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92-2021 湿陷性黄土地区边坡工程勘察规范.pdf

  • DBJ61/T 192-2021  湿陷性黄土地区边坡工程勘察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0-18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3.0.5黄土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应按边坡高度和边坡失稳的坡坏 后果按表3.0.5进行分级

    表3.0.5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续表3.0.5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边坡类型边坡高度(m)破坏后果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很严重~特别严重一级中高边坡30环保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段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2破坏后果严重以上的二级填方边坡应按表中边坡工程安全等级提高一级。3.0.6边坡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等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地质环境复杂边坡:1)由多层黄土组成且性质变化大的土质边坡;2)由黄土和其他岩土层组成的边坡,且边坡稳定性受地层层面或外倾结构面控制;陕西3)潜在滑面多或坡体已发生滑坡、崩塌的边坡;4)坡体坡面裂缝发育或场地黄土洞穴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坡脚或坡面有渗水迹象;5)坡面有鼓出或冻融现象严重;6)周边既有建构筑物和给排水管线分布复杂。2符合下列条件者为地质环境简单边坡:1)由单一黄土组成的土质边坡;6

    2)由黄土和其他岩土层组成的边坡,无外倾结构面; 3)坡体未发现滑坡、崩塌迹象的边坡: 4)坡体坡面无裂缝、场地无黄土洞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坡脚或坡面无地下水; 5)坡面无冻融现象; 6)周边无既有建构筑物和给排水管线 3不符合复杂场地和简单场地条件的为地质环境中等复杂 7黄土边坡工程勘察应根据边坡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和边坡 安全等级划分为三个等级,黄土边坡工程勘察等级的划分按 0.7确定

    工程安全等级划分为三个等级,黄土边坡工程勘察等级的划分 表3.0.7 确定。

    表3.0.7黄土边坡工程勘察等级

    3.0.8边坡工程察应提交内容全面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 告应客观反映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提交可靠的岩土验算和设计 参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预测边坡的稳定性, 对边坡的治理和防护提出建议

    阶段分为初步勘察阶段和详细勘察阶段。边坡工程进行一次性 计时,可合并勘察阶段,但应符合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 段的要求。存在影响场地稳定性的高边坡和超高边坡可增加可 行性研究勘察,施工过程中需进一步查明地质条件时宜进行施工 勘察。

    行性研究勘察,施工过程中需进一步查明地质条件时宜进行施工 勘察。 4.1.2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收集场地气象 水文、区域地质及地震资料,通过调查或必要的勘探工作,满足工 程建设选址需要,

    水文、区域地质及地震资料,通过调查或必要的勘探工作,满足 程建设选址需要

    程建设选址需要。 4.1.3初步勘察应在收集边坡及其周边场地既有的地质资料和 建构筑物、管线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工程物探,并辅以钻探、井探、槽探、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等工作, 初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满足初步设计要求,提出下一步工作建 议。 4.1.4详细勘察应在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钻探 并探、槽探、工程物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监测等综合手段,对 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供边坡治理防护方案建议及设计相关

    建构筑物、管线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工程物探,并辅以钻探、井探、槽探、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等工作 初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满足初步设计要求,提出下一步工作建 议。

    4.1.4详细勘察应在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钻探 并探、槽探、工程物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监测等综合手段,刘 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供边坡治理防护方案建议及设计相关 参数,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

    4.1.5资料收集应包含下列内容:

    1场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区域地震、气象和水文资料;

    3附有坐标的场地地形图,地形图应包含边坡场地及其景 响范围内的既有、拟建建构筑物、管线等位置; 4边坡场地及其影响范围内的既有和拟建建构筑物、管纟 等设施的基础型式、理深、荷载等设计资料; 5地区类似边坡工程的经验

