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341-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建筑用石料类.pdf

  • DZ/T 0341-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建筑用石料类.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2-2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4.2.1.1基本查明沉积岩及砂卵石层的地层层位的岩性,厚度、产 4.2.1.2 基本查明岩浆岩种类、岩体形态、规模、延伸情况及变化规律。 4.2.1.3基本查明变质岩的类型、形态、规模、产状、矿物成分和分布规律 4.2.1.4基本查明含矿岩系的岩性、厚度产状及分布规律。 4.2.1.5基本查明主要褶皱与断裂构造的数量、性质规模、产状分布和相互关系,研究其对矿体的破 坏作用。 4.2.1.6基本查明矿床风化层的深度风化程度分布范围风化物的种类、物理性能、风化作用对矿床 开采的影响。研究风化层与矿体的关系。 4.2.1.7基本查明覆盖层的分布规律厚度变化。研究覆盖层的种类、物理性能、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 胶结程度。当矿床风化层、覆盖层分布面积较大,厚度大于2m时应编制矿床风化层、覆盖层厚度等值 线图

    基本查明矿体的分布范围数量、规模、产状、厚度、形态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基本查明矿体的岩性、矿 物组成、矿石类型及赋存规律,基本查明矿体中的夹石、顶底板围岩的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基本查明碳 酸盐岩类矿体中岩溶的形态、规模、分布范围和变化规律。研究岩溶充填程度、充填物种类及其对资源量 估算和开采的影响:基本查明矿体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基本查明次生矿物发育特征,

    基本查明矿石的岩石种类、矿物成分、矿石结构、矿石构造、砂卵石 粒级分布、主要物理性能和 成分;基本查明矿石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形态、大小、数量、分布规律;基本查明矿石质量沿走向、倾 度上的变化特征,初步划分矿石自然类型,评价矿石的放射性水平

    4.2.4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有类比条件的,可类比同类矿山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无类比条件的,应做骨料轧制试验。采取 石类型的代表性样品试验研究矿石的工艺技术性能,计算产率环境标准,测试颗粒级配、堆积密度、坚固性

    指标、云母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石粉含量、泥块含量、有机质含量等。基本查明主要矿石类型的加工技 术性能。

    4.2.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2.5.1收集本地区气象、水文资料;调查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地表水体分布特征;基本查明矿 床的含(隔)水层、主要构造破碎带、风化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研究岩溶的发育程度 和分布规律;基本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矿床主要充水因 素,预测计算矿坑涌水量。基本确定水文地质勘查类型,评价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4.2.5.2调查研究可供利用的供水水源的水质、水量和利用条件,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4.2.5.3划分矿床工程地质岩组;基本查明构造、岩石风化程度、软弱夹层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基本查明矿床开采影响范围内岩石、矿石稳固性和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基本确定工程地质勘查类型,评 价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4.2.5.4调查勘查区的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调查地表水、岩(矿)石、地下水 中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的元素、放射性核素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成分、含量,指出矿山开采可能产生 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建议。基本确定勘查区地质环境质量类别

    4.2.6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勘查主矿产的工程,研究共伴生矿产的物质组分和赋存特征。基本查明其矿石特征 合利用做出评价。了解基岩风化带及覆盖层可加工建筑用碎石、机制砂的可能性。具体按GB 执行。

    4.3. 1勘查区地质

    4.3.1.1详细查明沉积岩及砂卵石层的地层层位岩性、岩性组合、标志层,详细研究含(控)矿岩系的岩 性、岩相、厚度及分布规律。 4.3.1.2详细查明岩浆岩种类、岩体形态、规模、延伸情况及变化规律。 4.3.1.3详细查明变质岩的类型、形态、规模、产状及分布规律。 4.3.1.4详细查明主要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及分布范围,研究构造对矿床的破坏或影响程度。 4.3.1.5详细查明矿床风化层的深度、风化程度、分布范围、风化物的种类、风化作用对开采的影响。研 究风化层与矿体的关系

