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299-2022 黑龙江省模糊破损地质资料修复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7.2.2.1封面格式与正文报告封面一致,并标注附表名称、附表册号或附件名称、附件册号,格式为“× X××××表附表I一×册”或“××××××附件I一×册”。 7.2.2.2题名页(页)其格式内容有:报告名称、副题名、责任者、编写单位和编写日期、报告修 复单位和修复日期。原地质资料无题名页时,应予以补充,其内容按实际填写。 7.2.2.3附表应采用通用办公软件进行制作,含有地质图件信息等特殊情形时可采用专业制图软件制 作。
7. 2.3 其他要求
7.2.3.1原地质资料报告题名与实际内容不符时,应经专家判定后修正, 7.2.3.2原地质资料为多语种的,应保持原貌。 7.2.3.3原地质资料出现缺字、错字、字迹模糊及语句不畅等问题时,应以原地质资料为基础,审慎 补字、修正语句;无法补正时,应在原位置用“口”标注。 7.2.3.4原地质资料同一计量单位表示不一致时灭火系统标准规范范本,应修改一致。 7.2.3.5插图因模糊不清等原因无法采用专业制图软件进行矢量化修复时,原图扫描后保存图片文件
7.3.1.1将图件扫描后建立栅格文件,采用专业制图软件进行图形矢量化,并按有关规定修复、整饰, 图件采用绘图仪喷绘输出。 7.3.1.2破损严重图件应先进行修补与粘合,特殊情况可以清除原图粘贴胶带,重新将图纸粘合,确 保图纸拼接准确无误。图片扫描后如有扭曲变形现象需及时处理,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将扫描后的JPEG 格式图像旋平,并选择“无压缩”方式保存为TIFF格式图片,保证图片正常打开。 7.3.1.3原地质资料图面要素局部不清的,应在不清位置用长方黑框将其圈定,并注“缺失或不清” 样,文字注释可推测补止时,用方括弧“(」标注。原地质资料图面要素超过30%不清的,应查证 相关原始地质资料进行补充;查证无果时,应留白处理,并用相应标识注明,待具备修复条件时再行修 复。 7.3.1.4完成图件绘制后,需进行严格核对检查。综合类图件需输出纸质版本,并保留图面修改信息 以备修复成果验收
7.3. 2.1 要素内容
附图含图名、数字比例尺及线段比例尺、接合表、坐标网线(经纬网与公里网)、图廓线(内、外 图廓)、图面各种地理及地质要素、图例图式、图切面、地层柱状图、图签等要素。
DB23/T3299—2022
7.3.2.2.1原图名不规范,存在错字、别字时,应予以更正。 7.3.2.2.2图名与比例尺、图廓的间距、字体和字号按相关规范执行。 7.3.2.2.3对于没有图名的图件,应依据图面所反映的内容,结合本档资料查证后补充。 7.3.2.2.4原地质资料图名相同的同类型图件,修复时应提取图内重要信息予以区分。
7.3. 2. 3比例尺
比例尺数值应与图面精度和网度比例相一致,原图数字比例尺或线段比例尺有误时,经确认后 正:缺少数字比例尺的图件,应查证后补充
图廓线应按规范规定的线划式样标绘,原图没有图廓线时应进行补充,原图经纬刻度线应保
对于经纬度标识出现明显错误的图件,应查证后予以纠正,纠正后的经纬度外加[1表示。
7.3.2.6.1修复成果附图应绘制统一的标准图签。内容包括:修复单位、图名、图件扫描、微机制图、 校对审核、技术负责、单位负责人、顺序号、图号、比例尺、修复日期、资料来源等项(见附录B.2)。 7.3.2.6.2多幅拼接附图可绘制简易图签,内容为图名、顺序号、图号(见附录B.2),最后一幅图应 绘制标准图签。图签位置在图件右下方。 7.3.2.6.3制图者、检查者、图号、顺序号等信息未绘制在原图图签内时,应补充绘制。原图图签应 距修复图签上方10mml。
7.3. 2. 7 地质要素
7.3.2.7.1地质和矿产类图件中地质体所着颜色,应按DZ/T0179规定执行。每一档修复后地质资料 色标应统一,所有图件中地质体应按由新到老、由浅入深的原则统一着色。原图中只着颜色、未标地质 界线的图件,应补充推测地质界线。 7.3.2.7.2地质代号应标绘在地质体内。发生压盖时,宜用引线将地质代号调整到地质体外。
7.3.2.8地形、地理要素
居民地、河流、公路、间曲线、示坡线的绘制及标注应按GB/T958规定执行。
7.3.2.9物探曲线
物探曲线采用点划线型进行矢量化,不得偏离底图。已着色的底图,应采用叠加造区的方式将正负 场区完整着色:未着色的底图,应用红蓝色线区分正负场曲线。
DB23/T3299—2022
图框进行遂点误差 交正;不能生成标准图框但可采用阵列线方 式校正的图件,应阵列出图框进行逐点误差校正。控制点位 置难以确认时,可在光栅上用辅助线的 再采集tic点进行误差校正。
7.3.4.1注记点层次复杂的各类综合性图件,应重点突出注记点信息,其点位误差应符合相应转绘精 度要求。 7.3.4.2原图图例缺失或图例与图面内容不一致时,应核实后予以补充、修改;无法核实的,应按原 图修复。 7.3.4.3应保证拼接图图框的完整性。拼接图在接边处只有边线或网格线的,在修复时应将其按标准 图框补充完整。
