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US 02-2020 住宅通风设计标准.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T/CSUS 02-2020 住宅通风设计标准
4.4.1建筑长边的门窗洞口宜朝向夏李、过渡李节的主导风向。 4.4.2门窗洞口设计宜选取穿堂型的开窗位置, 4.4.3当房间相对的两面墙上各开有一个通风口时,进风口朝向与主导风向宜偏斜45°左右; 当房间相邻的两面墙各开有一个通风口时,进风口宜直接正对主导风向;相邻墙上的进出风 口不宜过近。 4.4.4当采用单侧通风时,通风窗口平面与主导风向间的夹角宜在40°~65°之间。 4.4.5每套住宅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应符合表4.4.5的要求。自然通风室 外风速应根据当地夏季、过渡季节的平均室外风速确定,取值应按附录B。当自然通风开口 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不满足要求时,应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进行优化和评价。
5室外风速每套住宝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
4.4.6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其直接或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卧室、起居室(厅)、明卫生间的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 1/20;当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外设置阳台时,阳台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采用自然通 风的房间和阳台地板面积总和的1/20; 2厨房的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得小于0.60m; 当厨房外设阳台时,阳台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厨房和阳台地板面积总和的1/10,并 不得小于0.60m。 4.4.7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开窗设计应考虑热压通风。 4.4.8住宅主要功能房间的窗扇开启方向设计应有利于将室外风引入室内。 4.4.9自然通风设计中所选用的无动力门窗用通风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门窗用通风 器》JG/T233的规定。
5.1.1机械通风设计应包括新风量计算、新风系统选型、气流组织设计、风管与设备设计、 监测与控制设计等。 5.1.2住宅有供暖空调系统时工字钢标准,机械通风系统宜结合供暖空调系统一并设计。 5.1.3机械通风系统所使用的设备、材料应满足经济性、防火性能、耐腐蚀性、环保性能、 节能性能和施工性能等要求
5.2.1新风系统的最小设计新风量应采用换气次数法,并应按下式计算:
Qmin = F× h × n
居住面积(m); 房间净高(m); 换气次数(次/h)
流新风系统。 5.3.2采用热回收的双向流新风系统,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1对净节能量做分析计算,选择适宜的热回收设备类型; 2配置了热回收设备的新风系统,宜减小新风冷热回收所需冷热源设备容量 3在新风风道系统或新风热回收机组上宜配置自动或手动控制的新排风旁通装置; 4新风热回收机组的热回收能效应优于GB/T21089规定的能效限定值。 5.3.3当仅对单个房间进行新风系统设计时,宜选用无管道系统
5.4.1室外新风口应设在室外空气较清洁区域, 5.4.2室外新风口位置与室外潜在污染源的最短距离不应小于表5.4.2的规定
表5.4.2新风口与污染源最短距离
刺激性强的臭气,如厨房、燃气热水器与卫生间的排气等 2防章在辐排
:距离车辆排气最近的位置
5.4.3室外新风口、排风口的布置不应造成室外新风和排风短路,并宜满足下列规定: 1当新风口和排风口布置在同一高度时,宜将风口对向不同朝向,水平距离不宜小于 1.0m; 2当新风口和排风口不在同一高度时,新风口宜布置在排风口的下方,新风口和排风口 宜将风口对象不同朝向,垂直方向的距离不宜小于1.0m。 5.4.4室内气流组织应进行优化设计,住宅新风系统应将新风直接送至卧室、起居室等主要 功能房间,并应将室内污浊空气排至室外。 5.4.5新风系统设计宜保证卧室、起居室等主要功能房间维持正压。 5.4.6厨房、卫生间应采用局部排风系统减少污染气体扩散,并宜设计自然补风。 5.4.7当室内同时设置送风口和排风口时,送排风口布置应使气流穿越人员主要活动区域, 不应造成室内送风和排风的短路。
