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348-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菱镁矿、白云岩.pdf

  • DZ/T 0348-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菱镁矿、白云岩.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4.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1-15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确定矿床查类型,采用合理的查工程间距、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手段、系统的取样工程对矿床进 行控制,基本查明矿体特征,包括如下内容: a)基本查明详查区内矿体的数量、赋存部位、分布范围、顶底板岩性。 b) 基本查明主要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内部结构、厚度、品位及其变化规律,确定矿体的连续性。 C 基本查明主矿体内的夹石规模、形态、产状及分布规律;镁质碳酸盐岩中的晶质菱镁矿矿床需要 研究控制矿体形态、富集和贫化的地质因素;对超基性岩中的风化淋滤型隐晶质菱镁矿矿床,除 要求研究超基性岩的特征外,还应研究风化壳的类型、分布特征、垂直分布和保存程度以及矿床 富集规律等。 d 基本查明矿体及围岩中岩溶的形成条件、形态、规模、分布范围和变化规律,研究岩溶发育层位、 地段和程度,研究岩溶的充填程度、岩溶充填物的种类,评价岩溶对矿产资源估算和开采的 影响。

    DZ/T03482020

    基本查明矿石特征,包括如下内容: a)基本查明矿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共生关系、粒度及其变化和分布特征 b) 基本查明矿石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特征。 C 基本查明矿石中伴生有用(益)、有害组分的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及其分布。 d)针对不同用途测试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能,评价矿石的工业利用性能。 e)划分矿石类型(参见附录A),并研究其分布规律。必要时,划分矿石的品级。

    4.2.4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应利用勘查主矿产的工程深圳标准规范范本,研究共生矿产的种类、物质成分及含量、赋存状态,对于具有工业利用价 值的共生矿产,应研究其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划分矿石类型并估算资源量。 共生矿产的勘查与评价,参照GB/T25283执行。 4.2.5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 4.2.5.1应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可选性实验,并对照产品质量标准(参见附录B),评价矿 石可选性能,以基本查明区内主要矿右类型的加工、选治披术性能,对矿右工业利用性能做出评价。 4.2.5.2老矿区外围已有类似矿石的生产工艺资料,并可进行对比时,可少做或不做可选性实验。对新

    应利用勘查主矿产的工程,研究共生矿产的种类、物质成分及含量、赋存状态,对于具有工业利 的共生矿产,应研究其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划分矿石类型并估算资源量。 共生矿产的勘查与评价,参照GB/T25283执行

    4.2.5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

    4.2.5.1应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可选性实验,并对照产品质量标准(参见附录B),评价矿 石可选性能,以基本查明区内主要矿石类型的加工、选冶技术性能,对矿石工业利用性能做出评价。 4.2.5.2老矿区外围已有类似矿石的生产工艺资料,并可进行对比时,可少做或不做可选性实验。对新 的矿石工业类型或组分复杂的矿床,应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

    4. 2. 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2.6.1水文地质条件

    调查研究水文地质特征,基本查明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如下内容: 调查研究区城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查明矿区矿坑充水因素和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 b) 基本查明含水层的性质、厚度、分布范围、水位、水质、富水性、渗透系数、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 联系。 c 基本查明断裂破碎带的导水性、富水性。 d) 基本查明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和老隆的充水条件。 e) 基本查明岩溶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 ) 基本查明隔水层的性质、厚度、稳定性和隔水性。 g) 根据矿床可能开采、开拓方案,初步计算矿坑涌水量(参见附录C)。 h)提出供水水源方向.并对矿山供、排水结合的可能性做出评价

    4.2.6.2工程地质条件

    研究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基本查明矿床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如下内容: a) 依据矿层、围岩类型及矿石特征,初步划分矿区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主要岩(矿)石力学性质。 b 基本查明矿体和围岩的结构类型、岩体质量、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和 深度,以及岩(矿)右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对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4.2.6.3环境地质条作

    DZ/T 03482020

    地质灾害特征; 附近地震活动历史情况 造活动特征,按照中国地震动参 广床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4.3.1成矿地质条件

