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806-2022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为规范北京地区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工作,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低温热水为热媒、加热电缆或低温辐射电热膜为电加热元件的地面辐射供暖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6加热电缆及电热膜地面供暖设计选型,应符
1加热电缆额定线功率不宜大于17W/m;电热膜工作时,膜表面温度不应超过60℃; 2加热电缆应具有接地导体和屏蔽层,电热膜应具有安全接地措施。 3.1.7电热膜地面供暖,电热膜和地面面层之间应装设等电位连接用金属网,金属网应覆盖电热膜 的全部铺设范围,并采用直径不小于3mm且网格不大于150mm×150mm的钢丝网,相邻金属网之间应 互相焊接并可靠接地:混凝土填充式加热电缆地面供暖,加热电缆下应铺设金属网,金属网之间应 连为一体并可靠接地,金属网直径不小于1.0mm且网格不大于100mm×100mm。 3.1.8装配式建筑地面供暖,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或供暖板地面供暖方式; 2设备、加热部件和管道应与建筑、结构、装修一体化设计; 3设备、加热部件和管道应标准化、模块化,并与建筑模数相协调; 4加热部件和管道敷设宜采用与预制构配件分离方式,不应敷设于预制构件及预制叠合楼板的 E
1加热电缆额定线功率不宜天于17W/m;电热膜工作时,膜表面温度不应超过60℃; 2加热电缆应具有接地导体和屏蔽层,电热膜应具有安全接地措施。 3.1.7电热膜地面供暖,电热膜和地面面层之间应装设等电位连接用金属网,金属网应覆 的全部铺设范围,并采用直径不小于3mm且网格不大于150mm×150mm的钢丝网管道标准,相邻金属 互相焊接并可靠接地;混凝土填充式加热电缆地面供暖,加热电缆下应铺设金属网,金属 连为一体并可靠接地,金属网直径不小于1.0mm且网格不大于100mm×100mm。
3.1.8装配式建筑地面供暖,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或供暖板地面供暖方式: 2设备、加热部件和管道应与建筑、结构、装修一体化设计; 3设备、加热部件和管道应标准化、模块化,并与建筑模数相协调; 4加热部件和管道敷设宜采用与预制构配件分离方式,不应敷设于预制构件及预制叠 现浇层内
3.1.9地面供暖施工图,应包括下列设计文件
2楼栋内供暖系统和加热部件平面图; 3温控器、温度传感器及相关管线布置图:采用集中控制系统时,应提供相关控制系统布线图
4热水地面供暖分集水器及附件的接管和地面构造示意图; 5电加热地面供暖的供配电系统图、接地系统图及相关管线平面图等。 3.1.10施工图设计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室内外计算温度; 2地面供暖方式; 3热源、供暖系统形式、热媒参数及供热量; 4热水地面供暖系统选用的管材、供暖板类型和工作压力、塑料管材管系列(S)和壁厚、铜管 壁厚等; 5加热电缆或电热膜的类型及产品,供电电压、供配电系统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剩余电流 保护、地面供暖系统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等; 6绝热层材料的种类、导热系数、密度及厚度; 7采用的温控措施和温控器形式,电控系统工作电压、工作电流等;采用集中控制系统时,应 说明控制要求和原理; 8热计量或电能计量方式等。 3.1.11供暖系统和加热部件平面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标注各房间供暖热负荷; 2热水地面供暖应绘制分集水器位置及与其连接的供暖管道: 3现场敷设加热管、加热电缆地面供暖应绘制各房间加热管、加热电缆的具体布置,标明敷设间 距、加热管管径或加热电缆规格(额定线功率)、加热管环路或加热电缆回路的敷设长度,以及加热 电缆接地体材质、规格、敷设方式和连接点; 4电热膜地面供暖应绘制电热膜平面布置图;
7采用的温控措施和温控器形式,电控系统工作电压、工作电流等;采用集中控制系统时,应 兑明控制要求和原理; 8热计量或电能计量方式等。 3.1.11供暖系统和加热部件平面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标注各房间供暖热负荷; 2热水地面供暖应绘制分集水器位置及与其连接的供暖管道; 3现场敷设加热管、加热电缆地面供暖应绘制各房间加热管、加热电缆的具体布置,标明敷设间 距、加热管管径或加热电缆规格(额定线功率)、加热管环路或加热电缆回路的敷设长度,以及加热 电缆接地体材质、规格、敷设方式和连接点; 4电热膜地面供暖应绘制电热膜平面布置图: 5供暖板地面供暖应绘出供暖板和输配管铺设位置。
3.1.11供暖系统和加热部件平面图,应包括下
3.2.1供暖地面的基本构造层包括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面、防潮层、绝热层、均热层、加热部件、 真充层、防水层、面层、金属网等。地面的构造做法应根据地面供暖形式和设置位置进行设计,可 安附录A选用 3.2.2地面供暖的绝热层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 50736及现行行业标准《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的规定。 3.2.3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的绝热层厚度不应小于表3.2.3的规定值,
表3.2.3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绝热层厚度
4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板地面供暖的绝热层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供暖房间相邻的地面,可不设置绝热层:
2与不供暖房间相邻或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地面,宜采用泡沫塑料类绝热材料,并宜与建筑 保温层结合设置;
