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353-2020 地球化学详查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Z/T 0353-2020 地球化学详查规范
6.2面积性地球化学测量
6.2.1面积性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混凝土标准规范范本[6. 2.1.1样点布设
6.2.1.1.1采样网度
详查阶段面积性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以规则网采样。具体密度和采样点间距见
DZ/T 0353—2020
表1面积性士填地球化学测量测网布设
6.2.1.1.2测网布设
测网范围应大于异常或矿化范围,并包含一定面积的背景区。测网方向应根据地球化学普查异常分 布特征、主要控矿构造、地层、岩体分布特征等确定。布设测网时按如下规定: 当地球化学普查异常带呈带状分布,或矿化受断裂构造、层间破碎带控制时,测线垂直异带带或主 要控矿构造布置,采用100m×20m、200m×(10m20m)或50m×10m测网控制; b) 当地球化学普查异常呈面状分布,或矿化受蚀变带、地层、岩体控制时,测线垂直蚀变带、地层、 岩体或主要控矿构造布置,采用100m×40m、100m×(50m~100m)或50m×20m测网 控制。
6. 2. 1.2样品采集
6. 2. 1.2.1采样物质
采样物质应是原地岩石风化形成的残坡积物。采样时应避开风成沙、有机质和盐积物等干扰物。不 同地区根据景观特点、基岩风化程度、矿床类型、土壤自然粒级分布情况,通过采样粒级试验,确定采样物 质粒级:也可参照DZ/T0011或类似地区确定的有效采样粒级
6. 2. 1. 2. 2 采样层位
上壤采样层位为基岩面上发育的残坡积层。特殊景观区采样层位如下: a)干阜半干旱荒漠、草原景观区,采样层位为风积物层和钙质层之下的残坡积层; b)高寒山区及高寒湖沼景观区,采样层位为冰馈层、場积层、腐殖层之下的残坡积层: C 森林沼泽景观区,采样层位为冰磺层、腐殖层之下的残坡积层; d 南方湿热气候地貌区,发育较厚层残坡积土壤时,来样层位为淋积层之下的残坡积层; e)在冲积、风积、运积物覆盖较厚的地区,应使用机动浅钻,采集残坡积层; f 无法采集土壤样品时,可采集岩屑样品,
6.2. 1.2.3采样深度
以采集到残坡积层为原则,确定采样深度
以采集到残坡积层为原则,确定采样深度
6.2.1.2.4样品组合
采样时应在点、线距1/5范围内采集3件~5件样品进行组合。浅覆盖区机动钻采集单点样品
DZ/T 03532020
6.2.1.2.5样品采集方法
样品采集应遵守以下原则与要求: a)样品采集过程中,应对土壤层和采样点周围土壤特点进行观察,确定是否为残坡积物质; b)采样时去除样品中较大碎石块、草根、树皮、盐积颗粒等杂质; c)样品采集过程中,应加强对构造、矿化、蚀变情况的观察和记录,当发现有明显矿化时,可同时采 集岩石样品; d 样品应装人无污染样袋内,用防水记号笔在样袋上预先写明样品编号或样袋号,样品过湿时可 加套塑料袋以防相互沾污
6. 2. 1. 2. 6 样品重量
6.2.1.3采样定点与记录
6.2. 1.3. 1 野外定点
测量网和削面测点布设应准确。 度要求参见DZ/T0153。测量网布设应使用测量仪器或高 精度卫星定位仪,在卫星定位仪上录入每一个采样点坐标信息,并以一个工作区为单元保存定点和航迹 数据。卫星定位仪定点和航迹管理方法见DZ/T0011
6. 2.1.3.2野外标记
测量网点应保留标记。副面线两端处应留有较坚固未桩,测点可用竹、或布条等作为标识,用防水 墨水笔注明点线号
6. 2. 1. 3.3野外记录
野外采样应进行现场记录。记录使用2H或3H铅笔填写,字迹应工整清晰,不得重抄、转抄或涂擦 改,记录使用统一的记录卡或手持电子记录仪。记录卡见附录B表B.1
6.2.1.3.4采样点变更
采样时,因地形地物、通行条件的限制及其他原因不能到达设计采样点位或不能采集到合格样品,并 偏移大于点、线距1/5时,应填写地球化学详查野外采样点位变更登记表,见附录C表C.5。
6.2.1.3.5样品编号
6.2.1.4野外样品加工及管理
6.2.1.4.1样品接收
样品保管与加工人员负责接收样品
1)人民生产、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
6.2. 1. 4. 2样品干燥
DZ/T 0353—2020
样袋中的样品可在日光下自然干燥。为保持自然粒级,干燥过程中应及时揉搓样品,可用木槌适当 敲打。
6. 2. 1. 4 3样品过筛
网与筛圈均为不锈钢制品。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栏 品过筛。筛分截取粒级样品时,应避免胶结的假粒级混入,应采用揉搓的办法去掉假粒级和附着的细颗 粒物质。每加工完一件样品,应对不锈钢筛进行清扫,以防沾污
6.2.1.4.4样品过筛质量要求