5.5.1风管设计应保证有效的新风输送和分配。 5.5.2金属风管和非金属及复合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相关规定。 5.5.3非金属及复合风管的污染物浓度限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非金属及复合风管》JG/T 258标准的相关规定。 5.5.4风管的截面尺寸的应根据新风量及风管内空气流速要求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相关规定。 5.5.5新风系统各并联环路的压力损失应进行水力平衡设计,并宜采用假定流速法。各并联 环路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不宜超过15%。当通过调节管径无法达到要求时,应设置调节装 置。 5.5.6室内送风口的风速应根据送风方式、送风口类型、安装高度、室内允许风速和噪声标 准等确定。消声要求较高时,风速宜采用2m/s~3m/s,室内新风口应设置调节风量装置。 5.5.7风管与通风机及空气处理机组等振动设备的连接处,应装设柔性接头,其长度宜为 150mm~300mm 5.5.8室外新风口宜选用防雨、防蚊虫、防倒灌的管罩,管罩宜安装在容易清扫的位置。 5.5.9在夏季空调和冬季供暖的室内设计热湿环境条件下,室内风口应进行防结露验算。 5.5.10新风机选型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的要求。 5.5.11新风机、主要电气元件及电源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
1部分通用要求》GB4706.1的要求。 5.5.12新风机噪声水平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对房间 允许噪声级的规定。 5.5.13双向流带热回收的新风机应具有旁通和防冻功能,宜校核排风侧的霜冻点温度,并应 采取新风预热等措施。
5.6.1住宅主要功能房间宜对温度、湿度、CO2浓度、PM2.5浓度进行监测,并宜设置CO2、 PM2.5超标报警功能。 5.6.2新风系统宜根据3.0.2对CO2浓度的要求进行启停控制。 5.6.3空气净化系统宜根据PM2.5浓度进行启停控制。 5.6.4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应满足现行团体标准《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仪》T/CSUS02的要 求。 5.6.5严寒地区的新风系统应设置电动阀,控制辅助加热设备的启停
5.6.1住宅主要功能房间宜对温度、湿度、CO2浓度、PM2.5浓度进行监测,并宜设置CO2 PM2.5超标报警功能。 5.6.2新风系统宜根据3.0.2对CO2浓度的要求进行启停控制。 5.6.3空气净化系统宜根据PM2.5浓度进行启停控制, 5.6.4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应满足现行团体标准《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仪》T/CSUS02的要 求。 5.6.5严寒地区的新风系统应设置电动阀,控制辅助加热设备的启停
6.1.1在室外PM2.5年平均浓度不满足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二级浓度限 值的地区,住宅空气净化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自然通风的住宅应选配空气净化器; 2机械通风的住宅应采用回风净化装置、空气净化器或新风净化装置。 6.1.2空气净化器和机械通风的回风净化装置应按最小PM2.5洁净空气量(CADR)进行选型。 6.1.3机械通风的新风净化装置应按PM2.5一次通过效率(n)进行选型。 也耗材宜设置报警装置或其他方法提醒用户更换
6.2.1空气净化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空气净化器》GB/T18801的要求。 6.2.2自然通风下空气净化器的最小PM2.5洁净空气量应根据下式计算。
6.2直然通风下的空气净化器选型
6.3机械通风下的空气净化设计
6.3.1通风系统用空 净化装置》GB/ 34012的规定 6.3.2当仅采用新风净化装置时
C一一室内PM2.5设计浓度(μg/m)(取浓度不大于35μg/m); Co一室外PM2.5设计浓度(ug/m3)(见附录C)。 6.3.3当同时采用回风净化装置/空气净化器和新风净化装置时,新风净化装置宜先选择现行 国家标准《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GB/T34012规定的PM2.5净化效率等级C以上,并 按下式计算回风净化装置/空气净化器的CADR值:
7.0.1住宅通风改造,应减少对建筑外立面的影响。若采用管道新风系统,不应对结构安全 造成的影响。 7.0.2住宅通风改造宜选用无管道新风机、窗式通风器、空气净化器等方式。 7.0.3无管道新风机和动力窗式通风器的新风量应符合本标准第5.2节的规定。 7.0.4新风系统改造时,室外新风口位置选择宜符合本标准第5.4节的规定。 7.0.5空气净化器的选型应符合本标准第6.2节和第6.3节的规定。 7.0.6无管道新风机的空气净化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第6.3节的规定
附录A自然通风模拟方法
A.1.1自然通风模拟过程可分为室外风环境模拟和室内通风模拟。 A.1.2自然通风模拟气象参数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的规 定选取。当需模拟建筑所在地区未列入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 的数据库,可选择临近地区的气象参数。 A.1.3当所模拟建筑周边无特别遮挡以及建筑周边风场与城市总体风场较为一致时,可直接 采用本标准附录B的气象参数作为室内通风模拟的边界条件;若需模拟建筑的所在地区未 列入本标准附录B,可利用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中的气象参 数,按下列步骤计算所在地区的气象参数作为室内通风模拟的边界条件: 1根据所在地区的气象参数,取一年中日平均温度稳定高于10℃的时间段为计算时间 段; 2统计在计算时间段的最大频次风向为主导风向: 3计算时间段主导风向上的风速平均值为平均风速: 4计算时间段的气温平均值为平均气温。 A.1.4当住宅建筑周边有遮挡以及建筑周边风场与城市总体风场不一致时,宜进行室外风环 境模拟求得室内通风模拟的边界条件。 A.1.5室外风环境模拟应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 A.1.6室内通风模拟应按下列情况选择合适的模拟方法: 1当基于单个计算区域内空气均匀混合的前提下评估建筑各区域(房间)自然通风效果 时,宜采用多区域网络模型法; 2当需要详细描述单个区域(房间)内不同位置处的自然通风效果时,宜采用计算流体 力学(CFD)方法。 A.1.7自然通风模拟宜同时考虑风压通风和热压通风
A.2.1室外风环境风环境模拟宜采用CFD方法,且应包括下列主要流程: 1确定合理的计算空间域、建筑模型再现区域,并进行网格划分; 2确定合理的边界条件,包括来流入口风速分布、出口、顶部、侧部、以及其它壁面边 界等; 3选择适宜的计算模型、差分格式、及迭代收敛标准; 4输出模拟结果。 1.2.2室外风环境模拟应根据目标建筑所覆盖的水平区域和主体高度确定合理的计算域、建 筑模型的再现域,并应进行下列网格划分: 1计算域 以目标建筑或目标区域为中心,计算域的来流入口和侧面到建筑边缘的距离应至少为建 筑主体高度的5倍,计算域的气流出口到建筑边缘的距离应至少为建筑主体高度的10倍, 计算域的垂直范围尺度应至少为建筑主体高度的3倍。 2再现域
建筑模型的再现域应符合表A.2.2的要求。
表A.2.2建筑模型的再现域要求
注1:H为目标域内最高建筑物的高度;目标域为用地红线内建筑覆盖区域。 注2:再现域为需要数学建模的控制区域。
H为目标域内最高建筑物的高度;目标域为用地红线内建筑覆盖区域。 再现域为需要数学建模的控制区域。
A.2.5室外建筑通风模拟应输出下列结果
1目标建筑及楼层处的风速分布图及风压分布图; 2建筑立面上表面压强分布,及目标建筑外部各开口处的压强
A.3室内自然通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
A.3.1自然通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的模拟包括"耦合模拟"及“解耦模拟”。 A.3.2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应在确定室外风环境的基础上解耦模拟,或者与室外风环境 合模拟。
A.3.3室内自然通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应包括
1建立模型,根据模拟住宅的尺寸信息与门窗开口位置在建模软件中建立几何模型; 2确定计算域和合理划分网格; 3输入边界条件。若是解耦模拟,以室外风环境模拟获得的压力或风速以及温度参数作 为模拟的边界条件; 4进行模拟设置,确定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的控制方程包括端流模型方程,选择 离散方法以及数值计算方法; 5进行迭代计算,检查数值计算残差以及计算结果的稳定性,确保迭代计算结果收敛; 6输出模拟结果,包括速度场、温度场、压力场及其它参数。 A.3.4CFD模拟应合理格划分网格,保证建筑最小格局的尺寸精度,满足所采用的壁面函数 对第一层近壁面网格的要求以及网格独立解的需要。 A.3.5室内自然通风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考虑热压通风时,应按实际运行工况进行室 外空气温度和室内热源的设置。 A.3.6建筑自然通风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计算应输出下列结果,有条件时可与实验值 进行对比: 1室内1.5m高处平面风速分布图和风速矢量图; 2主要房间的换气次数或室内空气龄分布图: 3室内温度或热舒适参数分布图。
