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388-2021 矿区地下水监测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Z/T 0388-2021 矿区地下水监测规范
监测点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a)在矿山生产及居民生活集中区对地下水造成影响的区域应布设监测点; b)在矿区上游应布设本底值监测点; c)地下水和地表水有水力联系处、与矿产开发活动有关联的泉点应布设监测点; d)矿区范围内地下水多层含水层系统应实行分层监测:
e) 监测部面宜垂直或平行于地下水流域方向布设; f) 地下河监测点应能控制其出人口; g 矿山的导水断裂两侧应布设监测点; h) 矿坑排水口应布设监测点; 煤炭矿山老空水应布设监测点。
矿区监测密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监测密度布设应考矿区上游、矿区下游、矿区两侧及矿区中等不同位置 矿区上游和矿区两侧监测密度按照每个矿山实际情况进行布设; 矿区下游及矿区中监测密度按照矿山面积进行布设,不足10km按照10km计算; 不同等级的矿区,监测密度按照表1布设; 泉监测数量应根据矿区实际情况,有条件的矿区不少于表1的规定 矿坑排水量的监测应使用生产方监测的数据,单位为立方米每时(m/h); 岩溶大水矿山、岩溶塌陷易发区、地下水漏斗分布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较大及补给条件复杂地区 应适当加密监测点。
路桥图纸表1不同等级矿区地下水监测密度
7.3.1采用自动监测仪监测时,频率应满足DZ/T0307的要求。 7.3.2人工监测频次应根据矿种、监测对象、监测要素、监测等级确定,具体监测频次见表2。 7.3.3人工监测时,两次监测时间间隔宜相同
表2不同等级矿区地下水监测频次
7.3.4以下情况应根据需要加密监测频次
a)暴雨、暴雪等极端气候事件; b 矿坑突水和冲击地压事故; C 对地下水和土壤可能产生影响的突发污染事件 d) 与地震和地质灾害活动相关的矿区地下水监测; e 矿区工程建设对地下水有明显影响的地区岩塌陷易发区等
8监测点建设与运行维护
8.1.1监测点按监测内容可分为水位、水温、水量及水质监测点,监测点建设应遵循一点多用原则。 8.1.2监测点应充分利用已有监测井、勘探孔、机民井、生产井和泉点等。 8.1.3监测井的建设应满足DZ/T0270的要求
8.2.1监测设备应具备自动测定水位、水温和数据传输的功能,必要时应具备测定电导率的功 8.2.2监测设备应运行稳定。 8.2.3监测设备的精度应达到监测要求,具体按照GB/T51040执行
8.3.1每个监测点应建立监测点基本情况档案,按照附录C填写。 8.3.2每年应对监测点巡检维护一次,对采集数据进行校核,填写巡检维护档案;如遇重大问题,提出修 复建议,并记入档案。 8.3.3监测点运行维护按照DZ/T0307执行
8.3.3监测点运行维护按照DZ/T0307
9数据采集、传输与存储及分析
9数据采集、传输与存储及分析
9.1.1依据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矿区所规定的监测频次,对地下水水位、水温(自动监测点)、流量(涌水量 和泉流量)和水质进行数据采集。 9.1.2人工监测点若为每个月采集6次,则监测时间为每月5、10、15、20、25、30日,2月份的最后1次为 月末监测;对于交通条件不便地区可降低监测频次,每个月采集3次时,监测时间为每月10、20、30日,2 月份的最后1次为月末监测。 9.1.3自动监测点若为每天采集数据1次时,宜0时进行。 9.1.4每半年应对矿区监测点的采集数据进行现场校测。
进行检查,分析查找原因,确保地下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 9.3.2数据分析包括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和水温资料的整编与分析。 9.3.3地下水水位数据分析应包括:
a)每个监测点的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曲线,并根据年内地下水水位监测资料,划分地下水水位动 态类型和动态成因类型; b)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矿区多年地下水水位动态类型、变化幅度、变化趋势等,并按矿区主要 含水层组编制地下水水位埋深图及等水位(压)线图;
9.3.4地下水水质数据分析应包括:
a)按矿区含水层组,编制代表性监测点水化学组分含量变化曲线图及其影响因素综合图表 b) 按矿区含水层组,编制水化学类型及TDS分布图 监测目的层开展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评价,评价方法按照GB/T14848的相关规定。 9.3.5 地下水水量数据分析应包括: a) 矿区代表性监测点单井出水量变化过程图,包括人工开采量或溢出量; b 矿区泉、矿坑涌水量和矿坑排水量变化过程图,统计年矿坑涌水量和矿坑排水量。 9.3.6地下水水温数据分析应包括:
a)矿区代表性监测点单井出水量变化过程图,包括人工开采量或溢出量: b)矿区泉、矿坑涌水量和矿坑排水量变化过程图,统计年矿坑涌水量和矿坑排水量。 9.3.6地下水水温数据分析应包括:
a)矿区代表性地段主要开采层水温变化及影响因素综合过程表,在水温异常或变化较大的情况 下,应编制地下水水温变化分布图; b)根据地下水水温变化特征,分析判断矿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 9.3.7综合分析矿区地下水水位、水温、水量和水质等动态变化,对矿区地下水水情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矿区地下水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
a)矿区代表性地段主要开采层水温变化及影响因素综合过程表,在水温异常或变化较大的情况 下,应编制地下水水温变化分布图; b)根据地下水水温变化特征,分析判断矿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 9.3.7综合分析矿区地下水水位、水温、水量和水质等动态变化,对矿区地下水水情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矿区地下水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