6.2.1.4.5样品缩分、装箱与送分析
过筛后样品如重量大于150g,样品经混匀后用缩分法缩分至150g,弃去多余部分;将150g样品装 袋或装瓶,袋或瓶应标有样品编号、工作区名称;在填写送样单后,分别装箱,送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送 样单应明确分析元素、分析测试质量要求和样品分析测试号、样袋编号等内容
6. 2. 2.1样点布设
[6. 2. 2. 1. 1 采样网度
面积性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可采用规 :5000的勘查精度,每种期查 择,详见表2
6. 2. 2. 1. 2 样品类型
采集样品类型主要为基岩、蚀变矿化岩石、构造裂隙物质、脉岩、铁帽等。如地表采集不到岩石 使用浅钻取样
表2岩石地球化学测一考测网
DZ/T 03532020
6. 2. 2. 1.3测网布设
根据地球化学普查异常分布特征、主要控矿构造、地层、岩体分布特征等确定测网方向: a)当地球化学普查异常呈带状分布且宽度较小,或矿化受断裂构造、层间破碎带控制时,测线垂直 异常带或主要控矿构造布置,采用100m×20m或50m×10m测网控制; b 当地球化学普查异常呈带状分布且宽度较大,或矿化受蚀变带、地层、岩体控制时,测线垂直异 常带或主要控矿构造布置,来用100m×40m或50m×20m测网控制 C 当地球化学普查异常大体皇面状分布,或矿化带受岩体控制时,且岩石露头不够好时,可采用非 规则测网控制。
6. 2. 2. 1.4样品编号
6. 2. 2.2样品采集
6. 2. 2. 2. 1采样物质
岩石样品原则上应采集新鲜基岩。采样时应尽可能选择具有矿化显示的基岩,具有较强 岩,裂隙分布密集的基岩,与矿化有关的脉体、铁帽等
6. 2. 2. 2. 2样品采集方法
详品采集应具有代表性,实行3处~5处多点组合采样,即每件样品应由多块同一种类岩石子样 或,组合范围在1/3点、线距范围内。当矿化不均勾,或遇到构造带、矿化带、蚀变带等成矿有利地 适当追索并加密采样。样品重量一般大于或等于300g。
6.2.2.3采样定点与记录
[6. 2. 2. 3.1野外定点
规则测网采样定点要求向6.2.1.3.1。网格采样定点采用卫星定位仪结合地形图定点,定点误差小 于或等于10m(比例尺为1:10000)或5m(比例尺为1:5000)
6.2.2.3.2野外标记
野外标记同6.2.1.3.2
6.2.2.33野外记录
使用统一的记录卡或手持电子记录仪。记录卡内容应逐项填写,对采样点及其附近的构造、矿化、蚀 变现象进行观察并记录。记录卡使用2H或3H铅笔填写,字迹应工整清晰,不得重抄、转抄和涂擦改。 记录卡见附录B表B.2。
6. 2. 2. 4样品管理
应有专门人员对样品进行管理。样品管理人员应根据记录卡对野外样品编号、样袋编号、
门人员对样品进行管理。样品管理人员应根据记录卡对野外样品编号、样袋编号、样袋完整
性、样品重量进行核对,并编写送实验分析的送样单。
[6.3.1地表地球化学部面测
[6.3. 1. 1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
6. 3. 1. 1. 1剖面布设
DZ/T 0353—2020
在地表矿化蚀变等找矿目标体较为清楚、岩石出露较好的情况下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一般 应不少于3条部面,以控制找矿目标体为原则。剖面应垂直异常带或矿化带,并穿越异常浓集中心或矿 化带中心,面两端应到达背景区。
6.3.1.1.2部面采样间距
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a)岩石剖面应根据地质复杂程度和矿化特征确定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比例尺: b) 当异常带或矿化带受断裂构造蚀变带、层间破碎带控制,且构造复杂时,采用比例尺为1:5000 的剖面进行控制,采样点间距为5m~10m; C 当异常带或矿化带受某一地层或岩体控制,地质情况相对简单,或为地质背景区时,采用比例尺 为1:10000的削面进行控制,采样点间距为20m40m; 山 在发现具有构造破碎蚀变岩带、赋矿层位等地段,应加密采样,采样点间距为2m5m;对某些 特殊的赋矿地质脉体、矿化体,则应进行专门采样
6.3. 1. 1. 3采样物质
岩石样品由1/2点距范围内3处5处同一种类岩石子样组合而成。在矿化带、构造破碎蚀 矿层位内,应采用连续栋块法采集样品。样品重量一般大于或等于300g。
6.3.1.1.4剖面采样定点与记录
一般应沿部面测线进行采样;在沿测线某 偏离视线一定距离平行米,成 图时将样点投影在剖面线上。 样品编号、定点,标记记录执行DZ/T0248—2014的相关规定
