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 107-201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 DB13(J)/T 107-201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756.1K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4-28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0.7地埋管换热系统ground he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理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 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文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2.0.8地埋管换热器ground heat exchanger

    理于地下的密闭循环管组构成的换热器钢结构标准规范范本,供传热介质与岩士 体进行换热,又称土壤热交换器。

    换热管路理置在水平管沟内的地理管换热器,文称水平土壤 热交换器。

    2.0.10竖直地埋管换热器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换热管路理置在竖直钻孔内的地理管换热器,文称竖直土壤 热交换器。

    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地下水换 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2.0.12环路集管 circuit header

    连接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流量相 等。

    2.0.13含水层aquifen

    地下水面下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4含沙量 sand content

    2.0.14含沙量 sand content

    水中含沙量的体积比。

    2.0.15 并身结构 well structure

    构成钻孔(成并)柱状剖面技术要素的总称,包括沉井、井 壁管、过滤管、沉淀管、管外滤料以及止水封井段的位置和管径 等。

    2.0.16抽水井 production well

    2.0.18 热源井 heat source well

    2.0.20抽水试验 pumping test

    种在并中进行计时计量抽取地下水,并测量水位变化的过 程,目的是了解含水层富水性,并获取水文地质参数

    2.0.21回灌试验injectiontest

    种向井中连续注水,使井内保持一定水位,或计量注水, 记录水位变化来测定含水层渗透性、注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的试 验。

    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测试孔(槽)进行一定时 间的连续加热试验,获得项目场区岩土热物性参数及岩土体的初 始平均温度。

    按照测试要求和采用的成孔方案,将用于岩土热响应实验的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称为测试孔。

    不开启岩土热物性测试设备的加热装置,通过记录测试孔进 出水温度的平均值作为岩土体初始平均温度的测试方法

    0.26土壤热平衡 soil heat balar

    一定时间内土壤中热量吸收和释放的平衡状况

    3.1.1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根据拟建建筑物功能特点

    对工程场地状况进行调查、收集水文地质资料和对浅层地热能资 源进行勘察。

    3.1.2 对已有水文地质资料或附近有水井或地理管换热器地质 资料的地区,可通过调查获取水文地质资料。 3.1.3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工程勘察完 戎后,应编写工程勘察报告,并对资源可利用情况提出建议

    3.1.3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工程勘察完

    3.2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

    3.2.1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内岩土体 地质条件进行勘察。

    3.2.2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地形地貌特征; 2场地内已有建筑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基 础形式及理深; 3场地内已有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市 政管网、交通设施、历史文化遗迹、电信电缆的分布及综合管线 分布:

    4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 布及其理深; 5 交通道路状况及施工所需的电源、水源等。 3.2.3 地理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岩土层的结构与分布; 2 岩土体热物性参数: 3 岩土体温度随深度的变化; 4 地下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 5 地下水径流方向、流速; 6 冻土层厚度。

    3.2.4地理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用建筑值帜在3000m 5000m时,直进行石工热 应试验; 2 应用建筑面积大于5000m2时,应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 3 竖直地理管换热系统供给建筑面积小于3000m?时,应至 少布置1个测试孔; 4 竖直地理管换热系统供给建筑面积大于10000m2时,应 全少布置2个测试孔; 5水平地理管换热系统供给建筑面积小于10000m2时,应 至少挖4个测试探槽: 6水平地理管换热系统供给建筑面积大于20000m时,应 至少每10000m挖2个测试探槽。

    3.2.5岩土热响应试验应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3.2.6测试的地理管换热器设置方式、深度和回填方式应与拟 建设的工程换热孔保持一致。 3.2.7测试设备与测试孔的连接应减少弯头、变径,连接管外露 部分应保温,且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应大于0.064W/(m.K)

    建设的工程换热孔保持一致。

    3.2.7测试设备与测试孔的连接应减少弯头、变径,连接管外露

    3.2.8岩土热响应试验应包括以下内容:

    1岩土体初始平均温度,可采用埋设温度传感器或无功率 循环法进行测定; 2岩土体热物性参数,采用恒功率加热法

    3.2.9测试仪表应符合下列要

    1任人电压稳定的请况下,加热切率的测重误差不应人 于1%; 2 流量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 3 温度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士0.2℃。 3.2.10 岩土热响应试验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热时间不应少于72h; 试验期间,加热功率必须保持恒定; 合理选择加热功率,地理管换热器出口温度稳定后,其 温度宜高于岩土体初始平均温度5℃以上,且稳定时间不应少于 12h; 4 地埋管换热器内流速不应低于0.2m/s: 5试验数据读取和记录的时间间隔不应大于10min; 6岩土热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

