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189-2019 煤矿企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 DB35/T 1189-2019  煤矿企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4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3-05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35/T11892019

    6.2.5.7等电位连接部件的最小截面应符合表1的规定,等电位连接干线或局部等电位连接箱的安装 敷设方式应符合GB50343一2012中6.4.1~6.4.7的规定。

    土地标准表1等电位连接部件的最小截面

    6.2.5.8检查金属门窗、管道、设备和设施是否采取防静电接地处理,防静电接地应与防闪电感应的 接地装置共用,检测其接地电阻值,其工频接地电阻值不宜大于102,测试其与接地装置连接处的过 渡电阻值,不应大于0.032。 6.2.5.9检查建(构)筑物内有可能积聚静电电荷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是否有采取防静电接地处理, 并检测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0Q

    6.2.6电涌保护器(SPD)

    6.2.6.1爆炸危险场所建(构)筑物内使用的电涌保护器,应采取防爆措施。

    a)SPD的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划伤,无裂痕和烧灼痕或变形: b)检查SPD状态指示标志,如指示SPD失效,应及时要求更换。 6.2.6.3检查多级SPD之间的能量匹配情况,测量多级SPD之间的距离,应符合: a) 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m,若小于10m应检查是否有加装 退耦元件;上 b) 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m,若小于5m应检查是否有加装退耦元件; c)测量SPD两端引线的长度,不应大于0.5m。 6.2.6.4检测低压配电系统SPD的压敏电压Um和泄漏电流Iie,测试方法和合格判定应符合GB/T21431 一2015中5.8.5的规定。 6.2.6.5检查安装在电路上的SPD限压元件前端是否有脱离器。如SPD无内置脱离器,则检查是否有 过电流保护器,如使用熔断器,其值应与主电路上的熔断电流值相配合。

    2.7.1查阅煤矿井外配电系统图,检查系统干线电缆布设位置,检查系统线缆的屏蔽情况, 接地装置的设置地点。

    查阅煤矿并外配电系统图,检查系统干线电缆布设位置,检查系统线缆的屏蔽情况,了解保 置的设置地点。 爆炸危险场所建(构)筑物电气线路的敷设安装应符合GB50089一2018中12.3的规定;地 爆炸危险场所建(构)筑物电气线路防闪电感应、防闪电电涌侵入和等电位连接措施应符合 2009中7.5.2的规定。 检查爆炸危险场所建(构)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线缆的屏蔽措施和屏蔽管线的埋地长度,应符

    6.2.7.2爆炸危险场所建(构)筑物电气线路的敷设安装应符合GB50089一2018中12.3的规定;地 下及覆土爆炸危险场所建(构)筑物电气线路防闪电感应、防闪电电涌侵入和等电位连接措施应符合 GB50154—2009中7.5.2的规定。

    DB35/T 11892019

    DB35/T 11892019

    的规定;未采取屏蔽措施的线缆与配电箱、变电室、电梯机房、空调机房之间的最小净距宜符合表2 规定。

    电子信息系统未屏蔽线缆与电气设备的最小净

    6.2.7.4检测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3的规定。当线缆敷设 6000mm时,与防雷引下线的交叉净距应按公式(1)计算: S ≥ 0. 05H .

    表3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

    检查并测量由煤矿地面变(配)电所引至有爆炸危险的工房(库房)的低压电源线路敷设 机

    检查并测量由煤矿地面变(配)电所引至有爆炸危险的工房(库房)的低压电源线路敷设, 下规定: 区地面变(配)电所引至爆炸危险场所建(构)筑物的380V/220V级配电线路,应采用金属 或穿金属管屏蔽埋地敷设,埋地长度应符合公式(2)的规定,但不应小于15m,并在入户端 的金属外皮或金属屏蔽管接到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上。埋地长度要求:

    1一一金属铠装电缆或穿金属管屏蔽埋地长度; 一一敷设铠装电缆或金属屏蔽管处的土壤电阻率。 在电缆与架空线的连接处应装设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铁脚等应连 在一起并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2,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参照附 录E的规定

    DB35/T 11892019

    a)供电线路宜全线采用铠装电缆从矿井外部变电站(所)、配电房(室)埋地引入矿井,埋深不 小于0.8m; b 当供电线路从矿井外部变电站(所)、配电房(室)引入矿井,全线采用埋地敷设有困难时, 应在井口附近采用金属铠装电缆或穿金属管(槽)埋地敷设,电缆埋地长度不应小于15m, 在井口处应将电缆金属外皮或金属屏蔽管(槽)接到井口集中接地装置上; C 电力线路金属铠装电缆或电力线路穿金属管(槽)进出井口处应将电缆金属外皮或金属屏蔽管 (槽)采取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2: d 采用架空线路引入矿并时,并口的绝缘子铁脚宜接地,检测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2。当 土壤电阻率在2002·m及以下时,铁横担钢筋混凝土杆线路由于连续多杆自然接地作用,可 不另设接地装置。检查由地面架空线路引入井下的供电线路在井口处是否有安装适配的SPD, 并检查SPD是否有接地,检测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2。 6.3.5检测电力线路架空引入建(构)筑物的防闪电感应和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在电力线路入户处 立装设电保护器,宜将绝缘子铁脚与接地装置相连,可不另设接地装置。 6.3.6检查地面高压馈电线路的保护接地措施,要求煤矿地面变电所的高压馈电线上应装设有选择性 的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供移动变电站的高压馈电线上应装设有选择性跳闸动作的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供 电系统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6.3.7检查主接地极的设置安装,应设在运输线路附近或土壤电阻率低的地方,每组接地电阻值不应 大于42,在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Q·m的地区,主接地极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302,移动设备与 渠空线的接地线之间的电阻值不得大于12。接地线和设备的金属外壳的接触电压不得大于50V。 6.3.8检查所有接地线与电气设备、仪器外壳的连接以及与接地极的连接,应当焊接或用可靠的方式

    检查露天堆场架空线路的电源侧和负荷侧是否

    堆场架空线路的电源侧和负荷侧是否有装设电涌

    DB35/T 11892019

    5.4.1 合人下安求 50V以上的交流电气设备和内绝缘损坏可能有触电危险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等应采 取保护接地处理; b)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柄和工作中一定要接触的部分,应有良好的绝缘,其外壳应可靠接地直 流充电手持式工具除外),并检测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Q。 6.4.2检查地面配电房(室)内的配电柜、功率补偿柜、检漏继电器、馈电开关、自偶减压启动器、 发电机、空气压缩机等电气设备是否采取保护接地处理,检测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2。 6.4.3检测矿井外部的主要通风机是否采取保护接地措施,检测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2。 6.4.4检查矿井外部供井下移动变电站或用电设备等使用的主接地极的位置、数量、安装工艺及使用 的材料规格,主接地极应设在运输线路附近或土壤电阻率低的地方,检测设置在地面的每一处主接地极 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2Q。 6.4.5检查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的材料规格及电气设备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连接导线的 材料规格,应符合以下要求: a)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mm的镀锌铁线 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积不小于100mm的扁钢; b 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应 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mm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 于50mm的扁钢。 6.4.6在井外设置有辅助接地极的煤矿,应检查辅助接地极的设置位置、数量、安装工艺是否符合要 求,并检测辅助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2。 6.4.7检查多台电气设备之间的等电位连接与接地措施,不应采取串联接地。多台电气设备的等电位 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的设计安装,应符合GB50343一2012中5.2的规定,严禁用金属管道以及电缆铅 护套作为接地线 48严林中地面山 尚共下由