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应附地质剖面,地质部面测量应与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同步进行。地质剖面一 般应沿面测线进行地质观察,并记录地质现象,当沿测线达不到要求时,可适当偏离测线一定距离进行 地质观察,然后将观测点投影在剖面线上。地质面要求划分出地层、岩性、构造、矿化蚀变界线和产状, 以及大于10cm的岩脉、脉体或矿化体、构造破碎带
6. 3. 1. 2. 1 面布设
在地表矿化蚀变等找矿目标体较为清楚、基岩出露较差的情况下进行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一般以 矿目标体为原则,不应少于3条剖面。面应穿越异常浓集中心或矿化带中心,面两端到达背景区。
DZ/T 03532020
6.3.1.2.2剖面采样间距
在断裂构造控矿区域,采用比例尺为1:5000的剖面,采样间距为5m~10m。在地层或岩体控矿 区域,采用比例尺为1:10000的剖面进行控制,采样间距为20m。采样要求见6.2.1.2。 在土壤覆盖较厚地区,应采用浅钻地球化学测量,也可选择其他地球化学测量方法,
6. 3. 1. 2.3 地质剖面测量要求
土壤地球化学剖面应附地质剖面,地质剖面测量应与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同步进行,具体要求 见 6. 3. 1. 1. 5。
6.3.1.2.4剖面采样定点与记录
采用统一的记录表(见附录B表B.4)。记录内容包括:实测剖面线起始坐标位置、客导线方 线倾角、各导线长度、采样点位置、土城样品特征等,
6.3.1.2.5土填样品加工及管理
要求同 6. 2. 1. 4.,
6.3.2探槽、坑道、钻孔地球化学剖面测
钻孔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执行DZ/T02482014的
6.4野外工作质一检查
6.4.1野外工作质检查要求
建立野外工作三级质量检查制度,即采样小组的自检和互检、大组或项目组质量检查和项目承担单 位质量检查,并随工作进展及时开展阶段检查。野外验收前应编制野外工作与质量评估总结。 采样小组应对当天的采样工作,包括所采的样品、采样记录、采样点位图等进行100%自检和互检。 大组或项目组质量检查,室内抽查工作量应占总工作量的10%~20%,野外抽查占总工作量的 3%~5%,野外样品加工检查占总工作量的5%~10%。 项目承担单位质量检查,室内抽查工作量应占总工作量的5%,野外抽查占总工作量的0.5%~1% 其中包括对项目组检查内容不少于10%的抽查,野外样品加工检查占总工作量的0.5%~1%。
6.4.2野外工作质量检查内容
6. 4.2.1室内质量检查内容
室内质量检查内容包括实际材料图、采样点位、记录卡、样品及样品管理等方面的检查。具体检查内 包括以下方面。 a)实际材料图检查:测网布置合理性,设计点位与实际采样点位、卫星定位仪航迹一致性核对,设 计点位移或弃点的合理性。测网布置要求可参照DZ/T0153。 b 记录卡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样品编号、样点坐标、样品特征、来样点环境描述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样品检查,土壤样品检查内容包括样品重量、物质成分、粒级、杂质等:岩石样品检查内容包括样 品重量、岩石定名、岩性、矿化蚀变等。 d 样品管理检查:样品存贮的防污染措施是否到位,样品交接程序、交接单填写是否规范、完整等。
DZ/T 03532020
录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 室内检香结果要填写室内资 3),发现间题及时记录并注明处理意见。
6.4.2.2野外质量检查内容
断外采样检查内容包括实地核对定点误差、来样层位、点位标记、采样方法、采样物质、记录内容、卫 星定位仪航迹、采样点位变更及防沾污措施等,要求做到样点、样品、航迹一致。 岩石测量野外质量检查还包括:岩石定名、岩性描述、地质时代、矿化期次、地质构造、矿化蚀变描述 等野外地质记录是否符合客观地质实际。 野外质量检查均应填写相应的检查记录表(见附录C表C.1和表C.2),应附有野外质量检查卫星定 位仪航迹图
6.4.2.3土境地球化学测量样品野外加工质量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样品野外加工质量检查内容包括:样品加工场地环境条件、筛样工具、过筛样品重 量、粒级、加工流程、防污染措施等,样品数量、编号与送样单、标签及样袋编号对应情况等。 样品加工质量检查结果要填写样品野外加工质量检查登记表(见附录C表C.4),发现问题及时记录 并注明处理意见,
6.4.3野外工作质.检查问题的处理
