造演化史
8.2.5活动构造特征应包含下列内容
a) 简述研究区活动断层、活动断层分段,断层活动特征、活动参数,古地震 b) 简述研究区活动褶皱空间分布、活动特征; C) 简述研究区现今地震、历史地震地表破裂带; d) 简述研究区活动盆地特征; e)简述研究区活动火山特征
8.2.6深部构造特征应包含下列内容:
8.2.8结论部分应概述主要认识
DB/T73—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地震构造图平面布局 图A.1给出了地震构造图平面布局示例
注1:图名、第四纪地层综合柱状图、图例、责任表、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图切地质剖面、相对位置见图A.1。 注2:图名位于主图正上方,居中,宜用黑体字书写。 注3:责任表宜位于主图右下部的外侧。 注4:字体大小依据主图图面大小确定
图A.1地震构造图平面布局示例
B.1活动火山数据库字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活动火山和地壳应力场数据字典
B.1.1要素类中文名称为火山口,英文缩写为Crater。表B.1给出了火山口(Crater)点要素类的数据 字典。
表B.1火山(Crater)
DB/T 73—2018
2要素类中文名称为熔岩流,英文缩写为Lava。表B.2给出了熔岩流(Lava)面要素类的数
表B.2熔岩流(Lava)
DB/T 732018
注1:AgeCVD和RockTypeCVD见表B.4 注2:约束条件中M为必填、C为有条件必填、O为可选
1.3要素类中文名称为火山锥,英文为VolcanicConeType。表B.3给出了火山类型(VolcanicCc ype)点要素类的数据字典。
表B3火山锥(VolcanicCone
给出了活动断层填图数据库代码型值域描述与
表B.4活动断层填图数据库代码型值域描述与代码值
DB/T 73—2018
B.3地壳应力场数据库字典
B.3地壳应力场数据库字典
要素类中文名称为收集地壳应力场资料,英文缩写为CollectedStressFiled。表B.5给出了收集 力场资料(CollectedStressFiled)面要素类的数据字典
地基标准规范范本B.5收集地壳应力场资料(CollectedStressFiled
:约束条件中M为必填、C为有条件必填、O为可选
DB/T73—2018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图件及其要素示例 图C.1给出了地震构造图主图、图名、图例、比例尺、投影方式和中央经线经度的示例 图C.2给出了图切地质剖面的示例。 图C.3给出了第四纪地层综合柱状图的示例。 图C.4给出了责任表的示例
图C.1给出了地震构造图主图、图名、图例、比例尺、投影方式和中央经线经度的示例 图C.2给出了图切地质剖面的示例。 图C.3给出了第四纪地层综合柱状图的示例。 图C.4给出了责任表的示例
C.1地震构造图主图、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投景
图C.2图切地质部面示例
角钢标准图C.3第四纪地层综合柱状图示例
....- 相关专题: 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