7.3.5特殊问题的处理
7.3.5.1注记不全的图件
处理注记不全的图件宜采取以下措施: a 墨笔迹和铅笔迹混合的图件,应以墨笔信息为主; 矢量化时原图注记压盖的线条应补充完整; 修复后成果图件经纬度应按规范标注; d)底图缺少投影带号的图件,在生成或制作修复
7. 3. 5. 2套图
比例尺、地理要素、地质信息相同的图件,可遵循多图幅同类图件一致性的原则选用共用底图的力 式进行修复,并在修复说明中详细说明采取基准图件的图幅及共用情况。共用底图误差不满足资料利用 条件时,不得采用共用底图方式。
7. 3. 5. 3 一致性
各注记符号字体、字号按相关要求进行标绘。图面注记符号与图式图例不符时,应调整一致,
7. 3. 6图件分幅
7. 3. 6. 1一般要求
已接边的分幅图件,失量化时应进行接边;若不满足接边条件,应按原底图失量化。相邻图幅换带 时,应投影换带后进行接边,再投影回原位置
7.3.6.2标准分幅
标准分幅的原始底图,修复时其接图方式应按相应规范处理。
7. 3. 6. 3直由分幅
8. 1. 1提交内容
DB23/T3299—2022
地质资料修复单位应向项目主管部门提交修复后的地质资料成果,包括: a) 正文、审批、附图、附表、附件、其他及管理性文件的纸电资料; b) 目录数据库; C) 修复说明书,参见附录A;修复工作报告,参见附录C;修复文字和图件的自(互)检表,参 见附录D中D.1、D.2质量检查记录表,参见附录D.3:工作日志表,参见附录D.4。
8. 1.2. 1 基本要求
8.1.2.2目录数据库及内容摘要
目录数据库仅提交电子文件,内容包括修复资料基本信息和成果、原始、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内容 摘要按以下6项内容填写: a) 项目相关内容(含:项目性质、类别、出资人、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矿证信息等); b) 主要工作量(各种野外工作量); ) 成果报告评审情况,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备案情况; 矿区位置(填写行政区划,推荐到县级行政区划); e) 矿区地质概况; 主要工作成果简述
8. 1.2.3正文类文件
8. 1.2.4 审批类文件
DB23/T3299—2022
审批类文件应单独成册,按审批级次从高级到低级、审批时间从新到老的原则进行文件排序。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 a 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b) 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 c) 审查意见书: d野外验收意见书。
8. 1. 2. 5附图类文件
附图类源电子文件除包括基本的点、线、面和工程文件外,不得存放其他多余文件。存档电子 以JPEG格式为主,文件转换后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图件过大无法按300dpi进行转换的,可 拆分成多个图件进行转换
8. 1. 2. 6附表类文件
不同的表格应分册制作,且每一个附表均应有表
8.1.2.7附件类文件
成果地质资料附件类应包括技术性或说明性文件。
8.1.2.8其他类文件
其他类文件提交存档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包括: a) 项目任务书; b) 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 c) 采矿许可证; d) 勘查资质证书; e) 委托书; f) 合同书; g 相关说明材料。
8.1.2.9管理性文件
管理性文件应提交: a) 地质资料汇交汇总表; 涉密情况报告表; e)载体外标签。
8. 1.3 质量控制
地质资料修复单位应建立质量 的质量自检、互检、抽检制度,
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专家验收修复成果地质资料。验收予以通过的,将修复成果入库登记;验 通过的,按修复要求修改
包括任务来源、修复的基本原则、技术标准、工作方法。
A.2模糊破损地质资料文件数量
a) 正文(页数); b) 审批(件数、页数); c) 附图(总张数); d) 附表(册数、页数); e) 附件(件数、页数); f) 其它 (册、页、张数)
a) 正文(页数); b) 审批(件数、页数); cj 附图(总张数); d) 附表(册数、页数); e) 附件(件数、页数); 其它 (册、页、张数)
A.3地质资料模糊破损情况
A.4主要问题及技术处理方法
a)有关文字部分; b)有关图件部分; )有关其他问题的处理意见。
DB23/T3299—2022
附录A (资料性) 模糊破损地质资料修复说明书编写提纲