    详细研究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特征、控矿条件、分布规律,归纳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 律及其成矿远景,提出外围找矿远景区;说明区域内其他矿产分布情况。 基本查明矿区地质特征,包括如下内容: a)详细划分地层层序,岩性组合、标志层,详细研究含(控)矿岩系的岩性、岩相、厚度及分布规律, 查明地层中有无影响矿石质量的非矿夹石。 b 详细查明主要地质构造的性质、规模、形态、产状及分布规律,详细查明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及成矿后破环影响程度;镁质碳酸盐岩中的晶质菱镁矿矿床需要研究控制矿体形态、富集和贫 化的地质因素;对超基性岩中的风化淋滤型隐晶质菱镁矿矿床,除要求研究超基性岩的特征外, 应详细研究风化壳的类型、分布特征、垂直分布与其保存程度以及矿床富集规律等。 c)对于风化淋滤型隐晶质菱镁矿矿床,应详细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种类、规模、产状、形态、岩 相变化、风化壳的发育程度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详细研究后期岩浆岩对矿体的破坏程度和对矿 石质量的影响。 d 详细查明变质岩的类型、形态、规模、产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详细研究变质作用与成矿的 关系。

    研究矿体、围岩(夹石)及影响矿体的构造与岩溶,详细查明矿体地质特征,包括如下内容: a)详细查明勘查区内矿体的数量、赋存部位、分布范围、顶底板岩性。 b)详细查明主要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内部结构、厚度、品位及其变化规律,确定矿体的连续性。 c)详细查明主矿体内的无矿地段和夹石规模、形态、产状及分布规律。 d)详细查明主矿体边界线的起伏变化规律,详细查明断层、岩浆岩、岩溶对矿体的破坏影响程度。 e)详细查明矿体及围岩中岩溶的形成条件,形态、规模、分布范围和变化规律,研究岩溶发育层位 地段和程度,研究岩溶的充填程度、岩溶充填物的种类,研究岩溶对矿产资源量估算和开采的 影响

    详细查明矿石特征,包括如下内容: a)详细查明矿石矿物组分和化学成分,并划分矿石类型(参见照附录A)和品级。 b)详细查明矿石矿物组分的种类、含量、粒度、嵌布特征及其共生关系;研究有用组分、有害组分的 种类、含量及其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 详细查明矿右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 对近矿围岩和夹层、脉岩应采集适当数量的样品,了解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以便考虑开采贫 化或为综合利用提供资料

    .3.4综合勘查、综合评

    DZ/T 0348—2020

    创用的规定,估算其资源量,做出综合评价。具体

    4.3.5.1应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并对照产品质量标准(参见附录B),评价矿 石的选冶技术性能,以详细查明勘查区内主要工业类型矿石的加工、选冶技术性能,对矿石工业利用性能 故出评价,并提出工业利用的方法和途径,为矿山建设设计推荐合理的矿右加工工艺流程。 4.3.5.2对选冶技术成熟、可类比的矿石类型,可不进行矿石加工、选冶技术试验。对新类型或组分复 杂的矿床,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性试验

    4.3.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6.1水文地质条件

    3.6.1.1在调查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详细查明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详细查明含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埋藏条件、裂隙或岩溶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渗透系 数、水头高度、水质、水温、水量、动态变化,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详细查明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空间位置、稳定性和隔水性。 d) 详细查明断裂破碎带的性质、产状、分布、导水性、富水性、与地表水及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e) 详细查明老隆的分布范围、水量、充水条件。 ) 详细查明矿区地表水体的分布、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和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g 详细查明矿坑的充水因素、进水方式及途径。 h 详细查明岩溶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

    a) 对地下水位以上露天开采的矿床,应收集气象资料,调查矿区及其附近地表水体和当地最高洪 水位,调查矿区地表汇水边界和面积、自然排水条件,估算采矿场最大汇水量。 b) 对地下水位以下露天开采的矿床,除上述工作外,还应详细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确定矿坑充水因素;计算首采区或第一开采水平的矿坑涌水量,并认定它的精度级别和可信度。 c)矿坑涌水量的计算,可参见附录C。 4.3.6.1.3对矿床疏干、排水、矿山供水问题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对矿床疏干排水及矿坑水综 合利用的可能性做出评价,