3.2.5预制沟槽保温板地面供暖的金属均热层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热电缆与保温板之间应设金属均热层; 2直接铺设木地板面层时,加热管和加热电缆与保温板之间应设金属均热层,加热管和加热电 缆上宜再设一层金属均热层。 3.2.6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的填充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2.6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的填充层材料和厚
2加热电缆不应与绝热层直接接触,电热膜不宜与绝热层直接接触; 3细石混凝土填充层上部应根据面层的需要铺设找平层: 4水泥砂浆填充层可同时作为面层找平层。 3.2.7设置地面供暖的房间不宜采用架空地板,地面面层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 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宜采用地砖或石材等热阻较小的面层材料: 2加热电缆和电热膜地面供暖,地面上不应铺设地毯; 3预制沟槽保温板和供暖板地面供暖宜采用直接铺设的木地板面层。 3.2.8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应设防潮层,潮湿房间的地面应设防水层, 3.2.9供暖板地面供暖,房间内未铺设供暖板的部位和敷设输配管的部位应铺设填充板;预制沟槽 保温板地面供暖,分集水器与加热区域之间的连接管道应敷设在预制沟槽保温板中。 3.2.10装配式建筑的供暖地面宜沿墙边预留管线分离空间,并根据需要设置设备检修口。 3.2.11当地面荷载大于供暖地面的承载能力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3.2.9供暖板地面供暖,房间内未铺设供暖板的部位和敷设输配管的部位应铺设填充板;预制沟槽 呆温板地面供暖,分集水器与加热区域之间的连接管道应敷设在预制沟槽保温板中 3.2.10装配式建筑的供暖地面宜沿墙边预留管线分离空间,并根据需要设置设备检修口。 应采取加固措施
3.3.1房间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计 算。 3.3.2全面地面供暖房间的室内计算温度取值宜降低2℃。
表3.3.3局部地面供暖热负荷的计算系数
3.3.4进深大于6m的房间,宜以距外墙6m为界分区,分别计算热负何并进行加热部件布置 3.3.5铺设加热部件的地面,不应计算地面的传热热负荷。 3.3.6地面供暖的房间(不含楼梯间)高度大于4m时,应在基本耗热量和朝向、风力、外门附加耗 热量之和的基础上,计算高度附加率。每高出1m应附加1%,但最大附加率不应大于8%。 3.3.7采用分户热计量或分户独立热源系统时,房间热负荷应考虑间歇运行和户间传热等因素,按 公式(3.3.7)计算。公共建筑采用间款供暖形式时,可参考表3.3.7对房间基本热负荷进行间款供 暖热负荷修正
Q=α·Q,+qn·M
式中Q一一房间热负荷(W); Q一一房间基本热负荷,按本规范第3.3.1~3.3.6条计算(W); 一一间歇供暖修正系数,应根据热源和供暖方式、分户计量收费方式、供暖地面的热容 量等因素确定,无资料时可参考表3.3.7取值: q一一房间单位面积平均户间传热量(W/m); M一一房间使用面积(m)
表3.3.7住宝间歇供暖热负荷修正系数
注:1.按第3.4.2条校核地面平均温度时,取α=1.0; 2.计算集中热水供暖系统的供暖立干管和建筑物总热负荷,以及供电干线和建筑物总用电负荷 时,不考虑户间传热量g·M,应采用Q=α·Q,且统一取α=1.1。
注:1.按第3.4.2条校核地面平均温度时,取α=1.0; 2.计算集中热水供暖系统的供暖立干管和建筑物总热负荷,以及供电干线和建筑物总用电负有 时,不考虑户间传热量cb·M,应采用Q=α· Qi,且统一取α=1.1。
3.4.1单位地面面积的向上散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3.4地面散热量和系统供热量计算
式中:91一一单位地面面积的向上散热量(W/m)
Q1一一房间所需的向上散热量(W); F,一一房间内敷设加热部件的地面面积(m); β一一考虑家具等遮挡的安全系数; Q一一按本规范第3.3节计算出的房间热负荷; Q2一一自上层房间地面向下的传热量(W)。 3.4.2全面地面供暖房间,应按公式(3.4.2)对地表面平均温度进行校核;地面单位面积的向上散 热量和室内设计温度,宜使房间需要的地表面平均温度在本规范第3.1.1条规定的适宜范围内,且 不应高于最高限值;当地表面平均温度计算值过高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1改善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2增设其他供暖设备; 3满足舒适度的条件下,适当降低室内计算温度
β·Q p =t, +9.82 100F
式中:q 一一地面单位面积的向上散热量或向下传热量(W/m); qf一一地面单位面积的向上或向下辐射传热量(W/m); qa(q1d、q2d)一一地面单位面积的向上或向下对流传热量(W/m),向上传热时表示为q1d,向 下传热时表示为q2d; t一一供暖地面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平均温度(℃); tt一一计算表面所在室内其他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 t一一计算表面所在室内计算温度(℃)。 3.4.5混凝土填充式热水供暖地面的向上散热量和向下传热量可通过计算确定;当供暖地面与供暖 房间相邻时,可按附录B确定。 3.4.6预制沟槽保温板热水供暖地面的向上散热量和向下传热量应按保温板生产企业提供的产品性
能或检测报告确定;当无资料且供暖地面与供暖房间相邻时,可按附录C确定。 3.4.7供暖板的向上散热量、向下传热量、系统阻力应根据第三方产品检测报告确定,设计温度与 验测工况不同时,可按本规范附录D方法进行修正。 3.4.8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或采用加热电缆、电热膜地面供暖的住宅,应按第3.3.7条注释2的规 定,计算套内户外供暖立管、干管供热量和建筑物的总供热量,或供电干线和建筑物的总用电负荷。
3.5.1集中供暖系统的水质及保证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标准的要求。供暖板地面供暖系统 应设置脱气除污器。 3.5.2户内系统的热水温度、压力或资用压差等参数与热源不匹配时,应根据需要采取设置换热器 或混水装置等措施。换热器或混水装置宜接近终端用户,系统可按附录E设置。 3.5.3采用集中热源的住宅建筑,楼内供暖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形式; 2同一对立管宜连接负荷相近的户内系统; 3一对共用立管在每层连接的户数不宜超过3户,共用立管连接的户内系统总数不宜超过40个 4共用立管接向户内系统的供、回水管应分别设置关断阀,其中一个关断阀应具有调节功能; 5共用立管和分户关断调节阀门,应设置在户外公共空间的管道井或小室内; 6每户的分集水器、热交换器或混水装置等装置宜设置在户内,并应远离卧室等主要功能房间 3.5.4独立热源的户内系统,其循环水泵的流量、扬程应满足户内供暖系统的需求;系统定压值应 符合加热部件及附件的承压要求。
