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960-2021 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技术标准.pdf

  • DB34/T 3960-2021  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技术标准.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6.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9-1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1.0.1为贯彻国家建筑节能法规和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条低能源消耗量,规范安徽省既有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 升,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1.0.1为贯彻国家建筑节能法规和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降低能源消耗量,规范安徽省既有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 升,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既有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 1.0.3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 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和地方标准的规定。

    1.0.2本标准适用于既有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

    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和地方标准的规定

    管接头标准能效提升energyefficiencyimpro

    2.0.1能效提升energyefficiencyimprovement

    通过供暖、通风、空调、配套电气、监测控制等系统的节能 改造和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供暖空调系统能源利用效率, 降低能源消耗量。

    .0.2系统诊断systemdiagnosis

    通过现场调查、检测以及对能源消费账单和设备历史运行记 录进行统计分析等方式,挖掘供暖空调系统的节能潜力,为供暖 空调系统能效提升提供依据的过程

    在能效提升措施实施前,对项目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及预期节 能效果进行测评的活动

    在能效提升措施实施后,对项自实施情况及能效提升效 行评价的活动。

    5能源消费账单energy consur

    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以契约形式向用能单位提供 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 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即通过减少能源消费、分享节能效益 以实现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的一种市场化服务方式。

    2.0.7项目边界project boundary

    实施能效提升所影响到的用能单位、设备、系统的范围和地 理位置界线。

    2.0.8 基期 baseline period

    基期内,项目边界内用能单位、设备、系统的能源消耗量 (kWh)。

    核定期内,项目边界内用能单位、设备、系统的能源消耗量 (kWh) 。

    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能源消耗或能源消 费减少的数量(kWh)

    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能源消耗或能源消 费减少的数量与能效提升前能源消耗或能源消费的数量之比值 反映了能源利用水平提高的幅度

    3.0.1能效提升主要包括冷热源系统、输配系统、冷却水系统、 末端系统、供配电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等内容。 3.0.2能效提升应在保证室内环境品质与热舒适度的基础上, 提高供暖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量。 3.0.3能效提升分为预测评、施工及质量验收、能效提升评价 运行管理四个阶段。

    3.0.4能效提升应按本文件附录A规定的流程进行

    4.1.1预测评时应根据供暖空调系统诊断结果和节能量目标, 从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4.1.2根据预测评结果,编制评估方案或评估报告。

    4.2.1根据供暖空调系统设计文件、运行状况、能源消耗量、 验测结果等进行系统诊断。 4.2.2对需要检测的供暖空调系统,检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177的有关规定

    4.2.1根据供暖空调系统设计文件、运行状况、能源消耗量、 检测结果等进行系统诊断。

    4.2.2对需要检测的供暖空调系统,检测应符合现行行业

    冷水机组、热泵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 锅炉运行效率; 冷(热)源系统能效系数

    水系统供回水温差及回水温度一致性; 循环水泵效率; 水系统补水量; 风系统平衡度; 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 水管、风管的保温隔热性能。 3冷却水系统

    空调箱与风机盘管; 能量回收装置。 5供配电系统 供电质量。 6监测与控制系统 控制阀及执行器; 温度、流量、压力等仪器仪表。

    4.3.1节能量预测时,应对供暖空调系统的基期能耗进行确定

    4.3.2基期能耗应根据能源消费账单、能耗计量数据或合同约 定的方法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期能耗的确定应以3年供暖空调系统完整循环运行工 况为单位长度; 2能源消费账单完整,基期能耗应按近3年的能源消费账 单确定; 3能源消费账单不完整,基期能耗应按近3年的能耗计量 数据确定; 4不具备本条第2、3款的条件,基期能耗可采用合同约定 的方法确定; 5基期能耗应采用资料核查和现场核验相结合的方式确 定。 4.3.3依据基期能耗,通过测算或标准化模拟方法进行供暖空 调系统节能量预测