    时月生防易地地 响范围内的既有、拟建建构筑物、管线等位置: 4边坡场地及其影响范围内的既有和拟建建构筑物、管线 等设施的基础型式、埋深、荷载等设计资料: 5地区类似边坡工程的经验 4.1.6可行性研究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 1 调查边坡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 及不良地质作用,场地附近边坡的稳定情况及治理情况: 2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拟选场地时,应进行比选分析。 4.1.7 初步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 查明场地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发育程度; 2 初步查明场地地层结构及地质构造; 3 初步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及补给、排泄条件; 4 地下水、土对建筑结构和支挡结构的腐蚀性。 4.1.8 详细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 1 场地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发育程度; 2岩土类型及结构、时代、成因及分布规律,岩、土体的物理 力学性质,黄土层中的古土壤、砂层及上覆填土的分布情况,湿陷 性黄土的分布情况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分析湿陷性土层在受水浸 湿后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 3土质边坡坡面土体空隙、裂缝、节理、落水洞发育情况,尤 其是黄土坡面、坡脚的冲刷、剥蚀情况; 4土岩边坡的覆盖层厚度,土岩界面产状,基岩产状和风化 程度,有无对坡体稳定性不利的外倾层面、结构面;主要结构面特 别是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发育和延伸程度、充填程度、充水状况、 组合关系、力学性质及其与临空面的关系; 5地下水类型、水位、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动态变化规

    律;土岩边坡坡面地下水出露位置、动态变化,坡体隔水层和软弱 夹层分布情况; 6地下水导致黄土灾害的类型及危害程度: 7地下水、土对建筑结构和支挡结构的腐蚀性; 8场地及周边可能受到影响的建构筑物荷载、基础和结构 型式、基础埋深等,管线的分布和埋深。 4.1.9黄土填方边坡详细勘察除应满足4.1.8条规定外,尚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对已完成填方的边坡工程,应查明填方边坡地层分布、物 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填土的压实系数,评价压实填土的均匀性,预 则填土自重固结沉降变形,并对地基稳定性做出评价,提供边坡 治理建议; 2对未施工的填方边坡,应查明回填前地基的地层分布和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并应调查填方材料,提出地基处理、填方方案 建议和压实控制指标; 3当填方边坡存在内部排水不畅时,尚应预测填方边坡可 能受水影响的范围并查明填土饱和状态下强度指标。 1.1.10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重力式挡墙、悬臂式挡墙、扶壁式 挡墙的湿陷性评价应符合《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 的规定。 4.1.11当边坡场地存在滑坡时,滑坡的勘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T32864的规定。 4.1.12/对实施在线监测的边坡,当无勘察资料时应进行专项勘 察工作。

    4.2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4.2.1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形、地貌、地层、构造的界线和产状,岩层和结构面产 状、充填情况和性质; 2地层时代成因、岩土类型和分布,岩体结构面发育情况、 延伸长度、胶结和充填程度,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及软弱程度,构造 活动行迹; 3黄土节理、裂隙、崩塌发育及受水影响程度,黄土剖面露 头地层分布情况; 4坡体水位变化,坡面和坡脚洪水、河水冲刷、剥蚀情况;地 下水类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坡面有无渗水现象: 5坡面冻融破坏情况及冻土深度; 6坡面植被类型及发育程度,是否存在马刀树等现象; 7 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及成因,与施工、降雨的关系; 8 挖填方边坡对区域地表水系的影响; 9黄土洞穴、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发 育情况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10既有建构筑物、管线分布情况及其相关设计、施工情况。 4.2.2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比例尺,初步勘察阶段可采用 1:1000~1:5000,详细勘察阶段可采用1:500~1:1000,尚应符合 下列要求: 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时,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比例尺宜 采用1:500; 2对边坡稳定性有影响的滑坡、崩塌、洞穴、落水洞、裂缝、 垂直节理、泉水、渗水点等,宜采用大比例尺。

    4.2.3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范围除包括边坡场地外,尚应包

    受边坡影响的、可能对边坡稳定性有影响的周边区域。坡顶向 延伸范围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坡脚向下延伸范围不应小于 1 倍边坡高度。

