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142-2010 航空磁测技术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Z/T 0142-2010 航空磁测技术规范
5.4.3当用测量比例尺表示时,区域性和综合性航空磁测的最大比例尺为1:50000,最小为
5.5资料收集与飞行作业条件考察
编写技术设计前,应收集与工作任务有关的资料,包括: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测区地形、地 貌和气象等资料,其他有关资料
电气装置标准规范范本5.5.2飞行作业条件考察
量区域空域的相关部门、作业机场及空中 保障条件、生活保障、交通条件
5.6.1在航空磁测空白区首次进行测量时,区域性航空磁测的主测线方向应垂直于或基本垂直于测区 内的主要地质构造走向,大比例尺航空磁测的主测线方向应垂直于或基本垂直于探测目标物的走向。 5.6.2当航空磁测比例尺小于1:100000时,一个测区尽量使用一个折中的主测线方向。当大于 1:100000时,在一个测区的不同区段由于异常走向(或地质构造走向或多数已知矿带走向)改变时, 主测线方向也可相应改变。
0.7.1飞行高度应在综合分析客种影响因素后选择确定。但每条测线平均离地飞行高度的上限原则 上不应该超过主测线间距的/2/2倍。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设计平均离地飞行高度时,可参照表2。飞行 高度及超高部分应在设计书中明确规定,并限定超高百分比
2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测量比例尺与平均飞行高
.7.2在地形特别复杂地区,如果确定能够实现预定的航空磁测目标要求,可接实际充许的安全高度 飞行;但应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尽量降低全测区的飞行高度,同时要避免相邻架次或测 线的飞行高度差别过大。
起伏的低高度飞行,或等高度水平飞行;在水域上空测量飞行时,按实际允许的安全高度平飞。 5.7.4当测区内地面磁性人文干扰较多时,为减少其影响,可适当抬高平均离地飞行高度。 5.7.5测量离地飞行高度的测量误差应小于实际离地高度的10%
5.8飞行速度与采样率确定
8.2数据采集密度主要受航空磁力仪系统的带宽、采样率和测量比例尺的制约。可按式(1)计算: 采样率n(次/s):
式中: U一一作业飞机的最大速度(m/s); S—探测对象的最窄异常宽度(m); P—一要求在异常上最少采样点数(次),每个异常至少应由3个采样点组成。 航空磁测选用10次/s的采样率较合适。原则上,采样间距应小于或等于按测量比例尺制图时图 1mm代表的距离数,但最低采样率不应小于2次/s
导航定位方法选择要满足航空磁测对导航定位精度的要求,并考虑测区地理条件和经济合 5.9.2导航定位方法选择
手机定位方法选弃 5.9.2.1航空磁测使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实现导航定位。当使用某一GPS导航定位系统 不能满足航空磁测需要的导航定位精度时,应使用更高精度的GPS(见表3)或组合导航定位系统以满 足导航定位要求
表3不同测比例尺的定位精度(均方差)
