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669-2022 1:50 000数字地质填图三维建模技术规范.pdf

  • DB36T 1669-2022   1:50 000数字地质填图三维建模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2-04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4.5.2比例尺及单位

    模型精度比例尺为1:50000。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平台中模型显示比例尺为1:1000。单位为

    建模范围可以是一个或若干个1:50000标准图幅范围,也可以是按行政区划或其他自然或人为边 界确定的不规则状范围。

    4.5.4.1建模深度以200m~500m为宜。地质体产状向深部延伸稳定区,建模深度可为500m花纹板标准,地质 体产状向深部延伸变化较大区,建模深度200m为宜。 4.5.4.2模型底界面应根据地形情况确定。当建模区为平地(大部分地面坡度小于2°,高差小于80m)、 工陵地(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6°,高差80m~300m)时,模型底界面可为水平面;当建模区为山 地(大部分地面坡度在6°~25°,高差300m600m)、高山地(大部分地面坡度大于25°,高差 大于600m)时,模型底界面应与DEM面平行。 4.5.4.3当拥有丰富的深部地质数据参与建模时,模型深度和模型底界面还应结合深部地质数据(如

    4. 6.1 三维可视化功能包括

    模型可平移、缩放、旋转、翻滚等人机交互操作。 模型可栅状显示。 模型可(动态)切割显示、三维爆炸显示、三维漫游显示等。 地质体可隐藏、显示操作,可单个地质体独立显示和多个联合显示。 地质体可不同程度透明显示。

    模型可平移、缩放、旋转、翻滚等人机交互操作。 模型可栅状显示。 模型可(动态)切割显示、三维爆炸显示、三维漫游显示等。 地质体可隐藏、显示操作,可单个地质体独立显示和多个联合显示。 地质体可不同程度透明显示。

    4.6.2输出成图功能包括:

    DB36/T 16692022

    可任意方、任意角度切制部面并输出成图。 可输出单个或多个地质体任意方向、任意角度的三维地质模型图。 可快速、自动生成地质体厚度等值线图、深度等值线图等图件。 4.6.3计算、分析功能包括: 可计算地(矿)层厚度、地质体体积与表面积、接触界面的面积、轴面产状、枢纽产状、断层 断距等。 可进行地质体缓冲分析和交、并、差等集合运算。 模型属性可进行查询、检索、计算及输出

    4.6.3计算、分析功能包括

    可计算地(矿)层厚度、地质体体积与表面积、接触界面的面积、轴面产状、枢纽产状、 断距等。 可进行地质体缓冲分析和交、并、差等集合运算。 模型属性可进行查询、检索、计算及输出。

    4.7模型数据库组成及数据格式

    1:50000数字地质填图三维建模的建模数据有地形数据、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山地工程数据、地 球物理探测数据等数据,这些数据的要求见表1

    DB36/T16692022

    表1建模数据类型、作用、要求及必备性

    数字地质填图三维建模包括确定建模 资科数据库、 构建地质界面、构建面模型、构 建模流程见图1。

    DB36/T 16692022

    DB36/T 16692022

    6.2.1建模单元选择要求包括

    图1数字地质填图三维建模流程图

    断裂构造的建模单元须根据断裂的

    6.2.3建模单元用色及花纹要求包括

    DB36/T16692022

    6.3建模数据处理及构建原始资料数据库

    6.3.1建模数据处理

    .3.1.1对建模数据进行几何校正、投影变换、矢量化等处理。 .3.1.2将建模数据转换成建模软件平台能够读取的格式,并录入建模软件平台。 .3.1.3结合地质图、基岩地质图及已有地质数据,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填图路线绘制地质路线剖面, 各线剖面绘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路线剖面的地形线与实测地质剖面、填图路线地表轨迹保持一致; 面中的地质界线与填图路线中的点间界线、产状、地质图等数据保持一致; 剖面深度与建模深度保持一致: 一路线面之间的深部地质界线能相吻合: 路线剖面应与其他高精度地下地质数据(如钻孔等)相吻合。 .3.1.4根据建模单元属性信息,给予路线剖面中的点、线、面赋予相应的属性信息。 3.1.5检查建模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与合理性,修止数据的不合理之处,

    6.3.1.1对建模数据进行几何校正、投影变换、矢量化等处理。

    6.3.2构建原始资料数据库

    6.3.2.1创建原始资料数据库工程,设置投影参数、比例尺、单位、深度轴方向等信息。 6.3.2.2确定建模单元及其唯一标识码,创建地层柱和属性表。 6.3.2.3根据属性表统一建模数据的建模单元代号、颜色、花纹、属性等信息。 6.3.2.4根据建模单元、数据格式类型,对各建模数据进行归类、合并,创建工作组, 6.3.2.5规范工程中的文件名、图层名,调整图层的先后顺序

    6.4地质界面构建方法与要求

    6.4.1不同地质界面构建方法

    6.4.1.1模型边界面宜采用以下方法构建:

    a)调整建模范围线中的节点间距,节点之间的间距宜为25m。 根据建模范围线在Z轴方向上拉伸构建模型四周边界面。 根据建模区地形类型确定模型底界面,为水平面还是DEM面的平行面。 当模型底界面为水平面时,宜采用封闭曲线成面法构建。当模型底界面为DEM面的平行面时, 应采用复制、平移DEM面的方法创建