    3.2.11岩土热响应试验过程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劳动 保护、防火、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3.2.12 地理管换热系统最大瞬时换热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 定: 1根据可用的场地面积,宜按4m~6m间距布置换热井, 结合岩土层的结构确定换热井井深,初步确定地理管换热器的布 置。再根据单位延米的换热量,评估地埋管换热系统具有的最大 瞬时换热能力。 2地埋管换热器最大瞬时换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3.2.11 岩土热响应试验过程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劳动 保护、防火、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3.2.12 地理管换热系统最大瞬时换热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 定:

    式中: Q 地理管换热器最大瞬时换热量(kW): q 单孔设计工况下单位延米换热量(W/m); 单位延米换热量修正系数,可取0.8: Q 地埋管系统总延米数(km)

    3.3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

    3.3.1热源井的勘察设计单位应具有水文地质的勘察设计资

    3.3.2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取得水务主管部门批 准,并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对水量、水温和水质的要求,对工程场 区的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地下水水文地质勘察应采用 物探和钻探的方式进行。

    3.3.2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取得水务主

    地下水水文地质勘察应包括下

    1地下水类型; 2 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及厚度; 3 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渗透性: 4 地下水径流方向、流速、水力坡度、补给排泄条件; 5 地下水水温及其分布; 6 地下水水质; 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 3.3.4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试验应包括下 列内容: 1 抽水试验; 2 回灌试验; 测量出水水温; 4 取分层水样并化验分析分层水质; 渗透系数计算。 3.3.5 当地下水换热系统的勘察结果符合地源热泵系统要求时, 应采用成并技术将水文地质勘探并完善成热源并加以利用。成井 过程应由水文地质专业人员进行监理。 3.3.6 工程场区可持续的最大充许涌水量应根据水文地质勘查 报告和《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的规定进行计算,并 根据抽水井与回灌并的距离确定可利用的温差,计算场区内地下

    应采用成井技术将水文地质勘探井完善成热源井加以利用。成井 过程应由水文地质专业人员进行监理。

    报告和《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的规定进行计算,并 根据抽水井与回灌井的距离确定可利用的温差,计算场区内地下 水能满足的最大供热、空调负荷

    4.1.1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前,应根据工程勘察及热物性测试结 果,评估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 4.1.2 应用建筑面积大于50000m2的地源热泵系统宜布设区域 地下温度场监测系统

    4.1.3地埋管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质量检

    生产厂的合格证。理管内外表面应清洁、光滑,不应有气泡、明 显的划伤、凹陷、杂质、颜色不均等缺陷;管端头应切割平整 并与管轴线垂直。

    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下列

    口及金属接头; 4竖直地理管换热器的U型弯管接头,宜选用成型的U型 弯头成品件,不宜采用直管道煨制弯头:

    4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U型管接头,宜选用成型的U型 弯头成品件,不宜采用直管道煨制弯头; 4.1.51 传热介质应以水为首选,也可选用符合下列要求的其他介 质: 1 物理、化学性质稳定,腐蚀性小; 2 安全,与地埋管材无化学反应,泄露对环境危害小; 3 较低的冰点; 4 良好的传热特性,较低的摩擦系数: 5 易王购买、运输和储藏

    1 物理、化学性质稳定,腐蚀性小; 2 安全,与地理管材无化学反应,泄露对环境危害小; 3 较低的冰点; 4 良好的传热特性,较低的摩擦系数: 5 易于购买、运输和储藏。

    4.1.6在有可能发生冻结的情况下,传热介质应添加防冻剂

    东剂的冰点宜比设计最低运行水温低3℃~5℃。选择防冻剂时, 应考虑其对管道与管件的腐蚀性,其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对换热 的影响。

    4.1.7地理管换热系统设

    4.1.7地理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明确待理管区域内各种地下管 线的种类、位置及深度,预留未来地下管线所需的埋管空间及埋 管区域内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

    4.1.8在经济技术安全合理的情况下,可采用建筑物下埋设换热 器的方式。

    4.1.9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设计应进行全年动系

    4.1.10地埋管换热器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取热量或释热量 的要求。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辅助热源或冷却源与地埋管

    换热器并用的调峰形式,并应确保地下岩土体温度在全年使 内得的热平衡,

    4.1.11地埋管换热器应根据可使用地面面积、工程勘察结果

    参数进行设计计算。竖直地理管换热器的设计宜按本规程附录C 的方法进行计算。

    4.1.14地埋管换热器传热介质进出水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夏李运行工况下,地理管换热器侧出水温度宜低于30℃; 2 冬季运行工况下,地理管换热器侧进水温度宜高于3℃。 1.1.15 地理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理管 换热器长度内。