    4. 3.6. 2工程地质条件

    研究矿床工程地质特征,详细查明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如下内容: a)研究矿体和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测定矿石、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 b 详细查明矿体和围岩的结构类型、岩体质量、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和 深度,以及岩(矿)右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对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确定矿床工程地质条 件的复杂程度,预测矿山开采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指出矿山场地工程建设的有利地段。 ) 结合矿山工程建设的需要,对露天采矿场边坡的稳定性做出初步评价,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 程地质问题。 适于露天开采的矿床要研究矿体覆盖层的岩性、厚度、分布规律及与矿体的界线,并确定剥 采比,

    程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专

    4.3.6.3环境地质条件

    DZ/T 03482020

    研究矿区地质环境及影响因素,对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做出评价,包括如下内容: a 调查矿床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情况及新构造活动特征,参考全国地震烈度分区,对矿床的稳 定性做出评价。 调查矿床内各种地质灾害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及有害物质含 量,结合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对矿床地质环境质量做出评价。 C 预测和评价矿床开采过程可能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的现象,如山体开裂、塌陷、滑坡、泥 石流、地面沉降、水体污染及其他地质环境效应等,提出防治意见;并对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 平衡和复垦措施提出建议。 d)对矿床开采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对人身健康有害的粉尘、尾矿、废渣、废水及放射性物质等,应 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防治建议

    4.3. 6.4其他技术指标

    开采技术条件的其他技术指标按GB/T12719执行。

    体内部结构复杂程度、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五个因素确定;白云岩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主要依据矿体内部 结构复杂程度、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矿区构造复杂程度、岩浆岩与变质岩发育程度、岩溶发育程度五个因 素确定。 5.1.2通过对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主要地质因素的影响程度分别赋值(以下称“类型系数”)、汇总,用以表 示矿床的总体复杂程度,并根据类型系数和值的大小,将菱镁矿、白云岩矿床的勘查类型划分为I(简 单)、ⅡI(中等)、Ⅲ(复杂)三个勘查类型(参见附录E)。 5.1.3应以矿床中占70%以上资源储量的主要矿体(一个或几个矿体)特征为依据,划分矿床勘查类 型;根据不同矿体的特征,确定不同矿体的期查类型;当同一主矿体的不同地段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差别较 大时,可分段划分勘查类型。 5.1.4划分矿床勘查类型时,不应局限于类型系数,应考虑矿床的实际情况。若矿床规模小,或矿石质 量变化特别大,或矿区构造特别复杂时,应直接划定为Ⅲ(复杂)勘查类型,不应局限于类型系数。 5.1.5勘查类型划分的主要因素及类型系数参见附录E.1、E.2、E.3。 5.1.6矿床勘查类型确定标准及矿床实例参见附录E.4。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首先应考虑矿床的勘查类型及勘查阶段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于勘探工程 数量较多的矿床,可运用地质统计学或其他数理方法确定最佳工程间距;对于一般的中、小型矿床,有类 比条件时,运用传统的类比法确定最佳工程间距;对于大型矿床,当采用工程间距大于供参考的间距时, 应进行不同勘查工程间距验证,试验确定最佳工程间距。 探求控制资源量的基本勘查工程间距可参见附录E.5。探求探明资源量的勘查工程间距,可在基本

    DZ/T 0348—2020

    程间距的基础上,根据控制矿体连续性的需要适

    5.3.1矿体地质特征

    5.3.1.1一般应首先控制勘查范围内矿体总体分布范围、相互关系。对矿体边界应有工程控制。对破 坏矿体和影响开采较大的构造要有适当的工程控制。 5.3.1.2对盲矿体应加强对盲矿体头部边界的控制。对主矿体附近的、能与主矿体同时开采的小矿体 应注意控制其分布范围 5.3.1.3对拟露天开采的矿床应系统控制矿体四周的边界和采矿场底部矿体的边界。对拟地下开采的 矿床,应系统控制矿体的顶底板及延伸情况。 5.3.1.4勘查深度应根据矿床特点和当前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考虑。对于矿体延深不大的矿床 最好一次勘查完毕;对延深很大的矿床,其勘查深度一般在400m~600m之间,在此深度以下,一般只 用少量深钻,控制矿体远景,为矿山总体规划提供资料