3.5.5分集水器的分支环路设置,应符合下列颊
1连接在同一分集水器上相同管径的客环路长度宜接近;现场敷设加热管时,各环路管路长度 不宜超过120m;供暖板各路输配管的供回水管总长度不宜超过30m,供暖板内加热管管径为8mm时, 支路分集水器后供回水管总长度不宜超过50m,供暖板内加热管管径为10mm时,支路分集水器后供 回水管总长度不宜超过70m;各环路长度差距较大时,宜采用不同管径的加热管,或在每个分支环 路上设置平衡装置; 2住宅应分别为每个主要房间配置独立的环路,面积小的附属房间加热管或输配管可串联; 3进深和面积较天的房间,按本规范第3.3.4条分区域计算热负荷时,各区域应配置独立的环 路; 4不同标高的房间地面,不宜共用一个环路。 3.5.6加热管的敷设间距和供暖板的铺设面积,应根据地面散热量、室内计算温度、平均水温、地 面传热热阻等确定。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可按附录B确定;预制沟槽保温板可按附录C及产品间 距规格确定;供暖板应按产品检测报告数据计算确定。 3.5.7现场敷设的加热管应根据房间的热工特性和保证地表面温度均匀的原则,分别采用回折型(旋 转型)或平行型(直列型)等布管方式,最小弯曲半径不应超过管材允许数值。热负荷明显不均匀 的房间,宜将高温管段优先布置于房间热负荷较大的外窗或外墙侧。布管方式可按附录F选择。 3.5.8加热管应根据其工作温度、工作压力、使用寿命、环保性能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
后确定。加热管壁厚应按系统设计工况确定,可按附录G选择。 3.5.9加热管和供暖板地面供暖的输配管流速不宜小于0.25m/s 3.5.10供暖板地面供暖的输配管宜采用与供暖板内加热管相同的管材
3.6热水系统分集水器及附件选用和设计
3.6.1分集水器直径不应小于总供回水管直径,且最大断面流速不宜大于0.8m/s;每个分集水器分 支环路不宜多于8路,每个分支环路均应设置可关断阀门。 3.6.2分集水器应安装下列阀门和附件,安装位置可按附录E确定。 1主管关断阀或调节阀、过滤器、泄水阀、排气阀及支路关断阀或调节阀; 2采用分户热计量的系统应安装相应的热计量或热分摊装置: 3采用分户或分区域集中温控、分环路或分室温控的系统,应在相应位置安装由室温控制的自 动调节阀。 3.6.3分水器的总进水管与集水器的总出水管之间宜设置清洗供暖系统时使用的旁通管,清洗用旁 通管上应设置阀门;设置混水泵的混水系统应设置平衡管并兼作旁通管使用,平衡管上不应设置阀 门。旁通管和平衡管的管径不应小于连接分水器和集水器的进出口总管管径,可按附录E设置。 3.6.4分集水器上应设置手动或自动排气阀
3.7.1加热管或输配管的压力损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P 加热管或输配管的压力损失(Pa); △P一一摩擦压力损失(Pa); P; 局部压力损失(Pa); L 管道长度(m); R 比摩阻(单位长度摩擦压力损失)(Pa/m) 1 摩擦阻力系数; dn 管道内径(m); P 水的密度(kg/m); D 水的流速(m/s); 局部阻力系数。
3.7.2塑料管和铝塑复合管的摩擦阻力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入——摩擦阻力系数:
3.8加热电缆系统设计
功率不应超过10W/m。 3.8.2加热电缆热线之间的最大间距不宜超过300mm且不宜小于100mm;距离外墙内表面不得小于 100mm,与内墙最近的电缆与墙面距离宜为200mm300mm。 3.8.3加热电缆的长度和布线间距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式中:L一一按加热电缆产品规格选定的电缆总长度(m); 8一一向下传热量占加热电缆总供热量的比例,可根据地面构造参考表3.8.3取值; β一一考虑家具等遮挡的安全系数: Q1一一房间所需向上的散热量(W),见本规范第3.4.1条; Px一一加热电缆的额定线功率(W/m),应根据加热电缆产品规格选取,且宜满足本规范第3.8 的要求; S一一加热电缆布线间距(mm),宜满足本规范第3.8.2的要求; Fr 一一 房间可铺设加热电缆的地面面积(m)。
表3.8.3加热电缆供暖地面向下传热量占总供
(采用聚苯泡沫塑料绝热层) 预制沟槽保温板
主:面层热阻计算条件
1约30mm找平层+石材(塑料地板革或复合木地板); 2约 30mm找平层+石材(塑料地板革):
1约30mm找平层+石材(塑料地板革或复合木地板) 2约30mm找平层+石材(塑料地板革):
3.8.4每个房间宜独立设置加热电缆供电回路。 当房间所需供热功率和加热电缆总长度超过产品规 洛中单根加热电缆的最大总功率或总长度时,应将电缆分设成两个或多个独立回路:每个回路加热 电缆的最大总功率或总长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回路的最大工作电流不超过所选温控器的额定电流; 2不超过产品规格限制。 3.8.5加热电缆宜采用平行型(直列型)的布置形式,可按附录F铺设,
3.9.1电热膜地面供暖系统应设置均匀分布的过热保护装置,且电热膜功率密度不宜大于200W/m 用于超温保护的检测元件应安装在能够准确反映电热膜表面温度的位置,并合理确定安装数量。 3.9.2电热膜与墙面、通风及燃气管道和设备、配电柜及其他热源之间布置距离不应小于200mm 与隐蔽装置表面布置距离不应小于50mm。 3.9.3供暖房间的电热膜铺设数量应按下式计算:
N= (1 + 8)βQ,/Pm
式中:N一一所需电热膜的数量(片); 8一一向下传热量电热膜总供热量的比例,可根据地面构造参考表3.9.3取值; β一一考虑家具等遮挡的安全系数; Q1一一房间所需的向上散热量(W),见本规范第3.4.1条; P.一一每片电热膜的额定功率(W),应根据电热膜产品规格选取。
表3.9.3电热膜地面供暖向下传热量占总供热
3.9.4电热膜不应有相互搭接。
B.10热计量和室温控制
3.10.1热水地面供暖的住宅应设分户热计量和室温调控装置,并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行标准的规 定。 3.10.2热水地面供暖系统的房间或住宅各户的室温,除本条2、3款的情况外,应能自动调控,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热水地面供暖的温度控制器宜设在被控温的房间或区域内,开放大空间宜按本规范第3.3.4
