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919-2020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标准.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5.0.1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 应根据换热系统类型、项目监测分级按照表6.0.1合理选 定。监测项目选定后,应先测定各项目背景值 设置背景值监测区
表 6. 0. 1监测项目表
注:水质一般指标指电导率、pH值、溶解氧、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等。污染物指标一般指大 杆菌数、细菌总数等;其他指标一般指砷(As)、钼(Mo)、氟(F)以及为了防止管路锈蚀而使用 相应化学成分
相应化学成分, 6.0.2地下水换热系统的地下水位应监测换热层水位,地表水换热系统水位应监测取水口水深。 5.0.3巡视检查项目应包括抽水井和回灌井、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情况。 .0.4因降低地下水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时螺丝标准,应对换热影响半径范围内的建筑、地下管线进行沉降变形 测。
7监测方法、精度及频率
7.1.2监测仪器、设备和监测元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 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经过校检或标定,且校检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在规定的校检有效期内。 7.1.3现场监测作业宜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相同的监测方法和监测路线。 2使用相同的监测仪器或设备。 3固定监测人员。 4在基本相同的时段和环境条件下工作。 7.1.4运行前应进行设备调试。监测过程中应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仪表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以及监 测元件的检查。 7.1.5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前,应与传统方法进行验证,且监测精度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7.2.1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试验分析与巡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7.2.2仪器监测宜采用实时自动监测 7.2.3水质采用人工采样分析监测,采样分析方法应符合《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和《地 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91的规定 7.2.4地面沉降变形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并符合《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 0Z/T0283的规定。
监测精度及误差应符合表7.3的规定。
表7.3监测精度及误差
4.1监测频率应综合监测对象和监测项目特点、场地条件和当地工程经验等确定,并符合表6.4.1
表7.4.1监测频率
表7.4.1监测频率
1监测孔的布置应能在平面上和竖向上反映场地地温场分布特征和变化。 2埋管深度范围内遇敏感含水层,应布置地下水监测孔。 3监测孔深度不应小于地埋管换热系统埋设深度, 4地温监测孔的布置应考虑一孔多用。
8.1.2监测工作量布置应根据监测等级,结合埋管区分布范围等确定,并符合表7.1.2的规定:
注:当一个项目存在多个独立的理管区时,按独立理管区对应的监测等级布置工作量 每个监测孔恒温层和主要地层均应布置地温监测点,竖向间距宜小于15m,当地层结构复 密监测点。
3.2.1地温监测孔内宜单独设置测温管,传感器安装在测温管内,地温监测孔具体结构参照附录A。 8.2.2地温监测孔孔口应安装有效保护装置。 8.2.3地温监测孔回填材料应与地埋管回填材料一致。
8.3.1测温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温管底部及接头处应采取密封止水措施 2安装过程中宜保持测温管内水位高于监测孔内水位。 3安装完成后应保持测温管内水位高于最上端传感器深度,且不小于2m。 .3.2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传感器传输电缆宜采用屏蔽电缆,安装前应进行校正。 2传感器传输电缆应有深度标记,下放前应进行传感器固定深度校测。 3直理式传感器尚应将传感器测线按预定长度捆绑到管材上,保证传感器安装牢固。 4传感器下放前应对测温系统进行测试,下放时应匀速缓慢,下放到位后应及时固定,测温系统经 检验验收合格后,及时将孔口密封
9.1.1地下水换热系统监测工作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孔(点)的布置应能在平面上和竖向上反映场地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等变化以及可能的 地面沉降。 2监测孔在工程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已有设施。 3地下水监测孔的布置应考虑一孔多用。
9.1.2监测工作量布置应根据监测等级,结合抽水井、回灌井数量和分布等确定,并符合表9.1.2的规 定
1.2地下水换热系统监测工