    6.4.5检查连接主接地极的

    6.5.1检查井口外轨道接地装置的敷设方式,井口外接地装置应沿井口两侧敷设,检查由地面直接入 并的轨道在井口处的接地处理措施,要求轨道在井口处应采取不少于2处的集中接地,接地点距离井口 处不应小于5m,并检测轨道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Q2。 6.5.2对于使用架线电机车的煤矿,应检查是否采取防闪电感应和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应在入井处 装设电涌保护器并接地;检查架线电机车轨道的等电位连接措施,并检测轨道接缝处的过渡电阻值,应 符合以下要求 a)两平行钢轨之间,每隔50m应连接1根断面不小于50mm的铜线或其他具有等效电阻的导线; b 线路上所有钢轨接缝处,应用导线或采用轨缝焊接工艺加以连接。连接后每个接缝处的电阻, 不得大于表4规定的数值

    DB35/T11892019

    表4钢轨接缝处的过渡电阻表

    c不回电的轨道与架线电机车回电轨道之间,应加以绝缘。第一绝缘点设在2种轨道的连接处; 第二绝缘点设在不回电的轨道上,其与第一绝缘点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列车的长度,煤矿企业 应加强对绝缘点的检查维护,保持可靠绝缘。在与架线电机车线路相联通的轨道上有钢丝绳跨 越时,钢丝绳不得与轨道相接触。 6.5.3 检查电气化铁路轨道的等电位连接措施,检测等电位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a 轨端连接处(轨缝)电阻应不超过3m长同型钢轨的电阻值; b 两平行钢轨之间,每隔200m要连接1根断面不小于50mm的铜线或其他等效电阻的导线 多条线路平行敷设时,每隔400m互相连接1次; c)平行钢轨之间连接应牢固,连接后线路的电阻应与同长度的、断面为50mm的铜电线电阻值 相等;用扁钢连接时,截面积不应小于360mm,厚度不应小于6mm。 6.5.4对于地面采用固定带式输送机运输的煤矿企业,检查固定带式输送机及其金属防护罩或防雨棚 等金属物体是否采取防雷防静电接地处理,检测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2。 6.5.5对于使用矿用防爆蓄电池电机车或矿用防爆柴油机车或人力推车的煤矿,检测铁轨的接地电阻 值,不应大于30Q2,并在进出井口处对轨道进行接地处理。 6.5.6对于采用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运输的煤矿,应检查提升装置的电动机和控制设备是否采取保 护接地处理,检测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2。 6.5.7检查接触网的电杆上所有金属结构支撑物及附近的其他金属结构物的接地处理措施,要求所有 金属结构支撑物,以及距离接触网带电部分5m以内的其他金属物均应采取接地处理,接地线应接在轨 道上,检测接触网防雷装置接地线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Q。

    6.6通信及安全监控系统

    6.6.1检查并外部地面户外通信与安全监控设备是否处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检测户外通信与安全 监控设备外壳的保护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2;检测接闪器的防雷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2。通 信与安全监控设备应不受接触网、高压线、雷电放电和杂散电流的影响。、 6.6.2检查矿井外部工业场地及居住区内的通信与安全监控系统电源、信号线缆是否采取防闪电感应 和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宜采用金属铠装电缆线路理地敷设或采用穿金属屏蔽管(槽)理地敷设引入通 信、监控机房,将铠装电缆金属外皮或金属屏蔽管(槽)在入户处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并在设备前端 安装适配的电涌保护器;当线缆架空线引入时,应在转换处装设电涌保护器。 6.6.3检查通信与安全监控系统的信号控制线输入、输出端口是否有设置信号电涌保护器,信号控制 线在监控通信机房输入、输出端口应安装信号电涌保护器;检查通信与安全监控系统通信线路是否在井 口处装设熔断器和电涌保护器:检查通信、监控信号线路进出建筑物的LPZ0区与LPZ1区交界处是否有

    在监控通信机房输人、输出端口应安装信号电涌保护器: 检查通信与安全监控系统通信线路是否 处装设熔断器和电涌保护器:检查通信、监控信号线路进出建筑物的LPZO区与LPZ1区交界处是