条的规定,按区域进行加热部件的布置,并将温控器布置在所对应回路的附近; 2地面供暖仅作为辅助供暖或值班供暖时,可不设置地面供暖室温控制装置: 3浴室、带沐浴设备的卫生间、游泳池等潮湿区域,温控器的防护等级和设置位置不能满足电 气设计标准的相关要求时,室温控制器可采用自力式温控器,或采用回水温度控制方式。 3.10.3热水地面供暖系统的自动调节阀设置,宜采用下列方式并按附录1设置, 1分环路控制:在分水器或集水器处,分路设置自动调节阀,使房间或区域保持各自的设定温 度值;自动调节阀可内置于集水器中; 2总体控制:在分水器或集水器总管上设置一个自动调节阀,控制整个用户或区域的室内温度 3.10.4热水地面供暖系统的自动调节阀,宜采用电热式温度控制阀或自力式温度控制阀,或采用电 动阀。 3.10.5每个独立加热电缆或电热膜回路对应的房间或区域应设置温控器,可对相应房间的供电回路 进行通断控制。温控方式和温控器宜按下列规定确定: 1需同时控制室温和限制地表面温度的场合,应采用双温型温控器; 2加热电缆、电热膜地面供暖仅作为辅助供暖或值班供暖时,可采用地温型温控器; 3开放天空间的房间温控器确实无法布置在所对应的回路的附近时,可采用地温型温控器替代 室内温度控制; 4浴室、带沐浴设备的卫生间、游泳池等潮湿区域,温控器及温度传感器的防护等级和设置位 置应符合电气设计标准的相关要求;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地温型温控器。 3.10.6室温型温控器应设置在附近无散热体、周围无遮挡物、不受风直吹、不受阳光直晒、通风干 燥、周围无热源体、能正确反映室内温度的位置,不宜设在外墙上;温控器的选型,应考虑使用环 境的潮湿情况。 3.10.7地温型温控器的传感器不应被家具等覆盖或遮挡,宜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的位置。加热电缆 的地温型温控器的传感器应布置在电缆之间。 3.10.8室温型温控器或地温型温控器的控制面板应设置在内墙,高度宜距地面1.4m,或与照明开 关在同一水平线上。
3.11.1配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1配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能表的设置应符合当地供电部门规定并满足节能管理的规定; 2加热电缆、电热膜地面供暖系统用电需要单独计费时,宜单独设置供电回路或配电箱: 3每根加热电缆、每组电热膜的供电回路应单独装设过负荷保护、短路保护和剩余电流动作保 护。剩余电流保护器额定动作值不应大于30mA; 4不同温度要求的房间不应共用一根加热电缆;每个房间宜通过加热电缆温控器单独控制温度 当加热电缆、电热膜温度超过设定的报警值时,温控器应能控制切断相应的供电回路。 3.11.2加热电缆、电热膜地面供暖系统当额定功率总计超过12kW时,配电系统宜采用AC220/380V 三相供电,且宜使各相负荷平衡。 3.11.3加热电缆、电热膜地面供暖的场所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应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未
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宜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3.11.4加热电缆、电热膜产品的接地线或接地端子必须与配电系统的保护接地导体(PE线)连接 3.11.5设置加热电缆或电热膜地面供暖的场所应做等电位连接。 3.11.6温控器、接线盒等的位置应合理布置,缩短地面供暖系统设备或元件连接部分的电气管线 加热电缆、电热膜地面供暖系统的管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铜芯导体; 2根据管线敷设方式、环境条件、计算电流等等确定导体截面和配电保护电器;固定敷设的电 源线不应小于2.5mm,信号线和控制线不应小于1.0mm; 3线路的敷设方式应满足电气安全要求,导线保护管的管径选择应满足电气相关标准的要求 与加热电缆、电热膜地面供暖系统的设备或元件连接的部分宜采用柔性金属保护管敷设,柔性保护 管长度应满足验收标准要求。 3.11.7加热电缆、电热膜地面供暖系统的温控器工作电流不应超过其额定电流。 3.11.8热水系统的用电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源回路应装设过载、短路及剩余电流保护电器; 2采用AC220V或380V电压为热水系统用电设备供电时,不得将相关导线、接线端子等有电盒 线路连接的部分外露;用电设备外壳等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进行等电位连接; 3热水地面供暖自动调节阀等采用AC24~48V/DC24~48V电动阀时,其电器元件、管线应与 AC220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器元件、管线相互隔离。 3.11.9加热电缆、电热膜地面供暖宜设置网络集控系统,通过网络集控,实现舒适、节能、优化运 行和智能化管理。
4.1.1地面供暖系统中所用材料,应根据工作温度、工作压力、荷载、设计寿命、现场防水、防火 要求和施工等,经综合比较后确定。热水地面供暖系统中设备、管材及附件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敷设加热管地面供暖,选用的加热管及附件应满足系统工作压力要求; 2供暖板地面供暖,应根据供暖系统压力选择相应承压能力的产品,供暖板的承压能力应根据 品性能确定。 4.1.2装配式建筑采用供暖板地面供暖系统时,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以及现场运输条件等进行供暖 返的拆分设计。 4.1.3所有材料均应按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检验合格,并出具有效期内的证明文件或检测报告
4.2绝热层和预制沟槽保温板材料
4.2.1绝热层和预制沟槽保温板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小、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的材料,不得采用易 燃材料,且不应含殖菌源、不得散发异味及可能危害健康的挥发物。 4.2.2采用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类别应符合表4.2.2的规定,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绝 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GB/T10801.1和《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GB/T 10801.2的规定,