5.9.2.2服相或摄像方法是辅助的定位方法,可以用于定位、恢复航迹,也可用于检查航迹、确定地面 干扰和磁异常体大致位置, 5.9.2.3照相、摄像方法用于定位及恢复航迹时,应进行连续拍摄,且使幅面重叠一部分或幅面相接。 5.9.2.4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能够满足设计技术要求时,不得使用地形图目视导航、照相或摄像定位 只有在其他导航定位方法不具备时、在地形地物明显的地区、在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可以使用目 视导航照相定位方法;但目视导航照相定位方法不得用于大于1:100000比例尺的航空磁测。 5.9.3禁止单独使用地形图目视导航定位方法进行航空磁测。 5.9.4导航精度要求以每条测线实际飞行的航迹偏离预定测线位置的距离(即偏航距)来衡量。不同 测量比例尺的最大偏航距规定见表4。
表4不同比例尺测量的偏航距
5.9.5对连续偏航大于见表4中偏航距要求,按测量比例尺成图长度大于10cm时,应进行补测。补 测线段两端与合格测线重复长度不得少于2km,并且两端都要与控制线相交。
5.9.5对连续偏航大于见表4中偏航距要求,按测量比例尺成图长度大于10cm时,应进行补测。补 测线段两端与合格测线重复长度不得少于2km,并且两端都要与控制线相交
航空磁测数据采集以数字收录为准,应按规定的格式、内容记录,同时配合模拟记录进行监视。数 据收录系统的存储介质必须能保证数据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并具有很高的抗损性。模拟记录或机载 实时数据记录显示作为质量监控的依据。
5.10. 2数据收录内容
数据收录应有以下内容:补偿后的磁场 行离地高度值(h?)、海拨高度值(h。)、导航定位坐标值 (X、Y)或经纬度(入、)及GPS高度值、采样点号、测线号、日期、时间等;当采用软补偿方法对飞机干扰 磁场补偿时,还应收录飞机的姿态参量、补偿前和补偿后的磁场值
5.10.3空中模拟记录
空中模拟记录一般应有以下内容:补偿前和补偿后的磁场值、离地高度值、采样点号(或时间)、测线 开始和结束标记。在记录曲线剧烈变化时,操作员应注记地面所见现象。操作员对引起磁场明显变化 的地面物体应在模拟记录中标注,
5.11航磁测量总精度的衡量与误差分配
5.11.1在设计书中,按任务要求规定航空磁测总精度;完成测量飞行后,应计算统计实际航磁测量总 精度。 5.11.2 航空磁测总精度(o)由使用的航空磁力仪系统动态噪声(8,)、导航定位误差而引人的误差 (2)、探头转向差和探头处飞机磁场的综合补偿及方向差校正误差(8)、飞行高度测量误差而引人的误 差(3,)、磁日变及其校正误差(8)、由其他因素(例如,磁场水平调整)引起的误差()项组成。在进行 设计时,根据航磁测量参数的选择和实际情况来分配和估计各因素引起的误差。在保证达到设计总精 度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某项的精度而降低另一项的精度。 5.11.3航磁相对测量(△T),总误差°ar由上述六项因素引起的误差组成,通过式(2)估算设计的总 精度:
5.12.1在航空磁测中磁日变引人的误差较大,测量期间须同时进行磁日变观测。 5.12.2建立磁日变观测站:采集磁日变数据并用于对航空磁测原始数据校正,确定磁场基值,监视磁 黎与磁扰发生及其对航磁测量的影响。 5.12.3根据测量任务对总精度要求和测区具体条件,选择磁日变观测方法。磁日变站的控制范围原 则上应不大于300km。测区较大时,应采用多个磁日变站同步观测。在不具备设置多台磁日变站条件 的地区,可采用加密控制线的方法减小磁日变影响。
5.12.4磁日变站址应选择在磁场平静、磁梯度小、人文扰小、地形平坦开阔地段,要求以
