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6160.2-2018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 第2部分:动力单元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T 36160.2-2018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 第2部分:动力单元
6)通过辅助性余热锅炉补燃或者调峰燃气或燃油锅炉满足最大蒸汽负荷。纯工业蒸汽负 荷的调峰锅炉,容量不宜超过最大蒸汽负荷的20%。对于有冬季集中供热的应用,调峰 锅炉容量不宜超过最大蒸汽负荷的40%; 7) 对于分期建设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在首期建设采用4.2.1b)3)配置的情况下,后续建设宜 选择4.2.1的b)1)或b)2)的配置; 8) 对于蒸汽负荷比较稳定的应用,4.2.1的b)2)或b)3)的配置也可采用多台燃气轮机配置 1台汽轮机的配置,给同一台汽轮机供汽的燃气轮机不宜超过三台; 9 在同时有工业和空调热负荷的情况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的设计选型应优先考虑工业热 负荷,不足的空调负荷可通过其他补充方式提供; 10)对于热负荷峰谷差比较大的应用,应考虑燃气轮机动力单元设备对快速、频繁启动的适 应性。 g) 对于孤网运行的系统,动力单元配置选型应按照以电定热原则,不足的热负荷,可通过余热锅 炉的补燃或者调峰锅炉来补充;可通过内燃机或储能装置实现黑启动和电力调峰。 h) 应充分考虑可靠性、可维修性和负荷调节的灵活性,保证蒸汽和电力的连续、可靠供应
5.2.1.2燃气轮机选型
燃气轮机选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燃气轮机选型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 发电出力; 发电效率; 燃气耗量; 排烟温度和流量; 污染物排放。 b)选型的基本步骤包括: 1)根据选定的动力单元配置类型、数量以及每个动力单元热、电输出的目标值,初步选择合 适功率段的一台或多台燃气轮机为原动力: 2) 根据具体使用条件,结合5.2.1.1c)和d),对设计点的热电负荷进行分析和校核; 3)确定燃气轮机选型。 C)对于需要动力单元频繁启停要求的应用.宜选用具备快速启停能力的燃气轮机
5.2.13汽轮机设讯
余热锅炉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汽轮机可选择背压式或者抽汽凝汽式,汽轮机宜滑压运行; b) 背压式汽轮机的排汽参数宜按照供蒸汽用户的需求参数来设定,并考虑动力单元到蒸汽用户 间的管道损失; C 背压式汽轮机的进汽参数则由排汽参数和燃气轮机排烟参数经过计算和优化后确定
5.2.1.4余热锅炉设计
余热锅炉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余热锅炉主要是利用燃气轮机排烟的余热产生蒸汽或者热水,根据需要可增设补燃功能以 高动力单元热负荷调峰能力,调峰锅炉是指独立于燃气轮机的燃气或燃油锅炉; b)同时有工业和空调热负荷需求的应用,宜采用双压余热锅炉:
c)非补燃余热锅炉的蒸汽产量和参数主要根据燃气轮机的排烟参数确定,补燃余热锅炉的蒸汽 产量和参数主要根据补燃容量确定; d)余热锅炉参数应与燃气轮机排烟和汽轮机蒸汽参数相匹配: e) 余热锅炉应通过尾部热水换热器降低余热锅炉排烟温度,可采用省煤器再循环等措施避免余 热锅炉低温部件的腐蚀; f) 燃气轮机在额定工况下运行时,余热锅炉进口烟道至烟窗出口的烟气压降一般为静压 2.5kPa,也可根据项目要求进行调整; g) 随着联合循环机组负荷的降低,余热锅炉的蒸汽参数宜按滑压方式变化
5.2.2余热特性及其与下游(供热、制冷等)单元的匹配
5.2.3变工况优化设计
变工况优化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根据设计环境条件选取的燃气轮机动力单元应在项目的多种典型环境条件和不同热负荷需求 工况下进行发电和供热能力的校核计算,以确保满足设计的能力,在不能满足系统需要时,应 调整燃气轮机动力单元的配置或参数; b)变工况运行设计应针对典型的环境条件和热电需求,优化单台动力单元的运行模式和参数; c)应校核动力单元部分负荷长期运行时设备的安全性和系统的高效性
5.3微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
5.3.1机组优化选型
机组优化选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应根据用户类型、负荷特性选择微型燃气轮机机组,在容量匹配且机房条件充许的条件下,发 电机组台数不宜小于2台,且发电机组宜选用相同型号机组的模块化组合; b)微型燃气轮机输出电力宜低压并网,且发电机组容量应与接入低压变压器下的负荷匹配,以保 证输出电力自发自用; C 应综合环境温度、海拔、通风条件及排气背压等影响因素对机组的实际出力能力进行修正,合 理选型;
与热特性及其与下游(供热、制冷等)单元的匹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余热利用形式应优先考虑制取热水、采暖等; 微型燃气轮机机组与余热利用设备宜采用一一对应的连接形式,对于单机容量较小的微型燃 气轮机组,也可采用多台微型燃气轮机组对应一台余热利用设备的组合形式,但应考虑每台机 组间的烟气管路阻力平衡,并设置可靠的防止烟气倒流措施; 选择与微型燃气轮机匹配的余热设备时,需校核燃气轮机排气背压是否能够满足余热设备及 管路系统阻力,当排气背压无法满足阻力要求时,应配置相应引风机等辅助设备克服排气 阻力。
GB/T36160.22018
5.3.3变工况优化设计