表4.2.2绝热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主要技术指标
合下列规定: 1保温板总厚度不应小于表4.2.3的要求; 2金属均热层最小厚度宜满足表4.2.3的要求,且不应小于0.2mm。 3均热层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应小于237W/mK; 4加热电缆铺设地砖、石材等面层时,均热层应采用喷涂有机聚合物的,具有耐砂浆性的防腐 材料
2.3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地面金属均热层最小厚
4.4.9分集水器应包括分水、集水主管及阀门,排气和泄水装置,支路阀门及其连接配件,固定支 架等。分水器支路应配带能够调节各分支路水力平衡的阀门。支路分集水器应包括主体和伸出的管 道接头,宜米用黄铜或不锈钢材料。 4.4.10分集水器(含连接件等),应有生产厂商商标或识别标志,内外表面应光洁,不应有裂纹、 砂眼、冷隔、夹渣、凹凸不平等缺陷;表面有镀层的,色泽应均匀,镀层牢固,不得有脱镀的缺陷: 螺纹不应断扣或磕碰。 4.4.11分集水器的金属连接件的连接密封和连接构造形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热水用分集水 器》GB/T29730的规定。 4.4.12供暖板地面供暖系统采用的脱气除污器应具备微泡脱气功能,应能静态排气,并应能在水循 不过程中将随着水流动的气泡分离出来并排除。 4.4.13混水装置应包括混水泵、自动控制系统(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自动调节阀门等)、连接管 道以及温度计、压力表等配件,可按附录E设置
4.5电加热元件材料和温控设备
4.5.1加热电缆热线部分的结构在径向上从里到外,应由发热导电体、绝缘层、接地导体、屏蔽层 和外护套等组成。 4.5.2加热电缆的轴向上应由发热用的热线和连接用的冷线组成,冷线和热线的接头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的规定。 4.5.3加热电缆的型号和商标应有清晰标志,冷线和热线接头位置应有明显标识。 4.5.4加热电缆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应经检验并具有检验合格证明。产品的电气安全 性能和机械性能应符合本规范附录K的规定。 4.5.5电热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低温辐射电热膜》JG/T286的规定,电热膜磁感应强度应小于 100T。 4.5.6温控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外观不应有划痕,应标记清晰、面板扣合开启自如、温度调节 部件使用正常。 4.5.7热水地面供暖
1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应齐全: 2有完善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并应完成技术交底; 3现场应具有供水、供电条件,有储放材料的临时设施; 4土建专业应完成墙面内粉刷(不含面层),外窗、外门应安装完毕,地面应清理干净; 5直接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应完成铺设防潮层; 6相关电气预埋等工程应已完成,电源配电箱应已安装; 7敷设在地面供暖系统下方绝热层内的水管、其他电气系统管线安装完毕,水管完成水压试验 电气管线绝缘性能测试合格。 5.1.2施工单位应按施工图等设计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后施工。 5.1.3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地点、层数、面积、工程量、工期及现场施工条件等: 2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分工; 3主要材料、设备的技术指标、规格、型号等及保管存放措施; 4施工程序和工艺流程; 5施工、安装质量控制措施及验收标准,包括:绝热层及保温板铺设,加热部件安装,填充层、 面层施工,水压试验或电阻测试和绝缘测试,接地及等电位连接测试,隐蔽前、后综合检查,环路 或回路、系统试运行调试,竣工验收等; 6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 5.1.4所有进场材料、设备的出厂合格证明、检验报告及所附带的说明书等技术文件应齐全。产品 标志应清晰,外观检查应合格,必要时应抽样进行检测。 5.1.5地面供暖系统的管材和管件,应采取下列保护措施: 1加热部件应进行遮光包装后运输,不得裸露散装;在运输、装卸和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不 得抛、摔、滚、压、拖; 2不得暴晒雨淋,宜储存在温度不超过40℃,通风良好和十净的库房内;与热源距离至少应保 持在1m以上,并应避免因环境温度和物理压力受到损害; 3施工过程中,不得刮、压、折管材和管件。 5.1.6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油漆、沥青或其它化学溶剂接触污染加热管、供暖板、加热电缆和电热 膜的表面。 5.1.7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宜进行地面供暖工程的施工;低于0℃施工时,现场应采取升温措施 518施工时不得与其它工种交叉施工作业、所有地面预留洞应在填充层或保温板、供暖板施工前
完成。 5.1.9地面应平整、干燥、无杂物、无积灰;铺设泡沫塑料类绝热层的地面平整度不应大于土5mm, 铺设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板及其填充板的地面平整度不应大于土3mm;墙面根部应平直,且无积灰 现象。 5.1.10施工过程中,人员不应踩踏加热管、供暖板、加热电缆和电热膜。 5.1.11加热管、加热电缆、电热膜、供暖板及其敷设输配管的填充板铺设后,不应穿凿、钻孔或进 行射钉作业。 5.1.12施工全部结束后,应绘制工图,准确标注加热管、加热电缆、电热膜、供暖板铺设位置及 地温传感器埋设地点。竣工图应留档。 5.1.13装配式建筑采用地面供暖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设计、生产、装配一体化的原则整体策划,制定施工组织设计; 2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进行试安装,并根据试安装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完善施工方案: 3采用干式工法施工;