的2m半径空间内磁场变化不超过设计均方误差(总精度)的1/2。探头位置和高度确定后,应保持不 变。探头位置与仪器主体之间,探头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均应大于15m。 5.12.5磁日变观测用的磁力仪,应尽可能使用与航空磁力仪同等测量精度的磁力仪。 5.12.6明确磁日变观测采样率、记录方式和噪声水平。 5.12.7提出磁日变校正方法;采用多台站磁日变测量时,应明确磁日变归算和校正方法。 5.12.8磁暴期间,不得进行航空磁测。当进行高精度航磁测量时,磁日变记录连续出现梯度变化大于 1nT/min时,应密切注意其变化;当连续出现梯度大于5nT/3min的非线性变化时,应停止飞行或事
5.13.5磁软补偿精度及衡量方法
主要采用补偿后的标准差来确定磁软补偿的精度,要求补后标准差优于±0.08nT;用改善率来衡 量磁软补偿对干扰场的去除能力:仅作为补偿结果的参考。 5.13.6当以软吊方式安装探头时,飞机千扰磁场值应小于设计要求。 5.13.7磁补偿前、后飞机上的磁性物体的摆放和安装位置不能发生变化。 5.13.8飞机磁场的补偿资料、数据及达到的精度值.应作为原始资料通过验收并保存
5. 14岩(矿)石磁参数调查
5.14.1每项航空磁测任务均需进行岩(矿)石磁性参数调查,调查包括收集整理以前的磁性资料和补 充新测定的磁性资料。 5.14.2磁参数测定要根据航空磁测地质任务、地质矿产情况与工作地区的岩(矿)石磁性特点,主要依 据异常解释需要,确定岩(矿)石磁性参数测定点,标本采集路线和采集点,选择磁参数测定内容和方法。 需测定其剩磁(J.)的强度、倾角、偏角和磁化率(<值)等磁性参数,必要时采集定向标本
航空磁测仪器和设备包括机载 备和野外基地数据预处理系统
6. 2 机载航磁测量系统
6. 2. 1系统组成
航空磁力仪; b) 航磁补偿仪; c) 飞行高度测量设备,如雷达高度计、气压高度计等 d) 导航定位设备,如GPS接收机、照相或摄像设备等 e) 数据收录设备,模拟记录设备; ()辅助设备,
6.2.2航空磁力仪系统安装与检验
6.2.2.1航空磁力仪系统在飞机上安装之前,须按仪器设备技术说明书或技术指标进行检 不到要求时,不得进行安装。检验时检修人员应提供检修试验(包括震动、温度等)资料和检 6.2.2.2航空磁力仪检验主要内容
不到要求时,不得进行安装。检验时检修人员应提供检修试验(包括震动、温度等)资料和检修记录。
6. 2.3导航定位系统检验
6.2.3.1导航定位方法应满足测量比例尺对导航定位精度的要求。当使用GPS导航定位时,需对 GPS的导航定位功能检查校验:设置航距点,实时导航信息,包括偏航距、待飞距、预达时间等。还需检 查GPS输出定位数据:坐标值、高度、时间和时钟脉冲信息等(见附录C)。 6.2.3.2雷达测高计、气压高度仪及测温仪主要检查校验格值、灵敏度、测量误差、校正系数等,应达到 出厂指标
6.2.3.3在飞机上安装导航定位系统时.天线安装位置要求通视条件良好,避免机化
若接收卫星数量不够,定位精度降低程度(PDOP)值大于设计要求时,应暂停飞行测量或选用其 满足要求的导航定位方法和设备
6.2.4数据收录系统检验
2.4数据收录系统检验
6.2.4数据收录系统检验 6.2.4.1数据收录系统选用多参数自动收录设备和模拟数据收录设备。 6.2.4.2收录系统主要检验内容有:数字收录格式、错漏码率、时间准确性、各道收录同步程度;模拟记 录参数、满偏等
6.3地面基站仪器设备
6.3地面基站仪器设备
5.3.1仪器设备组成
6.3.2地面基站的安装与检验
6.4野外基地数据预处理系统
6.4.2预处理系统的安装与检
6.5机载和地面磁测系统集成试
7.1开工前的仪器准备工作