    5. 3. 2 资源量比例

    对各勘查阶段探求的资源量做如下要求: a)普查阶段,推断资源量的比例一般大于或等于50%。 b)详查阶段,控制资源量的比例一般大于或等于30%;作为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控制资源量的 比例一般大于或等于50%。 C 勘探阶段,探明资源量和控制资源量占比应大于或等于50%,资源储量规模大型(参见附录D) 以上的矿床可适当降低。提供矿山建设设计的勘查区,其探明资源量和控制资源量应满足规划 矿山最低服务年限内生产的需要,其中探明资源量应满足矿山(首期)建设还本付息的需要。

    查全过程的环境影响最小化控制。 5.1.2依靠科技和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污染和破坏。倡导采 用能够有效替代槽探、井探的勘查技术手段;鼓励采用“一基多孔、一孔多支”等少占地的勘查技术。 6.1.3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知识、技能培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切实落实绿色勘查要求

    6.2.1查设计应充分体现并明确提出绿色勘查要求。 6.2.2勘查设计前,应进行实地踏勘,对勘查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及程度做出预判。勘查工程 布置应合理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地段。 6.2.3勘查设计中,应统筹勘查目的任务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宜的勘查方法、技术手段、 设备、工艺和新材料,合理部署勘查工程,并对场地选址、道路选线、物料堆存、废弃物处理、各项工程施 工、环境恢复治理等查活动各环节的绿色勘查工作做出明确的业务技术安排,制是明确的预防控制措 施和组织管理措施。

    DZ/T 03482020

    产期查工作应尽 护的技术、方法和工艺。若便携式钻探设备、水平钻、 深等勘查手段能够代替槽探、井探达到勘查目的,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槽探、井探工程;若一基多 够达到勘查目的,应尽可能采用一基多孔技术

    6.4环境恢复治理与验收

    6.4.1勘查施工过程中应及时修复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妥善处理物 料堆存、废弃物处置等问题。生产、生活废弃物及时收集处理;在野外验收完成后及时进行场地平整(探 槽、浅井等回填)和土地复垦。 6.4.2勘查工作或阶段工作结束,应针对勘查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 恢复治理设计要求,及时开展环境恢复治理,最大限度消除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6.4.3项目峻工验收应将绿色勘查要求落实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7.1.1测量工作应采用全国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2000国家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斯一克 吕格投影。 7.1.2地形测量的比例尺和测量范围应满足地质测量和矿产资源量估算的需要。一般测图比例尺小于 1:10000时,可采用6°带坐标;测图比例尺天于或等于1:10000时,应采用3°带坐标。图幅边廓应尽 量规整。测量精度应符合GB/T18341中的相关要求。 7.1.3所有参与资源量估算的地质剖面、探矿工程,均应进行定位测量。测量精度应符合GB/T18341 中的相关要求。

    7.2.1普查阶段勘查区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10000~1:5000。详查、勘探阶段,矿区地质图的 比例尺一般为1:2000;如矿区面积较小时,矿区地质图的比例尺可用1:1000。分段勘探的大型矿床 全矿区地质图比例尺可用1:5000~1:2000。 7.2.2地质剖面测量的比例尺依据地质复杂程度和图幅大小综合确定,一般为1:2000~1:500。 7.2.3当矿体覆盖层(包含风化层)厚度大于3m时,详查、勘探阶段要求在矿区地质测量的同时,编制 矿体覆盖层等厚线图。图件的比例尺与矿床地形地质图相同,也可与矿区地形地质图合并。 7.2.4矿区地质填图和剖面地质测量精度应符合GB/T18341中的相关要求

    7.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7.4遥感地质和物探工作

    地质勘查工作中要充分利用遥感资料提供的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图质量

    7. 4.2 物探工作

    7.4.2.1应充分收集区域物探资料,依据勘查目的任务和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的地球物理特 征,选择有效的物探方法进行物探工作,配合其他勘查方法圈定矿体和地质体,研究矿体的连续性,了解 矿体形态、产状,确定覆盖层、破碎带、岩落的分布,解决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向题。 7.4.2.2物探工作线一般以勘查线为基线布置。当矿体覆盖层厚度大于3m时,加密布置物探工作线, 查明覆盖层厚度。 7.4.2.3物探工作应符合具体物探方法标准的要求,主要成果应反映于地质勘查报告中,编制与勘查阶 段、勘查目的相适应的综合成果图件