1根据设计、生产、装配一体化的原则整体策划,制定施工组织设计; 2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进行试安装,并根据试安装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完善施工方案; 3采用干式工法施工; 4建筑基层平整度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于式调平措施。
5.2泡沫塑料类绝热层、保温板、供暖板及填充板铺设
5.2.1泡沫塑料类绝热层、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板的铺设应平整,板间的相互结合应严密,接头 应用塑料胶带粘接平顺。 5.2.2预制沟槽保温板铺设时,可直接将相同规格的的标准板块拼接铺设在楼板基层上。当标准板 块的尺寸不能满足要求时,可用工具刀裁下所需尺寸的保温板对齐铺设。相邻板块上的沟槽应互相 对应,紧密依靠。 5.2.3暖板铺设前应检查支路分水器的接口或输配管接口是否密封,未做好密封的,应将输配管和 支路分水器清洗王净后,方可进行铺设和连接
1带木龙骨的供暖板可用水泥钉钉在地面上进行局部固定,也可直接平铺在基层地面上。填充 板应在现场加龙骨,龙骨间距不应大于300mm,填充板的铺设方法与供暖板相同; 2不带龙骨的供暖板和填充板可采用工程胶点粘在地面上,最后与面层施工时一起固定。 5.2.5供暖板地面供暖的填充板内安装输配管后,填充板上应采用铝箔胶带覆盖输配管
5.3加热管、输配管和分集水器安装
5.3.1现场铺设的加热管和输配管在敷设前,应对照施工图纸核定管道的选型、管径、壁厚是否满 足设计要求;应对管道的外观质量和管内部是否有杂质等进行检查,确认后再进行安装。 5.3.2加热管和输配管应按照设计图纸标定的管间距和走向敷设,管道应保持平直;管道安装间断 和完毕时,散口处应随时封堵。 5.3.3切割加热管和输配管时,应采用专用工具;切口应平整,断口面应垂直管轴线。
5.3.4加热管和输配管的弯曲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安装时应防止管道扭曲: 2塑料和铝塑复合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8倍管外径,铜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5倍管外径。 当加热管设计间距较小,平行型布置不能满足最小弯曲半径要求时,可按附录F采用回折型布置方 式; 3加热管的最大弯曲半径不得大于加热管外径的11倍: 4无缝铜管应采用专用机械弯管。 5.3.5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距墙面最近的加热管与墙面间距宜为100mm;每个环路加热管总长度 与设计图纸误差不应大于8% 5.3.6地面面层下的加热管和输配管不应有接头。在铺设过程中管材出现死折、渗漏等现象时,应 当整根更换 5.3.7施工验收后,发现加热管或输配管损坏,需要增设接头时,应按下列规定施工: 1应报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提出书面补救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2塑料管和铝塑复合管增设接头时,应根据管材,采用热熔或电熔插接式连接,或卡套式、卡 压式铜制管接头连接;如采用卡套式、卡压式铜制管接头连接后,应在铜制管接头外表面做防腐处 理,并应采用橡胶软管套,两端做好密封,装饰层表面应有检修标识; 3铜管宜米用焊接连接: 4应在竣工图上清晰表示接头位置,并记录归档。 5.3.8加热管和输配管应固定,根据供暖地面的类型,可采用下列方法: 1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的加热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固定卡将加热管直接固定在泡沫塑料类绝热层(包括设有复合面层的绝热板)上: 2)用扎带将加热管固定在泡沫塑料类绝热层上的钢丝网格上; 3)直接将加热管卡在泡沫塑料类绝热层表面的专用管架或管卡上。 2预制沟槽保温板地面供暖,应用铝箔胶带将敷设在保温板沟槽内的加热管表面与保温板粘接 固定; 3供暖板地面供暖,填充板需现场开槽时,应采用开槽器;敷设在填充板凹槽内的输配管,其 上方局部用铝箔胶带与填充板粘接固定。 5.3.9加热管和输配管弯曲时,圆弧顶部应固定,不应出现死折:圆弧两端宜设固定点。直管段部 分固定点间距宜为500mm~700mm,弯曲管段部分的固定点间距宜为200mm~300mm。 5.3.10加热管和输配管穿墙时应设硬质套管。 5.3.11加热管和输配管出地面至分水器,应采用弯管器弯管,弯管部分不宜露出地面装饰层。加热 管或输配管出地面至分水水器下部球阀接口之间的明装管段,应加装塑料套管或波纹管套管,套管 应高出装饰面150mm~200mm。 5.3.12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系统的分水器附近等加热管排列比较密集的局部部位,当管间距小于 100mm时,应在加热管外部设置柔性套管,上部宜铺设一层金属直径0.8mm、网眼100mm×100mm的 金属网。 5.3.13加热管、输配管与分集水器装置及管件连接,应采用双密封卡套式、卡压式或滑紧冷扩式挤
5.3.4加热管和输配管的弯曲应符合下列规定:
5.3.7施工验收后,发现加热
压夹紧连接;连接件材料宜为铜质;铜质连接件直接与PPR塑料管接触的表面应镀镍。 5.3.14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的加热管环路布置不宜穿越伸缩缝。必须穿越伸缩缝处,应设长度不 小于200mm的柔性套管。 5.3.15分集水器宜在开始敷设加热管之前进行安装,分水器或集水器中心距地面不宜小于300mm。 5.3.16输配管与支路分集水器的接头连接时,应采用专用工具将管道套到接头根部,再用专用固定 卡子卡住,使其紧密连接。 5.3.17供暖板的支路分集水器可采用暗装方式,也可采用明装方式。采用暗装方式时,与供暖板 起埋在地面面层下;采用明装方式时,墙式支路分集水器宜单独安装在外窗下的墙面上。两种安装 方式均应增加箱体保护
5.4电加热元件和温控设备安装