    细控制和查明矿体的分布范围、数量、规模、产状、厚度、形态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详细查明矿体 矿物组成、矿石类型及赋存规律;详细查明矿体中的夹石、顶底板围岩的岩性、厚度、分布范围;详 酸盐岩类矿体中岩溶体的数量、形态、规模、分布范围、变化规律、充填程度、充填物种类及其对 量估算和开采的影响;详细查明矿体节理、裂隙发育特征:详细查明次生矿物发育特征

    细查明矿石的岩石种类、硕 石构造、砂卵石粒级分布、主要物理性能和主要 ;详细查明矿石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形态、大小、数量、分布规律:详细查明矿石质量沿走向、倾向

    特征,划分矿石自然类型:详细评价矿石的放射性

    3.4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应进行骨料轧制试验。采取主要矿石类型的代表性样品试验研究矿石的工艺技术性能,计算产率, 测试颗粒级配、堆积密度、坚固性、压碎指标、云母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石粉含量、泥块含量、有机质含 量等。详细查明主要矿石类型的加工技术性能

    4.3.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3.5.1水文地质

    4.3.5.1.1详细查明矿床含(隔)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构造破碎带、风化破碎带的分布和富水性及其与 其他各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密切程度,进一步研究岩溶发育带的分布和富水性:详细查明地表 水体的水文特征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调查老隆采空区的分布及积水情况等;确定矿床主要充水因素、 充水方式及途径;确定水文地质勘查类型,评价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4.3.5.1.2对地下水位以上露天开采的矿床,应收集气象资料,调查矿区及其附近地表水体和当地最高 洪水位标高,调查矿区地表汇水边界和面积,自然排水条件,计算采场最大汇水量。 4.3.5.1.3对地下水位以下露天开采的矿床,除上述工作外,还应详细查明含(隔)水层产状、厚度、分 布、构造破碎带发育程度和含水性,详细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确定矿坑充水因素,预测计 算矿坑涌水量。 4.3.5.1.4对矿坑水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供水水源方向

    4.3.5.2工程地质

    4.3.5.2.1详细研究矿体和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采样测试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详细查明矿床的工 程地质岩组的性质、产状和分布,查明各类结构面(断层、节理裂隙、软弱层等)发育程度、分布及组合特 征。查明岩石强风化层的发育深度与分布;调查相邻生产矿山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确定工程地质勘查 类型,评价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4.3.5.2.2对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做出评价,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 建议。 4.3.5.2.3研究矿体覆盖层的岩性、厚度、分布规律及与矿体的界线,确定剥采比。

    4.3.5.3环境地质

    4.3.5.3.1调查矿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情况及新构造活动特征,对区域稳定性做出评价。 4.3.5.3.2详细调查勘查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评价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指出 防治措施建议。 4.3.5.3.3详细调查地表水、岩(矿)石、地下水中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的元素、放射性核素及其他 有害气体的成分、含量。确定勘查区地质环境质量类别。 4.3.5.3.4对矿床开采可能造成的环境地质间题.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4.3.6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对共伴生矿产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细查明其种类、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富集条 件、与主矿产相互关系和共生组分的含量等。 层中加 建箭用碎石机制砂可能

    性做出评价。具体按GB/T25283执行

    5.1.1根据矿床中占70%以上资源储量的主量 广体)的地质特征确定矿床勘查类型。 依据矿体规模、形态、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夹石、构造及岩溶发育程度等因素,勘查类型划分为I、Ⅱ两个 勘查类型。勘查类型划分的主要因素和矿床勘查类型参见附录B 5.1.2当不同的主矿体或同一主矿体的不同地段,其地质特征和勘查程度差别很大时,也可按区段划分 为不同的勘查类型。 5.1.3由于地质因素的复杂性,允许有过渡类型存在。

