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137-2019 水电工程危岩体工程地质勘察与防治规.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NB/T 10137-2019 水电工程危岩体工程地质勘察与防治规
NB/T101372019
1.0.1为统一水电工程危岩体工程地质勘察与防治内容、方法 和技术要求,保证成果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水电工程枢纽区、移民安置区及营地的边 坡危岩体工程地质勘察与防治。 1.0.3水电工程危岩体工程地质勘察与防治,除应符合本规程
危岩体‘dangerousrockmass 自然边坡上可能失稳的岩体或岩块镀锌板标准,包括危石、危石群、孤 石、孤石群
危岩体‘dangerousrockmass 自然边坡上可能失稳的岩体或岩块,包括危石、危石群、 石、孤石群。
NB/T 101372019
3.0.1水电工程危岩体工程地质勘察与防治设计应在可行性研 究阶段完成,宜结合危岩体治理过程中揭示情况进行复核和动态 设计。
3.0.2水电工程危岩体工程地质勘察范围宜包括工程边坡开口
线以外至一级谷肩或建筑物之上至一级谷肩。一级谷肩以上存石 明确的且对工程影响较大的危岩体,宜进行专项勘察。
3.0.3水电工程危岩体工程地质勘察与防治任务应包括调查工 程自然边坡基本地质条件、危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危岩体变 形破坏模式和机制,评价危岩体稳定性和危害性,提出危岩体工 程防治措施。
3.0.3水电工程危岩体工程地质勘察与防治任务应包
3.0.4水电工程危岩体规模分类宜符合表 3. 0. 4的规定。
3. 0.4水电工程危岩体规模分类宜符合表3. 0. 4 的规定。
NB/T 101372019
4.0.1危岩体勘察宜收集区域地质与地震、水文气象、已有的 工程地质资料及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4.0.2危岩体勘察应调查边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物理地质和水文地质等基本地质条件。 4.0.3危岩体勘察应调查危岩体分布位置、形态、规模、结构 面性状和组合、变形现象等。 4.0.4危岩体勘察应分析危岩体的变形失稳模式和机制,提出 危岩体和控制危岩体稳定的结构面物理力学参数,评价危岩体稳 定性。危岩体变形失稳模式分类宜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4.0.5危岩体勘察应根据危岩体危险性和危害对象分级进行危 岩体危害性等别划分
NB/T10137—2019
5.1.1危岩体勘察宜采用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勘探、试验等 方法。
5.1.3对工程影响较大的特大型危岩体可根据需要布置勘探 试验与监测工作。
5.1.3对工程影响较大的特大型危岩体可根据需要布置勘探、
5.2.1危岩体工程地质调查宜进行踏勘,了解现场地形、交通 和危岩体基本地质条件,确定危岩体调查范围。 5.2.2当通视条件较好时,危岩体工程地质调查可采用三维激 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调查范围宜包括危岩体及可能失稳的影响范围。 2三维激光扫描站点宜在3个以上。 3近景摄影测量应对3个及以上已知坐标点进行定位和多 角度摄影测量。 4成图比例尺宜为1:500~1:1000。 5.2.3当危岩体分布广、数量多、通视条件差时,危岩体工程 地质调查可采用无人机摄影与测量,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无人机飞行范围包括危岩体及可能失稳的影响范围。 2多角度飞行成像,影像的航向重叠率在75%以上,旁向 重叠率在60%以上。
5.2.1危岩体工程地质调查宜进行踏勘,了解现场地形、交
5.2.4危岩体工程地质调查应根据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
5.3.1.在工程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工程影响较大的大型、特大 型危岩体且人员可以到达的部位宜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5.3.2危岩体工程地质测绘应根据危岩体规模和地质条件确定 测绘范围,测绘比例尺宜为1:500~1:1000,宜进行纵面、 横剖面测绘
5.3.3危岩体工程地质测绘宜按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地质 测绘规程》NB/T10074的有关规定执行。
5.3.3危岩体工程地质测绘宜按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地质
5.4.1对工程影响较大的特大型危岩体可根据需要布置物探、 钻探、洞探和坑探等勘探工作,勘探部面不宜少于1条。 5.4.2勘探工作方法与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水利工 程物探规程》DL/T5010、《水电工程钻探规程》NB/T35115和 《水电水利工程坑探规程》DL/T5050的有关规定。 5.4.3对工程影响较大的特大型危岩体,可根据需要布置少量 的原位剪切及其他岩体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岩体试验与测试方法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水利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T5368 的有关规定。
的原位剪切及其他岩体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岩体试验与测试方法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水利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T5368 的有关规定
NB/T 101372019
6危岩体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6.1.1危岩体应根据危岩体基本地质条件、规模和危害性进行 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分析可采用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及定量计 算。对工程影响较大的大型、特大型危岩体稳定性宜进行定量 计算。