5.4.1敷设地面供暖电加热元件及其地温传感器之前,应进行下列施工准备: 1地面供暖电加热元件的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专业安装资质,生产企业应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 指导; 2应对照施工图纸核定电加热元件的型号,并应对电加热元件等主要材料进行二次复检: 3应测量加热电缆、电热膜电阻和绝缘电阻,并做自检记录: 4应确认加热电缆电源冷线预留管、电热膜分支回路管线、温控器接线盒、地温传感器预留套 管、配电箱等预留、预理工作已完毕。 5.4.2地面供暖的电加热元件施工应满足设计及产品安装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加热电缆有搭接时不应通电,出厂后不应剪裁和拼接,有外伤、破损的加热电缆严禁敷设, 电缆热线部分不应进入冷线预留管; 2不应在施工现场对电热膜进行裁剪、连接导线、电气绝缘等操作。应采用热熔胶、塑料钉、 校带等将电热膜固定于绝热层上;应保证连接线及部件被填充层完全覆盖,无填充层时,应保证连 接缆(线)及部件完全嵌入绝热层,且开槽应与连接缆(线)及部件尺寸相适宜;应在电热膜上铺
5.4.2地面供暖的电加热元件施工应满足设计及产品安装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5.4.3电加热元件应根据施工图纸敷设,目应符合下列规
1电缆应保持平直,电热膜应平整,不得有褶皱、扭曲; 2电缆铺设间距、电缆或电热膜距墙面的距离应满足施工图纸的要求,并应符合本规范第3.8.2 条、3.9.2条的规定; 3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生产企业规定的限制,且不应小于6倍电缆直径, 5.4.4采用混凝土填充式加热电缆地面供暖时,应在加热电缆下按设计要求铺设金属网,并应每隔 不超过电缆铺设间距两倍的距离将加热电缆固定在金属网上。 5.4.5加热电缆的冷热线接头应在填充层或预制沟槽保温板内暗装,接头处150mm之内不应弯曲。 5.4.6加热电缆、电热膜安装后,在铺设填充层或进行面层施工之前,应进行电阻及绝缘电阻测试 电热膜与电缆(线)连接后,应检测电热膜功率并应满足设计要求,应无短路、断路现象。 54.7温控器安装应符合下列机定
1应水平安装,并应牢固固定; 2温控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本规范第3.10.63.10.8条的规定; 3地温传感器的预理套管未端应有效封堵,不得与加热部件交义敷设,并应保证弯头处内腔截 面不缩小,确保安装或维护地温传感器时传感器能够顺畅更换。 5.4.8加热电缆和电热膜地面供暖配电系统及断路器、剩余电流保护器、温控器等电气保护装置的 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1kV及以下配 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575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规定。电气火 灾报警系统的施工应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6的规定;等电位连接的施 工应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规定
5.5.1填充层施工应具备下列条件:
1加热管安装完毕且水压试验合格、加热管处于有压状态下; 2加热管、供暖板、加热电缆、电热膜验收合格: 3加热电缆、电热膜经电阻检测及绝缘性能测试合格,温控器的安装盒、加热电缆冷线穿管已 布置完毕,接地及等电位连接完毕并验收合格: 4伸缩缝已预留或设置完毕; 5已通过隐蔽工程验收。 5.5.2填充层施工前,应按下列要求设置伸缩缝 1在与内外墙、过门、柱等垂直构件交接处应设置不间断的伸缩缝,可采用下列设置方法: 1)填充材料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且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10mm。伸缩缝填充材料 应采用搭接方式连接,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mm; 2)填充材料也可采用密度不大于20kg/m的模塑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其厚度应为20mm,聚乙 烯泡沫塑料板接头处应采用搭接方式连接。 2当地面面积超过30m或边长超过6m时,应按不大于6m间距设置伸缩缝,可采用下列设置方 法: 1)填充材料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伸缩缝内满填弹性膨胀膏,伸缩缝宽度不应小于 8mm; 2)填充材料也可采用密度不大于20kg/m的模塑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其厚度应为20mm。 3伸缩缝应从绝热层的上边缘做到填充层的上边缘。伸缩缝填充材料与墙、柱应有可靠的固定 措施,与地面绝热层连接应紧密。 5.5.3填充层的施工中,加热管内的水压不应低于0.6MPa,养护过程中,应保持不小于0.4MPa。 5.5.4填充层的施工,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土建施工方承担,供暖系统安装单位应密切配合。填充层 施工过程中不得拆除和移动伸缩缝。 5.5.5填充层材料及其配比和强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3节的要求。 5.5.6浇筑填充层时,不应使用机械振捣设备;施工人员应穿软底鞋,采用平头铁锹
5.5.2填充层施工前过滤器标准,应按下列要求设置伸
5.5.7系统初始加热前,水泥砂浆填充层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天,或抗压强度应达到5MPa后,方可上人行走;细石混凝土填充层的养护周期不应少于21天。养护期间及期满后,应对地面采取保护措施,不得在地面加以重载、高温烘烤、直接放置高温物体和高温设备5.5.8填充层应在铺设过程中进行取样检验;宜按连续施工每10000m作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0m时按一个检验批计。5.5.9填充层施工后,应检测每根电缆或每片电热膜的电阻和绝缘电阻,验收并做好记录,5.6面层施工5.6.1地面供暖装饰面层应按设计要求选用,且应符合本规范第3.2.7条的规定。