    DB35/T 11892019

    装设与电子器件耐压水平相适应的信号电涌保护器,电气、电子设备的耐压水平参见GB50057一2010 表6.4.4的规定。 6.6.4检查通信与安全监控系统的防雷与接地的安装方式,应参照GB50343一2012中5.5的规定,检 测通信与安全监控系统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2。 6.6.5检查通信与安全监控系统是否有采取机房屏蔽与线缆屏蔽措施,应符合GB50343一2012中5.: 的规定。 6.6.6检查通信与安全监控系统机房是否采取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检测共用接地装置的接地 电阻值,应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5.7.1检查煤矿用于压风、消防、排水等用途的金属管道在地面引人并下人口处是否采取接地处理, 要求各种金属管道在煤矿井口处应采取接地处理,并检测其接地电阻值,单独接地时不应大于102 共用接地时应以接入设备中的最小值确定。 6.7.2检查露天架空引入(出)矿井的金属管道是否在井口处进行良好接地,并检查在井口附近是否 将金属体进行不少于两处的集中接地,检测金属管道的接地阻值,单独接地时不应大于102,共用接 地时应以接入设备中的最小值确定。 6.7.3检查矿井外部埋地或地沟内敷设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地面建筑物处是否采取接地处理,应将埋 地或地沟内敷设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与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接。 6.7.4检查外部地面各种金属管道在各防雷区交界处是否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处理,应将地面各种 金属管道在各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6.8.1露天堆场应处于直击雷防护装置保护范围内,检测露天堆场直击雷防护装置的接地电阻,其冲 击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2。 6.8.2计算露天堆场直击雷防护装置的年预计雷击次数N值,应符合GB50057一2010中附录A的规定, 当N<0.05次/a时,露天堆场应在其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内;当N≥0.05次/a时,宜采 用独立接闪杆或架空接闪线防直击雷,保护范围的滚球半径可取100m。

    7.1煤矿企业已投入使用的防雷装置应定期检测,爆炸危险场所的建(构)筑物防雷装置应每半年检 测一次,其他建(构)筑物或设施防雷装置应每年检测一次。 7.2雷击灾害频发的爆炸危险场所建(构)筑物防雷装置宜适当增加检测次数。 7.3防雷装置老化或人为损坏修复后,应及时委托检测机构开展防雷检测。

    8.1检测后应将现场检测数据如实填人检测原始记录表,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公止性。 8.2检测原始记录表应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和现场技术负责人签名,检测原始记录表应作为用户档 案保存。

    4应采用数值修约比较法将经计算或整理后的各项检测结果与相应技术要求进行比较,对防雷 检测结果参见DB35/T715一2018的规定,判定各检测项目是否合格,如有不合格项应提出整改

    DB35/T11892019

    8.5检测报告应严格按检测原始记录表的内容填写,应在检测员和校核员签字后,由技术负责人或授 权签字人签发,应加盖检测单位检测专用章。 8.6检测报告不少于两份,一份送受检单位,一份由检测单位存档。应有纸质和电子存档两种形式。

    9.1对煤矿企业矿区进行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可参见QX/T405一2017的有关规定。 9.2处于雷电易发区的煤矿矿区,在对爆炸危险场所新建的防雷装置开展首次检测时,应按照 GB/T32936一2016规定的方法计算雷电灾害风险安全度L,当L<60时,应按损害类型选择防护措施 减少风险;当L≥60时,可根据雷击风险分量进一步采取措施以减少风险。 9.3处于雷电易发区的煤矿矿区,应在对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客观评价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并按规定 组织演练,应急预案的编制参照GB/T29639一2013的规定。 9.4处于雷电易发区的煤矿矿区,应及时获取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雷电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防 措施,雷电预警信号及防御措施指南见附录F。 9.5处于雷电易发区的煤矿矿区,应制定完善的防雷装置日常检查维护制度,组织做好防雷装置的安 全巡查工作,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防雷安全巡查,巡查中发现防雷装置锈蚀严重或损坏等安全隐患时, 应及时组织整改。防雷安全巡查项目和记录参见附录G。 9.6处于雷电易发区的煤矿矿区,井口处应设置防直击雷装置,计算判定煤矿井口处是否在防雷装置 的保护范围之内,检测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其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Q。

