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290-2022 地面沉降干涉雷达监测规范.pdf

  • DB41/T 2290-2022  地面沉降干涉雷达监测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0-3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41/T 2290-2022  地面沉降干涉雷达监测规范

    7.1.1SAR数据选取基本原则

    DB41/T22902022

    7.1.2辅助数据选择

    7.1.2.1辅助数据主要包括InSAR数据处理所需要的DEM、成果底图、SAR卫星

    环保标准a)DEM数据的现势性宜与SAR数据时相接近; b 选用的DEM比例尺应不低于InSAR监测成果比例尺; c)DEM数据与SAR数据在空间上应保持一致 .1.2.3可选用SAR强度图、光学遥感影像、地形图、DEM晕渣图等作为成果底图数据。 .1.2.4应选用时空一致和空间分布均匀的国家等级水准数据作 为InSAR成果精度的验证数据

    7.3沉降速率基准修正

    地理编码后点目标的沉降速率应利用地面水准高精度控制点数据修正基准,具体步骤应符合下列规 : 以同期地面测量结果作为基准参考,将InSAR测量的LOS沉降量转换到垂直方向,在临近点 上计算点目标沉降量与实测量之间差值的平均值,即与实测沉降量之间存在的整体偏差值; b 将上一步得到的整体偏差值加入每个点目标的沉降值,修正因参考点不统一产生的InSAR结 果沉降量的整体偏差,完成基准修正。

    7.4不同子像幅间InSAR结果拼接

    7.4.1基准子像幅的选择

    在工作区整个像幅内,宜选靠近区域中心部位的子像幅为基准,对各个子像幅的InSAR结 接

    7.4.2不同子像幅InSAR结果拼接

    7.4.2.1确定基准子像幅与相邻子像幅之间共有区域的相千目标,检查共有相干目标在两个子像幅中 沉降速率的一致性。若95%以上共有相干目标的形变速率偏差小于5mm,则不对相邻子像幅的相干目标 沉降速率做改动。否则需采用直方图配准的方法对相邻子像幅内相干目标的沉降速率进行整体偏差补偿 达到95%以上共有相干目标的沉降速率偏差小于5mm的要求。 7.4.2.2对共有相干目标在两个子像幅中的沉降速率做加权平均,得到拼接后的共有相干目标沉降速 率。加权平均时,应以重叠区的两条边界线及沿线带方向上的中线为基准。在两条边界线上,两个子像

    DB41/T22902022

    幅所得沉降速率的权重分别取最大值1和最小值0;在中线上两个子像幅所得沉降速率的权重值相同, 均为0.5;在重叠区其他区域,两种沉降速率分别按共有相干目标至边界线的距离确定权重。 7.4.2.3从与基准子像幅相邻的子像幅向距离基准子像幅更远的子像幅扩展拼接时,重复7.4.2.1和 7. 4. 2.2步骤的数据处理方法。

    7.4.3不同子像幅InSAR形变序列拼接

    7.4.3.1基准子像幅选择,参照7.4.1。 7.4.3.2在InSAR监测结果拼接完成后,应用各个子像幅(尤其是与基准子像幅重叠区)中调整后的 形变速率,对相应的形变序列予以更新

    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对独立InSAR数据解算的结果进行内符合精度的评定,如覆盖同一区域的不同轨 道SAR数据结果,或者不同SAR卫星解算的结果。数据处理结果精度的内符合评估宜采取以下方式: a)沉降量或沉降速率直方图; b)空间分布状态; 空间离群值查找; d)半变异函数/协方差分析; e 沉降年均速率中误差的大小; f)将不同SAR数据、不同处理方法的结果投影到同一方向进行交叉检验,

    2.1.1评估1nSAR地面沉降测量成果精度的方法宜采用最近法等,评估的方法主要通过水准 果与SAR垂直方向结果比较,评估的主要参数有相关系数和中误差。 2.1.2精度评估所采用的数据、评估方法、评估指标、评估结论应写入精度评估报告,并编入 告中。

    8. 2. 2. 1相于目标稀少区域

    在相干目标稀少的地区,应通过空间插值相干目标点拟合成面,提取水准点位置对应的相干目标拟 合面的位置,分别提取水准和相干目标的沉降值,组成一组精度验证数据,收集工作区所有验证数据组 后,进行精度验证和相关性分析

    8.2.2.2相于目标密集区域

    在相十目标密集的地区, 宜采用最邻近点法搜索水准点数据附近最邻近相干目标点,组成验证 进行精度验证和相关性分析。其搜索范围宜在80m以内

    8. 2.3 评估指标

    DB41/T22902022

    通过水准测量结果与InSAR垂直方向结果比较,按公式(1)、公式(2)和公式(3)进行评估

    dl; = Vli/. /cose

    式中: dl;一一样本点i对应的InSAR垂直向形变量; VI:一一样本点i对应的InSAR雷达LOS形变量; θ一一雷达波入射角(°); n一一样本数; dL;一一样本点i对应的水准观测量; 。 中误差。

    式中: dl;一一样本点i对应的InSAR垂直向形变量; VI:一一样本点i对应的InSAR雷达LOS形变量; θ一一雷达波入射角(°); n一一样本数; dLi一一样本点i对应的水准观测量; 。 —中误差。

    8. 2. 3. 2 相关系数

    8. 2. 4 精度要求

    野外调查应准备下列资料: a)工作区InSAR地面沉降速率图; b)工作区InSAR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c)野外调查路线设计图:

    野外调查应准备下列资料: a)工作区InSAR地面沉降速率图; b)工作区InSAR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c)野外调查路线设计图:

    d)工作区光学遥感影像图。

    DB41/T22902022

    2.1调查与地面沉降相关的地质灾害类型(如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分布、状态和发育情况 2.2查明地面沉降的发育特征,以发现内业提取沉降信息可能存在的遗漏。 2.3根据地面沉降量突变和InSAR干涉失相于识别地裂缝空间展布。

    9.3.1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走访调查。 9.3.2调查路线应重点布置在地面沉降InSAR监测结果分布较为集中地段、不能确定地段、可能存在 重大地面沉降隐惠地段。 9.3.3选择典型地段进行初步调查,依据调查情况,总结经验,改进方法,进而开展整个工作区的调 查。 9.3.4调查工作区地裂缝发育长度、宽度、深度、走向、倾向、倾角、影响带宽度等,对已引起房屋、 道路等建(构)筑物破坏的典型地面沉降区域,采用摄像或拍照的方式,作为对照、说明地面沉降及伴 生地裂缝特征的依据。 35野外查证时应写InSAR地面流降野外调查记录表(附录D)不应遗漏主要调查要素

    9.4.1野外走访调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野外资料整理,根据调查情况,进一步完善InSAR成果,使 nSAR监测成果尽可能完整、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工作区内的地面沉降状况。 9.4.2在InSAR成果、野外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对工作区地面沉降的规模及展布进行分析,总结地面 沉降空间分布特征。 9.4.3根据地面沉降的位置、规模、影响因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判定,总结工作区地 面沉降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 9.4.4进行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的动态时序分析,检验与季节、降水和地面活动的相关性。 9.4.5分析地面沉降与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探讨地面沉降形成的主要诱因。 9.4.6揭示区域地面沉降发育特征,预测发展趋势。

    10. 1资料数据入库

    资料数据库的内容包括工作设计书、SAR原始数据、轨道数据、地面沉降速率图、地面沉降等值线 图、沉降中心沉降量统计表、沉降面积统计表、调查记录表、成果报告等。

    面沉降于涉雷达监测报告内容及提纲参考附录E

    0.3.1提交的成果图应包括区域沉降速率图、沉降速率等值线图、沉降时间序列图、重点目标时 图和沉降速率剖面图等,

    DB41/T22902022

    10.4.1质量控制应贯穿地面沉降InSAR监测工作全过程,包括设计审查、数据选取、数据处 评估、野外调查及成果分析等。 10.4.2成果检查方法按GB/T24356一2009的规定,

    10.5.1地面沉降InSAR监测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将相关成果和资料提交主管部门验收。 0.5.2提交成果资料应包括技术设计书、技术成果报告、成果图件、质量控制文件和图件、监测利用 的原始资料等,包括纸质和电子光盘(或硬盘)两种形式。 10.5.3提交报告,包括地面沉降InSAR监测工作设计书和报告,报告附地面沉降量统计表和地面沉降 野外调查记录表。 10.5.4提交InSAR监测采用的原始数据,包括SAR原始数据、地形数据、光学遥感数据、轨道数据、 地面监测数据,其中除SAR原始数据外,其他数据均是项目实际需要所配备的可选数据。

    地面沉降于涉雷达监测工作流程见图A.1。

    DB41/T22902022

    附录A (资料性) 地面沉降于涉雷达监测工作流程

    图A.1地面沉降于涉雷达监测工作流程

    现有可用主要星载SAR传感器基本参数见表B.1

    现有可用主要星载SAR传感器基本参数见表B.1。

    41/T 229012022

    附录B (资料性) 现有可用主要星载SAR传感器基本参数

    附录B (资料性) 现有可用主要星载SAR传感器基本参数

    表B.1现有可用主惠星裁SAR传感器基本参数

    表B.1现有可用主要星SAR传感器基本参数(续)

    InSAR技术方法及适用条件见表C.1。

    DB41/T22902022

    附录C (资料性) InSAR技术方法及适用条件

    表C.1InSAR技术方法及适用条件

    钙镁磷肥标准[nSAR地面沉降野外调查记录表的样式见表D.1

    1/T22902022

    附录D (规范性) InSAR地面沉降野外调查记录表样式

    附录D (规范性) InSAR地面沉降野外调查记录表样式

    表D.1InSAR地面沉降野外调查记录表

    DB41/T22902022

    附录E (资料性) 地面沉降于涉雷达监测报告提纲格式

    项目概况(工作区范围、交通位置、自然地理、人文经济、气候等)、前期调查分析 工作程度、质量评述 第二章地质背景 地形地貌与地表覆盖物、地层岩性、活动构造和地震、人类活动、地面沉降及伴生地 等 第三章InSAR技术方法与工作流程 一、技术路线 二、方法及主要技术要求 第四章InSAR数据处理 一、采用的SAR数据说明 包括数据类型、采集方案、数据量、时空基线、分辨率、入射角、轨道等 二、数据处理过程 包括数据预处理,InSAR数据处理采用的关键参数机械标准,干涉和解缠过程中难题的处理等 三、数据处理结果 包括各种方法得到的线性、非线性形变结果的说明 第五章精度评估 一、内符合评估 二、外符合评估 第六章野外调查与综合分析 一、野外调查 二、地面沉降基本特征 三、典型地面沉降区分析 四、防治措施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一、取得的主要结论 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附图及相关附件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