    令运行工况下,地理管换热器测进水温度直高 4.1.15地理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理管 换热器长度内。 4.1.16水平地理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最上层理管顶部应在冻 土层以下0.4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0.8m。单层管理设深度宜为 1.2m~2.0m,管沟间距1.2m~1.5m,双层管宜为1.6m~2.4m, 管沟间距1.8~2.1m。 4.1.17竖直地理管换热器理管深度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确定, 深度宜大于40m,钻孔孔径不宜小于0.13m,钻孔间距应根据换 热需要计算确定,间距宜为4m~6m。水平连接管的深度应在冻 土层以下0.6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1.5m。

    4.1.16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最上层埋管顶部应在冻

    4.1.18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流体应保持紊流状态,单U

    宜小于0.6m/s,双U型理管不宜小于0.4m/s,水平环路集管 宜为0.002

    宜为0.002。 4.1.19地理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 料的导热系数不宜低于钻孔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4.1.20地理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环路集管相连,且应 司程布置,并应在各环路的总接口处设置检香查并。每对供、回水 环路集管莲接的地理管环路数宜相等。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 不应小于0.6m。规模较大的地埋管换热器系统应进行分组连接 每组换热器数且宜相等

    4.1.19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

    司程布置,并应在各环路的总接口处设置检查并。每对供、回水 环路集管接的地理管环路数宜相等。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 不应小于0.6m。规模较大的地理管换热器系统应进行分组连接 每组换热器数且宜相等。

    4.1.21地埋管换热系统宜

    分设若干系统。连接中间分、集水器的地埋管环路集管或水平环 路集管,在近分集水器处设关断阀:各地埋管环路或水平环路集 管环路阻力不平衡率≥15%时,宜于集水器各支管设平衡调节 阀。应考虑中间分、集水器的维护条件,宜将中间分、集水器设 于维护用检查井内,设于检查井内的管道、阀门、分集水器应有 可靠的保温措施,检查井内应设集水井及排水装置

    4.1.22地埋管换热器安装位置应远离水井及室外排水

    宜靠近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设置

    4.1.23地理管换热系统应设自动充液及泄漏报警系统,并采取 防冻保护措施,

    4.1.23地理管换热系统应设自动充液及泄漏报警系统,并采取

    力特性进行水力计算,地理管压力损失可按附录D计算。在此基 础上,合理地确定循环水泵的流量和扬程。

    4.1.27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置反冲洗系统,冲洗水量宜为

    4.1.27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置反冲洗系统,冲洗水量宜为工作 流量的2倍

    补水管应设计量水表与漏水报警装置。进入地埋管换热系统 热介质应经可靠的过滤处理。

    4.1.29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应在埋管区域做出标志

    4.1.29地理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应在理管区域做出标志或标

    明管线的定位带,并应采用2个现场的永久目标进行定位

    4.2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

    4.2.1热源井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

    4.2.1热源井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50296的相关规定,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热源井抽水量和回灌量、水温和水质; 2 热源井数量、并位分布及取水层位: 3 井身结构、填砾位置、滤料规格及止水材料: 4.2.2 热源井设计时应采取减少空气侵入的措施, 4.2.3 渗透性好的地区抽水并与回灌井宜能相互转换,应设排气 装置。 抽水管和回灌管上均应设置水样采集口及监测口。 4.2.4 热源并数目应满足持续出水量和全部回灌的需求。回灌井

    4.2.4热源并数目应满足持续出水量和全部回灌的需

    5地下水回灌设计应符合下列

    1根据工程场区目的含水层的回灌率初步确定抽、回水井数 的比例; 2必须采取可靠回灌措施,确保地下水置换冷热量后全部口 灌到同一含水层,并不致引起其他不良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现 象; 3地下水回灌类型包括地面渗入回灌、诱导回灌和注入式回 灌。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经济合理的回灌方 案; 4注入式回灌一般利用管井进行,采用的方式有自流回灌 真空回灌和压力回灌。 4.2.6泵井管的连接部位,泵管与井管之间均需做好密封。真空 回灌时必须先抽真空,保持回灌所需的真空度。

    灌。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经济合理的回灌方 案; 4注入式回灌一般利用管井进行,采用的方式有自流回灌 真空回灌和压力回灌。 4.2.6泵井管的连接部位,泵管与井管之间均需做好密封。真空 回灌时必须先抽真空,保持回灌所需的真空度。 4.2.7回灌井井身结构宜与抽水井相同,单纯回灌井井身结构可 不同于抽水井。