    7. 5. 1工程部署

    应根据勘查工作目的、矿床地质特征,并考虑地形条件和技术经济因素,合理布置探矿工程。结合绿 色勘查要求,合适条件下或覆盖层厚度大于3m时,应采用取样钻或浅井;深部一般采用钻孔,当地形有 利、经济合理时,也可采用坑道与钻孔相结合的方法。当覆盖层厚度较大时,一般采用物探方法对覆盖层 进行圈定,同时布置少量浅孔对物探解译成果进行验证。 探矿工程布置遵循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由疏到密、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本着一工程多用的原则,尽 可能兼顾矿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需要布置探矿工程

    7. 5. 2 探槽、浅并

    探槽、浅井等探矿工程质量应符合DZ0141的要求,用于揭露浅部矿体、构造和重要地质界线。地表 复盖层厚度小于3m时采用探槽,应挖至新鲜基岩以满足取样的要求,并揭穿矿体顶底板围岩界线。覆 盖层厚度大于3m时,采用浅井。鼓励采用以钻代槽的绿色勘查工作方法

    一般仅用于地下开采矿山生产勘探,且探矿坑道可被后续开采利用的情形,新的矿产地以及规 开采的矿床不建议使用。控制矿体的坑探工程应揭穿矿体顶底板围岩界线。坑探工程要求推 41执行

    施工钻孔是为了探索浴 钻孔岩芯采取率一般应大于70%,矿体与矿 板3m~5m内的围岩采取率应大于80%。在矿层中钻进时,回次进尺一般不大于3m。若连绕 次采取率低于80%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DZ/T 03482020

    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应准确测定顶角和方位;同时做好简易水文观测、孔深校正、原始记录和岩 保管等工作。钻孔完工后要按照地质设计要求进行封孔,并埋设好孔口标志。封孔质量不符合规 计要求时需返工重封。全部探矿工程应及时进行编录、取样和资料整理。 钻探质量其他要求按DZ/T0227执行

    7.6取样、加工及分析、测试工作

    7.6.1技术标准及资质要求

    7. 6. 2. 1样品的采集

    7.6.2.1.1基本分析样品的采集

    在揭露矿体的工程和可以利用的露头中均应采取基本分析样品。样品应沿厚度方向(或沿物质成分 变化最天的方向),接工程、矿体、矿右类型、矿右品级而分层、分段连续布置,不应漏采或重复采样。矿体 顶底板也应采取适当数量的样品,为正确圈连矿体边界提供依据。 勘查阶段槽探、浅井、坑探工程应采用刻槽法取样。刻槽断面规格为(5cm~10cm)×(3cm~ 5cm),矿右质量稳定的可以用最小规格,反之取大规格。钻孔采样采用劈芯法,采取一半岩芯作基本分 析样;不同回次岩芯直径或采取率相差很大(一段采取率合格,而另一段采取率不合要求的情形)时应分 别采取;如果矿芯直径小而且破碎,应将全部的矿芯加工缩分到分析所需的重量1>作为样品,其余部分留 作副样。 基本分析样的样长,原则上不大于最小可采厚度和最小夹石剔除厚度,一般在2m~4m(按真厚度 计算)范围内根据样品的均匀勾程度取值(均匀取大值,否则取小值);厚度大于1m的夹石应单独采样

    7.6.2.1.2组合分析样品的采集

    样品的采取,一般以单工程为单位,按岩(矿)石类型、品级从连续的若干基本分析样品的副样中,按 基本分析单样样长的比例,计算出每件单样应称取的质量,经充分混匀组合而成;当矿石成分变化小、矿 本薄、单工程基本分析样品数量少时,也可用同一矿产资源量估算块段的相邻工程的同一矿体及矿右类 型、品级的基本分析副样进行组合。 凡参与资源量估算的工程、块段都应做组合分析。 组合分析样长一般为8 m~15 m。

    7.6.2.1.3多元素分析样品的采集

    7.6. 2.1. 4定性半定量分析样品的采集

    定性半定量分析样一般在普查阶段采取。样品按不同地质体分别采取。每一种岩右类型和矿 采取样品不少于1件

    D)人民生产、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

    DZ/T0348202d

    7.6.2.2样品的加工

    样品加工一般分为粗碎、中碎、细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括破碎、过筛、拌匀、缩分四道工序 时应按公式(1)进行缩分:

    ............................