    DB35/T 11892019

    表A.1建(构)筑物及并外设施防雷分类

    DB35/T1189—2019附录B(规范性附录)爆炸危险环境分区和防雷分类B.1爆炸危险性环境分区表B.1列举了0区、1区、2区、20区、21区和22区共6种爆炸危险环境分区的定义和示例,分区结果用于划分建(构)筑物防雷类别。表B.1爆炸危险环境分区的定义和示例分区规定定义与示例说明定义0区:应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石油库:储存易燃油品的地上固定顶油罐内未充惰性气体的油品表面以上空间:储存易燃油品的地上卧式油罐内未充情性气体的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易燃油品灌桶间中油桶内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易燃油品灌桶棚或露天灌桶场所中油桶内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铁路、汽车油罐车灌装易燃油品时油罐车内液0区体表面以上的空间;铁路、汽车油罐车密闭灌装易燃油品时油罐车内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易燃油品人示例工洞石油库油罐内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有盖板的易燃油品隔油池内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含易燃油品的污水浮选罐内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易燃油品覆土油罐内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汽车加油加气站:埋地卧式汽油储罐内部油品表面以上的空间;地面油罐和油罐车内部的油品表面以上的空间。定义1区:应为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氢气站:制氢间、氢气纯化间、氢气压缩机间、氢气灌瓶间等爆炸危险间。乙炔站:发生器间、乙炔压缩机间、灌瓶间、电石渣坑、丙酮库、乙炔汇流排间、空瓶间、实瓶间、贮罐间、电石库、中间电石库、电石渣泵间、乙炔瓶库、露天设置的贮罐、电石渣处理间、净化器间。加氢站:加氢机内部空间;室外或罩棚内储氢罐或氢气储气瓶组;氢气压缩机间的房间内的空间;撬装式氢气压缩机组的设备内。石油库:易燃油品设施的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以下的坑、沟;储存易燃品的地上固定顶油罐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储存易燃油品的内浮顶油罐浮盘上部空间及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范围内的球形空间;储存易燃油品的浮顶油罐浮盘上部至罐壁顶部空间;储存易燃油品的地上卧1 区式油罐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易燃油品泵房、阀室易燃油品泵房和阀室内部空间;示例易燃油品灌桶间内空间:易燃油品灌桶棚或露天灌桶场所的以灌桶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铁路、汽车油罐车卸易燃油品时以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0.5m的球形空间;铁路、汽车油罐车灌装易燃油品时以油罐车装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铁路、汽车油罐车密闭灌装易燃油品时以油车灌装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和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易燃油品人工洞石油库中罐室和阀室内部及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空间:通风不良的人工洞石油库的洞内空间;无盖板易燃油品的隔油池内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和距隔油池内壁1.5m、高出池顶1.5m至地坪范围以内的空间;含易燃油品的污水浮选罐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易燃油品覆土油罐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油罐外壁与护体之间的空间、通道口门以内的空间:距阀易燃油品阀门井内壁1.5m、高1.5m的柱形空间;有盖板的易燃油品管沟内部空间。13

    DB35/T 11892019

    表B.1爆炸危险环境分区的定义和示例(续)

    DB35/T11892019

    表B.1爆炸危险环境分区的定义和示例(续)