变工况优化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在变工况条件下,应通过台数调节、负荷率调节等方法保证机组运行效率,机组不宜长时间低 于30%负荷率工况运行。 b)并网运行的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运行有固定负载、分时运行和负载追踪三种模式,应 根据发电机组设置目的、用能末端负荷特性、能源价格及系统配置综合选择最佳运行模式。 注1:固定负载模式是指发电机组保持恒定发电量满足基本负荷需求,不足部分由市电补充。 注2:分时运行模式是指设置发电机组在指定时间段(多为负荷高峰期)内以满负荷运行。 注3:负载追踪模式是指由市电满足固定基础用电负荷,当负荷超出市电供应能力范围时,由发电机组满足超出部 分电负荷。 c) 应综合多种负荷需求、实际能源价格和不同供能方式的结合、互补,制定机组运行策略,以保证 系统运行效率和经济性的平衡。
5.4往复式内燃机动力单元
5.4.1机组优化选型
机组优化选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选型应考虑但不限于以下因素: 项目电负荷,冷负荷以及热负荷; 结合往复式内燃机发电机组的电功率和热功率; 污染物排放及噪声要求。 b)采用并网且上网运行方式时,发电机组容量应满足热(冷)需求。 采用并网不上网运行方式时,发电机组容量应满足基本电负荷需求,热(冷)需求不足部分采用 补燃或电制冷等补足。 d)采用孤网运行方式时,发电机组容量应满足峰值电负荷,应具备黑启动功能。 根据系统所在地理位置,所选机型应满足当地的气候和海拨条件。 f) 当用户对可靠性要求高时,宜选择两台及以上发电机组。 采用多台配置时,同一个项目地点宜选用相同型号的内燃机组。 h)大容量机组(大于2MW)宜采用中压输出方式。 当联供系统设计采用内燃机发电机组加SCR尾气处理装置以降低NOx排放时,内燃机发电 机组宜选用标准机型,不建议选用降低性能的超低排放机型
余热特性及其与下游(供热、制冷等)单元的匹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往复式内燃机的余热由冷却水(包含缸套水,中冷水,润滑油冷却水等)和高温烟气两部分 组成; b) 配套余热利用设备应根据内燃机提供的余热温度和余热流量进行选型和设计,确定能提供的 供热量或制冷量; c) 余热系统设计宜充分利用内燃机各部分的余热,包括烟气,缸套水,润滑油和中冷器的余热;烟 气和高温冷却水可进人余热吸收式冷(温)水机组进行制冷、供热,高(低)温冷却水也可以通过 换热器提供热水; d)宜设置蓄冷(热)装置,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e) 余热利用设备的烟气阻力应满足内燃机正常工作的需求
5.4.3变工况优化设计
变工况优化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用能设备的负荷应能够使内燃机发电机组保持稳定运行,输出电功率最低应在50%以上; b)余热利用设备的选型和设计应考虑到内燃机余热参数(温度、流量等)的变化,余热利用设备应 能够在各种工况下正常运行; c)当冷、热负荷不稳定时,宜在内燃机排烟及冷却水系统上设置自动调节阀; d)余热不足时,可设置补燃装置。
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动力单元运行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在设计的环境条件和负荷范围内,应按照设计推荐的运行模式进行操作; b)当需要在设计条件之外运行时,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应首先满足热电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 况下,实现系统的优化; C) 在冷电/热电联供情况下,应结合能源负荷、能源价格、用户主导用能需求和实际供能条件,选 择以热定电或以电定热运行策略; 应及时预测热、电负荷的需求,选择不同动力单元的配置和运行模式。热、电负荷需求在设计 范围内时,应接照设计的模式运行,对手设计范围之外的情况,应首先保证热、电供应的安 全性; e)采用多套动力单元并联运行的系统,在热负荷变化比较大时,可通过启动或停运一套或多套动 力单元调节,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的高效性; 调峰锅炉应只在全部动力单元出力不足或者部分设备故障时投人; g)实时或定期检测燃料的品质,避免机组的正常运行或效率受到影响; h)根据内燃机厂商的运行和维护手册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和维护; 机房应保持良好通风,通风量应满足机组散热和助燃空气的需求,以及人体所需的新鲜空气 量,同时消除可燃气体在室内积聚的危险; 1) 宜设置远程监控及操作系统,对机组设备运行参数、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系统运 行异常或设备故障并进行处理; k)宜对机组运行数据的记录、存储,定期对机组运行状况、供能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实际 情况及时调整系统运行策略
6.2燃气轮机动力单元运行优化和管理
燃气轮机动力单元运行优化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在需要启动或停运部分动力单元来满足热负荷需求时,应优先节能率和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比 较高的4.2.1的b)1)或b)2)动力单元运行;并充分利用此类动力单元的负荷调节能力;最低热 负荷时可通过降低燃气轮机负荷调节; b)需要频繁启停部分燃气轮机动力单元时,应综合考虑不同动力单元的启停次数分配和维修 周期; C 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和负荷率,按照设计要求及时投入燃气轮机入口空气冷却或者加热装置 提高机组性能; d)燃气轮机需要定期进行离线或者在线水洗,以保持机组运行的高效性:
e)汽轮机宜滑压运行;抽凝式汽轮机的抽汽量不应超过设计的最大抽汽量; f)余热锅炉应保证主蒸汽温度和压力不超过最大设计值
6.3微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运行优化和管理
微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运行优化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并网运行条件下,应校核不同运行模式、不同负荷率条件下机组运行成本,并与其他供能方式 成本比较,以设定系统运行策略和设备启停临界值; b) 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宜在空气入口处设置进气冷却装置,以保证微型燃气轮机维持较高的发电 效率; 应针对进风系统及烟气排放系统采用相应的降噪措施,以控制系统运行噪音水平; d) 应根据机组检修计划定期对机组各系统过滤器进行清理,避免因过滤器堵塞影响机组正常运 行或降低运行效率; 适合孤岛运行模式(或双模式)的机型,应为电池定期进行均衡充电以保证电池组保持在最佳 状态。
6.4往复式内燃机动力单元运行优化和管理
往复式内燃机 a)在满足负荷需求的同时,机组应保持相对良好的运行状态和相对较高的效率; b)当负荷条件不能满足机组正常运行的最低需求时,应关停机组; c)确保内燃机的接口和边界条件稳定
A.1典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配置1
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配置
典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配置1为燃气轮机加余热锅炉,如图A.1所示
GB/T36160.2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典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配置示例
图A.1典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配置1示意图
.3中省略 该配置的特点为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全部用 于工业或者空调负荷。余热锅炉可以为 压。蒸汽供应量的调节主要通过调节燃 轮机负荷来实现
中省略 置的特点为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全部用于工业或者空调负荷。余热锅炉可以为单压或者双 供应量的调节主要通过调节燃 气轮机负荷来实现
A.2典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配置2
力单元配置2为燃气轮机加余热锅炉配背压式
图A.2典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配置2示意图
该配置的特点是余热锅炉产生的高压蒸汽进入背压式汽轮机发电,背压式汽轮机排汽全部用于工 业蒸汽或者空调蒸汽。如果采用双压余热锅炉,低压蒸汽则一般直接用于工业蒸汽或者空调蒸汽。背 玉式汽轮机排汽压力和余热锅炉低压蒸汽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蒸汽供应量的调节主要通过调 节燃气轮机负荷来实现。
A.3典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配置3
典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配置3为燃气轮机加余热锅炉配抽汽凝汽式汽轮机,如图A.3所示
GB/T36160.22018
燃气轮机动力单元配置
则来自蒸汽轮机中间抽汽。如果采 补进汽轮机发电,也可以直接用于工 业蒸汽或者空调蒸汽。蒸汽供应量的调 通过汽轮机抽汽来实现,原则上保持燃气轮机在基本负 般不超过两个
微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配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典型微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配置示例
该类型动力单元组成示意图如图 是任型燃气轮机机组内部设 回热器,回收烟气余热对进气进行预热,
B.2典型微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配置2
图B.1典型微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配置1示意
该类型动力单元组成示意图如图B.2所示。该类型动力单元的特点是不带回热器,即微型燃气轮 机内部燃烧做功后的高温烟气不在内部进行回收利用,直接排放,余热品味较高,可满足蒸汽等高品位 用热需求,但该类型动力单元发电效率相对较低
图B.2典型微型燃气轮机动力单元配置2示意图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典型往复式内燃机动力单元配置示例
典型往复式内燃机动力单元配置 该配置如图C.1所示。该配置的特点是往复式内燃机高温热水或尾气进入吸收式冷(温)水机 生冷冻水(和热水):或尾气进入余热锅炉,产生蒸汽或热水。
主复式内燃机动力单元配
图C.1典型往复式内燃机动力单元配置示意图
.... - 暖通空调管理 能源标准
- 相关专题: 冷热电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