    4.2.6泵井管的连接部位,泵管与井管之间均需做好密

    4.2.7回灌井井身结构宜与抽水井相同,单纯回灌井井身结构可 不同于抽水井。

    4.3.1地源热泵系统的机房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其中涉及 生活热水或其他热水供应部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 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

    4.3.2热泵机组的装机容量,应按空调计算负荷确定,不另作附

    19409的相关规定。

    4.3.3热泵系统夏李释热量与冬李取热量不平衡时,应采用复合 式地源热泵系统

    4.3.4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采用开式冷却塔时应增设

    4.3.4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采用开式冷却塔时应增设板式换热 器。

    4.3.5地源热泵系统增设蓄热(冷)装置时,应经技术经济性

    4.3.7热泵机组使用的制冷剂,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 定。

    4.3.8热泵机组、水泵、末端装置等设备和管路及部件

    力,不应大于其额定工作压力。

    4.3.10热泵机组应与各相关设备进行控制联锁,顺序启停;采

    4.3.11热泵机房内系统的

    设备状态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设备联锁与自 动保护、能量计量、故障自动报警以及中央监控与管理等。

    5.1.2地埋管换热器施工前,

    5.1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

    其他地下构筑物的功能及其准确位置,并应进行场地清理。严禁 员坏既有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应与区域规划相协调,并制定详 的施工组织方案。

    5.1.3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检查并做好管材保护

    进入现物日 位宜; 2管材和管件存放、搬运和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轻放,排列 整齐,采用柔韧性好的皮带、吊带或吊绳进行装卸,不得随意抛 摔和沿地拖拽: 3夏季施工应预防管道受热发生热变形,未安装的管材应避 光存放。

    5.1.4应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换热孔钻孔方案。

    1钻孔过程中,做好钻孔记录,包括地下岩层情况、地下水 情况; 2 钻孔开孔及终孔宜采用同一设计孔径。对于回填土、卵石

    、流沙带、破碎带等复杂地层,应采取泥浆护壁或理设套管护 壁,护壁套管内径应与设计钻孔孔径一致: 3实际钻孔孔深宜大于设计孔深1m~2m; 4钻孔施工应及时清除孔口残渣,设置排水沟和泥浆池等设 施,以过滤、储存钻孔浆液; 5当钻孔孔壁不牢固或者存在孔洞、洞穴等导致成孔困难 时,应设护壁套管或用泥浆护壁: 6 钻孔孔位偏差不应大于0.1m,钻孔的竖直偏差不应大于 1.0%,成孔孔径不应小于设计孔径。 5.1.6 竖直地理管换热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形管安装应在成孔固化后立即进行; 2 下管过程中,U形管内应充满水,打压合格后带压将换热 管下入孔内。下管时应连续缓慢放入孔内,并宜采取措施使U形 管两支管处于分开状态: 3下管完毕后U型管管端应作好临时封闭措施,防止进入杂 物。 5.1.7 竖直地理管回填灌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毕后应立即回填灌浆封孔。当埋 管深度超过40m时,灌浆回填应在周围邻近钻孔均钻凿完毕后进 行; 2回填料宜采用膨润土和细砂(或水泥)的混合浆。当地埋 管换热器设在密实或坚硬的岩土体中时,应采用水泥基料灌浆回 填.

    1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形管安装应在成孔固化后立即进行; 2下管过程中,U形管内应充满水,打压合格后带压将换热 管下入孔内。下管时应连续缓慢放入孔内,并宜采取措施使U形 管两支管处于分开状态; 3下管完毕后U型管管端应作好临时封闭措施,防止进入杂 物。

    5.1.7竖直地埋管回填灌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毕后应立即回填灌浆封孔。当埋 管深度超过40m时,灌浆回填应在周围邻近钻孔均钻凿完毕后进 行; 2回填料宜采用膨润土和细砂(或水泥)的混合浆。当地埋 管换热器设在密实或坚硬的岩土体中时,应采用水泥基料灌浆回 填:

    3灌浆材料应搅拌均匀后使用,灌浆应密实,无空腔。灌浆 宜采用孔底灌浆; 4采用孔底灌浆时,灌浆管和U型管一起下入孔中,灌浆管 内径不小于20mm,灌浆管底端宜设防堵堵头,且灌浆时应能够 将其冲开,灌浆管下入深度以距U型端头0.3m~0.5m为宜,灌 浆设备选用专用注浆泵。