A.4室内通风多区域网络模型法
A.4.1不考虑房间内部的空气流动形态和分布对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时,宜采用多区域网络 模型法,且模拟软件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A.4.1不考虑房间内部的空气流动形态和分布对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时,宜采用多区域网络
.4.1不考虑房间内部的空气流动形态和分布对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时,宜采用 模型法,且模拟软件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1可根据建筑模型布局,设定各房间及其内外门窗的开口特性,包括:房间体积、户型 布局朝向、门窗开口面积、阻力系数、门窗位置等; 2室内自然通风流动模拟时,可输入典型工况下的室外气象参数以及室内热源情况,包 括室外风速、风向、建筑前后压差、室内人员、灯具、电器发热功率等; 3室内污染物浓度模拟时,可输入室外污染物浓度数据,并可对不同房间的室内源强度 分别进行设置,如由厨房、吸烟产生的PM2.5源和人呼吸产生的C02源等: 4可输出各房间的有效通风量、换气次数、室内污染物浓度等评估房间通风效果的结果; 5当采用全年工况逐时模拟时,应具有时间表设置功能:可读取全年气象参数文件,与 全年室外污染物浓度数据
A.4.2自然通风的多区网络通风模拟应包括下列主要流程
1建立模型,根据住宅户型的布局与门窗开口位置在软件或辅助建模软件中建立模型, 般以各独立功能房间为基础进行分区,输入房间和门窗尺寸并建立房间之间、房间与外部 环境的流动连通关系:
2输入参数,在模拟软件中输入与通风相关的边界条件、门窗特性、热源参数、气象数 据等; 3根据设置的模拟时间段,时间步长,运行模拟计算直至计算结果收敛; 4输出模拟结果并进行后处理,检查数据合理性并进行必要的校核,最终完成模拟结果 分析。 A.4.3自然通风多区域网络模拟的建筑模型应包括建筑户型布局、朝向、门窗的可开启面积
1在典型气象条件下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模拟时,应在完成建筑群室外自然风环境模拟分 析的基础上进行,并应将所得的建筑物相应开口上的风压或窗前风速(大小和方向)与风压 系数作为室内自然通风模拟设计的边界条件;当窗前风速取值有困难时,可直接采用典型气 象的主导风速和风向作为边界条件;设置内门外窗全开。典型气象参数可按本标准附录B 选取; 2当进行全年逐时自然通风和室内污染物浓度模拟时,应采用当地全年室外风速、风向 和污染物浓度,作为室内自然通风模拟设计的边界条件,设置门窗开启条件或时间表、室内 污染物源强、室内空气净化性能参数等; 3门窗开口流量系数等相关参数,应根据测试或经验数据合理选用。 A.4.5典型气象条件下的室内自然通风模拟输出结果应包含典型气候的自然通风换气次数 A.4.6全年逐时自然通风模拟和室内污染物浓度模拟输出结果应包含室内PM2.5和CO2逐时 或逐日浓度及不满足率
A.5.1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案例
3选择室外风环境边界条件
μ= o() k(z) = a(I. (z)U(z))
WABL (z) = ( k(z+ Zo) ε(z) w(z) = C.k(z)
9.793zo = 5
A.5.2多区域网络模型法模拟案例
中心平面内1.5m处的风速分布图和风速量图
2模拟条件设置 多区域网络模拟法的边界条件设置主要有两种方式: a)室内自然通风模拟是在室外风环境模拟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附录B确定过渡季典 型风速、风向,以过渡季节典型风速、风向作为室外建筑风环境模拟的边界条件,模拟得出 住宅户型开口前后压力值,作为室内自然通风模拟的边界条件。此步骤一般应用于室内稳态 自然通风模拟。以深圳地区的典型气候参数为例:典型风向为SSE,平均风速2.33m/s。内 门、外窗可开启部分全部开启。卧室2人、客厅4人。 b)多区域网络法也可采用窗前风速、风向与各个建筑立面在各风向下的风压系数作为 模拟边界条件,得出通风换气量,其中若窗前风速、风向难以取得可采用气象数据代替。此 步骤一般应用于室内全年动态自然通风模拟。模拟全年8760小时住宅室内通风量的动态值, 室内CO2和PM2.5的浓度,并可统计室内CO2和PM2.5浓度不达标时间占比率。
住宅室内PM2.5与CO2浓度的模拟 以室内源强为模拟中的源项,住 宅室内PM2.5浓度的模拟需要明确室内烹饪、抽烟等室内源与室外PM2.5浓度,本案例中源 强度如表A.4.4所示,住宅室内CO2浓度主要为人员散发与室内外本底浓度,本底浓度可取
b)污染物不达标时间占比率模拟
附录B主要城市室内通风模拟的气象参数
表B.0.1各主要城市计算时间段的气象参数
C.0.1各主要城市PM2.5室外设计浓度按表C.0.