飞机调到作业机场后,在进行正式飞行测量之前,机载测量系统须完成不少手2h的地面静态测量 试验,计算GPS静态定位精度和磁力仪静态噪声、检查系统各仪器工作状况。 7.1.2磁日变站选址及日变基值的确定
根据要求选择磁日变观测点,并完成不少手24h连续观测试验,判定拟建立磁日变站周 千扰的大小和频率,确定磁日变基值
.1.3航空磁测系统及其配套设备检查与调节
.1.3.1检查探头等机外部件
是否正确;接通电源后,要首先检查各电源电压指示是否符合规定,然后检查和调节仪器系统。 7.1.3.2检查每种仪器、设备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包括:航空磁力仪在停机坪处的磁场强度;航空磁力 仪信噪比、噪声水平、硬磁补偿值有无大改变,软补偿姿态仪工作是否正常。 7.1.3.3当使用GPS导航定位时,应观察导航定位系统接收机能否收到信号,了解定位星数目,确定 PDOP值是否达到要求;输人人工设置参数及测线点位。 7.1.3.4检查测高仪零位值变化,表头与收录是否一致,测高仪数据是否正常。 7.1.3.5如果使用连续照相或摄像辅助定位,需要检查照相机(或摄像机)胶卷(或磁带)是否装好。 7.1.3.6检查模拟记录仪走纸速度、记录宽度是否调好,模拟记录曲线是否清晰。 7.1.3.7上述检查达到正常和规定的指标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作程序。
7.2.1每个测区开始测量飞行之前,应安排视察飞行。 7.2.2视察飞行主要任务是:核对所使用导航地形图与实际地形、地物、山峰标高的吻合程度;了解测 区地形与气象特征,以便选择合理的测量飞行方法和拟定飞行计划及相应的技术安全措施;考验航空磁 力仪系统和检查导航定位系统的工作性能及作用范围;了解磁场概貌,为选择磁软补偿飞行区做好 准备。
7.3航空磁测系统空中操作和记录
7.3.1飞机发动后,应全面观繁系统工作状态,整个系统工作正常后,记下测高仪输出值才能起飞。 7.3.2飞机起飞后,在全部测量过程中,仪器系统均应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操作员应通过模拟记录 和数字监视器观察仪器工作情况,不准关闭仪器,不准调动软或硬磁补偿仪的设置。 7.3.3飞机进入测线或控制线等测量线时,应标出线号、航向。测线开始与结束时,应有相应的符号 表示。 7.3.4操作员发现可疑异常记录时,应注意查找原因(包括飞机下方有无城镇、工程建筑物等),并记录 下来。若发现有意义异常,应及时观察飞机下方,标注对应的地形、出露情况和地质现象,必要时可通知 飞行员临时决定重复检查飞行。若发现测线末端(或始端)有较好的异常未记录完整时,应将异常追 踪完。 7.3.5测量中,若出现仪器故障或发现质量达不到标准时,应对仪器状态做短时间考察和必要检查。 当故障排除后则继续测量,并对故障测量线段按接线法飞行;当确认空中无法排除故障时,立即返航。 7.3.6操作员应随时注意飞机姿态和机载设备工作时对仪器系统的影响,应用事先规定的符号标注在 相应的模拟记录位置上。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备份数据。 7.3.7操作员应随时观察测量高度记录,如果飞行高度明显超过设计规定高度时间过长时,应提醒驾 驶员注意飞行高度。 7.3.8飞机返航着陆后,在停机坪上,记录测高仪输出值和磁场强度,然后关闭仪器。应根据系统在空 中的工作状态和遇到的问题提出维护建议和措施。应抓紧时间整理和编录好各种记录表、磁盘(带)和 模拟记录纸卷,并移交给资料处理人员。