10成果编制和汇交要求
10成果编制和汇交要求
10.1.1矿区地下水监测成果主要包括矿区基本图件、矿区地下水监测方案、监测数据库、年度成果报 告、相关图件和附表。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的图件和相关附表。 10.1.2每年进行矿区地下水监测数据分析,包括矿区地下水水情分析、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状况分析和 与地下水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分析,并提交地下水监测年报。年报提纲参见附录D。 10.1.3每5年对矿区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开展矿区地下水质量评价、污染评价和与地下水相关的 地质环境问题分析,编写阶段性总结报告。报告提纲参见附录E。 10.1.4遇突发事件时,应及时分析矿区地下水动态特征,对可能引发的地下水环境问题进行研判,根据 需要编制应急报告。报告提纲参见附录F。
10.2.1矿区地下水监测过程中应根据统一规定,建立矿区地下水监测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设立专门 的质量控制岗位,并对项目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确保监测工作如实反映矿区地 下水动态特征。 10.2.2及时对获取的矿区地下水监测数据进行检查、汇编,确保地下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直实性
矿区地下水监测级别确定的要求见表A.1
附录A (规范性) 地下水监测级别确定
表A.1矿区地下水监测级别分级表
A.2矿区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依据矿山开采对含水层和水资源影响程度、可能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等确定矿区地下水环 度。矿区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见表A.2。
表A.2矿区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DZ/T0388—2021A.3矿区基本特征分级依据矿区类别、水文地质条件、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开采方式等对矿区基本特征进行分级。矿区基本特征分级见表A.3,其中水文地质条件分级见A.4,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划分见A.5。表A.3矿区基本特征分级表矿区类别水文地质条件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开采方式分级复杂、极复杂全部全部煤研石转运场I级,其余Ⅱ级露天煤研石转运场Ⅱ级,其余Ⅲ级煤炭中等全部井工煤研石转运场I级,其余Ⅱ级混合简单全部全部煤研石转运场Ⅱ级,其余Ⅲ级露天排土场、尾矿库、选矿厂I级,其余Ⅱ级复杂全部井工排土场、尾矿库I级,选矿厂Ⅱ级,其余Ⅲ级混合黑色金属大型全部排土场、尾矿库I级,选矿厂Ⅱ级,其余Ⅲ级中等中型小型全部排土场、尾矿库Ⅱ级,其余Ⅲ级金属简单全部全部矿露天排土场、尾矿库、选矿厂I级,其余Ⅱ级复杂全部井工排土场、尾矿库I级,选矿厂Ⅱ级,其余Ⅲ级混合有色金属大型全部排土场、尾矿库工级,选矿厂Ⅱ级,其余Ⅲ级中等中型小型全部排土场、尾矿库Ⅱ级,选矿厂Ⅲ级,其余Ⅲ级简单全部全部复杂大型、中型全部Ⅱ级土砂石开采中等简单小型全部Ⅲ级非化学矿采选全部全部全部I级金属矿盐全部全部全部Ⅲ级石棉及其他非金属全部全部全部Ⅲ级矿采选石油开采全部全部全部I级其他天然气开采全部全部全部Ⅱ级(含净化)11
DZ/T0388—2021
表A.3矿区基本特征分级表(续)
A.4水文地质条件分级
煤矿和非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级分别见表A.4和表A.5
表A.4煤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土1:单位水量q 主2:矿并涌水量Q:、Q2和突水量Q3以近3年最大值并结合地质报告中预测涌水量作为分类依据。 注3:同一井田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当分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划分。 注4:按分类依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表A.5非煤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A.5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级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级见表A.6
表A.6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级表
DZ/T0388—2021
表A.6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级表(续)
表A.6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级表(续)
富煤地区如山西、内蒙古、陕西为15X10°t/a;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安徽、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为 9X10*t/a;云南、贵州、四川为6×10°t/a;湖北、湖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南方缺煤地区为3X104t/a。 1ct(克拉)=0.2g。