附录 C室外PM2.5设计浓度
表C.0.1PM5室外设计浓度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规程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规程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4706. 《空气净化器》GB/T1880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 《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GB/T34012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建筑门窗用通风器》JG/T233 《非金属及复合风管》JG/T258 《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 《住宅建筑室内装修污染控制技术标准》JGJ/T436 《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JGJ/T440 《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设计标准》JGJ/T461 《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02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仪》T/CSUS02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41 《空气净化器》GB/T1880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 《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GB/T34012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建筑门窗用通风器》JG/T233 《非金属及复合风管》JG/T258 《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 《住宅建筑室内装修污染控制技术标准》JGJ/T436 《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JGJ/T440 《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设计标准》JGJ/T461 《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02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仪》T/CSUS02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0.2非住宅类居住建筑包括别墅、宿舍、公寓。通过通风来解决装修污染问题电动汽车标准规范范本,不是本标 准的主要目的。装修污染控制参考现行行业标准《住宅建筑室内装修污染控制技术标准》 JGJ/T436
表1改善热舒适性的换气次数评价指标取值
4.1.1考虑北方冬李寒冷,采取措施防正冷风进入房间对热舒适和能耗的影响。 4.1.2场地与总平面设计在住宅小区布局的时候,要考虑利于室外空气流动,留出通风廊道。 4.1.5在方案设计时,对建筑方案进行通风模拟计算,研究立面造型、功能分区、平面布局 等对自然通风的影响,分析建筑的整体通风状况,得到方案的自然通风效果,结合建筑功能、 造型以便优选方案;在初步设计时,对房间的换气次数进行模拟计算,出具自然通风模拟计 算书,通过计算结果分析主要部件位置、开口位置对通风效果的影响,提出建筑设计的改进 方案,以优化各主要部件的位置 通风 通风口及导风构件的尺寸
4.2场地与总平面设计
1.2.1夏季或过渡季节上风向位置宜开阔,容易引风。而在冬季冷风上风向位置或临街位置 布置绿化或其他阻挡的建筑物。在南方,通风廊道设计能让风顺利通过住宅区,使整体布 高更合理。 4.2.2引入优质风,建筑排布沿风向从低到高暖通空调图纸、图集,反之非优质风,则需阻挡。
图1街区建筑群布置示意图
4.2.4根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大面宽板式建筑容易阻挡通风,应留出一定的 通风道。对于建筑挡风作用来看,吹过建筑物的风会在建筑物背后的活动场地上形成一个弱 风区域,称为紊流区,也形象称为风影区。研究表明,通常弱风区长度(风影长度)是单位 建筑宽度的2倍,例如对于多层的条式建筑,当建筑长度从20m增大到80m时,其背后的 弱风区长度(风影长)相应从40m增天到75m,大大超过了建筑前后排的日照简距,建筑 间距特别是住宅建筑的建筑间距往往小于这个风影长度间距,低层住户的通风条件会受到前 排建筑风影的影响。考虑到建筑长度超过80m时也必须要设置人行通道,故取80m作为是 否架空的判断条件。一栋建筑的架空率等于本楼中可以穿越式通风的架空层建筑面积占建筑 基底面积的比率。其中,可穿越式通风的架空层除了底层外,也包括18m高度以下各层中 可穿越式通风的架空楼层的建筑面积。空中花园是指建筑中间层部位架空留出花园位置,有 别于屋顶花园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