    DB35/T1189—2019表B.1爆炸危险环境分区的定义和示例(续)分区规定定义与示例说明定义21区:应为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很可能偶尔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区域。含有一级释放源的粉尘处理设备的内部:由一级释放源形成的设备外部场所,在考虑21区的范围时,通常按照释放源周围1m的距离确定。当粉尘容器内部出现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时,为了操作面频繁移动或打开最邻近进出门的粉尘容器21 区外部场所;当未采取防止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形成的措施时,在最接近装料和料点、送科皮带、取示例样点、卡车卸载站、皮带卸载点等的粉尘容器外部场所;如果粉尘堆积且由于工艺操作、粉尘层可能被扰动形成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时,粉尘容器外部场所;可能出现爆炸性粉尘云的粉尘容器内部场所,例如自清扫时间间隔较长的筒仓内部和过滤器的积淀侧,发生炉煤气站:焦油泵房和焦油库。22区:应为在正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粉尘云一般不可能出现于爆炸性粉尘环境中的区域,即使出现定义持续时间是短暂的。由二级释放源形成的场所,22区的范围应按超出21区3m及二级释放源周围3m的距离确定。来自集尘袋式过滤器通风孔的排气口,如果一旦出现故障、可能逸散出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很少时间打开的设备附近场所,或根据经验由于高于环境压力粉尘喷出而易形成泄漏的设备附近场所,如气动设备或挠性连接可能会损坏等的附近场所;装有很多粉状产品的储存袋,在操作期间,包装袋可能破损,引起粉尘扩散;通常被划分为21区的场所,当采取措施时,包括排气通风,防止爆炸性粉尘22区环境形成时,可以降为22区场所,这些措施应该在下列点附近执行:装袋料和倒空点、送料皮带、取示例样点,卡车卸载站、皮带卸载点等;形成的可控制(清理)的粉尘层有可能被动扰动而产生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发生炉煤气站:受煤斗室、输碳皮带走廊、破碎筛分间、运煤栈桥。燃气制气车间:制气车间室内的粉碎机、胶带通廊、转运站、配煤室、煤库和贮焦间。燃气制气车间:直立炉的室内煤仓、焦仓和操作层。燃气制气车间:水煤气车间内煤斗室、破碎筛分间和运煤胶带通廊。露天煤场。注:表B.1中内容选自GB/T21431—2015。B.2贮存民用爆破器材危险品仓库(中转库)危险等级划分与防雷类别B.2.1贮存民用爆破器材危险品仓库(中转库)的危险等级划分见GB50089一2018中3.2的规定。B. 2.22贮存民用爆破器材危险品仓库(中转库)的危险等级划分及防雷分类结果见表B.2。表B.2贮存民用爆破器材危险品仓库(中转库)危险等级及防雷分类序号民用爆破器材危险品仓库名称危险等级防雷类别黑索今、太安、奥克托金、梯恩梯、苦味酸、药柱(注装、压制)、起爆具、震源药柱工业炸药[铵梯(油)类炸药,粉状铵油炸药(含膨化硝铵炸药、改性铵油炸药、1. 1铵油炸药、铵送蜡炸药、铵沥蜡炸药)、多孔粒状铵油炸药、黏性粒状炸药、水胶炸药、浆状炸药、胶状和粉状乳化炸药等]、含火药含水工业炸药2起爆药、点火药、引火药1. 1工业雷管(含电雷管、导爆管雷管、数码电子雷管、磁电雷管、地震勘探电雷3管等)、基础雷管、继爆管1. 1爆裂管1.116

    DB35/T11892019

    DB35/T11892019

    表B.2贮存民用爆破器材危险品仓库(中转库)危险等级及防雷分类(续)

