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6732-2020 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规程.pdf

  • SY/T 6732-2020  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7.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6-28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6转换波地震数据处理技术要求

    6.1多分量数据预处理

    4.3针对地震资料上的噪声特征,宜采用分区、分类、分域、分频、分时、分步的方法,联合压 声,包括面波、浅层折射、异常振幅值、多次波和随机噪声等干扰波。 4.4显示具有不同噪声类型的代表性道集记录和叠加剖面,检查噪声压制效果。人 4.5噪声压制后的地震数据,信噪比应有提高,波组特征清楚,去除的噪声数据中无明显有效信号

    6.5共转换点道集抽取

    .5.1对比分析多种共转换点(CCP)道集抽取方法的效果 纸箱包装标准,选取满足地震成像需求的共转换点抽 方法。

    6.5.2纵横波速度比改变时,应重新抽取共转换点道集。

    .6转换波叠加速度分析

    6.6.1二维地震数据速度分析点间隔宜不大于500m,三维地震数据速度分析点网格宜不天于 500m×500m,并根据地质构造情况合理增加速度分析点。 6.6.2试验确定速度分析方法,进行纵横波速度比和转换波速度分析。 5.6.3对于低信噪比资料,结合常速度比和常速度扫描,确定纵横波速度比或转换波速度。 6.6.4显示纵横波速度比、转换波速度剖面、动校正后的CCP道集和叠加面,检查和修改纵横波 速度比或转换波速度。 6.6.5当大炮检距同相轴动校不平时,应进行转换波叠加速度、纵横波垂向速度比、纵横波有效速度 比等多参数的分析。 注:水平层状介质条件下,已知P波速度V和PS波速度Ve纵横波有效速度比r由公式(I)计算

    式中: ve—纵波的均方根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ve转换波的均方根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6.6.6考虑炮检距与深度的比值选择速度分析方法,保证叠加剖面的成像精度

    6.7共转换点道集动校正与叠加

    6.7.1根据目的层段炮检距与深度比值、地层各向异性等特征,选用转换波动校正方法。 6.7.2当地层倾角较大时,考虑最大反射波同相轴倾角和最大炮检距选择孔径参数,进行转换波倾角 时差校正(DMO)。 6.7.3依据叠加效果优选切除参数,在CCP道集上切除因动校正产生的拉伸畸变部分。 6.7.4最终叠加剖面的质量应优于中间过程叠加面的质量。

    .8转换波叠后时间偏移

    6.8.1根据地震资料特征和试验分析结果,确定偏移算法和偏移速度场。 6.8.2当地层倾角较大、空间采样不足,出现空间假频时,对偏移输人地震道进行内插处理。 6.8.3偏移成果剖面上反射波、断面波归位合理,绕射波收敛,无空间假频及影响地震资料解释的画 弧现象。

    6.9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

    6.9.1叠前时间偏移的输入道集数据保持相对振幅关系,无明显的噪声干扰。 6.9.2在满覆盖面积区域的各个面元内,叠前时间偏移的输入道集数据具有相对均匀的覆盖次数和炮 检距分布,否则,依据具体缺失情况和地质需求进行数据规则化处理。对宽方位或全方位采集地震数 据,且需要在成像道集中保留方位角信息时,应用五维(X、Y、T、炮检距、方位角)道插值或共炮 检距矢量片(OVT或COV)域进行数据规则化处理。 5.9.3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可控性的偏移目标线, 6.9.4选用合适的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方法求取目标线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参数,可参