    5.2勘查工程间距确定

    5.2.1根据勘查类型,合理确定查工程间距,不同勘查类型矿床的参 考勘香工程间距(圈定控制资源 量的勘查工程间距)参见附录B。对于有类比条件的矿床,可采用类比法确定最佳工程间距。对于大型 矿床,一般应在详查阶段采用加密或抽稀工程验证工程间距的合理性 5.2.2普查阶段根据初步控制矿体的需要,布置有限取样工程般以推断资源量的勘查工程间距控制 矿体。 5.2.3 详查阶段应按基本勘查工程间距布置系统取样工程,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 5.2.4 勘探阶段应在基本勘查工程间距基础上适当加密,确定矿体连续性 5.2.5确定的勘查工程间距应随着对矿床特征认识的深化,在施工过程中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5.3勘查控制程度确定

    5.3.1一般情况下,普查阶段用有限的取样工程进行控制,详查阶段用系统的(按一定的勘查工程间距 并有规律)取样工程控制,勘探阶段应在详查系统控制的基础上,合理地加密控制。 5.3.2勘查时应注意控制勘查范围内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和相互关系。对矿体四周的边界和露天采场 底部矿体的边界应有工程控制。 5.3.3详查阶段控制资源量应不少于总资源量的30%~50%。勘探阶段探求的探明资源量,应满足矿 山首期建设返本付息的要求。

    地质工作开始前应对拟工作区域进行环境风险评估,不得在生态红线内、水源地、各类保护区(旅游、 自然与文物保护区)、基本农田和保护林地、草场等范围内从事地质勘查工作;在地质勘查的全过程中,注 重生态环境保护,宜采用减少生态环境扰动的地质工作方法及工程施工方式;对土地资源及水土污染现 伏进行调查,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依据。 应将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贯穿于矿产勘查设计、施工、验收、成果提交的全过程,实施勘查 全过程的环境影响最小化控制

    6. 1. 2 勘查设计

    6.1.2.1勘查设计应充分体现并明确提出绿色勘查要求。 6.1.2.2勘查设计前,应进行实地踏勘,对勘查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及程度做出预判。 6.1.2.3勘查设计中,应统筹勘查目的任务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宜的勘查方法、技术手 段、设备、工艺和新材料,合理部署勘查工程,并对场地选址、道路选线、物料堆存、废弃物处理、各项工程 施工、环境恢复治理等勘查活动各环节的绿色勘查工作做出明确的业务技术安排,制定明确的预防控制 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

    6.1.4环境恢复治理与验收

    1.4.1勘查工作或阶段工作结束,应针对勘查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强 准和恢复治理设计要求,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时开展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最大限度消除 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1.4.2项目峻工验收应将绿色勘查要求落实情况作为重要验收内容

    6. 2地形测量、工程测量

    应采用全国统一坐标高程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量精度应符合GB/T 18341要求。普查阶段可测制地形简图,详查勘探阶段的矿区地形图应为精测图。地形图的比例尺和 测量范围应满足地质测量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需要,图幅边哪应尽量规整

    6.4地质填图和勘查线地质剖面测量

    6.4.1普查阶段矿区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10000~1:5000。矿区面积较小时,矿区地质图的比 例尺可用1:20001:1000。 6.4.2详查、勘探阶段矿区地质图应为正测,比例尺一般为1:50001:2000,矿区面积较小时,矿区 地质图的比例尺可用1:1000。分段勘探的大型矿床,全区地质图比例尺可用1:5000~1:2000。 6.4.3普查阶段地质剖面测量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0~1:1000,详查、勘探阶段地质剖面测量应为 正测,比例尺一般为1:2000~1:1000。 6.4.4矿区地质填图和地质部面测量精度应符合GB/T18341规定的要求

    地质勘查工作中鼓励运用物探技术确定覆盖层、风化层厚度及分布范围;确定断层及岩溶发育情况; 研究矿体的连续性,了解矿体形态、产状;确定围岩与矿体的界线等。 物探工作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并应经过勘查工程验证。编制与勘查阶段、勘查目的相 适应的综合成果图件,物探主要成果应反映于地质勘查报告中。