野外工作质量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当采样层位、采样定点等错误率大于5%时,应折 大检查,查实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确定问题性质。对能进行补救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施整改 对无法实施整改、影响工作质量的问题应做返工处理。返工后,报请委托单位组织专家进行检查验收,并 给出评价意见,
7样品分析及质监控、质评估
7.1.1土壤地球化学详查样品送样粒径小于或等于1mm时,收到样品后先进行混匀缩分,分出部分 羊品(约50g)留作副样,其余样品置于恒温干燥箱内于50℃~60℃条件下烘干,用无污染磨样机磨至 200目。 7.1.2土壤地球化学详查样品送样粒径大于1mm时,收到样品后用20目不锈钢筛进行筛分,筛上部 分用刚玉质额式破碎机破碎,至全部通过20目筛,与筛下部分混合均匀,缩分出部分样品(药50g)留作 副样,其余样品置于恒温干燥箱内于50℃60℃条件下烘干,用无污染磨样机磨至一200目。 7.1.3岩石地球化学详查样品,用刚玉质颚式破碎机破碎,至全部通过20目筛,混合均匀,缩分出部分 样品(约50g)留作副样,其余样品置于恒温干燥箱内于50℃60℃条件下烘干,用无污染磨样机磨至 200
7.2样品分析方法技术要求
7.2.1地球化学详查样品分析元素选择
样品分析元素应根据预测矿种及类型、工作区实际情况,选择成矿元素与指示元素。指示元素应 缘晕指示元素、近矿指示元素、尾晕指示元素等。各种金属矿床指示元素参见DZ/T0248—2014附
DZ/T 03532020
7.2.2样品分析方法质一参数要求
表3中所列检出限是指地球化学测量样品多元素分析方法检出限要求。岩石地球化学样品可适当 放宽至DZ/T0130.4一2006中比例尺为1:50000时的元素检出限规定要求。 表3中所列检出限要求是指最低要求,且元索报出率应大于90%,此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合适的
表3元素分析方法检出限要求
7.2.2.2元素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DZ/T 0353—2020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来用分析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系列的方法进行检验,被选用的分 析方法应对12个GBW系列标准物质中的每一个标准物质进行12次分析,并分别计算每个标准物质12 次测定的平均值和推荐值之间的对数偏差(AlgC),或平均值和推荐值之间的相对误差(RE)、相对标准 离差(RSD),其结果应符合表4的要求。
注1:C;为GBW标准物质的第i次测量值。 注2:C,为GBW标准物质n次测量值的平均值。 注3:Cs为GBW标准物质的推荐值。 注4:n为 GBW标准物质的测量次数
7.3样品分析质量控制及质量要求
DZ/T 03532020
DZ/T 03532020
给排水管理表5痕量金示素分析标准物质及重复性检验允许相对误差
7.3.5密码检查分析:为了考查样品分析的精密度,送样单位可以从所采集的样品中,随机选取30件~ 50件样品,经过拌匀、缩分为2个样品编为密码,一并送实验室进行密码检查分析。密码检查分析合格 率统计计算按样品的重复性检验要求进行。合格率要求大于或等于80%
在取得实验室数据及质量总结报告后,对分析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对实验室提供的质量监控 完整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数据报出率,密码检查分析单元素误差和合格率及总体合格率等。对 题的分析数据应与实验室进行沟通,并要求整改。必要时送外部实验室进行外检。
8.1.2野外资料整理
在取得分析数据报告后,应将采样点有关信息和分析数据汇总形成电子文档
8.2地球化学参数统计
以工作区或地质单元进行地球化学参数统计。地球化学参数统计包括:样本数、面积、算术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中位数、标准离差、最大值、最小值、变异系数、异常下限、富集系数、浓集系数等。当矿化作 用复杂、地球化学数据混合分布时,应进行多重母体分解,并分别进行参数统计。
暖通空调管理8.3. 1实际材料图
在实际材料图上以不同颜色或符号标注不同介质采样点、质量检查点、槽探、坑探、钻探工程位置。 每个采样点应包含原始分析数据及采样信息属性。在图框外右上侧,标注工作区面积、实际控制面积、不 同介质样点数、检查点等参数;右下侧标注制图责任表。实际材料图底图和图示要素不同,按工作方式进 行底图和图示要素的选择: a)面积性测量采样点位图应以同工作比例尺简化的地形地质图为底图,由布设的测线和实际采样 点位构成,或由布设网格和实际采样点位构成;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