5.6.2面层施工除应符合土建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面层施工前,填充层应达到面层需要的干燥度和要求的强度;2施工面层时,不得剔、凿、割、钉、钻填充层或保温板、供暖板及其铺设配管的填充板,不得向填充层、保温板、供暖板及其铺设配管的填充板内入任何物件;3石材、面砖在与墙、柱等垂直构件交接处,应留10mm宽伸缩缝;木地板铺设时,应留不小于14mm伸缩缝;伸缩缝填充材料应高出上表面10mm~20mm,装饰层铺设完毕后,应裁去多余部分或以踢脚遮挡;伸缩缝宜填充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5.6.3以木地板作为装饰面层时,木材应经过干燥处理,且应在填充层、找平层完全干燥后,才能进行地板施工。其铺设施工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木质地板铺设技术和验收规范》WB/T1037的规定。5.6.4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或供暖板地面供暖时,面层可按下列方法施工:1木地板装饰面层可直接铺设在预制沟槽保温板或供暖板上;2采用带木龙骨的预制沟槽保温板或供暖板时,木地板应与木龙骨垂直铺设;3铺设石材或瓷砖时,预制沟槽保温板及其加热管和供暖板上,应铺设厚度不小于6mm的纤维水泥板或硅酸钙板,用瓷砖粘接剂与瓷砖粘接,或铺设厚度不小于30mm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和粘接层与石材或瓷砖粘接。水泥砂浆找平层应加金属网,网格间距不应大于100mm,金属直径不应小于1.0mm5.6.5采用水泥砂浆填充层时,如面层为地砖或石材地面,填充层和面层应同时施工。24
6.1.1地面供暖系统应组织各相关专业进行检验、调试和验收,并应做好纪录,可采用本规范附录 L的工程质量检验表。 6.1.2施工图设计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设计资质。工程设计文件经批准后方可施工,修改设计应有设 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文件。
6.1.1地面供暖系统应组织各相关专业进行检验、调试和验收,并应做好纪录,可采用本规范附录 L的工程质量检验表。 6.1.2施工图设计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设计资质。工程设计文件经批准后方可施工,修改设计应有设 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文件。 6.1.3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工程质量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6.1.4热水地面供暖系统应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查和验收: 1加热管、供暖板及其输配管、分集水器、阀门、配件、绝热材料或保温板、温控设备的质量: 2原始地面、填充层、面层等施工质量: 3隐蔽前和隐蔽后的水压试验和验收; 4加热管、分集水器、阀门等安装质量; 5温控设备安装质量; 6冲洗检查验收; 7环路、系统试运行调试。 6.1.5加热电缆、电热膜地面供暖系统应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查和验收: 1加热电缆、电热膜、温控器、绝热材料、电线等的质量: 2原始地面、绝热层、填充层、面层等施工质量; 4隐蔽前和隐蔽后加热电缆的电阻、电热膜的功率、绝缘电阻检测、等电位接地有效性检测及 验收; 5加热电缆、电热膜安装质量 6温控设备安装质量: 7断路器、剩余电流保护器等电气保护装置的功能和安装质量: 8电气火灾报警探测器和报警控制器的功能和安装质量; 9回路、系统试运行调试。
6.2.1地面供暖系统所使用的主要材料、设备组件和配件、绝热材料应具有本规范第4.1.2、4.4.2 4.4.8、4.5.5和4.5.6条规定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6.2.2管材及管件进场,应由地面供暖工程的施工单位对管材壁厚等外观指标进行现场复试检验: 并会同监理单位在复试检验合格的产品中取样,送有见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检验项目、指标及测
试方法可按附录L执行。 6.2.3阀门、分集水器组件安装前,应按下列规定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1对安装在分集水器进出口及旁通管上的阀门,逐个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2其他组件试验,在每批数量中抽查10%,且不得少于1个; 3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1倍,强度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工程直径不大于 50mm的阀门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持续时间为15s,其间压力应保持不变,且壳体、填料及密封面应无 渗漏。
式方法可按附录L执行。
6.3施工安装质量验收
供暖板的面层施工前,应按隐蔽工程要求,由工程承包方提出书面报告,由监理工程师组织各有关 人员进行中间验收。 6.3.2地面供暖工程的中间验收天然气标准规范范本,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供暖地面施工前,地面的平整、清洁状况应符合施工要求: 2绝热层的厚度和材料的物理性能及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 3伸缩缝设置应按要求敷设完毕; 4供暖板的铺设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 5加热管、供暖板的输配管、加热电缆的间距和弯曲半径、电热膜的间距、固定措施应符合要 求,现场敷设的地面面层下的加热管和输配管应无接头; 6加热管、输配管、分集水器及其连接处在试验压力下应无渗漏,供暖板内支路分集水器与加 热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预制轻薄型热水辐射供暖板》GB29045要求进行连接严密性试验: 7加热电缆及电热膜系统每个回路应无短路和断路现象,电阻及绝缘电阻测试应符合要求; 8阀门启闭应灵活,关闭应严密; 9分集水器及其连接件等安装后应有成品保护措施; 10供暖地面应按要求铺设防潮层、防水层、均热层、钢丝网等; 11填充层、找平层、面层平整,表面应无明显裂缝,
....- 技术标准 供暖标准
- 相关专题: 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