.4.1使用GPS或差分GPS导航定位时,应在正式开工飞行前、测量中期和全区测量结束前分别完 成至少2h的地面静态观测试验,检查评价GPS定位精度和其他仪器工作状态。 7.4.2雷达高度计格值标定飞行:视需要可做雷达高度计格值标定飞行,确定该类型雷达高度计格值, 以获得高度计输出电压和离地飞行高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a)标定飞行选在平坦地段或机场跑道上空进行; 选择60m、90m、120m、150m、210m、240m、300m...等高度进行标定测量,在实际飞行浸 量的平均高度附近应适当缩小标定高度的间隔; 每个高度飞行时间要大于1min
3气压高度计格值标定飞行: 压高度计,应求得电压与海拔飞行高 间的换算关系。标定时,飞行高度应 选净确定
7.5.1在进行测线测量飞行前,需按照5.13条款完成飞机磁场补偿并达到相应的要求。
7.5.1在进行测线测量飞行前,需按照5.13条款完成飞机磁场补偿并达到相应的要求。 7.5.2在飞机进行100h、200h检修、更换发动机或飞机上其他铁磁性部件、或更换探头时,须重新补 偿;在测量过程中发现飞机磁场变化时,以及在每个飞行阶段结束时,应进行磁补偿水平场最大剩余值 检查,如超过设计指标时,则需重新补偿。每个测区在测量中期应至少检查补偿情况1次,以确定补偿 的有效性和精度。 7.5.3磁补偿的取值、补偿和检查飞行,要求在天气好、风速小(<5m/s)、能见度好、静磁日进行;进行
7.5.3磁补偿的取值、补偿和检查飞行,要求在天气好、风速小(<5m/s)、能见度好、静磁日进行;进行 磁补偿时须做磁日变观测并做相应的记录,以确定是否是静磁日;采用硬补偿方式补偿时须做磁日变 校正。
7. 6 测线测量飞行
7.6.1使用GPS导航定位系统时,应预先计算出测线端点及导航点坐标(或经纬度)数据。大比例尺 测量或地形复杂测区,应按设计书规定的测线方向和测网密度在地形图上布置测线。 7.6.2每架次测量飞行的前一天,项目负责人应以飞行任务书形式向空勤人员正式下达飞行测量 任务。 7.6.2.1飞行任务书中应包括:飞行区号、测线号(含端点坐标值)、飞行高度、飞行示意图及说明,注意 事项等。 6 2 2血 t 用
7.6.2.1飞行任务书中应包括:飞行区号、测线号(含端点坐标值)、飞行高度、飞行示意图及说明,注意
事项等。 7.6.2.2每次飞行任务书内,应有备用任务。 7.6.3飞行人员要按飞行任务书要求认真准备次日飞行,熟悉和了解飞行任务中的地形地物、导航点 顺序、飞行高度、可能的接线地段、测线端点坐标及其参数、仪器调节等。领航员要研究每条待飞测线的 地形情况,根据飞机性能和地形等因素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按设计高度飞行。 7.6.4在测量飞行中,空勤人员应集中精力按各自的职责与要求认真作业,认真做好仪器操作及飞行 领航记录。 7.6.5当测线分段测量飞行时,应采用接线法,分段衔接应保持>3km重复;大面积接线测量时,接线 位置应有控制线。若接线重复区(或段)处于异常上时,接线可适当延长。 7.6.6采用沿地形起伏飞行时,在成矿条件良好地段,若地形属陡峭的单面斜坡,为降低飞行高度,可 采用下滑飞行测量方法。 7.6.7发现偏航时,应缓慢改航到预定测线上;当发现偏航距离超过规定时,须立即返回到正常测线 段,重新进人按接线法飞行。 7.6.8在1:100000或1:50000比例尺的综合性和专属性航空磁测中,发现有意义局部异常时,为 获得详细的异常特征,可加密测线。 7.6.9当重要局部异常走向与主测线方向夹角小于45°时,可修改设计书,改变测线方向测量。 7.6.10在山区进行1:50000或更大比例尺专属性航空磁测时,若在山前狭长地带或山间谷地内发 现有意义异常时,为降低飞行高度,允许在这些局部地带顺地形走势布置测线(测线仍应是直线),但应 布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线进行严格控制。 7.6.11如需建立地质一物探解释模型,在已知典型矿床异常上或某类已知典型地质构造上可布暨不 同高度的航空磁测剖面,