    5.4.1.2地表数字高程模型(DEM)宜采用以下方法构建

    a)宜采用离散点插值成面法构建。 b)当构建的DEM面与高精度实测高程数据(如钻孔开孔坐标等)不吻合时,应通过约束、插值 以实测数据修正DEM面

    a)运用地质图中的第四系界线将DEM面裁剪成第四系范围和基岩范围两部分:

    DB36/T 16692022

    b)在Z轴(高程)方向上,将基岩部分DEM面抬开一定高度,并根据区内不同位置的第四系大致厚 度对每块第四系部分DEM面降低一定深度: c)运用地表第四系界线、降低后的第四系DEM面和抬升后的基岩DEM面构建一个第四系界面; d)运用地质图、路线剖面等数据中的第四系界面数据作为约束条件对第四系界面进行约束、插值 平滑等处理,使第四系界面与这些数据相吻合; e)运用DEM面裁剪处理后的第四系界面,删除位于DEM面顶部的界面,保留位于DEM面底部的界面

    a)运用连接线成面法构建初始地质界面; b)将初始地质界面转换成散点: c)运用离散点插值成面法构建过程面,同时调整面中三角网大小为25m; d)运用约束成面法,通过约束、插值、 平滑等处理修止过程地质界面,使其与建模数据相吻合。

    a)从路线剖面中等间距提取不同高程的岩体边界点,岩体产状变化大的部位应减小提取点的高程 间距。当同一高程的岩体边界点有部分超出地表或模型边界面时,可根据产状对路线部面中的 地质界线进行延伸获取; b)根据不同高程上的岩体边界点数据,通过人机交互操作和数据插值生成一系列不同高程的水平 岩体边界线; c)在填图路线剖面中岩体边界线的约束下,运用连接线成面法依次连接不同高程的水平岩体界线 生成岩体界面; d)对创建的岩体界面进行约束、平滑、优化等处理,使界面与路线剖面、地质图等数据相吻合 且界面符合实际情况

    6.4.1.6褶皱构造界面宜采用以下方法构建

    a)在对褶皱构造三维形态综合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路线剖面、地质图等建模数据,通过增加辅助 地质界线的方式将褶皱形态补充完整,呈现出褶皱构造的核部; b)在褶皱核部的脊线位置增加地质界线之间的连接方向约束,确定地层褶皱界面的延伸趋势; c)运用连接线成面法,依次连接地质界线构建完整的褶皱构造界面; d)对创建的褶皱构造界面进行约束、平滑、优化等处理,使界面与路线剖面、地质图等数据相吻 合,且界面符合实际情况,

    6.4.2界面构建要求包括

    DB36/T16692022

    规则格网(GRID) 模型边界面之间须完全拼接,相邻面边界中的节点空间位置相一致。

    6.5面模型构建方法与要求

    6.5.1面模型构建方法

    6.5.2面模型构建要求包括

    单个地质体面模型完全密闭,界面中不存在漏洞、“坏”三角网、重叠三角网和无效三 相邻面边界中的节点空间位置相一致。 地质体面模型之间不存在空隙、穿越现象

    6.6实体模型构建方法与要求

    6.6.1实体模型构建方法

    实体模型以面模型为约束,采用参数法、实体分割法、表面缝合法、表面拉伸法、断面拉伸法 运算法、约束成体法等方法建立。

    6.6.2实体模型构建要求包括:

    医疗器械标准6.7.1模型质量检查

    DB36/T16692022

    文据的吻合性,检查地质体模型 的三维形态、空间分布、相互关系的合理性,检查地质体推测部分的合理性 6.7.1.3检查面模型的拓扑一致性,检查地质体界面的密闭性和地质体之间是否贴合;检查实体模型 中属性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6.7.1.4检查建模单元划分的合理性和建模单元用色、花纹的准确性

    6.7. 2 模型编辑与修改

    6.7.2.1对三维地质模型中不符合要求的部分进行编辑与修改。模型编辑与修改宜采用单点编辑、局 部替换、删除重建、约束调整等方式进行。 6.7.2.2当模型少数节点位置存在偏差时,宜采用单点编辑方式修改iso标准,将需要调整的节点依序移动到 正确的位置上。 6.7.2.3当模型局部范围多数节点存在偏差时,宜采用局部替换方式修改,依次进行局部修剪、局部 建模、整体拼接等操作。 6.7.2.4当模型可快速生成或局部替换较为复杂时,宜采用删除重建方式进行修改。 6.7.2.5当模型采用约束建模方法生成时,宜采用约束调整方式修改,通过调整建模元素、建模方法 建模参数等模型约束实现

    经三维地质模型质量检查与修改,确认质量合格之后,对模型进行整饰。删除模型编辑过程 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进行图层归类合并,规范化命名,对模型进行固化处理。模型通过刻盘或 式发布。

    及时对建模数据、原始资料数据库、过程数据库、成果数据库、模型说明书、模型元数据等资料进 行归档。后期随着建模数据的增加,还应持续更新、管理及维护模型,不断形成新的版本,并更新归档 材料。定期对模型进行维护,以适应软硬件环境的变化,模型维护之后,及时更新模型说明书,并详细 记录维护过程和修改的内容。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