    4.3.4能效提升实施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m的供暖空调系

    4.3.5采用测算方法对供暖空调系统进行节能量预测时,应根

    据设备的使用年限、系统形式进行计算与修正,必要时可委托第 三方检测机构检测。

    4.3.6采用标准化模拟方法对供暖空调系统进行节

    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根据能效提升技术方案,制定校准化模拟方案: 2采用通过认定的逐时能耗模拟软件。 4.3.7节能率预测应按下列公式:

    eev 节能率预测值(%); Ee——节能量预测值(kWh); Eb 一 基期能耗(kWh)。

    Eev eev × 100% Eh

    4.4.1能效提升实施建筑面积小于20000m的公共建筑供暖空 周系统,可编制评估方案;实施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m的公 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应编制评估报告

    4.4.1能效提升实施建筑面积小于20000m的公共建筑供

    调系统,可编制评估方案:实施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m 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应编制评估报告。 4.4.2 评估方案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项目概况及供暖空调系统现状: 技术方案经济性分析、技术措施和运行策略等; 3 节能量预测等。 4.4.3 评估报告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项目概况及供暖空调系统现状; 2 必要性分析; 3 技术方案经济性分析、技术措施和运行策略等; 4 节能量预测; 5 社会效益分析等。 444 过任安求评任报生营境本立身D航空进信

    4.4.4评估方案或评估报告宜按本文件附录 B规定进行。

    5.1.1能效提升评价前应进行施工质量验收,并应符合国家和 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1.2能效提升评价时应进行节能量核定,节能量核定值应符 合节能量预测值 5.1.3能效提升评价时应依据节能量核定值,从节能效益、经 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分析,编制评价报告。 5.1.4评价报告宜按本文件附录 C规定进行编制

    5.1.4评价报告宜按本文件附录 C规定进行编制

    5.2.1节能量核定时,应在项目边界内对节能量进行测量和验 证,制定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方案。

    1核定期与基期的周期应保持一致; 2能源消费账单完整,节能量核定应采用账单法确定; 3不具备本条第2款的条件,节能量核定可采用检测法 示准化模拟法或合同约定的方法确定。 5.2.3节能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H S × 100% Eb+AE

    式中: e 节能率(%); E 一一节能量(kWh); Eb一 基期能耗(kWh); △E一一基期能耗修正量(kWh)。 .4节能量核定时,能效提升前后运行条件不一致时,应对

    5.2.5基期能耗修正量宜按下列方法计算:

    1建立基期能耗与影响能耗的主要因素的相关性模型,按 下式计算;

    2基期能耗修正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Xi 基期主要影响因素的值; x, 核定期主要影响因素的值

    Eb =f(x1, X2, .., xi)

    6.1.1能效提升技术方案应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综合 分析,选取适宜的技术措施 6.1.2 能效提升宜结合主要设备的更新换代进行。 6.1.3冷热源、输配、冷却水、末端等系统能效提升时,各系 统的配置应相互匹配

    1冷水机组性能系数、锅炉热效率应优于国家和地方现行 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标准》DB34/5076的有关规定; 2冷热源设备的单台容量及台数应适应供暖空调负荷全年 变化特征,且在部分负荷时应能高效运行。 6.2.2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工业余(废)热、城 市集中供热、区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等供能方式。 6.2.3具有多种能源可利用时,宜采用多能互补方式,并合理 分配各能源占比,对能源进行梯级利用。 6.2.4利用低谷电能够明显起到对电网“削峰填谷”和节省运 行费用时,宜采用蓄能系统供冷供热。 6.2.5过渡李和冬李有供冷需求的建筑,可采用冷却塔供冷方 式。

    6.2.6全年需长时间同时供热和供冷且内区有天量稳定余热的

    6.2.6全年需长时间同时供热和供冷且内区有天量稳定余热的 建筑,内外区供冷与供热量匹配时,宜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 5.2.7有稳定生活热水需求的建筑,宜选用热回收型冷水机组

    6.2.8锅炉与换热设备系统改造时,应设置根据室外温度变化 自动调节供热量的装置。

    6.3.1输配系统的能效提升应符合下列规定:

    6.3.1输配系统的能效提开应符合下列规定: 1风机能效限定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机能效限定 值及能效等级》GB19761中2级及以上的规定; 2水泵能效限定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 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中2级及以上的规定。 6.3.2水泵扬程过天与系统阻力不匹配时,宜采用设置水泵变 速控制装置或更换水泵等措施。 6.3.3冷热负荷随季节或使用情况变化较大的系统,在保证系 统运行安全可靠时,宜将定水量系统改造为变水量系统。 6.3.4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相差较天的一级泵系统,输 配系统能效提升潜力较天时,宜采用二级泵系统。 6.3.5技术经济合理时,冷冻水系统宜采用大温差、小流量技术 6.3.6冷、热负荷变化大、低负荷运行时间长的全空气系统, 宜将定风量系统改造为变风量系统 6.3.7水力不平衡的系统,宜减小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差 或设置调节装置。

    6.4.1冷却塔能效提升时其耗电比、水率均应符合国家现行 标准《机械通风冷却塔第1部分:中小型开式冷却塔》GB/T 7190.1、《机械通风冷却塔第2部分:大型开式冷却塔》GB/T 7190.2及《机械通风冷却塔第3部分:闭式冷却塔》GB/T7190.3 的有关规定。

    6.4.27 在冷水机组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冷却水系统可采用变流 量控制。

    6.4.2在冷水机组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冷却水系统可采用变流

    6.4.4多台冷却塔的并联运行宜采用群控系统。

    6.4.4多台冷却塔的并联运行宜采用群控系统。

    6.5.1末端设备的能效提升应符合下列规定:

    b.5.1 未需设备的能效提升应付合下列规定: 1 更新后的设备应高效节能; 2 应设置温度调控装置。 6.5.2过渡季和冬季有供冷需求的局部房间或区域,应优先采 用直接利用室外空气进行降温的方式。 6.5.3 未端系统改造时,风机盘管或空调箱不应采用吊顶或机 房集中回风方式。 6.5.4 进行新、排风系统改造时,宜采用排风热回收措施。 6.5.5 全空气系统改造时,宜采用全新风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

    6.6.1供暖空调系统配套的供配电系统,应设置分项计量;供 电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6.2供配电系统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电度、 锁率等监测参数宜通过数据网关与监测、控制系统集成,满足供 暖空调系统监测、控制和能效对比的要求

    6. 7 监测与控制系统

    6.7.1能效提升时,监测与控制系统功能应满足冷热源、输配 令却水、末端和供配电等系统技术方案的要求。 6.7.2能效提升时,监测点宜按附录D设置。 6.7.3能效提升实施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m的供暖空调 系统应采用运维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平台应满足不同管理层的节 能管理要求。

    1具有监视检测及控制、数据采集存储、主要设备运行时 间累计等功能; 2具有数据管理、系统维护和诊断、运维管理等功能; 3具有权限管理、系统组态等功能,宜具有报表生成及打 印、档案管理等功能; 4通过监控界面对各系统参数、设备状态、仪表信号等进 行监视,对必要的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7.1.1运行管理方案应依据评估方案或评估报告,结合实

    7.1.1运行管理方案应依据评估方案或评估报告,结合实际使 用情况制定。

    7.1.2系统节能运行应符合室内设计参数和用户使用要求

    7.2.1应依据评估方案或评估报告优化运行策略,并通过系统 设备运行数据和能耗数据定期分析比对,持续优化。 7.2.2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和系统负荷变化调整冷水机组出口温 度设定值。 7.2.3节能运行管理应满足设计标准和用户使用要求,合理设 置室内温度。 7.2.4 根据空间使用功能调节分区温度,合理降低室内过渡区 间的温度标准