7.7.1当使用的航空磁力仪系统有测量精度所不允许的零点漂移时,应进行基线测量。基线应选择在 磁场平稳、地标明显、出航和返航比较方便的地段。 7.7.2早、晚基线测量飞行时,应力求航向、航迹、离地飞行高度相同
7.8.1使用磁场硬补偿方法时,控制线飞行前应进行飞机磁场补偿剩余值的检查飞行。经检查补偿剩 余值达到设计要求时,才允许进行控制线飞行。 7.8.2控制线测量飞行应在全套仪器系统和导航定位系统工作状态应良好、天空能见度好、风速不大、 气流平稳和静磁日进行。
.8.4在一个测区使用多架飞机作业时,尽量使用测量工作状态较好的一套系统完成全区控
最工作量不应少于1%。 7.9.2重复线飞行时,应力求与测线首次飞行时的航迹、离地飞行高度相同。为检查并纠正测量系统 的滞后现象,需要做反方向重复线飞行
7. 10 磁日变观测
7.10.1每个测区正式飞行前,应在选定的磁日变站,在静磁日进行24h连续观测,求出该日平均值 (称日均值),即为该站的磁场基值(T,)。当多台站观测时,须确定其中一个为主台站,其他台站的磁场 基值向主台站归算。有条件时,应与国家地磁台进行联系测量。磁场基值按式(3)计算:
式中: 第i个磁场值; N—采样总数。
Tp=(T)/n+l
Tp=(T)/n+1
7.10.2磁日变站磁力仪采样时间应与空中磁力仪采样时间进行校对,每架次飞行前应与GPS时间或 中央电台报时对准,空中和地面时间同步差不得超过15。 7.10.3磁日变观测应专人负责,注意监视磁暴和磁扰现象。 7.10.4磁日变观测时间为每架次飞机起飞前半小时至飞机落地后10min。外界的人文干扰应在记 录上注明
7.11抗磁测量原始资料编录
7.11.1每个有效架次测量飞行结束后,操作员、领航员和磁日变观测员应分别提交下列原始资料:采 集的数据磁盘(带)、模拟记录、领航员记录表和操作员记录表(参考附录D)、航迹胶卷(或录像带)、地形 图、日变记录等,并应对各原始资料进行标识。无有效测线公里的架次,不编录架次号。 7.11.2在空中模拟记录纸卷开始端内侧,简要注明测量中各种仪器设备的工作状况、发生问题的处理 情况、操作情况和天气情况。 7.11.3每个架次的空中和地面日变数据存贮介质上、模拟记录纸卷两端外侧应标注如下内容:测区名 称、机场、架次号、测线号、日期、队名及主要采集者(操作员、领航员、驾驶员、资料编录员)、使用的主要 仪器型号、测量参量、采样率、质量评价等。测量数据应及时备份
7.11.4操作员记录表、领航员记录表和地形图标注要求
a)记求表和导航图上所标注的测线号、航向、来样点编号应一致; b 一个测区内,测线号按位置顺序从小到大依次编排、不得出现重复测线号;一条测线分段飞 行,应使用不同的测线号加以区别; 记录表及其封面上各项内容应用铅笔填写,填写要完整、准确无误;如果写错,应用铅笔划掉改 写,不得擦改。 7.11.5 当使用照相和摄像辅助定位时,冲洗好的航迹摄影胶卷的两端或航迹录像盘(带)上,贴上易于
保存的标签,标注如下内容:队名、测区名称、机场、飞机型号、操作员、日期、测线号、架次号等。如果采 用数字摄像,则该数字资料应与其他空中数据资料一样编录、整理、保存。 7.11.6同一架次空中数据磁盘(带)及模拟记录纸卷、操作员和领航员记录表、空中摄像或照相辅助定 位资料均应编成相同的架次号。 7.11.7飞机磁场补偿、高度计格值、导航定位系统精度检验资料、数据等,应注明测区名、机场、日期、 队名、操作者和仪器型号。 7.11.8导航定位系统地面台站选址联测的资料数据、差分GPS导航定位系统校准点的坐标数据等, 均应注明测区名、测定日期、位置、队名和操作者。