    应进行放射性测量和评价。评价技术要求应符合GB6566的要求

    6. 8. 1 工程部署

    应根据勘查工作目的、矿床地质特征,并考虑地 盖层小于或等于3m时一般采用探槽;大于3m时可采用取样钻或浅井;深部一般采用钻探 探矿工程布置应科学、合理,本着一工程多用的原则,尽可能兼顾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需要

    6. 8. 2 探槽、浅并

    用于揭露浅部矿体、构造和重要地质界线,覆盖层小于3m的可使用槽探。原岩型矿床探槽、浅井应 挖至新鲜基岩。探槽、浅井在完成验收后应回填

    6.8.3.1岩芯钻孔口径以能满足地质录和采样的需要,达到预期探矿目的为准。 6.8.3.2原岩型矿芯(包括矿体中的夹石及矿体顶底板3m~5m内的围岩)采取率按连续8m计算应 大于80%:岩芯采取率应大于70%。 6.8.3.3砂卵石型矿芯采取率一般要求不低于80%,不超过130%,钻进中要尽量避免涌砂(卵石)。 6.8.3.4钻探其他质量要求按DZ/T0227执行

    6.9.1岩矿鉴定(岩相碱活性)样

    采集不同类型有代表性的矿石作岩矿鉴定(岩相碱活性)样,每一类型不少于3件,根据需要采集 岩矿鉴定按GB/T17412执行,岩相碱活性检验按GB/T14685执行,

    按工程及矿石类型采集有代表性硫酸盐及硫化物分析样 T14685执行。 每个矿石类型采取不少于1件多元素分析样品。分析项目为CaO、MgO、K2O、Na2O、SiO2、AlO O.SO.P,O..CI、TiO,、烧失量。检测要求按照JC/T1021执行。

    DZ/T0341—20206.9.3物理性能样6.9.3.1表观密度样、吸水率样每一矿石类型各不少于6件代表性样品。6.9.3.2抗压强度样(水饱和),按矿石类型分别取样,一般按矿体厚度10m~20m在完全新鲜岩石中采取1组,单矿层厚度大的,取样间距适当加大。不同工程分别采取。每一矿石类型不少于6组。6.9.3.3坚固性(质量损失)样,按矿石类型分别采取,不同工程分别采取。不同工程样品按矿石类型组合测试。6.9.3.4压碎指标样,按矿石类型分别采取,不同工程分别采取。不同工程样品按矿石类型组合测试。6.9.3.5其他指标样品根据石料用途按照委托方要求采取、测试。6.9.3.6物理性能样的样品规格数量及测试要求按GB/T14685执行。6.9.3.7根据对工程地质研究的需要,对夹层和近矿围岩分别采取代表性样品测试抗压强度、抗剪切强度。6.9.4碱集料反应样岩相法评定为碱活性或潜在碱活性时,按矿石类型分别采集碱集料反应样品,每一矿石类型不少于6件。测试要求按GB/T14685的规定执行。6.9.5放射性样对建筑用石料矿床按不同岩石类型采取代表性样品,每个岩石类型至少取3件样品。测试要求按GB6566的规定执行。6.9.6加工技术性能测试样采取主要矿石类型的代表性样品进行轧制试验,计算产率。用轧制产品进行测试,测试项目一般有颗粒级配、堆积密度、坚固性、压碎指标、云母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石粉含量、泥块含量、有机质含量等,测试要求按照GB/T14685的规定执行。6.9.7基本测试与组合分析测试项目样品的基本测试及组合分析测试项目参见附录C。6.10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各种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按GB/T12719执行。6.11地质编录、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6.11.1各项原始地质编录要在现场完成,应及时、准确、客观、齐全,符合DZ/T0078的规定。并应安有关规定及时检查验收。6.11.2地质勘查资料综合整理工作应符合DZ/T0079的要求,要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全面、深人地分析地质资料,特别是规律性的研究,用以指导勘查工作,客观反映矿床地质特征。6.11.3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应符合DZ/T0033的规定。7可行性评价7.1基本要求7.1.1在普查、详查和勘探各阶段,均应进行可行性评价工作,并与勘查工作同步进行,动态深化,以使