B.1修复成果正文题名页(雇页)
DB23/T32992022
附 录 B (资料性) 地质资料修复成果正文题名页(页)与附图图签样式
图B.1修复成果正文题名页(崖页)
B.2修复成果附图图签
修复成果附图图签样式参见图B.2
DB23/T3299—2022
常规图签长90mm,宽50mm;第1列和第3列项目栏长为20mm;第2和第4列项目栏长为25mm;宽除图 名项宽 8mm 外,其它均为 7mm。字体格式除图名为黑体外,其余都为宋体,字体大小单位为mm。
常规图签长90mm,宽50mm;第1交 列项目栏长为25mm;宽除图 名项宽8mm外,其它均为7mm。字体格式除图名为黑体外 其余都为宋体,字体大小单位为mm。
图B.2修复成果附图图签
C.2 人员、设备情况
C.6结论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DB23/T3299—2022
附录C (资料性) 模糊破损地质资料修复项目年度工作报告编写提纲
D.1文字部分自(互)检表
文字部分自(互)检表样式参见表D.1
DB23/T3299—2022
表D.1文字部分自(互)检表
D.2图件部分自(互)检表
图件部分自(互)检表样式参见表D.2:
DB23/T3299—2022
图件部分自(互)检表
表D.2图件部分自(互)检表
质量检查记录表样式参见表D.3:
DB23/T3299—2022
表D.3质量检查记录表
工作日志表样式参见表D.4:
DB23/T3299—2022
也质资料修复项目工作目
E.1.1确定最小单位
E.1.2规范文件名称
DB23/T3299—2022
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要
电子文件(夹)的命名必须与文件题名、归档名称严格保持一致,不允许随意略写,如果题名 适合作为文件名的通配符,可以在文件(夹)名中删除该通配符。
E.1.3转换归档格式文件
需要预先转成PDF格式文件的,手工转成PDF文件,检查转出文件质量,确保没有错误,采用 件相同的命名,如果采用系统自动转换,则此步可以不做。
所有要提交的电子文件,命名后统一或者分类放到文件夹(可以自定名)中,建议源文件和存 放到不同的文件夹。
E.1.5附件为图集的整理方式
E.1.5.1存档电子文件整理
将一个图集的存档电子文件合并成一个PDF格式的文件,按图册的装订方式排版,命名是该图 称。
E.1.5.2源电子文件整理
设立图集源电子文件夹,命名是该图集的名称。将封面、靡页和目录制作成一个源电子文件, “封面”,放到该文件夹下,该图集所有图的源电子文件放到该文件夹下,按页码+空格+图名
E.2.1附图文件类制作要求
E.2.1.1附图源电子文件整理
按附图目录,根据图件顺序号对附图源电子文件进行逐个整理,每幅图的源电子文件存放到一 夹。该图所有图层文件都须放到该文件夹下,不允许各文件夹之间有共享图层文件。
E.2.1.2附图存档电子文件整理
1.3附图电子文件名称
DB23/T3299—2022
源电子文件(夹)和存档电子文件的名称,按照“顺序号+空格+图名”的形式命名,其中图名需与 图件标签上的图名保持一致,如果有特殊符号不适合做文件名,则将该符号删除。如:“1南岭地区矿 产远景区划图”
电网标准规范范本E.2.1.4附图文件归置
附图文件归置遵循: a 分别将源电子文件和存档电子文件放到不同的文件夹下: b 录入系统时,先录入存档电子文件,并完善目录,然后将目录同步到源电子文件,并进行文 件挂接; 图件较少(10张图以下)的可以采用逐幅图添加方式录入系统,使用附图界面下“存档电子 文件”页面下的“添加文件”功能逐幅录入,并补充对应的目录信息; 图件较多可以批量导入,附图管理界面的“存档电子文件”页面下,使用“导入模版下载” 功能,下载图件的导入模版; e 填写模板信息,使用“批量导入”功能导入填写后的模板; 使用“挂接附件”功能关联对应的文件
E. 2. 2.1 存档电子文件整理
将封面、靡页、目录制作到一个存档电子文件中,命名为:“顺序号+空格+附图册的名称”, 面文件。附图册里每一页图制作成一个存档电子文件,命名为“页码+空格+该幅图的名字”
E.2.2.2源电子文件的整理
将封面、页、目录制作到一个源电子文件中,放到一个文件夹中,将该文件夹命名为“顺月 格+附图册名称”。附图册里每一页图的源文件放到一个文件夹中,命名为:“页码+空格+该图 字”。建议将每个附图册的源电子文件放到一个文件夹中,不要与别的附图或者附图册混合。
DB23/T3299—2022
金融标准[1]GB/T32004一2015信息与文献纸张上书写、打印和复印字迹的耐久和耐用性要求与测试 方法 [2] DA/T25一2000档案修裱技术规范 [3] WW/T0025一2010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4]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1号)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