7.12原始资料现场检验
首大树量# 拟记录、收录数据逐线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a)航空磁力仪及磁补偿系统工作状态及仪器操作情况,对仪器维修提出建议; 6) 航空磁力仪及磁补偿系统动态稳定性和对仪器记录质量进行评估; 高度计工作状态和高度保持情况。 7.12.2 通过数据预处理系统逐线对空中数据主要进行下列内容检查和计算: a) 数据收录错误点出现次数,统计误(漏)码率(小于1%为合格),检查采样点号和时间连续性: b) 从数据了解航空磁力仪工作状态,统计航空磁力仪动态噪声水平; ) 定位数据质量评价:地面静态定位精度统计和定位数据滞后校正结果; d) 偏航距、地速及工作量统计; e) 高度计工作状态与实际飞行高度,并统计飞行高度分布,检查飞行高度质量是否符合设计 要求; 打印空中数据各项检查和统计结果,并装订成架次预处理报告。 7.12.3 磁日变模拟记录纸卷和数据磁盘(带)检查,检查内容: a) 根据磁日变特点,判断有无磁扰或磁暴现象; b) 仪器工作状态和工作质量; ) 环境与人为干扰对测量记录的影响情况及说明; d) 模拟记录标识。
7.13航迹恢复与检查
7.14度品数据确定与处置
a)航空磁力仪及磁补偿系统、导航定位系统、收录系统、磁日变观测系统等出现故障引起原始数 据不全、缺失或低于设计质量要求的飞行测量数据; b)磁暴或超过设计规定的磁扰时期内飞行,而事后校正仍低于质量要求的测量数据; c)因其他原因使原始数据无法利用或低于设计质量要求的飞行测量数据。 14.2废品数据不能使用,须重新测量
7.15岩(矿)石磁性参数测定与标本采集
7. 16 航磁局部异常查证
8. 1 航磁测量数据处理
航磁数据须使用经过鉴定并获得批准的数据处理方法和专用软件完成处理。
1.1 原始测量数据与资料包括: a) 测量飞行采集的各种数据磁盘(带)、模拟记录和有关的校正系数资料; b) 飞行报告表(含任务书、领航员和操作员记录表); c 磁日变观测记录(包括数据收录及模拟记录),根据人文干扰记录完成磁日变外界干扰校正: d) 航迹恢复和航迹检验后的航迹图; ) 野外数据处理报告,测线目录; f) 说明航磁、导航定位、测高、磁补偿、飞行高度等项工作精度(或灵敏度)的记录和资料; g) 测网分布图(有比例尺、经纬度)及野外编录的其他文字图表等材料; h) 数据记录格式
8. 1.2数据处理分类
8.1.2.1航磁数据处理分为原始数据野外现场预处理(称为预处理)、原始数据处理(称为数据处理)和 数据转换处理(亦称为数据解释处理)三类。 8.1.2.2数据预处理是在野外测量作业现场实时完成的分架次数据处理工作,主要目的是利用各类检 查、统计等手段,了解测量质量、指导测量飞行,从而达到保证测量质量的目的。 8.1.2.3数据处理是在野外预处理基础上完成测量数据的合并、校正、调平等工作,最终完成各种基础 图件的编制工作。 8.1.2.4数据转换处理是利用数据处理后的测量数据,根据地质解释需要,选择不同的位场转换方法 进行的外理
8.1.3数据处理过程质量控制
a) 成图比例尺为1:5000~1:500000时,使用国家规定的相应比例尺的地理坐标系统,一般采 用高斯投影; b 成图比例尺为1:1000000时,使用国家规定的相应比例尺的地理坐标系统,一般采用正轴 等角投影; c)海域大面积测量与航磁成图处理一般采用墨卡托投影,并在测区中心选择标准纬线。 1.5.2航空磁测收录的导航定位坐标,应归算到选定的坐标系。 1.5.3对每条测线上采样点赋给坐标值。 1.5.4按航迹坐标文件绘制航迹图,并检查航迹正确程度。