    矿产勘查工作与下一步勘查或矿山建设紧密衔接,减少矿产勘查、矿山开发的投资风险,提高矿产勘查开 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1.2可行性评价根据研究程度由浅到深划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概 略研究可由勘查单位完成;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应由具有相应能力的单位完成。 7.1.3可行性评价应视研究程度的需要,综合考虑地质、采矿、矿石加工、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 境、社区和政策等因素,分析研究矿山建设的可能性(投资机会)、可行性,并做出是否适宜由较低勘查阶 段转入较高勘查阶段、矿山开发是否可行的结论

    7.2.1通过了解分析项目的地质、采矿、矿石加工,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因 素,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简略研究,做出矿床开发是否可能、是否有必要转入下一勘查 价段的结论。 7.2.2概略研究可以在各勘查工作程度的基础上进行。具体按DZ/T0336的规定执行

    7.3.1通过分析项目的地质、采矿矿石加工、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因素,对 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初步研究,做出矿山建设是否可行的基本评价,为矿山建设立项提 供决策依据。

    7.4.1通过分析项目的地质采矿矿石加工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 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详细研究,做出矿山建设是否可行的详细评价,为矿山建设 策、确定工程项目建设计划和编制矿山建设初步设计等提供依据。 7.4.2可行性研究一般应在勘探工作程度的基础上进行。

    8.1.1工业指标的应用

    普查阶段可采用一般工业指标(参见附录D),原则上详查勘探阶段应结合矿产品的用途及 量指标要求(参见附录E)论证制订矿床工业指标。矿床工业指标的论证制订按DZ/T0339的规定

    8.1.2工业指标的内容

    8.1.2.1质量指标

    矿石质量指标主要包括矿石的物理性能要求、化学成分要求和放射性水平要求等。建筑用石料质量 指标参见附录D.1。

    2.2开采技术条件指标

    露天开采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指标有最小可采厚度、最小夹石剔除厚度、剥采比、最低开采标高、露天

    小底盘宽度、露天采场边坡角和爆破安全距离等

    8.1.2.3砂卵石类矿床含矿率

    砂卵石类矿床应按照含矿率划分覆盖层、夹层与矿层界线。含矿率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按照经济 合理原则进行确定

    8.2资源量估算的基本要求

    8.2.1矿产资源量估算依据的各项勘查工作成果的质量,应符合GB/T18341、GB/T33444、DZ/T 0078、DZ/T0079、DZ/T0227、DZ/T0130等的要求。 8.2.2资源量估算主要采用断面法、算数平均法块段法,应根据矿床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提倡运 用新技术、新方法估算矿产资源量。具体按DZ/T0338的规定执行 8.2.3矿产资源量应按矿体、品级、块段资源量类型分别估算,若有动用量,还应分别估算保有、动用和 累计查明资源量。统计全矿床矿产资源量。 8.2.4对共生、伴生矿产,应按照GBT25283的要求估算资源量 8.2.5废石(夹石、覆盖层)剥离量应按废石体积分块段估算,剥离量估算单位为万立方米(10*m)

    3.1矿产资源量估算所依据的各项参数应准确、具代表性估算探明和控制资源量所依据的参 据实测数据确定,估算推断资源储量所依据的某些参数,在未能取得实测数据的情况下,可采用相 未的类比资料确定。 3.2矿产资源量估算块段的岩溶率大于3%时应对估算的矿产资源量进行校正,