    4.2.4边坡周边及相邻沟谷有水库、水塘等可能影响边坡稳定

    4.2.4边坡周边及相邻沟谷有水库、水塘等可能影响边坡稳定 性地面水体时,应纳人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范围。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采用线路穿越法,追索法。穿越线路宜主 直于边坡走向、构造线、岩层走向,在节理、裂隙、裂缝、鼓丘、台 坎、崩塌、落水洞、渗水点、土岩接触面和基岩出露点等位置均凡 布置地质观测点。

    4.2.7垂直边坡走向的测绘与调查测线不应少于3条;每条

    线上的地质观测点不应少于3个,对边坡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的 质单元体均应布置地质观测点。

    界线、软弱夹层、地下水出漏点、地面裂缝、落水洞等特殊地质 测点应采用测绘仪器定位,测绘精度图上误差不应大于2mm。

    测绘与调查成果的文字说明: 2 工程地质实际材料图、综合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分区 图、代表性工程地质剖面图及节理裂隙统计图; 3地质点和天然地质剖面的素描图、照片。

    4.3勘探线与勘探点布置

    试勘探点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2,且每条勘探线不宜少于2 个取样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拟采用抗滑桩、重力式挡土墙支护结构地段应布置控制 性勘探点; 2湿陷性黄土边坡地段应布置探井,探井数量不应少于取 样勘探点的1/5,且不应少于2个。 4.3.5控制性勘探点应进人最下层潜在滑面下且不小于5m, 般性勘探点应进入最下层潜在滑面下且不小于3m,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支挡结构位置勘探点深度应满足支护结构设计的要求。 对重力式挡墙,应进入基底不小于5m;对抗滑桩,勘探点深度不 应小于桩底以下5m; 2重力式挡墙、悬臂式挡墙及扶壁式挡墙基础下有湿陷性 黄土时,应穿透湿陷性黄土层,且勘探点深度基底下不应小于 15m; 3勘探深度内遇软弱地层时,应加深勘探孔。 4.3.6 软弱层、剪出口层位应进行室内抗剪强度试验;勘察等级 为甲级的边坡,在软弱结构面上应进行原位直剪试验,且不应少 于3处。 4.4钻探、井探、槽探与洞探 4.4.1进行钻探、并探、槽探和洞探作业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 施,确保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4.4.2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粉土、砂土地层钻探应采用无水 钻进;地下水位以下土层宜采用泥浆护壁钻进。

    4.4.1进行钻探、并探、槽探和洞探作业时,应采取有效防护 施,确保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4.4.2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粉土、砂土地层钻探应

    钻进;地下水位以下土层宜采用泥浆护壁钻进

    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试钻孔孔径不应小于测试探头直径: 2采取黄土不扰动土样的钻孔孔径不宜小于130mm,采取 其它不扰动土样的钻孔孔径不应小于110mm; 3采取岩石样钻孔孔径不宜小于75mm。 4.4.4 钻探岩芯采取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黏性土层和软弱夹层来取率不应低于90%; 2 砂土层采取率,水位以上不应低于80%,水位以下不应低 于70%; 3完整、较完整岩体采取率不应低于80%,破碎、较破碎岩 体采取率不应低于65%; 4当采用定向取芯确定构造带和岩层产状时,定向段岩芯 采取率不应低于95%。 4.4.5钻探岩芯应按规定内容进行描述和编录,并应按顺序摆 放拍照。 4.4.6钻探应及时测量地下水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当有多层 地下水时,应分层测量地下水位,并观察钻孔水位变化,记录冲洗 液渗漏情况。 4.4.7钻探回次进尺应根据地层性质、钻进工艺、取土要求等确 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进深度和岩土分层量测精度,最大允许偏差为±5cm; 2黄土地层钻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 筑标准》GB50025的规定。 3除黄土以外的黏性土层,回次进尺不宜大于2.0m;粉土 砂土层、碎石土层,回次进尺不宜大于1.0m;在预估的地层界线 骨动面、软弱夹层附近,回次进尺不宜大于0.5m;采取1级不扰 动试样前,清孔回次进尺不宜大于0.3m:

    地下水时,应分层测量地下水位,并观察钻孔水位变化,记录冲洗 液渗漏情况。 4.4.7钻探回次进尺应根据地层性质、钻进工艺、取土要求等确 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进深度和岩土分层量测精度,最大允许偏差为±5cm; 2黄土地层钻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 筑标准》GB50025的规定。 3除黄十以外的黏性七层,回次进尺不宜大于2.0m:粉十 砂土层、碎石土层,回次进尺不宜大于1.0m;在预估的地层界线 滑动面、软弱夹层附近,回次进尺不宜大于0.5m;采取1级不扰 动试样前.清孔回次进尺不宜大于0.3m:

    4坚硬岩、较硬岩,钻进回次进尺不应大于岩心管长度:较 软岩、软岩、极软岩,钻进回次进尺不宜大于2.0m;破碎岩、极破 碎岩、软弱夹层,钻进回次进尺不宜大于0.5m; 4.4.8探井、探槽、探洞尺寸应便于作业施工,满足取样、原位测 试等作业要求,并应满足安全作业要求。 4.4.9探井、探槽和探洞除文字描述记录外,尚应以剖面图、展 开图等反映井、槽、洞壁和底部的岩性、地层分界、构造特征、取样 和原位试验位置,并在代表性部位进行拍照或录像。 4.4.10钻孔、探井、探槽及探洞,在勘探结束后应回填密实,并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JGJ/T87的有关规定。 4.4.11黄土边坡岩土裸露、陡立,钻探作业难度较大且地层分 布规律明显时,可通过坡面测绘、素描等方式确定地层剖面,并在 坡面刻槽采取岩土试样,刻槽深度不应小王0.5m

    4坚硬岩、较硬岩,钻进回次进尺不应天于岩心管长度;转 软岩、软岩、极软岩,钻进回次进尺不宜大于2.0m;破碎岩、极 碎岩、软弱夹层,钻进回次进尺不宜大于0.5m;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JGJ/T 87的有关规定。

    4.4.11黄土边坡岩土裸露、陡立,钻探作业难度较大且地层

    布规律明显时,可通过坡面测绘、素描等方式确定地层部面,并在 坡面刻槽采取岩土试样,刻槽深度不应小于0.5m。

    4.5.1岩土试样可在钻孔、探井、探槽或探洞中按层采取,取样 质量及数量应符合试验项目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土层采取试样进行湿陷性试验或抗剪强度试验时,应采 用1级不扰动试样,软弱层、剪出口层位应采取1级不扰动试样; 2进行抗剪强度试验的地层,每层试样不应少于6组: 3岩层采取试样进行物理性质试验时,每层试样不应少于6 组,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或抗剪强度试验时,每层试样不应少于3 组。

    4.5.2水试样宜分别选

    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层地下水取水试样不应少于2组; 2每处地表水取水试样不应少于2组; 3每组试样不应少于2件,每件不应少于500ml;其中一件 应在封口前加3g~5g大理石粉。 4.5.3岩土试样采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孔采取土试样时,宜采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或三重 管回转取样法;水位以上黄土应采用黄土薄壁取土器取样,水位 以下黄土应采用带内衬的黄土薄壁取土器取样; 2在砂土层中采取不扰动砂样时,可采用取砂器;扰动样宜 在标准贯人器采取。 3探井土样应在井壁上人工刻取,当采用机械洛阳铲成井 时,土样应在井壁刻取,井壁刻取深度不应少于15cm。 4岩石试样可在岩芯中根据岩层类型选取,或在露头中选 取。 4.5.4黄土地层勘探采取1级不扰动土样时,宜在探并中采取。 4.5.5土试样应进行密封,标明土样上下方向,运输中不应振动 倒置。室内土工试验的野外取土数量可按本规范附录A 执行。 4.6原位测试 4.6.1 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原位测试点的位置应具有代表性; 2 原位测试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定或校准: 3在钻孔内进行原位测试时,钻孔直径应满足原位测试要 求。 4.6.2原位测试方法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现场试验条件按表