    1竖直地理管换热器水平管网施工在竖直理管完成后进行, 水平管沟开挖应保护好U型换热管,防止损坏U型换热管或管 内进入杂物; 2水平地埋管换热器铺设前,沟槽底部应先铺设相当于管径 厚度的细沙。安装.时应防止石块等重物撞击管身。管道不应有折 断、扭结等问题,转弯处应光滑,且应采取固定措施: 3聚乙烯管道连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理地聚乙烯给水管 道工程技术规程》CJ101的有关规定; 4地理管系统水平集管与地理管换热器的连接:当管径小于 De63时,宜采用电熔套管连接;当管径大于De63时,宜采用热 溶对接方式。如需采用金属件丝扣连接时,必须在连接件外作防 腐处理,并设置维护检查井; 5水平理管在挖沟转弯处须用圆角,避免90°直角转弯,或 安装合适的弯管接头: 6水平地理管换热器回填料应细小、松散、均习,且不应含 石块及土块。回填过程应采用人工逐层均匀压实,回填料应与管

    道接触紧密,且不得损伤管道。

    5.1.11桩基础地埋管换热器安装时,应在管内注满水,并

    5.1.12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

    5.2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

    5.2.1 热源井并的施工队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 5.2.2 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热源井及其周围区域的工 程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 5.2.3热源井施工前要有钻孔预想柱状图,施工结束后应提交热 源井成孔综合成果图。成果图应包括钻孔综合柱状图,抽、回水 状成用图一水质八板用主

    源井成孔综合成果图。成果图应包括钻孔综合柱状图,抽、回水 试验成果图表,水质分析成果表

    热源井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0296 的有关规定。

    5.2.4热源井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

    5.2.5热源并过滤器应根据含水层岩性进行选择。采用填砾

    器的管井,井管与井孔均必须圆直,井管下入井孔时,必须安装 并管扶正器。含水层为基岩裂隙、岩溶孔隙裂隙类含水层,含水 段为较坚硬岩石时可不采用过滤器。

    5.2.7填砾石滤料必须按标准要求严格筛选,管外封闭段滤 部至井口段,采用王粘土球填实。

    5.2.8管井抽水泵宜选用潜水泵。潜水泵下放深度应在动水

    5.2.10抽水井、回灌井在进行抽水、回灌试验和试运行后 可投入正常使用。

    5.2.11抽水试验应稳定延续12h,出水量不应小于设计出水量; 回灌试验应稳定延续36h以上,回灌量应大于设计回灌量

    5.2.11抽水试验应稳定延续12h,出水量不应小于设计出水量;

    5.3.1热泵机房设备安装前,应勘查机房内的设备基础和现场施 工条件,编制重要设备吊装施工方案。

    5.3.1热泵机房设备安装前,应勘查机房内的设备基础和现场施

    5.3.1热泵机房设备安装前,应勘查机房内的设备基础

    1主机横向纵向的安装误差不大于1%o,水平误差不大于 2%0; 2 水泵的横向水平度误差小于2%o,纵向水平度误差小于 1%0; 固定措施宜采用普通膨胀螺栓、化学膨胀螺栓或地脚螺栓

    二次浇灌,并有防松动措施: 4减振措施应使用减振垫、减振器或减振台。

    4减振措施应使用减振垫、减振器或减振台。 5.3.4地源侧分集水器安装前应进行压力试验装修CAD图纸,试验压力为工作 压力的1.5倍,且不小于1.0Mpa。 5.3.5冷热源系统的冷热转换阀门应在试压与关断性能检查合 格后安装;压力试验应符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 的规定。

    5.3.5冷热源系统的冷热转换阀门应在试压与关断性能检查合 洛后安装;压力试验应符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 的规定。

    5.3.6管道系统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根据管道材质选择相应的施工工艺; 2 管道与主机、水泵等设备采用柔性连接,且不得强行对口 连接; 3机房系统供回水管路最高点分别安装排气阀、设备及系统 共回水管道最低点分别安装泄水阀和排污阀。 在与主机、水泵等运转、振动设备连接的管道处,应设置 独立、固定的支吊架; 免产生冷桥

    5.3.7机房管道穿越墙体或楼板处应设置钢制套管,并留出

    间隙;管道接口不得置于套管内;穿墙套管应做防水防火处理: 穿人防工程时,应符合有关人防工程的设计要求

    5.3.9保温工程施工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管道保温工程应在管路系统试压、冲洗合格水利图纸、图集,除锈防腐工

    ....
  • 相关专题: 热泵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