注:1每个监测孔均应布置水位、水温传感器。
2背景值监测孔可利用周边同层位水井。
.1.3监测孔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孔布置宜考虑地下水径流方向。监测孔间距应不小于2倍的抽水井、回灌井间距。 2一级监测场地宜在地下水径流上游、下游单独布置监测井。 3在换热井深度范围内揭露敏感含水层或同时揭穿咸、淡水含水层,应布置专门的水质监测孔
9.2.1监测孔结构应符合下列规
1监测孔由水井、温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及相关辅助装置等组成,井内宜单独设置监测辅助管, 传感器安装在辅助管内,地下水监测孔结构示意图参照附录B。 2监测孔成井的含水层及过滤器长度的配置应与抽水(回灌)井一致。 3监测井外径应满足洗井维护及抽水的要求。 4监测孔井管应采用无污染材质。 5每个监测孔均应布置不少于1个水位、温度传感器,传感器布置深度应大于抽水井最大降深时的 水位埋深。传感器的安装要求参照本标准第7.4.2条执行。 6应对监测孔进行有效保护。 9.2.2位于具有地下水咸、淡水分层的地区的监测井,钻孔应采取回填封闭措施,封闭带厚度宜大于10m
10.0.1地表水换热系统监测工作应符合下列规
1开式系统地表水水质应于取水井、排水阀门井内取样检测;闭式系统地表水水质应于换热盘管 下游3m~5m范围内取样检测。 2水质检测宜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各取1次,在污染地区应增加取样次数。 3开式系统地表水水温监测点应布置于取排水管道口处;闭式系统地表水水温监测点应布置于换 热盘管周围。 4退水为温热水时,在排水口周边1km的水域内设置的水温监测点应不少于3处。 5开式系统应于取水泵进水总管处以及排水阀门并内安装流量计监测取排水量;闭式系统应于换 热盘管处以及水源侧补水管处安装流量计监测水量。 6水位监测应充分利用水系水位监测原有监测点。 7取水口、换热盘管距离水面距离应不小于3m,距离水体底部应不小于1m。 8地表水位监测应保证开式系统的取排水口、闭式系统的换热盘管距离水面及水底在合适的深度 10.0.2水温、水位监测工作量应符合表10.0.2的规定
地表水换热系统监测工作量
11.0.1监测预警值应以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值控制。累计变化量应考虑地下水季节变 化的特点根据系统换热要求和取水要求综合确定 11.0.2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工程地质环境监测预警值应符合工程设计的限值、设备运行要求以及监测对 象的控制要求,应根据监测项目、换热系统类型、周边环境等确定,可按表11.0.2取值
表11.0.2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工程地质环境监测预警值
注:1温度相对控制值是指连续两个运行周期同一地温监测孔同时期地下恒温层连续一个月内的平均温度的增值或降 值。 2表中水质明显变化是指水质指标变化超过背景值的10%,设计值未提供的可以取背景值, 3地下水换热系统抽水、回灌出现异常时,或抽水的含砂量出现异常时,应预警。 11.0.3当监测值超过预警值时,应增加监测频率。 11.0.4监测过程应加强排查,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地基标准规范范本,必须立即预警;若情况严重,应立即停止使用 并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工程和周边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保护措施, 1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连续3个监测周期天超过预警值的50% 2换热井及周边、抽水井或回灌井周边、取水口或排水口及周边土体的位移出现异常情况或出现冒 水、管涌、隆起或地面塌陷等。 3地表水位预警参考值为取水口的设计最低水深,地表水开式系统水位深度小于5m;闭式系统盘 管水位深度小于3m。 4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预警的情况
12监测结果及信息反馈
12.1.1监测报告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及监测等级, 2监测依据。 3监测目的、要求、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 4监测组织和实施情况,监测起止日期、投入人员、主要设备仪器以及完成工作量。 5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环境敏感性概况。 6监测数据。 7监测数据成果分析。 8结论与建议。 2.1.2附图表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源热泵换热系统体系图及地质环境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2各监测指标变化曲线图, 3各监测项目监测成果汇总表。 4其他图表。
12.2.1在监测过程中,一且出现预警状况,应在12h以内向委托单位上报。 12.2.2夏季监测报告于采暖期开始之前报送:冬季监测报告于制冷期开始之前报送
A.0.1监测孔孔径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130mm~170mm,回填材料一般由石英砂和膨润土组成, 两者比例一般为7:3,水灰比一般为0.5,近地表段可用混凝土、水泥砂浆等水泥基材料封孔,详见图 A.0.1。
B.0.6围填滤料应选用磨圆度好的砾砂设计图纸,以选用不同粒径的分级石英砂为宜。 B.0.7监测孔孔口应设立保护及警示装置,地面应采取防渗措施。
....-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 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