    8.4储量估算的基本要求

    分析研究采矿、矿石加工、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因素(简称转换因素),通 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认为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环境允许时,考虑可能的矿石损失和贫化后,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扣除设计损失和采矿损失后方能转 为储量。 当转换因素发生改变已无法满足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要求时,储量应适时转换为资源量

    建筑用石料矿产资源量的规模划分标准参见附录E

    8.6资源储量类型确定

    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成果,对勘查工作所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分类。具体按 GB/T17766的规定执行

    8.7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应用文表按保有、动用和累计查明,主矿产、共生矿产和伴生矿产,不同矿石工业 类型(或品级),不同资源储量类型反映清楚。 矿石量单位为万立方米(10*m),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建筑用石料产品分类见表A.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建筑用石料产品分类

    表A.1建筑用石料产品分类

    大型:矿体长度大于或等于1000m 中小型:矿体长度小于1000m。

    B.1.2 主矿体形态

    规则: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或形态完整、边界规则。 一般:矿体呈似层状、不规则状,或形态较完整、边界较规则

    B.1.3矿体厚度稳定程度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建筑用石料勘查类型与参考勘查工程间距

    急定:矿体连续,厚度变化小 于40% 天于40%

    少:不含或少含不连续夹石。 一般:含少量不连续夹石。

    不发育:矿床构造不发育,矿体未受到影响和破坏,或只受到轻微的影响和破坏, 一股:矿床构造欠发育或较发育

    不发育:矿床岩溶体较少,不发育 一般:矿床岩溶欠发育或较发育。

    建筑用石料勘查类型见表B.1。

    表B.1建筑用石料勘查类型

    表B.1建筑用石料勘查类型(续)

    表B.2建筑用石料参考基本勘查工程间距

    参考勘查工程间距(圈定控制资源量的勘查工程间距) 勘查类型 m 原岩型 砂卵石型 I类型 300~400 450~600 Ⅱ类型 200~300 300450 注1:本表为不同类型矿床探求控制资源量勘查工程间距的参考值,对勘查工程不能满足要求的局部问题,例如: 对矿体覆盖层和风化层的控制,应在勤查剖面上和剖面间适当加密工程,对首期开采地段,当基本勘查工程 间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适当增加工程 注2:不同勘查类型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资源类型间工程间距的差别不限于加密或放稀1倍,可视实际需要而定 注3:建筑用石料不同类型矿床矿体沿倾斜与走向质量变化相对较小,故工程间距不再考虑沿倾向与走向的不同。 注4:根据地质因素允许有过渡类型 注5:当矿区范围较小,无法满足工程间距要求时,应至少有2条3条勘查线

    注1:本表为不 对矿体覆盖层和风化层的控制,应在勒查韵面上和剖面间适当加密工程,对首期开采地段,当基本勘查 间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适当增加工程 注2:不同勘查类型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资源类型间工程间距的差别不限于加密或放稀1倍,可视实际需要 注3:建筑用石料不同类型矿床矿体沿倾斜与走向质量变化相对较小,故工程间距不再考虑沿倾向与走向的 注4:根据地质因素允许有过渡类型 注5:当矿区范围较小,无法满足工程间距要求时,应至少有2条3条勘查线,

    建筑用石料基本测试项自见表C.1。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建筑用石料分析测试项目

    表C.1建筑用石料基本测试项目

    C.2组合分析测试项目

    建筑用石料组合分析测试项目见表C.2

    表C.2建筑用石料组合分析测试项目

    水利技术论文D.1建筑用石料质量指

    建筑用石料放射性指标应符合GB6566的规定。

    D.1.2建筑用石料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要求

    建筑用石料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的一般要求见D.1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建筑用石料一般工业指标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建筑用石料一般工业指标

    表D.1建筑用石料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的一般要求

    起重机标准规范范本D.2开采技术条件指标

    开采技术条件的一般要求见表D.2。

    ....
  • 矿产标准
  • 相关专题: 矿产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