    5.3岩土试样采取应符合下列

    表4.6.2原位测试方法

    4.6.3水文地质测试方法应根据测试内容和测试的水文地质参 数按表4.6.3 选择。

    表4.6.3水文地质测试方法

    续表4.6.3水文地质测试方法

    4.7.1工程物探测线的布设宜与边坡工程勘探线相一致

    4.7.4工程物探宜与其他勘探手段相结合,可查明下列内容: 1 边坡主要岩十层的空间分布规律: 潜在滑动面、软弱夹层的空间形态特征及性状; 3基岩面埋藏深度和起伏形态; 隐伏断裂及破碎带的位置、宽度和产状; 5 黄土暗穴,地下洞室的分布和埋藏情况; 6 节理、裂缝的发育情况; 7 地下水水位埋深。 4.7.5 工程物探方法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 探测对象与周围介质的物性差异明显; 2 探测对象的埋深和几何尺寸具有可分辨的物探异常; 3场地应具有相应的探测条件,不利地形地物和环境干扰 不应影响数据采集和资料解释

    4.7.6工程物探方法应根据任务要求及场地的地球物理条件 可按表 4. 7. 6 选用。

    表4.7.6物探方法的选用

    ○为主要方法,△为配合方法,为不适用

    4.7.7物探成果应在工程地质测绘、调查、钻探及试验成果的基 础上,进行综合解译,解译时应考虑其多解性。

    4.8.1室内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 验方法标准》GB/T5012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 50025、《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和地方标准《湿陷 性黄土地区土工试验规程》DBJ61/T134的规定。 4.8.2试验所用仪器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仪器 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T15406的规定,并应定期进行检 定和校准

    4.8.2试验所用仪器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利

    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T15406的规定,并应定期进行机 定和校准。

    4.8.3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土试样以进行主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黄士试样进行 湿陷性试验和湿化试验: 2直剪试验确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时,应根据实际工况和 边界条件选用直接快剪、固结快剪、饱和快剪、慢剪、反复直剪和 残剪试验; 3三轴试验确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时,应根据实际工况和 边界条件,选用不固结不排水(UU)试验、固结不排水(CU)试验 和固结排水(CD)试验;当工程需要时,可进行非饱和三轴试验; 4静止侧压力系数可采用静止侧压力仪法、三轴K。固结法 进行试验; 5岩石试样应进行比重、密度、含水率、吸水性等物理性质 试验和抗压强度、抗剪断强度、抗拉强度试验等力学性质试验:对 不易取得完整试样的岩石,可进行点荷载强度试验; 6膨胀性岩土应进行膨胀性试验; 7砂土、碎石土宜进行颗粒分析和天然休止角试验

    4.9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

    4.9.1进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前,应对数据的可靠度 进行分析,删除不可靠数据。 4.9.2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时,应按不同的工程地质单 元层进行。

    4.9.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bm ≥) 2? =1 Li= n Gt 8: dm

    704 4.678 s =1 ± n 2

    式中:—统计修正系数。 注:式中的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

    5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5.1.1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应考虑地形地貌、地层及组合关系、层 间接触关系、黄士节理裂隙及构造、黄十强度特性、水的作用、风 化作用、气候作用、地震作用和人类活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5.1.2边坡稳定性分析应建立地质模型,模型应能正确反映边 坡实际的地层分布规律及层位组合关系。 5.1.3边坡稳定性分析应选择与边坡地质模型相应的计算模 型,并选取与其相匹配的参数和指标;计算参数可采用室内土工 试验、原位测试、经验数据类比与反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 5.1.4边坡稳定性分析应分析局部破坏与整体破坏两种状态。 5.1.5永久边坡应分析一般工况、降雨工况和地震工况下的稳 定性;位于地震设防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区工程安全等级为 级的永久高边坡及永久超高边坡,宜采用时程法进行边坡稳定性 动力分析。 5.1.6临时边坡应分析一般工况下的稳定性;对工程安全等级