    SY/T 67322020

    考测开资料,利用纵横波波组关系求取初始纵横波垂向速度比。 6.9.5分析目标线上的转换波共成像点道集速度谱、纵横波垂向速度比、纵横波有效速度比等参数, 修改速度模型,建立最终叠前时间偏移速度模型。 6.9.6应根据地震资料构造特征选择偏移方法和偏移孔径、偏移倾角和反假频等偏移参数,检查转换 波叠前时间偏移共成像点道集是否校平及切除参数是否合理,保证工区内最大倾角地层的归位、偏移 成像合理。 6.9.7叠前时间偏移成果剖面上反射波、断面波归位合理,绕射波收敛,无空间假频及影响地震资料 解释的画弧现象。 6.10转换波方位各向异性校正 6.10.1在方位角道集上分析方位各向异性特征 6.10.2用层剥离方法逐层分析转换波方位各向异性特征,由浅至深逐层确定各层的快横波方位和快 慢横波差异,并开展方位各向异性校正。 6.11转换波叠前深度偏移 6.11.1叠前深度偏移的输人道集数据保持相对振幅关系,无明显的噪声干扰。 6.11.2在满覆盖面积区域的各个面元内,叠前深度偏移的输人道集数据具有相对均匀的覆盖次数和 炮检距分布,否则,依据具体缺失情况和地质需求进行数据规则化处理。对宽方位或全方位采集地震 数据,且需要在成像道集中保留方位角信息时,应用五维(X、Y、T、炮检距、方位角)道插值或共 炮检距矢量片(OVT或COV)域进行数据规则化处理。 6.11.3偏移目标线应选择能够代表工区地质构造变化和控制速度场横向变化的测线作为偏移目标线。 6.11.4在纵波速度精细模型的基础上,选用合适的转换波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方法求取目标线的 横波深度域层速度。可以参考测井资料,利用纵横波层速度比求取初始横波速度场。 6.11.5分析目标线上的转换波共成像点道集速度谱,检查横波速度的合理性,迭代修改横波速度模 型,建立最终横波深度域速度模型。 6.11.6根据地震资料构造特征选择偏移方法和偏移参数 偏移孔径和偏移倾角参数的选择应保证工 区内最大倾角地层的归位,选择去假频参数应避免出现反射同相轴相干过度的现象。 6.11.7叠前深度偏移成果剖面上反射波、断面波归位合理,绕射波收敛, 无空间假频及影响地震资 料解释的画弧现象,地层的相对深度关系应与钻井资料一致。

    6.10转换波方位各向异性校正

    6.11转换波叠前深度偏移

    6.12叠前偏移道集处理

    各层的快横波方位和快

    6.12.1对偏移成像道集数据进行相对保持振幅处理,用于叠前反演。 6.12.2应用相对振幅保持去噪技术,压制道集上的各种噪声(含多次反射 干扰波等)。 6.12.3校平共成像点道集上的有效反射同相轴,并尽可能多地保留大炮检距的反射波信息。

    6.13.1对叠加和偏移后的地震数据,可适当进行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处理。 6.13.2提高信噪比处理后的地震剖面,保持断点清晰,无明显的过度相干现象。 6.13.3提高分辨率处理后的地震剖面,波组特征应清楚,且应保持必要的信噪比和波组相对强弱关系。 6.13.4在时间切片上无采集脚印,否则,在不影响资料成像精度的情况下,采用相对振幅保持的方 法消除采集脚印。 6.13.5选择滤波方法和参数进行滤波处理,宜多保留有效频宽的地震数据。

    13.6根据地震数据反射信号特征选择增益方法和参数,增益处理后的最终成果剖面,有效反射法 特征应清楚,有利于地震资料解释

    在工区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纵波、横波、转换波R分量(视情况可增选T分量)地震数 据进行试处理。试处理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原始资料分析; 静校正; 叠前噪声压制; 振幅补偿; 反积; 速度分析: 共转换点道集抽取; 动校正; 动校拉伸切除; 共转换点道集叠加; 偏移速度场; 偏移方法及参数; 滤波和增益。

    8.1.1项目组质量控制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每完成一步作业,都应认真检查作业运行文件、质量控制图件和中间成果 处理参数进行分析和质量控制,确保生产中使用的处理方法正确、参数合理,达到第5章和第6 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8.1.2质量控制部门的质量检查