    Q一一样品最低可靠质量,单位为千克(kg); K 缩分系数(经验系数),根据矿石质量变化均匀程度,一般采用经验数据0.05~0.10,加工中 样品损失率应小于5%,每次缩分误差应小于3%; 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单位为毫米(mm)。 d

    7.6.2.3样品的分析

    7.6.2.3.1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定性半定量分析的分析单位应具相关资质。 7.6.2.3.2基本分析、组合分析项目,应按矿床的工业类型确定。不同工业类型的矿床,其基本分析、组 合分析项目见表1

    表1菱镁矿、自云岩基本分析、组合分析项目

    组合分析中标“*”的项目的质量分数,在工 求值附近波动时,应列人基本分析项目进行分析。 组合样中,如基本分析项目已全部做完,组合分析时可不再分析

    7. 6. 2. 3. 3 多元素分析项目

    业 指标中的有益、有害成分酌情增减。 菱镁矿多元素分析项目一般包括MgO、CaO、SiO2、AlzO3、FezO:、MngO、TiO2、BO3、Sr、Ba、V、 K,O.Na2O、H2O,CO2 白云岩多元素分析项目一般包括MgO、CaO、SiO2、Al,O、FezOs、MnsO,、TiO2、K.O、Na2O、S、P、 CI、烧失量。

    7.6.3.1加工质量评值

    比例不少于10%。检查分析项 样品加工质量按公式(2)评估,当K<1时,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式中: X,、X2—两次分析的结果值; U 一分析方法的扩展不确定度(置信概率P=95%)。 要求加工检查样品的总体合格率不低于80%

    7.6.3.2内检分析

    7.6.3.2.1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的结果应分批、分期做内检分析。 7.6.3.2.2内检样品从基本分析或组合分析样品的粗副样中抽取,编密码送原分析承担单位进行检查 分析。 .6.3.2.3基本分析内检样品一般描取边界品位(包括综合工业指标中的边界品位)附近及以上样品: 总数不少于分析样品数的10%;基本分析样品较少时,可适当提高内检样品抽查比例至30%;当分析样 品数量较大(大于2000个样品以上)时,内检数量可适当减少至5%10%。 7.6.3.2.4内检样品总体合格率(指原始合格率)应不低于90%。内检合格率不合要求时,应要求分析 单位查明原因,并对相关批次的样品进行重新分析。 7.6.3.2.5当对基本分析结果有怀疑,或基本分析结果与现场采样编录相差较大时,除检查采样、样品 制备质量外,还应专门提取内检样品;当某一矿体的某一部分主要组分品位出现突变时,应另行抽取一定 数量的内检样品

    7.6.3.3外检分析

    7.6.3.3.1凡参与估算矿产资源量的样品,在列人工业指标中作为评价矿石质量的项目以及其他指定 的重要项目的分析报告发出后,由送样单位会同实验室从已内检合格的基本分析样品的正余样中抽取, 数量应不小于基本分析样品总数的5%,送交指定的实验室进行外部检查。当基本分析样品数量较大 大于2000个样品以上)时,外检比例可降为3%5%。基本分析样品数量少时,应适当提高外检样品 抽取比例,最高可至30%。 7.6.3.3.2外检样品总体合格率应不低于90%。当外检合格率不符合要求或原分析结果存在系统误 差,而原测试单位和外检单位不能确定误差原因,或者对误差原因有分歧时,应由原分析(基本分析、组合 分析)单位和外检单位协商确定仲裁单位,进行仲裁分析,根据仲裁分析结果进行处理。

    7.6.3.4化学分析偏差允许限

    结果精度的充许限(Yc)。当与检查分析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或等于允许限时为合格,天于充许限时为 不合格。 岩石矿物试样化学成分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的数学模型见公式(3):

    Yc重复分析试 值用“%”表示; C ——矿种某组分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系数(见表 2)。

    DZ/T 0348—2020

    、自云岩化学分析项目重复分析相对信差允许限

    当Y。的计算值大于30%时,一律按30%执行。 矿石分析中主要成矿元素低于边界品位以下一般不计偏差。 光谱半定量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为小于或等于30%。