    5.1.6临时边坡应分析一般工况下的稳定性;对工程安全等级 为一级的临时边坡,应根据受水浸湿的可能性进行降雨工况的杠 核。

    5.2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5.2.1边坡稳定性分析应根据边坡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

    边坡稳定性分析应根据边坡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 边坡现状和周边环境条件选择岩土参数,采用定性分析

    5.2.1边坡稳定性分析应根据边坡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

    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5.2.2定性分析可采用自然历史分析法、图解法和工程类

    5.2.3采用自然历史分析法时应对边坡的成因、发育的地质环

    境和历史中各种变形破坏迹象等进行描述,并应对边坡的稳定收 做出定性评价

    5.2.4受岩体结构面控制的土岩边坡,宜采用赤平投影分析

    分析边坡面与结构面的空间关系和滑动方向,定性评价边坡的利 定性。

    程的设计、施工及监测资料,类比分析拟评价边坡与既有边坡白 异同,根据既有边坡的稳定状态来推断拟评价边坡的稳定状态

    5.2.6定量分析可根据边坡可能的破坏形态,选用圆弧滑动、我

    线滑动和平面滑动等形式,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边坡稳定系数 黄土边坡稳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可按本规范附录B选用

    5.2.7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时,不同工况的荷载组

    表5.2.7不同工况下的荷载组合

    8地震工况下边坡稳定性分析,应采用拟静力极限平衡法

    5.2.8地震工况下边坡稳定性分析,应采用拟静力极

    Qe=αwG Qei = α.G

    边坡综合水平地震系数,根据边坡所在地区的地震 基本烈度按表5.2.8 确定。

    表5.2.8水平地震系数

    5.2.9对于高边坡、超高边坡除采用极限平衡法外,尚宜采用数值 析法对边坡的应力、位移及孔压场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

    表5.3.1选取,并应符合下列

    5.3稳定性分析岩土参数选取

    1水十合算计算时,地下水位以上应选取天然状态下的固结快 剪指标或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地下水位以下应选取饱和状态下 的固结快剪指标或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 2水土分算计算时,地下水位以上应选取天然状态下的固结快

    剪指标或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地下水位以下应选取有效抗剪强 度指标; 3砂土及碎石土粘聚力的取值应考虑粉粒含量、黏粒含量及胶 结程度的影响; 4抗剪强度指标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速度、试样的应力变化等 综合选取试验方法。

    表5.3.1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续表 5.3.1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5.3.2勘察等级为甲级的十岩边坡的土岩界面宜进行原位直剪讨 验。 5.3.3填土边坡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应根据填筑工艺、填料性质和 压实系数综合确定。 5.3.4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岩土层的重度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水位以上一般工况和地震工况应取天然重度,受地区降 雨影响的人渗深度范围内应取饱和重度: 2地下水位以下采用总应力法计算时,岩土重度应取饱和重度 地下水位以下采用有效应力法计算时,岩土重度应取饱和重度;当滑 弧深人坡前稳定水位以下时,岩土重度取浮重度

    5.3.5地下水位以上受降雨影响或浸水可能性大的土层,应测定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抗剪强度指标,一般工况应采用天然状态下抗剪强度指标,降雨工况应采用饱和状态下抗剪强度指标。5.3.6边坡稳定性分析采用土水分算时,水压力可按静水压力计算,当地下水有渗流时,宜按渗透水压力计算,当存在多个含水层时,应分别计算各含水层的水压力。5.4边坡稳定性评价5.4.1边坡稳定状态应采用边坡稳定系数(F。)进行判定,可按表54.1确定。表5.4.1边坡稳定性状态划分边坡稳定系数F。F<1.001. 00 ≤F,<1. 051.05≤F,50m50m≥H>30mH≤30m一般工况1.381.351.301.301. 25永久边坡降雨工况1.301. 251.201. 151. 05地震工况1.201. 151.101.101. 05临时边坡1.201.201. 15注:1地震工况时,安全系数仅适用于滑塌区内无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29

