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4620 第一类溴化锂机组试验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T34620 第一类溴化锂机组试验
测量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并需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表3测量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
6.2.1气密性和耐压性试验
6.2.1.1气密性试验
GB/T346202017
用十净、洁净空气或氮气发泡检漏和保压试验合格后,再采用氮罩法检漏,漏率不应超过2.0 Pam*/s
6.2.1.2耐压性试验
6.2.1.2.1耐压性试验应满足以下要求,
a)试验液体应为洁净的水;
b)试验压力为1.25倍的设计压力; c)水温应不低于5℃。 6.2.1.2.2耐压性试验的试验方法如下: a) 试验时容器顶部应设排气口,充水时应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尽。试验过程中容器观察表面应保 持干燥; b) 试验时压力应缓慢上升,达到规定试验压力后,保压10min。然后降至设计压力,并保持足够 长的时间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以无泄漏和异常变形为合格; C 耐压性试验完毕后应将水排尽,并用压缩空气将内部吹干。 6.2.1.2.3蒸汽型机组加热源侧按GB/T151设计、制造时,按GB/T151的规定进行耐压性试验
6.2.1.2.2耐压性试验的试验方法如下:
6.2.2名义工况性能试
机组制热量试验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并在表1规定的名义工况下进行试验
6.2.2.2加热源消耗量
试验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在制 定的同时,测定加热源消耗量。试验时若机组未进行绝热 施工,则应按附录D规定的方法修正加热源消耗量
6.2.2.3消耗电功率
在名义工况下运行,测定机组的输入电功率
在名义工况下运行,测定机组的输入电功率
6.2.2.4水侧压力损失
机组在表2规定的便用范 分别单独改变某一参数,其他条件按名义工况时的流量不 条件进行变工况试验,并将试验结果编制成表格
6.2.4部分负荷试验
在5.5.1规定的部分负荷工况下,按附录C的规定测定制热量以及对应的加热源消耗量
机组在名义工况下运行,按JB/T4330矩形六面体测量表面的方法进行噪声测量和计算,并
GB/T346202017
每台机组应在明显的位置上设置永久性铭牌,铭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铭牌内容包括: a) 制造单位名称和商标; 产品型号和名称; c) 主要参数(制热量、热水进出口温度、热水流量、余热水进出口温度、余热水流量、乏汽进口压 力、乏汽流量、水侧最高工作压力、加热源参数及消耗量、电源及配电量、运输重量等); d)产品出厂编号; e)制造日期
制造单位名称和商标; b) 产品型号和名称; 主要参数(制热量、热水进出口温度、热水流量、余热水进出口温度、余热水流量、乏汽进口) 力、乏汽流量、水侧最高工作压力、加热源参数及消耗量、电源及配电量、运输重量等); d)产品出厂编号; 制造日期
8.2.1每台机组出厂时应随机携带产品合格证、安装使用说明书
8.2.1每台机组出厂时应随机携带产品合格证、安装使用说明书。 8.2.2产品合格证的内容至少包括:
a) 产品型号和名称; b) 产品出厂编号; 检验结论; d) 检验员签字或印章; e)检验日期。
8.2.3安装使用说明书的内容至少包括:
a) 产品型号和名称; 产品的结构示意图、电气图及接线图; 安装说明和要求; d)使用说明、维修和保养注意事项
8.3.3机组应存放在库房或者有遮盖的场所。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热水和余热水水质要求 热水和余热水水质要求见表B.1
GB/T346202017
表B.1热水和余热水水质要求
■热水和余热水水质要
GB/T 346202017
通过测定流过吸收器、冷凝器的热水流量和进、出口温度来求得机组的制热量
机组的试验装置如图C.1所示。试验装置中应设有能提供连续稳定的流量和水温的附加装置
C.3.1.1 被试验机组应按制造厂规定的方法进行安装,并不应进行影响制热量的改装。 C.3.1.2 被试验机组应充分抽气,并充注规定的溶液量, C.3.1.3 排尽水管内的空气,并确认管内已灌满水。 C.3.1.4直燃型机组使用燃料应符合GB/T18362一2008的规定
15min测量一次,连续记录不少于三次的平均值为 计算依据。试验参数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1的规定
1试验参数的允许偏差
C.3.2.2机组每次测量的数据应用热平衡法校核,其偏差应在士5%以内。
试验应记录的数据见表C.2
GB/T346202017
表C.2试验应记录的数
GB/T 346202017
C.4.2试验结果计算
C.4.2.1机组的制热量按式(C.1)计算
a)蒸汽输入热量按式(C.2)计算
a)余热水放出的热量按式(C.5)计算
GB/T346202017