    7.2.4根据空间使用功能调节分区温度,合理降低室内过渡区 间的温度标准。

    附录 A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实施流程图

    图A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实施流程

    附录B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评估方案

    B.0.2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信息收集及评估

    附录 C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评价报告

    C.0.1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评价报告要求

    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评价工作完成后,应由评价机构出具 能效提升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真实反映出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 升范围、能效提升技术措施、能效提升节能量及节能率。应包括 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委托单位名称; 2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基本情况、能效提升范围 能效提升面积、能效提升内容及技术概述、能效提升完成时间等: 3 评价依据、评价内容及目的; 4评价时间,报告完成日期; 5项目的主要能效提升技术措施、节能量计算及有关数据 汇总; 6评价结果,包括项目能效提升节能量、能效提升节能率 等,并结合运维情况分析能效提升的潜力; 7评价、审核、批准人员的签名及评价机构名称等。 C.0.2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评价一览表

    0.2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评价

    续表C.0.2口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口写字楼建筑;口宾馆饭店建筑;竣工日期口商场建筑;建筑类型「口文化教育建筑;口医疗卫生建筑;口体育建筑;口综合建筑;评价日期口其他建筑;口学校等建筑群。共计实施能效建筑面积万m万m提升面积投资方式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PPP口业主投资资金口其他:能效提升主要能效提升技术措施简介内容能效提升冷热源技术措施简介水泵...分别列出供暖空调系统的主要能效提升措施。评价方法口测算法口账单法口其他评价结果序号评价内容基期能耗核定期能耗节能量(kWh)(kWh)(kWh)冷热源能效水泵提升效果.....合计基期年平均能耗2(吨标准煤/年)3节能量(吨标准煤/年)21

    不锈钢标准续表 C. 0. 2

    1项目概况 包括:项目名称、地点、建成时间、使用功能、总建筑面积; 能效提升范围、能效提升面积、能效提升内容及技术概述、能效 提升完成时间等。 2评价目的及依据 1)评价目的及内容 开展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评价的目的及内容。 2)评价依据 开展评价工作所依据的标准规范、申报材料、设计图纸 文件、工材料及能源消耗账单等。 3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选择的依据、基础。 4能效提升前项目情况概述

    能效提升前项目基本情况,供暖空调系统现状,计量监测和 管理情况,运行管理制度等。 5能效提升技术措施及形式核查 根据项目实际能效提升情况,明确各项能效提升范围及措 对能效提升前后的性能参数进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 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系统、输配系统、冷却水系统、末端 、供配电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等。 6节能量及节能率计算 1)基期能耗确定 按照分项用能系统分别明确基期、核定期影响用能系统 或设备能耗的主要因素变化情况,包括气象条件、空调面积 运行时数、使用率、使用需求等,依据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 确定基期能耗; 2)节能量、节能率计算。 根据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项目实际情况,核算能效提 开前后的耗能量、单项节能量,并计算项目总节能量和节能 率。 7附件 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图文资料、能源账单、现场检测报告,用 备类型与数量、运行记录、气象参数记录等证明材料

    附录 D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监测点设置及信号反馈表D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监测点设置及信号反馈序号系统名称监测对象监测点设置及信号反馈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变频反馈、机组耗压缩机电量、电流百分比、累计运行时间冷水进出水温度、冷却水流量、水流开关、进冷凝器机组出口压差、冷凝压力进出水温度、冷冻水流量、水流开关、进蒸发器冷热源出口压差、蒸发压力系统手自动、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变频反馈、风冷热泵进出口压力、耗电量、累计运行时间运行状态、烟气温度、故障状态、进出水锅炉温度、水流量、进出口压差、燃料消耗量、耗电量、累计运行时间换热器一二次侧进、出口温度、压力、流量手自动、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变频反馈、水泵进出口压力、耗电量、累计运行时间电动阀门2输配系统开关状态、开度指示、故障状态水过滤器前后压差分、集水器温度、压力(或压差)、流量进出水温度、手自动、运行状态、故障状冷却水3冷却塔态、变频反馈、风机耗电量、累计运行时系统间、补水量手自动、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变频反馈、耗电量、累计运行时间、机外余压、送回4末端系统空调机组风温度、新风温度、低温开关(低温报警)新回风阀开度、滤网压差、进出口压力、水阀开度、进出水温度24

    续表 D. 0. 1

    1为了便于执行本文件条文时区别对待金融标准,对要求程度不同 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
  • 供暖标准
  • 相关专题: 供暖空调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