    DB35/T 11892019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接地电阻值的测量方法

    值时,应按照GB50057一2010中附录C的规定进行换算

    C.2接地电阻值测量方法

    C.2.1三极法电极布置

    三极法的三极是指图C.1上的被测接地装置G,测量用的电压极P和电流极C。图中测量用的电流极C 和电压极P离被测接地装置G边缘的距离为dc=(4~5)D和dGp=(0.5~0.6)dcc,D为被测接地装置的最 大对角线长度,点P可以认为是处在实际的零电位区内。为了较准确地找到实际零电位区时,可把电压 极沿测量用电流极与被测接地装置之间连接线方向移动三次,每次移动的距离约为dc的5%,测量电压极 与接地装置G之间的电压。如果电压表的三次指示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则可以把中间位置作为 测量用电压极的位置

    .2.2测试方法与计算

    图C.1三极法电极布置图

    在确定好电流极与电压极位置后,向被测接地装置G注入电流,使用电流表A、电压表V测试流过电 流极的电流值I和接地装置与电压极之间的电压值U,测试方法见图C.2,将测试值代入公式(C.1)计 算,得到被测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

    R. = U. /

    式中: R一一被测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单位为欧姆(Q); U一一电压表测试值,单位为伏特(V);

    DB35/T11892019

    C.2.3测试过程注意事项

    C.2.3.1当被测接地装置的面积较 大而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为了得到较可信的测试结果,宜将电流 极距被测接地装置的距离增大,同时电压及距被测接地装置的距离也相应地增大, C.2.3.2在测量工频接地电阻时,如dc取(4~5)D值有困难,当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电阻率较均匀时 lcc可以取2D值,而dcp取D值;当接地装置周围的主壤电阻率不均匀时,dcc可以取3D值,dGp值取1.7D值。 C.2.3.3使用接地电阻表(仪)进行接地接地电阻值测量时,按选用仪器的要求进行操作。

    DB35/T 11892019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接地电阻(或冲击接地电阻)允许值 检测各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允许值,参见表D.1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接地电阻(或冲击接地电阻)允许值

    表D.1接地电阻(或冲击接地电阻)允许值

    DB35/T11892019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

    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应按公式(E.

    DB35/T 11892019

    E.2换算系数A接地体的有效长度

    l一一接地体的有效长度,单位为米(m); P一一敷设接地体处的土壤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Q·m)。 接地体的有效长度(1.)应按图E.2计量,其中图E.2C)中1≤1,图E.2d)中1≤1、1≤1、1≤1。 单位为米

    b)末端接垂直接地体的单根水平接地体

    E.3环形接地体冲击接地电阻

    图E.2接地体有效长度的计量

    环形接地体冲击接地电阻应按以下方法确定: 当环形接地体周长的一半大于或等于接地体的有效长度1。时,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应为从 与该引下线的连接点起沿两侧接地体各取1。长度算出的工频接地电阻(换算系数A等于1): 当环形接地体周长的一半1小于1。时,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应为以接地体的实际长度算出 工频接地电阻再除以A值:

    DB35/T11892019

    c)与引下线连接的基础接地体,当其钢筋从与引下线的连接点量起天于20Ⅲ时,其冲击接地电 阻应为以换算系数A等于1和以该连接点为圆心20m为半径的半球体范围内的钢筋体的工频 接地电

    DB35/T 11892019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雷电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F.1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图标如图F.1所示

    F.2雷电橙色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图F.1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图标

    雷电橙色预警信号图标如图F.2所示

    图F.2雷电橙色预警信号图标

    2h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 能性比较大。

    DB35/T11892019

    出现雷电橙色预警信号时,应采取如下措施: a 煤矿企业应按照职责落实防雷应急措施: b) 人员应当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 C 户外人员应当按照防雷避险逃生指示标志,躲入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或者具有防雷功能的避 雷亭内; 户外人员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及高算金属构架下躲避; 不要逗留在山顶、空中栈道等空旷场地

    F.3雷电红色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雷电红色预警信号图标如图F.3所示:

    灌注桩标准规范范本.3雷电红色预警信号

    2h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天,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霍 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DB35/T 11892019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防雷安全巡查表

    建筑软件、计算防雷安全巡查表见表G.1。

    表G.1防雷安全巡查表

    ....
  •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