注:本表据国土资发【2004)208号
方案的总体框架宜包括前言、矿区基本情况、矿区以往地质工作、地下水监测级别、监测点布设、监测 内容、监测频次、附图、附表、参考文献等。
前言包: a)项目来源; b)目的和任务; c)监测方案主要内容。
前言包括: a)项目来源; b)目的和任务; c)监测方案主要内容。
矿区基本情况包括: a)矿种、储量、设计开采年限、采空区(如有)范围; b) 自然地理; c 社会经济概况; d)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e) 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g) 矿区周围敏感点; h)现有监测井情况和已开展的监测工作
监测级别包括: a)矿区的敏感性分析; b)矿区基本特征分析,包括水文地质条件分级、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开采方式 c)矿区地下水监测级别的确定
B.5监测点布设和监测井设计
B.6监测内容、频次、方法和数据传输
监测内容、频次、方法和数据传输包括: a)矿区地下水监测内容; b) 各监测并每个监测要素的监测频次; c)监测方法和数据传输。
B.7附图 上述内容的有关图件,如监测点部署图。 B.8附表 上述内容的有关表,如监测点统计表。
地下水监测点基本情况表见表C.1。
水监测点基本情况表见表
附录C (规范性) 地下水监测点基本情况表
表C.1地下水监测点基本情况表
附录D (资料性) 矿区地下水监测年报提纲
矿区地下水监测年报应包括本年矿区建设/开采概况,本年监测概况,自然条件分析,地下水水位、水 温、水质和水量动态分析,矿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结论与建议等。
D.2本年矿区建设/开采概况
建设中的矿区应说明建设的
D.7地下水水质动态分析
D.8地下水水量动态分析
地下水水量(包括泉和涌水量)动态变化及成因分析。
D.9矿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阐述矿山开采产生的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咸水人侵、土 地荒漠化及植被退化、含水层疏干、土壤盐渍化等问题。
a)结论。针对本年度地下水监测得出结论。 b) 建议。针对出现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提出防治对策,并结合本年度监测结论提出下一年度的 测建议,如监测井、监测内容、监测频次的优化等。
E.1总结报告的总体框架
附录E (资料性) 矿区地下水监测阶段性总结报告提纲
地下水监测5年工作报告,包括监测区概况、地下水监测网运行维护、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与维 护、地下水动态5年分析研究、专题研究、结论与建议、附图与附表等7个部分
E.3地下水监测网运行维护
地下水监测网运行维护包括: a)地下水监测网优化与调整; b 地下水专门监测井维护; c)地下水自动监测与传输设备运行与更新情况 d)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体检标准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包括: a)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b) 地下水监测与传输设备管理系统; ) 地下水监测数据库; d) 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e) 发布系统; f) 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维护。
E.5地下水动态5年分析研究
地下水动态5年分析研究包括: a 地下水水位变化趋势分析,具体细分为:地下水水位预警预报研究,地面沉降预警预报分析,海 岸带重点监测与海岸线侵蚀研究; b)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具体细分为:评价方法的选择,超标率和水质变化分析,水质评价与 对策。
可根据矿区工作条件,形成以下附图和附表 地下水监测点分布图; b) 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分布图; c) 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d) 地下水水位5年埋深变化分区图; e) 地下水水质评价图; D 地下水水质5年对比图; g) 监测数据汇总表; h) 其他专题研究成果图、表
针对地下水动态异常提出的对策和建议。
[1]GB1526一1989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 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 [2]DZ/T0133—199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3]】 DZ/T0148—2014 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 [4] DZ/T0157—1995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5]] DZ/T0287—2015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6] HJ610—20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7 DD2014一0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规范 厂81 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管接头标准,国土资发【2004]208号
....- 相关专题: 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