    2对地质条件很复杂或破坏后果特别严重的边坡工程,其稳定安全系数应适当提高; 3降雨工况,对坡体考虑饱水层的深度宜大于垂直裂隙深度末端不小于3m,且饱水层 总厚度不宜小于5m;对边坡坡面饱水层厚度不宜小于3m;具体取值宜根据边坡的排 水条件和当地的不利气象条件综合确定; 4地震工况的水平地震系数取值应符合本规范5.2.8条的规定。

    5.4.3对于超高边坡,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应专门研究。

    6.1.1边坡治理应根据工程总体规划要求及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 质条件、气象条件,结合周边环境和地区经验确定治理方案。 6.1.2黄土边坡治理宜采用坡率法、支挡、坡面防护与防排水相结合 的方法。 6.1.3建构筑物基础外边缘距坡顶边缘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相关规定 6.1.4黄土边坡的防排水系统应包括坡顶截水,坡面防、排水,坡脚 排水设施及坡体排水措施。 6.1.5地基为湿陷性黄土的重力式支挡结构,应采取地基处理措施 消除地基部分或全部湿陷性,也可采用桩基础。 6.1.6土岩边坡的岩质坡面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 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有关规定。

    波稳定性评价结论、边坡变形要求、工程重要性、施工条件及边坡安全 等级等要求,并结合当地工程治理经验综合分析确定。

    表6.2.2黄土边坡工程治理措施

    注:H.—单级边坡高度

    6.2.3黄土边坡支挡结构设计的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

    6.2.3黄土边坡支挡结构设计的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土对 墙基底的摩擦系数、土层与锚固体极限黏结强度标准值可根据 层工程性状按本规范附录C选用

    分级放坡时,应设置放坡平台,平台宽度不宜小于2m;高边坡人 超高边坡尚应设置宽大平台,平台宽度不宜小于5m;且平台应 置排水沟;当无工程经验时,黄土边坡及黄土填方边坡坡率可推 本规范附录D选用

    边坡开挖对相邻建构筑物有不利影响的边坡 2 地下水发育的边坡 3含软弱土层的边坡 4坡体内有外倾软弱结构面或滑动面深度小于坡脚剪出口 的边坡; 5土质边坡开挖后土岩界面未出露,但可能影响边坡土体 沿土岩界面的稳定性的边坡。 6.2.6下列边坡工程治理措施宜进行专门研究: 高边坡、超高边坡工程;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欠稳定或不稳定的一级边坡工程; 3 边坡滑塌区有重要建构筑物、欠稳定或不稳定的边坡工 程; 4 采用新技术的边坡工程。

    保护、防排水条件等因素,结合当地经验综合确定;无地区经验 时,可按表 6.3. 1 选用,

    计算机标准表6.3.1黄土边坡坡面工程防护形式

    2边坡防排水条件差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防护结构自身稳定 6.3.2风化强烈、地下水丰富、易遭受冲刷的边坡坡脚宜设置护 脚墙。 6.3.3边坡绿化作为植物防护措施,宜与坡面工程防护结合使用。 6.3. 4 坡面绿化设计应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类型,并分析 植物根系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6.3.5植物防护类型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边坡特征、水 文地质条件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结合当地经验综合确定;无地区 经验时,可按表 6.3. 5 选用,

    6.3.5常用植物防护类型及适用条1

    续表6.3.5常用植物防护类型及适用条件

    注:植物防护的单级坡高一般不超过10m。

    6.4.1边坡防排水应包括坡面防排水、地表截排水、

    和排除地下水等措施汽车标准,各类防排水措施应形成统一体系,并应牙 取防止渗漏措施。

    6.4.2坡面防水可采用抹面、捶面、浆砌片石护坡及喷浆等,块

    ....
  • 土地标准
  • 相关专题: 工程勘察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