6.1.2危岩体稳定性宜划分为不稳定、稳定性差、基本稳定和 稳定。
6.1.2危岩体稳定性宜划分为不稳定、稳定性差、基本稳
6.2.1危岩体稳定性定性分析可选择危岩体赤平投影法或危岩 体稳定性定性分级法。 6.2.2危岩体赤平投影法可根据结构面发育情况及坡体空间特 征选择大圆分析法、极点分析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发现潜在失稳 危岩体。危岩体赤平投影法宜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 6.2.3危岩体稳定性定性分级法可根据地形坡度、结构面特征 及其组合、变形破坏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危岩体稳定性定性分级 宜符合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
危岩体稳定性半定量分析宜采用稳定性半定量评价法,宜根 据结构面不利组合、结构面特征、变形特征、地面坡度及植被发 育特征等影响因素进行评分,根据评分总和划分稳定性等级。危 岩体稳定性半定量评价法宜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
6.4.1应在确定危岩体范围、规模、边界条件及失稳模式基 上进行稳定性计算。
6.4.2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所需参数及荷载组合选取应符合下列
1危岩体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可根据野外简易试验成果、 体工程试验成果、室内和现场试验成果及反演分析成果,结合 程地质类比综合分析确定。 2作用在危岩体的主要荷载应包括自重、水作用力、地 力等,仅对施工期安全有影响的危岩体可不考虑地震作用力。
1危岩体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可根据野外简易试验成果、王 体工程试验成果、室内和现场试验成果及反演分析成果,结合工 程地质类比综合分析确定。 2作用在危岩体的主要荷载应包括自重、水作用力、地震 力等,仅对施工期安全有影响的危岩体可不考虑地震作用力。 6.4.3危岩体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宜符合本规程附录E的 规定,各失稳模式计算方法宜符合下列要求: 1滑塌式危岩体宜采用平面滑动分析法、梗形体滑动分析 法和折线型滑面滑动分析法等方法。 2倾倒式危岩体宜采用倾倒破坏分析法。 3坠落式危岩体宜采用坠落式危岩体分析方法。 6.4.4根据稳定系数进行的危岩体稳定性分级宜符合表6.4.4 的规定。
6.4.4根据稳定系数进行的危岩体稳定性分级宜符合表6.4.4
表6.4.4危岩体稳定性分级
NB/T 101372019
7危岩体危害性等别划分
7.0.1危岩体危险性分级应根据危岩体规模、稳定性等因素综 合确定,并应符合表7.0.1的要求。
表7.0.1危岩体危险性分级
7.0.2危岩体危害对象应根据水工建筑物级别、部位及人员密 集程度进行分级,危岩体危害对象分级应符合表7.0.2的规定。
7.0.2危岩体危害对象应根据水工建筑物级别、部位及人员密
表7.0.2危岩体危害对象分级
7.0.3混凝土大坝、闸坝、土石坝面板及泄洪建筑物闸室段、 也面厂房及开关站等直接影响运行期安全的部位应划分为水工建 筑物防治关键部位。
7.0.4危岩体危害性等别应根据危岩体危害对象和危险性进行
NB/T10137—2019
表7.0.4危岩体危害性等别划分
NB/T101372019
8.1.1中型、小型危岩体可采用工程经验类比确定防治工 计方案。
8.1.2对工程影响较大的大型危岩体及特大型危岩体宜根据稳 定性定量计算确定防治工程设计方案
8.1.2对工程影响较大的大型危岩体及特大型危岩体宜根据稳
8.2.1工程选址和建筑物布置时应避让危岩体,不易避让时宜 清除。当清除易导致新的危岩体出现或施工难度较大时可采用支 护、拦挡及柔性防护网等措施。 8.2.2危岩体防治措施应根据危岩体特征、危害性等别、防治 工程措施的适宜性和经济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8.2.3危岩体防治措施宜遵循主动治理措施为主、主动治理措 施和被动防治措施结合使用原则。危岩体常用防治措施宜符合本 规程附录F的规定。 8.2.4危岩体防治应在受影响工程建设前处理完成,危岩体防 治言平田动太设计
8.2.4危岩体防治应在受影响工程建设前处理完成,危岩体防
8.3.1危岩体治理设计标准应根据其危害性等别及不同工况采 取不同的设计安全标准。 8.3.2对于采用定量分析评价的滑塌式危岩体,危岩体治理设 计安全系数宜符合表8.3.2的规定。
计安全系数宜符合表8.3.2的规定。
NB/T10137—2019
表8.3.2危岩体治理设计安全系数
注:工况及荷载组合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L/ 5353的有关规定
1宜在边坡整体稳定,危岩体单体规模小、数量多且分布 集中时采用。 2主动防护网范围宜覆盖危岩体集中分布区。 3主动防护网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沿线斜 坡柔性安全防护网》TB/T3089的有关规定。 8.4.2危岩体锚固宜采用锚杆、锚杆束、锚索、抗剪洞及锚固 洞等措施,其布置及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锚索宜在危岩体单体规模大、块度大及主控结构面理深 大时使用,锚固段应深人主控结构面以内较完整岩体。 2锚杆和锚杆束宜在危岩体单体规模较大、块度较大及主 控结构面埋深较浅时使用,其锚固深度应深入主控结构面以内不 小于3m。 3对较破碎危岩体采用锚杆、锚杆束、锚索支护时可联合 采用竖梁、竖肋或框格、混凝土板等措施。 4对特大型且存在特定滑移面的危岩体可采取抗剪洞或锚 固洞等措施。 5危岩体锚固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水利工 程边坡设计规范》DL/T5353的有关规定。
NB/T 101372019