a)地球正常磁场校正(Ta)(见附录E);
a)地球正常磁场校正(Ta)(见附录E); b)飞行方向差校正(△Ta); c)飞行海拔高度校正(△T.):
d)磁日变校正(△T); e) 磁场水平调整(△T); f)滞后校正(△T,)。 编制航磁△T图时,原始数据T,按下式进行计算,求得采样点i的△T值:
d)磁日变校正(△T);
8.1.6.1地球正常磁场校正(T2)应按
8.1.6.2.1采用硬补偿方法时,对测量数据进行磁补偿剩余值校正: a)水平场磁补偿剩余值校正,按测量(测线、控制线等)飞行的方向角,以主测线北向(或偏北方 向)的校正值为零值,从平面场磁补偿剩余值曲线图查出每个采样点上相应的平面补偿剩余校 正值,然后给予校正; b)垂直场磁补偿剩余值校正,按实际收录数据中每个采样点上的飞机摇摆、俯仰角度的影响,以 平飞时的值为零值,求出每个采样点上的校正值,然后给予校正。 8.1.6.2.2采用软补偿方法时,按收录的飞机姿态(方向角、仰俯角及摇摆角度等)与其相应影响的值, 对航磁数据进行校正。 8.1.6.3飞行海拨高度校正(公T)即地球正常磁场乘向梯度校正。主要根据测量飞行的海拨高度差 值(△h),由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计算校正。 将测量记录的气压高度值换算成海拨高度值,并选择测区测量飞行出现儿率最多的某一海拨高度 作为该测区的平均海拔高度(单位:km),然后求出测线上每个采样点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平均海拔高度 的高差(公h)。 8.1.6.4磁日变校正(△T,)方法:根据磁日变站实测记录,对航空磁测原始数据作逐点校正。 8.1.6.4.1首先从磁日变记录中去掉人文磁干扰和其他非磁日变成份,再减去磁日变站磁场基值 TD,即为磁日变校正值。 8.1.6.4.2如无特殊原因应采用磁日变数字收录数据完成磁日变改正;当只有磁日变观测模拟记录 时,一般对磁日变曲线的特征点采样(包括该点的时间),两特待征点间线性内插,求得测线上每个采样点 上的磁日变校正数据,要求其精度好于0.3nT。 8.1.6.4.3当测区内或边缘有已知地磁台、且精度能满足磁日变校正精度时,也可用于航磁测量原始 数据日变校正。 8.1.6.4.4当控制线密度较大时,可通过磁场水平调整过程校正磁日变中的剩余成分。 8.1.6.5磁场水平调整(△T):应根据测量布置、精度要求,使用的航空磁力仪系统和专用软件等条件 选择适合的调平方法,确定相应的参数。
烟草标准8.1.6.5.1 调平前准备
a)检查主测线与控制线交叉点处磁场是否平静,并注意两次飞行高度差值的影响; 6 绘制航磁剖面平面图及航磁等值线平面图,对预处理工作及原始数据进一步检查,必要时作 适当修正。
.5.2计算机自动调平
主要适用手有专门的自动调 少有四东控制线 过),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计算钢丝绳标准,使所有交
8.1.6.5.3人工逐次逼近调平法
a)选择控制线两端处的测线作为联络线,相邻控制线与联络线组成控制网闭合框。沿闭合框上 其中一个联络线与控制线交叉点开始,将联络线与控制线上的磁场值搭接,然后平移联络线上 的零线,并按反时针方向,依次把闭合框上各交叉点的磁场值逐个搭接,求出闭合差; b 将控制线与联络线的长度作为比例,把闭合差分配到交叉点上,由此确定控制线磁场水平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