    7.6.4岩矿石物理性能取样与测试

    7.6.4.1体积质量(体重和湿度测定

    按矿石类型采集代表性样品,每一矿石类型数量不少于3件;体积质量样总数不少于30件,一般规 格为60cm3~120cm。对疏松或多裂隙孔洞的矿石还应每种矿石类型或品级测定2个~5个大体积质 量(大体重)样(对结构致密的矿石大体积质量样可以少做),对体积质量进行校正。风化破碎的矿石,应 采用大体积质量测定结果。大体积质量样规格一般不小于0.125m。 测定体积质量的同时测定矿石的湿度

    7.6.4.2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Z.6.5岩矿鉴定样的采取及测试

    Z.6.5.1样品采集

    试验样品按岩石和矿石类型分类采取,各采集不 为抗压强度与抗剪强度

    按岩(矿)右类型分别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各类岩(矿)石不少于3组(每组2块),样品分布应均匀、 合理。样品规格:地表样3cm×6cm×9cm,岩芯样不小于10cm岩芯长

    7. 6. 5. 2 鉴定项目

    粒径分布及含量(数值用“%”表 示),矿物结晶形态及后生变化情 基质成分及含量(数值用“%”表示)、岩右学定名等 岩矿鉴定工作,参照DZ/T0275规范执行

    7.6.6自云岩粒度分析样的采取及测试

    7. 6. 6. 1 样品采集

    7. 6. 6. 2测试方法及项目

    DZ/T 03482020

    采用显微镜下(薄片)统计的方法,分别统计:≤1mm,>1mm~3mm,>3mm~5mm,>5 mm,>6mm白云石颗粒的含量(数值用“%”表示)。粒度测试可与岩矿鉴定合并进行。

    7.6.7水样的采取及分析、测试

    7.6.7.1样品采集及处理

    普查与详查阶段视需要、勘探阶段(或详查为最终勘查时)应对矿区及附近水源采取水质分析样品进 行水质分析。样品数量按水源类别分别采取1件~2件。 水质分析样应取距水面下10cm~15cm的水样,用干净的水瓶(细菌检测样品应用灭菌的玻璃瓶) 采取。取样时,先将瓶口向下浸入水中,然后翻转过来,待水瓶装满后盖好瓶盖,再从水中取出。细菌检 测的样品应在取样后2h内送达试验室.或保存于冰箱(冰瓶)中低温保存,在24h内送达试验室

    7. 6. 7.2分析项目

    水样分析包括物理测试和水化学分析及细菌检测三方面的内容。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分析项目 GB 3838GB/T14848执行

    7.7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与试验

    水利软件、计算7.7.1矿石选冶试验样品采集

    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并考虑开采时的贫化率。 矿石混合处理时,应按各种矿石类型、品级的资源量比例采集混合样;当矿石中有共生、伴生有用组分时, 采样时应一并考惠其代表性, 可选性试验、实验室流程试验采样可由勘查单位完成。进一步的试验,采取样品前首先应与矿业权 人、试验单位协商,共同商定采样地点、件数、规格、质量、方法及技术要求,并编制采样设计

    7. 7. 2 矿石选冶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应针对不向用途确定;试验各环节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菱镁矿、百云岩一般试验 项目如下: 熔剂用白云岩一般需做耐磨、耐压试验。 b 玻璃、陶瓷工业利用白云岩起熔剂作用,能降低烧成温度不锈钢板标准,因此加工技术试验需做熔融试验。 冶金化工用白云岩需做熳烧试验和水洗实验。 d) 耐火材料用菱镁矿,应做热加工(熳烧)技术性能试验,基本查明其热加工性能,了解在热加工过 程中有无热碎现象,以及烧结镁砂的物理性质、矿物成分和化学组分。对高纯镁砂还应测定其 密度

    7.8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

    8.1各项原始地质编录应在现场完成,及时、准确、客观、齐全,符合DZ/T0078的要求,并及时 收。 8.2地质勘查资料综合整理研究应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分析地质勘查资料,特别是成矿地质条件 规律的研究,具体工作应按DZ/T0079的要求执行。

    ....
  • 矿产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