8.4.3危岩体支撑、封填及嵌补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在下部具有向坡内凹陷的岩腔或危岩体外悬时使用。 2支撑体可使用混凝土、石砌体及金属等材料。 3支撑体可采用圆形、方形及梯形断面。 4·支撑体地基应满足承载力要求。 5当采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对危岩体顶部具较大开度裂缝 封填时,应考虑新浇混凝土或砂浆产生侧压力对危岩体稳定性的 影响。 8.4.4当采用爆破、人工和机械方法清除危岩体时,应不影响 危岩体下方安全,并应防止产生新的危岩体。 8.4.5被动防护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在工程开口线附近、地形较缓处或被保护对象上方 设置。 2宜根据危岩体失稳后运动特征、影响范围及冲击力确定 防护网高度、数量及防护网等级。危岩体滚石运动特征计算可按 本规程附录G的规定执行,危岩体滚石运动冲击力计算可按本 规程附录H的规定执行。 3钢柱基础宜嵌人稳定岩土层。 4被动防护网防冲击力应大于滚石产生的冲击力,抗倾覆 力矩应大于滚石产生的倾覆力矩。 5危岩体被动防护网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沿线 斜坡柔性安全防护网》TB/T3089的有关规定。 8.4.6拦石墙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在坡度小于30°且有缓坡平台的地段使用。 2拦石墙宜与落石槽联合使用。 3拦石墙高度宜由落石弹跳轨迹确定,宜进行抗冲及抗倾 覆验算。 4板桩式拦石墙桩嵌人基岩深度宜大于0.25倍桩长,埋人 土层深度宜大王0.4倍桩长,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桩间
NB/T10137—2019
NB/T101372019
板宜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墙背宜回填砂砾等缓冲材料。 5亏工拦石墙可采用石砌体、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其容 许应力、构造要求及设计计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挡土墙 设计规范》SL379的有关规定。 8.4.7棚洞及明洞宜在危岩体下方有重要建筑物和交通线路时 采用,其结构设计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D70的有关规定。
8.5.1对威胁人员及工程建筑安全的危岩体应根据其规模、对 工程的影响程度进行相应的监测。 8.5.2宜对已治理的危害性等别为I等和Ⅱ等的大型、特大型 危岩体进行相应的监测。对未进行治理但可能存在危害的危岩 体,可进行监测。 8.5.3危岩体变形监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电工程地质观 测规程》NB/T35039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有关 规定。
8.5.3危岩体变形监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电工程地质观 测规程》NB/T35039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有关 规定。
8.5.3危岩体变形监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电工程地质观
9.0.1水电工程危岩体工程地质勘察宜编制工程地质说明,对 开展专项勘察与防治的大型危岩体、特大型危岩体应编制专题 报告。 9.0.2水电工程危岩体专题报告内容应包括概述、自然地理与 地质概况、危岩体基本特征、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及危害性等别划 分、危岩体防治设计、危岩体的监测及巡视、结论和建议。并应 提供水电工程危岩体平面地质图、剖面地质图和照片等。 9.0.3概述宜包括任务来源、工作范围及内容、勘察方法及主 要完成的工作量。 9.0.4自然地理与地质概况宜包括气象与水文、区域地质与工 程区地质概况。 9.0.5危岩体基本特征宜包括危岩体的类别、规模、分布及变 形特征、各危岩体基本地质特征。 9.0.6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及危害性等别划分宜包括危岩体失稳 模式、危岩体影响因素、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及危险性评价、危岩 体影响范围及危害对象。危岩体特征汇总宜符合本规程附录J的 规定。 9.0.7危岩体治理设计宜包括防治原则、治理标准、治理设计 及监测设计。 9.0.8结论与建议宜对报告中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提出存在的
9.0.1水电工程危岩体工程地质勘察宜编制工程地质说明,对 开展专项察与防治的大型危岩体、特大型危岩体应编制专题 报告。
9.0.6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及危害性等别划分宜包括危岩体 模式、危岩体影响因素、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及危险性评价、 体影响范围及危害对象。危岩体特征汇总宜符合本规程附录 规定。
9.0.8结论与建议宜对报告中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提出存 问题及建议。
NB/T101372019
NB/T 101372019
附录 B危岩体赤平投影法
表B危岩体赤平投影法
粉煤灰标准附录 C危岩体稳定性定性分级
表C危岩体稳定性定性分级
注:稳定性分级应从不稳定开始,向稳定性差、基本稳定、稳定推定,以最先满 足的为准。
附录E危岩体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方法
E.0.1危岩体稳定性分析宜根据失稳模式选用平面型滑面滑动 分析、楔形体滑动分析、折线型滑面分析、倾倒破坏分析等极限 平衡分析方法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析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水利工程边 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T5337中的有关规定。 E.0.2采用坠落式(图E.0.2)计算模型的危岩体,其稳定性 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NB/T 101372019
....- 相关专题: 水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