    项目运行过程中,应由质量控制部门对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进行检查,达到第6章规定的各项技术 要求。质量控制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a)观测系统定义后的原始单炮线性动校正资料。 b)三维地震工区激发点和接收点平面位置图、最大和最小炮检距图、CMP和CCP面元覆盖次 数图。 c)初叠加、静校正、噪声压制、振幅补偿、反褶积、速度分析、共转换点的叠加数据。 d)最终叠加数据。

    e)偏移速度场、纵横波垂向速度比剖面或切片。 f)叠前时间/深度偏移目标线的偏移结果。 g)三维地震叠前时间/深度偏移数据切片

    维地震测线全部检查,三维地震测线检查比例不

    8.2.1多分量数据预处理

    8.2.2水平分量旋转

    8.2.3转换波静校正

    8.2.4多分量数据叠前噪声压制

    显示部分单炮记录 据中无明显有效信号。

    8.2.5共转换点道集叠加

    8.2.6转换波速度分析

    速度比谱、速度谱拾 衰减多次波。

    8.2.7共转换点道集动校正与叠加

    8.2.8转换波倾角时差校正

    倾角时差校止后的登加剖面上的断面波、绕射波、同一部位不同倾角的反射波等的质量,应不 倾角时差校正前的成像效果

    8.2.9转换波时间偏移

    用于叠前时间偏移的道集资料上无明显的噪声干扰,叠后时间偏移、叠前时间偏移等成果剖 相轴应归位合理、断点清晰、无空间假频及影响地震解释的画弧现象

    8.2.10转换波叠前深度偏移

    用于叠前深度偏移的道集资料上无明显的噪声干扰,偏移后的成果剖面,同相轴应归位合理、断 点清晰、无空间假频及影响地震解释的画弧现象,转换波与纵波深度偏移相应的层位深度一致,与井 资料深度一致,

    8.2.11转换波方位各向异性处理

    层剥离法方位各向异性校 同相轴平直,叠加部面能量增强,信噪比和分 显减策

    8.2.12转换波叠后处理

    提高信噪比后的剖面,保持断点清晰,无明显的“蚯蚓化”现象;提高分辨率后的剖面,波组特 正应清楚,且应保持必要的信噪比。 滤波增益处理后的最终成果,有效反射波组特征清楚,有利于地震资料解释

    多波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的最终成果宜包括: )纵波和横波最终叠加的纯波数据和成果数据。 b)转换波最终叠加的纯波数据和成果数据。 c)纵波和横波最终偏移的纯波数据和成果数据。 d)转换波最终偏移的纯波数据和成果数据。 e)纵波和横波的叠加和偏移速度场数据。 f)转换波的叠加和偏移速度场数据。 g)三维处理网格图或网格数据。 h)处理报告,宜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概况; 2)地质任务和处理要求; 3)完成处理工作量及起止日期; 4)原始资料情况分析, 5)试处理的主要内容及参数分析; 7)应用的处理流程及效果分析; 8)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i)其他成果数据和相关资料

    硬度标准10.1地震数据处理成果剖面质量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评价。

    10.1地震数据处理成果剖面质量按合格品和不合

    处理流程合理; 观测系统定义正确; 野外静校正数据应用正确

    处理流程合理; 观测系统定义正确; 野外静校正数据应用正确:

    SY/T 67322020

    道编辑正确,切除参数合理; 速度比谱、速度谱解释正确,叠加及偏移速度场合理,并有时差校正后的道集验证资料; 参数选择符合工区的地震地质特点,偏移剖面上有效波归位合理、绕射波收敛,无严重的画 弧现象; 一成果面标签符合GB/T33685的规定。 10.3达不到10.2中所规定的任一条件者为不合格品

    道编辑正确,切除参数合理; 速度比谱、速度谱解释正确,叠加及偏移速度场合理,并有时差校正后的道集验证资料; 参数选择符合工区的地震地质特点,偏移剖面上有效波归位合理、绕射波收敛,无严重的 弧现象; 一成果剖面标签符合GB/T33685的规定, 0.3达不到10.2中所规定的任一条件者为不合格品,

    硅钢片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规程 SY/T6732—2020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 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排版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880×1230毫米16开本1.25印张30千字印1—400 2021年1月北京第1版2021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刷 书号:155021·8227定价:25.00元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
  • 相关专题: 地震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