h f2 乏汽凝结水比焰,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2.4 机组的烟气损失按式(C.7)、式(C.8)计算: a) 燃气烟气损失按式(C.7)计算: Q=(1/3 600)q(VpylCpytpyαVorCktk) C.7 b) 燃油烟气损失按式(C.8)计算: Q=(1/3 600)q。(Vpy2Cpyt pyαVo2Cktk) ..C.8 式(C.7)、式(C.8)中: Q: 烟气损失,单位为千瓦(kW); Vpyl 每立方米干燃气烟气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每立方米(m"/m"); Cpy tpy温度下烟气的平均体积定压热容,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氏度[kJ/(m:℃)],按实测 烟气计算确定; t py 烟气出口处排烟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α 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按GB/T15319相关规定计算; Vo1 每立方米干燃气理论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立方米(m"/m); Ck tk温度下空气的平均体积定压热容,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氏度[kJ/(m3:℃)]; tk 空气进口处空气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Vpye 每千克燃油烟气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m"/kg); Vo2 每千克燃油理论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m"/kg)。 上式中Vpyl、Vpy2、Vol、Vo2按GB/T17719—2009相关规定计算。
乏汽凝结水比焰,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C.4.2.4机组的烟气损失按式(C.7)、式(C.8)
a)燃气烟气损失按式(C.7)计算:
a)燃气烟气损失按式(C.7)计算:
C.4.2.5机组的热平衡偏差按式(C.9)、式(C.
a)蒸汽型机组热平衡偏差按式((C.9)计算:
b)直燃型机组热平衡偏差按式((C.10)计算:
式(C.9)、式(C.10)中: Q: 加热源输人热量,单位为千瓦(kW); Qex 余热水放出的热量,单位为千瓦(kW); Qef 乏汽放出的热量,单位为千瓦(kW); P 消耗电功率,单位为千瓦(kW); Qh 制热量,单位为千瓦(kW)); Q: 烟气损失,单位为千瓦(kW)。 C.4.2.6 机组的性能系数按式(C.11)计算:
式(C.9)、式(C.10)中: Q, 加热源输人热量,单位为千瓦(kW); Qes 余热水放出的热量,单位为千瓦(kW); Qef 乏汽放出的热量,单位为干瓦(kw); P 消耗电功率,单位为千瓦(kW); Q 制热量,单位为千瓦(kW)); Q: 烟气损失,单位为千瓦(kW)。 4.2.6 机组的性能系数按式(C.11)计算:
式(C.11)中: Qh 制热量,单位为千瓦(kW); 加热源输入热量,单位为干瓦(kw); P 消耗电功率,单位为于瓦(kW)
GB/T346202017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机组热损失率计算方法
热损失量按式(D.1)和式(D.2)计算:
...............................(.2
热损失率按式(D.3)计算
式(D.3)中: 热损失率; 绝热施工前热损失量,单位为千瓦(kW); Q1——绝热施工后热损失量,单位为干瓦(kW); 加热源输人热量,单位为千瓦(kW)
式(D.3)中: 热损失率; Q。 绝热施工前热损失量,单位为千瓦(kW); Q:——绝热施工后热损失量,单位为千瓦(kW); Q: 加热源输人热量,单位为千瓦(kW)。
GB/T 346202017
在机组的热水及余热水配管上连接压力测试管,采用图E.1所示装置测定热水和余热水进口侧与 出口侧的压差。 压力测试管:机组的热水及余热水进出口接口上连接各自的直管,直管长度为配管内径4倍以上, 在距加接后配管内径2倍以上位置设置一个压力测试孔,其位置与热泵内部配管及连接配管的弯头平 面成垂直方向。 压力测试孔为2mm~6mm或压力测试管内径的1/10,取两者之中较小的值,如图E.2所示,与管 内壁垂直,其深度为孔径的2倍以上。其表面应光滑,孔内缘应无毛刺
图E.1压力损失测试装置
在规定水量时,测定机组进口与出口侧的压力差,此时,应完全排除仪表及仪表与压力测 接管内的空气,并充满清水
时,测定机组进口与出口侧的压力差,此时,应完全排除仪表及仪表与压力测试孔之间 充满清水。
压力损失按式(E.1)计算
式(E.1)中: 压力损失,单位为兆帕(MPa); 机组进口处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机组出口处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两压力表中心之间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出口高时取正值,出口低时取负值
.... - 暖通空调设计、计算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